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活动总结

2024-05-18

儿童绘画活动总结(共14篇)

篇1:儿童绘画活动总结

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本学美术活动室以学校少年宫的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儿童绘画。平时让他们进行课后的练习工作,让他们在学习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通过这学期的乡村少年宫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下面就这学期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参加乡村少年宫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乡村少年宫。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乡村少年宫学习中,不但学习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篇2:儿童绘画活动总结

本学年度美术活动室以学校少年宫的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儿童绘画。平时让他们进行课后的练习工作,让他们在学习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通过这学期的乡村少年宫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下面就这学期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参加乡村少年宫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乡村少年宫。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乡村少年宫学习中,不但学习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篇3:涂鸦活动——儿童的世界

当孩子画出第一张可以辨认出形象的图画, 他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些图画常常也会给我们带来惊讶。人物形象突然就出现在画面上了, 像是从涂鸦的混沌之中诞生的一样。我们想知道幼儿是如何获得这种不容置疑的、创造有意义形象的能力的。毕加索说, “我花费了毕生的精力, 就是为了向孩子学习。”那么, 我们来看这些孩子的涂鸦之作, 是否你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呢。

涂鸦文化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学家们就发现, 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纪念碑石和一些普通建筑的墙壁上, 有着丰富的随意刻写或涂抹的动物、民俗图画和零落的文字。这些随意挥洒的东西, 虽难以登文化艺术的大雅之堂, 但却不失为研究语言、艺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料。而艺术研究家们则认为, 从这些古迹中可以窥见当时一般人的艺术水准和艺术风尚。

“涂鸦”一词, 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 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 喜欢乱涂乱写, 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 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唯妙唯肖。

涂鸦艺术是指在塑造形的过程中不追求明暗、比例、结构、透视的过程。又分为有形涂鸦与无形涂鸦两种。

三岁前的宝宝主要处于涂鸦阶段, 他们将经历无控制涂鸦, 有控制涂鸦和命名涂鸦三个阶段

无控制的涂鸦阶段 (1岁半~2岁) 。

1岁半左右的宝宝开始拿笔涂鸦, 最初接触到笔和纸时, 宝宝并不明白他们的用处, 常常会把笔放在嘴里, 或用手去揉或撕纸。

有控制的涂鸦阶段 (2~3岁) 。

随着手眼协调能力的不断发展, 宝宝已经能画出一些重复的, 上下左右的直线, 锯齿线, 波浪线, 螺旋线等, 他的涂鸦能控制在一张纸纸内。在此阶段后期宝宝能注视笔在纸上反复地画圆圈。

命名涂鸦阶段 (3~3岁半) 。

此阶段的宝宝虽然不能画出具体的形象来, 但逐渐开始借助于绘画这种特有的表现方式来与人沟通, 宝宝常常一边画, 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自己所画的内容, 并把画出来的线条圆圈等意义化。

3~4岁的幼儿他们画的特点是能画出事物的很多部分, 但还不能把它们画在正确的位置上。

三岁的宝宝的作品, 在这个时期他们他们涂鸦不是为了什么意图, 而是从视觉和心灵上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直接去满足他们的欲望, 间接去丰富他们的知识, 怡养他的性情。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要限制“涂鸦”, 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 因势利导, 鼓励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由涂鸦逐步发展到真正的绘画。

4~5岁画的特点是画画时更加认真, 如果孩子想要突出某个细节, 就可能会将这个细节画的很大。孩子更多的用圆圈而不是用点来表示眼睛, 在画人的时候, 孩子开始增加头发、脖子等细节, 可能会在画下面“写”上他自己的头发。

四岁左右的孩子, 他们的思维往往超出我们常人, 孩子们有时候讨论的问题很雷人的, 有时候会问我, “老师, 什么火山爆发时, 火山灰的温度高吗?”还有个孩子在讨论糖尿病的话题, 是不是小时候吃糖太多, 所以老了才得糖尿病的。还有的在说, “为什么我姓李, 爸爸也姓李呢”……很惊人的, 这么小的孩子, 也不知道成天在考虑一些什么, 也许他们接触的媒体多了, 不知不觉中就知道的吧。回想起我们小时候, 估计到了小学还不一定会理解火山爆发、糖尿病等此类的话题的。

这种涂鸦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需要, 是生命最早的状态, 是重要的人生阶段。在生命的早期, 孩子缺乏足够的语言能力, 对世界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时候, 用笔涂鸦是他们表达自己自己的手段。孩子的自由涂鸦作品与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及其相似。儿童率真的本性, 天真的笔触, 把自己对世界的朦胧认识和感受, 真实的表达出来, 与艺术的自由自然地交合, 这正是儿童涂鸦的宝贵之处。是我们因该尊重和保护的东西。

5~6岁的孩子除了作画更加的栩栩如生, 他们开始尝试用其他不同于橡皮泥的材料来进行塑造型, 而且孩子开始想保存自己的作品。

当孩子尚不能用语言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时, 却都能攥笔在纸上“涂鸦”来“吐露”自己的“心声”。因此, 表现是人与生俱有的, 伴随着儿童的情绪、情感、气质、与生而来。表现来自人的天性, 儿童的美术表现更具有自发性。孩子的画画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 童心就是天然的审美态度。

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出:儿童绘画与儿童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当儿童能用自己在情绪支配下随意的创造出象征图形, 表现自己对现实的视觉印象时, 写实的倾向日趋明显, 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后, “儿童画”就会面临所谓“压抑阶段”终其发展。

当他们的心灵世界, 逐步被外部世界所吸引, 开始了大量的表现创造, 这时候如何引导孩子, 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 同时了解他们, 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潜能, 理解他们的构思, 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支持他们, 欣赏他们, 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确实最为重要的。

摘要:涂鸦文化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涂鸦艺术是指在塑造形的过程中不追求明暗、比例、结构、透视的过程。孩子的画画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 童心就是天然的审美态度。

关键词:涂鸦文化,审美态度,儿童绘画

参考文献

[1]鸟居昭美.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2]玉川子集·云添丁.

篇4:家庭与儿童的绘画活动

儿童从很小便开始了画画活动,早期的画画经历了涂鸦期、形象期。一般3岁以后的孩子画画具有形象期特点。这一时期,大部分幼儿绘画的热情高涨,发现自己的眼、手能协调配合,手中的笔运用自如,这种发现刺激他们不断画出新的东西。幼儿能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象征物体的外表轮廓。在此阶段,他们仅仅能掌握几种基本图形。如:圆形、四角、十字等。还画不出成人眼里看到的物体形象,他们常用轮廓线来画图形,所画的色也跟实物的色没有什么关系。这时期幼儿只侧重于童趣的表现,而不注意形体的完整与相似,常常夸大或忽略了某些部分,并且画得比较抽象。

儿童喜爱画画活动,他们除用语言表达兴趣、愿望外,更愿意在画中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情感。如幼儿画爸爸、妈妈,画大树、画小朋友等。幼儿有时也表现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但所反映的事物都是基于实际生活的。如:胡晓舟小朋友画的“月亮上‘荡秋千”这个情节是他想象出来的,因为月亮、星星、秋千、小朋友都是他所熟悉的。荡秋千的活动也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亲身经历过的事物,通过想象思维加以重新组合加工,就组成一幅新的画面。

对儿童早期画画活动,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指导。一种是注意让儿童学习绘画技能,及时发现和培养幼儿早期绘画中的有意因素和象形因素,帮助幼儿不断地丰富动作与线、形之间的感觉经验,使幼儿逐渐能有意识地表现一定物体形象的特征。另一种是以儿童在绘画中的自由表现与创造为目的,让他们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绘画领域和新的表现手法。在家庭中如何指导儿童画画呢?

1.发现并培养儿童画画的兴趣。一个孩子一岁半便开始要笔和纸画画了,最初画些不规则线条,然后画出了基本形状,但说不出画的是什么。奇奇妈妈发现她经常在本子上、桌面上画画,便支持、鼓励她画。还经常带她到田野里、公园去游玩、参观,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奇奇越来越爱画画了,不仅能把自己对自然美(如“美丽的春天”)、色彩美(如“彩色的气球”)的美感画出来,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能逐渐地掌握。

有的孩子最初并未表现对画画的兴趣,但经过家长的培养,也渐渐地对画画产生了兴趣。比如,近两岁的玲玲在小桌上乱涂画,画着还说着,妈妈就问她:“你画的是什么呀?”她说:“这是妈妈买的冰淇淋。”实际上从画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并不像冰淇淋。但是,妈妈却鼓励她画得好,让她画出更多的冰淇淋。玲玲听后,心里很高兴,又画了很多的冰淇淋。渐渐地,她也喜欢上了画画。

2.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画。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不必由成人给儿童做出画面的规定,鼓励儿童凭自己经历的象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因为孩子的绘画是和自己的经验密切的。他主观地观察自己的世界,以内心为出发点。在绘画活动中,也不经常拘泥于固定的图式,并利用本身的经验,创造性地变化图形。如:一个孩子的橡皮找不着了,他就画了一幅寻找丢失的橡皮的画。他画了三个人,橡皮放在衣兜里。画面上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幼儿几经反复才终于达到关于“人”形态的概念,但每个人的形象上表现出孩子强烈的主观意识。

3.须让儿童多观察、多练习。要引导孩子多观察人物、景物、实际物品,要观察仔细,留下生动的印象。如:指导孩子画冬瓜时,可带孩子到菜园里收冬瓜,通过抱冬瓜的劳动,让他观察大冬瓜的形象特点,然后让他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把冬瓜画出来。

也可让儿童欣赏成人的画,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徐悲鸿的马等,都是极好的欣赏画。有条件的可让儿童观察别人画画的过程,从中可学到一些画画的技巧。

4.成人要多和儿童交谈。儿童画完画之后,可让孩子讲讲他画的是什么,也可将儿童讲的由成人写在他的画面上。还可将儿童的画挂起来,家长和他共同欣赏,这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5.要创造好的绘画环境。画画时光线要充足,光要从正面或左面投射,坐姿要端正,不可趴在桌上画,握笔要正确。画画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儿童顺利进入写字学习。

要让孩子多以生活中的实物当观察对象,不要让其只练习画册,画简单的模仿画。要让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充分自由地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识情感,使孩子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

篇5:绘画展览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校园的艺术氛围,推动我校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绘画展于11月5日落下帷幕。此次绘画展由美术组主办、并且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各班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品大胆创意,追求个性,打破了学校与课堂的束缚,通过一次有规模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同学的机智,释放同学的激情。

对于此次活动我们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从活动构思到作品征集,都渗透着活动组织者的汗水。尤其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把所有作品悬挂在教学楼二楼走廊,使得全体学生驻足观赏,让更多热爱绘画的人走进了我们的活动中来,并且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当然,通过本次活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学生作品质量有待提高等等。总之,在校领导、老师的支持下以及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以后我们一定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突破。

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此次绘画展活动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领导、老师的点评,增加了我们的知识水平;使同学们更加热爱美术学科!

绘画展览一瞥

部分学生作品

篇6:书法绘画活动总结

此次比赛共46个班400多名同学积极参加,共汇集作品470份,此中绘画284份,书法186份,经最终挑选,共有38份作品获奖,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分类展览。并评出优秀班级、优秀宣扬委员各5个。

现我部的工作总结以下:

1、我部立足本身,自动响应校门生会宣扬人才招募筹划,培养广大门生酷好书法,乐于绘画的精神,培养同学们的课余乐趣,陶冶大门生崇高的审美情操,显现当代大门生的精良的精神风采,展开了“书画才艺”大赛,获得了广大家生的同等好评,并获得了可喜得成绩。

2、在此活动的展开进程中,宣扬部部长、办事本着经心全意为同学们办事的立场,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为同学们营建了精良的参加比赛的环境,也为同学们供给了一个很好的显现自我的平台。同学们在比赛中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增加了门生之间深挚的交情,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换与雷同。我部本着当真任的立场,兼顾筹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我部利用多种式样和伎俩,充裕同学们的课余糊口生涯,力求多姿多彩。展开的活动重点是营建校园氛围,打造院系特点。

4、经过议定此次活动中,我们也从中看到了我部工作中的一些不敷,如没能广泛策动同学参加,以及活动应当尽量多的评比佳构,显现我院大门生的风采。这些都是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和改正的。

篇7: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我给留守儿童进行了《会动的房子》绘本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保持情绪愉快,情感投入,思维活跃,但是在有些问题上,孩子们回答不出来,语言表达还不是很完整,经过后来几次开展的活动,孩子们语言方面明显得到了发展,比刚开始活动的时候进步了很多。

《一园青菜成了精》的活动总结

篇8:儿童绘画活动总结

就美术教育而言, 作品仅仅是手段, 不是目的, 远不及学习过程本身重要。对儿童来说, 绘画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儿童常借助绘画来表达情感。但目前学校里大部分都是从临摹入手进行教学, 强调“以老师为主”, 按照成人对形象的认识和表现技法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单纯地把绘画技巧当做美术启蒙教学的做法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违背儿童心智发展规律。有不少家长和老师,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绘画, 评定画的优劣, 仅以画的形象是否规则, 与实物相比像不像为标准。这样就压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在实施儿童美术教学工作中, 若只听其自然, 忽视对他们进行绘画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我们就不能全面地完成儿童的美术教学任务。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专题研究, 即让儿童先感知、理解, 然后再想象作画。把辅导任务的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增强他们作画的信心,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意境上。

二、研究的目的

1. 正确引导儿童, 帮助其发展表现创造性的愿望和兴趣, 让儿童画更富创造性和想象力。

2. 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儿童去观察、想象, 让其自由自在地画, 使孩子们保持愉快的情绪。

3. 正确评定儿童绘画的优劣。

三、计划的设计

根据儿童及班级整体特点, 围绕儿童所接触的事物;根据兴趣性、渐进性、直观性、形象性的原则, 从儿童的兴趣和理解程度设计教学内容。每个内容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及活动需要安排时间, 实施中以“感”为中心, 以“理解”为途径, 有计划地促进儿童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本专题研究采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再说说”的方法, 整个实施过程分为:

第一阶段:兴趣与技能的再培养与再提高

第二阶段:观察力、记忆力的培养发展与再造想象力

第三阶段:感受力、理解力的提高与创作想象力

第四阶段:科学幻想的意识与创造想象力

这四个阶段的内容互相包涵。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 后阶段是前阶段的效果反映和对前阶段目的的再提高。

四、各阶段的过程及效果

第一阶段:兴趣与技能的再培养与再提高

6岁以后的儿童, 其思维向逻辑性发展。他们的创作意境逐渐扩大, 绘画技能也逐步提高。因此, 老师的辅导重在培养他们创作想象才能, 在绘画知识和技能方面, 也应进一步地传输和引导。设法以游戏形式教给儿童更多的技能。根据幼儿的特点, 在教儿童画物的技能时尽量采用游戏形式。如画房子、直升飞机、老鼠……采用有趣的图画伴着有趣的歌谣, 让幼儿边想、边画, 脑、口、手并用。这样, 孩子们的技能提高了, 他们的兴趣也更高了。

经过教学和引导, 孩子们在添笔画中已反映出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们用一支笔, 能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单调的几何图形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人或物。

第二阶段:观察力, 记忆力的培养发展与再造想象力

马努依连何认为直观性是学习中最必要的和最有力的助手。这是一种物质的、易于使人感受的辅助手段。它能把儿童从唯心主义者所喜欢的扼杀才能、枯燥无味的抽象说教中解放出来。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性、实践性原则, 使儿童在充分地直接感知、观察客观世界物象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形象, 并在儿童自身积极投入的活动中得到练习、巩固和发挥创造力。

如:命题画《公园里最高兴的事》。这个主题是结合班级到姚江公园游玩而设计的。为了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 就抓住这个“最”字, 用生动感人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想象, 告诉孩子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和自己做的, 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的事画下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记忆力、观察力的辅助下得到了初步的发挥。虽然孩子们的画有点凌乱, 有的甚至连成人都看不懂, 但画的内容的千姿百态、生动形象和童趣, 充分反映出孩子们的想象水平。

第三阶段:感受力、理解力的提高与创作想象画

一位专家说:“如果一味地让儿童照看样本临摹, 那么就不可能在画中找到儿童的个别差异, 也就看不出幼儿的创造性。”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是培养儿童推理应变能力、思维变通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坚持以儿童为主体, 教学中贯彻灵活性、创造性原则, 不但要求他们观察、记忆、模仿, 而且还要鼓励儿童直接通过自己在活动中的探索和尝试去解决新课题。

采用不受内容情节限制的“画词句”、“画音乐”等方法, 其目的是给予儿童一些自由发挥, 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让其思维活跃, 展开想象的翅膀。

1. 画词句——例举“渐渐”

在教学中, 运用听一听 (收音机声音渐渐变响) 、看一看 (小猫渐渐爬快) 、试一试 (使橡皮盘渐渐拉长) 、讲一讲 (根据图片内容运用“渐渐”这一词讲述) 等手段让儿童充分感受和理解。然后让儿童画一幅也能反映“渐渐”这个词含义的画, 并讲述。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的反应速度很快而且思维非常活跃, 不到二分钟就有近十个学生完成, 他们的作品有“太阳渐渐升高”、“船渐渐开快”、“小猪渐渐长大”等等。

2. 画音乐

良好的感觉可以从各个美的作品中吸取。“画音乐”是教儿童在音乐欣赏之后, 把音乐欣赏的感受和由音乐唤起的联想画出来, 然后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画面内容。

首先, 让儿童感受音乐的情绪, 然后进行创作想象画。让儿童听欢快的音乐, 孩子们就会画出跳舞、唱歌、庆祝节日的画面;听滑稽的音乐, 孩子们就会画小丑, 杂技等;听狡猾的音乐, 孩子们就会画出狡猾的狐狸, 坏人、老鼠……

如当儿童欣赏《小猫咪》乐曲以后, 小朋友的画面上虽然都有小猫, 但小猫的形象、神态、情节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是小猫咪抬头看小鸟, 想吃却吃不到;有的是猫捉老鼠;有的是描睡懒觉……从小朋友们的画面和语言表述中, 我们明显地看到:他们欣赏的是同一首乐曲, 但表现的方式, 想象的内容却各有千秋。

第四阶段:科学幻想的意识与创造想象力

幻想是儿童对事物在道理上的追求、探索的思维活动, 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对于许多现象, 孩子们无法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答案, 于是产生一种不合乎逻辑的幻想。我们要承认儿童幻想的价值, 要善于引导儿童的幻想变成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从美术教学角度来说, 还应当鼓励儿童用绘画把自己的幻想和追求表达出来。如多和儿童谈谈电视、电影中的见闻, 然后共同设想“如果……该多好!”“如果……那会怎样?”等等, 使幼儿的幻想题材不雷同。

五、结论与体会

1. 在辅导儿童发挥创造力进行想象画时, 老师首先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2. 绘画的想象力、创造性是绘画的启蒙教育, 它们相辅相成, 同时进行, 无先后主次之分。

3. 形象记忆是绘画创作素材的积累, 头脑中记忆的形象越丰富, 想象力与创造力越宽广。

篇9:浅谈儿童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 创造力培养 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儿童美术作品,都如出一辙地展示在幼儿园的作业栏中,家长和老师多以是否画得“像”作为衡量的标准,正是这个“像”泯灭里许多孩子创作的天性。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感受,为幼儿创造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一、了解儿童画发展的几个时期

首先,无具体形象在纸上随意图画,这是涂鸦期绘画。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画画,但有趣的线条发泄了他们的情感,是视觉经验和手指配合而产生的,一两岁的幼儿正是无目的涂鸦期,只要拿到笔家里平面的东西很难幸免,此时,家长要及时提供便于孩子涂画的地方,不要一味地制止孩子的行为。这个过程大概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逐渐转为有目的涂鸦期,凌乱的线条逐渐有一些规律,他们开始画一些有控制的线条,并能边涂画边描述,此时,他们的作品在大人眼里基本看不出是什么,但这里却表达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涂鸦期的儿童画好比一粒未破土的种子,但她孕育了一颗新生命的诞生。所以,涂鸦期儿童画是儿童画中最神圣的绘画,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理解支持孩子。

其次,是象征期。当孩子四五岁的的时候就进入了象征期阶段,他们以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般喜欢画人、画动物,人物、动物的特征都用特有的、夸张的符号表现,幼稚自然的运笔,天真可爱的想象,都是儿童画中最宝贵的地方,这是带有儿童画原生态的绘画。这是学画的最好时期,这个阶段学习绘画主要靠模仿成人和老师的绘画,但我们不能只用模式化的教学,老师要多做演示,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更多的范例,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模仿机会。口头讲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口头讲解要配合范例来教学,孩子年龄越小口头讲解越要富有童趣,用故事贯穿示范过程,更利于对内容的掌握,充满趣味的课堂更容易开启孩子想象的翅膀。

当孩子到6~8岁的时候,他们可以用画笔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这一时期为表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加强,他们的绘画中表现出了某种独立性,这是学画的黄金时期。我们引导他们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深入心灵。不仅用手去画,还要用心去画;不仅画形象,更要画想象;不仅要画基本形,更要画变化形;不仅画细节,更要画情节。他们不受时空的限制,想象丰富,表现力强。创造了无数令人惊讶的作品。表现期儿童要学会用各种方法,各种用具自由独立地表达自己的心智和情感。

最后,进入到写实性绘画的时期就是写时期。八岁以后的孩子从心理到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怀疑以往的的思维方式,从天真幼稚的自由想象变得理性化了。他们开始怀疑以往的画法,力图用写实的方法画画。这个时候就会表现出绘画技法上的困难,如绘制水平直线、构图和物体透视的的掌握等。这些困难的出现是正常的,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此时,要将学习技法和美术欣赏结合,通过理解作者的意图、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不只停留在对技法的追求上。美术作品的欣赏能提高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大胆创作。

二、做儿童画创作中的“护林员”

儿童绘画本身是一种美术创作活动,但它的教育意义重于美术意义。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绘画时,要以“只求其意,不言求其行”为准则,教师更应关注幼儿绘画的创作过程,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到绘画是一件快乐的事。

1.从游戏的角度来看,主要以幼儿自由描绘为主,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多数儿童刚开始涂画时是用拳头握蜡笔的。随着控制能力的提高,乱涂者就逐渐调整这种抓握,以满足自己的感性需要。训练幼儿正确的握笔和模仿成人绘画,这种方法不仅会挫败他们的兴趣,而且还会削弱正常的涂画发展。开始时,应该给乱涂者一支质量好的蜡笔。给他多了,他就会不时停下来,从各种各样的颜色中挑选蜡笔,这样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打断他的重要的活动以及终止他的思路。纸的大小是另一个考虑的重要方面。乱涂者需要很大的纸张的面积,以供他手臂自由而大幅度的活动,最好是白纸,因为他的记录将得到最显著的展示。

2.不拘泥于绘画的题材及材料,让孩子在自由愉快的活动中,体验不同材料、技法带来的乐趣。处于这个发展水平的儿童已经能够更自如的控制动作了,此时可以给他们各种各样的材料让他们工作。给他们各种颜色、尺寸的纸张,可以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向他们提供提高艺术享受的机会。儿童已有蜡笔画、水彩笔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教他们用鲜艳的水溶颜料和蜡笔组合作画的技能。用来作画的是蜡笔,首先,用蜡笔绘制自己想要的图案,最好是浅色这样有神秘感;初学者应该先只得到一种颜料,用水彩笔把颜料涂在蜡笔画上,画笔所到之处立刻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最后,当画纸被涂满时,蜡笔的底稿马上凸显,他们的作品完成了。如果想有更加特殊的效果还可以撒盐粒,营造冰晶或雪花的效果,但必须在画较湿的时候。以后,随着儿童需要的出现和他们技能的发展,他们会认真的使用多种颜色。就目前而言,他们的目标是提高手眼协调,获得对工具的控制能力以及从美术中体验快乐。

3.作品的表现主要源于生活,在开始构思阶段,就要使形象思维明确化,并把它与自己准备的有关材料和工具、表现手法联系起来。生活是幼儿绘画创作的来源,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元素转化为创作的素材。如果儿童想要画哪个物体,但似乎没有把握或画的不尽如人意,就应该给他提供机会,尽可能获得直接经验。自画像,是孩子感兴趣却又难以下笔的题材,首先让每个幼儿照镜子寻找自己的特征,这个过程就让孩子很兴奋,抛开顾虑开始画了,孩子不会纠结画的是否像自己,他们会赋予自己的想象在作品里,女孩子会画美丽的裙子,卷卷的头发,虽然不是成人标准的“像”,但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愿望,留给欣赏者更多的是欣喜。我在辅导画的过程中,有个孩子画交通警察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可在画面中肯德基画的最大,“KFC”占据了很大的画面。后来了解到因为这是去肯德基的必经之路,而快餐是大部分孩子所心仪的,所以非主要因素占据了更大的画面。同样,儿童美术所包括的细节、数量、质量会随着儿童感觉经验和洞察力的提高而增加。

三、结语

我们的任务是引起兴趣和培养创造性思維,提供适当的材料、活动和鼓励。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跳出思维性习惯,不限制孩子的才能,让他们在快乐有趣的作画中独立思考,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铁桥.儿童学画问答.铁岭市新闻出版局,1999.

\[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篇10:绘画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我班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我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班级的艺术氛围,推动我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举行了绘画比赛活动。

每个学生都参加了这次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品大胆创意,追求个性,破了学校课堂的束通过一次规模的班文化活动,挥同学的智,释放学的激

打与缚,有级发机同情.对于此次活动我们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从活动构思到作品征集,从选择评委老师到颁奖仪式,都渗透着活动组织者的汗水。

在工作中有过抱怨,有过放弃的想法,可是我们互相鼓励、相互支持,才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局,让更多喜好设计的人,热爱绘画的人走进了我们的活动中来,并且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当然,通过本次活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等等。

篇11:绘画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校园的艺术氛围,推动我校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举行了2010年秋绘画比赛活动。

绘画比赛于10月28日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收到100副作品,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各班派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品大胆创意,追求个性,打破了学校与课堂的束缚,通过一次有规模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同学的机智,释放同学的激情.对于此次活动我们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从活动构思到作品征集,从选择评委老师到颁奖仪式,都渗透着活动组织者的汗水。

在工作中有过抱怨,有过放弃的想法,可是我们互相鼓励、相互支持,才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局,让更多喜好设计的人,热爱绘画的人走进了我们的活动中来,并且得到了合作单位的认可,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当然,通过本次活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等等。

总之,在教科室、领导 老师的支持下以及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此一并对支持这次活动的所有人员表示忠心的感谢。以后我们一定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突破。

此次活动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评委老师的点评,增加了我们的知识水平;看到富有创意的作品,仔细的画工,听到精彩的解说,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

2010-10-29

附获奖名单:

红岩中学2010年下期绘画比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彭淑菲素描:酒杯(169班)

向吉国画:迎客松(168班)

二等奖:

向姣水彩:春天来了(178班)

向宏利素描:鹦鹉(169班)

宋晓霜国画:青松(170班)

张亚丽简笔画:关爱(177班)

三等奖:

陈宝玉剪贴画:鸟儿的家(169班)

沈亚丽山水画:远望(177班)

张晓境素描:丰收(175班)

刘湘素描:小狗(169班)

尚慧智素描:好学生(175班)

彭林菊素描:花儿(177班)

陈卸琴蜡笔画:公主(181班)

篇12:小学绘画活动总结

为活跃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在本学期开展庆六一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活动。在组织这学期的六一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活动中,我们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广大学生在审美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本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班级为单位,以每位学生为基础,在课堂上要求人人参与学习,课外活动期间组织特长生进行细致学习,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又有重点的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2、结合活动的特点,加强学生美术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增加修养,提高欣赏、认识美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热情,创造美的综合素质。

3、不同时期选送不同作品参加相应展览。根据各班级具体情况,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全校性展出,提高了全校学生的欣赏水平,展现了学生艺术风采,丰富了课外文化生活,激励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于此次活动我们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从活动构思到作品征集,从选择评委老师到颁奖仪式、再到优秀作品展,都渗透着活动组织者的汗水。尤其是筹备优秀作品展,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把所有作品的照片进行统一排版处理,从中我们

克服多种人为和非人为困难,最终在短时间内将该项制作完成,使优秀作品展得以顺利在学校操场展出。在工作中有过抱怨,有过放弃的想法,可是我们互相鼓励、相互支持,才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局,让更多喜好设计的人,热爱绘画、书法的人走进了我们的活动中来,并且得到了老师与学生们的认可,得到了好评.。

当然,通过本次活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等等。总之,在校团委、领导、老师的支持下以及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此一并对支持这次活动的所有老师、学生表示忠心的感谢。以后我们一定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突破。

此次活动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评委老师的点评,增加了我们的知识水平;看到富有创意的作品,仔细的画工,听到精彩的解说,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篇13:如何辅导幼儿开展绘画活动

一、幼儿学画的特性

绘画特性是指少儿绘画倾向性和绘画特性的表现。由于幼儿生长的环境、受教育的不同, 使幼儿在观察能力、兴趣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也就是在艺术上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 允许作品个性发挥。理想的幼儿绘画作品是他们童心世界的真正体现。因此在指导幼儿作画时, 要用公正、不挫伤幼儿绘画自信心为前提。鼓励幼儿画自己的作品, 大胆地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孩子们在图画中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力, 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用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来表现。

二、辅导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当前, 辅导幼儿作画的误区大多脱离儿童绘画的规律, 一味地模仿成人作品。有些老师、家长还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幼儿, 违背了幼儿的审美规律, 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限制了幼儿创造天性的发挥, 幼儿的情感受到了严重制约, 不利于幼儿积极健康地发展, 这样的辅导不但对孩子没有益处, 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害处。所以辅导幼儿学画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 以鼓励为主, 调动幼儿作画的激情。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整个过程积极化, 可以使幼儿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由于幼儿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 因此, 参加绘画活动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年龄越小, 对绘画活动越缺乏目的性, 不会做意志上的种种努力, 而完全依靠外界环境与学习中提供的各种适当的刺激。只有幼儿感兴趣的刺激, 才能激起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 刚入园的幼儿 (3—4岁) , 不要急于要求他们画什么, 应先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的美术绘画活动, 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小朋友又是如何表现的。让他们先熟悉工具、材料等, 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到好奇进而产生兴趣, 而后才能转入美术学习过程。一般来说, 幼儿是喜欢美术活动的, 他们喜欢在地上、墙上乱涂乱画, 喜欢玩水玩颜料等, 视美术活动为游戏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坚持兴趣性原则, 能够使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例如:“青蛙学游泳”的绘画活动中, 教师也以一个幼儿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它看上去像什么?”“长什么样?”“它有什么本领?”“你想让青蛙朝哪里游?”“你觉得青蛙怎样游更漂亮?为什么?”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 孩子们各抒己见, 气氛非常热烈, 在对话、讨论交流中, 他们对“小青蛙学游泳”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 作画的欲望、兴趣也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2. 尊重幼儿独特的感受与看法, 强调其个性的发挥。

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活动, 对幼儿来说, 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开展怎样的绘画活动, 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

例如:1979年联合国为国际儿童年的活动举办世界儿童画展, 基金会向全世界征集作品时, 拟定的主题是《我在2000年的生活》。上海某幼儿园一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说, 那个时候科学发达了, 儿童可以到太空中自由自在地玩耍, 便画了一幅《在月亮上荡秋千》, 另一位小朋友则想到了那个时候, 花衣服不仅鲜艳美丽, 而且花衣服还带有鲜花的香味, 蝴蝶会自然而然飞到衣服上来, 随手便可在自己穿的衣服上捉到花蝴蝶。通过这一联想便画出了一幅《我比花儿美》的作品。这些成功的儿童作品, 都是在老师的启发下, 通过幼儿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的。教师在辅导中不仅尊重幼儿独特的感受与看法, 而且还正确地引导了幼儿个性特征的发挥, 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他们今后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不要以成人的艺术标准来要求儿童作品中的闪光点。

幼儿作品体现着他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他们真实的审美感受, 所以幼儿的画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对不对, 像不像等。作为教师和家长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无对错可言。幼儿所表现的虽是客观世界, 反映出的是儿童的智慧和想法, 应受到充分的赞扬和保护。例如:《春天来了》《我的好妈妈》不仅把人画得长了翅膀, 还把周围的一切按他的想法编排在一起, 小猴和青蛙在跳舞, 小燕子和小女孩拉着手在唱歌, 连地上的花草也都飞上了天, 长出了翅膀。所以我们应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绘画。儿童绘画最突出的特点是画中所体现的艺术表现性。不能只以客观的真实性为标准来衡量孩子的作品, 他们所画的形象、空间、色彩都是以他们自己的感受来创造性地表现的。孩子画中所表现的不真实性、不合理性, 才是孩子真实的感受所在, 所以要用开放的和现代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画。

4. 不要让幼儿去信仰任何美术大师的作品。

幼儿绘画的题材和内容, 是由幼儿生活的环境决定的。新鲜有趣的童心世界激发着孩子的创作灵感。引领他们绘画的冲动, 当有意味的, 想象、生动感人的画面跃然纸上时, 我们会被这天真有趣的绘画才能所打动, 能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幼儿自然蕴藏着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而某些大师的作品, 都是经过长期非常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来的。他们作品所体现的是成人世界, 有相对的客观性、科学性, 许多作品有着很深的哲理性。对于幼儿来说, 只能模糊地理解一些表面的色彩, 缺少更深入的认知。如果一味地迷信大师作品, 长此以往, 使幼儿感到绘画活动枯燥乏味, 久而久之便会出现一些刻板的、毫无趣味的内容, 不利于幼儿学习、描摹, 束缚和限制幼儿的想象力, 其结果必然是偏离美术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目标。所以在培养幼儿学习绘画时, 既要教给幼儿一些表现技能, 又要给他们留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对幼儿的画, 我们要重视其意而不可求其形, 重视其趣而不可求其法。我们提倡去学习“大师作品”的优点, 用多种形式去表现, 不能死记教条。

篇14:儿童绘画活动总结

这是一份极为沉重的起诉书:一个中度精神发育迟缓的未成年人涉嫌强奸一名儿童,中断了鹤峰县1年零7个月未成年人零发案的链条。

鹤峰县检察院2014年2月被湖北省检察院确定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捕、诉一体化试点后,明确张申蓉负责。

她拜5位教师出身的资深检察官为师,依靠23名年轻的女性检察人,把“检察官+”办案组变成“检察官+”工作模式,探索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捕、诉、监、防、搀”五字诀。依法少捕、慎诉、少监禁,降低批捕率、起诉率和监禁率,最大限度地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积极、全面、正确、有效地监督诉讼全过程,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与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形成合力,与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竭力为“问题青年”就业搭桥梁、创业找门路,搀扶站起来、立直身,阳光回归社会。

2015年10月19日,张申蓉“检察官+”团队的“检察护学”活动催生《鹤峰县政法机关女干警儿童安全宣讲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政法女干警中组织志愿者,开展儿童安全宣讲活动,提升儿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防范能力。

张申蓉的“检察官+”团队从谨防网络陷阱、注意交通安全、注意社会生活安全、防止性侵、远离毒品等5个方面讲解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危险,从应该知道的法律、应该约束的行为两个方面教导孩子们约束自己远离犯罪。

第一课于2015年11月25日在县实验小学506班开讲,48个孩子踊跃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该校参加听课教师表示:“课件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案例真实典型,学生受教育、我们受启发……”

之后,全县54名政法女干警分9个组,分赴61所学校(教学点)宣讲,与10244名小学生手牵手、心连心。该县检察院14人参加这次活动,其中5人担任宣讲小组组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张申蓉在“未检”路上求索!她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叫“未检”。就在今年3月1日,鹤峰县检察院批准对这名中度精神发育迟缓未成年人以涉嫌强奸罪逮捕时,她很无奈地把“未检”后面括号里的“2014年6月”改成这个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时间“2016年1月”。3月8日,她的“检察官+”团队走进案发地的小学,给53名学生、12位教师、48位家长送去法制课“保护学生共同成长”。

上一篇:回家中考作文500字下一篇:有关内心的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