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演讲稿

2024-05-01

清明的演讲稿(共14篇)

篇1:清明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二二十八班的焦xx。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清明”。清明节快到了,那么,清明节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什么样的日子呢。她有细雨拂过染上的清香,还有谈不尽的思念与道不尽的畅怀。作为当代的传统节日,她还向我们传递了特殊的寓意:缅怀过去,学会感恩以及珍惜当下。

将思绪拉回那段艰苦峥嵘的岁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年代,是先烈们甘洒一腔热血,用血肉筑长城,以自强斗侵虐以爱国捍独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是已逝英雄们抛小家,为大家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将满腔热血洒边祖国大地。所以在这个感怀的日子里,请缅怀先烈吧,斯人已逝,唯有珍惜他们交给我们和平美好的当下,承担历史责任。肩负历史使命,才能让先烈们的鲜血洒出一片锦绣花海。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段诗。当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我们是父母生命的继承也是父母生命的掠夺,我们以他们的青春成就我们的青春,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成长去回报将来白发苍苍的他们。今天的你。离开校园后会不会这样想,当粉笔灰从空中扬起回到黑板上,下课铃声倒带播放,我从书本中抬起头,讲台上投来你的目光,你打开昨夜考完的卷子,再问我一句怎么考成这样,我还在你身旁。是敬爱的师长同父母一样,以青春送我们飞向远方,我们也应以金榜提名不负厚望。感恩父母与师长。

所以,就现在,不等了。一中人去追寻梦想吧,去拼搏未来吧,去咬定青山不放松吧。盯紧远方,路从脚下走,事从今天做,即使被现实否定否定再否定,但请铭记那否定的只是当下的自己,而这种过程是一种进化。因为每个人都有变强的可能。一中人去承担责任吧,去背负使命吧,这偌大的中国需要我们。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我们走向江南塞北,情系城镇乡野。我们走向天涯海角,指点江山五岳。我们今天东风桃李,以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中华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长江水,心中黄河月。

今日距一八年高考六十四天,距一九年高考十四个月,距二零年考考二十六个月。而我们,准备好了吗?答案高考前夕自由我们揭晓,但今日五星红旗下,请谨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明将至,缅怀了吗,感恩了吗,开始放手一搏了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清明的演讲稿

上午好!

已是四月天,还有几日就要迎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处处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节中既有祭扫离别的忧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节日。这个清明,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我们首先要牢记牺牲的意义。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我们在享受生活的惬意时,要记住是无数人的牺牲才孕育了今天的幸福。今年3月28日,第五批20名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清明前回到祖国,为国而战的烈士,用生命和鲜血写就新中国的历史。前的4月1日,南海卫士王伟为了捍卫祖国利益,血洒长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怀念赞美为了祖国而牺牲的人们。他们虽已离去,却从未走远。十里春风,思念正浓。此刻,我们仰望国旗,致敬先烈的牺牲。无论何时请记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我们要心怀思念,学会感恩。清明节的主题是思念。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串成这一节日的主线,在思念中我们回忆过往,在思念中我们寄托哀思,在思念中我们感受美好。在感念逝去的先人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的努力时,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善待我们身边的亲人、友人特别是自己的父母。

我们要心怀敬畏,不忘传统。国家把清明设立为法定假日,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对公民感情的尊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敬畏天命的独特情感和价值观念。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传统节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让人焦虑的是,由于缺少挖掘和引导,传统节日已慢慢变味,一些关系到我们民族情感深处的东西在流失。列宁曾说:“忘却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我们保持对优秀文化的敬畏。清明,应该让人感受敬畏。我们要敬畏天地自然、敬畏父母师长、敬畏法令道德、敬畏知识科技……心中装下敬畏,也就装下了智慧。

我们还要懂得珍惜,莫负韶华。清明一到,气温回升,正是春种春耕的重要时节,古人每逢此时都会满怀欣喜用勤劳去回馈生活,作为处在人生关键节点的高中生,更应当把握当下,用勤劳的汗水去致敬青春。再过2个月,我们高三高二的同学就将迎来高考学考,这两考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个人而言都意义非凡,在清明时节,我要提醒我们高三高二的全体师生,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明确我们的目标,时间不等人,我们已绝没有歇一歇的时间、等一等的余地,我们每个人都要肩负起自己要负的责任,继续发扬踏实苦干的五中精神,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将实干进行到底。

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哿ν心,未来可期。

篇3:清明节的传说

19年后 ,重耳做了国君 ,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 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 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了, 他打好行装,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 说后羞愧 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人谈何容易, 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 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为纪念介子推, 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篇4:清明节的清明馍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七绝古诗《清明》可谓家喻户晓,堪称清明题材诗歌的翘楚。清明节的时候,不能够回家扫墓,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异乡路上奔波,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况且,天也不作美,将牛毛细雨纷纷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想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杀杀寒气。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远远地指向了杏花村。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虽然只截取了清明节的一个特定场景进行描写,但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情趣盎然。杏花春雨贵如油。农谚云:“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彼时田地正需要时节好雨的滋润,“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农人们不像诗人多愁善感,他们在意的只是庄稼的丰欠,因此这场及时春雨让他们欢呼雀跃。在农耕时代,风调雨顺那就是好年景,赶紧播种吧,秋天又能多收三五斗了。

杜牧《清明》成为千古绝唱,也让“杏花村”名满天下。据说诗人笔下的杏花村,就是山西汾阳县杏花村,相传自南北朝以来,此处便以产美酒著称,这首诗直接将“杏花村”捧成了中国名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诗酒渊源深,这也是中国文化特色吧!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潇潇暮雨人归去。”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堪称当时清明墓祭的速写。清明细雨是离不了的,像那些拜祭人的愁肠,把人们的悲哀情愫凸显得淋漓尽致。这清明雨像牛毛、像细丝,落在人的衣衫上,湿漉漉的,但还不至于无法忍受。如果因为些许细雨就取消清明行程,倒显得阴阳相隔的人们感情菲薄如纸而已,那么对于祖先的虔诚与离愁又从何谈起呢?

程颢,字伯淳,人称道明先生,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与弟程颐就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他在《郊行即事》中写道:“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这首诗也是写清明,但是那种常见的阴霾或者郁闷一丝也没有,在诗人的笔触中,清明正是花红柳绿时节,结伴春游踏青去,切莫要辜负了大好春光。能喝你就多喝点,能跑你就走远点,兴之所至,反正务必图个痛快!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谁说清明就一定要搞得凄凄惨惨戚戚呢?除了祭祖归宗,我们还可以吃清明馍馍,这可是儿时的一道美食。在我们固有的记忆中,每年小麦丰收后,父亲都要把部分小麦磨成面粉,然后炕馍馍给我们吃,名为“吃新”。把面粉和适量温水反复搅拌,直到面团变得浓稠,就可以炕馍馍了。首先把锅烧热,把菜油倒在锅铲上,沿着锅壁下划一圈,如此则整个锅里都有菜油了,炕馍馍时面团就不会粘锅。抓一块面团,两手和在一起稍微搓一下,使面团呈圆形,然后啪的一下贴在锅里,用手背稍压一下即可。注意炉火不能过大,不然馍馍很快就焦糊了,不好吃了。估计一面已经酥黄,就用锅铲翻一下,使馍馍另一面贴在锅里。等着馍馍两面都酥黄时,就可以起锅了。这就是乡村传统的小麦面馍馍作法。

然而清明馍馍跟面粉馍馍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有些地方叫“青团”,也有叫“清明粑”的。清明馍馍所需原料是糯米粉和棉花草。糯米粉很简单,将糯米打成粉即可,就是俗称的汤圆粉,当然也可以用石磨推出来,但是费劲费事,就看你有无那心情了。何况作为石器时代的遗存,要找盘石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在城市,这已经成为一件稀罕物件。

棉花草又称清明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田埂沟坎边,白色的茎,青绿的叶,肥嘟嘟地贴着地面。叶子狭长,背面灰白,细细柔柔的绒毛附着一层密密的粉状的东西,如披霜雪。叶片中央,一簇淡黄的花儿静静绽放,花细小,只有米粒大小。素朴,淡雅。清明时节,山坡上,田野边,到处都长着棉花草。在饥荒年代,据说棉花草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毕竟这样可以吃的野菜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我觉得,棉花草是专为清明而生的,它丰满着国人年复一年的清明记忆。母亲就曾告诫我,清明时节一定要吃棉花草,吃了肚子不会痛。是否真有其效,没有考证过。这就像端午节那天,百草都具有药性的说法差不多。

棉花草采摘回家后,择去黄叶,洗净泥沙,放在开水里淖一下,再用清水漂一漂,细细地切碎。然后把棉花草和糯米粉混合起来搅拌均匀,呈浓稠状,当然可以加上温开水、鸡蛋液和白糖。最后选择适量面团放在平底锅里油炸,待两面变得酥黄就可以起锅品尝了。这种清明馍馍滑嫩、清香、焦脆,特别是其中的棉花草,给馍馍增色不少。

当然清明馍馍也可以换种形式出现,那就是在笼屉上蒸熟,只不过馍馍里面要加入馅心,这就有点像包子了。馅心看个人喜好,母亲喜欢用蕨苔炒腊肉粒做馅心。如果棉花草混合得比较多,那么蒸熟的清明馍馍就碧玉一般,盛在盘子里端上桌,简直就是艺术品,使人根本不忍心下口。

篇5:清明的演讲稿

我们的祖先,为了养育后代,历经了千辛万苦,挥洒了无数的汗水。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延续!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安宁!

同学们,缅怀先辈的同时,我们又怎样能疏远上辈每个孩子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父母亲付出了多少代价实在无法计量。同学们,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时,多给他们一点安慰,而不是等到失去的时候!

篇6:清明节气的演讲稿

主持人:我知道。以前,清明只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就与清明合二为一了。寒食就成为清明的一个别称了,也是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唐朝诗人韩的这首诗中,也能看到当时的情形。(全班诵读《寒食》)

寒食 寒食

唐・韩 唐・孟云卿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主持人:关于寒食,我还知道一个传说呢!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躲避杀身之祸,由一些大臣陪同逃离了晋国。在流亡时,重耳吃尽了苦,许多大臣陆陆续续地都离开了,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重耳。其中一个就是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因饥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他,竟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他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却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回忆起往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拒绝了。他背着母亲躲进绵山。于是,晋文公便让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搜来搜去,连个影子都没见到。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痛哭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写了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又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篇7:清明的传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20xx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谢谢大家。

清明的传统演讲稿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清明前后一段时间,人们都会去给逝去的先人扫墓。上个星期,我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流芳公园,给抗日英雄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还在学校集合时,我就在心里默默地想:革命烈士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不惜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一定要以先烈为榜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到了流芳公园,只觉一阵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我们走进公园,沿着幽静的小道走着。我有些不耐烦地想,怎么还没到啊,我们到底要去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是没来过的,自然很新奇,且有些神秘感和畏惧感。踏上不算高的阶梯,来到一个小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参天的纪念碑,上面刻着“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几个大字,雄健有力,令人心生敬畏。

祭扫活动开始了。主持人宣读了开幕词,接着,我们向革命烈士敬献上花圈,代表我们的心意。敬上花圈后,全体同学默哀。我低着头,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抗日英雄的影子,很陌生又十分熟悉,心里满是对英雄的悼念。我情不自禁地对眼前高大的纪念碑深深鞠了三次躬。然后是学生代表发言。慷慨激昂的演讲,似乎把我带到了从前的战争年代,使我心潮起伏:革命烈士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生死置之度外,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分明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为了我们共同的民族,为了我们伟大的事业。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他们当与青山同在,他们当与大地永存。他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我默默注视着眼前的纪念碑,只有他们——这些民族英雄,才配拥有这样高大的纪念碑,才会受到人们的景仰!先烈们,你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你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你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的强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学生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带领我们向烈士宣誓,之后我们围绕烈士纪念碑走了一圈。最后我们来到“烈士群雕”,只见七位抗日军民或举刀相向,或跳跃冲杀,或怒目而视,我看着群雕,只觉得英雄如山,气势如火!

站在烈士群雕前,我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的啊!想到我的身边,有些同学,宁肯把这学习的大好时光浪费掉。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这样和平的生活环境,还不都是先烈们的拼搏奋战换来的!有这么好的时机学习却要让它白白浪费,这如何对得起先烈的英灵!同学们,快快拿起你的书本、纸笔,把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化为学习的动力,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先烈的付出!

国旗特别的鲜艳,因为它被革命先烈们的青春热血所浸染;国歌分外的雄壮,因为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生命在铿锵奏响!同学们,在这个清明节,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继承革命先烈们的优良传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清明的传统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初二(3)班的杨雪,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的传统演讲稿】相关文章:

1.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大全

2.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作文

3.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作文

4.清明节吃什么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

5.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6.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清明节

7.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作文推荐

8.特殊的传统节,清明节作文600字

篇8:读杜牧的《清明》随想

这首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形象真切的春雨图。首句用“清明”点出时令,“雨纷纷”形象地凸现出春雨清冷明丽、似寒非寒、时密时疏的特征,又写出了雨中行人的烦郁心情。境界迷茫,令人惆怅。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借“雨”意象来表现内心的惆怅悲凉、孤独幻灭的思绪。“客愁多在雨声中”。“客———愁———雨声”是传统文学中雨的意象的典型艺术形式。雨声中汇聚了诗人的泪水与哀愁,在哀愁的诗人看来,雨仿佛是天的泪水,而泪又是哀愁的雨,因此有天人同泣,雨泪同滴的说法。这里“雨”既是实写,写出当时的环境和气氛,又是虚写,写出了诗人的凄凉漂泊与孤独幻灭之感。

第二句写行人孤身一人,在这风雨萧萧的清明时节,长途跋涉。细雨绵绵,衣衫湿透,苦不堪言,感伤落寞,心境更加凄迷纷乱沉重。“路上”写出了诗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的沮丧,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疲惫之感,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欲断魂”恰到好处,传神地描绘出此时此刻行人触景伤情的心理,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了一层愁绪感伤。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这里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冒雨出门的人定有急事要事要办,出了门却偏遇“雨纷纷”,身被雨打湿,路滑难走,又冷又饿,心急意烦,这是诗的浅层意思。在这浅层意思的背后,还有深层意蕴。作者的家族自西汉御史大夫杜周开始,世代为官,门第显赫。祖父杜佑为三朝宰相,编《通典》二百卷。杜牧深受其影响,决心继承家风;他风流俊赏,研究政治、兵法,有忧国伤时之心,济世安邦之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意识。清初全祖望在《鲒绮亭集外编》的《杜牧之论》中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读其诗词,感其愤时,与长沙太傅(贾谊)相上下。”但杜牧虽胸怀大志,才华横溢,抱负远大,却生不逢时。他出生在内忧外患、世事动荡、风雨飘摇、各种矛盾日益加深,元气丧尽的唐王朝晚期。杜牧自负其有经世之才,极欲施展报国济世之志。“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是他的宿愿和素志。然而,杜牧仕途坎坷,求名无望,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只好把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的忧虑、内心的忧愤之情倾注笔端。

纷纷之“雨”,已使作者身体上“不胜寒”了;世事艰辛,心中的“凄凄惨惨戚戚”,在这高天旷野,纷纷细雨中,又到哪里去,以何种方式解脱。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写“行人”的心理活动,雨中行人又渴又饿又冷,想找个酒家,一来歇脚充饥,二来饮酒御寒;三来借酒浇愁,驱散心中的烦恼。附近哪里有酒家?一路无人,问谁?可以想见行人当时的孤独寂寞。“借问”显示出问者焦急的心情以及急于得到回答的渴望,是行人想要歇脚避雨解寒的心情,更是要借此消消心中愁绪的希望。“欲断魂”把作者内心苍凉伤痛复杂的情感真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篇9:清明的春草滋味

小时候,宁波城绝没有现在那么大,山野、田垄,这些词儿,于我真是不陌生的。雷雨刚过的时候,站在唐代的天封塔上,便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的一带碧青的翠山。每尝清明前后,外婆家的远方亲戚常会邀请我们这些住在城里的亲戚去他们的农间乡舍,喝一碗醉人的家酿米酒,吃一锅家养的老母鸡煲汤,长大之后,随着老师读诵唐诗,对于孟夫子的那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真是分外地亲切。

那头顶着白色团花的,是三叶的紫云英。宁波人爱把这漂亮的紫云英作“草籽”来唤,因为最适宜做菜的时候恰是紫云英未结花苞之前,所以,当紫云英油绿的嫩茎之梢刚刚抽卷出一条漂亮的三叶芽儿的时候,田间拾掇完春稻米的老农们便顺势用镰刀顺拉下一把来。还沾着田间春露的紫云英是如此地水灵,晚间,家家户户的大灶镬里就都有了一把嫩嫩的,水灵灵的紫云英了。不用油炒,不用加水,新采来的紫云英可以直接放入大铁镬子里,只消稍放些盐巴,拿铁铲微微翻炒便是作成了一盘新嫩好吃的清明野菜了。

那带着绛紫色根茎的,是毛茸茸的马兰头。马兰头是特别挑地儿的,是最爱沾了水汽生长的,所以,在荒郊露野的地方,是绝对寻觅不到马兰的踪影儿的,因为马兰都密密地集中在水渠边上呢。

回到家,新挑的马兰头要先往锅子里拿清水一焯,然后取一卷白纱巾,裹着刚焯熟的马兰揉去青色的涩汁,再用快刀利利斩碎,顺便往里头搁些春笋丁儿或者白相干丁儿。如果要用这马兰摆碟子待客人,那么在临吃之前,须得花费心思在白瓷盘内将之堆码成一个宝塔式的,于是,这便成了江浙一道必不可少的春季待客凉菜——清拌马兰头。

当然,还有那从石头缝儿里窜出来的,小巧的乌龟头野葱儿。采这样子的小野葱必须得到了清明祭扫的时候,还得在大人的指导之下方能细细辨认地出,不然,容易混在野草堆中,再也辨识不出来。每常清明扫墓之后,各户人家通常都只带着两把东西回家,一把是用来插瓶的映山红,一把就是这小野葱儿了。

乌龟头野葱儿的学名我并不清楚,只是家乡人总是这般戏谑地唤它,我也只记住了这个可爱的名字。这种野葱儿爱长在山野里,一般的田亩中是绝见不着的。许是得了山野的雨露之恩,野葱儿的个头虽小,但滋味却是极好的。切成小段儿的,就用来炒土鸡蛋;不切段儿的野葱,是专门用来做葱烤河鲫鱼的。此时,葱香和豆油香,火与食材,交织成一段奇妙的滋味之旅,而成品自然绝非普通香葱的风味可以比拟。

还有那山道边油油地开出一片片深浅的绿色,新清的味儿隔了老就遥遥蔓延开来的艾草。艾草遍植各地,古人早就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团的记录。在浙江,生活于浙北、浙东的人们最是爱用艾草做清明果了。艾草清明果的成品呈深绿色,被模具压制成紧实的方形,正宗的里面是能清晰地见到艾草纤维,透露着一股浓郁的艾香味的,宁波人独独爱把这样的清明果称为“麻糍”。麻糍可以用油煎,陪白糖食用。而将麻糍另糅了团状或饼状,往里面添加黄豆馅、红豆沙或者芝麻猪油馅心,再用模具往饼状糕团表面印上龙凤呈祥、芝草献瑞吉等祥图案的才真正够格成为清明祭扫的供品——青团。

清明春草几多味,使人一想,便回味不止。今年的清明亦已随春雨绵绵而至,春草的滋味儿,油油然早已滋蔓起来了。

篇10:描写清明节的演讲稿

在今年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深切缅怀在汶川地震中死难的同胞和英勇抢救的解放军战士。众人皆知,XX年5月12日,发生了以四川汶川为中心的8.0级大地震。汶川是四川省的一个宁静的小镇,背靠青城山,西邻都江堰和成都,然而,在14时28分,这里往日的平静,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所打破。

大家还记得一名名叫杜正香的女老师吗?地震来临,学校坍塌时,她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拉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原来,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当解放军救出他们时,五个孩子还安然无恙,只受了一点伤,可杜正香老师却已经故去。当在新闻上看到这则故事时,我被杜正香老师那崇高的品质深深地震撼了,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一样和我深受感动。

如今,距离汶川地震已有10个月之久,可在地震中发生的那些感动的画面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脑海中重新上演。地震中那些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人们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与缅怀。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上,我们应该纪念那些英勇奉献的人们,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感动。

我们生活在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有许多优秀的富有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比起汶川的人们,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我们并不能为那些故去的人们做些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活着,健康、快乐地活着。

最后,祝愿同学们度过一个充满意义的清明节!

篇11:关于清明节的优秀演讲稿

下午一点半,学校全体三年级学生和大队部的干事们集合操场,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少先队队旗,步行来到革命烈士陵园。师生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向革命先烈门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我们听着老红军激昂的话语,了解了许许多多为祖国牺牲的烈士们的事迹,感动不已。

在宣誓仪式上,学生代表--白梦璐同学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高举旗帜,沿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路奋勇向前,让星星火炬代代相传。

练好本领,增强素质,为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随后,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纪念馆,进一步了解了关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想到:作文

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篇12:清明节祭祀的演讲稿(通用)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祭祀的演讲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祭祀的演讲稿1

各位亲戚朋友:

您们好!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最佳活动季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前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说到清明,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为已入土一年的老人操为迁坟仪式。老人的儿女大摆宴席,还请来了道公办法事,场面很“热闹”,但是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位故去的老人生前“享受”的却是另一种生活,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被子女们当“足球”踢来踢去,各自成家的儿女对老人的生活基本上不闻不问,寡居多年的老人过着孤单,难熬的日子。

听到这里,我再也听不下去了,老人的儿女不但不把老人看在眼里,而且还把老人当“足球”踢来踢去,真可恶!要是叫我遇见他们,我一定要臭骂他们这些不孝之子,让他们在老人面前好好跪拜谢罪。

又到了清明节,又到了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日子了,我们一定要继承祖先“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把清明上坟踏青的活动开展好,把中国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清明节祭祀的演讲稿2

各位亲戚朋友:

您们好!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祭祀是必不可少的。

祭祀包括扫墓和祭祖。扫墓俗称上坟,就是清扫逝者坟前的杂草等,祭祖就是祭拜逝去的祖先们。

准备好各种祭祀品,如“坟飘”,鞭炮,香等等,便踏上祭祀之路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清明这天果然下起了蒙蒙小雨,林间飘起了薄薄的雾,地上湿漉漉的。时隔365天,尽管这条路已经走的很熟悉,但再次踏上这条路,心中还是感慨万千。一同前行的人边走边寻找着合适的木头挂“坟飘”。找到了便折下它待着一同行走。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望着这满山遍地的坟墓,心中一股庄严之情油然而生。找到我们需要祭拜的坟墓,我先站着看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清除杂草。这么长的时间没打扫,杂草已经长满了坟墓,用工具一下一下的,铲除一根一根杂草,坟墓渐渐有了该有的样子,身体开始暖热,额头也已经冒出细细的汗珠。终于除完了。

这是便开始开始祭祖了,把“坟飘”挂在木头上,插在坟前。“坟飘”是白色的,一串一串的,在微风中轻飘着。透着这纯白色的“坟飘”,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祖先正在极乐世界望着我们,脸上浮起了仁慈的笑容。

然后是烧钱纸。钱纸是黄色的,大概脸一样大小,上面印有一个个半圆圈。烧钱纸可不是直接把它点燃就完事了的,而是要先把粘合在一起钱纸一张一张撕下来后再点燃。等它有了火苗后,把它放在坟前,再把剩余的钱纸一张一张的放入火里。接着点燃香,把它插在坟前。

接下来便是祭拜祖先。双手躺平合拢在一起,双眼闭着,嘴里轻轻的说着一些话,再鞠三次躬,这便算是祭拜完成。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还需要跪在地上祭拜。

最后一项是放鞭炮,把长长的鞭炮平铺在坟的两旁,站在距离坟不远处,留一个胆大的人点鞭炮。其他人就静静的注视着。鞭炮啪啦啪啦的响着,浓烟渐渐包围住了坟墓,我忍不住地想:棺材里的人会不会嫌我们动静太大,打扰到他睡觉了?可是不会,因为她们睡得太熟了……他们正在做一个梦:他们梦见自己的子女们来看望他们了……

祭祀这便就结束了。我们返回家的路途中,能看见许多其他人拎着大包小包,也是来祭祀的;能看见其他坟墓的祭祀品;能听见远处传来的鞭炮声……

清明节不仅是个节日,也是祭祀的一种活动。在中国人心中,清明祭祀很重要。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如果不去祭祀是不孝道的。所以清明祭祀一定要去哦!

清明节祭祀的演讲稿3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唐代诗人杜牧曾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来临了,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祭祀先人时,烧纸、放鞭炮等行为是非常不文明的。首先,烧纸和放鞭炮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影响,导致雾霾,有损我们大家的健康;其次,它还有可能导致森林火灾,引发不必要的事故;最后,烧纸和放鞭炮也是浪费资源的一种表现。

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文明祭祖,过一个绿色的清明。我们可以通过鲜花,水果来祭祀先人,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怀念。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追忆先人,岂不是两全其美嘛?

另外,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古来就有清明踏青游春之说。宋代欧阳修曾说:“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阳春半月,正是草长莺飞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清明时节,走进广阔的大自然,亲切拥抱大自然,去仔细观察,去用心感受,温暖的阳光、拂面的清风、歌唱的溪水、芬芳的花草。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审美,提高自己生活的品质。清明将至,同学们,让我们过一个绿色的,文明的清明吧。

各位老师、全体少先队员们,明天就要开始我们为期三天的清明假期了,大家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与你的家人一起通过听清明诗会、诵清明诗歌等方式来了解清明文化,参加文明扫墓、放风筝、荡秋千、拔河、植树、踏青、登山等有益的实践活动来体会清明习俗,过一个文明健康充实快乐的清明三天假。

清明节祭祀的演讲稿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祭祀,绿色清明。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来临了,今年的清明节放假时间为4月5日至7日。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我们地区传统的上坟祭祀、烧纸、放鞭炮等行为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因此,这段时间也是森林火灾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森林防火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大家共同关注,高度重视。

1月24日,XX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向广大市民发出呼吁:强化安全意识,开展文明祭祀活动。

3月初,XX市人民政府发布《森林防火“禁火令”》:未经批准,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要全面落实市包县、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人、人包山头的“七包”责任制。防火期内禁止携带火源上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对于上山野外使用明火者,一律依法拘留,如果使用明火造成后果者,一律依法批捕。

上周,县教育局专门下文,号召学校开展“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主题教育,为此,学校向每位同学下发了安庆市教育局“关于清明节期间文明祭祀的倡议书”,今天我就清明节祭祀活动及森林防火等方面谈几点建议:

1、请同学们尽可能同家长一道参加清明节祭祀祖先活动。清明节祭祀不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家人对已逝去祖先的怀念,缅怀他们对后人、家庭及社会所做的贡献,激励后辈向他们学习,努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国家为清明祭祀设定了法定假日,说明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提倡、参与、弘扬!

2、同学们可利用这次清明节祭祀活动,走进广阔大自然,亲切拥抱大自然,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一定会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去用心感受阳光的温暖、清风的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3、请同学们参加野外活动时不要擅自带火种(打火机、火柴等),同家长一道祭祀时千万不要烧纸、放炮,建议家长尽量改变传统祭祀方式,可以考虑改用鲜花或者水果祭祀等。

4、请所有同学回家告知家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如果有谁不小心引燃了森林,他就要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5、如果发生森林失火,请同学们不要参加救火行动,因为你们小,无自救能力,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这样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所以不允许小学生救火。发现失火要尽快在大人指引下远离火场,并及时报警。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清明节祭祀的演讲稿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祭祀,从我做起。

清明节期间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出现,我们应该让文明祭祀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美德。

坟前烧纸钱、蜡烛、香火、放鞭炮等极易引起山林火灾,每年各地都有惨痛的教训。为了切实加强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此学校向你们发出倡议,大家行动起来,共同制止烧纸钱、点香烛、放鞭炮上坟祭祖的旧陋习,提倡植树献花文明祭祖新风尚,进入林区不携带火种,不野外用火,杜绝一切火灾隐患,让青山常绿,让绿水长流。

传统的清明节里,祭祖扫墓、追念先人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它表达了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尽孝的感情,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孝道、重视感恩的道德情怀。但祭扫追念的最终目的在于践行美德并发扬光大,这正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道德根基。然而在以往清明期间,总有些不文明扫墓现象出现,所到之处,垃圾遍地、纸屑纷飞,草坪上烧纸留下的一块块黑迹令人心痛,更有扫墓引发火灾的报道,诸此种种,不仅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背离了清明祭奠的本来意义。

自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六项禁令”以来,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已蔚然成风。以往清明时节烧纸焚香、放鞭炮、花样繁多的奢侈祭品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勤俭节约的新风尚,鲜花祭扫、植树祭故人等“低碳”文明祭扫方式,为传统的清明节增添了时代的气息。与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正向着“低碳出行,文明祭祀”常态化方向发展。

一、摒弃陈规陋习,实行文明祭奠。

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祭扫观念。自觉摒弃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等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祭拜陋俗,倡导采用集体公祭、家庭追思、鲜花祭奠等新型文明祭扫方式寄托哀思,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发扬传统美德,倡导厚养薄葬。

怀念故人,珍惜生者。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老人在世时,应多尽孝道,对老人多一份关心,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要从俭办丧、文明祭奠。

三、严防事故发生,确保节日安全。

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尽量避开祭扫高峰期,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祭扫的实际行动,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保护环境,倡树新风,共度平安清明,为美丽城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3:清明文化的电视传播探析

一、清明的节日仪式与节目仪式

清明是一场春的仪式, 仪式是信仰与文化传播的形式与载体。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认为, 宗教可以分为两个基本范畴:信仰与仪式。宗教中的信仰透过仪式, 得以传播与转化成一种超现实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对仪式参与者实施心理约束和控制, 可以是神灵, 也可以是一种神圣的人生理想。抽象的神灵借助具象的仪式而显现。诚然,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也必须要以一定仪式为外观和载体来传达共同的价值观和民族信仰。这其中的仪式既包括放风筝, 荡秋千, 吃寒食等广义仪式, 也包括祭拜祖先, 祭奠英烈等狭义仪式。对比来看, 这些广义仪式乃是“自然的人化”, 鲜活生动, 根植于日常生活;而狭义仪式则是精神信仰的凝练表达, 庄严神圣, 具有很高的象征性。然而在西俗东渐的全球化文化背景下, 广义的节日仪式由于内涵单一较容易被人遗忘, 而意义深刻的狭义节日仪式却少之又少。传统节日面临着文化意义慢慢被消解, 仪式感逐渐被淡化的窘境。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 詹姆斯·凯瑞将传播观念分为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两种。他认为, 传递观传播是讯息在地理空间、距离上的传播, 而仪式观传播则是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一种神圣典礼。对于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播, 电视可以对传统的节日仪式进行直接记录和播出, 这是符合传递观的传播。而更重要的是要求电视利用有效的艺术创作手段, 创造出指向传统节日文化内核的节目仪式, 这是以电视为传播媒介的仪式观传播, 强调的是节目仪式对人共享信息和共享文化产生的作用。

二、清明节的电视节目数量与形式

笔者在2013年清明节4月1日到4月6日00:00到24:00全天时间段中, 选取了中央电视台12个频道与全国36个地方卫视作为样本, 进行节目观看和研究, 初步获得了清明节期间不同电视频道在不同时段所推出的与清明节相关的电视节目, 其频道, 时间、节目和形式如下所示:

由以上表格可见, 从数量上来说, 中央电视台12个频道中共有6频道推出了12档清明特别节目, 而在36个地方卫视中, 只有3个卫视推出了4档和清明相关的节目;就形式而言, 这些节目的形式主要有节日晚会、节日诗会、直播报道以及一些日常节目的节日特别策划。可见, 中央电视台50%的频道做了清明特别节目, 节目形式丰富, 编排上也注重不同频道的联动效应, 对于清明节做了全面立体的传播和呈现。相较而言, 样本中全国36个地方卫视只有不到10%的电视台做了关于清明节的相关策划, 可以说, 较少的节目数量和形式, 难以满足观众的定向期待, 对于清明节的文化传播较难起到明显效果。

三、对清明的电视传播分析

在清明节的众多电视节目中, 笔者选取了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节目进行分析:

在清明节的节日晚会中, 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华长歌行》。2013年, 《我们的节日·清明——中华长歌行》来到了江西赣州, 以缅怀和感恩为主题, 既追忆了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 也了解了客家人独特的清明节日习俗, 对清明自然文化和社会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值得关注的是栏目将目光投向普通百姓, 捕捉了茶农田言成炒茶、宋方华兄弟扎竹灯等平凡的生活细节, 将隐藏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宏大主题下的中国百姓的精神世界进行细腻描绘, 表达了对平凡生命个体的尊重, 成为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和质朴的缩影, 是对清明生命个体文化的生动展现。

相较于更注重文化宣传和精神守望的节日晚会《中华长歌行》, 清明诗会则更具婉约清新的艺术风格, 在既肃穆又愉悦的清明节日氛围中给人情感上的妥帖慰藉。《2013清明诗会》将拍摄地点设置在溧阳天目湖, 置身其间不仅使表演者因触景生情而愈加灵动地演绎诗歌, 也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审美愉悦与关于生命的思考。从电视本体的视听语言来讲, 节目中电视语言的运用注重对于意境的营造而不是对意象的图解式表达, 节目中用大全景和特写两级镜头相互调度, 既展现了天目湖的开阔春景又捕捉了细微的植物萌发细节;运用小景深制造的虚实效果, 营造出疏朗朦胧的中国画意境;在构图巧妙安排, 虚化的柳条前景, 模糊的山青水绿的背景, 更增强了春光醉人的画面感染力;运用电子动画技术与中国水墨画制作的片花, 既有古朴的意味又颇具现代感。诗歌所表达的人文情怀与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相得益彰, 通过清明诗会这场电视仪式, 大大增强了观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

与节日晚会和节日诗会等电视节目仪式不同,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是电视对狭义节日仪式的一次电视直播。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频道利用一定的电视手段将清明公祭策划成媒介事件。这些策划手段包括对祭祀典礼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乐舞告祭等祭祀仪式的现场直播, 演播室主持人与专家互动进行祭祀信息解读, 以及记者现场采访台湾同胞和旅居海外认识的祭祀感受, 它们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对清明公祭轩辕黄帝进行了全面立体的报道。《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实际是以祭祀仪式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节目, 它的优点是即时将清明公祭的信息迅速传递给电视观众以实现信息的共享, 但是它在感染观众和构建共同文化方面却远远逊色于对于前文提到的节目仪式, 至于对自然文化和个体生命文化的挖掘更是微乎其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央视科教频道为清明节特别推出了清明节大型直播报道节目《清明·记忆》。整台节目由“清明文化”、“信仰”、“奉献”、“传承”四个篇章组成, 通过对革命先烈、劳动楷模、民间英雄的无私义举的讲述, 展现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 为实现中国梦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其间, 连线陕西黄陵公祭轩辕黄帝现场和上海“钱学森纪念馆”的纪念活动现场, 穿插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多种艺术形式, 并引入短信平台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清明·记忆》也被策划成了一次媒介事件, 通过电视的传播和短信的互动使得清明的直播报道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具有了仪式的性质, 使得清明节的直播报道由媒介事件发展成为媒介仪式。虽然节目从清明的文化内涵出发, 做了精心的编排和设计, 但是指向清明自然和人文内涵的狭义节目仪式微乎其微, 观众在收看过程中获得了较多的精神和文化符号, 但是节目的策划者却没有对这些符号进行电视化的感性解读, 使得节目流于肤浅的符号堆砌, 清明文化的传播效果也是大打折扣。但是自2008年清明节被划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来, 《清明·记忆》是近些年来第一档针对清明文化所做的长达250分钟的直播报道节目,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它作为清明的媒介仪式, 在将更多观众拉回到清明节日文化方面, 不失为一次较好的尝试。

综上所述, 电视策划人要通过电视的传播手段把传统节日策划为媒介事件, 发挥媒介仪式广泛的传播作用, 扩大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电视策划人要认真体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结合节日仪, 积极利用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段, 不断创造出既有新颖形式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仪式, 从实处肩负起传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

摘要:年年清明, 今又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仪式,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信仰的象征。本文通过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对2013年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清明节电视节目进行分析, 意在增强电视节目策划者对节日电视节目仪式的创新意识, 增加电视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感。

关键词:清明,节日文化,节日仪式,节目仪式,电视传播

参考文献

[1]周文.传统节日:文化仪式与电视传播[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9) .

[2]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3]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4]丹尼尔.戴扬.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篇14:永远的清明

记忆中,奶奶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因为要上班把我留在奶奶身边。当我哭闹的时候,无论奶奶多累,都会抱着我从街这头转到街那头,来来回回地哄我。晚上,我枕着奶奶的胳膊,她在我背上一遍遍地给我挠痒。伴着古老的歌谣,我在她的臂弯中进入甜甜的梦乡。在奶奶粗糙双手的抚摸中,我幸福地度过了学龄前的时光。

冬天天明得晚。为了我能按时到校,奶奶早早就起床,熬出甘甜可口的红薯小米汤,馏好热腾腾的馒头,炒出香喷喷、脆生生的土豆丝,那是我最爱吃的早餐。奶奶做的馒头白嫩松软,吃起来就像面包。她还会把肉馅卷在面里,做出比包子更美味的肉卷馍。白面裹着肉丝,肉香渗入面内,肥而不腻,余香满口,我能三五口吞掉一个!但奶奶的手,却因为劳作过多,总是在冬天皲裂,布满深深的口子。记得有一次,奶奶为了给我蒸馍,起得很早,一不留神摔倒了,脸被石板磕了一下,两条腿也受伤流血了。看到奶奶一瘸一拐的样子,我心痛极了,发誓一定要孝顺奶奶。后来家里每次吃饭时的第一碗饭。都是我恭恭敬敬地给奶奶端去,连妈妈都有些“眼红”呢。

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奶奶都给我留着,自己从不吃一口。冬天她盖着薄薄的旧被子,让我盖新棉絮被子。每次钻进暖烘烘的被窝,我都忘不了奶奶的好。对我,奶奶是疼到了骨头缝里;对自己,她却是个“吝啬鬼”。为了节省家用,她总是烧柴做饭。柴火进出的点点火星,把她的衣服烧出无数小洞。妈妈让她买件新衣服,她总是说下次赶集再买。可到了赶集那天,她又总是“忘”了去。最后妈妈给她买了新衣服,她也不穿。老说今年的衣服还能穿,等明年再穿吧。就这样,一年又一年。

可天有不测风云。我读小学六年级的一天,奶奶正在和面蒸馍,突然滑倒在地,不省人事。送到医院20多分钟后,奶奶永远闭上了她那慈爱的眼睛。得到这个消息,我发疯似的冲回家。看到奶奶静静地躺在床上,我不禁扑到奶奶身上痛哭。“奶奶,你醒醒!”可是奶奶却再也不答应了。

如今,我只能静静地看着奶奶的遗像想她。我多希望奶奶能再喊一声我的名字,或者我叫她一声,她欢喜地答应。每次在路上听到别人喊“奶奶,饭做好了吗”,我心中都充满了嫉妒。有多少次在梦中我又重新穿上了奶奶做的衣服,吃上了奶奶蒸的肉卷馍。我真是做梦都高兴得笑出了声,可醒来后却发现是一场梦,又免不了一阵伤心难过。

上一篇:供货协议合同下一篇: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