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散文诗

2024-05-01

夜未央散文诗(精选7篇)

篇1:夜未央散文诗

夜幕下,面容依旧清晰,手中的书,转身间滑落地面,微风吹拂着书页,定格在彼时。

某年,某月,某日,执手誓约天涯,

此生,此时,此处,断肠各奔离散。

————诉白

很久很久,无力说话,嘴唇里只是机械性地答应着友人的热烈言论,苍弱的声音轻淡发出,此刻微笑也是那么的嬴弱,无人察觉的默然,只是一直面向屏幕,连一个转头都是何等的困苦,喧杂的四周,仅仅是掠过了耳际,转瞬就飘荡在空气中消失了,短暂的失聪,于我,是此时莫大的抚慰,透进耳蜗的只有一曲悠扬的旋律,似要沁染了内里的气流,迂回翻转,空落落的胃犹如虚空了的心房,只有一注清水在清晰地蠕动,却需索的依旧不会是食物。

两天了,不曾走出房间,不曾下楼,雨停了又下,天阴霾过后放晴了,而我在房间里看尽了晴雨交替的日子,喜欢了这样站在高处俯看路上的行人,路延漫得不见尽头,只是一直延伸,曾经跟着这条小路走过无数次了,然,忽然间却无比的害怕漫延得看不到归宿的路途,似乎只能就这样行走,而茫然得失去了方向,就像一叶孤舟游弋在茫茫天水相接的大海里,最终因找不到岛屿而沉没。

这里天气明朗,酷暑沾染了漫天的空气,在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肌肤被灼烧,心也被热气填满,夏天终于临降了,寂死也即将慢慢围绕身心了,有时会看着炽烈的日照失了心神,我的冬日何时会重归,终将在一个漫长的夏日消尽后才能捕握微凉了,一年又再一年后,属于我的冬日又会有多少个,也许寥寥无几吧。

洁洗过后的头发,滴着水伏在了双肩上,沾湿了衣衫,水滴顺着锁骨滑落,这个夏日的黄昏,没有红霞,天空依旧是湛蓝,偶尔间流动着丝薄的云朵,纯白无暇,与蓝色相映衬得鲜明洁净,气温终于在日落后降下来了,微风习凉,穿过发间,透心的清凉,远处的高山上又见一个红色的身影在游动了,遥望时,才发觉,那山经已很久不再攀爬了,也已渐渐忆不起山间那夹杂着泥土草涩味的空气了,终会有一天这样的气息会被永久埋没在记忆里,那么该是在消褪之前,再一次踏上那些石阶吧,回想那曾经散落的笑声。

没有开灯,房间逐渐暗淡了,然,外面的天空却还是微亮一片,那次看着亮光侵蚀黑夜,如今却是看着夜色湮没明亮,无论是光亮,还是暗夜,都只有一个人在观看,安静的四处,似乎可以停住了思考,停止了心跳,脉搏的暂歇,连时间也宛然凝固,倘若此刻光年永存,将会是微明渐暗的世间,行人那幸福的笑脸刻在了这个世纪的此刻,彼时不再,也没有轮回,仅仅拥有的是片刻,盛世年华,独我停留。

穿上了碎花裙子和高跟鞋,走出了门口,门廊上微风迎来,用力地呼吸,吸取着外面的空气,是该出去走走了,已经把自己收藏得过久了,度过的时日过长,沉默也随之漫长,如今,愈加的不善言词了,黑暗的楼梯间,安静地走着,响着高跟鞋的落地声,清脆而冗长,黑暗里,始觉得安全,从来如此,因此故意地不去按灯,或许前生是一抹魂灵,故而今生如此地适于黑暗。

在安静的路上,低着头行走,这是一贯的姿态,从来便是如此,只是偶尔会轻微抬头直视前方,是过久没出来行走了吗,面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时,忘了该如何去躲避,也忘了要走在那一边,因此停在了路边,漠然地看着走过的陌路人,低着头凝神,面对着渐增的人群,身躯瞬间地颤抖着,越来越害怕面对他人了,手心里沁出了汗,却倔强地低着头继续行走,无视着周边的一切。

拿着面包,握着牛奶,记不清有多久没喝牛奶了,一直钟爱着这种巧克力的牛奶,嘴唇含住吸管,轻轻地吸取着浓稠的液体,熟悉的味道,清香的气味,瞬即就从唇间溢出,味蕾重新敏感,走在路上,喝着它,可以无需言语,一个人只是静静地享用着,裙摆飘动,转身之际,看到了绿叶丛中的一朵淡黄色的花,四片的花瓣,花蕊藏在了中央微露,靠近嗅着,怡人的香气弥漫,指尖轻扶着叶瓣,沾上了稀薄的花粉,幽静的夜里,看着黄花,暗自神伤。

冥思地行走着,一簇强光迅即驶来,转眼看去,光亮刺眼,停在了原地,车迅速地转弯,回头看着驶远的汽车,茫然不知方向,停顿的脚步再次继续,手环上的纯白链子在微光里发亮,来自它的冰凉透进了血液,舒心而清爽,走过湖边时,看着垂下的杨柳,黑暗中摇曳,湖光粼粼,缓步不行了,凝神观望,不远的路程,累了,走走停停的,纾解不了的是脚带来的劳累,不堪倦怠的,原来还有脚。

走累了,可以休息,然却清楚不能长久如此,路漫漫的人生,不到尽头时,便从来是匆忙的,时光飞疾,会容易遗留下一些人,意兴阑珊地看着飞花和柳絮,却甘愿被遗留在时间的尽头处默念往昔,如斯女子本不该得到今生的轮回,因寡淡清冷的本性终将摧毁了自己,故而今生刻记,如若命理轮回时,再也不愿淌过那奈何桥,生生世世只做一幽孤魂吧。

不愿今生待来生,尤是凡尘绕闺梦。

倦意入心,一再侵腐,抬头间看见了繁星点点的半月,又将一个月圆月缺了,五月将要走到了极致,一月又一月里,总在期许着会好了,然,仍在不断地暗伤,是自己的悲哀,反复间折磨,不再让它肆意流窜了,一次次地书写着,总在开始时执意地不让伤迹流显,然文字间就显露无遗,心里的执念,会扼杀了一切清晰的意识,疗治难平了,因病态深切。

今夜,灯下微笑,音乐是离不开的陪伴,很多的.错误袭来,铺天盖地的,意念混沌了,理不清的思绪,想着他人口中的将来,而我,却始终不曾深想的未来, 顺其自然会是一种最好的解说,曾这样一次次地劝说着友人,因明白,如若安知天命,安静地度过便是我的夙愿了,可以没有雪月,可以没有色彩,独爱着的是黑白,这样简单的两种色调,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明澈了然。

写下了一篇长长的日记,记录了这整段的过程,当抚摸着墨迹时,告诉自己,它已经过去了,有些人就是此般淡出自己的记忆的,墨迹点点映在眼帘,心在微微颤痛,谁会陪伴谁到最后,谁又会是谁的一生觅求,虚幻重重后,只剩下唏嘘,嗟叹人事蹉跎,流落陌地寻觅来时路。

在这段岁月里,失去了需索的欲求,愈加的淡静了,时常会怅然若失,失神地凝视远方,焦点涣散,何去何匆匆,徘徊人散失,一场又一场的烟花绽放后,看到的只是灰烬,散尽的繁盛,失落的韶光,归处是何方,那浮云幻化,却是归于虚无。

买了很多的书,顷刻间渴望拥有的感觉,友人一遍遍质疑着这决定,只是坚定地给予了她一个微笑,并不想解释过多,有时仅仅是想拥有,想一些印在了书页里的铅体文字属于自己,如此简单的理由却会让人询问再三,也许有时简单容易让人感觉可疑,书,一直钟爱着,因那是灵魂的葬礼,可以埋入其中,无需理会烦忧,一字一句都是言语的刻画,轻易地就能扣紧了心弦了。

碌碌繁生,总在夜里暗想,自己渺若尘土,寄居在空气里,逐鹿人生过程里,不时地凄然微笑,曾经记得,年少时希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古时,游玩人间,过后明白,时空终究是不能透越的,星斗也不能转移,一切都只是儿时的虚想,转瞬间,步入了韶华了,懂得了更多的深意,从前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也许当年也是强说愁罢了。

结束了,故事无疾而终,伊人女子,残痕斑驳。

流了太多的泪水,撕扯了太多的伤痛,如今只是嬴弱不堪,寂静吧,淡漠地平静着,一如既往般的游移行走,念着属意的,一簇长发飘飞着,不为谁留长它了,任其继续生长,当触摸时,仅仅让指尖在游走着。

喜欢上齐豫的歌,一曲曲地听着,萦人心怀,冉冉的嗓音,独特而有质感,摄了心魂,寂灭的意念随着旋律淡定无惊,仿如天边的声音,一道道传来,穿透了耳膜,袅绕在脑海里,不会显觉矫情,也不会做作,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天籁的音调,听到了便难舍难离,浓郁的禅意透于期间,心片刻便会宁和了,如此女子,没有惊人的容貌,没有傲人的身材,却得天独厚地拥有了一副质感的嗓喉,简朴的气质,可以将三毛演绎得淋漓尽致,唯有她了,从来便喜爱这般女子,自然中带着本质的特性,让人难以忘记,那是心灵的契合。

夜渐深了,我却依旧清醒,夜阑人静时,与何人念。

篇2:夜未央散文诗

心雨潇湘,夜色摇晃,雨声轻唱,

是谁对镜梳妆,凝神思量,

悠悠檀香,恍惚浮荡,

是谁望月思乡,目光惆怅,

千年风霜,余音悠长,

谁的过往,在和弦的音色里挂上了溟濛的忧伤,

纯白的月光,宛若霓裳,

铺展了一整座古城厚重的沧桑,

沉静的古巷,悠远而绵长,

谁还凝望,那沉迷已久的远方,

那温婉如玉的姑娘,

那含香的红色锦囊,

是谁一生的守望,

渔舟唱晚,烟波江上,

谁的倒影惝恍而苍凉,

夜未央,暮色茫茫,

谁的翅膀滑落在思念停靠的.地方,

晚风轻拂,花落愁肠,

那承载着心事的月光,

凝结了谁的迷惘,

江水泱泱,夜漫长,

谁的脸庞挂上了一滴清冷的泪光,

那些深处易碎的模样,触碰了谁怎样的向往,

会不会被冰封的尘事埋藏,

久久地遗忘,

天空没有留下翅影的声响,

那些夜色里经久不衰的荒芜,被久久地锁放,

囚禁在月亮最深情的地方;

心雨潇湘,夜色摇晃,雨声轻唱,

是谁对镜梳妆,凝神思量,

悠悠檀香,恍惚浮荡,

是谁望月思乡,目光惆怅,

千年风霜,余音悠长,

谁的过往,在和弦的音色里挂上了溟濛的忧伤,

纯白的月光,宛若霓裳,

篇3:电影相伴夜未央

A number of years ago I bought Halliwell’s Film Guide2) to thousands of movies going back to the silent film era, which provides not just the names of actors, writers, directors, producers, but also plot summaries and quotes from contemporary reviews. I planned to use the Guide to inform myself about old movies shown on TV and available in video stores, and I did that from time to time. Occasionally, however, when I found it lying around, I’d open it at random and start reading in it, usually attracted by the name of the film, something irresistible like Calling Doctor Death, Isle of Forgotten Sins, Naked Alibi, or Prudence and the Pill, about a girl who “borrows her mother’s contraceptives3) pills and replaces them with aspirin, causing no end of complication.” One day it dawned on4) me that out of the twelve to fifteen movies listed on every page of the Guide, there was at least one I had seen and more often several.

Even when the title meant nothing to me at first, the synopsis of the plot and the name of some actor would stir ancient memories, and I would see myself hunched5) over in a dark movie theater, playing hooky6) from school or dying from boredom when I was older, watching a British flick7) called Shadow of the Cat. This came to me as a shock. If I saw all of these movies, I asked myself, how did I ever find the time to sleep, eat, read books, teach students, raise a family and write hundreds of poems? Like millions of others who grew up in 1940s, I had spent a good part of my life seeing hundreds and hundreds of movies, everything from genuine masterpieces of the cinema to worthless trash.

It was the fault of my parents. They both loved movies. One of my earliest memories in World War II Belgrade, where I grew up, was going to see a Buster Keaton8) film. Neither Nazi nor Russian tanks could stop my mother from going to the movies and taking me along, although I cannot imagine that there were regular showings with the Allies dropping bombs nearly on our heads and the German curfew in force after ten at night. My only complaint was that she took me mostly to see grownup pictures in which people talked forever, while I dozed on and off, waking abruptly in the middle of the film to some grainy9) black and white image—say, a man and a woman traveling in a car on an empty highway, the sea pounding the rocks under a sky full of racing clouds, or more interestingly, a dog chasing a rooster. Even today my head is filled with such visual fragments; whether ordinary or unusual, they are made permanently mysterious by being detached10) from their plot and thus existing outside of time. In the days before television, the movies had little competition for our dream life.

It has always seemed strange to me that writers and poets of my generation and slightly older say littl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movies on their work, and yet our first knowledge of the world came from them. Thanks to the movies, we got acquainted with New York, Paris, London and scores of other cities and countries for the first time. We fought in hundreds of wars, clashed swords with Roman legions and Medieval knights, boxed in a ring11), faced off12) with knives in dark alleys, escaped from orphanages, prisons, and chain gangs13), met ghosts and visitors from outer space, had ourselves hung by the neck, executed by firing squads14), pardoned15) at the last minute from the guillotine16) and the electric chair. We danced with Fred Astaire17) and Ginger Rogers18), consorted19) in after hours20) gambling joints21) with gangsters and their molls, smoked opium in Hong Kong, worked as spies, private detectives, and cowboys, ran from Genghis Khan22), Napoleon, and Hitler, hunted for tigers and buffalos, explored jungles, deserts, and arctic wasteland. All this was between running errands23) for our mothers and grandmothers, doing our homework, and playing and fighting in the street with other kids from our neighborhood.

nlc202309041011

Back in the 1990s, I got an interesting call from a newspaper editor in Europe. He asked me if I could remember the first movie I saw as a child that I liked, not because of the plot, but because of something else in it, something I had no words for at the time. Without ever thinking about it before, I knew what he had in mind. I recalled instantly trying to convey to a couple of my pals24) back in Belgrade what I liked about Victorio De Sica25)’s Bicycle Thieves, and becoming incoherent, as far as they were concerned. Like me, they were strictly fans of Westerns and gangster movies, but these were in short supply in the postwar years in Belgrade, when we had a choice between upbeat Soviet films about fighting the Nazis and building socialism, or bleak Italian and French neo-realist26) films that were supposed to teach us a lesson by showing us the miserable lives of the working classes in the capitalist world.

The day I saw Bicycle Thieves I had become an aesthete without realizing it, more concerned with how a particular film was made, than with whatever twists its plot had. All of a sudden, the way the camera moved, a scene was cut and a certain image was framed, were all-important to me. I’d lie in bed at night replaying some scene from a movie again and again, making it more suspenseful, erotic and, of course poetic, and taking immense pleasure in that activity. No wonder my friends began to think of me as being a little weird when it comes to movies. I was twelve years old, clueless about most things in life, but already carrying in my head my very own exclusive and constantly expanding film library, not yet a match for Halliwell’s, but large enough to occupy me and enrich my inner life when I lay awake at night.

若干年前,我买了一本《哈利威尔电影指南》。这本指南涵盖了数千部电影,可以一直追溯到默片时代,不仅提供了演员、编剧、导演和制片人的姓名,还有情节概要以及当代影评片段。我计划利用这本《指南》来了解电视上播放的以及音像店中出售的老电影,我有时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不过,有时候,我无意中看到这本书,也会随意打开它,漫无目的地浏览,此时通常会被电影名字所吸引,有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着迷,像《连线死神医生》、《被遗忘的罪恶》、《犯罪剖析》,还有《女孩与药丸》——讲述了一个女孩“偷用母亲的避孕药,并将其换成了阿司匹林,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麻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在《指南》每页列举的12到15部电影中,至少有一部是我看过的,更常见的情况是有好几部都看过。

即使一开始电影的名字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但情节概要和某个演员的名字却能勾起久远的记忆。我仿佛看到自己蜷缩在漆黑的电影院里——因为逃学或者年龄再大点时闲得无聊——看一部名叫《猫之影》的英国电影。这让我大吃一惊。我自问,如果所有这些电影我都看过的话,我是怎么找到时间睡觉、吃饭、读书、教学、养家糊口、创作数百首诗歌的呢?和其他数百万成长于20世纪40年代的人一样,我一生花费了大量时间观看了成百上千部电影,其中有真正的杰作,也有一文不值的垃圾。

这全是我父母的过错。他们都酷爱电影。我在二战中的贝尔格莱德长大,在那里,我最早的一个记忆之一就是去看巴斯特·基顿的一部电影。无论是纳粹还是俄国人的坦克都无法阻止我母亲去看电影,并且还带着我一起去,虽然我无法想象在联军的炸弹几乎扔到我们头顶,而德军夜晚十点后就实施宵禁的情况下,电影为什么还能正常放映。我唯一的不满是她带我看的几乎都是大人看的电影,电影里的人总是在不停地对话,而我却不停地打盹,中间偶尔突然醒来,看到一些颗粒状的黑白影像——比如一男一女驾车行驶在空荡荡的公路上,或者在云涛翻滚的天空下海浪拍打着岩石,或者更为有趣的是,一条狗在追赶一只公鸡。直到如今,我的脑海里还充满着这些影像的片段。这些片段,有些普普通通,有些奇特不凡,但因为都脱离了情节,因而独立于时光之外,蒙上了一层永恒的神秘色彩。在电视还没有问世的那个时代,电影在我们的梦幻生活中几乎罕逢对手。

在我看来,有一点似乎一直都很奇怪,那就是我那个时代——或者稍早于我那个时代——的作家和诗人几乎很少谈到电影对其创作的影响,然而我们对这个世界最早的认识却来自于电影。由于有了电影,我们第一次知道了纽约、巴黎、伦敦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城市和国家。我们在成百上千次战争中冲锋陷阵,和罗马军团以及中世纪的骑士挥剑厮杀,在拳击场上挥拳搏击,在漆黑的巷子里直面持刀歹徒,从孤儿院、监狱和被锁链锁在一起的囚徒队伍中逃走,与鬼怪以及外星来客不期而遇,被套住脖子处以绞刑,被行刑队处以死刑,在最后一刻被人从断头台或者死刑电椅上解救下来。我们与弗雷德·阿斯泰尔和金吉·罗杰斯一起翩翩起舞,在地下赌场里和匪徒及其情妇们厮混在一起,在香港抽鸦片,做间谍、私家侦探和牛仔,从成吉思汗、拿破仑和希特勒手下逃走,猎杀老虎和野牛,探索丛林、沙漠和北极荒原。所有这一切发生的同时,我们还在为母亲和祖母跑腿做事,做家庭作业,在大街上和邻居的孩子们嬉戏打闹。

nlc202309041011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我接到欧洲一家报纸编辑的一个有趣的电话。他问我是否还记得我小时候喜欢看的第一部电影,并且喜欢的原因并非因为情节,而是其他东西,其他我当时无法用言语描述的东西。虽然我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但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我立刻想到在贝尔格莱德时我曾试图向我的几个玩伴说过我喜欢维克多利奥·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但在他们看来,我当时说得语无伦次、不清不楚。和我一样,他们也都是西部片和警匪片的铁杆粉丝,但在战后的那段时间里,这类电影在贝尔格莱德十分稀少。我们可以选择观看的,要么是积极向上的苏联影片,讲述抗击纳粹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故事;要么是凄凉的意大利和法国新现实主义影片,据说这些影片通过展示资本主义世界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可以对我们起到教育作用。

在观看《偷自行车的人》那天,我已不知不觉地成了一个唯美主义者,关心的不再是影片的情节如何曲折离奇,而是一部特定的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突然之间,摄影机的移动方式、场景的剪辑方法以及某一具体影像的拍摄手法都变得至关重要起来。夜晚,我躺在床上,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电影中的某一场景,设法使它变得更有悬念,更为激情,当然也更富有诗意,这样做时我感到其乐无穷。难怪一说到电影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有点古怪。那时我才12岁,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小子,但头脑中却在构建一座只属于我的、库藏不断扩充的电影图书馆,虽说比不上《哈利威尔电影指南》,但却足以让我在不眠之夜不再空虚,让我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1.Charles Simic:查理斯·西米克(1938~),出生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1954年时移民美国,1973年起执教于新罕布什尔大学。迄今已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出版了六十多本著作,其中散文诗《世界尚未终结》赢得1990年普利策诗歌奖,诗集《溜黑猫》1996年出版后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外他还翻译了大量法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诗歌。2007年,他荣获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奖,并当选美国第15任桂冠诗人。

2.Halliwell’s Film Guide:《哈利威尔电影指南》,由英国电影编纂者、电视制作人哈利威尔(Leslie Halliwell, 1929 ~1989)于1977年完成的作品。在网络问世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该书被认为是获取电影信息的首选资料。

3.contraceptive [ˌkɒntrəˈseptɪv] adj. 避孕的

4.dawn on:被理解,被领悟,被想到

5.hunch [hʌntʃ] vt. 弓身坐着(或站立)

6.play hooky:逃学

7.flick [flɪk] n. 电影

8.Buster Keaton:巴斯特·基顿(1895~1966),美国默片时代的演员和导演,以“冷面笑匠”著称,主要作品有《福尔摩斯二世》(Sherlock Jr.)和《将军》(The General)。他同时也是特技演员。

9.grainy [ˈɡreɪni] adj. 颗粒状的

10.detach [dɪˈtætʃ] vt. 使分离,使分开

11.ring [rɪŋ] n. 拳击场

12.face off:和……对抗

13.gang [ɡæŋ] n. 帮派(一群为了相互保护和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罪犯或强盗)

14.firing squad:行刑队,执行死刑的射击队

15.pardon [ˈpɑː(r)d(ə)n] vt. 赦免,免受惩罚

16.guillotine [ˈɡɪlətiːn] n. 断头台

17.Fred Astaire:弗雷德·阿斯泰尔(1899~1987),本名菲德利克·奥斯特利兹(Frederick Austerlitz),美国电影演员、舞者、舞台剧演员、编舞家与歌手。

18.Ginger Rogers:金吉·罗杰斯(1911~1995),美国电影演员、舞台剧演员、舞蹈家、歌手

19.consort [kənˈsɔː(r)t] vi. 与……交往

20.after hours:办公(营业)时间以后

21.gambling joint:赌窟,赌场。joint [dʒɔɪnt] n. 公共场所(指夜总会、饭店、旅馆等)

22.Genghis Khan:成吉思汗(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3.run errands:供差遣

24.pal [pæl] n.〈口〉好朋友,伙伴

25.Victorio De Sica:维克多利奥·德西卡(1902~1974),意大利著名导演、演员。文中提到的《偷自行车的人》(Bicycle Thieves)是他于1948年拍摄的影片,该片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荣获了第22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特别奖。

26.neo-realist:新现实主义(20世纪欧美文艺特别是电影艺术的一个流派,与现代抽象派艺术相对)

篇4:夜未央的散文

又是一个人在守夜,静静的,只有音乐跟风扇呼吸着。

室友都在美梦中,或许都在享受这一刻的安宁吧。一天的躁动唯有此刻是最唯美的。天空泛着淡淡的灰暮色,有些光亮,更多的是暗淡,也许城市的灯光在陪伴着这暮色的孤寂吧。

习惯的站在阳台,看着一望无际的天空,灰蒙蒙的,有些意乱,更多的则是亲切感。我记得,我怀恋,我总是在苦笑着。去年夏天,同样的是这灰蒙蒙的天,同样的我在不同的地方看着天空,心里很乱,也很迷茫,我的天空在哪?我的未来又在哪?很无助的惆怅。那是的我总习惯打电话叫我朋友来陪我。他总是很乐意陪我,每次过来都很晚,然后习惯的递给我一只烟,然后点燃。我们躺在操场的草地上,看着天空,静静的`燃着,彼此沉默着,烟火燃尽,他总是很自然的咳嗽下,然后聆听我的诉苦,当然没有那么声泪俱下那么煽情的画面。

他也是那样的孤寂,习惯了一个人在深夜独自思考。他说烟不是好东西,可我们还是停不下来,我知道当孤独感袭上,失落也就随着烟火燃尽,记得几次晚自习结束我们都溜出校门买了好多烧烤啤酒带回学校,在校园开始安眠时,我们躺在足球栏下,享受那烦躁日子里的一次次释放。我们谈梦想谈以后,却突然哑口,以后的我们还会是朋友吗?高中毕业后,我们将面对不同的选择,在不同的城市,接触不一样的人,然后有了各自的新朋友。

我有些颓丧,我知道,我有很强烈的怀旧敢,不喜欢变化,不喜欢我锁认同的的唯一几个真心朋友慢慢的陌生,慢慢的淡出彼此的世界。他告诉我,人生如此,我们必然以后会在不同的轨道上行走,别看我现在风光,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会成为我的上司,又也许我们会成为竞争对手,又也许我们真的没有多少交集了我承认那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

时间总是过的飞快的,转眼间,我们都结束了高考。知道他考的跟我一样时,我很激动,也许我们可以在同一学校,呵呵,可是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有点小失落。步入大学,美满的期待新的开始,却很少能感觉到快乐,就像网上所说的,大学都是以宿舍为集体的,有点不习惯。开始变得淡漠,宿舍,食堂,占据我大学的大部分时间。

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该做什么?可能老爸看到这又要说我了,呵呵,创业?交际?唉…我都在畏惧啊!那一处处的花红柳绿中使我迷失了方向感,有些脱。老爸经常叫我过去,跟我谈些道理,灌输一些经验,也指引我该怎么做,怎么走!说实话,我知道老爸说的都是真的,所有的都肯定是为我好的。但我还是不敢踏出那一步,人生总是在经历挫折后才会成长的,但我怕失败,我讨厌失败,唉也许这就是我长不大的原因吧。

篇5:夜未央的抒情散文

又是一个初秋夜晚……

行走在这初秋之夜的文字里,手指尖总是不经意地滑过几许的凉意,一样的暮色,只是因为有了这微凉的风,而多了几分诡异,那些不知疲倦的知了呀,在墙角下,为何要用自己最真的语言,向这秋天的日子倾诉一份异样的心情呢!

读夜,早已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无论白天怎么的忙碌,每每夕阳西下,万家灯火亮起来的时候,我的心就渐渐的沉淀下来,漆黑可以染黑我的文字,可并没有挡住我前行的视线,相反绝望都会在这里找到出口,试想,静静的夜色,和着一份份淡淡的月光,再加上眨眼的星星,每一次都会因为心情的不同而在流放的岁月里演绎出别样的文字!今晚我写此文更是因为这份不同心情的缘故!

我知道,有一天我的生命会停止,可是,我不想放弃对夜的`阅读!

喜欢夜,不仅仅是因为我在这里能找到一份宁静,更重要的是我能在这漆黑的文字里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心跳、遐思、喘气、恐惧,一切都会沿着这夜的光亮纷涌而至!倘若再从深巷远处传来一些轻音乐,我想,这夜恐怕更是我们心灵最好的去处!

于是,一个人行走在这夜的文字里,我从没有感到孤单,星星是我的朋友,文字是我的战友,每每遇到困顿的时候,心灵得到最大的安慰就是文字。文字陪我一起行走,我笑它自然会乐,我伤它自然落泪,有这样一个战友,我们在夜里会感到孤单吗?

夜的颜色虽然只有一种,可是这夜色里的心情却是多种多样!我们知道,大多数人夜偏于宁静,同样,以安宁著称的夜,总是给人一份异样的感觉!细想,要是在一个淡淡的月色下,牵着一个女孩的手,蹲坐在家乡细水长流的小桥边,注视、远眺,那不远处,盈盈楚楚的文字,一次次从心底流出流过,漫溢在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看似一份简单的相遇,又有多少浪漫的情愫让人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岁月流过,即使是那夜、那小溪、那河流,一样都会勾起我们无限的遐思!

——在小的时候,每每在秋夜,大人们就会端着饭在树下边吃边聊,笑声、说话声,还有我们孩子的打骂声,都会给这个夜晚增加更多的眷念!

斗转星移,几十载如一日,还没等我去品尝这个时光的酸甜苦辣咸的滋味,一夜又一夜,将我的年龄淹没,我不再是小溪边那个稚气的孩子,桥不在是原来的那座桥,但是夜的情怀却始终如一,这该一份怎样的坚守?一份怎样的守候?

匆匆忙忙,许多人将夜当成了一个可以躲藏的驿站,而我独自喜欢这夜的另外一个缘故就是这夜的包容性!习惯了摸索着走路的夜,也从没不计较个人的孤单。而是独享这夜的静谧。我注视着边缘的暗黑,更加敬佩这漆黑夜的包容情怀,在漆黑的夜里,我们看不到光明的灯塔,但是那心跳的声音,始终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一句话,一首诗,一生情,都会被这流淌的岁月摈弃,于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就会在这夜色的文字里寻找一份份被遗忘的曾经!多好的人生,看似那么平淡,若我们去仔细品尝这眼前的一颦一笑,才深深懂得,在春潮涌动的年龄,谁又能躲过这场青春的寂寥?

以往,我总以为那长夜里独自流泪的人只是承受不住这夜的寂寞,现在想起来,自己这份狭隘的认识委屈了多少人的真诚?

一个人的世界并没有黑夜,只要心怀对生活的感恩,即使行走在黎明前的道路上,我们一样能走出这个夜色的出口。相反,一个不知图报的人,即使全天都是光明,他一样不会感受这光明带给他生活的力量。因而在读夜的文字时我便读出这样的启发!分享给那些喜欢夜的人,分享给那些热爱生活的人!

人生买的就是一趟单程票,一样的夜,同样会给我们留下不一样的记忆!生命就是一次旅行,在这趟人生的旅程上,我们始终要记住,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命,但是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梦消逝在这无边夜色的尽头而只给自己留下一份茫然的心情!

多少人路径夜色的港口驻留遐思,而我没有,相反,我只在以一颗坦诚的心怀想着翌日的阳光,在哪来来往往的身影里,如果说在白天是别人读着自己的文字,那么说,在晚上就是自己读着自己的时候,前者是自己写给别人,后者就是自己写给自己!夜深人静,潜下身子好好阅读一下自己,不管怎么样,有的时候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篇6:伤感散文:夜未央花未谢

西元2085年,春节的气息延续着,热闹而欢喜的人们在微笑的空气下又成长了一岁。高空的天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藤椅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赏心悦目的舒畅着。一百年来,没有这样的舒心过,这样的空气再也没有尘世中腐朽的味道。看着欢呼的人群,笑了!当她被卷入这个现实而庸俗的社会以来,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没有杂质的微笑,没有任何的伪装,只是,真的笑了。

空旷的天台上,孤独的放着一盆早已枯萎了的黑玫瑰,凋零的玫瑰花瓣滋润着枯枝倔强而坚韧的活着。

篇7:蓝爵,夜未央

有时候,这个理由是爵士乐。碰巧遇到谢非在弹琴,便是一种惊喜。这种惊喜是常常有的,只是那曲徐永兆的遗作《蓝色的眼睛》,自徐老去世后,谢非就再没弹过。让我在心底,总有一个隐隐的期待。

有时候,这个理由是电影。Doven Wang的蓝光电影越集越多,很多都是闻所未闻的好片,譬如上周五放的《巴阿里亚(Baaria)》,看得广州来的影友汗流浃背——如此好片,以前居然没听过。

有时候,这个理由是美食。在这里,第一次吃到黄油比面粉还多的曲奇,极酥,入口便化成香气。老板亲手做的。

有时候,这个理由是美酒。每次都能喝到Doven Wang调制的鸡尾酒,不过心底还是惦记他酒柜里那最后一瓶纳帕山谷的黑比诺多一些。

有时候,这个理由是朋友。譬如这次,居然赶上了一个小型的新婚酒会,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品赏着Doven Wang为这次酒会特别调制的水果酒,温情弥散,连那台60年的老爵士钢琴也不再寂寞,有两支流浪的吉他前来做伴。

来蓝爵的理由,有很多。留下来的理由,却只有一个:蓝爵,夜未央。

蓝爵咖啡吧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岛四东路伟达雅郡A栋1楼4号(寰岛泰得大酒店后面海霞路)

电话:0898-66293963

邮编:570208

资讯

关键词:国庆 三亚 1285元

国庆三亚千元以下客房占6成,均价1285元

记者从三亚市物价局获悉,目前三亚已完成2012年“十一”期间旅游饭店客房销售价格核准备案工作,根据核准备案的204家旅游饭店标准客房价格统计分析,“十一”期间三亚市旅游饭店标间平均价格为1285元/间?天。

据透露,今年“十一”期间,亚龙湾区域标间均价为2961元,三亚湾区域标间均价为1003元,大东海区域标间均价1143元,市区区域标间均价为427元。备案的204家旅游饭店标房价格在1000元以下的客房约占59.1%,其中200元以下(不含200元)的占4.3%、200-500元(不含500元)的占27.4%、500-1000元(不含1000元)的占27.4%;客房价格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31.6%,5000元以上的占1.7%(主要集中在亚龙湾区域的金茂希尔顿大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喜来登大酒店、瑞吉度假酒店等高端五星级酒店)。

关键词:国庆黄金周 海鲜降价

海南备战黄金周:餐饮海鲜降价两成

国庆黄金周日益临近,为给游客提供最好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海南享受高品质的服务,海南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小组于9月10日召开会议,布置节前监管重点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据了解,海南省旅游委将在近期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主要对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旅馆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购物监管、旅游潜水业等进行排查。国庆黄金周期间,各市县价格主管部门将认真做好旅游饭店客房价格监管工作。9月1日起,三亚将对海鲜排档实现阶梯式平均差价率管理,各类餐饮海鲜品价格将在原来的价格上平均降低20%。下一步,海南将加快出台旅游市场管理办法,加强旅游景点门票价格、旅游饭店客房价格、海鲜排档价格监管,对节假日期间旅游市场价格形成常态化监管。

关键词:海南 度蜜月

新婚夫妇国庆长假青睐海南蜜月

今年中秋国庆喜相逢,迎来一个长达8天的黄金假期。由于今年国庆黄金周比往年要长一些,且假期海南游价格较平时涨幅不大,很多刚刚在八九月份举行完婚礼的新婚夫妇都选择来琼度蜜月。

从1996年首届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举行,到2008年奥运冠军杨威、杨云在天涯海角完婚,再到后来一些知名艺人选择在三亚的高档酒店喜结连理,三亚的婚庆蜜月旅游市场渐趋成熟。随着《非诚勿扰2》、《爱情睡醒了》等影视剧的热播,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三亚拍婚纱照、度蜜月。从目前来看,咨询报名海南蜜月游的人数高于往年。刚刚报完名的刘小姐说,她在看完了《非常勿扰2》后,她就决定让蜜月在有着蓝天、海浪、沙滩的三亚度过。

关键词:风筝冲浪 西海岸

2012世界职业风筝冲浪巡回赛落户海口

2012年11月12日至18日,2012PKRA世界职业风筝冲浪巡回赛(中国海口站)暨海南首届国际风筝冲浪节将首次在海口西海岸举行,为海口体育旅游注入新元素。据悉,该赛事活动已经国家体育总局和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连续5年在海口举办。

PKRA世界职业风筝冲浪巡回赛是国际风筝冲浪的顶级赛事,由世界职业风筝冲浪选手协会(PKRA)主办,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60名职业风筝冲浪选手(含当前世界巡回赛排名前12名的运动员)将在分竞速和花式比赛中一展身手。11月13日,30名世界职业风筝冲浪选手还将挑战风筝冲浪长距离速度极限,在海口假日海滩和广东海安之间进行风筝冲浪横渡琼州海峡。此外,在比赛活动期间,海口还将举办中国风筝冲浪与奥运高峰论坛、中国风筝文化展、风筝冲浪模特大赛等活动。

关键词:旅游艺术节 四美图

第二届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10月16日揭幕

以“品位海口?世界舞台”为主题的第二届梦之蓝?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将于10月16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揭幕。

上一篇:侨外集团十五周年庆典即将登陆珠海下一篇:词语凑巧的释义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