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怎么读

2024-05-01

读书要怎么读(共14篇)

篇1:读书要怎么读

第一步:想想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书

我也知道哲学,心理学,法律方面的书对我们很有用,但是!或许你对它并不感兴趣,对吗?你不能全心全意的把心放进去,当你读它时你可能觉得味同嚼蜡。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明白自己最喜欢的书,你才能put all your heart into it

即,读自己喜欢的书

第二,哪里读??

现在我无论想想彩排什么的不可能有时间,但我还是要带一本书上。因为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每次大家啰啰嗦嗦等的时候,对我来说就是好的时间。

1,当然,我们在上班做地铁,坐公交(对成都来说有点不现实)不过,不得不说,对忙碌的我们来说,这也是办法。

2,充分利用电子设备,我一般用安卓读书(虽然偶尔会乱码),可以下载许多免费的书,《撒哈拉的故事》,《孩子你慢慢来》《鲁滨逊漂流记》等,都是在这上面看的。

3,睡前。我们睡前可以读一读,哪怕几分钟。我自己来说,一般睡前看几分钟的哲理性故事。你要想,读几分钟总是比什么也不读好。

第三,提高效率。读书要看重点,先翻翻目录,大致明白自己要读什么。

一次只读一本书。如果同时读几本书,不仅会影响效率,还可能一直读不完一本书,并几本书的知识相互影响。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一本会掐一张纸,碰到喜欢的句子,有道理的段落,我会抄下来,有空时也可以在思想里再次回味这本书。

第四,书非借不能读。对于高消费的现代,书本装饰越来越华丽,价格也越来越贵。有时碰见喜欢的书,我们可以去借,向朋友借,向图书馆借,向老师借(这是好办法,老师会非常乐意借,还会给来时留下好印象)

篇2:读书要怎么读

结合

研究生在阅览文献时,记念书条记有重要意义。尽管此刻有复英pc、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但仍然不成能完全取代条记。条记大要有四种情势。

引患上条记

研究生在浏览、泛读历程中顺手记下巨著或者论文的笔者、书名、标题、杂志、出书社、年月、期数、页码儿以及用简略几个字概括的问题,即在哪本书或者哪篇论文上讲了啥子问题。记引患上条记的历程就是在念书历程中堆集有用信息的历程。平时的堆集可以制止使用时的手忙脚乱。

择要条记

除了按引患上条记的要求,记下巨著或者论文的基本信息外,考活着回来要把最重要最有用的不雅点、材料一字不漏地摘抄(复印)下来。这些个不雅点、材料在写论文引用时可以打上引号,规范引注。写论文的引注材料就是从择要条记中来的。

札记条记

考生用本身的话概括所念书或者论文的基本不雅点、中心思想,也可以将本身念书的心患上领会顺手记下来,少则几个字,多则几十个、几百个字。昔人很重视札记,如念书的旁批、讲明等。札记条记对于文献综述很有用,对于理论立异和写论文也很有用。研究生平时在念书或者会商中显现的一些思想火花稍纵即逝,要是拂逆手记下来,事后再也想不起来。

文献综述

这是研究生做论文的1个基本功,也是掌握学科研究动态的基本要求。此刻划定研究生开题报告必须有1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硕士论文要附有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博士论文要附有5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没有全能的导师。研究生的选题和研究凌驾导师的研究规模是正常的事。导师可以凭文献综述,知道学生读了哪一些书,论文是从哪里来的。不然,导师对于研究生论文的价值,甚至论文是抄来的照旧研究来的都难于确定。

文献综述怎么写?研究生可以主要综述与学位论文选题方向有关的古今中外前人的研究成果,前人的巨著、论文提出了哪一些有价值的不雅点,这些个不雅点之间是啥子关系。这些个内部实质意义要根据所读的文献梳理出来。路程经过过程文献综述,研究生才气找出前人研究空缺和单薄居于哪里,本身的论文选题和研究的根蒂根基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立异在哪里,这也是论文的理论根据和价值地点。文献综述是做科研的基本功。研究事情者申报课题起首要概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也就是做文献综述。

篇3:教师读书怎么读

首先, 你要读出一根桩

教师读书并不是为了消遣, 而是一种专业阅读。专业阅读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但是, 现在很多教师的阅读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选择, 往往是摸着什么读什么, 碰到什么看什么。文学、哲学、古典历史, 只要是文字不加辨别, 不加分析, 一股脑地揽在怀里“孜孜不倦”, 看起来读得很热闹, 实则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这种散养式的读书, 只是在读而已, 算不上是专业阅读。

真正的专业阅读必须要有一根支撑阅读的“桩”, 这根“阅读桩”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阅读历程。对于教师来讲, 首先要阅读的自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比如, 你是学科教师, 那你就要熟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你若是班主任, 自然就要读些管理方面的著作;你若是学校管理者, 自然就要阅读与学校管理有关的文字。当然, 这样的阅读是一个窄阅读, 目的是通过这种专一的阅读, 为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淀出必需的专业素养。当专业书籍读到一定的程度, 就要开始阅读普适的教育经典和教育理论书籍, 目的就是把“阅读桩”的根基做大做强, 以丰厚的教育基本理论稳固专业阅读之桩。

其次, 你要读出一个圈

一旦你的阅读桩牢固地树立了起来, 你的阅读就有了稳定的主题, 就有了灵气和灵魂。在你的内心里, 已经形成了一个阅读的支柱, 所有的意识和精神就会被这根桩所牢牢吸引, 你所有的阅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聚在了桩的周围。换句话说, 你就有了阅读的自我立场。这个时候, 你就可以抛开“为教育而读教育”的局促, 开始随心所欲的“乱”读了。文学、哲学、武侠、悬疑等, 只要你喜欢的, 都可以成为你阅读的对象。因为你阅读的根基已经稳定下来, 这些看似杂乱的阅读就不再“杂”, 更不会显得“乱”, 而是都有了一个朝向, 朝向你立下的那根阅读之桩:哲学也许不再是哲学而是教育的意义, 音乐也许不再是音乐而是教育的情怀, 卡耐基不再是经济大鳄而是教育导师, 老子不再是老子而是班级管理之道, 《论语》不再是《论语》而是为师的一种境界……

跳出教育看教育, 丰富的不仅是你的阅读视野, 更重要的是你正在一点点聚拢一个阅读圈。这个圈的核心是你立起的那根阅读桩, 你所有的阅读, 不管是文学的、历史的, 其实都成了教育, 至少是被你读成了教育。

再次, 你要读出一个我

书是别人写的, 但是你必须读出自己来。一个优秀的读书人不是为了顺从别人的思维, 不是为了嫁接别人的智慧, 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储蓄罐, 不是为了做别人的传话筒。那些动辄全篇引用别人的语言, 动辄整篇堆砌专家论点的人, 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因为他们失去了自我。

阅读的真正意义, 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 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 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构建自我。一种失去了自我的阅读, 其实只是在观看他人的热闹, 热闹过后仍然是无限的冷清。这也许就是读了很多书, 却没有提高、没有收获的原因吧。

篇4:家长要多读书,读好书

《有效沟通》是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先生的力作。余先生通过对管理工作中各方面人际关系的分析,全面探讨相互沟通、协调及人性化管理的艺术。文章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说的都是大白话,所举案例也都是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

书中讲到的内容,只要我们在与人沟通时稍加注意,一般都不难做到。但有时候就是应了那句话:越是简单的事情越容易出错。许多细小的事情,看似不值一提,实际上对人际关系和工作、家庭氛围的好坏影响甚大。我们许多人和别人交往或者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不重视或者压根儿就没想到,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甚至不经意间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代表着自己的修养、学识和形象,继而影响到沟通的效率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些事情没做好,有些关系没处理好,也许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有效沟通做得不到位,管理缺乏技巧造成的。所以余先生认为,提高有效沟通是职场人士的必修课之一。

其实,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之一。如果家长们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那么与孩子的沟通必然也会比较顺利。因为只要家长肯放下架子,以尊重、平等的语气和孩子沟通,孩子并不比你的同事更难沟通。

而《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则是管理学大师吴甘霖先生送给职场人士的一份礼物,同样家长们读后也会受益匪浅。“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可以是一流员工创造一流业绩的宣言,也可以是家长教育子女的宣言。有精神,有心态,有执着,有充满激情的对未来生活的把握。是的,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只会更加失败,只有积极努力地去找方法,我们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无论这成功是职场成功,还是家教成功。

这本书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要畏缩,不要得过且过,要勇于克服畏难情绪,善于从多种途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在社会繁杂的大环境中,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做或不会做,而是不想做或不敢做。这与其说是能力问题,不如说是心态问题或精神问题。心态好,精神饱满,加上勤于思考,积极动手,总有破解难题之道;心态不好,精神萎靡,本来可以通过努力迈过的坎儿也成了拦路虎。久而久之,许多通向成功的机会一个个悄悄溜走。从提振精神、催生动力的意义上说,这本书对所有的人都称得上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常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籍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导师和朋友。作为家长,虽然离开校园很久了,但是面对家里的“熊孩子”,要想在教育上得心应手,有所建树,境界有所提高,必须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事实也证明,谁读书多,谁就能更快地找到前进的方向;谁读书多,谁就能更快地提升自我;谁读书多,谁就能更明事理,掌握家庭教育的真谛。

希望家长朋友们都能多读书,读好书。

【编辑:杨子】

篇5:一年级读书计划要怎么写

1、制定读书计划书:结合学生实际,推荐一些书目,在家长帮助下制定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

必读书目:《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年级同步阅读》

选读书目:《十万个为什么》、《100个榜样故事》

2、倡议学生带书回校交换阅读,建设班级特色图书角。

3、大手拉小手,共享读书乐:

在家: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同看一本书,家长和孩子一起聊聊书的内容,尝试让孩子复述书的内容,与孩子谈谈各自的看法。回家保证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读2本书以上,并精读其中2篇文章。

在校:老师指导阅读,介绍一些读书方法。每周背两首儿童诗,每天中午花十分钟熟读,周二、周四背诵。遵循走进教室就看书的`要求,规定每天中午12点半到1点钟为看书时间。

每天上午课前十分钟,举办“大手拉小手,共享读书乐”,以“我会讲—— “我最喜欢——”活动介绍书及里面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4、每个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好课外阅读量储蓄卡等。

篇6:读书笔记- 怎么读一本书

艾德勒相信读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它,这和浏览信息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艾德勒将阅读比作棒球中的投球手和接球手。投球手像某些作家一样,任性不受约束,这要求接球手(读者)更加卖力.虽然有些理论是精确的,有规律的。但掌握其他思想却难得多。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读者,你就必须花费额外的心血去掌握那些看起来不连贯的思想。

所有主动的读书人应该在心里牢记四个基本问题:

1.这本书只要讲什么

2.其细节是什么

3.这本书全部还是部分是正确的4.这本书怎么样

无论这篇读物多长,是什么形式,当时看它的目的(获取信息,扩展知识面,或只是消遣)。如果你用脑子读的话,就应该从这四个问题的角度来评价这个读物。

艾德勒学习过程的核心涉及读书的四个层次,基础阶段,审查阶段,分析阶段和共鸣阶段。没一个阶段都是下一阶段的必然基础,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基础阶段是最基本的过程,就是我们所受的中小学教育。

在第二阶段,重点是按时。假设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把这本书读完,并且你的时间有限。审查性阅读的目的是尽可能快地确定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审查阅读也有两个阶段:预读个快读。预读是很快的把书扫一遍,一确定这本书值不值的细读。

第一步看前言。作者通常会在这里对书进行一个主要的介绍,讲解写它的理由。也许还会告诉你书中内容的轮廓。

第二步仔细的看目录:它会使你对内容有很好的了解。

第三步你翻到书后面看术语表,有多少你熟悉的,有多少你不熟悉的。这个术语表会让你明白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你也可以从它的文献目录中发现不少情报。

下一步,艾德勒推荐的是系统性快读。随便翻几页读上两段,兴许会看到讨论你有点熟悉的话题。然后翻到最后看看作者自己做的总结。

从读前言,目录,术语表,参考文献到系统快读的整个过程最多花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后你应该知道这本书中的讲什么(艾德勒的第一个问题)然后决定是否愿意花宝贵的时间去读这本书。

如果答案是愿意,艾德勒建议接下来有快读方法,即审查阅读的第二阶段。现在要准备回答第二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细节写了点什么?其目的是在快速阅读时不要被不认识的字这种小问题绊住。留意你能理解的,跳过去那些你不懂的,否则这个审查阅读就不得不搁浅。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值得用分析法去读。(我们下面会学到的这个方法)。那就有充分的时间慢慢读,学学新名词,消化不熟悉的内容。但直到你决定这本书配的上你花的精力和时间,你不要盲目去做分析性阅读。

现在让我们来看分析性阅读-读书的第三个阶段。它是吸收书本知识最透彻和最完整的方法。艾德勒说:“如果审查性阅读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好,最完整的阅读方法,那么分析性阅读就是充裕时间中阅读的最好和最完善的方法。”

通过分析性阅读你能推断(或巩固)艾德勒提出的头两个问题的答案:这本书整体讲什么,细节又讲什么。它也会给你一个第三个问题的最完整答案:这本书正确吗?

篇7:读书要怎么读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父亲》有感:生活再难 也要读书,欢迎大家分享。

最近真是心烦意乱啊!“知道”和“理解”是两回事。我早就知道“人生烦恼的大部分源自不知足”,可直到现在才理解。本来已经很好的生活偏偏又想追求些别的、更高的、更好的,于是一地鸡毛。读了梁晓声的《父亲》让我的心情又复平静。这本书收录了梁晓声多篇短文作品,书中的文字记录的是普通人的命运,他们是我们身旁的环卫工、门卫大爷、建筑工人,字里行间是悲天悯人的气质。有时觉得他太善良了、有时又觉得他太矫情了,但看他的文字总感觉很真实,他写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在《爱读的人们》中梁晓声写到:读,是一种幸福。恰逢昨天是国际幸福日,我想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却越发感受不到幸福,非要弄个“幸福日”出来提醒一下——你是幸福的!可是不管用,我的烦心事没有减少,突兀地幸福日丝毫不能增加我的幸福感。世界是如此丰富,生活节奏愈发迅捷,人要求从每天的时间里分割出多种多样的愉悦时光,这是人的合理需求。而读书能暂时让人从纷繁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一个读书的人,头脑中别无他念,心跳和血液是平缓的,精神是专注的,表情是肃穆的,这是一种特殊的“书卷气”,所以爱读书的人在读书时是特别容易就能感到幸福的。

在《我与文学》中作者写了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的看法,同时又饶有兴致的介绍了多篇文学名著的`开篇之语,记得前些天看网上一篇文章专门整理了名著的第一句话并分别做以评论,原来是和梁晓声学的呀。

最后是本书的点睛之篇——《父亲》。作者开篇写道:关于父亲,我写下这篇忠实的文字,为一个由农民成为工人阶级者“树碑立传”,也为一个儿子保存将来献给儿子的记忆…… 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位严厉的父亲,梁晓声也不例外:小时候,父亲在我心目中,是严厉的!可没有人否认父亲对一个家庭所做的贡献,他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是家里说一不二的权威,更是家族精神的传承!我们自幼得其庇护,成年后更是自动遵从他的精神。每个人对这位严厉的父亲必定又爱又敬,即便成年后意见相驳,矛盾冲突不断,可心底里那份爱必定越沉越深。父亲是我们人生中永恒的灯塔,在自己左右为难、踌躇不前时总能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办过的事,从而朝着灯塔的方向驶入正确的航线。

篇8:文本阅读, 读什么, 怎么读

我把学生文本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分成23个项目, 分别是:1.词义的理解;2.词义的辨析;3.词法的理解;4.句子含义的理解;5.句子结构的理解;6.句子关系的理解;7.句子技巧的理解;8.错句病句的鉴别;9.课文局部内容的保持;10.课文整体内容的保持;11.文言文断句;12.文言文理解;13.文言文句子的理解;14.文章中词义的理解;15.文章中句子的理解;16.文章局部内容字面性理解;17.文章局部内容推断性理解;18.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19.文章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理解;20.对文章的评价;21.阅读获得的新知识的运用;22.快速阅读的理解;23快速阅读的保持。阅读教学怎么做, 才能让学生既脱离题海, 又能在阅读中感知、积累和学会读书呢?解决问题需做好两方面的事情:一是读什么, 二是怎么读。

一、读什么

文本阅读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巧, 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与文本对话, 如庖丁解牛, 切口的选择十分关键。我认为文本阅读宜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 读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它要么点明文章的中心事件, 要么交待文章的行文线索, 要么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 要么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 读文章的题目,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余秋雨的《信客》, 我们从题目“信”入手, 就不难感知文中的“信客”一语双关:一方面, 信客是一支笔杆、一趟奔波、一声口信, 在孤独寂寞中传递着他人的幽怨与牵挂, 是一名让人放心的信息传递者;另一方面, 信客挑着一担担的眼泪, 踏破一季季的风尘, 擎着悲苦、饮着风霜, 看透繁华、望穿哀怨, 把“信”送到千家万户, 是一名让人赏心的诚信的传播者, 他的确教会了人们如何写一个大写的“人”字。解释题目, 一下子让我们对作者笔下的信客有了更加立体的感受, 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

2. 读字词。

文本阅读, 关键字词不容忽视。关键字词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阅读者若能抓住这些关键字词, 层层推进, 不仅对理解文章、体会思想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还能开掘学生的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口技》一文中“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字研读, 发现全文以“善”字而起, 中间着力渲染刻画如何之“善”, 结尾呼应“善”, 结构十分严谨和完整。“善”字一线贯之, 不愧为全文的“眼睛”。

3. 读句子。

文章中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 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她是文章的筋脉、文章的灵魂。从这些句子入手阅读文本,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达到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获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 (1) 从总句入手; (2) 从中心句入手; (3) 从抒情句入手; (4) 从总括句入手。

4. 读重点段。

重点段是文章的重心所在, 能集中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从重点段入手, 反复品味, 仔细推敲, 认真思考, 不但能明了作者的意图, 悟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 而且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达到读者和作者情感的交融。

二、怎么读

1. 默读。

默读是一种眼脑直映的无声阅读。默读过程充满了大量内隐的艰苦脑力劳动。为了教会学生学会默读, 我们可以把内隐的智力活动转化为外显的语言操作。例如, 全点和勾画、旁批和总批、质疑和评说、摘抄和提要, 编制段落提纲, 写读书笔记, 等等。这些阅读操作, 也需要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 才能形成良好的默读能力与习惯。掌握了默读可以在此基础上略读和精读。

2. 略读。

略读, 就是粗略快速地阅读全文, 包括文体、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背景, 抓住线索, 了解梗概, 把握主旨。略读虽不说“粗疏”, 但绝不是粗枝大叶的、一般的浏览, 而是有目的地把握“全局”。对全文作一鸟瞰式的俯视, 能提纲挈领地抓住全文关键的问题, 用一句时髦的话就叫“抓大放小”, 为进一步精读做好准备。略读的一个着眼点就是抓线索。或时间或空间或事物, 都可作为线索, 抓住它, 就等于开启了阅读文本的大门。略读进一步的功夫是理思路。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才能准确的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

3. 精读。

篇9:“想怎么读”与“该怎么读”

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教师的确尊重了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想怎么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却忽略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师应发挥主导的“该怎么读”。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节指导学生“该怎么读”。

怎样指导学生“该怎么读”呢?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

一、学生为什么而读书

为何而读?说到底,就是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而读;为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而读;为能提高思维启迪,情感熏陶而读。一句话,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读。既然有这样的目的,自然就不能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要针对具体学情,针对不同课文,读有目标,读有指导,保证学生真读、活读、有目标地读,而不是假读、呆读、滥读。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基本要求和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方面的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有所侧重。

2、注重加强对学生平日的诵读评价。

3、培养学生默读习惯,加强学生默读方法、速度、效果方面的指导。

4、指导学生略读与浏览,具有一定的略读能力与浏览水平。

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我们还能发现小学语文阅读的其他特点:

1、阅读的内容和要求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阅读的一般形式有:朗读、默读、诵读、略读、浏览。

3、朗读最重要,朗读是基础,各个学段都以朗读为最基本的阅读形式。

4、不同年级有不同的阅读形式。

5、即使同一种阅读形式在不同学段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任务。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同年级和不同课文要在“该怎么读”上下功夫,怎能一味地让学生“想怎么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读书

(一)就学生主体方面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真读”与“活读”

1、引导学生“真读”

“读书要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为急……”宋朝理学大师朱熹十分强调“熟读”与“精思”相结合。看重问题意识,要求读中生疑,从疑而悟,这就是“真读”。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孩子们为什么由欢乐的气氛突然变得沉默了?此时孩子们该想些什么?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后来教室里为何变得热闹?此时孩子们的心里又该想些什么?这里又应该怎么读?这些地方就是教师引导的重点,要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去感悟、去品味。

2、引导学生“活”读

此处的“活”不是指在读的形式上玩花样,而是强调想方设法让学生将文中抽象的文字读“活”,化为自己的东西。

例如《夹竹桃》一文,对夹竹桃各种姿势的描写形象逼真,甚至写道“眼前的夹竹桃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教学中,可先投影夹竹桃的各种姿态,让学生尽情观赏,然后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象:这些夹竹桃都有哪些姿态?为什么说这一棵夹竹桃是一大幅活的画?学生心有所感,口却不能尽言,认知发生冲突,阅读期待必然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再次的品读、思考,学生定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活”读还表现在“读”与“写”的结合上。活“读”活“用”,比起学生泛泛地谈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妙,妙在何处,更见效果。

(二)就教师主导方面而言,要为学生创设多种读书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范读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借鉴。一般地说,学生在学习前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知;学习中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悟;学习后听范读,是对朗读的赏析。恰当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导读 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采用提示性的语言,抓住文本的主脉,一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读书,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如在初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可这样引导:(1)山谷中原来有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生读第一自然段);(2)这个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3)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它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生读二、三自然段);(4)人们大量的砍伐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生读第四自然段)。最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赛读 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

4、自读自评 要求每位朗读的学生自读后进行自评,如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不够到位,哪儿的读超过了别人,哪儿的读有问题。这种形式的读能促进朗读者的自我反思,能增强朗读者的理性思考,减少朗读的盲目性。

5、帮读 如甲读后,乙点评,再由乙为甲示范读,这样的读有利于双方共同提高。

6、分角色读 一些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内容,可采取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7、表演读 以小组为单位或挑选几名学生分别充当文本中的各个角色,把他们的动作、神态、表情、语言等形象直观的表演出来。这种方式必须要以学生熟读课文,深刻感知内容为基础,一般用在课尾。

8、配乐读 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入境体念。

教学不能只为了赶时髦,教学要追求“本真”。我们在引导学生“想怎么读”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该怎么读”,指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阅读,并教给学生多种读书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潜心会文,在读中感悟文本,还阅读教学的真面目。

篇10:读书要怎么读

——读刘墉《我不是教你诈》有感

“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认清一个人,包括你自己的人性。”刘墉在他的文章《我不是教你诈》里如是说。

人性可以去谅解,诈术则要去应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后天被慢慢熏染成了与他人的截然不同的品格。如此这般,社会也就复杂了起来。人要明白身边都是些什么人,自己又是什么人,而不能如行尸走肉般混日子。读刘墉此书,相信很多走入迷途或正在迷途而不知的人都会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我们需要明白生活要怎么活,活着要怎么活,自己要怎么活,别人会怎么活。

《我不是教你诈》是一本开头结尾都很短而正文很长很长的书。它有着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原是小说,却不像一般小说般每每悬念迭起或者长叹爱恨情仇;它有着教书育人的内涵,堪比教科书,却比教科书教授得更深入骨髓。它之中的每一小节都蕴含着一个大道理,每一个道理都以一两个形象的故事情节暗示明示。故事本身皆来自生活,就好比故事里的演员们都来自我们身边,甚至自己本身可能就是其中一人。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语言平实,毫无华丽的辞藻——那种种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令人反感的语句,自然也挑不出一个多余的字。

书是一本幽默诙谐的书。书是一本用生活教会生活的书。书是一本超越了小说和学堂的书。血迹斑斑的残忍的现实,才是我们所在的真正的社会。书里的文字的确是直白露骨,诚然已经触碰到了你所不知道的黑暗,但是又为了你不使你失去信心,书把道理讲得十分委婉。书是一本书,书里的人却不是一个人。每一个活跃在字里行间的参与者都有着自己的品行素质,有着真情实感,有着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的无情,有的博爱,有的豪放,有的内敛,有的自私,有的慷慨,有的真,有的假。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些自小在成长中已经接触并无法避免,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于是亿万万的人的言行就形成了规律,而教刘墉写成了这篇引导大家认识世界的社会教科书。

或者有时会感觉生活很累。别人很假,自己很真,则觉得吃亏;别人很假,自己也很假,则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会探求生活的人都是性情中人,而性情中人最是无奈。你与我的相处,我与他的相处,说不定会坦诚相对,也说不定会仇深似海,乃至冤冤相报,这都是人活着导致的。活,即便是活着,也得活得明明白白不是?有人说糊糊涂涂好过人生,我却认为不然。我觉得人活着就要知道自己因何而活,因谁而活,而不能活得迷茫;人死前必须明白谁对你好,谁不待见你。你从他人的言行里了解了他意欲何为,你便能进退自如,而不会觉得生命好无奈,同样的,你也不得不学习认识自己,操控自己,掌握交际规律,如此,何愁不能摆脱厌世情怀的折磨?

书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至上;书说,一个负责的和尚,即使中午要还俗,早上也不会误了该他敲响的钟;书说,不能贪小便宜,小心因小失大。书说,人人都爱戴高帽子,其实你也不例外。书说,这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别人的人性,最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

篇11:读书要怎么读

读罢<<三国演义>>之后,让我对三国人物有了慢慢的认识,我觉的曹操这位孤单的三国的一代霸主,让我觉的有许多的悲凉。让我不由萧然泪下,毕竟他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无法和辛酸。

有很多的人以为曹操是一代枭雄,可是并不其然。在三国这个乱世之中,纷繁扰扰战火边垂,董卓的残暴无度人们为了逃避战乱和皇朝的黑暗统治下,疲于奔走,这时应当有人揭竿而起,曹操这位位功臣以七星剑刺杀董卓而翻开了三国的乱世。诸侯纷繁起义,终于打倒了董卓,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协助他完成霸业。他搜罗许诸,郭嘉等一批骁将和智士,来协助他从丞相逐渐走向魏朝的开国先帝,这不是由于他具有贤臣名士所得的。

在看刘备他年轻之时非常仁义,更兼有关,张,赵,黄,马之勇和卧龙诸葛亮的智谋,获得大业应不难,他还具有大汉皇室的血缘,可是由于他暮年急燥,招致蜀国一步步走向沦亡,诸葛亮空有一身聪慧,可惜后主不明事理,使的诸葛亮爱莫能助。一颗巨星在五丈原坠落。招致诸葛亮死去。关,张两员虎将真可真为是死的悲壮,他们虽有冲天之翼可却冲不出敌人所布的天罗地网。最后起死于58岁。招致汉中王悲愤成疾,死于白帝城。

篇12:读书要怎么读

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小说,为什么能让人感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想一口气全部看完呢?其中的原因有,题材新颖,写的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突出主题,细致地描写精彩场面,使你读了仿佛身临其境。这几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以就此感做文一篇。

这本以第三人称形式写的纪实体小说,记述了保尔?柯察金的一生。包括保尔与冬妮亚、红军战士谢廖沙与丽达、保尔与达雅几对年轻人真挚的友谊与爱情,红军抗匪的故事,小市民的心态等等。虽然保尔?柯察金的那段名言可能不会伴随你一生,但是,鞭策自己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去做一些对祖国发展和对社会有利益的事情是应该的,甚至可以说必须这样做。它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篇13:感要源于读,且要联系实际

我非常喜欢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鸡毛信》。

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做掩护,将信藏在了一头羊的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陷阱,至此,敌人才知中计。

我也要像海娃一样坚强勇敢!

月亮姐姐:洋葱头,看了你写的读后感,我认为文章的整体框架(所读文章——文章梗概——读后感悟)还是合乎读后感的要求的。但是,无论你是就整篇文章谈感想,还是就文章的某一点——文章重点段落、句子写体会,一定要结合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空喊口号。

洋葱头(红着脸):听月亮姐姐这么一说,我发现自己的作文问题在哪里了。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是这样吗?

月亮姐姐: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洋葱头,你的悟性真强。看来你是基本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了,但是还有一些细节要弄清楚。

首先,“感”的产生源于读。既要通读全文,找出重点段落、精彩语句,仔细分析、推敲,进一步挖掘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又要搜集一些和重点句、段内容相关的材料来写自己的感想。如读了写人的记叙文,要想想作者对人物是怎样刻画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和品质。请看《鸡毛信》中的一个细节:“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这一来,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从文中加线的词语或句子,我们不难看出海娃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像这样,读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想想文中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这样就为写读后感做了准备。

其次,“感”要依赖于生活。写读后感切忌空谈感想而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你可结合课文中的某一句话、某一段话,在深入领会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感想。如《养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任何一个人读了这句话都会深有感触,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给读者的启发很大。如:农民不辛勤耕耘,就不会有好的收成;我们学生不努力学习,就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清洁工如果不付出劳动,我们整个世界将变成垃圾山,人们的健康无法保证……总之,劳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像这样,联系实际,叙议结合,写出的读后感才更有意义。

洋葱头:哦,我知道了,我写的《<鸡毛信>读后感》没联系自己的实际。

月亮姐姐:咳,洋葱头还挺有自知之明啊!此外,读后感要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切忌浮夸,而且要与原文的内容紧密结合,衔接得当,不要写读与感两层皮的读后感。写读后感要克服两个毛病:一个是大段大段地抄原文,只用概括的话写一点感想,使抄原文成了主体;另一个是脱离原文,漫无边际地空洞议论,中心思想不明确。我们应该克服这些毛病,写出的读后感才会深刻感人。

洋葱头:月亮姐姐,我刚才写的《<鸡毛信>读后感》基本上就是在抄原文,复述故事。我现在就按你的说法去修改,然后你再帮我检查一下,好吗?

月亮姐姐向洋葱头做了一个“OK”的手势,但她还是不放心,又把洋葱头叫回来唠叨了几句:感一定要有重点,作品给读者的教育启发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写时,不能面面俱到,要选自己受教育最深、启发最大的一点来写哟!

洋葱头谢过了月亮姐姐,拿着作文本去修改了。

篇14:读什么,怎么读?

本书作者高杰贤是一名转业军人,在部队摸爬滚打十多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兵,本着对部队的热爱,积多年心血创作了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出版后不但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影视界的青睐,现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筹备中。说到写作《拂晓长春》的缘起,还在于作者家族成员在解放战争中的艰苦经历,也就是说这部书具有一定的家族史和家族自传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他又结合长春解放前夕地下党艰苦卓绝的地下工作潜心创作而成,具有革命史诗和家族史诗的双重故事特色,读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心中又会弥漫着一股浩然正气。

那么,《拂晓长春》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1948年,长春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只有茂昌大药房支部还在活动,在这个秘密活动站里,除了东家高玉德外,他身边的经理金子明、账房先生周西同和“瘸舅”等人都是地下党员,面对国民党实行“搜粮养兵”、“军民共守”的严峻形势,为了解救挨饿的群众,一方面,他们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抢粮事件,但遭警察开枪镇压。为减少平民伤亡,保护革命同志,关键时刻,一位地下党员以自焚的方式制止了事态的扩大,他站在谷仓上面自焚的场面极为悲壮,也惊醒了宝山这样的有志青年。之后,宝山也为党组织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地下党向城外的解放军运送药品等,并作为随军医生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其实抢粮事件,是长春地下党为了发动群众自救,迎来长春早日解放的一次革命行动,另一方面,药房党组织发挥着搜集和传递情报的作用。最为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不仅有效的传递送出情报,还设计制造了假情报给国民党军统特务,以达到扰乱敌方战略部署,诱导对方采取错误军事行动,以有利于我军早日取得胜利,解放长春城。

小说有一条很明晰的故事线,讲了地下党在围城中做了些什么事情,采取了哪些斗争策略和手段,有哪些牺牲,哪些成功。关于这方面的人物是群像式的。他们是高玉璞、金子明、周西同、刘胜、李云凡和瘸舅等人。高玉璞前面已经说过,在发动抢粮事件时,他为了保护群众登上粮仓当场自焚,就连国民党的警察局长蔡受天都大为吃惊。金子明呢,则是在利用蔡受天给国民党军统特务白雪传送假情报失败后被捕的,然后,他为了使得事情复杂化、保护自己的同志,故意说是茂昌大药房掌柜高玉德是党员,是他的上级领导,但是他错误估计了形势,周西同为了救出高玉德,暴露了地下党员身份。最后,金子明和周西同都在长春解放前被秘密暗杀了。而刘胜为了救金子明和周西同,涉险策反国民党军队投诚,结果在关键一刻计划被打乱,牺牲在石灰池里,死得非常悲壮。李云凡作为国民党的一个处长,其实是长春地下党员的负责人,一直为解放长春事业做着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但是因为能够证明他身份的地下党都牺牲了,他在长春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处境尴尬。塑造最下力气的人物是“瘸舅”,一方面瘸舅对高玉德一家尽心尽责,在跟着高太太一家逃难的过程中出了大力,是一个讲义气、重情感、靠得住的实在人,在最为艰苦的时刻,高太太女儿小娥死掉、高太太疯掉、一家人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他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同时,他还是高宝山的革命引路人,在他的指引下,茂昌大药房掌柜高玉德的长子高宝山一步步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另一方面,瘸舅一直与敌斗争到底,有胆有识肯牺牲,最终发现了“傻子”是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真实身份,并在最后一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粉碎了傻子等特务的阴谋,挽救了我军运送军火的列车,是真正的英雄壮举,读来让人不由心生感佩。

有英雄当然也会有爱情。在战争与灾难的考验面前,高宝山和静美的爱情就分外动人。静美一家在挨饿中已经无路可选,于是要把静美卖掉,换五张大饼子。作为音乐学院的高材生,静美不甘心这样的命运,于是在宝山送粮来她家时,她主动要求宝山把她带走。而宝山也被静美的美丽和果敢所打动,于是把她带回了大药房,两个人一来二去渐生f膏渲,慢慢的竟然相爱起来了。这部分作者写得十分的生动,颇有情趣。例如,写静美站在院子里蹬自行车的脚蹬子,还有她拉琴,一下子把一个美丽、清纯的女孩形象凸显了出来。但是这个爱情是非常纯洁,非常具有悲剧力量的。首先,静美和宝山虽然刻骨铭心的爱恋着,却没有越雷池一步,对对方始终有着更多的尊重。宝山进行秘密革命一活动的那天晚上,临出发前,本来静美是要把自己的第一次给宝山的,但是宝山在热烈的拥抱后克制住了自己,表现出了寶山对这分爱情的看重。之后,宝山入狱,静美为了营救宝山出来,无奈之下跟了国民党军官韩参谋走了,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宝山的生命,可谓牺牲巨大。在长春解放前的动乱中,静美又不顾一切地逃了出来找宝山,终于与宝山再次相遇,于是两个人决定立刻结婚。可是,婚后的第二天宝山就跟着革命队伍出发了,并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而静美就是站在他们分别的那个路口等了一辈子,终生的等待,痴心不改。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是却有着如此深刻而沉重的爱情,读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拂晓长春》里还有更多人物的命运、尤其是女性的命运令人扼叹。先说惠子,惠子是日本人,战败后留在了中国,做了茂昌大药房掌柜高玉德的小老婆,故事开始时她的这个身份让人爱不起来。可是,这个人物是很丰满的,她首先就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丈夫在战败后要剖腹自杀,先杀了他们的两个孩子,之后要杀她,因她说要先掩埋孩子借机逃走才幸免于难。在高太太带着孩子们逃难时,她偷偷地用自己换了粮食,为了让孩子们路上不挨饿。她是卖给了乡下的一个农民做老婆,但是她依旧对这个男人很好,男人病了她进城求医问药,不辞辛苦,然而这个男人最终还是病死了,她又面临着被再次卖掉的命运。这时高玉德把她救了回来,解放后她嫁给了一个店里的伙计,到了乡下很本分地生活着,这样的命运加在一个女人身上实在是残酷。而静美则用毕生的等待在完成爱的内涵。那么,高太太呢?高太太在逃亡途中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地,就是自己的丈夫高玉德。高玉德在沈阳,那么她也去沈阳。别人逃难往南逃,她反而向北再向北,走人了困苦的战乱之地。最为悲哀的还不在于此,而在于经过千辛万苦到达沈阳城外后,高玉德竟然不认他们,她不得不转向,结果在途中孩子小娥被大水冲

走,作为母亲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怀着对孩子的爱和失去孩子后巨大的悲痛,她疯掉了,她甚至想象孩子是成仙了。读到这些地方,笔者真有读不下去的感觉,作为一个战争中的女性,自身可以承受苦痛,但却不能承受失去孩子的悲痛。

《拂晓长春》作为一部具有家族自传,并结合具体史实性质的作品,对我们认识历史以及想弄清楚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渴望,无疑是最好的报偿。例如,在长春向解放区逃难的人中,其实只有一种“路条”,也就是伸出双手,看看你的手上有没有老茧,如果有了说明你是老百姓,就立即放行,这样一来很多想出逃的国民党官员给自己做的假证件就失去了效用。这样的细节不是作家在书斋里面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还有,路过国民党守备军哨卡的采血车,还要被搜索一通,你猜是在找什么,是找尸体上面的财物,撸掉戒指、拔掉死人的金牙,可谓腐败贪婪至极。这样的细节是很有力量的,一下子把那个时代的某些方面刻画了出来。还有就是瘸舅取粮食的那段,粮食被抢走后瘸舅不甘心,他又装扮成匪徒“打劫”了国民党抢粮队的恶霸,大快人心。还要说一说蔡受天,作为国民党的警察局分局局长,他目睹了高玉璞的自焚,深受震动,于是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他一方面联系着他的情人、军统特务白雪,另一方面他又巧放我敌工科长刘胜,主动靠近药房党组织,还表忠心为地下党传递情报。整个一个墙头草,两边倒,是一个没有立场的投机分子。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没打成,情报传递失败被捕在于他的自吹自擂,继而又出卖了金子明,更为可恨的是,他又伙同特务处长构陷药房掌柜高玉德,为了瓜分高玉德的财产不遗余力,最后这个两面派也没能得到好结果,被国民党秘密处死了。“傻子”这个人物的塑造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下子就让整个作品的内在价值打破了文学的传统角度,而跳跃出来看待小说中反面人物。“傻子”是国民党安插在大药房的特务,围绕大药房发生的很多离奇事件以及地下党的生死存亡,很多是跟他有着关系的。可他被捕后似乎是个硬骨头,怎么审讯也奈何不了他,最后面对高玉德时却主动招供了,为什么呢?“傻子”也是一個有头脑、有情意、有理想追求的个体,只不过明珠暗投了。尤其“傻子”临刑前的质问,人物一下子就丰满了。这在以前的反面人物的塑造上是难能可贵的一种突破。

总之,《拂晓长春》这部再现“长春围困战”中地下工作者对敌斗争的长篇小说,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作者用新视角在大事件的背后掇拾鲜为人知的故事,塑造普通而又非常的人物。并将灵魂升华与行为的扭曲置于战争夹缝进行考验。在写作特色上,善于将波澜起伏的悬念赋予诗意的文学象征,用现实主义的笔法不时地诠释看似荒诞的情节。同时特别尊重当代读者的阅读变化,舍弃琐屑的描写,使小说精粹而富于更大的审美和思考空间。

上一篇:社会学推荐阅读书目下一篇:难度高的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