【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一中2016年七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最全资料

2024-05-18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一中2016年七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最全资料(精选4篇)

篇1:【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一中2016年七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最全资料

2011年七年级政治下时事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1.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2.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1年7月时事政治

一、国内部分:

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7月11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人口日,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面对70亿人的世界”。

3.7月19日上午,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

4.北京时间7月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

二、国际部分:

1.2011年7月6日,当地时间6日17时20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德班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23届大会上宣布,韩国江原道平昌市获得2018年冬奥会主办权。

2.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7月16日在东京举行的日本体育协会和日本奥委会(JOC)成立100周年纪念仪式上正式宣布,东京将申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东京都政府将2020年夏季奥运会定位为“复兴奥运”,作为日本走出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阴影向世界展示风采的舞台。

2011年8月时事政治

一、国内部分:

1.8月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这是中国在过去几年连续6次铁路大提速及多次冲击高铁最高时速后的首次降速运行,也是在“7•23”事故后,铁路系统对中国高铁的一次“补课”。3.深圳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8月12日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大运会开幕。

4.8月21日,中国大运女足在深圳大运会女足决赛中通过加时赛以2∶1力克日本队,夺得冠军。

二、国际部分:

1.泰国为泰党总理候选人英拉•西那瓦8月5日在第二十四届国会下议院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泰国第二十八位总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2011年9月时事政治

一、国内部分: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9月6日,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的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对外发布,用心

爱心

专心 1

3.4.5.6.7.包括《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其中《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发现老年人跌倒时,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在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月9日上午来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亲切看望师生员工,实地考察学校工作,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打赢节能减排持久战和攻坚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9月是全国“质量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9月2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质量工作座谈会。

9月28日,世界首创的三塔两跨悬索桥——泰州大桥顺利完成了最后一节钢箱梁吊装,实现主桥合龙贯通。

北京时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11年10月时事政治

一、国内部分

1.10月9日10时,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国信办:制止编造谣言网上传播。

3.9月CPI同比涨6.1%14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继7月达到峰值后,连续两个月回落,同比上涨6.1%。4.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论坛14日上午在广州隆重举行。

5.中国首架空客A380抵京。10月14日,在法国图卢兹,世界飞机制造巨头空客向南航隆重交付中国市场的首架A380飞机。

6.十七届六中全会15日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分析指出,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7.12日晚,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隆重举行,本届运动会主题口号为“生命阳光,情满浙江”,寓意同在蓝天下,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真情关爱,实现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8.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16日在江西南昌开幕,来自全国57个代表团的约7000名青少年体育健儿将展开友好、公平的竞赛。本着“全民共享”的办赛理念,七城会实行低票价策略,90%的比赛门票价格在20元至80元之间。

2011年11月时事政治

一、国内部分

1.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运行稳定,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最近,中

用心

爱心

专心

3.4.5.6.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对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组织部近日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有关工作。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中央提出,党的十八大代表应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在坚持先进性的同时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有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代表。代表中,既要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又要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员。适当增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名额,注意推荐工人党员、农民党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作为代表人选;女党员代表所占比例应有所提高,少数民族党员代表应占一定比例。

11月8日是北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胡锦涛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搞好地方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试验成功,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至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准确入轨。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均取得圆满成功。根据教育部网站11月21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我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根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篇2:【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一中2016年七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最全资料

学案

2018—2019高三年级

设计:程桂芳

校对:李霞

学案

总第(33)期

班级

姓名

一.古诗浅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译文】

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来源:学科网ZXXK]

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

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

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

【注释】

屠:屠杀。这里意为止住、驱除。

着翅:装上翅膀。这里形容太阳腾空,久久不肯下山。

昆仑:昆仑山,中国西部高山,传说为擎天柱,是神仙东王公、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蓬莱:传说中海中三仙岛之一。遗:留存

【鉴赏】

诗围绕暑热写。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喜爱欢迎的,但诗说清风本来能送凉,现在却无力驱除热浪,表示对清风的失望,加深暑热给人的难受。诗用了一个“屠”字,令人叹为观止。诗人在用这字时,不言而喻是把风当作了刀。古人把风比作刀,都是说寒风;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的是风的巧,与说风的凛冽属不同的范畴。王令在这里把风比作刀,是寄希望于风,表示对热的强烈憎恶。次句与首句一样,也是故作拗折。日落后天就会凉快一些,可太阳偏偏仿佛胶住了,动也不动,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

“着翅”二字,固然是由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而后世往往以“金鸟”称太阳联想而来,但王令首次运用,充满生新感。落日飞上天当然是假象,却很深刻地表现了盼望太阳赶快坠落、凉爽快些到来的心理,大似后来《西厢记》中张生盼日落,说太阳黏在天上,“捱一刻似一夏”的迫切难忍的心情。

颔联转入议论,还是表现“苦热”,又照应“暑旱”。三伏干旱,其热尤盛,天旱得久了,眼前的小河小沟便都干涸,但干旱似乎没有尽头,使人们不禁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暑天正是庄稼生长最需要水的时候,如此干旱,收成即将无望,生计将出现危机,于是诗人由担心变成对上天的责问:“天难道不怕银河也会因此而干枯吗?”这联虽是议论,但由地上的江海而想到天上的银河,思路广阔奇特。

颈联宕开一层,由热想到避热。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对热想冷,由暑思冰雪,是诗人常用的构思,如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履层冰。”王令由冰雪而进一步扩展到神仙所居地的高寒,更为奇特。人间苦热,属意仙境,诗意到此似乎已尽,王令却又把思路猛地拉回,说即使有神山仙岛、清凉世界,但不能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决不会独个前往。这尾联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王安石语)的品质的表现。同时,“手提天下”,又展现了诗人勃勃壮志,及睥睨天下的豪情。

王令这首诗力求生硬,想象奇特而不怪谲,在宋人诗中比较少见,诗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的思想。[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E.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来源:学科网]

答案:

B

D【解析】B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D项,“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作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

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❶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❷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❸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

④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答出三点并分析即可)

二.古文积累

李士谦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重点字词】

①髫龀,幼年②辟,征召③骨立,形容人形貌极为消瘦④就,就职⑤重,看重⑥讽,劝说⑦高会,大规模地聚会⑧尚,崇尚⑨容,难道⑩肃然,严肃的样子德,有道德[来源:学科网ZXXK]

【译文】

李士谦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事。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李家是豪门旺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对众人说:“孔子称黄米为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黄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

三.成语积累

1.寒冬里,虽然万物在混沌和阴暗中沉睡,但是在这混沌和阴暗中,却正蓄势待发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苏醒!

不合语法,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原意好像是半蹲着的人随时准备站起来冲出去.不能接宾语

2.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

正确,失之偏颇:在公正与不公正方面有失误,即不公正.符合语境

3.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望文生义,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不能形容自然界的江河

4.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美事。

不合语境,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语境中是“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不符

5.毫无疑问,地区的动荡与失序,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西方强权干涉作为背后推手难辞其咎。

正确,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符合语境

四、文化常识积累

四、风俗礼仪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重点摘记】

篇3:【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一中2016年七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最全资料

一、字音字形

1.《春 》

嗡wýng

朗润rùn

酝yùn酿niàng

卖弄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应和hâ

嘹liáo亮

烘hōng托

静默

风筝

抖dǒu擞ǒu

窠ký巢cháo 宛转 黄晕yùn 喉咙

一年之计在于春 健壮 2.《济南的冬天》

镶xiüng

单单

安适

着zhuï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zhù蓄xù

澄chãng清

空灵

地毯 响晴 髻jì 3.《雨的四季》

蝉chán 畦qí 花苞büo 娇媚

棱lãng镜

粗犷guǎng

睫毛 衣裳shɑng(轻声)

铃铛düng

端庄

静谧mì

屋檐yán

凄冷 化妆

莅lì临

造访

吝lìn啬sâ 淅xÿ沥lì

干涩sâ 草垛duî 高邈miǎo 绿茵yÿn茵

咄duō咄逼人 5.《秋天的怀念》

瘫tün痪huàn 暴怒nù

沉寂jì

侍shì弄

捶chuí打 憔qiáo悴cuì

央求

絮xù叨düo

诀juã别

淡雅 高洁

烂làn漫màn 翻来覆fù去

喜出望外 6.《散步》

信xìn服

分歧qí

取决

一霎shà

两全

粼粼lín 各得其所 7.《散文诗二首》

蒂dì

梗gþng

匿nì笑

沐mù浴yù

祷dǎo告

姊zǐ妹

亭亭 徘pái徊huái

遮zhý蔽bì

心绪xù

流转

荫yìn蔽 攲qÿ斜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系jì 窜cuàn 觅mì

跪guì

拗ǎo

攒cuán 确凿záo

轻捷jiã 云霄xiüo

倘tǎng若

鉴jiàn赏

啄zhuï食

和蔼ǎi

恭敬

质朴

渊yuün博

倜tì傥tǎng

淋lín漓lí

盔kuÿ甲

绅shýn士

机关

无从 宿儒rú 同窗 博学 人迹jì罕hǎn至

人声鼎dǐng沸fâi 10.《再塑生命的人》

捡jiǎn

感慨kǎi

搓cuō捻niǎn

绽zhàn开

争执zhí 惭cán愧kuì

悔huǐ恨 激荡

奥秘mì

拼pìn凑cîu 企qǐ盼 截jiã然不同

疲倦不堪kün 小心翼yì翼

不求甚shân解 混hùn为一谈

恍huǎng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cù

美不胜shâng收 11.《窃读记》

蹭câng

抵dǐ达

尴gün尬gà

难堪kün

俯fǔ视

狼狈bâi

枉wǎng然

贪婪lán

弹tán簧huáng

自卑býi

畅chàng销

原谅liàng 诅zǔ咒zhîu

惨cǎn淡

惯技 威风凛lǐn凛

众目睽kuí睽

煞shà有介事 废寝qǐn忘食

饥肠辘lù辘 汗涔cãn涔 13.《纪念白求恩》

冀jì

派遣qiǎn

殉xùn职

动机

狭xiá隘ài

极端热忱chãn 冷清

纯粹cuì

佩服

高明

鄙bǐ薄bï

出路

拈niün轻怕重

漠mî不关心

麻木不仁

精益yì求精 见异思迁qiün 14.《植树的牧羊人》

栋dîng

拣jiǎn

戳chuō

慷küng慨kǎi

帐篷pãng 废墟xū

坍tün塌tü

呼啸xiào

滚烫

张扬

溜liū 达 琢磨zuï mo

微薄bï

酬chïu劳

硬朗

水渠qú

流淌tǎng 光秃tū秃

干涸hã 不毛之地

刨páo根问底

沉默寡guǎ言 15.《走一步,再走一步》

灼zhuï

扒bü

趴pü

酷kù热

厌倦juàn

附和hâ

突兀wù 怦pýng怦

嘲cháo笑

晕yūn眩xuàn

哭泣qì

呻shýn吟yín

恍huǎng惚hū

暮mù色 安慰wâi

凌líng乱

惊讶yà 抽噎yý

畏wâi惧jù 参cýn差cÿ不齐 哄hōng堂大笑

惊慌失措cuî 17.《猫》

逗dîu 缕lǚ

倚yǐ

妄wàng

消耗hào

忧郁yù

懒惰duî

怂sǒng恿yǒng 安详xiáng

乞qǐ丐

预yǜ警

怅chàng然

蜷quán伏

叮嘱zhǔ

惩chãng戒 悲楚

断语

冤yuün枉wàng 虐nûâ待

芙蓉鸟

畏罪潜qián逃

18.《鸟》

栅zhà栏

圆润rùn

旭xù日

杜鹃

酸楚

白昼zhîu 伫zhù立 俊俏qiào 胸襟jÿn

干瘪biþ

丰腴yú

臃yōng肿zhǒng

顾盼

迷惘wǎng

魁kuí梧wú

蓦mî然

料峭qiào

战栗lì

蓬pãng松

不暇xiá 据jù为己有

孤苦伶líng仃dÿng 斑bün斓lán 羽翮hã 瞵lín视 昂áng藏cáng 啭zhuàn 吱zÿ 窗棂líng

喙huì 倏shū地 戟jǐ 曳yâ 鸢yuün鹰 感喟kuì 褴lán褛lǚ 19.《动物笑谈》

凫fú 鹳guàn 敛liǎn

哺bǔ乳

羞怯qiâ

写照

匍pú匐fú 原委

鹦yÿng鹉wǔ 温驯xùn

禁jìn锢gù 滑翔xiáng

余晖huÿ 俯fǔ冲chōng 柠níng檬mãng 嗔chýn怪需索 蹒pán跚shün 怪诞dàn不经

大相xiüng径jìng庭

神采奕yì奕 21.《皇帝的新装》

笨bân

赐cì

聘pìn

炫xuàn耀

称chân职

愚yú蠢chǔn 现款 妥tuǒ当

理智

呈chãng报

钦qÿn差

滑稽jÿ 圈定

狡猾 陛bì下

爵juã士

头衔xián

勋xūn章 袍páo子

不可救药 骇hài人听闻

随声附和hâ 22.诗二首

焚fãn

溅jiàn 缥piüo缈miǎo

镀dù金

闪烁shuî

港湾 23.《女娲造人》

抟tuán 揉rïu

荒凉

寂寞 莽mǎng莽

蓬pãng勃

澄chãng澈châ 掺chün和 非凡气概gài 灵敏

泥潭tán 绵延yán

剧务 神通广大 灵机一动

眉开眼笑 力不暇xiá供 24.《寓言四则 》

雕像

庇bì护

爱慕mù

虚荣

较量

凯歌

溉gài汲jí 杞qǐ人忧天

二、词语解释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贬义词)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形容遇到意料之外的好事而特别高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身体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如:好读书,不求甚解。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囊: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接受不完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饥肠辘辘:形容十分饥饿。

拈轻怕重 :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漠不关心 :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贬义

麻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贬义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

不毛之地 :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刨根问底 :

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褒义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贬义 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畏罪潜逃 :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据为己有 :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怪诞不经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褒义。

不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贬义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灵机一动:灵机: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褒义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贬义

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现代文阅读

第一部分 文体知识

一、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写哀、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以声衬静。

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五、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作用: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④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六、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顺序(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七、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A肖像描写B外貌描写C神态描写D动作描写E语言(对话)描写F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④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或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或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⑤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突出、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增强文章感染力。⑥暗示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十一、记叙文中心、主题的归纳: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十二、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十三、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十四、散文的分类及其特点: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十五、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十六、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七、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八、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九、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第二部分 答题技巧

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括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语句的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承上文,总起下文),过渡作用;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文末:总结全文,点题或点明中心,引人深思,深化主题,升华主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三)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清新优美、简洁凝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思、精辟深刻、音韵和谐、寓意深刻、说理透彻、有说服力、引发阅读兴趣、富有感染力。

风格:柔婉、豪放、灵秀、庄严、绮丽、朴实、繁复、凝练生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抄的语言)”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言简意赅,清真雅洁 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三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十特性(即修辞+修辞作用)

用XX比喻XX(或XX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态(或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把XX拟人化(或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态(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逼真。)

3.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答题格式:„„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使句式更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事物)„„特点。4.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5.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6.对比:将„„与„„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要更强烈。

8.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9.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1.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12.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附:语句作用、含义分析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

“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说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以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6.文中划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即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下自己的语言即可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五、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六、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词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A、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B、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C、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1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2用概括法。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3把两个或两个以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七、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手法: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象征(托物言志)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中心。5.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是我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八、描写手法的作用:

1外貌(肖像)描写: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3动作1.○

4心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2.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运用„„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九、记叙线索公式:

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6以“地点” 1.分析线索种类:○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十、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未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一、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十二、称谓变化公式: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算作者本人。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十三、其他类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二)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生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六)读图题公式

1.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2.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3.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4.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七)名著阅读公式

1.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2.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3.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4.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八)写信公式

1.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请年月日)2.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九)诗文佳句赏欣公式:

1.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2.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3.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文言句子划分停顿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篇4:【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一中2016年七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最全资料

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4.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属于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A.不可知论 机械唯物主义 B.诡辩论 二元论 C.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我国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生产反季节蔬菜。由此可见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依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规律既能被发现,也能被创造

7.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市隆重举行,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寻根探源、省亲问祖,这助推了世界华侨华人的寻根热潮。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动中有静 ②静止是无条件、绝对的 ③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④事物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8.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发挥主观能动性,拼命学习就可以 D.以后上课要坚持视听结合就行

11.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12年6月12日,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提出,从今年起,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在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农业灌溉工程3800万亩,总投入380亿元,包括中央财政投入228亿元,占60%。据此回答12~13题。

12.从哲学上看,国家对水利的重视是基于()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3.在我国,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这说明()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A.①②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C.③④

D.②④

B.①③

15.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7.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理论创新经验告诉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我们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根本所在。从哲学的角度看,其依据是()①勇于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②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③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 ④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2012年5月25日,联合国首轮气候变化谈判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经过近两周的艰难谈判,去年德班气候大会确立的“加强行动德班平台特设工作组”最终达成谈判议程,并确定了主席团成员。这说明()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过程总是曲折的 C.事物变化发展的总趋势都是前进的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0.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

22.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构成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C.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5.有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他在求职时热衷于北(北京)海(上海)广(广州)深(深圳)等大城市,根本不愿去有很大需求但工作条件较差的小城镇或乡村。其结果是理想只能是幻想,很难实现就业。这位大学生难以实现就业,从哲学上看是因为()①没有从社会和个人的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②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没有很好的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④根本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八再次强调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D.①③④

27、(12分)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8、(12分)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29.材料一近年来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 “红心咸鸭蛋” “三聚氰胺奶粉” “地沟油” “瘦肉精” “染色馒头”„„,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使中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世人的关注。

材料二 2012年6月12日,主题为“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的2012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北京正式启动。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主题为“诚信自律与食品安全”的论坛上表示,要抓好食品安全,除了靠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外,最根本的还是靠企业的诚信和自律,要在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的同时,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1)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8分)

(2)根据材料一、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10分)2015-2016高二文科政治答案

1卷

参考答案1-5 C C A C D 6-10 A C A A A 11-15 A A B C B 16-20 C C D A C 21-25 C A D B C

26答:(8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分)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分)

27答:(12分)

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每大点4分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三条原理并能与材料很好地结合即可得分)

28答:(12分)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学会优化结构。因此,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推动作用,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因此,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因此,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体现了这一点。(每大点4分答出三个原理并能与结合材料即可得分)

29[答案](18分)

(1)(8分)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导向作用不同。(2分)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都是生产经营者受错误价值观指引的结果。(2分)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分)劣质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牟取自身的利益,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没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履行好社会责任。(2分)评分要求:用价值观的其他知识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上一篇:学生走读申请书范文下一篇:期末班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