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2024-04-17

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共12篇)

篇1: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一、大学思政课的意义1、大学思政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重要性,而思政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还能转变学生的思想,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直接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生必须掌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要做事,先做人,思想道德素质不过硬不过关的大学生是不能够很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学习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基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有专业的技能和能力胜任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为成为建设国家的专门性人才而服务。

3、思政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全面发展的主导地位,大学生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就很难在社会发展的复杂性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容易产生偏激的情绪,导致了道德水平不高,不能具备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思政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3、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篇2: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思政课是青少年的第一课。思想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着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如何发展,对人处事的方法,都是这个人的思想品德所决定的。青少年从小就树立好的思想品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做对自身家庭,对整个社会有作用的人,从而才能谈上回馈社会,肩负民族希望,担负历史使命。

思政课能成就更优秀的人才。一个人即使知识水平多高,多么有才华,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品德,他也不可能造福社会。相反,一些拥有高知识文化而思想品德恶劣的人还有对国家、对民族危害更大,出卖国家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非常的损失或危害。育人必先育德,开好人的第一课,才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有了好的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和繁荣。

思政课是成就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必经路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才能实现宏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做好思政课是实现这一伟业的必经路程。

篇3: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

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是定语,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当代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历史洗礼,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没有足够丰富的人生阅历。如果不加以引导,就难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的教育,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新实践,因而社会中共产主义因素是多了而不是少了,我们离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近了而不是远了的道理;讲清楚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宣扬所谓“共产主义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等论调,企图动摇共产主义科学信仰,怀疑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说到底,不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就是历史的短视,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逐渐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篇4: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

当代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自身社会经历的局限和受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影响,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接受有待加强。这一现实,客观上决定了需要思政课教育以恰当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作出正确选择。因此,思政课教育首先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者的努力,帮助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思想理论体系真正了解辨识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内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信仰的认同接受。一概采取单向灌输的办法、简单地肯定否定给结论的办法不仅不易被接受,而且不易真正转化为信仰。在教育中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以说理讨论式和引导性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既是一个教学活动的主持者,也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同时还是一个平心静气的引导者。这有利于帮助减轻或消除学生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客观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可接受性。

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经历单纯、缺少社会实践历练的总体情况,创造增加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历练的机会,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对课堂理论的认知感悟,有利于其对正确理论的认同和价值信仰的确立、稳固。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言之谆谆、费尽口舌的理论说教,不易得到学生认同,但在学生经历了亲身实践体验感受后,认识常常完全不同。所以,思政课教育也应具有更为开放的视野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通过积极探索拓展多种途径的社会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将理论的“认知”与“践行”结合起来;使广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更能依据理论体系来观照现实,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课所传授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的把握和理解。通过实践体验进一步增强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客观、理性地对待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在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

上好思政课,提高思政课质量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必须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责任。

篇5: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美国优秀教师布莱恩说: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我对这句话非常认同并有深刻的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我们就应该爱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不变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演绎着不变的爱心。有时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厉,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生活中,我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爱,真正把学校当成他们的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贫困生,以及家庭复杂的孩子,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有这样一名学生,父母离异,以前和爷爷奶奶生活,去年爷爷去世,现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该生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信心,经常旷课,上课无精打采,经过我的耐心的教育和感化,该生重新鼓足了生活和学习的勇气,由原来的少言寡语变得活泼可爱,主动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

篇6: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充分认识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意见》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我们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这就从战略高度强调了新时代办好学校思政课的价值意义,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准确理解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目标要求。《意见》强调,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任务,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

全面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原则。为确保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预期成效,《意见》提出六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认真落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总体部署。如何切实有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意见》分五项有20条指导性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第一次从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角度,就“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提出明确要求。例如,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的目标追求。按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提出思政课建设的目标定位,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这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步步升、节节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政课建设规律。又如,调整创新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在保持现有思政课必修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组合,这将丰富和拓展思政课课程体系。再如,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的规划管理。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强调思政课教材要注重提升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读性。

篇7:一省一策思政课培训心得感悟

首先,思想课能否吸引学生,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当前思想课教材比以往内容简单,同时设计了较多活动与链接,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要注意课外知识的扩展,将课堂内容与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课学习的重要意义。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追求各种教学素材的堆积,使思想课成为一节各种故事、图片、案例的展示课,除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外一无所获。教师在开展活动和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要积极参与,耐心指导,让学生领会活动所蕴涵的道理与观念,在活动中实现认识的深化。我们在把学生从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要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与思考的方法。

其次人,学校及老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篇8:一省一策思政课培训心得感悟

思政课与学生党建具有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思政课与学生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二者在历史、对象、内容和目标上,具有本质的统一性。在党的发展历程中,理论宣讲与组织成员发展一贯紧密结合。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新时代,在学校课堂、讲习所、夜校等理论宣讲场所,党的理论宣讲者也多是组织发展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或负责者。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更应该将思政课理论讲授与组织发展工作紧密结合。

做好学生党建工作需要思政课的协同配合。在标准上,学生党员发展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程序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思政课是对党的知识的普遍化宣传,是党员教育内容的铺垫、延伸与补充,在内容上与学生党员的政治标准紧密相连。因此,无论是对学生在政治标准方面的培养,还是程序上对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考察评议,思政课及其教师都可以发挥重要参考作用。在学生党校工作方面,思政课教学内容为党校教学提供了充分的铺垫和理论支撑,思政课教师也应当更多承担党课的教学与辅导。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党校教学内容进行衔接与贯通,将思政课教师广泛充实于学生党校师资,必将有助于学生党校的课程、师资、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加强思政课建设需要学生党建的配合与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建设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切实做到并保持“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得到提升”的大好形势,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的实际问题,各校应首先从思政课自身建设开始,努力将思政课堂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理论关注与学生困惑相结合,持续提升思政课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9: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优秀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既是中国共产党破茧而出的历史逻辑和时代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奋斗的实践主题和前进轨迹。一部中国共产党建党、兴党、强党的成长史、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迁史、复兴史。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因此,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壮丽新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如何成为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阐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还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值得强调的是,报告历史性地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要求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属性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大思路大方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崭新的理论特色,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深刻体现了我们党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战略清醒和执政自觉。

篇10:关于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接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人民特色,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新境界。在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凝聚民心、汇聚力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正确舆论导向决定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使主旋律更加雄浑,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有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依然艰巨,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和斗争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成为实现党中央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思想指导和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宣传思想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而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来说,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犹如空气和水,用之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在这个意义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当今时代,是全球化时代,也是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一定意义上,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进行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因此,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提高音量,同时也要提高“音质”。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篇11: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通知,此次集体行动的目标是在省级层面打造一批品牌工作项目,总结凝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自起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教育部根据实际实施情况对各地“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林业生态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美丽事业的建设者,从起在全国率先开设《绿色中国》公共必修课,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植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团队的努力下,打造出依次递进的授课内容、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形式、探索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做实提升能力的实践教学、实施基于能力的考核机制。通过6年的实践,《绿色中国》在校内网络课程排名中,长期位居榜首,学生的欢迎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课程,实现了生态素养内化于心、行为方式外化于行、育人理念固化于制。《绿色中国》是学校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是课程的创新,也是一次成功的思政课开发与实践,它的成功密码在于:顺应了时代主题、依托了办学特色、突出了实践教学。

篇12: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教研室认真总结多年来在“纲要”课教学中的经验做法,坚持将山东近现代史和中共山东地方党史融入教学实践中,依据学校已故教授、著名山东近现代史和中共山东地方党史研究专家、《山东通史(近现代卷)》主编贾蔚昌教授所留下的有关资料,确定由参编过《山东通史(近现代卷)》、主讲过“中共山东地方党史”课的刘振光教授负责,将题目确定为“五三惨案 不能忘却的记忆”,主要围绕惨案发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惨案的发生与处理、惨案发生的借口与浅层次和深层次的原因、历史启示与大学生的历史责任等几个问题开展教学。

充分发挥“纲要”课教研室的作用,组织实施集体备课

在负责人孟英莲博士组织下,教研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事件加以分析,将落脚点放在历史启示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上。首先在学生中开展对惨案了解的状况调研,依据许多学生对惨案不甚了解的调研结果,将问题导入法作为专题教学的方法,通过“你知道五三惨案吗?”“你了解五三惨案死难的烈士蔡公时吗?”“每年的5月3日上午济南为什么要拉响警报?”等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充分发挥示范课示范作用,着力于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

4月22日,教研室全体教师进入刘振光教授为教师教育学院和美术学院200余名大一学生讲授的课堂进行观摩,之后再统一要求分别开展专题授课,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刘振光教授总结了“五三”惨案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和深刻启示,着重强调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和强盛中国”的真理,告诫青年学生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面向未来,鼓励莘莘学子要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以无愧于我们所处的这一伟大时代!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珍惜和平,振兴中华

90多年前在济南发生的这一惨案引起广大学生深入思考,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在课后发出感慨,“五三惨案”是济南人心中永远的痛,每个济南人乃至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我们身处新时代,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曾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让他国侵犯我们一分一毫!我们有一个共同家园,叫中国;我们有一个共同信仰,叫共产主义;我们有一个共同梦想,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已经过去,我们要时刻铭记那段屈辱史,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上一篇:广元之夜作文下一篇:灭菌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