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的散文作文

2024-04-07

清欢的散文作文(共7篇)

篇1:清欢的散文作文

阳光不必过于灿烂,灼灿的雪花会噙上最后一滴珠泪,而后魂飞魄散。留住那一朵冰绝的极灿,零度,可以赋予生命玄妙的姿态,左手握寒,右手置暖,就如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近似虚无却惊艳到蚀骨销魂。

可以以任由的方式抚摸时光,隧道,旷达的空明,我在思绪里握住一缕精绝的嗟叹,感叹年轮的句式总是千变万化。

泥土汲取了沃水的丰盈,饱含柔软,却无法孕育新生的盎然,不知道是时令不到,还是温度不及,或许都有吧,就如你我,梗塞于时光的对岸,千里凝睇,任眼睫一千零一次的嫁接,终无法觑见你些许的姿容。我可以凭住呼吸,细数光阴的年龄,无论经意还是跋涉,我们终究是遇见。

许于一瞬间灵犀交融,所有的预设予未来,先前的注定已无法刷新,当记忆一次次触碰,蚀心的疼痛已然拽不出一朵清幽的念想,柔软我孤寂的时光。

命脉,以一片叶的姿势开始成长,馨意,萎缩,骨子里傲霜,却躲不过一场寒流的突如其来,梦,一点一点地残破,灵魂,飞向远方,与你,再一次会盟,而你,总是极近又极远地模糊了清晰,清晰了模糊。

魅,是一婉灵魂里开出的明媚,恣意任意绝美的轮廓以及姿态,可以清柔婉约,可以艳绝流芳,眸子里无法捕捉的东西,心却没有缘由地深信,深滞,深迷,深眷……

目光单薄到无以衍射行程,而于一时一刻,心沉静着,倾听你的世界。很多时候总会冥想,你的世界会如我的世界一样无丝毫闪烁,跳望着我的方向吗?如若,即使忽明忽暗地想,亦可以暖到千里之外的念。

爱情,开始奇妙,我不想单只成流年里的一棵树,栉风沐雨,经尽铅华,却永生遇不见相欢嫣笑;如若,我愿是你季节里一株梅,哪怕浅浅一季,却也沁香娉婷。打马时光,白衣翩翩,总有一刻你会路过我的梦桩,嗅我芳香,抚我眉容,为我盈暖一世荒凉。

或许我的雅淡无法让你驻足不往,然,你的魂魅早已蚀心入骨,刻入我一生的长。左岸说好的等待,右岸约好会来,爱,或许就是这么简单,信守一盟真实的期待。一季芬芳,开过便已足够!黯然,只因许于最真的想,风,裁剪的思量,徐徐会达你的心楣,如若你柔眉软目,定能看到我婉约的模样。

阳光不必太浓,就如我对你的想太容易灼伤,香雪未融,至少可以一半清妆,悄悄佯装,想念,盈上一缕清蒙的光,莫染忧伤。

篇2:清欢的散文作文

人至中年,对曾经飞扬的青春是那么的怀念,蓦然回首,只有温馨的感觉萦绕在心间。端详昔日老照片,你为自己短暂的美丽而自豪,也忍不住在某个时刻拿出来显摆,告诉别人:瞧,这就是当年的我,青春亮丽,好像一道风景,曾令多少人浮想联翩。

怀念青春,会让人滋生惆怅,当人至中年,会为自己曾经的美丽不再重现,有过失落,有过淡淡愁怨,但那终究只是心空偶尔出现的阴云。当阴云消散,你依旧会忘了自己皮肤不复娇嫩,容颜不复清丽,身姿不再如同轻燕。你依旧我行我素的奉行简单,穿着感觉舒适的衣服,不管是不是山寨的特步,还是来自地摊。你依旧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并对自己说,喜欢我的人自然不会见我绕道,不喜欢我的人,我何必在乎他(她)的白眼。

你依旧享受这样的无拘无束,你依旧在人前浅笑嫣然。因为你最终明白,即便你是仙子下凡,也没有几个人为你不思茶饭;即便你是无盐转世,也没人敢当面嘲笑你的不堪。嫌弃你的人,只要不是你自己,你就能对自己永看不厌。

偶尔也会为自己蹉跎了如金的华年,心生懊悔愁怨。想想自己庸碌一生,在人堆里一站,不是鹤立鸡群的脱俗超凡,而是鸡立鹤群的丢人现眼。没有满腹的才华,写不出惊世骇俗的诗篇,没有较高的智慧和能力,没有天之骄女的优秀引得众人折服和惊叹。不知道风光无限具体是啥滋味,也没体会过被人膜拜,就是吸引众人的目光在身上流转。淡淡的愁,来如风,去如烟,只在短短的时间里令我滋生一丝伤感,却又在烟雾消散后,心湖再度回归平静如镜,看不到微澜。

我最终会接受自己的庸俗,就像我必须承认我来自大山深处的乡村,有着田间地头那狗尾草一般的平凡。我不必眼馋别人的尊贵,不必因自己的寒微而顾影自怜。时光逝去不可倒转,那些被蹉跎的岁月,不会因为我捶胸顿足就重现,我若再也无法创造奇迹,那就直面生活的平淡。我可以偶尔惆怅,但不能陷入长期的自我摧残;我可以将野心收敛,但不能把梦想弃置一边。生命不息,我还可以选择活出另一种璀璨。热爱生活,坚持有益身心,无妨别人的爱好,让自己在小小的收获中感受清欢。一首歌,当我倾情唱完,不用管有走音,跑调的缺陷,我只要自己在听过后还想要单曲循环,那么我就能在歌声里沉沦,褪去一身的疲倦;一篇文,当我用心写就,不用管是不是阳春白雪,也不用管鲜有掌声给予肯定,只有我自己这么一个忠实的读者品味细看。或许偶有落寞袭来,但最终会让自己在文字里沉醉,忘记今夕是何年。

星移斗转,韶华不再,岁月催老了容颜,也让自己得到了历练。会为凉薄的人心而怨自己当初看走了眼,会为自己真诚地付出没得到该有的回应,而暗骂自己犯贱,不能声张的苦,化作淡淡的愁怨,也曾潮湿了心田。但终究会有一个恍然顿悟的时刻,为某个人的好露出舒心的笑脸,那种感恩美好的意念,便在不经意中制造了清欢。

于是不再为某些人的薄情寡义而哀怨,只想忽略所有的不快,让自己的心中只把快乐蓄满。只想珍藏美好的人事,感恩令我心灵颤抖的遇见。

人至中年,明白自己芳华不再,没有了足够的资本去疯癫。在人潮中出现,没有多少人会为了你把脖颈扭转,你嗲声嗲气一声叫唤,只有人把你视同笑话在朋友圈里疯传。你不敢梦想什么王子和公主的浪漫,因为你黑黄的脸蛋不允许你不切实际的杜撰。或许你还未从乌托邦完全走出来,你还在做着唯美的鸳鸯蝴蝶梦,你还在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至理名言,你有过迷茫时的淡淡愁怨,那是长夜里的辗转难眠。但你终将回归清醒,因为生活里没有唐诗宋词的美轮美奂,也没有泛滥成灾的感动让你不顾不管,你终究只能和孤独把酒言欢。那曾经的不为人知的憧憬,那淡淡的愁怨,在残酷的现实打压下化作了一缕轻烟,消失不见。最终你还是选择在平淡中去感受平实的幸福,享受那种淡淡的清欢。清欢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与甜蜜无关,你只有在随意中,在不用伪装的彻底放松中才能感受心灵的无羁无绊。

人至中年,有对过去的不舍和眷恋,有对未来的彷徨和不安,时光匆匆,而残酷的现实也不能视若不见,况且在泥淖里挣扎太久,就会耗尽气力,让自己彻底和泥沼一起沦陷。所以我们终究会学会放下,学会释怀,在放下后,释怀后,即便还有不如意造访,那也只有淡愁让我们略感疲倦;释怀后,看淡后,不再有过多追逐,也没有大喜让你只想叩拜苍天,所以或许有快乐不期而至,但也只是习惯了享受这样的清欢。

篇3:一座古镇的清欢

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写尽人间悠闲之境。

但这是古代的情景,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映衬着,也有不高不低的古朴篱笆横在眼前,不诗意也难。而现在楼高了、路宽了、车多了,生活的空间越来越逼仄,以至于人心里不断疯长的是压抑、郁闷,悠闲之境似乎渐行渐远。其实,纵然环境怎样变化,设若有一颗悠闲之心,生活里就会处处充满诗意。比如在橙红橘黄的好景之际,择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去吴中东山采撷橘子,几乎是古代“采菊东篱下”的当代翻版。

东山是苏州的一个古镇,亦是延伸于浩渺太湖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万顷湖光连天,与洞庭西山、光福、邓蔚等72峰交汇而成绮丽宽广的太湖风景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让东山像一座一年四季不停变换着果实的果园,春天有碧螺春,夏天有枇杷,秋天有白果,冬天就属于黄橘的世界了。东山的橘子早在唐代就是贡品之一,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太湖备考》载,“橘出东西两山,所谓洞庭红是也。古人矜为上品,名播天下”。再后来,看过在东山陆巷取景拍摄的《橘子红了》,让人对那一片橘林心向往之。于是,寻一周末,驱车从吴中大道向西,很快就到了东山。

东山处处是橘园,随便找一处就能度过一段愉快时光。此行,我们去的陆巷村,是有“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之誉的明代宰相王鏊的家乡。这是太湖边的一个古老村落,粉墙黛瓦,青青的石板街,古意盈盈。顺着王鏊故居往后山走,漫山遍野都是橘林。当新鲜的橘子伸手可摘,方知“一年好景君须记”的忠告是多么妥帖。绿树丛中,一颗颗成熟的橘子仿佛一盏盏高挂枝头的小灯笼!犹记得春天时来过橘林,彼时春暖花开,橘子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东山密橘,就像是时光写在大地上一首长长的叙事诗,需要你在时光深处慢慢地解读。中秋过后,早红橘就开始转红了,寒露后其它橘子也相继上市,再往后,黄皮橘也上市了,而料红橘立冬后才成熟,采摘下来,保存在竹筐里,可以一直藏到春节时食用。

站在橘园,远远望去,浩渺太湖里渔舟点点,落日的余晖照在湖面上,青山隐约而朦胧。而在橘园里,慕名而来的游客尽情采撷,橘农热情而礼貌,不时会问一声:“阿鲜?”苏州人问话,喜欢在开头加一个“阿”字。在东山,做一个农民真是件幸福的事,粉墙黛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满眼是生态和谐之美,这里真是一处望得见青山绿水望得见乡愁的地方。忽然觉得,在东山的橘园里,应该翻翻旧时的《橘录》,倒是件挺应景的事。这册由我的西北老乡韩彦直悉心撰写于温州任上的书,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柑橘专著。此书分三卷,上、中卷叙述柑橘的分类、品种名称和性状,下卷讲述柑橘的栽培技术。可惜,此书里对洞庭红的描述,竟然说“韵稍不及”其他,也许,有些失之偏颇吧。

采毕,在朋友的特意安排下,特意又去了东山杨湾村的一户人家品尝两款跟橘子有关的美味,一款是蟹酿橘,另一款是洞庭饐。蟹酿橘是将大个的橘子截顶取瓤,留少许甜汁,再将太湖蟹的蟹黄填入,用橘叶封口,加入数滴醋、酒,隔水蒸熟,待吃时揭开,新鲜无比;而洞庭饐则是将橘叶与荷叶切碎,取汁,与蜂蜜和米粉和在一起,制成米饼,入笼蒸熟,即可食之,这也是太湖人家常见的一款斋供点心。这是我第一次尝到如此精致的美食,其实,这是姑苏人家在美食上考究、精细的一则注脚。

暮色低垂,该返回了。

抵家,看着墙角一隅从东山带来的一篮子新鲜橘子,恍惚间回到了农业文明之光熠熠生辉的遥远年代。

东山白果

近一年来,我熬杂粮粥的水平越来越高。可她喝完粥,还是要吃几粒白果的。当然,这是秋天的事。妻子把七粒白果装在牛皮信封里,放入微波炉,烤四十秒,听到有啪啪的响声,差不多就好了。然后,一粒一粒地剥开,样子颇有庄重的仪式感。

然后,出发上班。

入秋以来的每一天,仿佛是从七粒白果开始的。为什么是七粒?好像是老苏州的传统。这恰好是我对东山白果产生好感的地方:一款美味,有了风俗的味道。

白果,是东山的特产之一,甚至说是苏州特产。

之前去过江苏泰兴,好像那里的白果颇有名,入住的宾馆大厅就整齐地摆放着一排白果礼盒。后来才发现,滋味上泰兴白果略有苦味,东山白果并无苦味;颜色上泰兴白果果肉偏黄,东山白果果肉呈碧绿色,色泽亮丽;口感上东山白果更加糯软,仿佛吴中这片山水。而且,东山白果种类繁多,有大佛手、小佛手、鸭屁股等数种。我喜欢大佛手这个名字,让白果有了素食的禅意。而且,大佛手是东山白果里的极品,壳薄、浆足、仁满,香中带甜,果形也好看,是上上乘。而鸭屁股白果果形偏小,特点是产量较高。不仅如此,东山人喜欢把白果做成各种菜肴,煮、炒、蒸、炖、焖、烩、烧、熘等各种手法皆可使用——江南美食的精致,由此可见一斑。

吴中的东山一带,有这样的顺口溜:

银杏树,摇钱树。

哪里栽,哪里富。

旧时的苏州,大街上卖白果,是一道好的风景。

小贩把白果装在铁丝笼里,放到火上烤,劈里啪啦地想。而且,小贩还在旁边喊着这样的谣曲:

烫手炉来熟白果,亦是香来亦是糯。

要吃白果就来数,一分洋钿买三颗!

也许,这是旧时苏州的特色之一。因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上海的卖白果没有苏州的有韵味。

白果,就是银杏的果实。

一粒白果,虽然小,却让人能想到茫茫一片银杏林。银杏的高大树冠,宛似一把巨大的伞,赐大地荫凉,而秋深时的金黄叶片,仿佛片片黄金在空中舞蹈。我喜欢这样的景致,所以,常常会在深秋时节寻一片银杏林、发呆,做白日梦。

吴中的银杏,是值得一看的。

东山有不少银杏林,是我国的五大银杏之乡之一。北芒村有一棵银杏,年逾两千年,其实,它和村子的历史是分不开的。相传,北芒村以前叫“北望”,吴越争霸时期,吴国为防止越国偷袭,在太湖一带设立南、北两个“望哨”,村子故有此名——只有古老的村子才会有如此古老的树。推而广之,东山槎湾、杨湾、上湾以及雕花楼附近的年逾百年的银杏,是东山这座古镇的见证。

nlc202309081351

顺便说一下,吴中西山包山寺里的两棵银杏树,也不错,堪称镇寺之宝。倘若从寺顶望去,掩映在银杏黄里的黑瓦白墙,极其江南,煞是好看。

杨梅手记

去年,我写过一篇《杜家杨梅》。其中一段,写得颇伤感:

我只遗憾今年没酿些杨梅烧酒来。这是人在异乡没有安稳之感的缘故,要不,热爱美酒的我一定会弄些坛坛罐罐,用杜家杨梅酿几坛烧酒,一个人的时候,一边望着月亮回忆往事,一边抿上两口,然后迷迷糊糊地睡去。

前面提到的“去年”,是2012年,也是我迁居南方的第一个年头。这一年的初夏,我毫无悬念地吃到了不少杨梅,仙居的、东魁的,好像还有余姚的,但去过的梅园只有萧山的杜家村。今年春天,跟朋友去苏州东山玩,才知道这里的杨梅更出名,就生出大啖一番的渴意。这次住苏苑饭店,在苏苑街见到不少卖杨梅的小贩。一问,都说是东山杨梅。我心存怀疑,可一介北人哪能分得清,只好听之信之。朋友忙,我一个人呆着也无聊,就买了一篮子在房间里吃。一边吃,一边看一册《吴中旅游》的杂志,里面竟然有东山杨梅的介绍。可我还是更愿意在一册繁体竖排的《姑苏志》里见到这样的句子:

杨梅为吴中佳品,味不减闽之荔枝。

此书系明代苏州人王鏊所撰。他的故居惠和堂,我去过,在东山镇的陆巷古村。清代的《花镜》也是一册关乎苏州的史地书,里面夸赞东山杨梅是“吴越佳果”。今年春天去东山,恰是杨梅开花的时节,朋友说杨梅花黄白相间,夜间开放,天亮即谢。所以,我是看不到的,不过现在碰上了东山杨梅,仍有久别重逢之感——?“夏至杨梅满山红”,虽然我再没去过东山,但初夏的东山一定因熟了的杨梅而奢华得像一个甜美之梦。

苏州产杨梅的地方多,除了东山,还有西山、光福,而以东山杨梅为最。东山杨梅品种繁多,若以颜色论,有紫、红、白三种——紫色最好,白色次之;若以品种名称论,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乌梅、绿荫头、荔枝头、大核头、早红等——尤以乌紫色的大叶细蒂的乌梅(又称炭梅)为最,熟了的乌梅,色紫、个大、肉厚、汁多、核小。其实,东山杨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酸,不少地方的杨梅略有酸意,而东山杨梅不但不酸,而且偏甜,这与苏州人的嗜甜是一脉相承的。

俗话里有句“一不做二不休”,大有荆轲刺秦王的气势。这话用在我与东山杨梅的关系上也是恰切的——离开苏州时,专门在直销店里买了一竹篮。晚上抵杭,赶紧依古法泡了一坛子杨梅烧酒,以了却去年的遗憾。其实,南迁之后的漂泊之感仍在,只是时势易也,至少有了酿一坛子杨梅烧酒的心情。大抵,是稍稍心安的缘故吧。

再后来,从朋友跟前学来了东山杨梅的辨识之法,颇为实用,姑记之:一,鲜红的不好,要红得发紫,但不能是明星们追求的那种大红大紫,而是要呈暗色;二,要仔细观察杨梅柄处是否有凸出的一块绿豆般大小的、颜色较浅的突起物,若有,则非东山杨梅也。

数年前,东山杨梅不是沿街兜售,而是沿街叫卖。那时候的苏州街巷,总有挎着竹篓的果农轻风般地经过,留下一声声古风盈盈的吆喝:

“阿要买杨梅,正宗格东山杨梅,甜得勿得了……”

手稿的枇杷

一个北人,对枇杷最早的认识,来自枇杷露。

小时候,感冒了,不停地咳嗽,母亲就从药房里买来枇杷露让我喝。淡淡的褐色稠汁,微甜,入口有糖的感觉,比感冒药好吃,所以,一口气能喝一大瓶。彼时,我还不知道南方大地上还有枇杷这种植物,因为我的视野范围里,除了槐树、白杨、柳树,就是果实可食的杏树、桃树、苹果树。及长,才知道枇杷是中国南方极普通的一种植物,药店里那些“枇杷膏”、“枇杷露”、“枇杷糖浆”就取材于它。

再后来,迁居南方,与枇杷才有了真正的相遇。

有一年,去塘栖古镇玩,正是枇杷上市的季节。这是一座坐落于古老运河最南端的古镇,本来就游客如织,枇杷的成熟让游人更加多了——有很多游客加入到采摘枇杷的大潮中。我就是万千游客里的一员,逛完古镇,站在人挤人的广济桥上看了一会儿风景,就找了一户人家去摘枇杷:交了若干小钱,管吃,管摘。最后的收获,除了拎着一篮子枇杷回家之外,我还见到了枇杷树,在枇杷园里穿行了整整一个下午,这对于一个北人来说,还是有点纪念意义的。就是这一次,我知道了枇杷树的与众不同,它秋天开花,冬天产蜜,初夏结果,是南方大地一年四季里第一个成熟的水果,拉开了南中国的水果大幕。

渐渐地,枇杷吃多了,也能分辨一二了。最后的结论是,我发现自己偏爱苏州东山的白玉枇杷。苏州东山、杭州塘栖以及福建莆田,是我国的三大枇杷基地——这三大产地的枇杷,我已吃过两款,如此一想,人生也没有白活。据《吴县志》载,十世纪中期,太湖洞庭山一带就开始栽植枇杷了。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疏》有“枇杷出东洞庭者大”的句子。而在苏州,最有名的就是白沙枇杷——白沙,原本是一个村名,早在明代之前就以枇杷而闻名,后来,白沙就特指枇杷的品种了。但它又分若干种,皮色稍淡的是青种白沙,呈鹅黄色的叫小白沙,圆而略扁的又叫荸荠枇杷,这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的分类,让我一介北人,是有点零乱的。

但我知道,最负盛名的还是白玉枇杷。

听听这名字,就颇有诗意。小满前后,初夏的阳光下,白玉枇杷像是玉雕一般挂在枝头,真是好看。晋书《广志》里说,“枇杷,白者为上”,那么,白玉枇杷就成为枇杷中的佳品了。食之,皮薄肉白,汁又多,入口甜而不腻,以致有一个“金银蜜罐”的称呼。尽管这名字听起来有点俗气,但实际上枇杷是清雅之物,宜入画。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沈周画过好多次枇杷,有一幅《枇杷》,他画得简洁,款曰:

有果产西蜀,作画凌早寒,树繁碧玉叶,可叠黄金丸。

读古画,见过不少人画枇杷。吴昌硕的《湖石枇杷图》,齐白石的《枇杷扇》,都是性情之作,能勾起人的美食之欲。但枇杷在苏州东山,亦然不仅仅是味蕾之欢,而是一座古镇的历史记忆与胎记。有一次,在陆巷古村的惠和堂的照壁上砖雕之作《九狮图》里,就见到了枇杷和山雀的图案——忘了说,古画里有枇杷者,则多山雀。

吃枇杷,宜读旧帖,亦宜读元曲、明清小品,更宜读清末海派画家的作品。读着读着,日子就过去了。人世间最不可负的是闲散时光,倘若在初夏,一边吃枇杷,一边翻翻闲画,也是一段逍遥的时光。江南的初夏不可错过,因为你一旦错过,迎面而来的就是难耐的燠热了。

去年初夏,有一个下午我正坐在小院里吃白玉枇杷,儿子从北方打来电话,说他养的五只蚕都结茧了。犹记得前些天回乡,还跟他一起去山里采桑叶。时间过得真快。吃枇杷也得赶快,前前后后也就半个月的时间,枇杷就落市了。枇杷来到人间,短暂得像一场风一般的爱情,常常令人惆怅。

接完电话,忽然想起“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的句子。

篇4:清欢的散文

许久不曾触笔了,只因生活太淡,淡淡的生愁,淡淡的绝望,不知其然。

很多时候,会这样想: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着不一样的生活?即使在一起或者是分开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前些日子,织了一条围巾,送给了最要好的一位友人。冬天来了,我想,那条围巾应该可以给友人带去很温暖的温度吧,不久,看到了友人在微信上给我写的一段文字,说友人过得好像很不好,没有勇气面对原本就悲观的我,因为友人也变得悲观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充满笑声的青涩年华了,友人说,我们都在经历着不一样的生活,但是友人不会忘记彼此是知己的约定,不会忘记我这个人,和那些事,还有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两页三面的一封信,是满满的问候和希望,因为从来没有忘记过,不是吗?这样的情谊是难得的珍贵,我们能惺惺相惜,并且懂得彼此,致那些过去的美好,我们都该明白。

有人说起,衷心希望我可以快乐的生活着,寄予的暖暖问候,那些话,早就放进心窝里了吧。不管过得好不好,都应该让你我知道,不管面对怎么样的未来,都应该不缺少勇气,前两天看着一位友人踏入了婚姻的殿堂,本来说好要亲自去给她送祝福的,可惜身体不争气,最后,只能在电话里头对她说,新婚快乐,白首偕老,一辈子幸福快乐。我想,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份爱,是长久或是短暂,都由不得一丁点马虎,因为能够拥有最后的“殿堂”,是幸福的笑着的啊,看着朋友们一个一个陆续的结了婚,心里对“感情”这种东西,不禁生出许多的感慨。

到底有多少人是“幸福”的?有些人,离开了,就会伤心难过,会绝望,可是为之难过伤心地人儿却不会知道,不会知道哪一端,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在为之难过。人们往往是这样的,只有真正失去了的时候,才会回头说出懊悔不已的话来,会觉得悔不该当初,可是试着想想,这样子不是徒劳无功吗?失去的,是永远都回不来的了,这是不会改变的事实,做无谓的难过或者哭泣,是笨拙的行为,因为当在你眼前的时候,你却一点也不会疼惜。

时间总是渐渐远去,别问是否尘埃落定,生活终将继续,在这星辰点点的月光下,能在窗前诉说一场心事,闻一朵花香,静静的,静静的,这样的良辰,这样的好景,仿佛很少很少,能够如此入心入魂入魄的,唯有月夜寂寥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回味和浮想了。

已经不记得彼时的生活是否太过烦乱纷扰,能不能在不悔的青春里,做个简单的人,做些快乐的事,我说,我能,可我说,我并不快乐。 当我转身回望以往走过的路,邂逅那么多的人,那一次次的相遇,一次次的别离都在正好的时光中摄入我的眼眸,当然,也在最温润的岁月中一帘空卷,寂静而惆怅。安安静静的坐在窗前,夜色越来越深沉。想着想着,写着也念就着,着实心疼,心疼类似的故事,心疼类似故事中的人,不知为何。

爱情是生命的香味

那时候我正值对前途感到迷茫的青春期,爱情和事业梦想的破灭,使我卑微得似一粒尘埃。萧梅有一双忧郁而成熟的大眼睛,一颗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心。她的出现像花香一样沁入我的心扉,让我孤独的生命获得了某种质的充实。

我们坐在陌生的小酒馆里,望着窗外故事里一样的行人和渐渐吸附在玻璃上的夜色,萧梅忽然激动地说:“下雨了!”我们结了账,站在店门口,感到无所适从。我们相拥漫步在蒙蒙细雨的大街上,没有车、没有伞、没有钱,也没有去处,有的.只是两颗炙爱的、激荡的心。

我们在大街上接吻,在录像厅内度过一个个沉长的下午,偶尔也谈谈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提及的将来。一次,萧梅突发奇想,拉我去市内唯一的湖边。沿着湖边一直走,快到城墙边的地方,有一片开挖了鱼塘的草地,开满了各种野花,在夏夜的空气中,散发着迷人的清香。从此我们就常去那里。

不见面的时候,我们相距甚远,就开始写信。这几乎成了当时我唯一的企盼和欢乐。我给她写我的诗,一首又一首,仿佛泛滥的海洋,她给我描述幼儿园的见闻,同事的排挤,内心的寂寞。当我们再也等不住的时候,我就去几十里外的城市和她相会。亲吻、抚摸、丰满的身体。

我最喜欢萧梅在我面前撒欢,就像一个小姑娘。像所有的师范生一样,她会弹钢琴,会跳舞蹈,会唱优美的歌曲。每当这时,我就有一种婚后般的幸福和满足。

萧梅从没有邀请我去她家里,我也从没有想过要带她来见我的父母。我相信,除了我俩,所有的熟人和朋友都不知道我们的关系。那时候,我们是一对纯粹的街上情侣。

大约半年后的一天,仍是在旧日的湖边,萧梅提出了分手,理由是她的父母不同意。我们久久地坐在那里,直到深夜的行人渐稀。我不敢相信,萧梅竟一直伏在我的肩上痛哭,泪水打湿了我一大片衣服,夜风一吹,冰凉。

我似乎是残忍的,就和她走散了,一晃就是这么多年。

我从未向人说起过和萧梅的这段往事。

听说,萧梅很快就脱离了那所幼儿园,至今也不知从事什么工作,是否嫁人。我的境况已有所改观。许多个夜晚,我常常在现实和记忆中迷失:难道萧梅真的已经消失,她的歌声她的笑语真的已化作一缕清风飘逝?

不,萧梅给予我的,已化作一种生命的香味,虽历久而弥心。

·雨·

雨,如此凄凉,正如我现在的心情一样。不知是这雨水太凉,还是我心里太空了,总之,看见雨,心中便升起一丝伤感。一个人站在雨中,望着她所在的方向,对她的思念,有谁能明白?心中的感伤,又有谁能体会?

作者流水、伴落誮的文集

一览乡村美景

我去过繁华而热闹的城市,见到过铺满鲜花的公园,却从没看见过乡村这样的美景。它就像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

清晨,农民们早早地起来去田地里干农活,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叮咚,叮咚。”咦,是谁唱起了这欢快的歌儿?走近一看,哦!原来是清澈的小溪在低声歌唱。小溪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小溪里的水真绿啊,绿得好像是一块无暇的绿宝石。小溪里的鱼儿欢快地游着,小溪中的蝌蚪蹦蹦跳跳的……

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再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还有各种各样的小花,它们在竹哥哥和竹姐姐的保护下,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因为竹哥哥和竹姐姐的保护下,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因为竹哥哥和竹姐姐不会自私地享受阳光,更不会和弟弟妹妹们互争营养。溪边还有很多可爱的小草,它们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队伍:草地。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里的垫子还要好,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虽然这时的乡村并不是蔬果丰收的季节,但是,有哪一个秋天的城市和公园能比得过这时乡村如诗如画的景色呢?

一个舞台,一个梦

时间已经很晚,快到午夜了,窗外的寒风正将冬天诠释的淋漓尽致,而我,依旧在看着团队风采,依旧在看着我队友们的头像陷入沉思。

室友们都已经睡下,电脑荧屏显得有点刺眼。各个团队一片片参赛的日记或是一个个心情感触的文字镌刻的是一道道奋斗的身影,曾经的汗水与委屈凝结成为了别人眼球里的文字,我不知道我们那些读者会有什么感触?我们那些作者是作何感想?或许是觉得一种慰藉,别人给我们的一种同情,可我们要的是这些吗,是这样些怜悯的感情吗?

至少我不要。

我喜欢这样一句话:选择了,就要走下去,还要走的最好。不管曾经是为何参加“e路通”网络创新应用大赛,我们一路走过,什么是最好?是那个人主页最明显处的个人成绩很高很高吗?是那博客里天文数字的访问量或是团队人气指数呢?还是那拿到手里的奖项?我不否认这些都曾说明了你的辉煌,但它是唯一的或是最具说服力的吗?

我的答案是:不,不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有层次性的,当下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对更高一级的需求产生渴望。那我想再说一句,当某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即人在追求更高层次需求时,我们还会去为了比之更低级的需求而争得头破血流吗?当你热爱它,执着与它,这样被你视之为一种的追求、一种自我实现时,你还会在乎这些吗?

奖励的确是目前具有很好激励效果的方法之一。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别人的激励来做这个事呢?假如我们自己非常热爱、喜欢去做,我们还在乎那分奖励吗?而这时,我们要的仅仅是一个舞台,一个让自己展现的舞台!

当我们学会了懒散,学会了寻找借口,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的,我们把这样或那样的理由看作是我们能力更好或是对谁的赌气。我们认为我们还有时间还有精力,我们不介意今天、明天的定义。可是我们真的还年轻嘛,或许应该是我们的年轻还经得起我们的挥霍吗?我希望我的这个团队不会这样,我给予了他们别人眼中过于宽松的要求,我不喜欢我来让他们甚至是要求他们做什么。也许当初他们参加“e路通”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应用大赛时真心,是可望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可是我希望的是他们可以坚持下来,可以在现在甚至将来仍旧可以有这样的渴望,不管是对他们生命中的任何一件事。这就是我取名“四季之歌”的缘由吧。相反,我会觉得这是最大的失败,如果是像捡石头一样,一会喜欢,一会就扔了。

我们应当庆幸,“e路通”网络创新应用大赛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舞台。不管结果会是什么样,只求最后问一句自己:我坚持下来了吗,我满意吗?如果我们有了梦,有了适合我们梦想的舞台,却不去、不敢去展现,这将是最大的遗憾!

蹦蹦诗

无事不登三宝殿,绝非寻常话语宣。

破例两闯三宝殿,言冰电解泪雨出。

不是吾等惹人厌,实乃无奈作此举。

呜乎…… 呜乎……

不知何时泪呼出,遮遮掩掩遇图书。

学着沉到水底

偶尔,我想出来冒个泡。不过,我越来越不愿意了。

人生的指向,还是那里,只是去的路渐渐浅了。

没有人会记得过去是什么样子的,连镜子都已经忘记了。

原本就属于寂静等待的我,还是回去吧。

沉到水底。

慢慢的,有一天,

我会抬起头,一股劲的涌出来,

那时,也许阳光会给我些温暖。

水底,一片,

篇5:清欢的散文

一条条笔直或弯曲的大街,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越发的梦幻和神奇。一个个推着小车叫卖的摊主,整齐划一地在道路的两侧忙碌着,嫣然一幅人间最美的画卷,让宁静的城市变得热闹繁华,在夜间散发着迷人摄魂的光芒,仿佛一位出嫁的新娘正等着新郎走上前来掀开盖头。

我没有摆过地摊,但是我居住的小区出门就能看到年纪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的摊主每天叫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箩筐、背篓、小方桌、长方桌,有的还大写出了“特价处理”“今日推荐”“买一送一”等字样,引得了路人纷纷停下急促的脚步,细细打量着适合自己的物品,打算购入囊中,让自己所需得到了满足,也给摊主带去了收益,可谓是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何乐而不为呢?

曾经觉得夜晚的大街,肯定清静如兰,要是走在大街上也会觉得没啥意思。而如今,一眼望去,原来灯火通明的街道并不孤寂,因为始终都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家庭重担、为了孩子教育、为了老人赡养迎着夜色忙碌着,有的甚至还会营业到下半夜三四点才会拖着疲惫的身躯收摊回家,他们用简单的流动货架摊点支撑起了一个家庭的责任,给了正在上学的孩子们无忧的学习环境,给了无法劳作的老人们安享的晚年生活。

有卖豆腐脑的、有卖热干面的、有卖衣服裤子鞋子的、有卖水果瓜子的、有卖麻辣烫烧烤的、有卖小商品小家电的,只要你有需求,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你所想要的,而且价格都比较平民,淘到了好东西,也花了合适的价格,更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情。而且每次摊主们凌晨离开散场的时候,街上的垃圾也都会被自觉地拎包带走,留下的只有一场场烟火的气息,萦绕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滋养着城市的灵气和底蕴。

我很喜欢闲暇之余逛逛街,有时家人会说:“你去干啥呢又不买东西,家里什么都还有,等差的时候再去吧”。其实,家人并不知道,我喜欢逛街,不只是为了淘家中生活所需,更是打发时间的同时,看一看各式各样的摊主如何叫卖货品、如何在城市里维系着自己的生活、如何在繁华的城市立足,这也正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我知道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在别人眼中看来就是太阳晒不到雨也淋不到,可算是知足了。

然而,我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容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而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就是能竭尽全力的为社会做点什么,哪怕只能在自己渺小的岗位上尽职履责,服务基层群众,办好他们关心关注关切的事情,就是我的责任。可什么才是群众需要的呢、关心的呢?唯有多去尘世间走走,感受一缕缕人间烟火味,走进群众的心,把自己当做他们,让自己的心灵也得到洗涤。

我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梦想,或许起点就比较低的缘故,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借口,总之我确是想力所能及的做点能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做好,待哪天自己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曾经尽力过了,虽有点遗憾但终归结局是美好的。每次看到街边年过六旬的大叔大娘在叫卖,哪怕我什么都不差的情况下,我依然会选择买几样物品,因为想让他们早点回家。

记得有一次,我和孩子走在大街上,没事就逛逛菜市场,走到街口转角处,就看见一位老大爷应该已经六七十岁了,正在卖白菜萝卜,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但猜想大爷肯定打算卖完才回家。抬头看看天,已经很黑了,我转身对孩子说:“孩子,我们把菜跟这位爷爷全部买了吧,钱虽然不多但是可以帮助爷爷早点回家,可这些萝卜白菜有点重,我们俩扛回去有些吃力哟”。略带征求意见式的谈话,我话音刚落,没曾想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到:“妈妈,要的,我们跟爷爷全部买了吧,这些菜扛不起,我们就慢慢抬回家”。

说着,孩子从裤兜里掏出十多块钱给了爷爷,然后和我拉着一小麻袋蔬菜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有些沉,我和孩子一人拉着口袋的一边,一路走一路歇脚,看着孩子的手被口袋勒出了一条条青色的印痕,心疼的同时也突觉孩子长大了许多,懂得了感恩和帮助,原来多去市场转转,多与别人交流,多感受尘世间的烟火味道,才能真正的体会人间疾苦,以后带着自己的正确认知,用自己的微小臂膀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也属于他人的人间清欢。

我们在几个家庭举行聚会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地听见别家的父母提到现在的孩子生活生长环境都比较优越,比起我们那个吃穿都要打紧的时代好太多太多了,可是也同时让孩子们不太明白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好多孩子连什么是麦子、什么是秧苗、什么是豌豆角、什么是青菜都分不清楚,更别提真切感知劳动人民的辛苦和坚强。而,这尘世间的烟火味,就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炼钢炉,也是我们成年人审视自己的好地方。

篇6:清欢的散文

正值春寒料峭之时,细雨斜风携带着丝丝寒凉,淡烟疏柳妩媚了溪畔河滩。迤逦的河堤在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明媚的阳光慢慢穿透云雾,清浅的河流泛起潋滟的波光。中午时分,于一山野人家做客,品味的是漂浮雪沫乳花的香茗,品尝的是蓼茸蒿笋的美味,感觉是如此的惬意。不禁感叹唏嘘,人间最有味道的原来就是这清淡的欢愉。

很喜欢“清欢”二字。清欢,是清雅恬适之乐,与李白《将进酒》中的尽欢迥然不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尽情的狂欢。与陆游《钗头凤》中的惆怅截然相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是一种无言的忧伤。

什么是清欢?清欢是淡然平和的心态,是在无欲无求中体会到的快乐与幸福。静静地听一首优美的乐曲,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是清欢;慢慢地品味一盏清茗,陶醉在袅袅的茶香中是清欢;悠闲地漫步在空旷的山野,远离红尘的喧嚣是清欢;在夏日的夜晚,在柔美的月色下观赏莲花静雅绽放是清欢;在柔和的灯光下,和爱人共进烛光晚餐是清欢;辛苦工作一天后,坐在计算机前,欣赏一篇入心的文字是清欢……

在这喧嚣的红尘,又有几人能真正品味清欢?享受清欢?有谁会经常抬头仰望,看那蓝天的深邃和白云的飘逸?有谁会停下匆匆的脚步,为一朵花而驻足,静静地观赏花的素美?又有谁会注意路边含露的青草,走近并弥闻青草的芬芳?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琐碎,有多少人无形中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为工作所忙,为物质所困,为俗事所累。

所谓清欢,是一种由繁到简,由浓到淡的过程。将一杯茶喝到无味,将一本书看到无字。在浓郁中品真味,在繁复中见真知。以一份淡然的心态,放下所有的羁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只有心静之时,才能品出清欢,也只有淡定之时,才能享受清欢。无论外界多么喧嚣,在内心修篱种菊,素心从简,平和淡然,慈悲简静。能在一朵花中,品出清欢;能在一片叶里,悟出菩提。

清欢,蕴含着淡淡的禅意,在纷繁的物相中,找寻心灵的宁静,品出无言的美丽。

只有经历人生的千回百转,心灵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品味出清欢。

三毛,是一个传奇的女子,为了寻求前世的乡愁,毅然背上行囊,走入撒哈拉沙漠。当我阅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不禁感动的泪流满面。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毛骨子里的坚强与乐观,心灵深处的纯真与善良,还有那份纯情与浪漫。

三毛初到撒哈拉沙漠,看到的是漫天的黄沙在飞舞,租住的是一间简陋而又狭小的房屋。经历的是生活的艰辛,感受的是物质的匮乏,但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三毛展示给我们的却是积极乐观的姿态。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世上走这么一遭!” 在荒芜的沙漠中,为了活出和当地人不一样的精彩,三毛放下了骄傲和自尊,为了几块木板,平生第一次向人索要。她在大漠中拾荒,在大洋中垂钓。将一座简陋的房屋变成了沙漠中最美丽的房子。并且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与读者分享她的经历,她的情感,还有她的清欢。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三毛不仅看到了海市蜃楼的美轮美奂,也看到了沙漠中的绿洲,并且在沙漠中开出花来。

只有简单才会获得快乐,只有无求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是庄子与好朋友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的一段谈话,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又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也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从这段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比惠子更快乐 ,因为他内心快乐,所以他认为鱼也快乐。惠子身为魏国的国相,每天为 国事所操劳,所羁绊,他是体会不到庄子那种逍遥自在,无官一身轻的快乐心情的。

清欢,是一种淡然豁达的心态,也是一种清朗明净的感觉,在平淡的生活中,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态,就会品味到清欢,并且享受清欢。

你说,经常出去走走,多锻炼锻炼身体。你的话,包含着多少深情!心里一直记着你的话,因为工作繁忙,也很少有机会去公园散步。

上个周日,去了一次公园,记得那天,春光明媚,走在路上,沐浴着和煦的暖阳,春风拂面,感觉是如此的惬意。

公园里有很多人,有带着小狗散步的,有陪着小孩荡秋千的,也有慢跑锻炼身体的。湖水部分冰面已经融化,湖中心依然可见薄薄冰层。天鹅与野鸭在湖中嬉戏。鸥鹭在空中翩翩飞舞。

在湖边,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给天鹅和野鸭喂食,于是走近,也感受那份善良慈悲带来的温情。那些天鹅就如饥饿的婴儿见到母亲,都纷纷向她飞奔过来,瞬间便聚集了很多的天鹅和野鸭,它们像孩子似的,围在她的跟前。

这位善良的老人告诉我,她每天都来喂养这些精灵,无论雪雨风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今年这么多场大雪,这些野鸭和天鹅一直待在这里,没有离开。原来是这位老者将它们留下来的。

这些可爱的精灵,仿佛就是她的孩子,她对它们是那么慈爱!看到一只天鹅的腿受伤,她弯腰去查看,并用手温柔地抚摸。能看出她的心疼。她和这只天鹅就如孩子一样交谈,她问它,“Are you still hungry?(你是不是还感觉有些饥饿?)” 同时把小块的面包递给它吃。看到它的嘴上沾满了面包屑,还风趣地说,“You need napkin.(看来,你需要餐巾纸。)”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也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瞬间!

这位老人,每天来到公园,用她那颗慈悲的心,关爱着这些美丽的精灵,同时,她也在品味着清欢,享受着清欢。

清欢不似烟花绽放时的璀璨绚烂,而是婉约诗意的月光在静静地流淌;清欢不像花开时的妩媚妖娆,而是花落时弥留的一缕迷人的幽香。清欢是初春枝头摇曳的一抹新绿,给人带来的一份惊喜。清欢是清晨鸟儿的吟唱,唤醒了一夜的岑寂;清欢是夕阳西下映射的霞光,在浩淼的天空闪烁着五彩斑斓。

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要享受生命的这个过程,不要去在意结果。过去的,不要遗憾;未来的,无须忧虑;现在的,懂得珍惜。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必看得过重。拥有一份美好的心境,就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

篇7:追寻诗意的清欢

清人画古人,以陈老莲、任伯年为最,前者古拙,后者清隽。20世纪画古人,齐白石简拙幽默,王一亭清刚率意,关良神趣并茂,傅抱石高古奇丽,李可染稚朴风趣;徐悲鸿意大有寄托,但泥于形似,贫于神趣;张大千拟古似古,缺少个性;徐燕孙画法精熟,格调偏俗……作品的高下巧拙与风格取向,与画家天赋、个性、文化素养、笔墨技巧,以及生活经验、艺术趣味、想像能力都相关联。画好古人,可谓难矣。

当代画家,亦有喜画古人古事者。常见之题材,神话人物如女娲、嫦娥;宗教人物如罗汉、观音;古代圣贤如孔子、老子;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诗人如李白、苏轼;书家如王羲之、怀素等等。能力追求前贤、风格入雅者,如河北韩羽,承关良而有新意;南京徐乐乐,承老莲而自具面貌;上海卢辅圣,能自成奇异古调……不过,所见多数作品,都差如人意,或陈腔旧调,没有新意;或形象做作,缺乏真情;或恣纵过度,形神俱失;还有趋于俗媚者,追求怪诞与丑陋者等。这些作品中缺的不是造型能力,而是对历史“同情的理解”,古雅的情怀,以及与描绘古人相适合的笔墨能力。这让人想到那些不入流的古装广告与电视剧,无论情节、人物、化妆、布景都浅薄不堪。这种状况,与追逐市场的时风和受众鉴赏力低下不无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画家缺乏必要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缺少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敬畏与理解。

李学明是一位“突围”者,前年在杂志上看到他的画作,就眼前一亮。他擅于画老人和儿童,造型和环境刻画,大抵是古装模式,但并非具体的古人古事,可以说是古代衣冠,现代人情。他在形象与笔墨上都有突破,生动而古雅,个性很鲜明。去年他来京办展,得到评论界好评,继而又入围“第二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被视为写意人物画的“黑马”。他给我留下的直观印象是,谦和平实,清朗而内秀。

李学明作品的特点,简单说,是有形象、有境界、有温情、有诗意。

有形象,是说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这“真实”,不是指学院课堂上追求的那种“写实”,而是动态的“真”,人物关系的“真”,情感表达的“真”。这源于画家对儿时乡间生活的记忆。每个画家都有童年记忆,但不是每个画家都能把这记忆转换为真实生动的图画,而没有丝毫的虚假作态。有静态的素描功夫未必能画好动态的写意人物,这是两种不同的功夫;写意人物需要简约的描绘,适度的夸张,相应的笔墨修炼。此外,还需要一种天赋的形象感。这是一种综合能力。

有境界,是说画中人与人、人与环境,都构成一种可以体验到、有生命活力的境界。人物和生活环境——无论清晨、正午还是灯下,是在山间、湖上、岸边、树下、老宅,是观景、赏荷、下棋、游湖、散步,还是读书、拜佛、饮茶、闲话,都构置在和谐的时空境界里。这种境界源于画家的生命自省,是他所留恋、所想像的“诗意的栖居”。

有温情,是说人物的嬉戏之情,舐犊之情,享受自然之情,休闲谈笑之情,琴书诗画之情等,都充满了欢愉和仁爱,能让我们发出会心的微笑。没有悲、苦、忧、愁、怨、恨,画家营造了一个充满着温情和快乐的乌托邦。其《题清欢图》有云:

岁月如逝,不觉老之将至,为名为利日无少闲,不能自已。真所谓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然幸福感少有焉。昔年居乡间,与祖父相依为命,与邻舍儿友相与嬉戏,里中风俗所得清欢之乐,只能在纸上作画饼之戏耳。

画家自知“去日苦多”。现代化带来了速度、效率和物质享受,悠闲、浪漫温情和传统的“清欢”一去不复返。一切都涂上了功利色彩,人生和人性空前异化。画家知道这是“作画饼之戏”,但依然不倦地追寻,不断地怀念,并一次次地通过图画把这温情传达给观者。追寻这失去的“清欢”,成了他人物画创作的内在动机。这有些像齐白石晚年由思乡激发出的创作:在千百次的回忆中把故乡的自然描画得有情有致,美好无限。李学明比白石老人晚了半个多世纪,他的人物画在带给我们温情、欢愉的同时,是不是也能唤起我们的温情回忆,启动我们的对现代化的警悟呢?

有诗意。诗与画不同,又相通。所谓“画中有诗”,是说画像诗那样能超越琐碎的表层世界,直达心灵的真实。画史上的出色画家,从王摩诘到潘天寿,都是画家兼诗人。即使不作诗或不常作诗的画家如李成、范宽、任伯年、傅抱石等,也能赋予画以诗的想像、含蓄和超世俗性。这是中国画独一无二的传统。学明能诗能文,诗文题跋兼容雅词俚句,清新上口。诗文的素养也融会到他的画中,赋予画作以诗情。读其画兼读其题诗跋语,能品味出更多的东西。

新时期以来,中国画趋于多元。多元标志着更自由、更多样、更开放、更个人化,但也意味着反传统的喧嚣,艺术中的柔靡、低俗、媚俗、恶俗和粗制滥造,有了更大的膨胀空间;在追求“现代性”的口号下,玩材料、玩形式、玩观念、玩神秘、玩欲望、玩阴暗,也会成为时髦,而对人生命运、血肉真实、健康人性、温暖人情的深刻描写与表现,还未获得充分张扬的机会,就可能被边缘化了。在这种情势中,任何温情的诗意之作,就显得更为可贵。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以人物画最有成绩,这成绩与借鉴西方绘画与绘画教育的努力分不开。但也因此带来了一个难以破解的困惑,即作品风格的不中不西,缺乏中国气象,与此同时,受排斥的传统写意人物画,始终没有大的进展与突破。李学明的作品,可以说全以写意方法出之,书法性的笔墨,有古意的塑形与变形,接续了传统写意人物画文脉,又不乏新的时代风貌。这对认知与解决主流写意人物画的风格困惑,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学明正处在艺术创造的最佳时期。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积累,又有充沛的精力和相对充分的时间,一定会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重要的是,他有潜力更上一层楼,获得新的突破。我提供的参考建议是:第一,适当扩展题材,使笔下的人物更多样些;第二,在表现人的命运和精神世界这一范围之内,开掘得更深一些。当然,如何选择与开拓,是他自己的事。

癸巳谷雨后一日

上一篇:坑塘软基处理施工方案下一篇:漭水镇明华完小2010至2011学年度教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