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家风征文范文

2024-04-13

正家风征文范文(精选6篇)

篇1:正家风征文范文

正家风 严家教 观《阮元家训》有感

“孝悌、励志、务实、清廉”的阮元家训,代代规范、教化着阮氏子孙,传承至今,也使我观后思绪良多。

阮元一生勤勉,廉洁自律,有较高的威望和成就。这与他个人的才智与品行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阮氏一族的家风家教息息相关。阮元家族并没有“治家格言”一类完整的家训文本,但阮元父亲阮承信及阮元本人都有许多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和诗句,构成了阮氏特有的“家训文化”,如“读书当明体达用,徒钻时艺无益也”“秋斋展卷一灯青,儿辈须教得此情”“男儿立志初生日,乳饱饴甘便要廉”“睦族敦亲尊祖训,尊贤敬老葆宗风”“眼前皆赤子,头上是青天”等。

作为扬州本城著名的“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阮元,始终坚守“清廉为官、勤政为民”的理念,一生自觉传承“清廉自守、读书传家”的家风,不仅为我们扬州人为官从政树立了榜样,而且也为我们教子传家作出了示范,是历代扬州贤官的杰出代表,值得景仰致敬。

仁爱的德行、勤政的能力,光明的胸襟和为民的情怀,值得我们在景仰致敬的同时,反躬内省,见贤思齐,激励着我们勤政廉政,一心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既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家规家训家风建设提出了新思想新要求,也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家规家训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我们要以先贤为榜样,学习传承阮元“孝悌、励志、务实、清廉”为核心内容的家训,建设好优良家风,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注重日常学习,以学修身;注重坚守信念,不忘初心;注重严守纪律,不忘规矩底线。

篇2:正家风征文范文

——“家规、家训、家风”系列活动有感

组家伊始

你我便成了围城里的自由者 随心驰骋吗 是享乐 或追梦 再抉择

“规”为我们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背上阳光,继续前行

孕育

是一首关于十月的诗歌 眺望 踌躇

训子须从胎教始 训,母之重任

呱呱坠地

一声啼哭甜醉了我 放在手心 宠爱 溺爱吗 训,宽而不溺

我的小家 你、我、他 斩风劈浪吧 任尔东南西北风逢山开路吧 千磨万击后 便是晴天

篇3:毛泽东家风的正能量

关键词:毛泽东家风,严格,不搞特殊,正能量

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全国妇联讲话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2014年2月,中央电视台又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由此可见家风的重要性。家庭至今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构成生活的细胞。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每个孩子都在家里孕育,走向社会,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家风的价值和作用就会凸显出。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塑造着家庭成员。谈及家风建设,毛泽东堪为楷模,在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对待子女严格要求,不搞特殊

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严格谨慎,不仅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向上、帮助关爱他人,还要求他们恪守本分,不要因为自己的爸爸是毛泽东就可以搞特殊、享受特权。

在学习上,要求子女们认真学习、持之以恒、虚心求教。1947年10月8日,他在给岸英的信中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1959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给李讷的信中讲:“要读浅近书,由浅入深,慢慢积累。大部头书少读一点,十年八年渐渐多读,学问就一定可以搞通了。”1963年1月15日,他还鼓励李讷:“大有起色,大有壮志雄心,大自我批评,大有痛苦、伤心,都是极好的。你从此站立起来了。因此我极为念你,为你祝贺。读浅,不急,合群,开朗,多与同学们多谈,交心,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读得出毛泽东对子女的疼爱有加,但更多的是严格要求,要认真学习、要有雄心壮志、要与同学和睦相处等。

在生活中,毛泽东要求子女恪守本分,从不为子女搞特殊。

小时候的李讷,与毛泽东生活在一起,但毛泽东并不会在生活中为她搞特殊。1947年,胡宗南率大批军队进犯陕北,陕北的粮食供应非常困难。毛泽东就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韩桂馨说:“小韩,以后你就带李讷吃大食堂吧。”大食堂的伙食是一天两顿白水煮黑豆,连皮都不去,大人吃了肚子都会胀气,何况小孩子?卫士们纷纷劝道:“孩子才7岁,还是跟妈妈一起吃吧。”毛泽东的手臂弯着,大手由里往外一挥:“陕北老乡的娃娃吃黑豆一样长得壮,你们不要说了。”毛泽东说定的事情,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就这样,7岁的李讷每天与战士们一起吃着大食堂的黑豆饭。

不仅如此,毛泽东对待李敏也是一样严厉。李敏长大后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为学校在郊区,离家比较远,尤其到了冬天,天比较短,有的时候天黑了才回到家。但毛泽东不准许派车去接,让她和其他同学们一样骑自行车回家。有一次,卫士李银桥悄悄地派车去接,毛泽东发现后,严厉地批评他。李银桥正辩道:“天黑了,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毛泽东生气地反问道:“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别人的孩子独自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呢?”“别人的孩子敌人不感兴趣,毛泽东的孩子敌人可是很感兴趣呢!”李银桥的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毛泽东,但他还是说:“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毛泽东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绝不搞特殊,不准子女们和他一起吃饭,好像不是一家人一样。他认为自己吃的小灶是人民给他的待遇,子女们不该享受,就应该吃食堂。毛泽东对孩子的教育注重言传身教,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按照党的政策制定了实施办法。从毛泽东的日常我们就可以看出,他虽身为主席,却绝不搞特殊化,勤俭节约。

二、对待亲属关心有则,不搞特殊

毛泽东非常关心乡里的亲属和朋友。他常常慷慨救济,资助亲属。杨开慧的母亲过九十寿辰,毛泽东于1960年4月25日请杨开智转交过去二百元表示祝贺。得悉杨开慧母亲去世后,他又于1962年11月15日寄去二百元表示哀悼。堂弟毛泽连家境困难,丧母未葬,又患脚疾未愈,毛泽东于1952年10月2日寄去三百元,用于丧葬和治病。其实毛泽东常常拿出自己的稿费送给乡里的亲属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且叮嘱他们要节俭。

毛泽东关心亲属,但也很有原则,他明确表示不能因为自己现在身处北京成为一国主席,就搞什么裙带关系。他到北京后,收到很多亲属和乡里朋友的来信,毛泽东都给予回复。他还提出邀请,让他们到北京参观游览,畅谈叙旧,但这些费用都是毛泽东自己的稿费。在交往中,亲戚朋友有人提出要留在北京,让他在北京帮忙谋一官半职,毛泽东都拒绝了。他明确告诉亲友们:这样做“人民会说话的”。他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他说无论谁都要按常规办事,要听政府的安排,多做事。毛泽东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公私分明。文家的一些亲戚,经常去北京看望毛泽东,回到乡下逐渐神气起来,摆起架子,不把政府放在眼里。毛泽东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们。1954年4月29日,他给当地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写了一封非常恳切的信。信中说:“我的亲戚唐家圫文家,过去几年常有人来北京看我。回去之后,有些人骄傲起来,不大服政府管,这是不对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文家是我的亲戚,就觉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态度是: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收到这封信后,石城乡的同志们无不为毛泽东那种支持基层领导、严格约束自己亲人的行为所感动。毛泽东坚决反对裙带关系,坚决反对徇私枉法,坚决反对滥用手中职权给亲戚朋友行方便。

三、毛泽东家风的正能量

从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妇联的讲话、2014年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2016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强调,到2016年3月浙产动画片《郑义门》在央视的播出,家风就成为热门话题,广受关注。当前中国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党风作风建设问题日渐突出,社会风气也出现低俗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家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毛泽东对子女及亲属的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教育子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对待子女严格要求,磨练其意志

毛泽东教育子女谦虚谨慎、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恪守本分,培养子女们的自立自强意识、磨练他们的顽强意志。1958年李讷因患急性盲肠炎和取小时候打针断在肉里的针头,连续做了一个手术。后一个手术因年久断针移位,动刀后一小时找不到,医生只得把李讷抬到X光透视室,一边照,一边找,才把已经生锈的断针取出来。这个手术不顺利,且在无菌室外做的,引起发烧及伤口感染。对此,毛泽东非常担心李讷精神上受到影响,不利于恢复健康。毛泽东非常担心,最后给女儿写一封信,要求女儿锻炼意志,克服病情。毛泽东要李讷充分体验意志的力量,通过与疾病作斗争,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建国后,条件好点儿了,环境比较优越,李讷身上出现了“娇”“骄”二气。毛泽东经常和她谈心,帮助她克服身上的弱点。然而在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观念也受到改变,许多家庭都只孕育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问题便产生了。每个家庭视这个孩子为掌上明珠,由于家长溺爱,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不懂得与人分享,唯我独尊,心理承受能力差。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值得我们家长去学习和借鉴。

(二)对待亲属绝不搞特殊化

毛泽东以身作则,绝不搞特殊化,他不会因为自己身为国家领袖就提各种要求,也绝不滥用职权。在处理乡里亲属朋友提出的无理要求时,毛泽东都一视同仁,全部拒绝。他始终坚守国家政策法规,并且还要求乡里亲属朋友遵纪守法,要服从领导,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要靠自己的能力来取得工作。毛泽东坚决反对裙带关系,也坚决反对亲戚利用他的威望占取任何便宜,包括子女也不能占取任何便宜,不能因其职位为自己谋得利益。就连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严格遵守制度,不能收礼品,不能搞特殊化。有一次,身边个别工作人员在下面索要物品,毛泽东发现后予以严厉批评,将其调离,并用自己的稿费到各地退赔。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家风建设,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齐家而后治国。相比之下,当下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任人唯亲、腐化堕落。这样的家风,违反党纪党规,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家风不仅伤害了自己,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人,腐蚀着他们的精神,很容易让他们陷入犯罪的深渊。关爱家人,这都属于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应该学习毛泽东关心亲友却不失原则。我们要引导家人安分守己,恪守本分。作为一个领导,有责任塑造良好的家风,并将其传承下去。“民风之本,在乎家风”,“家风之本,在乎党风”,加强党风建设,让党风吹进家庭,吹入社会,以党风正家风,以家风正民风,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毛泽东对于人民来说,是伟大的领袖;对于家庭来说,他又是儿女们的好父亲。几十年前,毛泽东的亲民作风就为人所称赞,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尤其对于现在的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仅从文中的表述来理解,似乎只能掌握表面的几条。然而毛泽东的家风思想所蕴含的正能量,不是区区几万字就可以描述清楚的。本文只是自己的简单描述及感想,希望能对家风的建设有所帮助,对改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涛,孙先伟,刘翔宇.毛泽东家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11):212-213、215-216、227-230.

[2]张民,曹志为.一代领袖的家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1)31-32、40-41.

[3]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2)166-167、590-591.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11)622-623.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01)637-638.

篇4:孝道正家风

“你和婆婆关系可真好。”小李的话让我一笑,却又情不自禁想起和婆婆刚刚相处的那会儿,那时候和我们也是矛盾重重。

其实刚结婚的时候,我和婆婆还能够互相包容和谦让,矛盾出现在儿子出生后,我们常常因为抚育宝宝的理念不同而争执,谁也不肯后退一步,生怕这一退,便满盘皆输。

终于在儿子再一次尿了一床之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家里又不是买不起尿不湿,她非要用尿布,弄得家里五颜六色的像是挂了彩旗似的,而且让屋里弥漫着的那股子难闻味儿。

我抱着儿子回了娘家,并给老公下了最后通谍,如果婆婆不回老家,我就带着儿子住在娘家也不回去了。可没想到的是,原本笑意盈盈的老妈知道我回去的原因竟黑了脸,不但我让晚上就回家,而且还要我向婆婆道歉。

“妈,我又没做错。”我没想到自己亲妈居然也这么不理解我,我委屈得不行,婆婆和妈都和我作对,用尿不湿有什么不好,又干净又方便。

见我泪水流了一脸,老妈叹了一口气坐到我身边道:“妈妈不是说用尿不湿不好,是这件事情你的态度不对,你结婚的时候妈就跟你讲过,要孝敬公婆,你忘了吗?”我听了不禁皱眉,我认为我没有不孝敬公婆,但在一起过日子,总不能盲目孝敬吧。

“孝敬孝敬,有孝还得有敬,你对你婆婆有敬吗?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和她好好地沟通,就算是沟通不好,宝宝用尿布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有什么不能忍的?”老妈越说越严肃,我却满心地不乐意,说老妈这是老派的传统思想,什么都忍,忍能解决什么事啊。

老妈见怎么都说不通我,顿时有些生气,严厉地说:“孝道是我们家的家风,一个人连自己的长辈都不孝顺,还能指望别的吗?”

老妈告诉我,她生下大哥的那一天,奶奶就坐在床边上告诉她,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孝”。一个人懂得孝顺长辈,才值得人信任,哪怕是天赋不够,家里没有帮衬,也能平安一生,因为心正。

奶奶的这样一通话,让老妈奉若珍宝,所以她对奶奶才那么孝顺,即使年纪渐老后的奶奶经常无理取闹,她也从来都不辩解,反而尽量让奶奶满意舒心。

记得有一回,老妈给奶奶炖银耳汤。银耳汤在奶奶的心目中是最好的食物,以前只有地主才吃得起的,所以老妈便常常给奶奶炖银耳汤,可是那次却因为有事耽误了,所以炖得糊了一些。

那一蛊炖糊了的银耳汤,让老妈被奶奶念叨了近半个月,刚大学毕业的我忍不住想为老妈打抱不平,和奶奶理论,可老妈却拉住我说:“妈妈本来就是炖坏了,再说了,咱们和长辈计较什么?”我当时不解地问老妈怎么就不感到委屈呢,老妈笑着说:“你妈我享福的时候在后面呢。”

或许是因为老妈的言传身教,我和哥哥也很孝顺,有时间就会回家陪陪爸媽。同时,我也明白了老妈说的“后福”是什么意思,“孝”字在心也在行,同时也是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我知道你是一个讲理的孩子,可是你要明白,你婆婆也是你的长辈,所以和你婆婆在一起,要论孝,而不是讲理。”老妈说完便盯着我,见我半晌无语,轻笑了一声道:“你想清楚了,再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我终于明白了老妈为什么要这么生气,我与婆婆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对婆婆指三道四的,我告诉婆婆宝宝餐应该怎么做,小孩的睡觉时间怎么安排,强行让半岁的儿子单独一个房间等等,这样的自己看着理直气壮,说出来的话都是有根有据的,但却是另一种挑剔,伤了婆婆的心,将一个“孝”字忘在了身后。

“妈,我晚上就回去。”我走进厨房,像小时候那样靠在了老妈的后背上,我告诉老妈有她真好,有她我就不会迷路了。老妈拍了拍我的手背,轻轻道:“你婆婆也是这样对你老公的,所以她值得你孝顺和尊敬。”老妈的话音刚落,客厅便传来了老公的声音。

事后老公告诉我,是婆婆让他来接我的,甚至不让他责问我,因为一家人哪有不磕磕绊绊的。我听了更是惭愧,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当着老公的面郑重地向婆婆道歉,并请她原谅我的不懂事。

自那以后,我和婆婆虽然偶尔也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想起老妈说的“家风”,我便学着让步,没想到婆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固执,很多时候都能非常明理地和我商量。

家里和睦了很多,有婆婆的帮助,没有后顾之忧的我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短短的时间便升职加薪,而且同事们纷纷表示祝贺,甚至说:“你对父母和婆婆都那么孝顺,工作能力又强,这么有德又有才的人,我们怎么能不拥护呢。”

篇5:正家风征文范文

好家风,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是一种品质的传承。以前一直傻傻地以为家风、家训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才能世代相传,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地明白原来好的家风、家训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力量,是一种良好风气的宏扬。这种力量可以穿透身体直叩心底,这种风气可以代代相传、相互影响,我们应当汲取“好家风”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奋勇前进。

汲取“脚踏实地、勤俭自强”的家风力量,让“自爱”为中国梦助力。常言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万丈高楼平地起;成由勤俭破由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终身奋斗。作为历史的接班人,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斗的姿态,多做实事、做好事、做成事,要始终坚持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态度将真干苦干实干的主旋律和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当率先垂范,让“自爱”之心常存,常怀敬畏之心,常思为政之德,将“勤俭”二字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自觉做到不铺张浪费、不胡吃海喝,做好光盘行动的代言人,勤于学习、勤于政务,做好勤学苦干的践行者。将“自强”二字贯穿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做好艰苦奋斗的“先头兵”和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头人”。

汲取“与人为善、心存感恩”的家风力量,让“大爱”助力中国梦。古诗有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不能斤斤计较,也不能说长道短,心胸一定要宽,心态一定要正,要做踏实奋斗的老黄牛。党员干部要学会抛开身份、放下架子、躬下身子、迈开步子,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人与群众相处,不打官腔、不摆官架、不说官话,善于做人民群众知冷知热的贴心人和鞍前马后的暖心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要心存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知足,懂得知足才不会行差就错。战争时期,如果没有数以万计革命前辈的壮烈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疫情面前,如果没有不计其数的白衣天使的冲锋在前,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健康平安……我们应该带着感恩之心怀念那些已经远去的烈士,带着感激之情铭记那些默默奉献的英雄。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国家的培养、群众的支持;要常驻感恩之情,学会在感恩之情中找到对工作的激情、与群众建立好感情。要学会汲取乐善与感恩的力量,用“大爱”将心中梦想的火炬点亮,从而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添柴加薪。

汲取“忠诚担当、无愧于心”的家风力量,让“真爱”助力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员干部对组织和国家、民族和人民“真爱”的具体表现。党员干部要时刻将规矩纪律意识挺在前,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的原则;要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的山芋,善作为、勇担责、不推责、不避责,真正做到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要将“真爱”之心转变成“真爱”之行,一心一意做好组织的勤务兵、全心全意做好群众的服务员,要以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等先进典型为榜样,把全部身心都用在干事创业上,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慎终如始的工作态度来严格约束自己、要求自己。要始终保持为党尽忠、为民尽责的忠诚担当之心,坚持用真心换民心、用真意换民意、用真情换民情。

篇6:正家风征文范文

1994年的春节,是我人生中永不磨灭的一段岁月。是年,我从四川省绵阳市丰谷师范放寒假回家过年。这一年我成为村里人的骄傲,在那个考上中师中专就脱了农皮,端上“铁饭碗”的年代,我自然成为全村人的骄傲,更是大婶们教育儿孙的活教材:“你看人家安娃儿,无爹无妈,靠自己硬是考起中师,吃上了皇粮。”初一的早餐,条件好的家庭吃汤圆鸡蛋,寓意团团圆圆又一年,我们家吃面条,寓意顺顺溜溜过一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我破天荒第一次端上了心仪已久的“大钵子”。

大钵子,就是土大碗,相信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都还记忆犹新。我家的大钵子有小面盆大,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我家的大钵子只有在贵客来了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平时总是在老旧的碗柜里面“关禁闭”。奶奶曾经说过,“安娃儿,等你哪天考起学了,过年就给你端大钵子”,于是,很多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把大钵子捧在手心,闭着眼睛感受那沉重的分量,千百次假想大钵子散发出的喷香。

“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中师中专”,从奶奶为我郑重承诺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在那个年代里,能吃饱穿暖就是我的理想。于是,半夜三更,别人早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我在冥思苦想几何题,借着柴草在灶堂里的光背英语单词,晨曦初露的时候一边采摘桑叶一边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就像被上了发条的时钟,围绕端大钵子这个梦想不停地转动。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993年的秋天,我收到绵阳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当乡亲们奔走相告的时候,我却悄悄捧着大钵子,“奶奶今天晚上会不会给我端大钵子呢?”结果,考学的惊喜并没有带给我什么变化,大钵子还是安安静静地躺在碗柜里。在开碗柜的时候,我故意弄大响声,以提醒奶奶,“什么情况?难道奶奶忘记了吗?”带着一丝遗憾,我踏上了去绵阳的求学路。

“安娃儿,你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过年回来,我给你端大钵子!”班车发动的瞬间,奶奶像是鼓起勇气般终于憋出了这句话。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潸然泪下。

奶奶没有失言,我也在“取得好成绩”中如愿以偿,一次次回家端上了大钵子。

这些年,我的人生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无论是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还是乔迁新居,每添一喜,第一件事都是精挑细选买碗。如今,碗越端越小,现在的饭碗还不及大钵子的三分之一,甚至有时候已经不再用碗了,盘子、叉子、杯子,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餐具。但,始终找不到端大钵子那样的幸福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知道,这么多年,无论岁月多么沧桑,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挺了过来,正是得益于奶奶那句“取得好成绩,过年回来,我给你端大钵子!”

如今,大钵子早打碎了,奶奶已入土为安,但大钵子里那段青葱岁月却留在心里,时不时梦回当年,总鞭策着我勿忘初心、砥砺奋进。

上一篇:硕士推荐信 范文下一篇:珠藏镇中心学校服务承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