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凤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2024-05-03

起凤中学地震应急预案(精选5篇)

篇1:起凤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泥河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我校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的领导,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协调、有序和高效开展,最大程度减少师生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震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合肥市地震应急预案》、《庐江县地震应急预案》、《合肥市教育局地震应急预案》和《庐江县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等级

根据《合肥市地震应急预案》和《庐江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地震灾害事件分为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辖区内发生6.5级以上地震;

重大地震灾害:辖区内发生5.5-6.4级地震; 较大地震灾害:辖区内发生4.5-5.4级地震; 一般地震灾害:辖区内发生4.0-4.4级地震;

(四)工作原则

我校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自行启动”的原则,地震事件发生后,应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处置本单位地震应急事件。

在日常工作中,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学校要有计划地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防震知识教育,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师生参加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本预案的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听从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动和指挥。在应急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师生安全的思想,以保护师生生命安全为宗旨,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一)学校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我校校园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1.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人员 组

长:唐晓春

副组长:汪方胜 徐自如

江水清

成员:

汪方武

高世春

张年饶

项东梁

杨新生

张年坤

杨纯开

2.泥河中学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具体负责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和县教育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发布各项抢险救灾命令、批示、通知等;确定重点救灾地点、范围,部署抗震救灾专业队伍,实施抢救行动;组织协调各类物资调配供应;收集上报灾情,保证信息贯通;承担学校领导小组的各类文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归档。办公室主任高世春主任兼任。3.当我县发生或近邻地区发生波及我县的地震灾害时,学校抗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并根据抗震救灾工作需要,视情调整指挥部组成。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3个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

牵头处室: 办公室(汪方武)

主要职责:统一协调、调配应急资源,传达指挥部命令;公文办理、会议安排、应急值班和信息报告;实时掌握、汇总各工作组进展情况;保障指挥部工作运转;宣传报道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根据指挥指令向社会发布信息,参与组织平息和澄清地震谣言;承办指挥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2)抢险救灾组

牵头处室: 政教处(高世春)

主要职责:组织师生有序、快速疏散;负责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震区学校灾情的快速搜集与上报;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进行抢险救灾;组织专业人员对受灾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救助;负责组织学校志愿者队伍开展救援行动;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负责受伤师生的安置工作、复课;负责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的预防和抢救的组织工作;负责应急安置工作(吃、穿、住、用);负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协助组织、指挥灾区教育系统地震其他应急工作。(3)条件保障组

牵头处室: 总务处(张年饶)主要职责:做好应对地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及时检查、检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指导检查震区校舍建筑设施、设备安全隐患,采取必要警示措施;协助有关部门调动食品与物资,保障灾区师生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做好应急资金申请协调工作。

三、启动和实施

(一)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临震预(警)报后,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立即进入防震应急临战状态,依法向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发布有关信息和警报,全面组织本校各项防震工作。各有关工作组随时准备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同时,听取上级有关地震情况的通报,向县教育局和镇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如实报告震情,提出救援请示,并随时汇报救援工作情况。

2.学校接到有关信息和警报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派出专人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抗震救灾顺利进行;加强各类值班值勤,坚持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畅通,以便上级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协助地震宣传、新闻等部门,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师生员工不信谣、不传谣,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按预案落实各项抗震救灾物资准备;必要时组织好师生员工有序疏散。

(二)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县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应立即赶赴本校,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震后半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在上级和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迅速组织本校抢险救灾工作。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组织排查次生灾害危险和威胁,防止震后次生灾害发生。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2.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的受灾情况(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情况、师生自救互救成果、救援行动进展等情况),及时汇集信息向县教育局和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汇报。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督促保险公司及时依法理赔。做好接受援助的统筹分配工作。着手研究灾后重建工作。

(三)其它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要随时关注各级新闻媒介发布的各种命令、指示,要按县政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县教育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网站等形式发布信息的指令,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2.在抗震救灾应急行动中,各工作组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四、奖励和处罚

(一)奖励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给与表彰奖励:

1.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或抢救人员有功的;

2.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3.有其它特殊贡献的。

(二)处罚

在地震应急和抢险救灾的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不服从命令,拒不承担地震应急任务的;

2.贪污、挪用、盗窃地震应急工作经费和物资的;

3.不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临阵脱逃和玩忽职守的;

4.在临震应急期或震后应急期哄抢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的;

5.阻碍抗震救灾人员执行公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

6.不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报告灾情的;

7.散发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破坏地震应急工作的;

8.有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五、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庐江泥河中学

2015年4月8日

篇2:起凤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上级安全教育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整治、安全第一”的原则,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确保学校万一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全体师生能迅速地、有秩序地撤离教学楼,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通过地震演练,让全校师生在发生地震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自救,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疏散,提高师生的安全应急意识。特制定本校发生地震演练计划。

二、地震应急演练机构:

1、防震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冯相东

副组长:刘杰礼

成员:何书升、杨新庆、张瑞钦、李其赞、冯相雄、李根法、杨永佳、李选美及各班班主任

2、教室内指导组:

成员:上课教师

职责:“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姿势。“地震警报”排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三、地震演练程序

(一)前期准备工作

1、举办地震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地震防震避震教育”展览和观看有关的防震避震专题片,提高学生对地震知识的认识。

2、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掌握应急避震的方法。

3、让学生熟悉地震时紧急疏散的集中地点和途径路线。

4、演练前组织学生进行避震和疏散的训练。

(二)模拟突发地震演练

1、紧急避难:以三声短哨声或警报器(地震发生)为信号,由总指挥发出。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哨声)后,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的,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用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靠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6)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逃避开校园建筑物和电线。

(7)一楼的学生,可以直接有序快速的撤离教室,到操场中间的安全地带。

四、演练要求

1、学校在地震应急模拟演练前,各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发生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要对学 生进行地震常识、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培训。对所有参加演练的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并作精心的准备和布置。

2、整个演练过程要严肃、紧张、有序,达到预期的目的,起到很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为今后区域内一旦发生地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安全疏散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

3、教师要根据指挥中心的指挥,按指定的路线和顺序迅速组织学生撤离到操场等空旷地带,做到不慌乱,不喧闹,不拥挤。

4、突发事件发生在教学时间,各班的安全第一责任人是上课的老师,听到预警信号后,一边迅速撤离,一边迅速组织学生撤离,在保护学生的同时,注意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5、突发事件发生在非教学时间,所有在教室的学生按照演练要求的路线和顺序,迅速采取安全措施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并适时撤离教室到操场避震,在楼道活动或在操场玩耍的学生要及时迅速集中到指定地点,抱头蹲下。学校领导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以最快的速度到工作岗位负责学生安全撤离和急救。

6、各班在撤离教室时,应该前后门都要打开,出口离哪个门最近,就从哪个门出,保证学生安全撤离。

7、撤离时,下楼要快,但不比速度,做到不起哄,不打闹,不推撞,不拥挤,不搞恶作剧,双手护头,在安全和秩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快速撤离。

8、到操场后,各班以到达的先后次序向操场前靠拢,形成由中间向两边扩展的趋势,所有人员一律听从紧急疏散组和安全组的调度和指挥,不得擅自四处乱跑,更不能乱喊乱 叫。

9、本次演练以钟声为警报信号(具体由冯相雄老师负责)。

五、学生自救方法:

强烈地震发生时,一般伴有隆隆声、地光及地面抖动。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此时要教育学生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恐惧慌乱,更不要无目的乱跑,须在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避险。

1、地震时室内、外避险

听到地震警报后,处于教学楼内的师生立即停止教学活动,告诉学生不要慌乱,并指挥学生将身体尽量缩成一团,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课桌下,靠围墙的学生尽量往里靠。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在操场上的师生应该到空旷场地或疏散区去躲避,就地不动蹲下,用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围墙、电线杆等)。

六、具体组织人员安排如下:

由冯校长负责全面指挥,第一教学楼由刘杰礼分管负责,刘永毅计时。第二教学楼由何书升分管负责,李选美计时。各班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最近的楼梯疏散。第一教学楼左梯三楼由杨永佳负责,左梯二楼由梁昌权负责;左梯一楼由尹昭经负责;右梯三楼由张剑雄负责,右梯二楼由岳元村负责;右梯一楼由黄明辉负责,撤离到运动场集中。第二教 学楼左梯三楼由吴庆翠负责,右梯三楼由杨晓玲负责,撤离到两楼间的空地集中。

总之,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注:全校师生明确责任,不能缺席,否则以旷工、旷课处理。

具体时间由政教处研究另行通知。

荷花民族中学

篇3: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

地震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原则性方案, 它提供了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 是对突发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和全程管理的操作指南[1]。根据国家对于预案体系的总体要求, 已经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 地震系统到其它行业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结构完整”, 管理也相对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但是, 目前的地震应急预案用自然语言描述、以文本为表现形式, 预案的发布、保存与利用主要以纸质文件或TXT、Word、PDF等计算机文本文件形式实现, 使用起来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形式单一, 不能根据地震灾情发展情况自动关联有直接针对性的处置内容和方法;无法直接获得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支持, 难以有效利用大量与地震应急有关的数据;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 不利于决策者进行信息筛选与整合, 可实施的应急方案无法方便地从应急预案基础上形成, 难以保证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等[2,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文本预案数字化。数字化应急预案是指将各种数字技术应用于应急预案的执行过程中, 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 在事态发展即时信息的基础上, 将文本预案开发成一系列可以随突发事件演化过程而顺序执行的应急操作程序, 根据事态自动分析预警级别、响应级别、恢复重建等应急节点, 提示应急策略, 优选处置方案, 能够辅助决策者判断何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从而大大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效率的应急预案[4]。近年来, 虽然数字化技术已成功应用到一些自然灾害和事故救援领域, 但是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还不多,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预案的形式化描述、数字化表示方法和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与其它地震应急系统的集成几方面对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1 地震应急预案的形式化描述

要实现地震应急预案的数字化, 首先必须将目前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文本形式的地震应急预案转化成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具有结构和逻辑的表达形式, 即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化描述。本文将使用本体理论实现对预案的数字化表示, 通过建立本体模型实现应急预案知识的形式化描述。

在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等计算机领域中, 本体作为一种概念模型在某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可以针对各种对象、对象属性和对象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抽象, 形成适应于本领域内共享的和公共的领域概念, 建立一种关于知识的描述[5,6]。地震应急预案是基于应急过程的抽象知识集合, 因此, 釆用上层本体和应用层本体的两层结构建模。

1.1 上层本体建模及形式化描述

上层本体描述应急预案中的通用性基本概念, 以便于和其它知识领域的交互。通过对地震应急预案中对地震灾害的响应级别分级分类、应急处置体系和工作流程的研究和分析, 将地震应急预案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属性及其语义关系定义如下:

1) “地震事件”概念描述了需要釆取应急处置措施的一些地震事件, 把此概念作为事件的扩展子类, 分为类别和级别两个属性, 如图1所示。

根据震区的不同将地震事件分为大陆地震灾害事件、大陆其它地震事件、港澳台地震事件、国外地震事件和火山灾害事件五大类, 地震灾害级别则根据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类。

2) 在地震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中“机构”和“人员”描述了应急响应中行为主体的两种类型, 机构由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组成, 各机构又由人员构成。通过对应急预案的分析, 机构的属性主要有名称、性质、职责、机构部门列表、人员列表等, 人员的属性则包括个人信息、所属机构和职责。如图2所示。

3) “应急响应过程”描述了地震事件随着时空变化的处理过程, 响应过程由突发地震事件触发, 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子过程的任务。响应过程主要包括过程名称、子过程任务列表、响应开始条件和响应结束条件等属性, 如图3所示。

其中子过程任务是响应过程的一个功能单位, 又包含了任务内容、目标和开始/结束条件几个属性。

1.2 应用层本体建模及形式化描述

上层本体模型依据地震应急预案领域知识, 对地震应急相关的概念进行了一般抽象, 建立了与这些概念关联的行为、性质等属性, 关于这些概念更具体的描述需要在应用层本体完成。应用层本体是对上层本体的扩展, 针对特定地震事件, 将应急预案涉及的基本知识、规则规定及其应急响应过程中有关的概念、属性和概念间约束关系等内容描述出来[7]。以下将分别扩展上层本体中三个主要概念的详细内容及联系。

1) 地震灾害事件表示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具体事件, 包括事件类型, 事件级别, 发生的时间、地点,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以及其它情景描述等, 再通过伴随关系描述出事件状态随着场景变化的改变, 这些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统一构成对突发地震灾害事件基本信息和情景的描述。

2) 组织体系描述了参与应急响应过程具体的动作行动者, 包括机构和人员两个子类, 同时对各机构和人员进行了具体职能的划分, 具体关系如图4所示。

3) 应急响应过程是指地震发生后, 根据应急预案中对不同阶段对应的不同处置任务的响应过程。在地震应急预案中分为临震应急响应、震后应急响应和应急期结束三个主要阶段, 临震应急响应阶段包括接警、信息报告等, 主要做好应急准备;震后应急响应是在应急期开始后, 根据实际震情结合应急预案判定响应级别, 再根据不同响应级别下对应的措施开展应急救灾工作;应急期结束是指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基本完成, 震情形势基本趋于稳定, 应急工作基本结束。在进行形式化描述时, 可以将这几个阶段抽象为不同的任务和子过程, 如图5所示。

经过上述上层本体和应用层本体的建模和形式化描述, 就将非结构化应急预案表示成了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结构化应急预案, 是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的第一步关键技术。

2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建模

在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化描述后, 要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还需要将目前地震应急预案的静态存储格式转化为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存储格式。XML数据模式语言作为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 能有效地表达各种知识, 为信息的查询、交换和计算提供新的载体, 其中Open_XML是一项针对文字处理文档、演示文稿和电子表格的国际文档格式标准, 用户可以自由地定义标记名以及与标记相关的元素及元素层次。已经成为目前数据交换等领域内应用程序数据表示和交换的标准, 其核心是通过使用XML参考模式和ZIP容器得到稳定的模块化格式[8], 是实现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存储的关键技术。

2.1 地震应急预案内容分析

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则、组织体系、应急响应、附则几个部分。总则对预案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和地震事件的定义和描述进行了说明, 组织体系包括了在不同响应级别下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的构成及职责, 应急响应针对不同的受灾程度进行了响应级别的划分, 共分为四级, 对应着不同的应急处置流程, 附则包括应急预案的管理、实施时间等内容[9]。总体结构如图6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提取出地震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几个主要元素, 将静态存储的应急预案转化为数字存储格式就是将现有的预案分解为以Open_XML格式作为分割标记的地震事件定义和描述、组织体系和应急响应程序等相互独立的模块, 建立数字化模型。

2.2 基于Open_XML的应急预案数字化建模

在Open_XML项目中, 首先要创建标准的数据格式, 并考虑项目中涉及到的数据, 定义描述数据交换中所涉及事实的数据模型。以下将对上述地震应急预案提取出的主要元素进行数字化模型的分析及设计。

2.2.1 地震事件定义和描述

针对地震事件, 定义一个全局类型变量Event来表示突发地震事件的信息, Event包括一个指明地震事件记录序号的属性event ID和两个表示地震受灾地区和受灾级别的子元素DQ和JB。用Open_XML定义的地震事件对应的部分代码如下:

在XML SPY中绘制的结构图如7所示。

2.2.2 组织体系

进行地震应急救援时, 组织机构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地震应急预案中, 根据突发地震事件建立起来的应急组织结构, 包括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两部分。由于应急响应活动的不确定性,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组织机构进行灵活的调整, 如增删某些部门、重新分配职责任务、对人员进行调动等。这既要求组织体系模块能够描述复杂多样的组织机构, 也能够根据当前的实际变化对组织机构进行修改。用ZZTX表示组织体系, 突发地震事件引用Event, ZHJG表示指挥机构, GZJG表示工作机构, 用Open_XML定义的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如下:

组织体系结构如图8所示。

2.2.3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由一系列的应急任务组成, 总体分为临震应急响应、震后应急响应和应急期结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应急任务, 可能是串行的也可能是并行的, 应急响应程序具体体现在应急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临震应急期主要是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震后应急响应分四个响应级别, 根据实际的受灾情况启动对应的响应级别下的应急程序, 在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基本完成后应急期才结束。用YJXY表示应急响应模块, 突发地震事件引用E-vent, LZYJ表示临震应急, ZHYJ表示震后应急响应, YJJS表示应急期结束。用Open_XML表示的应急响应模块部分代码如下:

应急响应程序图结构图如图9所示。

各应急响应阶段中的应急任务用YJRW表示, 主要包括任务名称、任务内容、任务编号及开始与结束时间等主要属性, 可分别用MC、NR、ID、SJ表示, 用Open_XML定义应急响应中的应急任务模型部分代码如下:

应急任务模型如图10所示。

应用Open_XML数字建模工具构建了上述地震应急预案中地震事件等主要要素的数字化模型, 将地震应急预案的静态存储格式转化成了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能够处理的数字化存储格式。通过对地震应急预案的形式化描述与数字建模改变了应急预案的文本存贮与处理方式。

3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

在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化描述和数字化建模的基础上, 以地震应急响应为中心构建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 从而实现地震应急预案执行的智能化。系统采用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分为数据层、应用逻辑层、表现层和接口层, 通过接口层与已建成的灾情快速上报系统、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等地震应急技术系统集成, 形成一个强大的地震应急信息网络, 具有预案管理、常态管理、应急管理、模版管理和系统管理五大功能模块。在常态下, 可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当地震发生后能快速接警、资源共享、统一指挥, 从而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效率。其中, 与其它地震应急技术统的集成是构建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的关键环节。

3.1 系统集成结构

与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集成的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包括测震技术系统、灾情快速上报系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防震减灾素质教育系统三个主要部分。

在地震发生后, 根据测震系统提供的地震发生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等要素信息,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可通过应急管理模块下的应急事件子模块选定此次地震事件后将其触发。同时, 根据地震应急预案中对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规定初步判定响应级别。与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集成的灾情快速上报系统在取得灾情快速获取与汇集处理系统提供的震感范围、现场被压埋人员伤亡数量、灾害造成的道路桥梁和滑坡泥石流的破坏情况等更准确具体的灾情信息后, 通过接口传递给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将进一步结合地震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和接收到的实际受灾情况, 更准确地判定出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级别。

然后, 进入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应急管理模块下的应急方案子模块, 为震区各相关单位生成与响应级别相对应的应急方案。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提供的重点单位、危险源分布信息、潜在地质次生灾害点信息和人口分布、经济分布等信息的基础上, 结合获取到的受灾范围、烈度圈等地震影响场信息得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预评估结论和建议各单位启动的地震紧急预案级别等更准确和全面的灾情信息通告, 同时, 利用专题地图快速生成系统为各单位定制应急指挥专题地图, 使地震受灾情况在地图上更直观地展现。通过与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集成,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在利用接口接收上述信息后, 可根据系统中制定好的地震应急预案生成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 提供给各指挥机构和相关单位, 实现地震应急预案的执行辅助功能。

最后, 通过防震减灾素质教育系统快速将通知、公告、救灾指导等发送到受灾地区, 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的效率。

3.2 集成接口设计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的接口层主要实现与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等其它上述地震应急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接口管理, 通过接口使这些外部系统与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集成。同时提供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以完成对信息的全面保护, 保证在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前提下, 实现系统平滑的移植和扩展, 在需要接入新的支持系统时提供快速、方便和准确的实现方式[6]。

在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中, 主要的外部接口包括:地震速报获取接口、快速评估结果获取接口、数据库查询接口、专题地图获取接口、预案方案发布接口、灾情文档获取接口和上报备案接口。如图11所示。

根据功能的不同, 可将系统的集成接口分为数据接口和操作接口两部分, 数据接口是为解决数据转换和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 在各自系统中设置数据存取区, 使各系统数据得以区分, 并各自进行数据存取区的更新和维护。在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的数据接口设计中, 应使系统间能根据震区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响应, 并迅速地适应新的形势。通过数据接口程序在系统间形成无缝的信息流, 以保证与各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使地震应急信息充分共享, 实时进行数据交互。

操作接口采用“请求—应答—操作”的形式, 当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提出需求时, 向所要使用的其它地震应急系统发出请求, 传送消息。其它系统通过认证, 响应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的请求, 将其所需的数据和信息放入自己的数据存取区, 同时进行刷新, 并发送消息给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 应答请求,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得到响应后, 就能在对方的数据存取区中获取所需数据和信息了。

系统集成后, 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等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支持下,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大量与地震应急有关的数据,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 有利于决策者进行信息筛选与整合, 最终形成适用性更强的地震应急方案。

4 结束语

地震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是基于先进通信技术、信息系统和应急信息资源的多网整合, 是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落实应急机制和实施应急预案的必要条件[10,11]。本文基于本体论的相关知识对应急预案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采用上层本体和应用层本体的两层模型定义了地震应急预案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属性及其语义关系, 将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文本形式的地震应急预案转化成了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具有结构和逻辑的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 应用Open_XML数字化建模技术, 把地震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三个地震应急预案中的主要元素分解为以Open_XML格式作为分割标记的数字化模型, 将静态存储的应急预案转化成了数字存储格式。而在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与其它地震应急系统的集成过程中, 根据功能的不同, 将系统的集成接口分为数据接口和操作接口两部分, 通过在各自系统中设置数据存取区, 解决了与其它系统间数据转换和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在下一步研究中, 将进一步优化地震应急预案的形式化描述与数字化模型, 把应急预案中主要的概念及语义关系细化到地震应急响应与处置等主要阶段。同时, 改进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与相关地震应急系统的集成接口设计, 真正在系统间形成无缝的信息流, 保证各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通过各系统的相互协作, 形成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的地震应急实战指南。

摘要: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突发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和全程管理的操作指南。阐述了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应急中的作用和使用现状, 指出了数字化地震应急预案的意义。从地震应急预案的形式化描述、数字化建模和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与其它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集成等方面探讨了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地震应急预案,形式化描述,数字化建模 (XML) ,系统集成

参考文献

[1]翟丹妮.数字化预案的功能分析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09, (3) :49-52ZHAI Dan-ni.Functional analysis of digital plans research[J].China Public Security (Academic Edition, 2009, (3) :49-52

[2]吴建安, 吴雪莲, 孙丙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式化表示技术[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2, (9) :133-136WU Jian-an, WU Xue-lian, SUN Bing-yu.Contingency plans for natural disasters formal representation techniques[J].Computer Systems Applications, 2012, (9) :133-136

[3]张璐.基于本体的城市轨道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及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2

[4]申俊义, 杜冬霞, 谢红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36) :105-108SHEN Jun-yi, DU Dong-xia, XIE Hong-wei.Contingency plans for digitization system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J].In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y, 2008, 18 (36) :105-108

[5]张晓丹, 刘丹, 俞侃.基于Open_XML的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 6 (33) :2246-2250ZHANG Xiao-dan, LIU Dan, YU Kan.Contingency plans based Open_XML digitizing method[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2, 6 (33) :2246-2250

[6]王忠军.基于GIS的高速公路应急预案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 2009, 4 (34) :143-145WANG Zhong-jun.GIS-based highway emergency plan key technology research[J].Surveying and Mapping, 2009, 4 (34) :143-145

[7]邱华.国内外数字化应急预案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5) :154-158QIU Hua.Abroad contingency plan digitiz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J].China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 (5) :154-158

[8]M.Hoogendoorn, C.M.Jonker, V.Popova, A.Sharpanskykh, L.Xu..Formal Modelling and Comparing of Disaster Plans.In Proc.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ISCRAM Conference, Brussels, Belgium, April, 2005:97-107

[9]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8) :8-12LIU Tie-min.Design of the emergency plan system’s con cept[J].China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8) :8-12

[10]都吉夔, 郑建常, 张宇隆, 等.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 2010, 32 (4) :392-394DU Ji-kui, ZHEN Jian-chang, ZHANG Yu-long.Exploiting techniq ue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arthquake cont ingency plans[J].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2010, 32 (4) :392-394

篇4:起凤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甘溪中学2018年学学校防震减灾应急

预 案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防震应急疏散知识,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紧急避险、应急疏散和自救自护能力,确保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保障全校师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省、市、县、乡有关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组成及职责

(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刘光志 副组长:熊光宇

成 员:赵廷利 谭廷举 杨方学 杨方露 唐 胜 各处室主任、班主任、保安

办公室设在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由熊光宇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

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应急意识和学校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参加同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执行有关指示、批示,服从统一领导。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

3、在临震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组织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

4、震后,负责指挥各应急工作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地震应急抢险工作,调度学校的应急疏散、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和物资配备;

5、及时调查、统计和上报震后人员伤亡等灾情;

6、负责同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组 长:谭廷举

成 员:安全办 教务处、团委、后勤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2、制定和定期修订校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程序;

3、具体协调各工作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负责组织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演练;

5、承担地震应急工作总结、报告以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等职责;

6、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

7、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负责接待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三)应急疏散组及职责 组 长:熊光宇

成 员:所有上课教师、班主任和校园应急分队成员 应急疏散组职责:

1、以谁上课谁负责和方便疏散为原则,负责组织师生震时就近避震;利用学校操场、绿地和空旷地带,组织学生就地避震并在震后有序、快速疏散;

2、编制学校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建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标志等;

3、妥善安置生活必须食品(吃、穿、住、用)等工作;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5、组织开展师生避震、疏散、简单救护演练。

(四)抢险救灾组及职责 组 长:杨方学

成 员:非上课教师、图书室管理员、学校保管员、后勤或总务处工作人员等。

抢险救灾组职责:

1、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师生;

2、抢救重要财产、重要档案等;

3、负责轻伤员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

4、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

5、负责预防和扑救可能发生的火灾。

(五)安全保卫组及职责 组 长:赵廷利

成 员:班主任 校园保安 安全保卫组职责:

1、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 ;

2、负责维护治安,协助开展伤员救治和火灾等扑救工作。

二、警报信号、集中地点和疏散路线

(一)地震发生的信号:连续三次短促的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二)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连续长哨声报警,学生进行疏散。

(三)集中地点和疏散路线:

1、集中地点:学校操场。

2、疏散路线:

七年级,听到信号后,从班门口直接跑向学校操场空地,按指定区域排2列纵队。

八年级,听到信号后,经过学校主通道快速跑向学校操场,按指定区域排2列纵队。

九年级,听到信号后,经过学校主通道快速跑向学校操场,按指定区域排2列纵队。

三、临震应急行动

学校接到政府发布的临震预报后,领导小组应及时主持召开应急会议,宣布校区进入临震应急状态。按本预案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进一步学习和熟悉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的强化培训、避震及疏散演练,落实抢险救灾设备、物资保障,检查并排除水、火、电、暖设施和危险建筑物等安全隐患。

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学校领导小组要立

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学校各项抗震工作,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对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学校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五、震时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师生疏散、抢险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

1、应急指挥。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部署、协调和开展应急救援和救护工作。保持学校与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教育部门、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2、人员疏散。应急疏散组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和人员疏散、转移方案,组织师生按方案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3、抢救伤员。抢险救灾组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组织校区内搜救工作,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协助专业救援队搜救被埋人员。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队抢救伤病员、开展校区疾病预防和水

源卫生监控等工作。

4、抢排险情。抢险救灾组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供电、校内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

5、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秩序,配合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实验室的警戒。

6、信息收集。学校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伤病员数量、救治情况、救援力量以及建筑物倒塌、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情况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教育行政部门。

7、应急响应终止。学校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师生情绪稳定,并得到妥善安置,学校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经批准可宣布地震应急响应终止。

六、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指挥所,各责任点负责人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到本单位集结待命。

2、学校领导小组要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要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急促铃声和呼喊声),组织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1)上课(自习)时间:

a、各班撤离路线秩序规定:各班学生前5排从前门撤出,后3排从后门撤出,从靠近门口的学生开始,迅速把凳子放在桌下,按照离门口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撤离教室。各班学生出教室后,不管高矮,自然排成三列纵队,跑步进入安全集结地点

b、校园撤离路线与集合地点:

所有校内其他人员全部撤到操场中央集合。

3、地震后总务处人员要迅速关闭或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4、医务室人员要迅速开展以抢救受伤人员为主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5、保卫科人员要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保护,加强校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6、学校办公室人员要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乡教育体育办公室。

七、注意事项

1、地震来临时,师生可先躲进书桌下或床下,地震间隙再向室外有序撤离,切勿盲目跳楼、跳窗逃生;一楼或平房如能打开门窗,可迅速撤到室外开阔地带。如房屋已开始摇晃,可用书包、木板等物保护头部和身体、以防被飞砖、杂木砸伤。避震时尽量在空旷地带,避开建筑物、电线杆等容易倒塌的物体。

2、撤离时值班人员迅速打开安全通道,组织撤离。

3、如地震已使门窗扭曲、通道阻塞,来不及撤到房外,可躲到桌子、墙角等较坚固的用具下面暂避;切勿一窝蜂地往外跑,以免拥挤伤人。

4、撤出房屋后,不要躲在大树下或狭窄的小巷停留,还应注意避开高压线、变压器及电杆,以防触电受伤。

5、地震刚停时,切莫急忙回到房屋内,因随后而来的余震仍可使房屋倒塌而伤人。

6、地震过后,要认真检查住房是否有倒塌的可能,同时检查电线、煤气管是否损坏,避免引起火灾、爆炸等次生灾难。

八、其它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及时发布各种命令、指示。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学校各科室、各年级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抗震工作的迅速落实。

3、本预案所涉及人员,将由学校领导根据其调动或调离情况及时更换或递补。

4、本预案为学校抗震减灾总纲领,也是学校平时组织安全应急疏散演练的依据,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初级中学

二0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篇5:地震局机关地震应急预案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现参照省、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本预案包括:应急组织、应急行动和应急工作程序。

一、应急组织

县地震局设立地震应急指挥部,在地震应急期间,统一指挥我局的地震应急工作。

县地震局地震应急指挥部由局领导、机关台办负责人组成。总 指 挥:局长

职责:负责地震应急的全面指挥工作。副总指挥:各副局长

职责:协助总指挥工作,分别负责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评估与救助;应急情况汇总及后勤保证工作。办公室、地震台职责:

办公室:负责局指挥部与市政府、省地震局的工作联系;负责与震情、灾情有关的报告(简报)的审定、印制、发送;负责有关宣传报道及接待新闻单位采访工作;负责应急经费、设备、车辆、物资的保障与调配。

地震台:负责震情分析和会商;地震发展趋势判断;地震现场监测预报的管理。负责指导各部门应急期间的有关业务工作;负责管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负责面向社会的宣传工作和声像摄制工作。负责地震参数的测定和上报;负责管理全局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二、应急反应

县地震局在地震应急工作中,既要履行地震部门的职责,又

要履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县地震局应急反应为:

(一)有感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发生有感地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应急行动:

1、尽快确定地震参数,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2、迅速进行震情会商,判断震后震情趋势,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县局进入应急状态,加强值班和地震监测工作,异常情况随时报告。

4、判断有无更大的地震,向县政府汇报后,及时发布震情判断消息,稳定社会秩序。

(二)一般破坏性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域内发生4.5--5.5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时。人口稠密地区发生4.0--4.5级强有感地震及邻县发生强震波及我县时。应急行动:

1、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震情。

2、迅速汇总灾情和进行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测评估,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根据灾情向县政府提出应急反应建议。

4、组织震情会商,做出震后趋势判断,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5、派出地震现场工作组,进行震后现场震情监视、震害调查、震灾评估和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社会宣传工作。

7、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三)破坏性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域内发生M 5.5级或造成特大损失的地震。

应急行动:

1、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震情。

2、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进行震灾损失快速评估,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进行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及时提供震情发展趋势,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4、进行震害损失调查、评估、地震现场烈度考察及科学考察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新闻宣传报道,组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

6、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四)震情应急

启动条件:发现重大短临异常或者提出重大短临预测意见后。

应急行动:

1、台站对短临异常(观测点)及时上报。

2、随时核实异常。重要异常由县局派出人员到现场核实。

3、加强震情会商,对异常提出判断意见和对震情提出预测意见。

4、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观测数据、异常核实报告及会商意见。

5、强化仪器维护,保证台站仪器正常运转,数据连续可靠。

6、加强震情行政值班,办公室和地震台昼夜值班,开展宏

观异常的观察、收集和上报。

(五)临震应急

启动条件:省政府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

应急行动:

1、在临震预报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震情跟踪,加强监测,及时核实异常,加紧震情会商。

2、做好地震现场地震监测、震害评估、科学考察工作的准备。

3、派出队伍,进入预报区加强监测和震情跟踪。

4、根据震灾预测结果,向县政府提出应急工作建议,协助县政府部署落实临震应急的有关工作。

5、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强化宣传,重点宣传防震、避震以及自救、互救知识。

(六)平息地震谣言

启动条件:在县区域或人口稠密地区出现地震谣言,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

应急行动:

1、迅速将谣言情况及时报告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2、调查谣言的影响情况,分析谣言起因,向当地政府提出平息地震谣言的对策。

3、协助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各类有关媒体,迅速平息地震谣言。

(七)应急戒备

启动条件:中国地震局规定的重大政治、社会活动期间。应急行动:

1、加强震情值班和地震监测,对异常及时上报与核实。

2、做好信息传递和震情会商工作。

3、适时将应急戒备情况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三、应急工作程序

接到临震预报或境内发生有感地震、邻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时,县地震局的应急工作程序是:

1、局地震遥测台网值班人员在震后5分钟内对地震参数作出测定,10分钟内报告局长、县委、县政府值班室。

2、局长根据震情,可宣布进入地震应急状态,局应急指挥部立即开始运行。

3、局行政值班室按照局长指示通知局指挥部成员及全体工作人员于半小时内(城内人员)到岗,进入应急状态。

4、召开局指挥部会议,研究提出地震应急对策、抗震救灾规模,向县长、主管副县长报告。

5、召开紧急会商会,提出震情发展趋势意见,并根据震情发展,随时进行会商,严密监视震情发展。

6、迅速了解震灾及影响范围,并组成现场考察队伍,于两小时内赶赴地震现场考察。

7、破坏性地震3天内,严重破坏性地震5天内完成震害灾情初评估;10天内完成严重破坏性地震震害灾情的总评估。评估报告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及中国地震局。

8、办公室及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发送震情、灾情简报。同时,按中国地震局灾情速报规定按时上报灾情资料。

上一篇:乡镇音乐教师教学反思下一篇:保密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