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压疮的预防措施

2024-04-18

术中压疮的预防措施(精选9篇)

篇1:术中压疮的预防措施

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治疗的98例俯卧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有无出现压疮,将患者分为压疮组(n=45)与非压疮组(n=53例);对比两组患者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持续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压疮组与非压疮组患者之间的吸烟史比率、糖尿病史比率、血清总蛋白表达水平、血清白蛋白表达水平、手术持续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既往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持续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与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存在正相关性,俯卧位手术前应根据患者的既往史评估压疮发生的风险、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以进一步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关键词】俯卧位手术;压疮;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压疮是指患者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不良因素的摩擦刺激或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或感染性溃疡坏死[1]。对于需要长时间接受俯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肢体及躯体的活动强度极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迫,血流动力学极差,在护理不当的情况下,极容易诱发压疮。但压疮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机体组织长期或过度受压,起局部缺血性坏死,形成溃疡。患者病灶处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容易由局部症状扩散致全身,影响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由于压疮的发生主要由多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因此,准确分析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降低压疮发生风险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治疗的98例俯卧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有无出现压疮,将患者分为压疮组(n=45)与非压疮组(n=53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50.0%)、女性患者49例(50.0%);年龄范围26.5~78.7岁、平均年龄(46.5±5.5)岁。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其它组织器官肿瘤、呼吸、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资料不齐全、围术期死亡及精神病患者;具有肝肾移植术史、放化疗史及压疮史。1.2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持续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的差异性。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压疮组与非压疮组患者之间的吸烟史比率、糖尿病史比率、血清总蛋白表达水平、血清白蛋白表达水平、手术持续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压疮组(n=45)非压疮组(n=53)吸烟史(%)51.11 11.32 糖尿病史(%)57.78 15.09 血清总蛋白(g/L)57.8±6.47 84.7±8.42 血清白蛋白(g/L)32.0±5.41 60.8±7.49 手术持续时间(min)246.7±24.1 116.9±11.0 麻醉持续时间(min)256.8±30.7 120.4±12.5 3讨论

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风险较高,不仅严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发一系列后遗症及医疗纠纷。但俯卧位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其中与患者的自身因素、术前护理质量及手术方案密切相关。唐娟[2]研究指出,吸烟史及糖尿病史可显著增加俯卧位手术患者并发压疮的风险。吸烟可导致患者表皮组织神经末梢持续性收缩,出现痉挛性组织压疮易感性。众多报道表明糖尿病与压疮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压疮发生的频率、复发率及严重程度均呈正向递增。但患者术前的护理质量,尤其是营养状况与压疮的发生具有关联性。徐青[3]研究指出血清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可作为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的监测指标。俯卧位手术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可导致皮下脂肪组织萎缩,新陈代谢及应激代谢紊乱,易出现血液循

T或χ2

8.792 7.647 13.24 12.85 12.76 13.64

P 0.037 0.032 0.041 0.045 0.048 0.043 环障碍,导致压疮的发生。但压疮的发生与病灶组织长时间受压密切相关,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对于肌肉受压强度呈正相关。欧洁梅[4]研究指出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越长,压疮病灶组织的血液灌注量越少、无氧代谢产物越多及组织缺氧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压疮组与非压疮组患者之间的吸烟史、糖尿病史比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持续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可作为降低压疮发生风险的理论依据。对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既往史评估压疮发生的风险、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密切监测术前患者的生命体征、全面评估患者并发压疮的危险因素、保持舒适的手术体位、选择恰当的体位垫、严格规定护理人员的交班制度、对受压部位组织及时采取消毒、按摩、保暖、保持干燥及全面协调患者的营养饮食。

综上所述,既往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持续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与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存在正相关性,俯卧位手术前应根据患者的既往史评估压疮发生的风险、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以进一步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参考文献】

[1]谢少媚,黄菊芬,冯爱贞等.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4(8):105-107.[2]唐娟.髋关节置换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3):49-51.[3]徐青.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人员压疮认知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15-17.[4]欧洁梅,唐素琼,谭庆敏等.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04(17):202-203.

篇2:术中压疮的预防措施

摘要:

本文通过对术中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明确了预防措施对术中压疮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合理安置手术体位、选用合理的体位垫、保护受压部位及保持病人正常体温,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危险因素,加强术中观察和护理,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术中压疮;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5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027-01

由于局部组织受压严重,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营养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组织溃烂或坏死称为压疮。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难点。手术病人术中压疮发生率高达4.7%-66%[1]。如何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越来越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视,现将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1.1 力学因素:包括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其中压力是最重要的诱发压疮因素,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当外在压力大于毛细血管平均压力时,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内血流减慢,导致毛细血管血流闭塞和组织缺血[2]。长时间手术病人采用一定的被动体位或不正确的体位,使身体与手术床面呈点状接触,压力分布集中。全麻后骨骼与肌肉产生向下的剪切力、手术床与躯体产生向上的剪切力使主要受压点受到双向压力,导致压疮发生率增高。

1.2 皮肤自身抵抗力改变:冲洗液浸渍皮肤,引起P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导致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更紧贴手术床而增加剪切力。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缺血缺氧和营养物质供养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高代谢需求,可增加压疮的易感性[3]。

1.3 应激反应: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种急性损失,个体会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糖代谢混乱,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破坏[4]。术中低血压时间过长可引起组织灌注不足,降低组织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增加术中压疮危险性[5]。

1.4 麻醉因素:由于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到阻滞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血液循环,在由于麻醉药物影响,病人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术中压疮。

1.5 手术室护士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有部分护士认为体位是手术必须,无法避免压疮,没有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尤其是大外伤诸如颅脑外伤、心、胸外伤、肢体多发性开放性骨折等病情危急的情况下,病人大多合并全身皮肤擦伤或皮下组织挫伤,但由于必须争分夺秒地开展手术,往往容易被忽略或根本来不及对病人进行妥善的防压疮护理,就更容易发生术中压疮。预防措施

2.1 压疮的预警管理: 术前访视病人,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手术部位及体位、麻醉方式、预计手术时间等,护士采用压疮危险评估工具提前对有压疮发生可能的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度的测定。车慧等[6]制定的压疮预警程序说明术前评分高于18分的,给予常规干预;18-14分给予科内管理干预和加强预警干预,护士长给予必要指导,在风险部位喷涂赛肤润喷剂等;小于13分向护理部报告,护理部给予指导,同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加强相关科室之间的沟通。

2.2 规范手术体位摆放:制定标准手术体位摆放规范便于护士准确熟练应用,降低因手术体位安置不当给病人和手术护士带来的风险。马育璇等[7]通过制定术中压疮预防计划,实施了有预见性的护理,使压疮的发生率降低了50-60%,提高了术中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2.3 使用合理体位垫,定期调节手术床状态:凝胶减压垫质地柔软,可使体重和压力均匀的分布在垫上,减轻了局部皮肤的压强,对手术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材料为凝固胶体,安置体位比较稳定,减少了受压部位剪切力、摩擦力。王志成等[8]应用自行设计的交替性减压体位垫减低脊柱手术受压部位皮肤压红、压伤发生率,效果明显。术中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每小时交替调节手术床左倾、右倾、头低脚高、头高脚低10-15°,起到类似翻身的作用,对预防术中压疮起到了良好效果。

2.4 术中注意保暖及防潮湿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24℃,使用棉被、毛毯等遮盖物保持病人体温在正常范围,体腔冲洗液加温至37℃.术中保持手术野周围干燥,避免术中冲洗液、血液、体液等刺激皮肤,及时更换敷料,可预见性地在术前使用粘贴型手术巾保护切口周围,避免切口周围潮湿。防止患者低体温引起躯体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下降继发术中压疮的发生。

2.5 加强责任心:加强术中巡视,动态管理病人,密切观察手术进展的同时也应注意观察受压肢体末梢血运状态如皮肤颜色的改变,病人清醒时询问其感受。穆燕等[9]针对手术时间长和特殊手术体位的手术患者,设计应用了“手术中护士巡视记录单”,每小时巡视检查患者受压情况,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手术结束后,如发现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有压痕、潮红、完整性未破坏时,可及时在病人受压处皮肤局部湿敷75%酒精等,防止局部压疮进一步加重。认真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皮肤情况。小结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手术病人因其强迫手术体位、不可控制的手术时间等原因而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术前应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防范措施,合理安置手术体位、选用合理的体位垫、保护受压部位及保持病人正常体温,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危险因素,加强术中观察和护理,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3: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关键词:压疮,危险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

术中压疮是指病人在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压疮, 其中以术后1 d~3 d最多见[1]。为了满足手术的需要, 病人在手术中被安置成各种手术体位, 以配合手术的进行, 由于手术过程中无法改变病人体位来缓解局部组织压力, 且术中伴有出血、皮肤潮湿等因素发生, 随时改变着皮肤的应激能力, 因此手术病人是急性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2]。据报道, 压疮在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为1%~11%, 而手术病人则高达4.7%~66.0%[3]。一旦发生压疮, 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降低其生活质量, 增加感染的风险, 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病人发生压疮。

1 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

1.1 外在因素

1.1.1 压力

由于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外在压力导致供应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毛细血管闭塞, 从而使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 代谢废物排泄不畅, 引起局部组织细胞的缺血坏死。施加于皮肤及其下方组织的压力取决于病人的体重、健康状况、手术体位及与病人受力皮肤接触面的特征。

1.1.2 剪切力

剪切力常在病人的皮肤和其下方组织发生滑动而骨骼仍保持固定时发生。常常出现在病人被抬上或抬下手术床时, 也可发生于术中病人的部分躯体需要重新调整体位时, 如经右胸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手术中。

1.1.3 摩擦力

摩擦力可使局部皮肤升温, 温度升高1 ℃能加快组织代谢并增加10%的耗氧量, 同时可损伤表皮的保护性角质层, 在组织受压缺血的情况下增加了压疮的易发性[4]。

1.1.4 潮湿

潮湿能改变正常皮肤的酸碱性, 软化皮肤细胞壁并使床单黏附在皮肤表面, 这些改变也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对皮肤的损伤。手术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大量冲洗液造成液体外溢和手术中病人出汗造成受压部位的皮肤潮湿度增加, 过多的液体引起病人皮肤浸渍、p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 削弱了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 有利于细菌繁殖, 也致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的影响, 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粘贴于床单上, 增加了剪切力。

1.2 病人本身的因素

1.2.1 年龄

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 变薄, 皮下脂肪萎缩, 缺乏弹性, 皮肤易损性增加, 组织再生能力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据报道, 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术后发生压疮的几率会增加3倍。

1.2.2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会导致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组织器官应激代谢的调节能力降低, 皮肤菲薄处受压易发生血循障碍, 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

1.2.3 疾病因素

术前合并有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以及中度以上贫血等病人组织供氧减少, 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加快, 是增加压疮发生的原因。骨折病人自主改变体位的能力降低, 长时间受压皮肤发生压疮的机会增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如类固醇药物、血管活性药物, 会使皮肤弹性减弱, 增加压疮发生的机会。

1.2.4 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痉挛, 局部供血不足造成营养不良, 增加组织压疮的发生。

1.3 手术因素

1.3.1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2.5 h是压疮危险指数, 手术时间>4 h, 每延长30 min会使压疮发生增加33%, 在93 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 h就会引起压疮。

1.3.2 手术体位

不同的手术有不同的体位要求, 被动的手术体位特别是骨突部位, 长时间受压易形成压疮。

1.3.3 麻醉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使病人对压力相关感觉丧失或减弱, 从而不能自我调整姿势以减轻压力。麻醉剂可能使血管扩张, 血流变慢, 降低血压并引起周围组织低灌注。这些因素加重了皮肤组织低氧, 物质交换障碍导致无氧代谢产物排泄障碍, 易形成压疮。

1.3.4 术中体温变化

体温升高会引起组织的高代谢要求, 体温过低可损害免疫功能, 末梢循环障碍, 导致受压部位血供减少, 两者都会增加压疮发生的可能。

1.3.5 再灌注损伤

术中缺血后再灌注, 恢复供氧的肌肉可产生超氧阴离子, 引起毛细血管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导致皮肤受损, 增加压疮的易发性。

1.3.6 不当操作

如备皮时引起的皮肤划伤会造成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 诱发压疮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生的操作不当, 也会导致压疮的发生, 例如消毒液或冲洗液、血液过多流入病人皮肤隐蔽处造成潮湿。

2 预防措施

2.1 认真评估病人的皮肤情况

对手术室护士来说, 术前对病人潜在的受压位置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和评估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长期卧床、高龄、消瘦的手术病人, 术前应彻底检查病人是否存在皮肤异常情况 (如皮疹、红斑、感染、皲裂、皮炎、淋巴水肿等) , 检查病人是否存在静脉功能不全的迹象 (如疼痛、痛性痉挛以及站立或行走时加重、休息和抬高缓解的腿部感觉异常) 。检查评估完毕后记录下所有异常的发现。在病人整个手术期间用一个标准的压疮评估工具 (如Braden量表) 进行评估, 以判定病人是否属于压疮高风险人群, 并加以主动干预, 最大限度地防止术中压疮的发生。

2.2 正确摆置手术体位

与麻醉师及医生共同摆置体位, 摆放时应采取正确的方法, 根据手术需要并结合病人个体情况妥善摆放体位, 体位支架与皮肤接触部位垫好棉垫并调整好松紧度, 骨突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膝盖、脚踝处加棉垫保护, 避免着力点和固定点的压迫, 保证受力点均匀。保持手术床单及病人衣裤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特别是受压部位不能有硬物刺激。术中根据情况抬高床头, 尽量不要超过30°, 尽量缩短抬高床头时间, 以减小剪切力。对病人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 既要便于手术者操作, 也要使病人安全、舒适, 做到科学、合理。

2.3 选择合适的皮肤保护垫

根据不同体位选择硬度合适、透气性好的体位垫。目前我院手术室常用支撑表面的有泡沫软枕、3 L水袋和凝胶床垫 (多用于脑外手术的俯卧位) , 它们通过增大接触面进行压力再分布, 而不是使压力减小和释放来防止发生压疮。尤其是凝胶床垫能够使病人体重均匀地得以分布, 富有弹性, 不易被完全压缩。如果被刺, 凝胶床垫能够自我修复, 确实是一种较好的压力缓解保护装置[5]。

2.4 规范手术操作

在整个手术期间医护人员的操作必须规范、认真、严谨。正确使用各种带电仪器防止烧伤, 备皮、导尿等术前准备动作轻柔, 术中不应过分牵拉与挤压病人皮肤组织, 及时拭干各种液体避免残留在病人的皮肤下。移动病人时人员的数量必须充足, 以便在术前、术中或术后安全地移动病人, 避免独自搬动病人和搬动时拖、拽、扯、拉病人。

2.5 术中注意保暖及防潮

保持手术间温度在22 ℃~25 ℃, 用保温毯遮盖病人除手术部位外的躯体。术中大量输血、输液时通过加温器加温至37 ℃, 用温热冲洗液冲洗术野, 防止病人因低体温引起外周血液循环不良, 导致受压区域血供减少而发生压疮。避免术中血液、体液、冲洗液等造成手术床的潮湿, 以减少潮湿对受压部位皮肤刺激而降低皮肤的抵抗力。

2.6 加强术中观察

对于较为复杂并且耗时较长的手术, 在手术进行中巡回护士要定时查看病人体位固定装置有无松动、移位, 若发现病人体位改变应及时纠正。观察病人受压部位皮肤颜色、温度, 对肢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对术中体液丧失导致低血压, 引起周围组织低灌注, 应按医嘱及时给予输血、输液, 避免由于微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的急性压疮。

2.7 做好皮肤的交接工作

术前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 如有疑惑必须有书面记录。手术完毕立即与医生一起查看病人皮肤情况, 特别是手术时间长的高危病人, 根据病人术后去向认真交予接班护士, 如果出现压疮潜在危象, 应实事求是记录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进一步做好护理和治疗。

总之, 所有外科手术病人都应当被视作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 其形成过程迅速, 治疗过程漫长且危害巨大。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所以, 手术室护士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晓珍, 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 :1-7.

[2]余小萍.压疮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 2007, 7 (3) :76-78.

[3]Schoohoven L, Defloor T, Grypdonck MH.Incidence of pressureulcersdue to surgery[J].Clin Nurs, 2002, 11 (4) :479-487.

[4]史松梅.压疮研究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9) :26-28.

篇4:术中压疮的预防措施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住院的204例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02例),实验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压疮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4.90%(5/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1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差及术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压疮,评估患儿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并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压疮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小儿手术;压疮;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5.021

压疮是压力或者压力合并摩擦力、剪切力等导致的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局部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多发生在骨隆突处,而手术患者受各项原因影响容易发生急性压疮[1]。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较弱等因素,手术中更容易发生压疮。因此,了解患儿术中压疮发生因素非常重要,可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压疮发生率,利于患儿恢复健康[2]。诸多学者[3~5]对患儿术中压疮发生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明显降低患儿压疮发生率,受到临床高度关注。本研究选取我院102例手术患儿,通过分析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4月住院的204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神经外科55例,心胸外科102例,骨科33例,普外科14例。患儿手术时间2.8~8.9 h,平均为(4.5±1.2)h。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患儿年龄5个月~13岁,平均(5.4±2.1)岁,男性51例,女性51例;实验组患儿年龄4个月~15岁,平均(5.5±2.0)岁,男性52例,女性50例。两组患儿年龄、平均手术时间、性别比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实施压疮预防措施护理干预,具体预防措施如下:①加强沟通,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体位特殊,且术中体位不能改变等原因,患儿受压部位皮肤容易被压红甚至出现水泡,手术前与家属充分沟通极为重要。②皮肤护理,术中应当加强对患儿受压部位皮肤的观察,尽可能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每2 h帮助患儿放松约束带,并定时减压按摩,减轻患儿局部受压,促进其血液循环。术中护理人员动作应轻柔,避免拖拽等动作造成受压部位皮肤损伤。③体温护理,患儿应保持正常体温,手术室内温度应当控制在22℃~25℃,并使用毛毯或棉被等遮盖保持患儿体温,冲洗患儿胸腔时采用温热冲洗液,有效保证患儿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率[6]。④减少摩擦,手术床上铺海绵,同时在使用约束带时加衬垫,保证约束带松紧适宜,可有效减轻患儿皮肤与手术床单及约束带间的摩擦,防止压疮发生。⑤按摩护理,术后患儿受压部分由于缺血、缺氧状态转变为快速充血,可能造成组织再灌注损伤,因而在术后应及时对患儿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7]。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术中压疮发生率,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程度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态度、仪表、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及护理效果等。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录入SPSS 18.0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中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术中发生压疮18例,发生率为17.65%,实验组患儿术中发生压疮5例,发生率为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1,P<0.01),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儿家属对术中压疮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家属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 论

由于手术患者长时间固定体位以及体温降低、麻醉药物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压疮发生,因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能保证患者安全,也能直接体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8]。患儿由于年龄较小等特殊原因,在手术中更容易发生压疮,影响患儿康复,因而对患儿术中压疮发生因素的评估及预防十分重要[9]。目前公认的影响压疮发生的因素包括剪切力、压力、摩擦与潮湿。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范围的扩大,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也不断增加[10]。本研究分析发现,影响患儿术中发生压疮的因素很多,如手术体位、麻醉药物、改变手术床角度、小儿皮肤及体重、潮湿等。由于患儿不主动配合手术,需采取全身麻醉,而麻醉时间太长则使患儿受压部位时间延长,易导致患儿血液循环不畅通,可能造成组织不可逆损害。而麻醉药物有阻滞作用,患儿受阻滞平面以下的血流变慢,血管扩张,且麻醉药物导致患儿反应迟钝,暂时丧失对身体某些部位的控制。小儿由于皮下血管丰富,汗腺分泌旺盛,手术中溢出体液及血液、冲洗液等可能造成受压部位皮肤潮湿,削弱患儿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患儿局部皮肤水肿,导致细菌繁殖,使患儿皮肤更容易受损而引起压疮。

术中患儿一旦发生压疮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给临床医师及患儿均带来极大困扰。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术中压疮发生概率,更利于手术效果及患儿术后康复。全面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保证患儿术中体温,保护好患儿皮肤,减少摩擦,以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术中压疮预防措施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而两组患儿家属满意程度对比,实验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实患儿术中压疮的预防措施得到广大患儿家属认可。

综上所述,分析患儿术中影响压疮的发生因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术中压疮发生,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儿痛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何文勤.泡沫敷料在小儿脑外科手术中预防压疮的运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3426.

[2] 韩晓梅.小儿术中压疮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9091.

[3] 张俏霞,吴卫娟.聚氨酯凝胶头圈在预防小儿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患儿面部皮肤急性压疮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106107.

[4] 黄家诚.循证护理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2,7(5):563564.

[5] 赵宏波.手术全期压疮护理理念在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3(5):135136.

[6] 梁显华,陈春梅.压疮高危人群照顾者预防压疮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右江医学,2012,40(2):228229.

[7] 李连枝.局部穴位按摩预防压疮在骨伤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7(7):193194.

[8] 余新颖.压疮预防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01602.

[9] 孙玉梅,张 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10] 王显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3637.

(收稿日期:2015-08-19 修回日期:2015-10-25)

篇5:压疮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及时评估,落实告知,标识醒目

1、监护室病人入室当天护士必须填写“Braden评分”及“压疮危险因素监控表”。

2、告知病人及家属预防压疮注意事项,并签字。

3、皮肤完好但进入监控病人,在监护室“压疮防护”一栏填写床号和姓名;带入压疮病人在“皮肤护理-压疮”栏注明床号姓名。所有病人床头醒目处挂压疮警示牌区分:如预防压疮、压疮高危等。

二、建立皮肤记录卡,完善护理文件书写

1、预防压疮病人帮助翻身及床上肢体功能运动,每2h记录1次,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气垫床;压疮高危病人使用气垫床,护士为其每日翻身活动,翻身后肢体摆放功能位,定时按摩骨突关节处皮肤,床尾皮肤记录卡Qh记录皮肤情况。对于绝对制动病人做好记录,并充放气垫床,每小时1次,或将气圈等减压物品垫于病人骨突部。②

2、所有病人皮肤情况纳入护理文件书写,在对应框中勾选,若有变化及时用文字进行说明,并注明护理措施。

3、严格执行三级交班制度,做好口头、书面、床边交接班。若交班与实际不符,接班护士应向交班者问清情况后再接,必要时记录。

三、定期观察评估,做好基础护理,消除安全隐患

1、根据颜色分级评估病人压疮风险。有压疮倾向的病人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表”评估,每周1次;;预防压疮病人每2 d 1次;压疮高危警示者每天1次。评分变化及时告知病区护士长及床位医生,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2、重视基础护理,保持病人床单位整洁、舒适,被褥大单柔软。晨晚间护理由2名护士加一实习同学铺床,避免拖、拉、拽造成病人皮肤损伤。

3、监护室内部分病人导管种类多,妥善固定,避免病人翻身活动时导管受压导致的压疮形成。

四、及时评估及时上报

护理组长完成病人的压疮评估,根据不同分值填写评估表并跟踪进行动态评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Braden分值<14分者24 h内上报护士长。后者每日检查,利用床边交接班检查护理组长对压疮风险人群的评估是否正确,有否漏报,措施落实是否到位,家属及病人对风险的知晓情况和配合程度,切实做到不疏漏,24 h内上报科护士长。

篇6:王倩 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就读院校:宁夏医科大学

年级:2014级本科 班级:(2)班 姓名:王倩

日期:2017年8月18日

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一、压疮的定义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二、压疮的危险因素

1、压力因素(1)垂直压力

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如果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均可造成压疮(2)摩擦力

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当病人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床单和轮椅垫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肤被擦伤后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渍时,易发生压疮。(3)剪力

所谓剪力是一个作用力施于物体上后导致产生一平行反方向的平面滑动,是由摩擦力与垂直压力相加而成。它与体位关系密切,例如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2.营养状况 全身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如长期发热及恶病质等。3.皮肤抵抗力降低

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大小便失禁、床单皱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三、压疮的临床表现 1.易发部位

(1)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2)侧卧位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

(3)俯卧位好发于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2.临床分期

(2)第一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红、肿、热、痛或麻木,持续30分钟不褪”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

(3)第二期压疮(炎性浸润期)——“紫红、硬结、疼痛、水疱”,真皮部分缺失,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创面),无腐肉,也可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4)第三期压疮(浅度溃疡期)——表皮破损、溃疡形成。典型特征: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

(5)第四期压疮(坏死溃疡期)——侵入真皮下层、肌肉层、骨面、感染扩展,典型特征: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隧道。

四、压疮的防护措施

1、预防措施

(1)告知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压疮的危险性,讲解注意事项。(2)定时协助翻身更换体位,减轻皮肤受压,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

(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压工具如气垫床、棉垫、麦麸垫、保护膜。

(4)指导家属合理膳食,以增强营养,必要时协助胃肠外营养。(5)协助患者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放置便器时应轻放、轻取,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因时间过长阻碍血流而导致组织损伤。(6)对于高危压疮的患者,应进行压疮评分,防范“患者压疮评估记录表”并进行随访记录。加强各班皮肤护理,填写翻身记录情况。

2、护理措施

(1)1期压疮 处理原则:①改变体位,每两小时翻身,避免局部组织受压。②采用红外线、紫外线或烤灯照射的物理疗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③加强全身营养。(2)2期压疮 处理原则:为保护创面和预防创面感染。①水泡的处理,未破溃的小水泡应尽量减少局部受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则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泡内渗液后,覆盖无菌辅料。②破溃创面的处理:消毒创周皮肤,清洁创面,然后根据创面有无感染,选用无菌辅料覆盖或抗生素,纱布湿料或湿润烧伤膏、多爱夫,康惠尔溃疡贴等外敷,但不主张用甲紫,一面促使感染像深部组织发展。

(3)3期和4期压疮

篇7: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压疮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在工作中严格细致的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定时翻身,减少局部组织的压力,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翻身的间隔时间视病情及受压处皮肤情况而定,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1h翻身一次。建立翻身记录卡,每次之间按顺时针方向翻身并记录。

2)、保护骨隆突处和受压局部,使之处于空隙位,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卧气垫床,并在骨隆突处和受压局部垫气垫圈、海绵圈或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等。

3)、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者,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及仔细听取患者主诉,如:皮肤及指(趾)甲的颜色、皮肤温度变化、疼痛等,并适当调节松紧,衬垫应平整、柔软,如发现石膏过紧或凹凸不平,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整。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作用

1)、保持床单被服清洁、平整、无皱褶、无渣屑。以避免皮肤与碎屑及衣服床单皱褶产生摩擦。

2)、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衣服时,须将患者抬离床面,避发生拖、拉、推等现象。3)、患者取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可在患者大腿下垫软枕。

4)、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可在便盆上垫软纸。

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1)、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被服的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洗净擦干,局部皮肤涂凡士林软膏。

2)、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单上,因其影响汗液蒸发,致使皮肤受热潮湿。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每日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及增加营养,减少压疮的发生。

2)、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蘸少许红花酒精用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皮肤,压力均匀地按向心方向环形按摩,由轻到重,每次按摩3-5分钟,已压红的软组织或已发生的压疮,只能用上述方法在周围按摩。

3)、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背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易发生压疮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患者,应考虑进行鼻饲或静脉补充。

篇8:术中压疮的预防措施

1 材料

手术室专用绿色棉布、1cm×10cm胶布一条, 非pvc软包装袋3L或0.5L。

2 制作方法

检查非pvc软包装袋无破损漏液, 打开无菌包外层的绿色棉布平铺开、无皱折, 将非pvc软包装袋放于平铺好的包布中央, 按无菌包包扎法先折内角再折左右两角, 然后将外角向内折叠。胶布条朝向软包装袋双室封口处粘牢并做好标记。使用时平整无折痕面贴于患者皮肤侧, 做好标记的双室封口端朝向患者身体的外侧。根据手术体位的需要放置于身体受压处。使用中可适时通过挤压双室封口, 让液体在非pvc软包装袋内流动, 减轻局部压力, 并可降低局部温度, 减少局部耗氧量, 降低皮肤与床垫的剪切力, 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手术结束后, 将自制的非pvc软包装袋体位垫胶布条去除, 最外层的绿色棉布拆开送洗, 非pvc软包装袋如无污染可擦拭消毒后放回原处备用。

3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认真检查非pvc软包装袋是否完好; (2) 将平整面贴于患者受压部位皮肤; (3) 注意动作轻柔, 避免托拉推等动作; (4) 术中加强巡视。

4 优点

(1) 方便实用 就地取材方便, 制作简单快捷, 可操作性强。使用方法简单易掌握; (2) 感觉舒适 软包装柔软、平整, 外包装棉布可保持皮肤干燥和较好的通透性, 感觉柔软舒适; (3) 安全可靠易消毒 所用材料可再利用, 成本很低, 符合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要求, 减少交叉感染的优点, 拆去外包装即可应用; (4) 应用范围广 保护受压部位皮肤, 有效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不仅可以在手术中使用, 也可以用于临床卧床患者预防压疮; (5) 根据患者胖瘦和受压部位选择合适的软包装袋, 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减少患者痛苦, 降低了医疗费用, 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9:术中压疮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 手术 压疮 护理对策

压疮是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压疮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可能会因感染而致死亡。2010年5月~2011年5月对300例手术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5月随机选择手術患者300例,其中男200例,女100例,年龄12~75岁,平均55岁;手术时间3~6小时,平均4.5小时;平卧位患者180例,侧卧位患者92例,俯卧位患者26例,坐卧位患者2例,采取压疮预防措施后,无1例因手术原因发生压疮。

压疮的发生机制

力学因素: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1]。研究提示若外界施与局部的压强超过终末毛细血管压的2倍,即9.3kPa,且持续在1~2小时之间,即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流,引起组织缺氧,若受压超过2小时以上,组织则会发生不可逆损害,从而发生压疮。摩擦力可直接损伤皮肤角质层,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同时摩擦产生的应力可拉长或缩短到皮肤的肌肉穿支血管导致继发性局部缺血坏死,进一步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剪切力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可使组织中的血管拉长、扭曲、断裂,形成血栓和真皮损害,进而发生深部坏死。

血液灌注缺陷或血液动力学改变:有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在压疮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

影响因素

有55%的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而且由于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3]。同时,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的时间越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降低程度越大,损伤发生率越高[4]。皮肤潮湿,过多的液体引起患者皮肤浸渍、P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致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的影响。另外,患者自身的体重、疾病、年龄等因素也可引发压疮。

不合理手术体位的放置:不合理的手术体位不但会影响术中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还会造成受压部位的压力增加,大大提高术中压疮的发生几率。

不当的护理:移动患者的动作粗暴、备皮造成的皮肤划伤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诱发压疮的发生。

吸烟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危险因素:现时吸烟者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吸烟者足跟部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

压疮的护理对策

端正护理态度,提高对压疮的认识:护士应加强学习,提高对压疮发生的干预能力。研究认为压疮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护士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加之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完全能够降低压疮的发生率[6]。

在术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广泛使用的Waterlow、Norton和Braden等评分表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评分,对高分值的高危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和加强观察,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7]。

合理放置手术体位:在放置手术体位时要符合人体力学原理。

合理放置衬垫物和支撑物:安置体位应着重注意各种衬垫物和支撑物的放置位置,保证着力点在增加接触面积和改善衬垫物和支撑物的情况下将压力降至最低,减少压疮的发生。同时在应用约束带时也要加衬垫,且松紧适宜,防止自行拉紧造成局部皮肤的损伤。

改进护理器具:①加厚手术床垫:在手术床上垫1层6cm厚的减压海绵垫,大小与手术床一致,有利于防止手术床中后部1个圆10洞边缘对身高1.75m以上患者侧卧位时髂嵴的损伤[8],同时加厚手术床垫能分散重力,减轻接触面的压力。②应用新型体位垫:Defloor等[9]分析了泡沫样垫和胶冻样垫、聚合醚样垫、聚烷样垫后,认为聚合醚样垫和聚烷样垫对减压作用较小,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但没有一种体位垫能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

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使用安普贴或透明敷贴保护,将安普贴或透明敷贴预先贴于患者受压的皮肤处,两者都能在受压皮肤上形成一层柔软的保护膜,保护皮肤不直接受压,又可直接阻碍外界水分和渗透液接触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同时两者都有较好的透气性,能有效地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其中透明敷贴的价格较为低廉,在临床上能广泛使用[10]。

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加强术中对患者皮肤情况的观察:巡回护士在术中加强对患者皮肤颜色、皮温等的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每2小时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局部受压部位出现的早期压疮反应,也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应用0.25%奴夫卡因进行局部注射[11],局部75%乙醇纱布湿敷等,避免压疮进一步加重。

讨 论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手术患者由于强迫性体位、麻醉、自身因素等原因容易成为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术中发生压疮既增加了术后护理的难度,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又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给予高度重视,只要及早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将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现通过对300例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压疮发生的各项护理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术中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沈洁.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

2 Tsuji S,Lchioka S,Sekiya N,et al.Analysis of isc 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a microcirculatory model of pressure ulcers[J].Wound Repair Regen,2005,13(2):209.

3 严秀英.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5):425-426.

4 王静.预防压疮用具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44.

5 张世民.脊髓损伤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8.

6 房民,段姚尧,杨学谨,等.压疮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4):359-360.

7 Bergstrom N,Braden B,Kemp M,et al.Predicting pressure ulcer risk a multisite study of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Bradenscale[J].Nurs Res,1998,47(5):261.

8 余让碧,鄢杰.YQ2P型压疮垫在预防压疮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1,16(5):275.

9 崔文贤.安普贴预防脊柱侧弯患儿术中压疮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5,11(20):1711.

10 李玉.用赛肤润预防压疮[J].护理研究,2008,22(7):1843.

11 宋秀棉,赵悦,李媛.0.25%奴夫卡因治疗术中压疮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98.

上一篇:四年级猫教案文档下一篇:杀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