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 优秀带教老师名单

2024-05-16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 优秀带教老师名单(精选3篇)

篇1: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 优秀带教老师名单

附件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

优秀带教老师名单

一、优秀临床带教老师

1.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

杜文喜 顾文杨 何 群 陆如凤 马丽俐 宋欣伟 魏佳平项柏康 夏永良 谢小红 姚定国 叶树良 2.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陈旭峰 陈 晔 窦丽萍 胡 青 刘英超 徐 彬 尹 航 张荣博

3.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

陈小刚 陈怿爽 郭景云 庞锦阔 徐宇杰 周志英 朱圣文

4.附属广兴医院(杭州市中医院)

马 娴 王 华 夏晓青 徐玉欣 杨贺杰 姚兰英 周 凡 周黎明 朱 敏

5.附属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章建东

6.附属杭州第三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马步青

7.附属杭州第一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孙彩华张 超杨惠文诸 波叶 彬

陈丽萍 邓 刚 何小军 黄燕飞 8.附属杭州口腔医院(杭州口腔医院)董 刚 廖 锐 骆奇峰

9.附属湖州中医院(湖州市中医院)陈 静 嵇 冰 10.附属嘉兴中医院(嘉兴市中医院)

沈 彬 张 峰 11.附属金华中医院(金华市中医院)

贾素庆 王 芳 12.附属宁波中医院(宁波市中医院)

邵 明 张 奕 赵珊琼 13.附属衢州人民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

纪毅梅 金奇志 邵丽珍 吴荣兴 周 见 14.附属绍兴中医院(绍兴市中医院)

罗桢敏 徐 菁 15.附属同德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胡马洪 黄美春 石建锋 张小波 16.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顾叶春 17.附属温州中医院(温州市中医院)

丁晓慧 潘胜莲 18.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李柏颖 骆荣华 马伟 19.慈溪市人民医院

史可宝 20.王媛 21.富阳市人民医院 东阳市人民医院

黄晓红 22.杭州口腔医院城西分院

傅 露 王 辉 23.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何丽红 刘 喆 24.嘉兴市第一医院

王蕾敏 赵凤庆 25.嘉兴市第二医院

傅建明 26.金华市中心医院

陈红芳 27.宁波市第二医院

刘海忠 余 静 28.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施 波 29.绍兴第二医院 张 菁 3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蔡振寨 31.浙江省人民医院

陈方宏 高 寒 沈国樑 沈祖宁 王欣欣 王奕琪 王知非 邢玉波 杨立伟 32.浙江省台州医院

洪卫军 谢伯剑 33.浙江医院

刘小利 寿晓玲 孙启才 诸剑芳

二、优秀护理带教老师

1.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包云春 陈林芳 张 莹

2.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潘道霞 郑剑英

3.附属广兴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缪彩华 章海燕

4.附属杭州第三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王文花 吴立萍

5.附属杭州第一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赣英 郑 理

6.附属同德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曹李芳 姜爱华

7.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袁小红 张丹丹 8.杭州市儿童医院 李小红

9.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陆 英 10.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汪晓岚 11.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

潘志芬 12.杭州市上城区清波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杭群 13.湖州市中心医院

李 敏 14.宁波市第一医院

俞维飞 15.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崔 怡 杨文君 16.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严文君 叶灵晓 1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海燕 1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潘丽丽 谢 昕 张 欣 章玲霞 1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高露青 黄昉芳 黄夏薇 李美娟 2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黄科儿 马 燕 邵林玲 王千米 2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金圣毅 李 芸 钱琳妍 张 清 2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陈 慧 李 娜 吴春俏 张亚珍 23.浙江省人民医院

田春蕾 王 玮 夏 燕 24.浙江医院

毛华红 郑萌霞

篇2: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 优秀带教老师名单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推荐表

附件2:优秀临床带教教师推荐表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优秀临床带教教师

推荐表

附件3:优秀教育工作者推荐表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

篇3: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 优秀带教老师名单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临床护理,带教

在现有教育研究领域中, 反思性教学研究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反思性教学[1], 并对该教学应用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了研究, 随后这种教学改革像风暴一样迅速席卷并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教育界。受到西方反思性教学思潮的影响下,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便开始学习反思性教学的理论, 并逐渐开始对其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了研究[2,3]。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研究能力, 现结合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工作经历, 将反思性教学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水平的影响分析如下。

1 反思性教学对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影响

1.1 反思性教学改变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师单一身份

反思性教学使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身份不再单一, 不再单纯为教而教, 而是带着一定的研究目的, 这是一种有理性策略, 大大加强了教学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这就赋予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新的角色定位, 改变了教师在教育理论界的被动地位, 从只适应专家教授指导的被动灌输到积极主动的自主反思思考。因此说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有效地促使常规单一的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的新型学者的身份的转变[4]。

1.2 反思性教学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专业自主化的影响

研究者大都认为, 反思性教学解放了教师的价值观, 从而使教师迅速成长, 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自身修养, 使其更自信、站的高度更高, 从而使他们更能长远地指导他们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取得更高的教学成就。反思性教学使老师们的专业知识更丰富, 专业化教学更自主, 大大有利于专业的自主发展[5]。

1.3 反思性教学赋予临床护理带教教师丰富的想象、创造和继续发展的能力

因为反思性教学的影响, 带教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并且做到了边教学边反思, 所以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想象创造能力。假如一个带教教师既能快速增长经验, 又能自觉地不停的反思, 那么他的进步就不会是一种短期阶段性的现象, 而会是一种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6]。

1.4 反思性教学是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道德感增加和优良职业品质形成的重要手段

大家都知道, 教师的专业品质是评价教师内在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反思性教学恰恰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品质发展。这说明, 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 还大大优化了教师的内在美。这种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是责任感的体现, 更是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象征[7,8]。

2 反思性教学对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学生的影响

2.1 反思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经过反思性教学方法教育的学生, 思维发散、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强、有强大的自信心、并对真理的求知欲有明显提高, 可以说使用前、使用后差异显著。反思性教学是如何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呢?在反思性教学课程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学习思考, 甚至根据带教老师给出的具体案例、自己分析设置的临床情景。有时还能根据具体的学习要求, 不断从网络、书籍或期刊等媒体或资料中汲取营养知识, 并将应用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当然, 在实际查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疑问、不懂的地方, 这就要求学生互相帮助, 积极讨论。这些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更是大大了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寻求真理的热情[9]。

2.2 反思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要想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必须多学科相结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角度分析问题是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理性和审慎是临床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是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博采众长是解决各种临床问题的必要手段。假如在临床实际中应用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就会让学生感到置身于临床实例的真实情境中, 身临其境的学习和操作能大大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真正做到理解所学知识, 真真切切地做到学有所用, 这对增加学生们的自信心有不可言语的好处。通过反思性教学在各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让学生们敢于怀疑和创新,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所以说反思性教学不仅仅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开放了思想, 而且还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10]。

3 总结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变知识为技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所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而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老师在这方面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慧敏, 于瑞英, 赵孝英.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专业素质与培训实践状况调查[J].现代护理, 2003 (11) :69-70.

[2]陈玉英, 黄美清, 彭利芬, 等.分层次带教模式下提高护生对执行层次带教老师满意度的探讨[J].家庭护士, 2008 (13) :85-86.

[3]赵坤, 姜安丽.反思性教学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11) :55-57.

[4]梁晓坤.借鉴美国护理教学经验改进临床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3) :25-26.

[5]刘爱清, 宋效兰, 朱登萍.肿瘤科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 2006 (11) :101.

[6]李慧, 王惠, 珍史蕾.临床护理教师综合考评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4) :15-16.

[7]苏沂, 张勤.影响男护生临床带教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1) :59-60.

[8]张素丽.分享互动式教学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1776-1777.

[9]沈慧珠.规范化带教程序在控制教学环节质量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1) :47-49.

[10]林月.循证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5) :84, 131.

上一篇:七夕节送男友的礼物下一篇:联欢晚会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