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协议书

2024-05-15

设备维修协议书(精选9篇)

篇1:设备维修协议书

甲方:**分公司

乙方:**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安全环保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双方就《**修理合同》(以下简称“合同”)中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事宜达成一致,按照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与主合同一致。

1. 定义及解释

1.1违约、违规、违章:指安全合同当事人违反安全法律法规,违反安全规定、标准,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

1.2事故:指在安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由于当事人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停工、有关财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

1.3不可抗力:指合同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地震、战争、台风、水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事件。

1.4健康安全环境例卷:指乙方对重要的、高度危险的设备或活动,描述其现存的健康安全环境危险和危害,及将该危险危害控制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能够接受水平所采取措施的文本。

2项目概况

2.1项目(合同)名称:**修理合同

2.2项目(合同)主要内容:设备修理

2.3项目主要危险点源及危害:起重吊装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焊接时的灼伤、火灾、爆炸、尘毒、噪声、施工现场的流动污染源(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生产污水、车辆尾气、工业噪声等)、冬季施工中的低温冻伤等所有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的情况。

3.双方的权利义务

3.1甲方的权利:

3.1.1有权要求乙方建立安全组织机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标准,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控制危险点源,熟练掌握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

3.1.2有权要求乙方必须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并对乙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3.1.3有权要求乙方维护好相关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和器材。有权对租赁使用的乙方设备、设施进行安全管理。

3.1.4有权对乙方的施工作业现场及其安全作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处理,监督乙方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3.1.5发生事故后,有权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参与事故的调查,有权对乙方事故进行统计上报。

3.1.6有权对乙方做出的与现场安全管理有关的承诺予以监督、检查。

3.1.7有权对乙方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任何偏差,实施整改的跟踪验证。

3.1.8其他:无

3.2甲方的义务:

3.2.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2.2按规定对乙方进行资质审查,对乙方针对作业项目制定的健康安全环境例卷进行审查。

3.2.3发生事故后积极组织抢险,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中油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3.2.4应乙方要求,向乙方提供相关的安全资料。

3.2.5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和器材。

3.2.6其他根据项目要求应尽的义务。

3.2.7甲方应乙方要求提供相关的的安全资料。

3.2.8甲方应建立与乙方协商、沟通的渠道,并及时将有关安全管理的信息向乙方予以传递。

3.2.9甲方有义务对乙方提供的各种 有关体系管理的受控文件予以维护和保密,不得出现遗失、外借等情况。

3.2.10其他:无

3.3乙方的权利:

3.3.1有权对甲方的安全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意见。

3.3.2在日常作业中,对甲方违章指挥、强令乙方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由此产生的打击报复,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

3.3.3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要求甲方提供符合施工作业的安全条件和环境。

3.3.4有权要求甲方提供相关的安全资料。

3.3.5其他:无

3.4乙方的义务:

3.4.1必须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施工作业项目制定健康安全环境例卷,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执行甲方有关的规章制度。按施工人员的1-3%配备安全员,专职负责所有员工的安全和治安保卫工作及预防事故的发生。

3.4.2按规定组织好安全检查,发现作业过程中不安全隐患、重大险情,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理并报告甲方。发生事故时,要积极抢险,服从统一指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并按甲方要求报告事故。

3.4.3乙方在任何时间都应采取各种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其员工发生任何违法、违规、违章、违约、违禁、暴力或危及安全生产的.行为。应维护好相关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和器材。

3.4.4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操作人员上岗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

3.4.5不得购买、使用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甲方规定的原材料、设备、装置、防护用品、器材、安全检测仪器等。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必须具有相关的安全标志牌。由于乙方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及责任完全由乙方承担。

3.4.6乙方招用的分包商,应经甲方认可,并具备承担工程服务项目的施工资质和安全资格,从事特种作业的工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乙方招用的分包商的安全责任由乙方承担,甲方不直接对乙方招用的分包商办理业务。

3.4.7乙方必须按照本项目特点,组织制定本项目实施中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4.8对于易燃爆的材料乙方应专门妥善保管,并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所有施工人员都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乙方有义务对甲方所提出的任何质疑进行确认,并在客观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实施必要的纠正和改进。

3.4.9对于乙方施工过程中所控制或使用的甲方财产,乙方有义务予以爱护保护,若其财产出现损坏、丢失等情况,由乙方负责赔偿并及时报告甲方。

3.4.10进入甲方施工时,如需动火、动土、动电、高空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等需办理相关手续,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

3.4.10其他:无

4.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4.1乙方应制定安全、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4.2发生生产安全、环保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乙方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特大事故,同时立即报告甲方单位,不得拖延,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4.3乙方应负责组织事故的抢救工作,甲方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便利条件。对重特大事故,乙方在无法组织有效抢救、救护,无法防止事故扩大时,应当立即提请甲方组织事故抢救。事故应急抢救费用由事故责任方事急抢救费用由事故责任方承担。乙方单位应按照国家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事故调查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和责任认定,重特大事故涉及甲乙双方或第三方责任及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应由甲乙双方或第三方共同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和责任认定。

5.违约责任及处理

5.1甲乙双方违反本合同约定,首先依据合同约定对违约者进行处理,违约方应承担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5.2发生事故时,双方均有抢险、救灾的义务,所发生的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5.3发生的事故,应经事故调查确认责任;事故报告和调查应按照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进行。

5.4乙方违反本合同造成的事故,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报告甲方;由于乙方修理质量导致的事故及次生事故,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5.5甲、乙双方共同违约造成的事故,按双方责任大小承担相应责任,并按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6乙方未按甲方要求整改及发生事故后弄虚作假、隐瞒不报、迟报或谎报,经查证属实的,每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1000—5000元,并赔偿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进入甲方市场资格。

6、不可抗力由于不可抗力造成主合同项目施工作业事故及产生的损失,当事人双方依据主合同中双方的约定,各自承担相应的损失。

7.合同的履行期限

本合同的履行期限与主合同保持一致。如果主合同因故需要变更期限,本合同与之变更至相同期限。

8. 合同的生效、变更、解除或终止

本合同与主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合同随主合同的生效、变更、解除或终止而生效、变更、解除或终止。

9.保险

乙方合同项目施工作业人员的保险由其自行承担。

10.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按照主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处理。

11.其它相关事项

本合同与主合同同时生效,并作为主合同的组成部分。本合同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

委托人(甲方):**公司

负责人:

盖章日期: 年 月

承揽人(乙方):**公司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授权委托人: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日

篇2:设备维修协议书

甲方:福建三明市煌诚贸易有限公司

乙方:

学校办公电脑,打印机,机房,投影机等设备免费维修期已过,为了保证学校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双方协商,将日常的维护和承包给甲方,具体协议如下:

一、乙方已过从保修期限的:

1、电脑整机台,每台每年的维护费100元(不含配件费)

2、无(有)盘工作站 台,每台每年的维护费100元(不含配件费)

3、打印机台,每台每年的维护费100元(不含配件费)

4、投影机设备 台,每台每年的维护费150元(不含配件费,每年清洗1次,含屏幕,音箱,中控设备等)

合计元

二、具机型配置如下:见附件

三、承包维修期限:壹年(自20年月日─20年月日)

四、维修承诺:对承包维护的设备加贴标志,每个季度至少一次例行检查保养,设备出现故障,无特殊2日内解决问题,每周巡查一次,维护响应时间4小时。

五、维护过程中更换配件,只计算材料费,不再支付维修费。

六、维护费在每年维护期满一个月内支付。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不尽事宜,另行商议。

甲方:乙方:

代表:代表:

篇3:网关设备H.248协议的实现

基于IP网络的软交换技术正在逐步取代电路交换技术,成为公众交换电话网/公众陆地移动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STN/PLMN)的主流技术。软交换系统在运营商的核心控制网络已经得到大规模的部署,在其他行业(如电力系统、银行系统等)也逐渐开始应用。和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程控数字交换机相比,软交换系统由不同设备实现呼叫控制、终端接入等功能,各种设备之间使用标准的接口或协议,这样,软交换系统就提供了开放的功能及业务扩展能力。在此基础上,各种增值业务(如视频业务、统一通信业务等)也可以得到快速地发展。

1软交换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的控制功能实体,为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设计思想是:呼叫和承载分离、业务和呼叫分离。

软交换设备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是软交换网络中语音/视频/数据业务呼叫、控制和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软交换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1]。

软交换体系结构分4层:应用层、控制层、传输层和接入层。

应用层设备包括各种业务服务器,如计费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等,这些服务器控制软交换核心实现各种业务功能,如会议、统一通信和号码簿等。

控制层设备包括软交换设备,也称作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是整个软交换系统的控制核心。

传输层指的是IP网络层,包括万维网及各行业自建的专用数据网等网络。

接入层设备包括:中继网关(Trunk Gateway,TG)、信令网关(Signal Gateway,SG)、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MG)和各种IP终端。

TG:位于NGN的边缘接入层,连接PSTN和NGN网络,实现IP包转时分复用模式(TDM)的功能[2]。

SG:用于完成与PSTN/PLMN电话交换机的信令连接,将电话交换机采用的基于TDM电路的7号信令信息转换为IP包。

AG:用于直接将普通电话用户接入到NGN网络。

软交换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H.248协议

由图1可知,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在软交换体系结构中位于接入层。软交换设备通过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MEGACO)/H.248协议控制网关进行各种动作(如控制接入网关检测终端的摘机、挂机、拍叉簧、拨号和向终端发送各种信号音等;控制中继网关进行媒体流的转换等)。MEGACO是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制定的标准,H.248是国 际 电 信 联 盟标准化部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制定的标准。H.248和MECACO在协议文本上相同,只是在协议消息传输语法上有所区别,H.248采用ASN.1语法格式(ITU-T X.680 1997),MEGACO采用ABNF语法格式(RFC2234)。

Megaco/H.248 通过一系列命令处理终端( Termination)、上下文(Context)、事件(Event)以及信号(Signal)等。

Add 命令负责添加 Termination 到 Context。Context 中的第一个 Termination 上的 Add 命令可以用于创建一个 Context[3]。

Modify 命令用于更改 Termination 的属性、事件和信号。

Subtract 命令用于断开 Context 中的 Termination 连接,并返回加入 Context 的关于 Termination 的统计值。Context 中最后一个 Termination 上的 Subtract 命令用以删除 Context 。

Move 命令自动将 Termination 移动到其他 context 。

AuditValue 命令用以返回 Termination 的属性、事件、信号和统计值的当前状态。

AuditCapabilities 命令返回媒体网关所支持的关于 Termination 属性、事件及信号等的所有可能值。

Notify 命令允许媒体网关通知媒体网关控制器关于媒体网关中发生的事件。

ServiceChange 命令允许媒体网关通告媒体网关控制器一个或一组 Termination 将退出服务或返回到服务。此外 MG 利用 ServiceChange 命令通告 MGC(注册) 它 的可用性,并通告MGC它将或已重启。MGC 可能通过向 MG 发送 ServiceChange 命令而通告 MG 其移交过程。 MGC 还可能使用 ServiceChange 命令通知 MG 将一个或一组 Termination 加入或退出服务。

Notify 命令(MG 通过该命令通知 MGC 关于 MGC 所关心的某事件已经发生)由 MG 发送到达 MGC。ServiceChange命令可以由MG发送到MGC,也可以由MGC发送到MG。其余命令则是由MGC发送到MG。

3网关

接入媒体网关用于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4]。中继媒体网关位于电路交换网和IP分组网络之间,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5]。

接入网关、中继网关都由硬件、软件组成。接入网关的硬件负责检测终端的摘机、挂机、拍叉簧、拨号、向终端发送各种信号音、对媒体流进行格式转换。中继网关的功能除对DSS1消息进行适配外,也要对媒体流进行格式转换。所以接入网关、中继网关的功能及软硬件组成基本一致。

3.1硬件结构

网关的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公共控制板:网关的核心硬件,由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和网卡等设备组成,运行软件系统,通过总线和其他外围板卡进行通信,接收板卡发送的数据、控制板卡的动作。为了提高网关设备的稳定性,公共控制板可冗余配置,使用热备份方式,一旦主用控制板出现故障,备用控制板可以马上接管服务。

模拟接入板:用于接入模拟终端。模拟接入板通过背板总线使用音频线和模拟终端连接,为模拟终端提供电压、检测终端的摘机、挂机事件,并可以检测终端所拨数字,以及向终端播放拨号音、忙音等各种信号音。

数字中继板:用于和PSTN通过E1进行互联,互联信令一般采用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信令或中国7号信令(Signalling System No.7,SS7)。使用ISDN信令时,一般采用集群速率接口(Primary Rate Access,PRA)。使用SS7信令时,一般采用ISDN用户部分(ISDN User Part,ISUP)协议。

媒体处理板:用于将媒体流在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格式和实时传输协议(Real Time Transfer,RTP)格式之间进行转换。媒体处理板由嵌入式处理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RTP)组成。嵌入式处理器完成和公共控制板的通信、对DSP的控制,DSP完成语音的编解码。

外网控制板:用于在公共控制板和外网机架之间建立通信通道。一般的通信设备是由多个机架或机框组成,便于用户端口需求的扩展。

网络交换板:用于媒体网关和软交换设备及其他IP网元(网关、终端)之间通信。媒体网关和软交换设备的控制协议必须承载在IP网络之上,而语音流的传输也必须依赖于IP网络。

3.2软件结构

网关的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

呼叫控制模块:网关的核心控制软件,运行于公共控制板上,处理模拟终端的各种事件(摘机、挂机和拨号),并根据软交换设备的命令指示模拟接入板对终端播放各种信号音。对终端的事件处理后,将事件映射成H.248协议模块的内部消息,并发送到H.248协议模块。在呼叫建立过程中,根据终端所处的呼叫阶段,对收到的消息(接入模块、H.248协议模块)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网关配置为冗余系统,则主、备呼叫控制模块之间定时发送心跳消息,一旦备用模收不到主用模块的响应,则立即迁移至主用状态。

H.248协议模块:网关的协议处理模块,由H.248协议栈部分、协议栈管理部分、网关管理部分组成、媒体控制部分。H.248协议栈部分负责对呼叫控制模块的消息进行编码,对软交换设备的消息进行解码。协议栈管理部分负责对协议栈进行初始化、配置和维护等管理工作。网关管理部分则完成资源的状态管理,包括:注册、心跳和双归属等功能。媒体控制部分完成根据软交换设备的命令申请媒体资源、变更媒体模式。

媒体资源管理模块:媒体处理板管理模块,包括资源分配、资源维护和资源统计等。媒体网关可配置多块媒体处理板,此模块根据预先配置的资源分配算法(负荷分担等)分配媒体端口,并控制DSP创建RTP、激活RTP和变更媒体流的模式。同时对通话过程中的丢包率、发送及接收的RTP个数等进行统计,并上报到软交换设备。软交换设备根据统计情况决定是否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当丢包率比较高时,表明网络状况可能不太好,此时应对呼叫进行限制。

网络管理模块:管理网关和软交换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在网关和软交换设备之间收发协议数据。H.248协议模块启动后,通知网络管理模块建立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监听端口。

以上各模块以任务形式存在,通过邮箱机制进行通信。

3.3注册

网关启动时,必须向软交换设备进行注册,通知软交换设备网关上资源的状态。MG可以使用 ServiceChange命令向MGC报告一个终结点或一组终结点将要退出服务或者刚刚返回服务[6]。

网关注册流程如图4所示。

① 网关启动,网关管理部分判断是主用机架还是备用机架。如果是主用机架,则通知协议栈管理部分向软交换设备进行整体注册。

② 协议栈管理部分调用协议栈进行ServiceChange消息的编码,ServiceChange中的TerminationId为Root,Method为Restart。编码完成后,通过网络管理模块将注册消息发送到软交换设备;

③ 网络管理模块收到软交换设备的Reply消息后,发送到协议栈模块;

④ 协议栈管理部分调用协议栈进行消息解码,并通知网关管理部分。网关管理部分则通知相关模块注册已成功。

3.4呼叫建立

呼叫流程如图5所示。

① 模拟接入模块检测到终端摘机,上报到呼叫控制模块;

② 呼叫控制模块建立呼叫包,并将摘机消息发送到协议模块;

③ 协议模块对摘机消息进行映射和编码,编码完成后发送到网络管理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将摘机消息发送到软交换设备;

④ 网络管理模块收到软交换下发Modify消息(指示网关向终端送拨号音,并检测拨号,消息中包括数字位图)后,将Modify消息发送到协议模块;

⑤ 协议模块对Modify消息进行解码,将消息映射成内部消息并发送到呼叫控制模块;

⑥ 呼叫控制模块向接入模块发送消息,指示接入模块向终端播放拨号音;

⑦ 接入模块收集号码后,上报到呼叫控制模块;

⑧ 呼叫控制模块按照数字位图进行号码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发送到协议模块;

⑨ 协议模块进行编码,映射成Notify消息,并通过网络管理模块上报到软交换;

⑩ 网络管理模块收到软交换下发Modify消息(指示网关向终端送回铃音)后,将Modify消息发送到协议模块;

(11) 同步骤⑤;

(12) 呼叫控制模块向接入模块发送消息,指示接入模块向终端播放回铃音;

(13) 网络管理模块收到软交换下发Add消息(申请媒体资源)后,将Add消息发送到协议模块;

(14) 协议模块向资源管理模块发送消息,申请媒体资源,并将结果上报到软交换;

(15) 网络管理模块收到软交换下发Modify消息(指示网关向终端停送回铃音)后,将Modify消息发送到协议模块;

(16) 同步骤⑤

(17) 呼叫控制模块向接入模块发送消息,指示接入模块停止向终端播放回铃音;

(18) 网络管理模块收到软交换下发Modify消息(将媒体模式修改为“收发”)后,将Modify消息发送到协议模块;

(19) 协议模块向资源管理模块发送消息。

至此,通话建立。

4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研究硬件和软件结构,参考软交换体系的组成原理,并对H.248协议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多次论证和试验,完成了H.248协议在媒体网关的实现。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大话务量测试(使用呼叫模拟器、测试仪表等工具),并针对H.248协议进行具体细节地测试,验证了网关完全实现了设计思想。 

参考文献

[1]YD/T1434-2006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S],2006.

[2]陈少军.软交换系统七号信令设计[J].无线电通信术,2012,38(2):17-19.

[3]YD1292-2003-I.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技术要求[S],2003.

[4]YD/T1243.2-2002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综合接入媒体网关[S],2002.

[5]YD1243.1-2002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IP中继媒体网关[S],2002.

篇4:设备维修协议书

OXC主要应用于格形骨干网、城域网和骨干网与城域网汇接处。通过波长路由优化算法(RWS),OXC可以动态重构网络。当网络发生故障时,OXC可以为故障段的光通道重选路由,实现网络的自动恢复,从而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OXC的交换核心可以在电域或光域完成。电域的交换核心要求OXC具有O/E、E/O的能力,允许信号再生,改善信号传输质量,但造成电子瓶颈;光域的交换核心主要依靠空间光开关矩阵来实现,对业务具有透明传输的特性,光域交换的OXC的交换粒度可以分为波长、波长组和光纤级别,不同交换粒度的OXC结构不同。

光分插复用设备

光分插复用设备(OADM,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是光网络内重要的网元设备之一。它可以看成是OXC在功能上的简化,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上下路,即从传输的多波长信号中选择通往本地的下路的光信号,同时上路本地光信号,而不影响其他信道,并保持光域的透明性。OADM在环形网中有重要的应用。

OADM可分为非重构型和可重构型。非重构型的OADM上下路的波长固定,上下业务的路由固定,通常由解复用器、复用器和固定滤波器构成,特点是没有延时,性能稳定可靠,但缺乏灵活性;可重构型的OADM上下路波长和业务路由可以选择,通常由光开关、可调谐滤波器等构成,结构较前者复杂,但能对光网络动态重构,组网灵活。

自动交换光网络

自动交换光网络 (ASON,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是在2000年3月的ITU-T SG13会议上正式提出并开始规范的。它的诞生是为了适应光传送网在发展过程中对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迫切需求。在ITU的2001年到2004年的研究周期内,ASON的研究由ITU-T SG15承担。目前涉及ASON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有ITU-T、OIF、IETF等。

ASON显著特点是具有提供动态连接的能力,能够支持多种类型的业务,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对带宽进行实时分配以实现光通道中的流量工程,有利于更迅速地引入各种新的增值业务。

ASON网络结构主要包括3个独立的平面:传送平面(TP)、控制平面(CP)和管理平面(MP)。控制平面是ASON的核心。控制平面主要包括资源发现、状态信息分发、路径选择和路径管理4个基本模块,能够提供快速和更加灵活的连接建立功能。

ASON能较好地符合光网的发展需求和网络业务、网络结构多样性的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传送网的发展方向。

多协议标记交换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由IETF于1997年提出的技术,它是面向连接的分组转发技术和IP路由协议的结合。MPLS采用ATM中的标记交换思想和高速分组转发技术,为数据分组在通过网络时提供有效的选路和转发功能,同时能有效地应用于网络的流量工程中。MPLS中的多协议是指MPLS所支持的协议不仅包括IP,而且还包括ATM、帧中继等其他协议。MPLS中的标记是指在MPLS网络中,边缘标记交换路由器(LER)根据数据分组的地址等信息为该分组分配的一个简单的固定长度的标记,并加贴在该分组的前面,分组的转发是根据标记值来进行的。

MPLS网络中的操作步骤包括:标记的创建和分发、标记表的建立、标记交换路径的建立、标记插入/查表、分组转发。

篇5:食堂设备维修安全协议书

甲方:淄博外国语实验学校

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设备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设备使用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甲、乙双方签订食堂设备维修安全协议书,主要事项如下:

一、乙方必须持有工商营业执照、有效个人证件,负责为甲方维修、维护食堂设备。

二、乙方必须严把质量关,维修、维护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在规定的条件和期限内不发生安全问题,否则赔偿甲方的全部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乙方必须根据甲方提出的要求进行设备维修及维护,并在甲方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维修。甲方配合乙方在维修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维修帮助。

四、乙方要树立服务意识,虚心听取甲方意见,自觉接受甲方监督管理,保证甲方食堂设备安全运行。如因质量问题出现不安全事故要承担全部责任。

五、甲方按照相关安全要求,严把验收关,如发现不合格情况,经提醒、警告后仍未改进的,甲方有权终止协议。

六、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自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学期。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篇6:企业设备维修外包协议书

甲方: 长兴县公路管理段乙方:

乙方接受甲方委托,乙方为保证甲方设备的正常使用,对甲方的协议设备进行维修服务,为保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签订本协议。初次签协议前,设备应正常运转情况下,方可签订协议。

第一条;协议时间

协议有效时间从2009 年1月1日至2011年12 月31日结束,第二条;合同工作内容及范围

工作内容:甲方所有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调试、突发故障维修、设备改造等工作。

补充说明:甲方若在合同期内增加设备,不属本合同范围。

第三条;乙方义务

1、乙方维修人员,应具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有效的证件;并做到持证上岗

2、对甲方提供给乙方使用的维修工具,如乙方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丢失,将由乙方负责进行赔偿。

3、乙方所有工作不得分包其他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4.乙方因派人员工作人员失误(技能欠缺、维修迟缓或误操作所引起事故扩大)对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经济损失。

5.乙方根据甲方设备出现故障的报修通知,乙方优先安排人上门维修。在接通知后,应急事故,乙方必须24小时内到达现场;普通维修,乙方可在24至48小时内到达现场。

6、乙方接到通知,未能急时维修,甲方有权外聘维修人员,维修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负责,费用在当月的维修维护费中扣出。

7.乙方上门维修不收取上门费及工时费。

8.乙方上门维修没有次数限制。

9.乙方根据甲方合同设备情况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告知甲方。在没有甲方报修通知的情况下,乙方按维修计划,对甲方设备进行上门维护。一般情况下,每四个月一次上门维护保养服务。

第四条;甲方义务

1.甲方在协议设备出现故障后,及时通知乙方。

2.未经乙方认可,甲方不得邀请第三方单位对协议设备进行维修,否则乙方不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和责任。

3.设备发生故障,需要更换配件时,甲方承担配件费用。

4.甲方有义务对乙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作业安全教育。

5.甲方承担委托设备在维修协议期内的各种改造费用。

6.甲方有权根据设备使用情况随时检查乙方的工作、维修、保养记录;组织包括乙方在内的设备联合检查,并对乙方工作提出监督、忠告、表彰、处理。

7.甲方有权随时检查乙方工作人员的资质证件,制止任何违章作业行为及方案执行。

8. 甲方有权视情节轻重处罚或辞退乙方不称职的员工,乙方不得无故拒绝。

第五条;合同费用

1.本合同总价__2000_元/年,费用包括乙方工作涉及到的劳务费、管理费、工具费、所有税费、各种保险、安全费用、技能和职业资格证审验费用、食宿费、加班费、车费、及合同明示或涉及到的所有风险、责任、义务等费用。

第六条;费用支付方法

甲方以现金形式支付乙方上月劳务费。

第七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

1.甲乙双方必须认真履行本协议下的权利和义务,否则,构成违约,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即向对方赔偿因违约行为所造成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及不可预见的损失。如双方均有过失,将按过失程度分别承担责任。

2.如由甲方支付不及时,从逾期之日起,按欠付金额的万分之五向乙方支付滞纳金。如乙方不能及时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保养,甲方将从费用中扣罚所采用的措施费用。

3.如因违约等事宜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协议签订之日起生效。如有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协商后,作出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长兴县管理管理段乙方:

篇7:设备委托维修协议书

甲方: 乙方:

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公平、诚信原则,协商一致就甲方位于杭州办公室的空调设备维修保养达成如下协议。

一、服务对象及费用:

1、甲方委托乙方为空调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设备清单详见附件一)

2、乙方按 向甲方收取维保报务费。

二、服务时间:

1、本协议规定的维修服务应在甲方指定时间内进行,如有特殊需要,乙方可在任何时间提供服务,费用另计。

2、本合同所述设备若发生故障需要应急维修时不受时间限制。

三、服务内容及乙方责任:

1、乙方的责任:

1.1.提供服务时应严格遵守甲方有关的规章制度。

1.2.乙方提供全天候应急维修服务,并在接到甲方报修通知后小时内上门。1.3.乙方承诺一般性故障乙方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马上给予解决,如需更换常用配件,均由甲方提供,乙方负责维修。如乙方购买,只收取配件费;如因配件质量所造成的事故或事故,均由配件提供方负责。

1.4.当发现或发生非维修责任事故时,应及时书面通知甲方整改。问题发生故障。

四、违约责任:

1、乙方应本着对用户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甲方服务,如乙方未在承诺的时间内到达甲方指定地点进行设备检修和故障处理,则视同违约,甲方有权追究乙方违约责任和损失索赔。

2、乙方更换任何收费备件及材料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数量、价格,经甲方认可后方能更换,否则甲方将拒付费用(但本着用户利益至上的原则,紧急情况除外)

3、甲方保证按协议规定的时间按期支付维保费用及备件件,如未按期支付,乙方有权停止相关服务并追究甲方违约责任。

1.5乙方承诺自空调维修好后1年内为免费保修期,在保修期内确保不会因同样

4、违约损失以实际损失为准,如实际损失无法估算的则,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承担不超过合同维保服务费用总额10%的违约金。

五、结算方式:由乙方每次维修好后开具全额正式发票给甲方,甲方确认后在7个工作日内以银行汇款或电汇方式将50%的维修款支付给乙方如下账户,剩余50%维修款在空调1年保修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结清。

六、其他:

1、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如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应以协商为准,协商不成则双方均可诉至永康市人民法院处理。

篇8:设备维修协议书

近年来IP话音成为取代现有话音通信模式的一种趋势, VoIP技术的成熟, 也使得其应用更加广泛。作者所在单位自主研发了一种车载通话设备, 此设备含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及DSP处理模块, 能将实时的话音流转换成实时的IP数据流在某个局域网段进行交互。在此项目中采用了RTP协议作为传输话音流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详细阐述RTP协议的具体实现。

1 RTP协议介绍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是一种实时传输协议, 提供端到端的包括音频在内的实时数据传送。RTP包含数据和控制部分, 前者具有时间标签和控制统一会话中不同数据流同步特性的机制, 可以让接收端重组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协议侧重于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可实现数据传输的多播及单播。

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作为协议的控制部分,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质量反馈, 可用于用户进程进行流量控制与网络拥塞控制。

1.1RTP

典型的RTP头的帧字段依次为: timestamp, marker, payload, sSrc, sequenceNumber, sByte, len。其中payload代表RTP包的数据类型;sSrc为表示一个RTP连接的唯一ID;sequenceNumber代表当前包的序列号 (包的先后顺序) ;timestamp (时间戳) 为一个数据产生的时间。

1.2RTCP

RTCP协议用作对RTP协议的控制。RTCP 反馈的RTP传输情况, 表示某时间段内收发包的数量。RTCP中含一个64位的绝对时间戳和一个32位的相对时间戳。

1.3时间戳

时间戳相当于一个RTP传输会话 (session) 的ID, 随机产生且唯一。当RTP 会话改变 (如IP等) 时, 此ID随即变化。序列号只表示包发出的先后顺序, 不能作为流内的同步标志。

时间戳同步处理方式为:通过RTCP获取绝对时间, 根据绝对时间播放数据包, 也可采用2个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 (相对时间戳) 保证同步。

媒体同步处理方式为:保证本身及多个媒体间同步, 常用措施包括时间的换算统一、标准时间、RTCP控制等。

在RTP协议中, 取得时间戳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RTP包中的时间戳, 另一种是RTCP包中的绝对时间戳和相对时间戳。

2 具体设计

2.1整体方案

RTP&RTCP模块的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 实时操作系统会接收来自本机上的信令进程控制信号, 本设备采用SIP信令作为VoIP的传输技术, 当SIP信令进程完成信令交互后, 通过FIFO向RTP&RTCP进程发送信令。RTP&RTCP进程负责封装来自DSP驱动的话音流数据帧发送到IP网络;或者从网络获取RTP数据包, 进行解析工作, 再将数据流整形缓存发送至DSP驱动, 最终还原成实时的话音信号。

2.2子模块设计

RTP&RTCP模块按照其功能与实现, 可以划分成3个子模块:RTP/RTCP Encoder、RTP/RTCP Decoder和Jitter Buffer。如图2所示。各子模块的详细介绍如下。

2.2.1RTP/RTCP Encoder

RTP/RTCP Encoder子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从DSP Driver上收到的语音数据包进行RTP封装后发往网络。定义了网络发送通道的数据结构和DSP通道的数据结构。

伪代码实现如下:

RTPEncoder start

{ErrorDetector () ;

InitRTPHeader () ;

GenerateRTPHeader () ;

RTPPacketBuilder () ;

SendToNetwork () ;

if (Send RTCP packets)

RTCPSendPacket () ;

return 0;

}

2.2.2RTP/RTCP Decoder

RTP/RTCP Decoder子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从网络上收到的语音数据包进行RTP解封装 (剥离RTP协议包的帧头) 后发往Jitter Buffer, 等待其处理完毕后再发往DSP。

伪代码实现如下:

RTPDecoder start

{if (RTCP) RTCPDecodePacket () ;return 0;

else CheckErrors () ;

RTCPUpdateSeq () ;

RTCPJitter () ;

UpdateJitterBufWrPtr () ;

Return 0;

}

2.2.3Jitter Buffer

伪代码实现如下:

jitterbf start

{if ( PacketNum == 0) return 1;

else NextRdPtr = UpdateJitterbufRdPrt () ;

if (Connection broken) Return 1;

else DJBAdjustSize () ;

if (Dummy packets) Return 1;

else DSPTransmitPacket () ;

return 0;

}

2.3语音传输模块接口定义

本模块与其他模块的接口主要包括2部分:与DSP的接口和与SIP的接口。

2.3.1 与DSP的接口

RTP与DSP的接口主要功能为数据 (payload) 的读写, 即要将接收到的数据经过解码和jitter buffer缓冲处理后通过调用接口函数将数据写到DSP。同时当有数据要发送到网络上时, 通过接口函数将数据从DSP读出来并经过编码处理后发往网络。

在与DSP交互的过程中, 考虑到DSP的硬件传输机制, 分别对写至DSP的packet与从DSP读取的packet格式进行了定义, 现分述如下。

Host→DSP 数据包格式:

DSP→Host数据包格式

函数原型及参数描述:在语音传输RTP模块与DSP进行数据包的交互时, 上层的RTP将DSP视为普通的设备, 由于Linux文件系统中硬件设备类似与普通的磁盘文件, 所以在与DSP进行通信时, 首先打开该DSP设备, 然后采用了通用的read/write函数进行读写即可。

2.3.2 与SIP的接口

RTP与SIP的接口主要功能是, 在SIP完成信令信息的交互及协商后, 调用接口函数引起一个RTP线程连接, 从而可建立起主被叫方的语音通话连接。

RTP/RTCP进程与SIP信令控制进程间的通信方式为管道:FIFO。SIP进程将命令消息写往FIFO, RTP/RTCP进程从FIFO读取命令消息, 并根据命令消息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数据帧字段依次为:LocalPort, RemPort, ChannelID, CallID, Direction, TransMode, Coder, LocalIP, RemIP。

3 语音传输模块关键技术

本系统的特点是要实现局域网内不同源主机的多播通信, 要求系统能区分不同源主机的RTP混合包, 不同源的RTP包经解包后应放到不同的Jitter Buffer进行缓冲去抖, 再分送给DSP去处理。RTP语音传输模块的关键及难点就在于修改以前基于端对端的Jitter Buffer机制。根据系统需求和实际应用的情况, 最终被采纳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局域网内不同主机IP地址的唯一性, 从RTP包的包头提取源IP地址, 来区分不同的源, 然后将该RTP包放到相应的Jitter Buffer中, 这样有多少个不同的源就会有多少个不同的Jitter Buffer。各个不同的Jitter Buffer之间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其去抖、缓冲的执行机制还是跟以前的保持一致。

根据此关键技术, 在DSP的驱动内设置4组通道, 分别用索引号“0”至“3”表示, 上行数据流将此4路话音流整合组帧, 接收方可根据不同的索引号, 将RTP包分组缓存, 分组解析, 再合成一路模拟音频输出, 从而实现本套设备独有的4用户会议模式通话功能, 经过实际使用, 多人可同时进行会谈, 可靠性试验也验证了此设计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RTP协议应用到VoIP技术中, 是车载话音通信系统的一大突破, 特别是多通道缓存技术的引入和实现, 成为此设备优于其他同类设备的关键因素。RTP协议离不开与其相对接的SIP协议和DSP驱动, 三者合一将整体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RFC1889.RTP-ATransport Protocolfor Real-timeApplications[S].

[2]RFC1890.RTPProfile for Audioand Videocon ferenceswith Minimal Control[S].

[3]张钶, 谢忠诚, 鞠九滨.基于实时传输协议的丢包实时修复[J].软件学报, 2001, 12 (7) :1042-1049.

篇9:设备维修协议书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设备;时钟同步;网络时间协议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02-02

1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力自动化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电、输配电、电压调节等工作都要依靠电力自动化设备完成。如今用电量骤增,对电力设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自动化设备在运行时极易出现各种故障,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判断电网事故经常需要参考时钟同步记录,如果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存在较大误差,极易影响到对故障判断的准确性,增加维护困难。因此,必须重视电力自动化设备时钟同步,确保其时钟能够真正实现同步化。

2 网络时间协议简介和工作原理分析

2.1 网络时间协议简介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5年被提出,是用来在网络内发布精确时间的TCP/IP协议,具有独立估算计算机时钟偏差、估算封包在网络以上的延迟等功能。网络时间协议(NTP)的传输基于UDP,可实现计算机时间同步化,精准度极高,WAN上精准到几十毫秒,LAN上可精确到不超过1 ms,而且该协议能够进行加密,有效防止其他协议攻击。

该协议提供时间的来源主要是国际标准时间UTC,可以互联网上获取,也可从卫星、天文台上获取。计算机通常会连接多个时间服务器,对来自各个服务器的时间进行过滤,最终选择出最准确的时间。即便与其中一个服务器长时间无法联系,但NTP依旧能正常运转。另外,NTP还采用了识别机制,可对所受到的信息进行检查验证,以免有其他协议恶意破坏。

2.2 工作原理

有路由器1和路由器2,各有独立的系统时钟,将两个路由器通过串口连在一起,怎样才能实现各自时钟的同步?此时我们不妨做个假设:①在还未进行系统时钟同步时,路由器1的时间设为上午10:00,路由器2的时间设为上午11:00;②假设路由器2作为时间服务器,那么路由器1的系统时钟将与路由器2同步;③数据包从路由器1传至路由器2需要1 s;④路由器2对数据包的处理时延为1 s。

我们可得出系统时钟同步的原理:首先,路由器1会向路由器2发送一个网络时间协议数据包,其中包含了数据包从路由器1发出时的时间戳,为10:00:00 a.m;但路由器2接收到来自路由器1的数据包后,会加上自己的时间戳,为11:00:01 a.m;在此数据包离开路由器2时,同样会带走路由器2的时间戳,为11:00:02 a.m;路由器1接受到来自路由器2的数据包并予以响应,此时又会加上一个时间戳,为10:00:03 a.m。要想实现系统时钟的同步,需要计算两个关键的参数:一是两个路由器的时钟差;二是网络协议数据包往返一次的时延。

而到了这一步可发现,路由器1其实已经拥有足够的信息求得这两个关键的参数。通过计算,路由器1便能将自己的系统时钟设置的与路由器2的系统时钟保持同步。当然,这种分析只是一个大致过程,因为考虑到系统时钟同步的精确性,其计算方法尤为复杂,在此不做过多的分析。

3 网络时间协议的实现方式和优势

3.1 实现方式

常见的网络时间协议实现方式有以下三种:①利用时间服务器,主要是实现网络系统时间和网络内部时间协议服务器的时间;②利用局域网,选取局域网内的某一个节点时间,网络时间协议的准确时间即来源于此,实现系统时钟时间的同步;③利用无限时钟,该方式需要用到串口,当串口与无限时钟连接后,后者可接受GPS卫星信号,以此来确定当下时间。

3.2 优 势

从上面分析中可知,网络时间的主要优势在于高分辨率、高精确度、应用范围广。随着用电需求的增长,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高度重视,对其时钟同步分辨率和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多采用主站向远动设备软对时,或站内GPS时钟向站内设备对时的方式,不是精确度低,就是距离不够,而网络时间协议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4 网络时间协议在电力自动化设备时钟同步中的应用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动化设备为例,监控层和站控层要想应用网络时间协议,需连接局域网。将客户端设备与安装有GPS时钟的网络时间协议服务器相连接,使客户端能够在Windows、Linux等标准系统平台中稳定运行。若平台达不到标准要求,则客户端的NTP功能只能靠厂家来实现。每一个变电站都能有一台服务器,因连接的是局域网,以GPS为准确时间,如此才能满足NTP的要求。为使NTP更加安全稳定,可同时安置多台此类服务器,根据各个服务器的性能和时间精确度进行网络时间同步。

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电力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若应用了网络时间协议,可以采取手动方式将NTP服务器启动,在系统平台图形界面下点击Action菜单下的Start Ntp,另外还可以直接在图形界面输入命令,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NTP对时服务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若发现GPS参考时钟与实际时钟的对时相差较大,此时不应进行 NTP 服务器重启操作,这样极有可能会引起对时信号中断,从而影响NTP服务器对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当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在运行中出现对时故障,可利用手动对时的方式实现GPS时钟与NTP服务器对时,保证整个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的时钟同步。

5 结 语

电力自动化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电、输配电、电压调节等工作都要依靠电力自动化设备完成。如今用电量骤增,对电力设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自动化设备在运行时极易出现各种故障,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判断电网事故经常需要参考时钟同步记录,如果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存在较大误差,极易影响到对故障判断的准确性,增加维护困难。因此,必须重视电力自动化设备时钟同步,确保其时钟能够真正实现同步化。

网络时间协议可实现计算机系统时间的同步化,作为一个跨越广域和局域的复杂同步时间协议,网络时间协议精确度和分辨度极高,应用于电力自动化设备,可确保设备系统时间的准确性。如此,在发生故障或进行日志检查时,可避免因时间误差带来的各种麻烦。

参考文献:

[1] 谢宝云.解析NTP在电力自动化设备时钟同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

[2] 王蕴婷.NTP服务在自动化设备时钟同步中的应用探讨理[J].空中交通管理,2011,(18).

[3] 王义军,陈樨,李季,等.智能变电站精密时钟同步系统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4,(5).

[4] 吕俪俪.NTP在电力自动化设备时钟同步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3, (24).

[5] 冉懋海,陈小川,徐毅.网络时间协议在电力监控系统时钟同步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6,(1).

上一篇: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简报下一篇:我的家乡小城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