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2024-04-15

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精选14篇)

篇1: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职责,在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而一个人的德行则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做好德育工作,是为孩子的一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一学期下来,班级在各方面工作都还可以,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在班风和学生品德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学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1、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实施“规范”。为此我们就“规范”向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深入的学习,各班级根据学校的周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使“学规范”更细致,更深入。

2、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学习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的内容,运用“规范”待人接物,我们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训练。

(1)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

(2)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一的训练。

(3)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的训练。

(4)队礼、队歌、国歌、升旗仪式规范性的训练。

3、争当行规示范员,形成良好的文明竞争风气。

在整个“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活动中,“争当行规示范员”一直贯穿始终。“争当行规示范员”的竞争,必须是通过自荐、班级核实、大队部批准三个程序。

自荐其实是给每个学生改正缺点,努力上进的一个机会,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当上“行规示范员”。在“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不管这个学生最后当没当上“行规示范员”,在“争创”的过程中,他或多或少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言行;而当上了“行规示范员”,除了用良好的文明言行为大家作出示范外,还要纠正校内不文明行为。这样既强化了文明小卫士们的文明言行,又监督、纠正、制止了不文明行为,在学校形成人人争当行规示范员。

二、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

对于每学年的开学,我们各位班主任首先要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学期以来,我们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生活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班级的小主人,培养出一批有工作能力的小干部,也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各班上学生生病,同学互相关心;同学有困难,互相帮助,同学吐了,不怕脏臭主动打扫,有学生拉肚子弄脏裤子,学生争着找裤子给同学换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正在逐渐形成。

三、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各施其职并互相促进,提高教育质量。为积极开展社会满意工程活动,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家长的意识,加强家校沟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家访工作。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我们年级组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对班内学生进行了家访工作。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

篇2: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二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王洪先

抓好班级德育工作是推动班级前进的一项有效的措施。本学期,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结合班级实际,我班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目标激励,形成推动力

学年伊始,为了更好地打好基础,我就给班级提出长期目标:在各项活动中勇争第一,成为优秀班集体。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我班学生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我提出具体的管理小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形成班集体。短期的激励性目标,显示了集体的才能和力量,增强了班级成员的信心。同时,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针对班级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绩稳定,在期初就提出了“争取好成绩向父母负责,向祖国汇报”的目标,组织了“为提高学习成绩立功”等自主晨会活动,并给每个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成绩好的学生放弃休息时间给成绩差的学生补课,成绩差的学生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各小组以组检查学习情况,帮助释疑解难,出现了人人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奋斗的热潮。在集体目标的激励下,个体目标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二、制度完善,形成约束力

学期伊始,我就根据全班实际情况,发动学生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制定辅助性的细则。我发动大家来互相检查、监督。树立遵守纪律的典型,形成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反纪律为耻的良好班风。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和班干部,有规必循,有章必依;执规必严,违章必究。

三、家教感染,形成吸引力

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帮助,良好的家校联系在无形中给学生的生活织出了一张无微不至的关怀之网,同时,也能有效地填补对学生督促的盲区。为此,我常常以电话、面谈的形式和学生的家长联系,以此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在校表现有个及时的了解。密切的家校联系,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家长参与管理,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倍受鼓舞。,从而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快速进步。

篇3:浅谈小学二年级的美术素质教育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它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 与小学二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 是以儿童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两方面, 我们来看一下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即儿童的欣赏兴趣可以被强烈的色彩刺激激起,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孩子们感到欣慰和喜悦。如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彩, 绿荫荫的小草, 青青的山, 美丽的花朵, 秀色可餐的果实。如果我们把彩色图片和黑白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 他们首先会选择彩色图片。

1、在美术欣赏过程中, 孩子们经

常忽视整体而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 或者忽视其它的而注意整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二年级儿童在观看扇子上的一幅绘画作品时, 他们可能会绘画中色彩艳丽的颜色所吸引, 可能会忘记了扇子的存在。又比如他们在欣赏某种美丽的工艺品时, 他们首先注重的是上面美丽的颜色和图案, 很少首先去看工艺品的内容。

2、儿童在他们的美术欣赏过程中,

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 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 无意识属性强。不会去仔细琢磨作品内涵, 粗略领会、激动片刻就会心满意足, 在较长的时间, 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几乎不会内持续增长。

3、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 儿童

对作品进行评判是依据自己的见闻认识、生活经验、及其由画面产生的联想。他们对反映儿童自己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者小伙伴的优秀美术作品特别容易接受, 而且会经常以此作为自己依照的范本。例如, 农村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农村红砖绿瓦的房子、用树枝圈起的篱笆、好看的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和树叶也是一种美丽, 因此就会对反映农村面貌的作品容易理解。而城市的儿童就对表现城市面貌的美术作品感受容易, 如明亮的大厦高楼, 整洁、光亮的柏油路,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 他们就会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

4、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

记忆,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 就需要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 这样才能使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深刻。在实际美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音乐伴奏来渲染气氛, 强化儿童的记忆。

二、小学二年级美术欣赏教学的编排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 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专题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 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方式, 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教师要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 如欣赏一个中国建筑, 就要讲一讲有关这个建筑的历史, 加以民族精神的深化, 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 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 引导学生了解伟大祖国灿烂的建筑文化, 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专题欣赏教学, 它们包括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以此来调节二年级小学生的注意, 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 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 鼓励他们积极讨论, 各抒己见, 踊跃发言。

随堂欣赏课。它是指包括创作、塑造、图案、写生、手工制作在绘画和工艺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在教学过程中, 这种欣赏方法运用得非常多, 如为了使二年级小学生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 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又如在每一次教学中都要安排范图以及相关的一些资料, 教师要擅于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进行观看, 并仔细讲解, 告诉他们到底作品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达到了这些要求, 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就完成了。

现场欣赏。在较长时间内, 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就是现场欣赏。这种美术欣赏形式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完成的, 例如:组织儿童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等。

对于条件稍差的农村, 关于欣赏课的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可以就地取才。可以到当地的风景区、古文物建筑区带学生去参观, 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增加孩子们的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

三、优化小学二年级美术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导入、新授、实践、作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使学生在艺术的渲染中打开思路, 让学生身临其境, 其乐无穷, 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美术教师应根据美术课的特点、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及其他们的具体情况,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实现好的师生互动。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对象非常了解, 挖掘潜在内容, 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只有这样,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 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关键。教学方法要有直观性、趣味性、审美性, 更要富有启发性,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 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多元化的素养在美术教学中非常必要。课堂是一个社会群体,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点, 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习惯。整个班级就是一个面, 而师生交流就像一条线, 这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空间。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多种素养, 使自己能够从多种思维的角度出发, 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普及。美术教师应利用电化教学手段, 使学生有更高涨的学习热情, 这有利于优化课堂效果, 迸发出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挖掘学生的潜能, 优化小学二年级美术课堂。

另外, 新的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美术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 教师应该创造亲切的课堂气氛, 在与学生交流中, 不断地使用鼓励, 表扬的语言, 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 这样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 实践欲望。

参考文献

篇4:解析基础教育中的“二年级现象”

小学教育又称“养成教育”,学生在二年级及二年级之前已经知道:上课是要认真听讲、作业是要及时完成、劳动要积极参加、上学不能迟到、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回到家里要告诉家长“我回来了!”犯了错误会主动说“对不起!”……当学生能把这些“小事情”做好并变成一种“行为自觉”时,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已经养成!这些习惯将会逐步演变为一种“品质”,从而使他受益终生!对这些学生来说,二年级以后的几年小学教育都是对已经养成的“习惯”的巩固、提高与拓展,是今后“品学兼优”的坚实基础!

反之,那些在二年级依然没有养成上述习惯的学生,虽然在老师及家长的教育下有所改善或提高,甚至有不计其数“差”转“优”的成功例子,但是,即便是这样,老师和家长在以后的几年小学生活中的“教育付出”也是惊人的!更何况许多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有限,并容易出现“反复”,有的学生不得不“带病上路”,走进中学、走向社会,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马虎”、“学习偷懒”、“缺乏礼貌”、“说谎”等等“恶习”甚至会危害一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习惯决定命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二年级是人生“养成”与否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人生命运的一个“风向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卓越”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习惯”!

但是,我们的教师或家长乃至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大相径庭!总认为“还未到规范学习的时候”!有时甚至将孩子的“不守规矩”当成“笑话”,尤其是“隔辈教育”的孩子更会养成“想干啥就干啥”、自私、放任等不良行为习惯!当这些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或中学后,他们或是出现“学习问题”,或是出现“行为问题”,教师或家长要改变其“习惯”的各种努力都显得或“力不从心”或“收效甚微”!固然小学其他各年级学生的“可塑性”教育成就斐然,但是人们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对“关键二年级”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因此,对教师或家长来说,要抓好二年级及二年级以前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游戏”特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初二现象”——初中二年级是人生“出众”与否的一个分水岭

由于学生学习的“复述”性特征,使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不大”,学生成绩“优秀率”很高甚至“双百率”很高是小学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当学生进入初中后,尤其是在初中二年级结束时,班级学生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成绩优劣差距很大,而处“中间阶段”的成绩越来越少!换言之,班级里基本上除了“好生”就是“差生”!更为可怕的是,不仅老师和家长均对这些“差生”失去信心,学生自己也多是“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使其到初三时因“再努力也无效”从而选择“放弃”!在我国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这些学生只得走向社会或学习简单技术,从事“简单劳动”,从而使自己人生“出众”的可能微乎其微!所以说初中二年级是人生“出众”与否的一个分水岭。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太多,但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习”、“教学”与“升学”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未能及时适应的学生适应后“已经晚了”。一方面,学生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增大、任务加重、时间延长;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新知识增多、新技术增多、课堂容量加大、课程进度加快、量化评价频繁;再加上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学习模式、新的行为规范等“新鲜感”尚未过去,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初中二年级之后,这些“反应迟钝”的学生就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走“中考独木桥”——残酷的“升学竞争”,有的就失去了“进一步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

其次,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未能及时调整的学生调整后“已经晚了”。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青春期更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产生的“无所适从”的压力与困惑,“成人感增强”、“独立性增加”、“尊重的需要加大”、“朦胧的骚动感递增”与“身心发展不协调”、“知行能力不统一”、“成熟与幼稚同在”等等因素与矛盾构成了“成长的烦恼”,其往往因得不到及时疏导而由“叛逆意识”演变成“叛逆行为”!加上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不足或缺失,使他们往往由“学生问题”变成“问题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逐步被“边缘化”,当这些学生进入初三阶段时即便“想赶上去”也“难以奏效”,逐步走向落伍直至被淘汰。

所以,及时排解学生的“成长烦恼”,彻底克服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缺失与不足,是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在初二结束前必须完成的艰巨而又繁重的首要教育任务!

三、“高二现象”——高中二年级是人生“优秀”与否的一个分水岭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意味着,要继续接受优质教育就要接受竞争,这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另一项功能:选拔人才。尤其是“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与“社会实际需求不断增大”的矛盾比较突出时,竞争就更加激烈与残酷!它的直接结果是,部分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整齐划一。但是,经过二年的学习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却表现出较大差异: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飘浮不定,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走向下游。在走进高三、高考气氛弥漫四周时,这些中下等成绩的学生也受或家长或老师或“学习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同样走向迎考的战场去作最后的“拼搏”与“冲刺”,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实际学习效果差距太大,总有一种“找不到着力点”、“使不上劲”的感觉,当其中的部分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自己“无回天之力”“不能扭转乾坤”时,只好选择“碰运气”或干脆“放弃”!他们或是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或是被高校“拒之门外”!尤其是后者,不得不接受“第二次被分流出局”的结果!如果处理不当,他们可能要永远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要想在同龄人中成为“优秀”者或“佼佼者”的可能性已经变得“非常渺茫”了。

对此,从“结果”来看,似乎是这些学生在“高三阶段没有学好”或“没有冲刺上去”,因此有学者认为“高三是人生分流期”。但笔者认为,根据“过程论”的观点来看,“高三的分流”只是“结果”及“形式”,而实际上“本质”与“内涵”的分流早在高二结束之前就已经形成!这是由“认知”与“成长”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如前所言,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在“生理上”已经完全“成人化”,在“心理上”已经具有“社会性”,在“情感世界”已经“趋于成熟”甚至是“丰富多彩”!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但是,他们的“正义感”与“批判性”在“诱惑”面前往往表现得“比较脆弱”;他们的“成人感”与“责任感”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得“比较有限”;他们的“目标意识”与“职业意识”在“意志”面前往往表现得“比较苍白”!凡此种种,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二结束之前的学习,虽然受知识量增加、难度增大等“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他“社会属性”范畴的“非智力因素”影响更大!诸如“家庭的变故”、“友谊的纷争”、“学习竞争的暂时失利”、“初恋的期待与失恋的打击”、“生活条件与社会资源的差异”、“重要他人的态度变化”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学习”的动因!

因此,对学校教育教学而言,在高二及高二之前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培养,而且要强化对学生生活态度与生活能力的培养,这是解决高中学生分流问题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阶段的“二年级现象”是客观的。当中小学生掌握其客观原理并将“人生目标与理想”体现在“行为过程”之中时,这种“二年级现象”就会变为“二年级规律”,成为人们成长与发展的“航标”;反之,当人们不解其客观原理并将“人生目标与理想”体现在“行为结果”之中时,这种“二年级现象”就会变为人们成长与发展的“二年级咒语”!虽然有的学校将基础教育按照1至12年级排序时分别将“初二”和“高二”说成是8年级和11年级,但各教育阶段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和教育主体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其“二年级现象”依然具有客观性、同样性与普遍意义。

“过程论”让我们明白:过程在本质上是创造,一切过程都面向无数的可能性,都可能具有一种更为根本的新质,实现这种新质的重要前提就是要超越过去。而这种理念对“二年级”以后的各级各类教育同样有指导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二年级现象”不是对二年级以后的其他年级教育教学的否定,而是强化了“过程思维”,是对综合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激发与贮存,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5:二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千条万条,德育工作是第一条,这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深刻体会。俗话说得好,玉不雕,不成器。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针对小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自制力不强的特点,应该制订严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增强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促进行为规范。

一、全面发展,德育为首。

学校固然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德育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会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这学期一开始,我就把德育重点放在了遏制打架和骂人上。第一.继续通过每天的晨间谈话课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第二.继续让副班长每天记录班里的好人好事和其他违纪事件。并且我坚持每天看“好坏事记录本”,每周看“品德记录本”,只要学生做好事,我就表扬;只要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调查清楚,然后严加教育;对于骂人、打架的学生,更是严肃处理。第三.强化对几个双差生的关怀和德育教育。对于那几个双差生,我每隔几天就找他们谈谈心,还找来班里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他们。除了那些双差生的德育外,我也没忘了其他学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我在开学初就设了一个德育奖,在期中和期末时各评选出一个班级优秀少先队员,由学生来选。

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是保证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前提。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我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除利用班会课、晨会进行学习安全知识外,还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我每天到校后都要对教室进行检查,提前排除安全隐患。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针对上下楼梯易出现事故这一情况,我每天派学生值勤,监督、提醒违纪学生,禁止追逐打闹,教育学生上、放学路上注意交通安全。平时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管理,促进学习。

学生以学为主,学生只有学好知识,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有了良好的纪律,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因此从我就狠抓班风班纪,对违纪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

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同时我还利用一切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奋发向上。告诉学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四、注重小干部的培养

每个班都有班干部,老师不在的时候,班干部就是班级的核心。我觉得培养干部其实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为重点,他们不但要对自己有责任感,也要养成对别人的责任感。每个干部分管到位,这样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务。少数同学则对他们实行一帮一的政策,学习自觉的和能力较强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帮助。

五、搞好卫生,关心健康。

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搞好班级卫生,可以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少生疾病。对于班级卫生,我专门安排学生监督,做到卫生工作经常化,不留死角。为预防学生生病,我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刻提醒他们吃好、睡好、穿好,对生病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篇6:二年级德育总结

一、注重日常德育教育,规范队员文明行为、文明用语。

学生的卫生习惯始终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农村的环境、家庭的客观原因,学生不能够做到每天换洗衣服,每天洗澡。因此我们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在活动中,教给学生如何洗衣服,对于自己的小件衣服,完全可以由自己来清洗。

为了能更好以文明礼仪为主线,作好我校的德育工作,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好此项活动,坚持阅读《礼仪知识教育读本》,使每一位老师掌握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去。

二、抓“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质,把“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小处入手,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校园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1)以“唱响国歌”活动为抓手,规范升降旗仪式。唱准、唱响国歌,精心设计升旗仪式,规范训练升旗手。并在国旗下讲话中安排文明礼仪内容,逐步培养同学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逐步树立自身的文明形象。另外,抓好开学典礼之时,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为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富裕、自身的未来,自觉地肩负起历史责任。

(2)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培养学生健康情趣。以礼仪、礼节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号召所有同学结合自己学习、生活实际,把文明礼仪知识与课间游戏结合起来,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了文明行为,又展示了我校文明风采。全校创设“人人讲文明,班班重礼仪”的浓厚氛围,在全校大力宣讲礼仪,学习礼仪,通过红领巾监督岗、志愿者服务岗等方式,在校园提醒检查,教育不文明行为,让不文明行为在校园无处藏身。

(3)充分挖掘学校与课堂的教育主导作用,并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与《守则》、《规范》教育相结合,逐步形成崇尚礼仪、争做文明使者的良好风气,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转变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篇7:二年级诚信教育总结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刘国年

一、基本情况

诚信教育的内容很广泛,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诚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二、主要成绩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教育,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规章制度,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等。

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实施养成教育。特别是作为诚信教育重要内容的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的教育,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等。

4、真诚待人和乐于助人的教育。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对待他人,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等。通过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5、道德规范进校园活动。学校继续开展以“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五小”实践活动为主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三、主要做法

1、切实加强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实践,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2、制订教育计划。学校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地制订各年级段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和主题。

3、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并扩展到社区和学生家庭,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

4、教师率先垂范。开展诚信教育,教育者自身的教育

行为是关键。学校领导和教师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开展诚信教育首先要确立诚信立教意识、确立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务者的观念,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及对家长、学生承诺等方式树立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四、经验与体会

讲“诚信”,一是要求诚实守信,有错就改,养成良好的处世立身品格;二是对待他人信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做到的才答应。跟教师、家人、同学、朋友相处,时时处处离不开诚信,保持诚信的立场,老老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与老师、同学真诚相待、和睦相处。

五、存在问题及工作设想

开展诚信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内,还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加强沟通和指导,积极融入社区并参与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等,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使之形成教育的合力,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效益。

篇8: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自我教育即学生通过管理别人和对比自己, 发现自身或其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受到教育、更新观念、改正错误、提高自己。自我管理即让学生转变角色, 变被管理者为管理者, 进行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学生在校期间通常只是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 让学生作为管理者亲自参与班级管理则能让他们了解和熟悉学院的管理制度, 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从而使他们自觉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 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过程中, 学生必然要通过服务于他人和服务于自己来完成, 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学会协作、沟通和交往, 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为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行“三自教育”管理模式的班级主要采用以下管理方法:一是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 即思想政治教育组、学习纪律组、文体活动组、环境卫生组、治安保卫组、校规校纪纠察组, 每个小组的人数及岗位设置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由辅导员规划和具体负责落实, 由系 (部) 领导指导和监督;二是每周系 (部) 要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 落实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找出各班学生在“三自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三是各系 (部) 依据《商丘科技职业学院班级综合考核细则》和《商丘科技职业学院辅导员年度考核办法》加强对班级的管理, 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四是班级的综合成绩由该班所在系 (部) 评定、学生工作部审核, 此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

篇9: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二年级学生;教育戏剧;干预效果

一、创造性思维和教育戏剧的主要内涵

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它是一种产生出人意料和高品质的、与问题任务相关的新思想的能力(Sternberg,2003)。吉尔福特总结出创造力的六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再定义性、敏感性和洞察性。创造力的思维特点为创造性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台湾张晓华(2004)给出以下定义,“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将戏剧与剧场的技巧应用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研究者马利文等人在初中生中开展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中提到,教育戏剧教学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热身游戏和创造戏剧。两个部分各有各的作用,游戏能够让参与者放松身心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创造戏剧则是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戏剧的创造和表演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两者在程度上是递进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简介

研究目的:

验证教育戏剧是否有利于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讨教育戏剧是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试图探究出一种可供参考的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从北京市某小学二年级中选取八个自然班中的2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创造性思维前测。根据测试结果,从中选择两个创造性思维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研究,实验班8班和控制班1班的主要任课教师、教学设备、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等相当。男女比例约为1:1,平均年龄为9岁。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为测量工具,将每个分测验分半,一半用于前测,一半用于后测,使得该测验更加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62,计分者信度为0.96。其效标效度为0.31。

具体来说,言语测验部分包括:1.词语联想。词语联想是让被试者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字,如“人”和“开”进行组词,要求后面的词的最后一个字和前面的词的最后一个字相同,不能出现重复的词。根据组词的数量计算流畅性得分,数量最多者记1分,其他被试按照该比例计算流畅性得分;按照组词的类别计算变通性得分,如本次测验中整理前后测所有词语共得到7类(学习生活名词、其他名词、学习生活动词、其他动词、形容词、数量代、副连助叹拟),“学习生活”是指与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如果一名被试的答案包括7类,那么他的变通性得分为1分,其他人的变通性得分按照该比例计算;独特性得分是先将7类中每一类的总数与所有词语的总数相比得到一个比值,再用1减去该比值得到每类的独特性指数,再与每个被试在每类所画的数量相乘得到一个小分,最终将该被试每类小分相加得到7类总分,把总分最高的人定为词语联想部分的1分,其他被试按照该比例计算独特性得分。2.故事命题。故事命题部分是给出一则短故事,让被试读完故事后拟定标题,要求拟定的标题越多越好,越和别人不同越好。其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计分方法同词语联想。其中,通过整理前后测所有故事命题得到5类(远主题名词、远主题名词短语、远主题动词、近主题名词短语、近主题动词短语),“远”和“近”是按照与故事主题相关程度划分的。

图形测验部分是添画,是让被试根据给出的椭圆形补画出图形,让椭圆成为所画事物的一部分,要求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所画的东西是什么,画得越多越好越独特越好。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计分方法同词语联想。通过整理前后测所有答案将画作分为九类(人、动物、植物、食物、交通、家居、军事、自然、卡通)。

测验总时间是30分钟,其中词语联想部分规定在5分钟内完成,其余各题不单独计算时间。三道题的每个维度最高分为1分,测验共计9分。

其中,考虑到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同时为了减少测验过程中的测验效应等因素,将施测时间控制在一堂课内。另外由于所测三性的重复,本研究未采用原测验的“亭子和路”的小设计。另外,由于“画影子”部分在类型上是有客观分类限制的,而创造性思维是不应受到限制的,所以未采用画影子部分。

三、 前测结果分析

在本研究中,二年级学生前测总人数为260人,创造性思维前测的总体平均分为2.28分。其中,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即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平均分分别为0.57分、1.12分、0.58分。可见,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平均分接近,标准差接近,变通性平均分比流畅性和独特性平均分高,学生变通性整体水平高于流畅性和独特性,见表1;从频数统计得出,所有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的离散性程度不大,呈正态分布,其中最大值为4.76分,最小值为0.21分,平均数为2.28分。

从1班和8班的前测平均分来看。1班总平均分2.24分,流畅性0.56分,变通性1.13分,独特性0.56分。8班总平均分2.33分,流畅性0.58分,变通性1.16分,独特性0.59分。可见,1、8班的总平均分及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平均分较为接近。通过t检验得出1班和8班之间在平均分、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差异均不显著,所以1班和8班在参与前测的所有班级中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相当的,因而本研究选取1班和8班分别作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详见表2:

表2 1班和8班前测情况对照表

四、干预效果分析

(1)创造性思维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后测平均得分高于前测平均分,增益值是2.58分,t检验结果表明,8班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值为0.000)。另外,从个案分析角度来说,8班某同学创造性思维总分增益值最高达到4.67分,流畅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85分,变通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65分,独特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89分。这些说明经过8周教育戏剧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干预以后,实验组8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干预是有成效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2.33 0.64 5.43 1.19 -17.52 0.000

1班 33 2.24 0.64 2.84 0.70 -5.39 0.000

(2)流畅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流畅性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0.58 0.21 1.76 0.51 -16.71 0.000

1班 33 0.56 0.20 0.76 0.24 -3.82 0.001

(3)变通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变通性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1.16 0.26 1.91 0.29 -11.65 0.000

1班 33 1.13 0.29 1.31 0.24 -2.593 0.014

(4)独特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独特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独特性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0.59 0.21 1.77 0.50 -16.85 0.000

1班 33 0.56 0.20 0.77 0.25 -3.84 0.001

从教育戏剧对不同性别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差异来看,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8班男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增益值是2.59分。实验班8班女生的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增益值是3.51分。控制班1班男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差异与8班相比不显著,增益值只有0.67分。控制班1班女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较8班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增益值只有0.53分。表明教育戏剧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论男生女生均有显著效果。同时,实验班女生的增益值高 于男生,在同样的干预内容和干预方法下,女生却比男生有更高的增益值,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效。具体情况见表7、表8:

表7 男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17 2.32 0.60 4.91 1.21 -9.62 0.000

1班 18 2.25 0.67 2.92 0.73 -4.30 0.000

表8 女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18 2.35 0.65 5.86 0.99 -21.09 0.000

1班 15 2.22 0.63 2.75 0.67 -3.20 0.006

(5)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水平以及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后测得分与控制组1班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9:

表9 实验班与控制班创造性思维后测的差异比较

五、讨论与结论

(一)干预效果产生的原因

首先,从教育戏剧的内容和过程上来看。教育戏剧包括暖身游戏和创造戏剧、结束三大部分,这与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一致的,能够将教育戏剧的形式运用到心理健康课程中去。“暖身游戏”的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能够调动起他们加入课堂中来的积极性。第二部分的“创造戏剧”通过向学生展示小故事让学生写标题,或是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安排角色和剧情表演戏剧,编排和表演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例如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具体问题情境“如何帮助画家脱离危险”,学生分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迅速思考出了如“让助手从旁悄悄提醒”,“给画家的鞋安上弹簧”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一种提高,同时教师从旁提示学生尽量想出独特有价值的方案,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案,这体现了对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培养。第三部分“结束”可以与每次干预的课后作业结合起来。可以说本研究的干预方案充分结合了教育戏剧的内容和过程,将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紧密结合在干预过程的点点滴滴中,因而能够得到显著的干预效果。

其次,从教育戏剧的特点来看。课堂上所进行的戏剧活动大多为角色扮演,多属于即兴创作,并非那种有剧本或者众多观众在场的正式戏剧。一方面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也与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想符合。全部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参与戏剧活动可以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学习机会,每名学生都能在创造戏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另外,参加戏剧演出的学生可以被视为参与者或游戏者,而不是演员,课堂的重点不在于表演的结果而在于戏剧创造的过程体验,可以说通过小组商量角色和剧情等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

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t检验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控制组前后测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与控制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自然成长因素的影响有关。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学生受到了练习效应的影响以及教师期待效应的影响造成的。

总体来说,教育戏剧对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显著效果,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维特性的发展上,教育戏剧的形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就性别而言,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采用教育戏剧的形式都能够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中对促进女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优势更为明显。可见,教育戏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的不足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于干预是否具有持续的后续作用,干预过程中的一些客观因素的控制,为何教育戏剧的形式对于女生的效果比男生显著,为何后测标准差要比前测标准差

数值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其创造力的提高等方面还有很多的缺憾,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 .台北:成长文教,2003.

2.Landy, R. (1994). Drama therapy, concepts, theories and practice. Springfield: Charles Thomas.

3.马利文,赵小刚.初中开设教育戏剧活动课程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

4. Sternberg, R. J. (2003). Wisdom,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synthesized. Cambridge Press.

篇10:二年级养成教育总结

班级目标: 班级组织: 班级制度: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不随意缺课,严禁旷课;

三.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自修课严禁讲话、讨论,杜绝考试作弊;

四.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五.作业按时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作业,不懂要问; 六.值日生认真做好卫生工作,不定时检查教室卫生;

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同学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八.不铺张浪费,不摆阔气,不乱花钱,禁止在教室里吃零食; 九.诚实勇敢,敢与班级的不正之风作斗争;

十.对自己要有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要气馁,也不要自卑。管理措施: 课堂要求:

一、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正上方。

二、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唱歌等待上课。

三、老师走进教室时,老师喊“上课”,全班同学起立(立正、站好),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声音要响亮)。

四、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五、上课坐姿要端正,专心听课,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不看与课本无关的书籍。

六、测验考试要实事求是,忠诚老实,不弄虚作假。

七、教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喊“再见”,学生按顺序走出教室。

八、早自习和中午辅导要和上课一样看待,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学,早上到校教师不在时,必须进教室进行自习,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主持全班同学学习。

九、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上体育课时,体育委员负责整队,按规定着装上体育课。

十、课间活动要积极认真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要积极参加,认真准备。礼仪规定:

一、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行注目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洪亮。

二、着装整洁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三、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四、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五、进校见老师,鞠躬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上课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六、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

七、对待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八、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九、递送或接受物品起立并用双手。

十、参加集会守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观看演出、比赛适时、适度鼓掌致意。卫生环境:

一、不买零食,不带零食进学校,不准边走边吃东西。

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胶袋、杂物、饮料盒及吃剩的残物。

三、不准从楼上往下抛掷杂物、泼水、倒垃圾。

四、每周星期二下午进行卫生大扫除,打扫干净教室、卫生区,洗擦黑板、门窗、桌椅,教室内物放有序,桌椅整齐。

五、随时保持教室及卫生区无垃圾杂物,发现有垃圾或杂物要随手捡干净。

六、垃圾一定要倒在垃圾池内,不得倒在垃圾箱外或其它地方。

七、勤换衣服、勤洗澡,保持衣着整洁,男生不留长发,勤剪指甲。评价制度 奖:

1.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的加2分,按时背书的加2分。

2.作业书写整洁,得到优或者100分的加2分,得到老师鼓励性评语的,每次加2分。

3.积极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耐心辅导同学学习的,每次加2分。

4.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的每次加2分。

5.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或者值日,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的,每周加2分。

6.尊敬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讲文明讲礼貌,不打架,不说粗言烂语的,每周加2分。

7.劳动积极肯干,按时做好值日工作,爱护劳动工具并能在值日之后将工具摆放好的,每周加2分。

8.大胆检举同学的不良行为,勇于督促同学改正错误的,每次加2分。9.午餐后主动做好保洁工作,每周加2分。

10.班干部工作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班级、小组管理有声有色的,每周加5分。

11.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每次加2分。

罚:

1.不按时到校上课,有事不主动请假,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的,每次扣2分。2.不按时完成各科作业每次扣2分,背书拖拉的扣2分。

3.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每次扣2分。出现错误不及时更正每次扣2分。4.课前不做好准备,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讲闲话,做小动作或玩玩具每次扣2分。影响老师上课的,一次扣2分

5.不尊敬老师,不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讲文明礼貌,课间与同学追逐打闹,说粗言烂语的,每次扣2分。

6.不按时做好值日,玩弄或者乱扔劳动工具的,每次扣2分,故意损坏工具的照价赔偿。

7.放学不按时回家,在校门口买零食吃的每次扣2分。

篇11:二年级上期德育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补郎中心小学教师:方维伦 二年级(1)班德育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补郎中心小学教师:方维伦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与日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

篇12:二年级部德育工作总结

二年级部

2016-2017第二学期二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根据康川学校办学宗旨“管理、安全、质量”的要求和学生德育工作精神,二年级部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每次例会都作为重点工作来安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馈,特别是学生在楼道打闹,在操场玩危险性游戏等负面做了重点要求和检查,每月进行1-2次季节性安全教育,并在和校通平台上向家长做了相应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效果良好。

2、对校园欺凌行为坚决说“不”

学校倡议对反对校园欺凌行为开始,从九月份我们年级部利用课间操进行三次专项会议,会上要求二年级全体师生参加,公布了校园欺凌求助电话和求助方式:班主任、年级部、学校汪校长,可采用打电话、当面汇报、写举报信等方式进行求助,其效果良好。对于被举报的问题学生我们采用正面谈话或通知家长等多种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正面教育,效果显著。

3、专项整治口香糖痕迹和环境卫生问题

针对清除口香糖痕迹这个老大问题,我们对问题比较突出的班级进行了几种整治和跟踪整治,并安排卫生委员及班长等同学为举报员,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实行铲除楼道、教师口香糖痕迹及罚值日生等形式,有效遏止了此现象。同时要求学生在放学时把课桌里的垃圾全部清理掉,从根源上杜绝了垃圾,效果明显。

二、工作亮点

1、在反对校园欺凌活动中,由于几次的专项会议,积极宣传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同时鼓励受害者大胆站出来进行举报的好处后,被举报出了几个长期的所谓的“小霸王”的问题学生,特别是二(8)班的张秉麒同学被同学举报,我们及时对这些同学进行了教育,并表示以后会改掉毛病。现在,我年级部的举报威力已经压制了欺凌之风。

2、楼道玩耍打闹现象基本消除。

三、对今后德育工作的思考

二年级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小学的趋于稳定阶段,所以在学生思想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则意识,这时候的学生思想也逐步出现独立状态,相应的也会形成一些能影响一生的习惯,所以,对二年级学生还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积极的正面教育,比如: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爱国意识、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等的教育要摆在首位。

篇13: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创新教育,工作分析

语文教学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标下,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创新方案,希望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一、加强目标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有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新课改后,小学高年级语文在目标设计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指导,以及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通过语文课本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应用语文课本中内容的感染作用。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要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会读,会写,并且要会对生字进行简单的应用,对课文的含义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 能力目标: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词。(3)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使学生意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目标,小学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一篇课文让孩子意识到环保、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远比第一个知识目标的意义更大。所以,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句话,让学生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提高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细设计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张扬个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创新上的意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一种定性思维,创新意识经常被牢牢的压死。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使这种被动教学方式被打破,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培养下,能够得到提升。而这一切开展都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因为许多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在创新教育中,还需注重实践。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合理的转换为创新能力。如果没有实践,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彰显自我的才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而且可以充实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通过《养花》一课,学生将会懂得一些关于养花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实践,那么不久后学生将会将掌握的知识都忘掉,因此,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养自己喜欢的花,这样不就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书本中的知识,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会影响人的内隐活动和外显行为。个性也被人们称为心理行为上的动力源泉。在小学生阶段,个性能够使学生沿着一个积极的目标进取,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快速的转变为创新能力。

三、拓展知识,创新解疑

语文课本毕竟只是一个语文教学的示范本,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显然存在很多不足。在进行课本学习结束后,应当让学生对类似的文章阅读进行扩展。类似的文章的选取应当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些高深的文章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同时拓展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应当具有相同点,便于学生对文章中的知识进行理解。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知识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例如,在完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相应的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灰姑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大声阅读,更深一层的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生字、字义等,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在自我研究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进行标注,然后会有“亲友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留有7-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黑板上提出自己在自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作为遇到困难学生的“亲友团”,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存在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篇14: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管理

1.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推进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组织开展可行性测试,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推动京津冀地区建立课程改革协作机制。启动建立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监测机制,加大课程管理和指导力度。

2.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抓紧义务教育品德、语文、历史后序册次教材编写、修订和审查,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编写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组织开展新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做好教材宣传、解读,开展教师培训,提升育人效果。启动普通高中教材修订工作。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研究制订《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3.推进教学改革交流。组织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单位与中西部地区学校开展对口交流,组织东中西部地区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成果覆盖面。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指导,组织开展第四届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交流推广优秀案例和经验。

二、稳步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4.推进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指导各地出台并落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推动科学规范实施。指导有条件、有意愿开展试点的地区进行专项改革实验,为全国全面实施改革积累经验。推动建立省际协作机制,就普通高中考试评价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加强资源协作和经验共享。

5.部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印发《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中考改革。指导各地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招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指导地方开展改革试点,组织开展交流培训。

三、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6.研究制订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研究出台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相关工程项目。

7.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设立一批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引导和支持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探索破解制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条件保障水平。

8.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与指导。出台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组织开展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引导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四、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9.制订实施攻坚计划。研究出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相关工程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继续配合组织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推动完善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制定和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10.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推动地方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支持高校与高中合作探索有效的指导模式。会同空军加强青少年航空学校建设,组织开展招生、教学、管理研讨交流。继续与中国科协合作,组织好2016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深化高中高校合作育人。

五、努力办好特殊教育

11.研究制订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完成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年)的任务目标。研究出台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相关工程项目。

12.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继续提高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6年实现生均6000元以上目标。继续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提高各学段残疾学生资助水平,探索建立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制度。

13.全面推进特殊教育新教材编写。按照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新教材编写,完成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教材审查。

六、深化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与交流

14.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宣传和推广2014-2015年度优课评选成果,充分发挥优课效益。总结工作经验,组织好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

上一篇:韩非法治思想内容下一篇:大学生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