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领导当翻译

2024-05-07

给领导当翻译(精选8篇)

篇1:给领导当翻译

给人鱼姑娘当翻译故事作文

这一天,娃娃鱼家来了一位外国小客人。

小朋友们猜一猜,她是谁呀?

嗨,她就是来自丹麦的人鱼姑娘。

人鱼姑娘说的.丹麦话,娃娃鱼一个字也听不懂。

他飞快地跑出门,找来九头鸟当翻译。

九头鸟长了九个脑袋。九个脑袋上共有九个嘴巴。因为翅膀好使,她到过许多地方,会说许多外国话。具体来讲,她会说九国语言。

人鱼姑娘拉着娃娃鱼的手,说:

(这是丹麦人鱼语,上面有许多小气泡似的符号,那是因为人鱼姑娘生活在大海里的缘故。)

娃娃鱼瞪着小眼睛凝望九头鸟,那意思是:哎呀,急死人

了!快翻译呀,不然,我怎么回答人家呢。

九头鸟不慌不忙。1号嘴对2号嘴咕嘟了一句什么,2号嘴对3号嘴咕嘟了一句什么,3号嘴对4号嘴咕嘟了一句什么,4号嘴对5号嘴,5号嘴对6号嘴最后,8号嘴对9号嘴咕嘟了一句什么,9号嘴这才慢悠悠地说道:人鱼姑娘说,50前咱们是一家,一笔写不出两个鱼字呀!看到你,我真高兴!

本来,见多识广的九头鸟完全可以把丹麦人鱼语,直接翻译成中国娃娃鱼语,但因为她有九个脑袋呀,她常常拿不定主意。(瞧,没有主脑,就是这么麻烦!)再说,她有九个嘴巴呀,七嘴八舌的事,总是难免的。为了公平公正,让每个嘴巴都有表现的机会,充分行使说话权,九头鸟只好这样安排:1号嘴将丹麦人鱼语翻译成澳大利亚袋鼠语;2号嘴将澳大利亚袋鼠语翻译成美国公牛语;3号嘴将美国公牛语翻译成南美洲树獭语;4号嘴说出了泰国大象语;5号嘴翻译成了冰岛企鹅语最后,9号嘴将爱斯基摩海豹语翻译成中国娃娃鱼语。

高兴,高兴,我比您更高兴!我代表娃娃鱼家族欢迎您的光临!

娃娃鱼说得多好!他的外交口才几乎是天生的。这下轮到人鱼姑娘听不懂了。她忽闪着美丽的长睫毛,眼巴巴地望着九头鸟,希望她快点翻译。

篇2:给领导当翻译

在重庆首届高校创业指导课大赛的决赛现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老师钱昭楚搬出电影《中国合伙人》作案例,和同学们讲起了大学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据了解,我市所有高校都开设了指导就业的课程,现场评委建议,老师们首先要训练好基本功,尤其要选好授课题材,有特点的选题才能吸引学生。其次,上课要有激情,缺乏激情的教学会影响授课效果。最后,要研究授课对象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上好实践性很强的创业指导课。

创业课上搬出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可以说算一个颇为理想化创业的.成功案例。主人公孟晓骏、成东青、王阳看到了“英语热”的大浪潮即将扑来,而自己本也有着扎实的英语功底,颇有天时地利味道成为了这股浪潮的弄潮儿。

电影的理想化不能被误读成鼓吹创业的容易性,而该看到创业者自身素质和创业项目的重要性。诚如新闻中很多同学反映,大学生创业最大困惑是“不知做啥项目”,这可以成为“创业指导课该做啥”的突破口。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创业培训课另一手要抓的,则是“大学生能做啥项目”的创业者素质问题。

不以创业为目的的创业指导课都是耍流氓。若把创业培训课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仅仅交给上创业培训课的老师,就几乎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况且新闻中还给出了“老师们仍然缺乏创业实战的技能技巧”的担忧。除此之外,老师层面能调动的社会资源、能为学生提供的创业信息,也远远不能支撑起这堂课收到实际效果。只有学校层面出马,为创业指导课提供可操作的资源和平台,项目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指导创业培训课的老师,更多的是要做好对大学生自身创业基本素质的提升。此外,老师或许该思考如何变“创业指导”为“创业领导”的问题。毕竟,领头羊的作用,在创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老师能真正融入创业中,引领学生,特别是那些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形成合伙人,寻觅项目,分析项目,最终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真正执行项目,那样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又将增大不少。而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对此的积极性,又离不开学校,学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篇3:张璐:我给温总理当翻译

记者会开始了, 总理引用的很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古诗词一经美女之口翻译出来, 举座皆惊。第二天, 多家媒体将“当今最火、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等诸多形容词加之她身, 一时间, 这个温婉浅笑、气质娴雅的女孩张璐成了网络红人。网友们无不惊叹:追星就要追这样的星!

“高翻”交替, 知性张璐完美“爆发”

随着记者会现场一阵掌声和“咔咔”响起的快门声, 温总理出现了。

“咦, 总理身边的翻译换人了!”台下一位记者先发现了, 并小声地说了一句, 大家顺着她的视线看去, 果然, 坐在总理左侧的翻译不再是费胜潮, 而是一位美女翻译官。

“人或加讪, 心无疵兮。”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想把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生动地用英文表达出来实属不易, 可唯有张璐, 用她条理清晰、独具匠心的翻译震撼了整个金色大厅, 也让她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道美丽风景。时而凝神、时而微笑, 她在庄重严肃的时刻能够保持这份淡定, 才气纵横的范儿蓄势待发。

同样是记者会, 同样是面对众多国际媒体, 同样是美女, 人们不禁想起了2009年末的王紫菲, 这位上海交大的美女研究生在奥巴马演讲会上“一脱成名”, 而事后却证明是网络推手精心策划的一次炒作。而张璐不同, 她身上的宝蓝色衬衫与黑色西装毫不哗众取宠, 甚至在中外媒体的特写镜头对准她时, 她依旧保持着职业化的微笑。在央视摄影师镜头的偶然捕捉之下, 张璐, 这个知性端庄的女性, 顷刻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红人。

在网友“慕容继承”的人肉搜索下, 众多网友纷纷表达了对这位美女翻译的艳羡之情:外交学院的高材生、当年的校花、现在的“高翻” (高级翻译) , 当今最火、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

张璐的翻译生涯不算短, 但在过去七年中只是协助费胜潮。3月14日, 温总理记者会首次启用女翻译, 她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成为热议话题。说起这个, 张璐不露声色, 面对众多网友的质疑与评价, 她似乎牢牢把握住低调的原则, 不声张也不辩驳。

2004年, 留学英国伦敦攻读外交学的张璐似乎找到了新的命运的转扼点, 经过严苛的考试, 她进入了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2008年, 张璐幸运地成为温总理的专职翻译费胜潮的协助翻译, 并凭借干练的素质成为翻译处副处长。

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意味着新老“高翻”交替的时刻来临。张璐也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 她曾经的努力、积淀终于在这次记者会上完美“爆发”!

她的个人魅力并非一蹴而就

1996年, 张璐顺利进入北京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这一培养众多外交人才的高等学府让她神往不已。与其他同龄女孩一样, 张璐的性格直率、开朗, 短发的她常常被人误解为“假小子”。然而, “假小子”也有沉静的一面——目不斜视、沉浸书香。如果你在外交学院的图书馆流连, 和管理员交谈, 管理员仍会津津乐道当年那个痴迷书籍的学生张璐。

张璐对于英语的热爱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她喜欢阅读《泰晤士报》《每日邮报》《今日美国》《参考消息》等, 直观的英文读物, 无限启发着她青春爱幻想的头脑, 这注定了张璐今天的强劲风头。人们对于外交部翻译室, 总有一种神秘感和崇敬感, 比如浩如烟海的翻译资料, 比如道听途说的“魔鬼训练”, 在张璐看来, 这些只是生活的历练罢了。

2009年, 已是翻译处副处长的张璐在母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看着台下学弟学妹们年轻羞涩的面庞, 张璐也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起自己的职场生活。她说自己工作十分忙碌, 为了保证翻译工作的质量, 自己除了深夜加班, 还必须每天阅读《参考消息》《环球时报》, 听BBC、VOA、CNN, 并做大量详尽的笔记。听她一席活, 在座的学弟学妹更加佩服这个带着偶像光环的师姐了。

笔者试图联系张璐的学弟“大智”时, 他言谈中充满对张璐的崇拜:“学姐谈论了许多关于翻译的经验和感想, 这只是她回母校的一个交流, 其中涉及一些个人体验以及她工作中不太方便公开的东西。她希望不要外流, 我想应该尊重师姐的意愿, 不太方便具体透露。”

其实, 大家如今看到的那个沉静优雅的女高翻, 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显现出她不凡的个人魅力。前不久, 有记者在山东济南找到了几位张璐的昔日同窗, 从他们口中, 大家才对这个出生于济南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她首先是个才女, 其次是个淑女, 另外, 她的综合素质也很高!”这是同学和老师对张璐最多的评价了。那时候的张璐, 课桌上总是堆满了英语报纸。但不论哪个同学问她什么问题, 不管多么细枝末节, 张璐都会耐心解答。

而在张璐高中时的同桌陈浩看来, 现在的张璐虽然身居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一职, 但“她还是原来的那个她。张璐是个很低调的人, 她把自己现在的工作看得很平常, 经常说‘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现为济南第二十中学历史老师的刘源与张璐是高中同班同学, 她也说:“张璐的英语水平很好, 和我们应试的学法不—样, 她很注重口语。对了, 她还是我们班排球队的呢!”

看着他们个个都因为是张璐的同学而自豪,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张璐可以走红网络, 成为年轻人热捧的偶像了。原来, 她的个人魅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英文的世界很玄妙, 自信的光芒很灼热

张璐红了, 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张璐的妈妈孙丽娃显得非常谨慎, 反复强调:“女儿并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 只不过做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张璐妈妈只是说, 张璐从小到大很努力, 也很幸运, 遇到了很多很不错的老师, “如果要说点什么, 就是要感谢老师, 他们对张璐的影响和帮助很大。”

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保存的学生成绩单上, 看到这个如今被誉为“国家级水准”的翻译官的名字。张璐中学时期的英语分数虽然优秀, 但在这所尖子生云集的重点高中里, 其实也不算拔尖。“我一直认为高分并不等于高能力, 英语水平高但不见得要得满分。”张璐高中时的英语老师高德华说。

人贵在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对张璐, 张璐的妈妈丝毫不担心, 她说女儿从小就比较懂事, 她也很尊重女儿的意见, 因为她知道张璐是个能够为自己负责的人。对于张璐如今的走红, 张璐妈妈说自己有些意外, 她对记者和网友表示了感谢, 关于女儿的情况不愿再多说。

如今, 金色大厅的美女翻译官张璐红了, 尽管她可爱知性的蘑菇头和流畅的古诗词译文让人赞不绝口, 但是, 温总理的“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张璐将“九死”译为“thousand times”——因为英文习惯说“死上一千次才够”, 却为她引来诸多拍砖和争议。

有网友指出“九死”中, “九”本应该修饰“死”, 但是强璐的翻泽却意外修饰了“悔”, 容易形成“我不后悔一千次去死”的误解, “加讪”译文“from the outside”, 违背了国内外“讽刺批评”的内涵。

面对争议, 张璐的表情依旧淡定, 从虚心接受到温柔笑容。在公众面前, 她从不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起伏, 甚至在不和谐的声音中, 没有来自她的任何文字或话语的陈述与辩解, 她用自己一直以来的沉默和淡定来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 似乎只有在英文的世界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

过去的两年, 翻译处处长费胜潮一直是总理的首席翻译, 2009年, 张璐才正式担任了总理的翻译。梦想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和以往的助理翻译不同, 张璐这次是真刀真枪上战场, 而且—个人独当一面。

人们质疑女翻译的能力, 尽管总理对张璐十分看好, 但面对唇枪舌剑, 好强的张璐也难以忍受煎熬, 常常用通宵熬夜来排解内心喷涌的惆怅。

费胜潮似乎很了解她的情绪, 主动找张璐沟通。他并没有给张璐灌输枯燥的理论, 而是笑着谈起了自己的经历:一次记者招待会接近尾声时, 凤凰卫视的记者用中文提了一个问题, 他居然没有反应过来, 词句机械而顺畅地脱口而出, 紧随其后的是全场的大笑, 他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 刚才自己是用中文把问题重复了—遍。

张璐不由被费胜潮逗乐了, 心理压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缓解。成为费胜潮的助理翻译后, 她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总理翻译的不易,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那翻译就失去了生动的魅力。

不清楚别人是如何达到这一境界的, 也无法确认该花多少时间能够做到, 不过, 她一直坚信, 扎实走好每一步, 才是对自己英语天分的最好诠释。“总体来说, 她翻译得不错, 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全周人大外事委的—个官员翘起了大拇指。

篇4:我为国家领导人当翻译

1965年,我到外交部参加工作。当时和我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49个,毛主席曾说,我们在国际上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句话的寓意是:国际上的任何规定都对我们没有约束力。当时中国正处于封闭状态,美国对中国封锁禁运,中苏关系又已恶化,我国处于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状态。后来我们到联合国之后很多活动都不参加,处于一种非常超脱的地位。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是一个负责任、遵守国际法则、遵守游戏规则的大国。可见这期间我国外交的变化很大。

我经历了四代领导人的不同时期和一些重大的历史转折,经常接触世界顶级人士,印象比较深的有:中国代表团赴联合国、中美建交、邓小平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

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

有一个星期六,周总理要会见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的夫人。领导让我去,这是我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当时我听很多人说周总理对翻译要求很严格,如果他认为翻得不好,就会说:“你不行,换一个翻译。”所以我心里一直打鼓:“怎么办?”当时大家都鼓励我说:“你别怕,总理对男的比较严厉,对小姑娘是很宽容的。”听到大家这么说,我心里稍微轻松了一点。

这不是一次政治会谈,分量相对轻点。因为事先准备比较充分,加上题目也不是太敏感、太难,所以我在翻译过程中,比较放松。外宾走了之后,总理就把我留了下来。他问:“你是哪儿的?”我说:“我是外交部的。”总理又问:“什么地方人啊?”我说:“我祖籍浙江。”他说:“外交部江浙一带人很多。你翻得还不错嘛,将来好好努力改进。”这次总理给了我很大鼓励。

当时周总理和陈毅外长经常出席亚非拉国家的国庆招待会。有一次,陈毅外长致辞,英文翻译稿让我念。我念完后,总理就对翻译冀朝铸说:“这个女孩子发音、念稿子还不错,就是语调平淡了一点。你们好好辅导她。”其实我给周总理做翻译没有几次,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在老翻译后面听,但是他对人的记忆力特别好。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们要派代表团去联合国。11月9日出发前,周总理曾两次会见代表团,而且都是在深夜他处理完各种事务之后。第一次是见全体代表团成员,包括厨师、司机、招待员。当时周总理很高兴,会见结束后,他拿着代表团名单,从乔冠华开始念每个人的名字。最后一名外交官是我,当时是随员。总理念到我时,我站起来了。总理说:“哦,是你。”看见上面写的是团员,他说:“噢,还没入党。没关系,你到了纽约好好争取入党。”后来我挺努力的,到了纽约后真入了党,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

最后一次见总理

1975年7月1日,我最后一次见到总理。这一年中泰建交,泰国总理克立·巴莫访华,周总理在305医院会见他。总理非常注意接见外宾时的穿着。尽管他只有两套中山装,但总是很整齐、熨得很平,脚上总是穿皮鞋。但当时,总理因病脚肿得很厉害,只能穿布鞋。在建交公报上签字时,我看出总理的手在发抖,面容憔悴。我们都不忍心打扰他,签完字我就跟着外宾往外走。但周总理突然叫住我,他对我说:“哎,你过来,你回来了?”我觉得很惊奇,总理还记得我去联合国工作了(我是1975年回来的)。接着他又对我说:“别走,别走,握握手。”我说不出话来,只对他说:“总理,您保重。”没想到这次握手竟成了永别。

我认为有两种领导,一种靠魅力,一种靠权力。有的领导地位高、有权力,他说的话别人必须听;还有一些领导有人格魅力,他说的话别人爱听而且能够接受。我旁听周总理与一些亚非拉国家领导人的谈话,发现他不是一味照会谈口径讲话,而是讲真心话,娓娓道来。尼克松访华时曾到长城参观游览。当时安排了很多穿得很漂亮的小孩、大人在长城上玩。从长城走下来时,总理对尼克松说:“你别信他们,这些人都是安排的。这样做是不对的。”后来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里讲了这件事。他说:“一个领导人,能够这么跟我说话,说明他是很有信心的。”

飞机上的小插曲

1971年,联合国就恢复中国席位的辩论进行了整整八天。纽约时间10月25日晚进行了表决。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当时,坦桑尼亚大使萨利姆带头在座位上跳起舞来。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齐格勒非常不满,说这些国家感兴趣的不是恢复中国席位,而是“在山姆大叔的身上踩上一脚”。

我们赴联合国代表团11月9日从北京出发。当时没有直飞美国的班机,中国跟外国惟一的直通航线是法国,因为法国1964年就与我国建交了。在巴黎上飞机去美国时,代表团领导坐头等舱。有三个美国人也上了头等舱,他们是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想采访我们的团长。因为没有成功,他们就跑到经济舱给我们照相。我们的座位没做特别安排,他们看见两个高高大大的、胖乎乎的男同志就拍了照,后来发表在《纽约时报》上。我们一看竟然是厨师和司机。

还有个笑话。我们有一个司机,没喝过咖啡,乘务员给每人发了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盐、胡椒、糖等小纸袋。他看别人把几个纸袋里的东西倒到咖啡杯中,就也把所有小纸袋里的东西都倒到了咖啡里。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很封闭,人们的见识也很少。

“在地上打个洞,下去就是中国”

飞机还没下降,乘务员就开始广播:“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快到美国肯尼迪机场了,下面有四百名记者等着你们。”下飞机后,代表团发表了机场书面讲话。尽管美国记者对着团长大喊大叫,他还是以微笑相对,不回答任何问题。

我们住在罗斯福旅馆,旅馆为中国代表团专门辟了一个饭厅。只要饭厅的门一开,就能看到很多镜头对着门内,门外“蹲守”着很多记者。他们什么问题都问:中国人吃什么,爱吃什么,生活习惯怎样,等等。

有一次我上街,被一个老太太拦住了。她说:“Hey!Are you from Red China?(你来自‘红色中国’吗?)”她说我都成电视明星了,每天都能看到我,因为我总在后面做翻译。还有一次,我碰到一个老头,他说:“你们从Red China来,你们早该来了。”这说明美国老百姓对中国还是很友好的,而且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是不公正的。在招待会上,有些人看到我们激动得流了泪。有一个美国人跟我聊着聊着突然说:“啊,我太激动了。I’m going to kiss you!”接着就在我脸上吻了两下。还有美国人说:“我们离你们很近。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在地上打个洞,下去就是中国。”

11月15日,我们第一次出席联大。按照规定,由每个地区组派一个代表致欢迎辞,而且时间有限制。结果在这次大会上,各地区代表致辞后,其他国家代表也都要求发言。不能不让人家发言啊,结果会议从上午10点开到下午6点半,发言者一个接一个。乔冠华发言后,一些支持我国的代表到我们代表团的座位前排起长队,向他表示祝贺。当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作为中国人真光荣。

中美建交需要魄力

尼克松很有战略眼光。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非常对立,他需要拉中国对付苏联,这一战略是很正确的。1969年,他访问法国和戴高乐会谈时,谈的主要不是美法关系而是中美关系。他当总统后就一直考虑要和中国恢复关系。但是1974年发生了“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福特接任总统,中美建交问题就被一直拖着。卡特继任总统后在1977年5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要努力朝改善中美关系的方向前进。”作为回应,中方提出了中美建交三原则。

1978年5月,布热津斯基访华,我做翻译。邓小平见他就说:“我们中国人讲痛快,就看美国下不下得了这个决心。”这“痛快”两个字很难翻,我翻译得也不是很好。我说:“We Chinese prefer a clear-cut solution(“干脆利落”的意思).”其实,这还不是很接近他说的“痛快”,因为“痛快”还有马上行动起来的意思。布热津斯基回答说,卡特总统已经下定决心了。

10月,美国拿出了建交公报草案,对中方的建交三原则做了回应,但还不是直截了当。美国没有直接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而是承认中国的立场。这是美国政府对付其国内亲台势力的做法。美国拿出草案后,要求与中方在当年12月15日前达成协议,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经过反复谈判,双方最终就建交公报及各自的声明内容达成了协议,但12月13、14、15日连续三天,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每天都有事要见邓小平。13日,他找邓小平谈了两件事,一件是敲定15日达成协议,另一件是他说美国不能接受“废约”这个词,要改为“终止”。“废约”是法律名词,美国法律规定,废约要经国会讨论,而这将会影响建交。所以美方建议,1979年底此条约就到期了,到期后只要一方提出不再续约,条约就自动失效。而问题在于1979年1月1日建交后的一年中这个条约还有效,这就涉及我们的主权原则。但是考虑到建交大局,邓小平同意了美方的提议。后来中美建交公报中用了terminate(终止),而不是abrogate(废除)。

14日,伍德科克又要求见邓小平,说12月15日达成协议,到1月1日才公布,这中间有两个星期,美国方面无法就此保密,而消息一旦泄露出去,美国国会里有些人就会反对,可能节外生枝。所以他建议15日达成协议后,在美国时间15日晚9点、中国时间16日上午10点双方同时宣布,而正式建交时间还是1月1日。邓小平同意了。

15日上午,伍德科克又来了。他奉国内指示,表示终止条约并不意味着美国不能卖武器给台湾。他说:“美国保留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的权利。”这问题就大了,因为我们认为武器交易是政府之间、主权国家之间的事务,美国怎么能继续卖武器给台湾呢?邓小平非常严厉地说:“中国是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将会对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设置障碍,最终只能导致武力解决。”“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方面,美国可以尽相当的力量,至少不要起相反的作用。”在表达了这一非常严峻的立场后,邓小平又说:“这样吧,我们还是15日宣布,这事情没完,以后再谈。”

现在分析当时的情况,我觉得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后,在外交上采取了一个重要步骤,即促进中美建交。中国的改革没有开放是不行的,而开放没有美国、日本也是不行的。在坚持原则、坚持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尽管美售台武器也涉及主权原则,但从大局来说,还是有小大之分,况且这个事情可以再谈。

中美建交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很大,到1979年底,有119个国家和我国建交。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折,是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做出了果断的决定。

我还想再举一个例子。1984年,里根访华,要参观上海、西安等地,为此要带三辆防弹的凯迪拉克汽车和三架直升机。从主权原则考虑,外交部礼宾司当场就把美方的要求顶了回去。然而美国先遣组非常坚持,他们说,里根总统不习惯坐别的车,而且美国有规定,如果总统坐车外出的行程超过20分钟,出于安全考虑,一定要有一架直升机陪同。如果中方不同意美方把直升机带来的话,那么总统就不去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参观了。怎么办?小平同志拍板:车子和直升机都可以运来。美方还提出,从北京到西安和上海这段路程,总统都坐美国专机——空军一号。这也是从未有过的,最后也是小平同志拍板同意。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美国总统访华是大局,让他多看些东西、多了解中国,要比他是否坐中国的飞机更重要。后来直升机还真起了作用。里根在长城时太拥挤了,一名中国记者被撞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人们用美国直升机把伤者送到了首都机场,然后再由救护车送到了北京医院。从小平同志处理这些棘手的外交问题可以看出,应把具体的问题放到我国总的战略大局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大背景中加以考虑,必要时做出一些妥协。

邓小平交锋法拉奇

1980年8月21日~23日,小平同志两次接受法拉奇采访,我担任翻译。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以采访领袖人物见长,采访过基辛格、霍梅尼等。但她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如果她对谁印象不好,就把谁写得很坏。基辛格碰到邓小平的时候就说:“法拉奇这人把我写得很不好。”她提问不顾情面、很尖刻,所以我们连续几次拒绝了她的采访要求。

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走“后门”。法拉奇的父亲是当时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的朋友,佩尔蒂尼刚好要访华,她就以此为理由说:“我帮你去造舆论。”佩尔蒂尼同意了,就几次找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说这件事。使馆报回这一情况,小平同志就同意了接受采访。

一听说邓小平同意见她,法拉奇8月18日一拿到签证马上就来到北京。当时北京没几家饭店,法拉奇就在民族饭店租了一个没有空调的房间,而那时的天气非常热。法拉奇给世界上十家著名报纸提供采访邓小平的英文文章,所以要求用英文翻译。她很仔细,要求也很高,采访前要求见翻译。20日下午,我到民族饭店跟她谈。她问我干过什么,我说我给邓小平做过翻译等。讲完之后,她拍拍我的肩膀说:“I trust you!”

她的问题实际上就一个——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国际上当时有两种议论,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与赫鲁晓夫当年否定斯大林一样,要全面否定毛泽东,今后肯定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另一种议论主要来自第三世界国家,他们认为中国要放弃毛泽东理论,今后就不再管第三世界国家了。这些议论反映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对中国前途的忧虑。当时国内的思想也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形下,邓小平想把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定下来,以稳定国内的思想,一心一意搞建设。

在回答法拉奇的问题时,邓小平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是有功劳的,对毛泽东的评价应是七分功劳、三分错误。毛泽东后期的思想里滋生了不健康的东西,表现出了家长作风和封建主义的思想,在晚期犯了错误。采访过程中,法拉奇非常尖锐并不停地追问,因而气氛有时会很紧张。到了中午时分,邓小平说:“行了,看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分歧、还有话说,以后再谈吧。肚子要‘闹革命’了,我们先去吃饭。”邓小平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12点准时吃午饭。第一次采访就这样结束了。

8月23日,邓小平再次接受法拉奇的采访。她直截了当地问:“你三上三下都是毛泽东把你打下来的,你怎么还对他那么好,很少有人像你,几次被打下去,又几次复生,有什么秘密。”邓小平回答说:“没有秘密,只是人家觉得我还有用,我又比较乐观,再就是我对毛主席还寄予希望,他了解我。”我当时很感动,小平同志完全没有从个人的恩怨考虑问题,彻底显示出一位伟人的气魄,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尽管他的个子很矮,但是一旦他进入会见大厅,气氛就会立即变得肃穆起来,中外人士都会对他肃然起敬。

采访后,我同法拉奇整理记录。她显得很兴奋,称对邓小平的采访是她事业中最成功的一次。她还说:“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邓被打倒了三次还能再起来,因为他是个坚强的人,坚定地按自己的信念去做,所以才能有今天。”

篇5:不能当“挂牌领导”

不能当“挂牌领导”

党章规定,各级党委要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是党章规定的重申,是各级党组织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时至今日,有些党委书记还糊涂地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领导、纪委负责,这是极端错误的认识。没有只担职不担责的二元体制,不能当“挂牌领导”,让纪委去“全权负责”。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党委主要负责人要负首责、主责。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在党委领导下,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如果各级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弃责任、不管不问,或者一般地管、一般地抓,那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会失去“主心骨”,成为一句空话。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是失职的理念,落实主体责任、坚守责任担当,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种好各自的“责任田”。

篇6:当上帝遭遇领导随笔

我们家附近有一个邮局。不知为什么,总局三番五次想关闭这个邮局。每次透出风声以后,就有人写了抗议信贴在门口,让大家签名。签来签去,这个邮局就保留下来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因此非常感谢周围的群众,所以跟群众心连着心。这心连起来以后带来一个问题,每次我去寄快件的时候,就像到领导那里去批钱,要经过层层审核。能不多花钱的地方,他们坚决不让多花。

“亲近母语”让我快件寄一本“小王子”原版书过去。为了节约寄费,我买了本平装的法文原版去到邮局。我轮到的柜台是个女孩子。我把书和填好的快件单递给她。她一看脸色就变了,吃惊地问,您想把这本书快件寄中国?这会很贵很贵的呀。这本书也就五六欧元吧,寄费将是它的十几倍。她在电脑上打了一阵,义不容辞地说,这样吧,您把它当航空信件寄,挂号。保证不会丢,比快件晚几天到。10欧元。便宜很多呢。

我只得如实向她汇报,人家要把中文的“小王子”按法文原版排,这本书是寄去让人家当样本的。急等。

她说,那就更简单了,这么薄一本书,您去把它扫描一下,网上发过去,不花钱,还快。您这样的人,干这活肯定很利索的。

人家一会儿就想出两个办法帮我省钱,还暗示我很能干。我就是不给她面子,也要给自己一个面子吧。我笑着向她道谢,心里恨不得哭出来。想花钱人家不批准,这领导原则性也太强了。

第二天抽空又去了邮局。心里想好,如果再碰上女领导,就跟她说我的扫描仪坏了。这次轮到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他看我把书寄快件,一脸的不乐意,说,就这么一本书,您想寄快件,太贵了。——又来一个领导啊。

我把填好的快件单递过去,一脸讨好地说,是啊,人家急着要,没办法。

领导心怀不满地把我的单子看来看去,终于挑出了毛病,他说,快件只能寄文件,Dokumente,他指点着我写的`英文Book,你这是书,只能寄印刷品。我说,写在纸上的都可以叫文件,所以Book也是文件。我们两人隔着柜台切磋了一番英文,没有决出胜负。这个领导还比较开明,说那您签个字,申明如果退回来,不找我们退寄费。我想,如果退回来,误了事不说,还赔了钱,我签这个字,脑子有病吗?

回去收到邮件,人家问书寄出了没。我想我在德国混了这么些年,这件小事都搞不定,也太丢份了。第三天又抽空去邮局,一脸正气凛然,他们是领导,我还是上帝呢,什么乱七八糟的,位置不能颠倒了!

这回又落到男领导手上。他一见我的书就笑起来,还寄快件吗?我一往无前地说,我今天就是要把书当成文件寄!他给我镇住了,犹豫一下把书接过去,翻到中间打开,然后把书脊用力压一压,把书压得扁扁大大的,满意地说,您看,这就不是书了,是文件了。他找出快件信封,把压扁的书装进去,装到一半,突然又问,“小王子”这样的书全世界都能买到,您为什么要往中国寄呢。

怎么还层层审核啊,我急了,胡诌说,这是个教授,专门研究“小王子”,人家收集各种版本,明白了吧?

领导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您为什么要寄快件呢,又不在乎这一天?

我一看又要绕回开头去了,急了,说,是人家教授出钱,明白吗?

篇7:领导当有四气

所谓领导力,是领导者在具备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决策、用人和做政治思想工作的能力。如果领导者不具有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管理思想,如果领导者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可能形成很强领导力。

领导魅力,是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的能力。领导魅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为此,领导干部要以***精神为指导,注重涵养“四气”,提升领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召和带动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领导当有“四气”:多点底气,遇事不萎缩,解难有分寸,凭能力自立,靠智慧取胜;多点豪气,褪去女人味,肝胆沥云霄,少落俗流套,不拘繁琐节;多点霸气,困苦中坚毅,挫败前挺立,山崩不变色,舍我又其谁;多点生气,诙谐驱烦闷,幽语解千愁,赠别人笑声,给自己愉悦。如此,已乐,众人乐,无虞矣。

领导“四气”:

1、底气

信念,是一种心理因素。信念领导力是战胜挫折、赢得机遇的前提,也是切实的方法。自信的人首先忠诚于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融入你的言行、举止,让你的举手投足都在辅助你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因而让人们相信你的能力和人格。作为一个领导者,自信念是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力排干扰,把握时局,打开局面,果断决策和树立领导威望的一个重要的心理优势。

有了自信念,才能以最佳心态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有了自信念,才能以饱满热情开创事业、完成使命。运动员在赛场比赛,要争得第一,争得一流,不可没有信念;求职者在人才市场应聘,要技压群芳,求得赏识,不可没有信念。一名领导干部,无论是作竞职演讲,还是就职表态,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以坚定的口气、热情的态度、积极的表现来赢得上级和群众的支持,那么信念是第一不可少的。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古往今来,每个有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信念为先导。拿破仑就宣称:“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正是这种信念,才激发出他无比的智慧和能力,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统帅和名将。一代伟人***,写起字来大气磅礴,吟出诗来气吞山河,干起事业来惊天动地,皆源于他那奔放的情感、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2、豪气

干事有胆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仍待完善,需要的是有胆气、有魄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遇到的事情往往急、难、险、杂,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要不畏难、不怕险,坚持原则,敢于碰硬。

3、霸气

主要领导者的霸气表现为有大气、大战略、大思路、大决策。主要领导要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涵养大气,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出大战略,要有聚集智慧的能力才能出大思路,要有无私无畏的魄力才能作大决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断则断,机遇无限。主要领导者的智慧集中表现在大决策上,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基层主要领导在民主、法制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要有力排众议的霸气。有霸气、有王道,但不能霸道,不能“天下老子第一”,什么都是本人说了算,不听民声,不解民意,不纳民谏,一意孤行,把单位、部门搞成家天下,以庸俗的家长作风来管理团体。主要领导的霸道行为是自掘坟墓的行为,是自我消亡的行为。

4、生气

亲爱的领导,当你看见大部分老师的盘子里有剩菜的时候,请不要生气,我们大都是农家子弟,懂得节约资源,也知道珍惜粮食,每一分的浪费,每一次的奢侈,对我们来说都让人无比的痛心,除非这一次有了非常“盐重”的问题,或者饭菜中有了“不明飞行物”,大家才有这样的反应。没有人骂娘,没有人质问,大家只是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在向一群有这反思能力的领导表达自己最朴素的诉求。

亲爱的领导,当我没按你的要求做的时候,请不要生气。教育本来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艺术工作,对待不同的人就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来要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完成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只要大的方向没有问题,一些细枝末节之事,就交给我来完成,你要相信自己的眼光,也要相信我有能力来完成那份属于我的工作。虽然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你要给我的是做好每个细节的提示,而不必深入于我操作的每个细节,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要告诉我罗马在哪?什么时间到?其余的交给我来完成。管的太过琐细会让人觉得婆婆妈妈,全没了统观全局的雍容大气,也没有运筹帷幄的从容淡定。

篇8:“我给领导当助理”

“当时我观察发现,问题主要是设计师多岗兼职,人手调配不开,而且研发进度受外界影响,风险控制不当。”李晓飞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反馈给领导后,建议加强进度管理和风险评估。

此后,李晓飞经常向各个项目负责人发邮件询问研发进度,以便综合统筹,抽调力量进行平衡、支援。他挨个办公室跑,一一统计项目进度,并建立起了一个进程管理系统。“现在,系统运转顺畅,我们的任务完成率从70%提高到了100%。”

对二院来说,像李晓飞这样的青年助理已经有1600多人,分布在科研管理、综合管理、政工管理三大类的20多种岗位。2011年二院党委深入推进青年助理活动以来,已经有38名青年助理成长为中层干部,140多人成长为副总师、主任设计师和副主任设计师。二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青年成长成才“成绩单”。

今年5月初,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青年助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中国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表示,“二院党委深入推进青年助理活动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培养青年人才)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比这个更好的方法。”

偶然的尝试

青年助理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使用方法,由青年员工主动报名,经过选拔成为机关处室、研究室、项目团队领导的助理。

二院二部是先进防御导弹武器系统技术抓总单位,主要承担着先进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研发、设计、集成与试验等工作,承担的型号任务多,研发任务很重。

如何把青年人尽快成长的需求与二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成为一项重要挑战。

4年前,二院二部一室开始了青年助理的探索与尝试。一室把刚进入团队的青年人分配给几位室主任做助理。主任负责综合统筹,助理承担具体工作,既缓解了基层领导的压力,又能发挥青年人的热情,锻炼青年管理协调能力。

这一看似偶然的尝试,为航天科工二院的青年人才培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余吉是清华大学博士生,毕业后进入二院二部,赶上了最早一批青年助理招聘。对此所知不多的他选择了一个保密助理的岗位,并顺利通过面试。“保密工作是航天系统的特色,与我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关联,却让我得到了很好地锻炼,激发了自身的潜能。”

其后,工作得到肯定的余吉陆续报名成为了专业体系规划及发展战略、固投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三个岗位的助理。“多岗位锻炼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推动二部研究室项目研发率大大提高的李晓飞觉得,自己的一番努力在让单位受益的同时,个人的统筹协调能力也明显提升,再不是“一心只想做设计,两耳不闻窗外事”。

“青年助理是管理水平提升与青年自身成长需求碰撞的必然产物。”“青年助理”概念的最初提出者、二部一室主任李君龙表示,在某种意义上,青年助理相当于航天版的管理培训生。“二部需要在进一步提高基础管理精细化程度的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总体人才,为总体部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而从青年员工的角度来讲,他们具有渴望被重视、精力充沛、勇于尝试等特点。”由此,青年助理应时而生。

二院二部党委书记罗霄表示:“二部党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协助基层部门领导开展各类管理工作,达到‘提高基层科学化管理水平’、‘激发青年职工的管理潜能’、‘为人才蓄水池注入活力’的多赢目的。”

“助理模式”全院开花

注意到二部的成功探索后,二院党委开始在全院范围深入进行推广。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在各单位都有肥沃的成长土壤。

“青年助理在促进任务完成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不仅是在协助,而且切实推动了所在单位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开展。”二院党委书记张连成说,“青年助理活动,是二院党委贯彻落实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转型升级战略,拓宽员工成长通道、激发各类人才潜能的生动体现。”

付沙沙是二院706所青年助理。在担任元器件管理青年助理的10个月期间,对库存的元器件产品进行分类整理,登记造册。在生产过程中,优先使用库存零件,减少了库存量和资金占有量。“对于个人而言,加快了我融入集体的进度,也提高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付沙沙表示。

现在,青年助理工作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规范。比如,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二院在各级别设置了三大类20多种助理岗位,青年员工要经过公开招聘、颁发聘书等环节才能真正成为青年助理。在工作中,还会对其表现进行考核、打分。

对于这一开创性的工作,各单位积极发挥主动性,进行了大框架下的小创新。如25所推行3+X模式,把青年质量助理、青年文化助理、青年培训助理作为必设岗位,其他岗位根据部门实际进行设置;208所将青年助理与导师带徒活动相结合,设置了“青年助教”;706所结合“成本工程”要求重点创造和推广“元器件库存管理”助理……

因为航天的特殊工作性质,研发人员出差是常事。为此,不少单位设置了二级助理模式,当一级助理出差时二级助理及时顶岗。二院二部六室则实行一岗多人,重点保障一人成长。

对于这些进入助理岗位的青年员工,25所三室副主任廉杰认为,“现在的85后,非常了不得。他们做事认真、思路也很开阔,做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可以说,青年助理提升了我们研究室的基础管理水平。”

今年31岁的廉杰也做过青年助理。因此,他在分管的教育培训、文化宣传领域,先是手把手教,然后放开手帮,努力实现“薪火相传”。

“不给机会永远不会成长”

作为中国尖端工业的代表之一,航天科工集团不仅在保卫国防、载人航天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科学界,有钱学森以及大批两弹元勋;在政界,有曾庆红、宋健以及现任国务委员王勇等。

更可贵的是,目前航天系统已经实现了人才结构的优化:航天科工将近七万名员工中,35岁以下的超过51%,其中很多已经开始成为科研的主力军。

这让集团公司董事长高卫红引以为自豪。“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航天强国也羡慕不已。”在一次国际航天交流活动上,高卫红发现俄罗斯航天界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美国则是航天人才流失严重。他认为,中国航天能做到这点,得益于航天科工一贯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青年助理工作就是一项有力的证明。”

人才队伍的稳定和结构的优化,转化成了经济效益。航天科工成立14年来,销售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长了16倍、86倍、7倍和11倍。截至2013年年底,民品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

让人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等外界因素以及内部转型阶段的影响,“航天科工目前个别领域出现减缓、停止甚至是下降的迹象,为重点在质量、结构升级的二次创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此,高红卫认为,应该更大程度地发挥青年人的积极性:“他们将是未来一轮科技、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的主角。”

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成长需要历练,没有平台和岗位就得不到好的锻炼机会。目前,航天科工集团中层以上领导75%以上在50岁左右,年轻管理人才缺乏。为此,高红卫建议,一方面要为年轻人腾出更多管理岗位,一方面要通过青年助理这种形式,让年轻人有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提前得到锻炼机会,健康快速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犯错误,但不给机会永远不会成长。”

高红卫表示:“应该说,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企业乃至国家,这种模式都是有益的尝试。”

编辑/肖隆平 chinasoe@foxmail.com

上一篇:教育部出国留学中心下一篇:英语课外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