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兽医工作职责

2024-05-15

猪场兽医工作职责(通用9篇)

篇1:猪场兽医工作职责

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1、建立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由主管兽医负责监督执行。建立猪群生产、生长、防疫、繁殖、驱虫、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情报告、员工岗位责任等制度和记录。这些制度、记录最好能上墙,便于操作及监督执行。

2、猪场和用具每年春、秋进行两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应经常驱除蚊蝇,消灭老鼠,限养或禁养狗猫等动物;

3、猪场生产区大门设专职门卫,负责来往人员、车辆的登记、消毒和安全保卫工作。

猪场谢绝参观,外来人员、非生产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经同意的参观人员必须按规定消毒后才进入生产区(消毒鞋子→淋浴间→更换衣服→消毒→生产区)

场外的用具、车辆未经消毒不得入场。饲料由本场专车专线运进。

猪场大门处,生产区和猪舍门口设置消毒池,池内配制3-5%火碱水或20%石灰水等。消毒液要及时更换,一般1次/3天,换保持有效浓度,冬季加盐防止结冰。

4、猪舍保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室内干燥;猪舍内外每天清扫1次;母猪舍待母猪分娩后采取小区的“全进食出”消毒,肥育猪舍采取“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即每批猪出栏后彻底大消毒,至少空圈一周后方可进猪,不能“全进全出”的猪舍要进行定期消毒,视情况平时每月或周进行1次—般性消毒,周围有疫情时每周1次,场内有疫情时1次/天。消毒药可用2-5%的火碱水、0.5%过氧乙酸、复合酚、强力消毒灵等。

5、用具都必须固定在本处、本舍使用,不得互相挪用,并应定期清洗消毒,经常保持清洁,视情况可1次/月或1次/周。用具 1 消毒后,清水清洗,晒干后才纳用。饲料槽、水槽每天必须清洗、消毒1次。消毒药可用2-5%的火碱水、0.5%过氧乙酸、复合酚、强力消毒灵等。

6、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舍。饲养人员要随时观察猪群的健康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场内人员不得担负对外单位或个人诊疗猪病的工作,防止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侵入。

住猪场生活区的职工家属一律不准私自饲养猪和其它动物;场内食品用肉须从本场自行解决,不得外购或携带肉类产品进场。

7、出售的仔猪、种猪、肥猪在场外载运;本场外调(销)猪不要随意回流到猪场,特殊情况必须回流,则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

8、猪粪、猪尿由密闭的地下管道或专车专线运出场外发酵消毒处理。

病死猪不准在生产区内解剖,用专车运至诊断室或无害化处理场(池)理处。

9、根据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供给全价饲料、经常注意检查饲料品质,禁止饲喂已污染、发霉、变质的饲料。

篇2:猪场兽医工作职责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兽医改革的发展,农村规模化养猪的产业也在不断的扩大,养猪的技术也在提升。但是由于在养殖时防范免疫的意识较差,缺少养猪的防疫技术,使得养殖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我国现阶段主场兽医的防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农村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了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为加强猪场免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猪场;兽医防疫;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新农村的改革持续的推入,我国的养猪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农村养猪的质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农村养猪由于缺少新型的技术,特别是猪防疫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养猪最大的问题,给养猪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开展猪防疫的工作时,需要从防疫的源头做起,分析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让农村养猪更好的发展,提升养猪行业效益。

一、猪场兽医防疫的重要性

随着猪场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的生产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母猪的出栏率、成活率、瘦肉率等都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国外种猪的引入,各个猪场种猪之间流动频繁,使得猪病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猪病由单一的病原演变为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这就需要猪场做出更好的免疫防范,从而减少疫情对猪场的效益影响。疫情的复杂、大量药物的滥用或是饲料中添加不正确的药物,都会造成病菌的抗药性产生,造成猪群的免疫力低下。因此猪场要积极的进行免疫,减少疫情对猪场养殖的影响,提升猪场的运营效益。

二、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

1.消毒不彻底

消毒是猪场免疫的基本环节,农村猪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因此在进行猪场的消毒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从而保证消毒的有效性,但是在猪场中,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猪场的消毒工作,在消毒剂浓度配置、酸碱度配置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置,或是没有控制消毒剂的保存温度等,使用长时间存放、消毒效果差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使得猪场的消毒不彻底。一些猪场的工作人员不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认为消毒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药剂喷洒等,没有对猪场的死角部位进行消毒,使得消毒不彻底,消毒药液没有很好的发挥效果,给猪场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免疫的方法不科学

一些猪场的免疫意识差,不重视免疫工作,在免疫处理时不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或是盲目的进行免疫,不结合本地区的疫情特点和免疫标准进行,具体表现为免疫制剂浓度不对、注射针头不合适、接种剂量不达标、出现漏针情况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疫苗的保存过于疏忽,疫苗的保存不正确,在接种时使用过期的疫苗,或是对病猪和正常的猪同时进行免疫等。

3.免疫不及时

一般情况下,需要定期的对猪场进行免疫检测,从而对猪场的免疫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尽早的查处猪疫病,为疫病的防疫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但是很多的猪场不重视疫病的检测,没有及时、深入、准确的调查本地区猪疫病的流行情况,对于猪场的疫病没有及时的检测和监控,检测时仅仅进行了表面的工作,过于形式化。

三、加强猪场兽医免疫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消毒体系

养猪场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消毒制度,认真的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将猪场中的死角和重点场所仔细的消毒,从而杀死和抑制猪舍中留存的病菌。消毒使用的药物要科学的调配,浓度要事宜,用合适的方法保存,不要单一使用消毒药物,要多种消毒药剂互相搭配使用,从而增加消毒效果。养猪场要提升消毒的重视程度,要每日对猪舍进行一般消毒,定期进行全面消毒,疫情出现时的紧急消毒等。猪场要建立科学的消毒制度,并且也要对养猪物品、养猪器械等进行消毒,从而从易感源头进行猪疫病的防治,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2.科学的进行免疫操作

猪场要仔细调查本地区猪疫情的流行情况、疫情特点、疫情的流行时节等,并且调查猪群的机体健康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猪群免疫程序。需要注意的是猪群的免疫药物不要过多,需要少而精,从而控制免疫药物。一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或是注射一般性的药物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不需要注射免疫疫苗,对于药物危害大、常规药物难控制、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疫情要进行重点的注射治疗。在疫苗的选择时,要重点控制,对于疫苗的选择、保存、使用方法、注射器械等都要细致的处理,每次进行接种免疫时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疫苗的生产厂家、注射剂量、药物生产厂家等,避免疫苗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

3.建立疫病监控系统

猪场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开展猪场免疫工作的检测,定期的安排兽医人员对猪场的猪群进行免疫检查,特别是种猪的免疫情况要进行重点的检测。在观察的过程中,若发现猪群出现异常情况,要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要结合猪场的养殖情况调整养殖的数量和免疫情况。对于养殖条件比较好的猪场可以建立疫情免疫实验室,通过实验室观察来对疫病进行有效的观测,对染病的猪进行解剖实验,做出针对性的免疫处理方法,从而为猪场的整体免疫防疫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为疫情的预防打下基础。

4.加强饮食营养

提升猪的自身免疫力,就要从猪的饮食营养角度出发,在猪的养殖时要合理的搭配猪群的日粮,只有营养搭配合理,猪群才能够更好的成长。猪群生长时需要的蛋白质、能量等相关营养成分要提供足量,并且科学的搭配,可以在日粮中加入免疫营养物质,提升猪的机能,从而提升猪群的整体免疫能力,更好的抵抗疫情。不要一味的使用药物进行营养加强,避免药物对猪产生损害。

四、结语

在农村的猪场进行免疫时,需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提升兽医免疫的重视观念,充分的进行猪场的各方面免疫工作。调查现阶段猪场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采取应对的方法,从而提升猪场的免疫工作。猪场要建立科学的免疫防范体系,采用科学的免疫方法和手段,从源头上控制猪的各种疫情,加强对本地区疫情的监控和治疗,减少猪场的养殖成本,提升猪场的经济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篇3:规模猪场兽医防疫的工作思路

2006年, 笔者对全县规模猪场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猪疾病的流行是制约养猪业持续发展和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新近发生的传染病, 危害更大。为了开创规模猪场兽医工作的新局面, 必须采用现代的、科学的、新的兽医防疫技术取代固有的、传统的、陈旧的防治模式和经验。现提出当前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工作的思路, 以供同行参考。

1 强化防疫, 加强监测

由于传统兽医重治轻防, 许多规模猪场旧病未除, 新病又来, 疫情不断, 既花费了资金, 又浪费了人力物力, 而且降低了猪场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状况, 提出如下原则: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治疗花费高的病猪不治;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病因不明且是新发病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病猪不治;加强以标准规范饲养生猪;加强防疫检疫措施;加强监测诊断设施。

在执行这一原则后, 经营者必须加大对防疫、检疫、监测、诊断设施的投入, 按规范标准饲养生猪, 完善管理制度;兽医必须深入猪舍开展防疫检疫, 了解场内每栋猪舍的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 果断地决定处理方法。

2 科学免疫, 规范操作

几年来, 猪的传染病种类越来越多, 疫苗的品种也不断更新。一头猪成长各阶段均要打防疫针, 一个规模猪场要不断地进行免疫接种, 可是规模猪场传染病不但不能控制和消灭, 而且还有扩散和发展的可能。剖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 一旦有新的传染病, 就研制疫苗, 未经科学验证, 就盲目地大面积推广, 疫情不仅没有被控制, 反而扩散蔓延。二是一些规模猪场经营者错误地认为, 猪一旦免疫接种就进入保险箱, 其实不然, 就免疫理论而言, 任何一种疫苗由于种种原因都不可能提供100%保护;影响猪体产生免疫力的因素很多, 如体质、环境的应激、某些传染病 (伪狂犬病、蓝耳病、隐性猪瘟、园环病毒感染) 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下降;疫苗在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导致疫苗的效价降低, 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三是免疫程序合理性和免疫操作规范与免疫效果具有关联性, 这是规模猪场兽医必须掌握和注意的重要环节。目前尚未有一个可供共同使用的免疫程序, 每个猪场都应根据本猪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免疫计划, 如免疫时间、次数、疫苗种类、品牌、用法、用量、接种日龄等。为了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应当对某些重点疫病进行免疫检测, 根据免疫检测情况, 合理制定本场的免疫程序。要有规范的免疫操作规程, 按规范化要求, 接种前要检查猪的健康状况, 接种器械要严格消毒, 接种的疫苗要合乎质量要求 (如在有效期内、贮藏合乎要求、没有裂痕、不失真空等) , 接种剂量准确, 不漏种、不少种。免疫接种必须由兽医技术人员操作, 饲养员协助, 要有完整的免疫记录, 包括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批号、剂量、有效期、生产单位等。

3 强化消毒, 讲究实效

消毒工作是猪场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 不可缺少, 要正确认识消毒的作用:消毒只杀灭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对病猪没有治疗作用, 消毒药物有时效性, 不能一劳永逸。消毒起预防作用, 如猪舍门口进出消毒、空猪舍消毒、带猪消毒等, 可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生猪, 不可疏忽, 一次疏忽, 可能造成前功尽弃;当发现传染病时, 要清除传染源后再进行消毒才能奏效。消毒要注意方法, 才能提高消毒效果, 如果方法不对, 其效果必然打折扣, 因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到有机物、酸碱度、温度、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

要建立日常消毒制度, 即消毒周期安排、消毒药品选择、消毒剂浓度、消毒方法、消毒次数等。对进出生产区门口的车辆、用具要用消毒剂喷洒或浸泡消毒, 人员要淋浴、更衣、换鞋, 经紫外线消毒后方可进出生产区;猪舍周围环境消毒平常每周1次, 疫病易发季节每周2次, 消毒要不留死角;空栏时的猪舍消毒要全面、彻底;出现病死猪时, 要局部带猪消毒;发生传染病时, 要进行全场隔离消毒;消毒药物选择要合理, 要选择多种消毒剂, 不同消毒对象选用不同消毒剂, 要根据不同消毒成分进行交替使用;保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如门口消毒池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要加强防鼠、灭鼠、灭蚊蝇工作, 减少老鼠、蚊蝇传播疾病的机会。猪场污水要经过无害消毒处理后排放, 避免造成二次感染。

要严格执行消毒程序, 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一般消毒程序包括清扫、冲洗、消毒剂消毒、高压水枪冲洗、火焰喷枪喷射消毒、消毒剂消毒 (福尔马林熏蒸) 、冲洗、通风干燥。

4 定期驱虫, 促进生长

猪多数都有寄生虫病, 即便是条件很好的猪舍、猪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寄生虫病。猪患上寄生虫病后, 轻者影响其生长发育, 重者使猪死亡。定期驱虫是规模养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驱虫药的种类很多, 建议用广谱的驱虫药, 如盐酸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不管用哪种药物驱虫, 投药后3d内猪粪要及时清除, 并消毒地面, 以杀死驱出来的寄生虫, 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

5 标准饲养, 全程保健

猪场兽医工作要在以往不放松生猪防治工作的同时, 转向抓好生猪的标准饲养和保健工作。一要创造适合于生猪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即猪舍的周围环境要有利于防疫, 要远离化工厂、垃圾处理场, 与居民区、交通干道保持500m以上距离, 要重视猪舍的朝向、高度、温度、湿度、空气、舍内卫生、饮水卫生、饲养密度, 要使猪在猪舍内感觉舒适。二要保证供给生猪各生长阶段不同营养需要的饲料, 保证营养均衡。三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要求, 制定饲养标准, 严格按标准工艺饲养, 提高养殖水平。四要根据不同季节及周边生猪健康状况选择药物定期预防猪病。五要加强生猪生长状况的记录,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适时调整保健措施。

6 科学管理, 更新理念

猪场的管理, 要以人为本, 多给员工一些理解和关怀, 要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出来。生产经营者必须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的疾病在不断出现, 仅凭固有的知识和传统的经验, 是不能满足现代养猪要求的。因此, 要给猪场兽医科技人员提供一个再学习和知识更新的机会, 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做到与时俱进。

篇4:猪场兽医工作职责

【关键词】猪场;兽医防疫;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新农村的改革持续的推入,我国的养猪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农村养猪的质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农村养猪由于缺少新型的技术,特别是猪防疫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养猪最大的问题,给养猪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开展猪防疫的工作时,需要从防疫的源头做起,分析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让农村养猪更好的发展,提升养猪行业效益。

1.猪场兽医防疫的重要性

随着猪场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的生产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母猪的出栏率、成活率、瘦肉率等都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国外种猪的引入,各个猪场种猪之间流动频繁,使得猪病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猪病由单一的病原演变为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这就需要猪场做出更好的免疫防范,从而减少疫情对猪场的效益影响。疫情的复杂、大量药物的滥用或是饲料中添加不正确的药物,都会造成病菌的抗药性产生,造成猪群的免疫力低下。因此猪场要积极的进行免疫,减少疫情对猪场养殖的影响,提升猪场的运营效益。

2.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

2.1消毒不彻底

消毒是猪场免疫的基本环节,农村猪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因此在进行猪场的消毒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从而保证消毒的有效性,但是在猪场中,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猪场的消毒工作,在消毒剂浓度配置、酸碱度配置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置,或是没有控制消毒剂的保存温度等,使用长时间存放、消毒效果差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使得猪场的消毒不彻底。一些猪场的工作人员不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认为消毒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药剂喷洒等,没有对猪场的死角部位进行消毒,使得消毒不彻底,消毒药液没有很好的发挥效果,给猪场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2免疫的方法不科学

一些猪场的免疫意识差,不重视免疫工作,在免疫处理时不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或是盲目的进行免疫,不结合本地区的疫情特点和免疫标准进行,具体表现为免疫制剂浓度不对、注射针头不合适、接种剂量不达标、出现漏针情况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疫苗的保存过于疏忽,疫苗的保存不正确,在接种时使用过期的疫苗,或是对病猪和正常的猪同时进行免疫等。

2.3免疫不及时

一般情况下,需要定期的对猪场进行免疫检测,从而对猪场的免疫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尽早的查处猪疫病,为疫病的防疫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但是很多的猪场不重视疫病的检测,没有及时、深入、准确的调查本地区猪疫病的流行情况,对于猪场的疫病没有及时的检测和监控,检测时仅仅进行了表面的工作,过于形式化。

2.4防疫观念不正确

一些猪场在进行防疫免疫时仅仅重视染病猪的治疗工作,属于对疫情的免疫,猪在感染疫情之后才进行就医,这样的免疫觀念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免疫是要以放为主,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重视疫情的免疫防范,不要等到猪染疾后再进行防疫,不然就会造成猪场的养猪成本过高,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加强猪场兽医免疫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消毒体系

养猪场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消毒制度,认真的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将猪场中的死角和重点场所仔细的消毒,从而杀死和抑制猪舍中留存的病菌。消毒使用的药物要科学的调配,浓度要事宜,用合适的方法保存,不要单一使用消毒药物,要多种消毒药剂互相搭配使用,从而增加消毒效果。养猪场要提升消毒的重视程度,要每日对猪舍进行一般消毒,定期进行全面消毒,疫情出现时的紧急消毒等。猪场要建立科学的消毒制度,并且也要对养猪物品、养猪器械等进行消毒,从而从易感源头进行猪疫病的防治,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3.2科学的进行免疫操作

猪场要仔细调查本地区猪疫情的流行情况、疫情特点、疫情的流行时节等,并且调查猪群的机体健康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猪群免疫程序。需要注意的是猪群的免疫药物不要过多,需要少而精,从而控制免疫药物。一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或是注射一般性的药物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不需要注射免疫疫苗,对于药物危害大、常规药物难控制、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疫情要进行重点的注射治疗。在疫苗的选择时,要重点控制,对于疫苗的选择、保存、使用方法、注射器械等都要细致的处理,每次进行接种免疫时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疫苗的生产厂家、注射剂量、药物生产厂家等,避免疫苗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

3.3建立疫病监控系统

猪场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开展猪场免疫工作的检测,定期的安排兽医人员对猪场的猪群进行免疫检查,特别是种猪的免疫情况要进行重点的检测。在观察的过程中,若发现猪群出现异常情况,要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要结合猪场的养殖情况调整养殖的数量和免疫情况。对于养殖条件比较好的猪场可以建立疫情免疫实验室,通过实验室观察来对疫病进行有效的观测,对染病的猪进行解剖实验,做出针对性的免疫处理方法,从而为猪场的整体免疫防疫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为疫情的预防打下基础。

3.4加强饮食营养

提升猪的自身免疫力,就要从猪的饮食营养角度出发,在猪的养殖时要合理的搭配猪群的日粮,只有营养搭配合理,猪群才能够更好的成长。猪群生长时需要的蛋白质、能量等相关营养成分要提供足量,并且科学的搭配,可以在日粮中加入免疫营养物质,提升猪的机能,从而提升猪群的整体免疫能力,更好的抵抗疫情。不要一味的使用药物进行营养加强,避免药物对猪产生损害。

3.5科学的进行药物保健

在猪场的兽医免疫中,药物保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免疫工作,药品的保健在猪场免疫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猪场的免疫工作中,要科学的选择抗菌药物对猪进行保健,在药物选择时,尽量选择对猪的自身免疫危害小,并且能够增强猪抗菌能力的药物,比如黄芪多糖类的药物等,从而提升猪的免疫能力。使用抗菌药物要注意几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比如母猪的产仔之前、产仔后、喂养室、仔猪育肥期等。猪场要注意抗菌药物的保存和使用剂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保健药物的效果。

4.结语

在农村的猪场进行免疫时,需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提升兽医免疫的重视观念,充分的进行猪场的各方面免疫工作。调查现阶段猪场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采取应对的方法,从而提升猪场的免疫工作。猪场要建立科学的免疫防范体系,采用科学的免疫方法和手段,从源头上控制猪的各种疫情,加强对本地区疫情的监控和治疗,减少猪场的养殖成本,提升猪场的经济发展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林兆京.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畜禽业,2012(7).

[2]黄佳江.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3(12).

[3]孙铁香.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4(7).

[4]杨春辉,连亚平.规模猪场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

篇5:一个兽医对新建猪场的设计建议

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养猪行业的特点及相关风险,其中对猪群健康方面的风险控制是必须的,绝大多数不成功的养猪生产企业,纠其失败的原因都是相似的:猪群健康出现重大问题,从而使财务状况恶化到不可收使的程度。

现实中大部分猪场是在猪群出现了健康问题后才去寻求专业兽医的帮助,但往往因猪场设计的先天因素影响,很难采取非常有效的措施使猪群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在学科分类上,猪场设计是畜牧工程专业,属畜牧专业范畴,但在猪场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有实践经验的资深专业兽医的意见是有益的和必须的,因一旦猪场建成就很难改动,即使小范围的改动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收效甚微。

猪场的选址。

远离其它养猪场、居民区、屠宰场和主要道路是猪场设计的专业常识,但中国的现实是地少、人多、民间猪散养量大,特别是在传统的养猪密集区更是如此,能满足这种要求的理想场点往往意味着在场地平整、通路、通水、通电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额外投资,很多时候这种额外投资会超出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因此一个场址的选定多数时候是技术要求和所需额外投资二者相互妥协的结果,此时专业兽医的建议应该受到尊重,因为猪场一旦建成位置将不可更改,并且如果位置非常糟糕的话,几乎不可能维持猪群的长期健康。场点周围2km范围内没有猪只饲养、离主要公路1km以上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够利用客观的评估系统,场址的选择将更加科学合理,例如PIC公司的“场址千点评分系统”,系统要求详细调查场点周围10km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包括养养殖场、居民区、各类工厂等)、各类畜禽饲养数量、人口数量、河流、山岭、气候、地形等相关信息并标注在地图上,然后输入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根据计算机评分的高低来决定场点的选择。

猪场的布局。

自从PIC公司的Hanky发明“三点式”分区饲养的猪场设计模式以来,多区生产体系一直被视为猪场布局模式的理想样板,它无疑对猪场布局的设计理念及养猪工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因标准的“三点式”生产各区间的距离要求大于2km,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在中国除在沿海、沿湖荒滩外很难找到合适的地点。但无论怎样,设计规模超过600头母猪的猪场应该竭力避免采用“单点式”的布局模式,作为替代可以考虑以“三点式”布局为理论基础的“小三点式”布局,即母猪、保育、育肥三区分区生产,但各区间的距离相对于标准的“三点式”布局要小一些,根据实际情况可控制在100-300米以上。此外,如果确实囿于土地、地形等条件限制,设计“小三点式”布局也比较困难的话,“两点式”的布局也优于“单点式”布局,即母猪为一区、保育肥为一区,两区间隔距离可参照“三点式”布局。选择合适的猪场布局结构对猪群保持长期的良好生产成绩至关重要,虽然分区生产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并可能增加预期的生产管理费用,但实践证明,这种投入从长远观点看回报是非常丰厚的。

猪舍及内部设施。

“全进全出”是设计猪舍、安排栏位摆放时必须予以考虑和无条件满足的基础和前提,此外猪舍内的栏面应易于清洁、冲洗和消毒;在下水道开放状态下舍内的任何位置都不应有积水;保育、育肥每个单元都要建立独立的饮水加药系统、独立的排污系统;猪舍房檐、赶猪道应有专门的防鸟、防鼠设计;猪舍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可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投资,但是这样可以使猪群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免受生产损失,特别是在保育舍,好的生产条件可能对成活率等主要生产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

猪场的出口和入口。

出猪台是病原传入猪场的最危险途径之一,出猪台应该安排在场外并尽量远离猪舍,应该有明确的洁净区、灰区、脏区的划分,三区分别由不同的人员管理,猪只只能从洁净区到灰区再到脏区,绝对不允许反向流动,冲洗出猪台的污水也应避免从脏区流向净区或从出猪台流向场内。饲料库的设计应避免饲料运输车进入生产区,饲料库要设计面向生产区的投料口,由料车运送散装饲料到猪舍,禁止饲料包装物进入生产区。要设计供出入生产区人员淋浴的淋浴室,淋浴室要有明确的净、脏区划分,淋浴室的污水不可向生产区内排放。要在办公区与生产区间建立薰蒸消毒室,任何进入生产区的物资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后备母猪的隔离适应设施。

猪场平均每年母猪更新率在35-40%,无论是从外场引进还是本场选留,后备母猪和老母猪的免疫状态都是不同的,如果贸然入群可能会引起猪群的健康波动,并且后备母猪所产的仔猪也可能会有更多的健康问题,从而影响猪群的健康水平。后备母猪入群前充分接触经产母猪的分泌物、淘汰母猪等可使后备母猪建立起对母猪群病原的免疫力。隔离适应舍应建在离猪舍较远的地方,猪舍大小要根据猪群规模、更新率和隔离饲养时间长短来确定。

猪场的死尸处理设施。

正常的猪场全年平均死亡率约10%,另外每产一窝猪都要产生胎衣甚至死胎、木乃伊等废物,对大型的规模猪场来说这些废物的数量是惊人的,如不能正确处理将对猪群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因处理设施需要投资,现实中许多猪场采取挖坑土埋的简单处理办法,但因数量比较大很少猪场有足够的土地供掩埋,特别是在山区或北方的冬季几乎不能实施。更有部分猪场把死猪出售给特种养殖场做饲料,甚至出售给非法商贩流入食品市场,这两部分人是专业收买死猪的,其车辆、人员携带的病原种类和数量是惊人的,猪场和这部分人来往无疑于玩火自焚。死猪等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应是猪场的唯一正确选择,猪场设计之初就应考虑相应的对策,这对猪群保持长期健康至关重要。根据猪群的规模设计建设化尸池或焚尸炉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前者一次性投资稍大但运行费用低,后者投资较小但运行费用稍高。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猪场粪污的处理。

篇6:猪场兽医工作职责

321、白肌病是由于缺乏()。

322、仔猪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323、贫血按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四类(),(),()()。

324、日本分体吸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需要()作为中间宿主,感染性幼虫为(),感染途径主要有()和()。

325、治疗猪后圆线虫()病可选用的驱虫药物有()和()等。

326、传染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概括起来讲,即();();();()。

327、根据动物及其产品的动态和运转形式,动物检疫可分为以下几种()、()、()。

328、药物治疗胎衣不下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可选用的有()、()。

329、分娩过程是指从子宫开始出现阵缩到胎衣完全排出的整个过程。可以人为地将其分成三个连续的时期,即()、()、()。

330、因子宫迟缓而发生难产时,可采用的助产方法有()、()、()。

331.初生仔猪采用超前免疫时,接种猪瘟疫苗的时间是(),接种后过()小时再给乳猪吃初乳。

332.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有两种接种方法,即()和(),一般在仔猪()和()日龄进行二次免疫。

333.预防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免疫接种时间是每年的()月份接种,()月龄以下的仔猪不接种。

334.药物治疗胎衣不下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可选用的有()、()。

335.灌肠时插入肛门的胶管应涂(),插入时不要()以免损伤()。

336.猪附红细胞体呈(),治疗时选取的药物主要为()。337.猪疥螨是寄生在猪()内的一种()性寄生虫病。病猪以()和()为特征。

338.猪流行性感冒主要发生在()季节。本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呈()性经过。339.猪气喘病的病原是(),本病原对()以及()等药物敏感

340.在养猪生产中,根据不同目的要进行不同方式的消毒,一般的方式有下列3种,具体是()、()和()34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有()

篇7:猪场兽医工作职责

1、养好哺乳仔猪应过好()、()、()三关。

2、引入的国外猪种主要具有()好、()好、()低的特点。

3、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三种形式。

4、肉猪生产前应做好圈舍()、()、()、()、()准备工作。

5仔猪断奶方法为:()、()、()。

6、我国引入国外瘦肉型品种猪主要有()、()、()等三个品种。

7、提高肉猪瘦肉率途径为选种时注意()、()、()、()、()。

8、母猪发情周期平均()天,发情持续期()天,于 2006 年 1 月 3 日配种的母猪预产期为(),临产前最明显的行为表现是()。

9、猪选种一般分五个阶段分别是()、()、()、()、()。

10、完善的工厂化猪场设计应包括三大部分,即()、()、()。

11、根据猪体组织生长规律,小猪长(),中猪长(),大猪长(),所以在生产中,生长育肥猪多采用()育肥方式。即:体重()kɡ阶段;日粮消化能一般为()左右,粗蛋白质()%,()采食;体重()kɡ-()时,日粮消化能一般为(),粗蛋白质()%,()饲喂,以防止胴体中()太多。

12、在基础母猪群中核心群母猪数一般占()%为宜每年猪群淘汰率一般为()%。

13、种猪从小到成年要经过五个选择阶段,即:()、()、()、()、()。

14、在猪选育中,多以()、()、()、三个性状来制定母猪繁殖性能选择指数;()、()、()三个性状来制定()月龄后备猪的选择指数。

15、猪繁育体系由()、()、()、()共同组成,呈()塔型。

16、后备母猪初配年龄:国外瘦肉型母猪一般()月龄,体重约()kɡ初配; 国内杂种母猪和本地母猪,一般()月龄,体重()至()kɡ初配。

17、工厂化养猪,指以 生产方式安排养猪生产,做到()、()、()、()、()、()、()、()、()。

18、“SPF 猪”主要是指猪群中没有()、()、()、()等四大()性传染病。

19、母猪繁殖性能主要由六个指标组成:()、()、()、()、()、(),其中以()最为重要。20、就世界而言,按猪种经济类型,可将猪划分为()、()、()三种类型。

篇8:集约化猪场兽医防疫工作的探讨

1 采取完善的卫生消毒措施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 将疾病拒之于猪场外, 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 降低和消除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 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感染机会。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切实贯彻“防重于治”的观念。

1.1 建立安全合理的卫生防疫设施

规模化猪场要设围墙和隔离带, 猪场大门要设人、车辆专用的消毒池, 核心生产区也须有围墙和防疫沟。在兴建猪场时依据全年的主风方向和场址地势按防疫的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隔离区、生产管理区和生活区, 相互间要留有适宜的问距且便于生产管理。

1.2 生产管理区和生活区的消毒

生产管理区和生活区应根据疫情和季节每月进行2~3次的彻底消毒。生产区和隔离区的环境每周进行2~3次消毒, 且应采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剂, 防止外源性病原微生物的传人和产生耐药性, 避免卫生死角, 并作好卫生消毒记录。

1.3 核心生产区的消毒

生产区入口设立消毒池和消毒房。消毒池的长度应长于大型货车车轮一周, 宽度应大于大门的宽度;消毒池的消毒液要长期保持有效浓度, 且坚持每周更换2~3次。且必须进行整车喷雾消毒。消毒房是人员进出的通道, 进人生产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房的消毒程序“踩、洗、照、换” (踩:踩消毒垫;洗:消毒盆洗手;照:经散射的紫外线照射5-10min或者是臭氧消毒;换:更换衣服, 换上生产区的专用衣服和胶靴) 。不同工作岗位的严禁串岗, 工具也严禁互用。生产区各猪舍门口均有消毒盆, 工作人员每次进人猪舍都应双脚踩人消毒盆中消毒;保持消毒盆中消毒液的浓度和定期更换消毒液, 并作好更换记录。猪舍带猪消毒时, 要选择高效、低毒、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每周进行2~3次, 遵循卫生消毒程序 (先清扫、其次冲洗、然后消毒) , 不留卫生死角。采用“全进全出”的单元猪舍消毒时, 可采用喷洒 (农福消毒液) 、熏蒸 (卫可消毒剂) 、火焰等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后空置3~5d;进猪前再用另一种低毒消毒剂喷雾消毒, 并作好卫生消毒记录。

1.4 隔离区的消毒

对隔离区内各猪舍应坚持每周l~2次消毒, 严格按卫生消毒程序, 并作好记录。严防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对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防鼠、灭蚊、灭蝇工作, 严禁将其它畜禽带入猪场, 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猪场的粪污要经过无害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避免造成二次感染。

1.5 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充分发挥其消毒功效。适合猪舍外环境的消毒剂主要有酸性 (如农福) 和碱性等消毒剂。适合猪舍内环境的消毒剂现在主要是以高效、低毒、刺激小 (如卫可) 为主。

2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和规范操作步骤

依据目前的疫情和本场自身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有选择地使用疫苗, 重点控制好常见传染病, 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蓝耳病、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2.1 正确认识免疫接种

近年来, 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出现的疫病种类繁多, 复杂茌度加剧,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使得疾病的预防控制难度日益加大。目前, 虽然没有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可能获得100%的保护力 (一方面是因为疫苗本身的免疫效价不高, 产生的免疫效果不确实或无法评价;另一方面是疫苗在保存、运输和使用方法是否得当也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 但免疫接种仍是目前控制疫病的有效措施。因此, 作为兽医应选择性地使用疫苗, 严格地按照疫苗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 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疫苗和尽量减少使用存在毒力返强的疫苗, 以免给猪场带来后患。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尚未有一个可供同时使用的免疫程序, 各规模化猪场可根据本场猪群疫病种类 (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疾病) 和流行规律, 制定出适合本场的个性化的免疫程序 (如免疫的时问、次数、用法、用量、疫苗的种类及生产单位等) 。接种前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器械是否严格消毒、接种疫苗的质量是否合格 (如疫苗的有效期、贮藏状态、包装情况等) , 按接种剂量采用正确的方法接种。不要漏种少种, 接种完后注意观察猪群的反应情况并作好记录 (包括接种时问、剂量、疫苗的种类、生产单位及猪群的反应情况等。

3 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

规模化猪场应针对所存在的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发生阶段, 筛选出一个适合本场的用药方案。在猪的不同品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选择性地使用药物, 集体处理与个别用药棺结合, 以预防猪群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细菌感染。用药时要注意用药的方式、剂量和疗程。定期驱虫, 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提高养猪效益。

4 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监测体系

规模化猪场兽医应定期对猪群实行疫病监测 (病原检测与抗体检测) , 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定期实施免疫监测, 一方面考察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另―方面可为免疫程序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种猪场应着眼于开展疫病的净化工作, 确立健康猪群。

5 大力推行“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的观念

当前养猪已进人一个精细的时代, 只有让猪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 保证其营养全面均衡, 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 才可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创造出高效的经济价值。笔者在生产中发现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疾病屡见不鲜, 因此作为疫病防制的主要负责人应彻底改变疫病控制的传统观念。

6 小结

篇9:猪场兽医工作职责

A、猪肺疫 B、猪日本乙型脑炎 C、猪伪狂犬病 D、猪弓形虫病 302.僵猪属于()。

A、病毒性传染病 B、猪细菌病 C、猪寄身虫病 D、猪普通病 303.预防猪病的根本措施是()。

A、加强消毒 B、温度调控 C、控制湿度 D、加强饲养管理 304.从外地引进猪时,进场后要隔离观察多久()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A、15天 B、1个月 C、40天 D、60天 A、输精管 B、附睾 C、睾丸 D、生殖道 305.()有保护睾丸和调节温度的作用。

A、阴囊 B、附睾 C、副性腺 D、阴茎 306.()兼有排精和排尿双重功能。

A、尿生殖道 B、输精管 C、生殖道 D、附睾 307.我国地方猪种性成熟在3-4月,体重是()。

A、15-20㎏ B、25-30㎏ C、65-75㎏ D、90-1000㎏ 308.猪精液由精子和()两部分组成。

A、精子前液 B、液体 C、精清 D、奶油色液体 309.人工受精时,成年公猪高强度利用可每天采精()次。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10.猪卵巢位于腹腔内肾脏的()。

A、前方 B、后方 C、边缘 D、中上方

311.依据GB/T 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规定Ⅰ类水的浊度不得超过()。

A、3度 B、5度 C、10度 D、15度

312.依据GB/T 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规定Ⅲ类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应不超过()。

A、500 mg/L B、1000 mg/L C、2000 mg/L D、300 mg/L 313.()是连接卵巢和子宫的一条弯曲的管子。A、阴道 B、外阴 C、输卵管 D、子宫颈 314.()是胚胎发育的地方。

A、子宫角 B、子宫体 C、子宫颈 D、子宫 315.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月龄出现。

A、3-6 B、2-3 C、4-6 D、5-7 316.猪的发情周期一般为()。

A、16-25天 B、12-28天 C、10-25天 D、20天 317.母猪的发情期一般为()天。

A、3-5天 B、1天 C、2天 D、3天 318.后备母猪第二个发情期比第一个增加()几个卵子。A、1-1.5 B、2-2.5 C、3 D、4 319.母猪的排卵高峰在发情后的()左右。

A、24-48小时 B、36小时 C、10-15小时 D、8-10小时 320.交配宜在早饲前和()进行。

A、晚饲前 B、晚饲后 C、早饲后 D、中午 321.妊娠母猪每千克增重需要消化能量()兆焦。A、28.05 B、27.45

C、26.30 D、25.05 322.公猪采精室面积通常为()。

A、12-15平方米 B、15-20平方米 C、15-25平方米 D、25-35平方米 323.猪精液呈弱碱性,ph值在()之间。

A、7.1-7.5 B、7.0-7.5 C、7.5-8.0 D、7.0-8.5 324.精液保存适宜温度()。

A、20℃ B、15-25℃ C、16-18℃ D、25℃ 325.三品种杂交称为()。

A、二元杂交 B、三元杂交 C、三元轮回杂交 D、四元杂交 326.消毒的目的是()。

A、消灭病原体 B、消灭细菌 C、消灭病毒 D、消除灰尘 327.猪圈与用具每年四季度各进行()。

A、1次大清洗 B、2次大清洗 C、3次大清洗 D、4次大清洗 328.()是治疗与消灭猪寄身虫病。

A、消毒 B、驱虫 C、清洗 D、通风 329.()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消毒方法。

A、太阳照射 B、火焰消毒 C、紫外线 D、物理消毒 330.()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A、漂白粉 B、碳酸钠 C、福尔马林 D、过氧乙酸 331.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热,内部温度可达()。

A、30-50℃ B、50-60℃ C、60-70℃ D、70-80℃ 332.长白猪乳头一般几对()。

A、6对 B、7对 C、6-7对 D、8对 333.大约克母猪乳头一般几对()。

6对 B、7对 C、6-7对 D、7-8对 334.杜洛克猪乳头一般()左右。

A、6对 B、7对 C、8对 D、9对 335.长白猪经产母猪平均产仔()。

A、10头 B、11头 C、12头 D、13头 336.大约克猪经产母猪平均产仔可达()。

A、10头 B、11头 C、12头 D、13头 337.下列猪种繁殖能力最强的是()。

A、长白猪 B、大白猪 C、杜洛克猪 D、梅山猪 338.我国饲养的进口猪利用年限一般为()。A、3-4 B、3-5 C、3-6 D、3-7 339.()我国在特定条件下培育而成的国内第一个肉用型猪新品种。A、新疆白猪 B、三江白猪 C、伊犁白猪 D、哈白猪

340.()是我国的第一个培育猪种,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均有较强的杂种优势。A、新疆白猪 B、三江白猪 C、伊犁白猪 D、哈白猪

341.()猪胴体瘦肉率最高,背膘薄,后腿发达,肉质较差,PSE肉发生率非常高。

新疆白猪 B、三江白猪 C、皮特兰猪 D、哈白猪 342.()猪国内一般用作终端父本。

A、长白猪 B、大白猪 C、杜洛克猪 D、梅山猪 343.()猪是当今世界上繁殖力、产仔力最高的品种,最宜作杂交母本。A、太湖猪 B、三江白猪 C、皮特兰猪 D、哈白猪 344.一头成年公猪1次射精量数200~400ml,含精子总数()亿个。A、100-600 B、200-700 C、200-800 D、200-900 345.保持饲料中一定含量的()有助于猪对饲料有机物的消化和猪的健康。A、干物质 B、粗纤维 C、添加剂 D、微量元素

346.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高于狗1倍,比人高()倍。A、4-5 B、5-6 C、6-7 D、7-8 347.发情母猪闻到公猪的气味,就会表现出()反应。

A、爬跨 B、拱地 C、乱跑 D、发呆

348.生产中“仔猪寄养”工作必须考虑到其()的特点,否则就不能成功。A、听觉灵敏 B、嗅觉灵敏 C、视觉发达 D、味觉发达 349.在母猪临产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母猪难产的比例。A、敲锣 B、播放轻音乐 C、播放摇滚乐 D、打鼓 350.通过猪的()特点可以利用假母猪进行公猪采精训练。A、听觉灵敏 B、嗅觉灵敏 C、视觉很弱 D、味觉发达 351.通过猪的()特点可固定猪只,便于打针、抽血。

A、条件反射 B、听觉灵敏 C、嗅觉灵敏 D、视觉很弱 352.1月龄仔猪体重为初生重的()倍。

A、5-6 B、6~7 C、7-8 D、8-9 353.2月龄仔猪体重为1月龄体重的()倍。

A、2-2.5 B、2-3 C、2.5~3 D、3-3.5 354.猪生长期短,周期快5-6月龄体重可达()。

A、70-80 B、80-90 C、80-100 D、90-100 355.猪()是高度发育的器官。

A、眼睛 B、鼻子 C、耳朵 D、牙齿 356.猪在白天采食()次,比夜间多1~3次。A、4-5 B、5-6 C、6-7 D、6~8 357.猪的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动体现了猪的()。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躲避行为 D、争斗行为 358.猪的一般活动大部来源于()行为。

A、采食 B、争斗 C、探究 D、排便 359.仔猪7日龄补料要经多久才少量吃食()。A、1天 B、2-7天 C、3-10天 D、5-15天

360.对于各类动物,均不提供的()的饲料。A、粗饲料 B、粒度过细 C、粗纤维 D、发酵

361.()的微生物消化作用弱,主要发生在大、盲肠中,消化量少、,产物被吸收的机会少。

A、单胃动物 B、双胃动物 C、反刍动物 D、以上都是 362.猪体各组织最先生长发育的是()。

A、骨骼 B、皮肤混 C、肌肉 D、脂肪 363.猪一般不饲喂下列哪种饲料()。

A、青绿饲料 B、青贮饲料 C、能量饲料 D、蛋白质饲料

364.分娩()前母猪腹部会明显增大,尾根部有凹陷,外阴部肿胀并有粘液分泌。A、四周 B、三周 C、两周 D、一周 365.母猪分娩前如果挤乳头有乳汁分泌,约()后就会分娩。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66.分娩前1-2日母猪体温会下降(),依此也可判断是否要分娩。A、0.3-0.5℃ B、0.5-0.8℃ C、0.5-1.0℃ D、1-1.2℃

367.胴体重是指肉猪经电麻、放血、烫毛、开膛去除内脏、头、蹄和尾后的左右两片胴体重量之和,但去除内脏时要注意保留()。

A.板油和肝脏 B.肾脏和肝脏 C.板油和肾脏 D.心脏和肾脏 368.猪肉嫩度、脂肪是用()进行测定的。A.腰大肌

B.脂肪

C.瘦肉

D.肝脏

369.猪屠宰测定时采用三点测膘,三个测定点分别为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A.腰荐椎结合处 B.最后荐椎处 C.最后胸椎处 D.荐部最厚处 370.下列中国地方猪种哪些是属于华中型()。A.荣昌猪

B.太湖猪

C.通城猪

D.民猪 371.国外引进猪种的种质特点有()。

A.繁殖率较地方猪种高

B.增重速度较地方猪种快 C.肌内脂肪含量较地方猪种高

D.肉质较地方猪种好 372.下列关于猪的生活习性不正确的是()。

A.合群性强,并形成群居位次 B.爱清洁 C.视觉发达 D.喜香甜食物 373.下列有关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不正确的是()。

A.单圈饲养 B.要适当加强运动,经常刷拭种公猪

C.定期称重,定期检查精液质量 D.种公猪怕冷不怕热,所以特别要注意冬天的防寒保暖 374.下列关于仔猪的饲养管理不正确是的()。

A.出生2小时内让仔猪吸上初乳 B.要固定奶头,瘦弱的仔猪要固定吸靠后的奶头 C.应加强保温,防冻防压 D.生后5~7日龄开食

375.采用自然交配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种猪公母比例一般为()。A.1:10~20 B.1:20~30 C.1:100~200 D.1:200~300 376.当分娩率为98%,情期受胎率为90%,哺乳期为28d,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为7d时的母猪年产窝数为()窝/年。

A.2.3 B.2.40 C.2.42 D.2.45 377.有关猪体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先后顺序是()。A.骨-皮-膘-肉

B.骨-肉-皮-膘 C.骨-皮-肉-膘

D.皮-骨-膘-肉 378.我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点有()。

A.繁殖率高 B.增重速度快 C.胴体瘦肉率高 D.肉质不好 379.下列品种属于国外引入品种的是()。

A.香猪 B.大约克夏猪 C.五指山猪 D.大花白猪 38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A.生长发育缓慢 B.消化器官不发达 C.缺乏先天免疫力,易得病 D.体温调节能力差 381.猪的肥育方法包括()。

A.直线肥育法和一贯肥育法

B.直线肥育法和阶段肥育法 C.一贯肥育法和一条龙肥育法 D.直线肥育法和一条龙肥育法 382.不能说明猪的繁殖力高的一项是()

A.生长速度快 B.性成熟早C.妊娠期短 D.多胎动物 E.世代间隔短 383.关于猪的生物学特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温度反应敏感 B.繁殖力高 C.喜清洁易调教 D.明显的位次秩序

E.发达的视觉、灵敏的嗅觉

384.下列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A.兔

B.牛

C.猪

D.马 E.驴 385.具有“三点定位”习性的动物是()A.猪 B.鸡 C.牛 D.羊 E.马 386.属于我国培育猪品种的是()

A.哈白猪

B.民猪

C.金华猪

D.长白猪

E.大白猪 387.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A.科学配制日粮

B.定时定量定质饲喂 C.合理分群

D.适当运动

E.定期称重 388.肩带有白色的是()猪 389.猪合理分群的原则是()

A.金华猪 B.民猪 C.约克夏

D.杜洛克 E.汉普夏

A.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昼合夜不合 B.留强不留弱,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 C.留弱不留强,拆少不拆多,夜合昼不合 D.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E.留强不留弱,拆少不拆多,昼合夜不合 390.属于种公猪生殖生理特点的是()

A.发情持续时间短

B.发情结束后排卵 C.排卵快 D.射精量大E.发情后出血 391.种公猪管理不包括()

392.青年公猪适宜的配种强度为()393.猪的催情措施不包括()394.短期优饲适合于()

A.保持猪体清洁 B.定期称重 C.适当添加青绿饲料 D.定期检查精液品质 E.运动 A.1-2次/周B.2-3次/周 C.4-5次/周 D.1次/ 天

E.1-2次/ 天

A.诱情

B.乳房按摩

C.药物催 D.改善饲养管理

E.试情

A.空怀母猪 B.配种前膘情差的母猪 C.初配前的后备母猪 D.经产母猪

E.繁殖力差的母猪

395.配种优饲适合于()E.任何种猪

396.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

A.7天

B.10天 C.17天 D.21天

E.28天 397.抓两头带中间的饲养方式适合()

A.空怀母猪 B.配种前膘情好的母猪

C. 较瘦弱的经产母猪

D.初产母猪

E.繁殖力高的母猪

398.繁殖力特别高的妊娠母猪比较适合的饲养方式为()

A.短期优饲

B.配种优饲

C.前粗后精 D.抓两头带中间

E.步步登高 399.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最关键因素是()

A.适宜温度

B.少喂勤添

C.全价日粮

D.早期补铁

E.吃到初乳 400.初乳的营养作用不包括()

A.蛋白质含量高

B.维生素丰富 C.含大量镁盐 D.乳糖含量丰富 E.含大量抗体

A.后备母猪

上一篇:旅游专业的暑假实践报告下一篇:写景记叙文:秋天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