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到月球为题的作文

2024-04-23

以来到月球为题的作文(精选13篇)

篇1:以来到月球为题的作文

搬家到月球的作文300字

地球上的生活水平太差了,所以我们搬家到了月球。

我们的房子是一座蘑菇小屋。也不知道为什么,屋子一会儿变窄,一会儿又变得很宽很宽,爸爸说是月亮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造成的。月亮真神奇啊!

爸爸和妈妈每天都要搬一次家,有时我一觉醒来,发现原本在平地上的小屋到了一个大坑里,不过也好,我可以把大坑当做滑梯。

从地球带来的小狗总想吃月亮,可是它却无从下口,因为月球上全是石头,它根本咬不动。

有时候,月亮从海上升起,爸爸会趁机抛下渔网,捞一些鱼虾上来,装饰家门前的`“挂满鱼之树”。当月亮从山背后落下时,妈妈会迅速地跳下来,采回许多小花装饰小屋。 我们的好邻居——改行种树的吴刚叔叔给我们一些桂花种子。我打算送给表哥,让他种在沙漠里。月球上的桂花树可耐旱了,什么地方都能长。

啊!我的家在月球上……月球是那么美丽,月亮上的生活是那么快乐,但是,我还是想回地球,不但因为地球有我的老师、同学,更因为地球是我的故乡。

篇2:以来到月球为题的作文

到月球做客

咦,我怎么长了一对翅膀?还能飞呢!到底怎么回事啊?对了,我试试看,能不能飞到太空去玩玩。想着:我不由地飞了起来。

我来到了月球,只见一大群月兔正在开中秋联欢会。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看到我来了,都高兴地迎了上来。有一只月兔还邀请我参加它们的联欢会,我兴奋得直点头。联欢会上月兔请我吃糕饼、做游戏……在那儿我还碰到了嫦娥,她热情地请我吃月饼,还说:“小姑娘,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吧……”我心里很想住下来,可一想到明天还得去上学,就只能摇摇头。后来嫦娥握着我的手说:“那你以后多来玩吧。”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嫦娥。

我又去了月球上的其他地方,和它们一起吃、一起玩、一起乐,一直到晚上。

“快起床、快起床,上学要迟到啦!”一向唠叨的老妈在我身边大声说。我一惊,哦作文 ,原来是一场梦啊!

篇3:以来到月球为题的作文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文体知识经历了漫长演变后, 定型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基本文体[1] , 这三大文体长期制约着阅读和写作教学。新课改以来, 阅读教学逐渐抛弃三大文体,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明晰的真实文体。而作文教学则不然, 仍然囿于旧的文体知识,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我国中小学的作文教学, 至今仍奉行所谓的‘基本文体’。”[2] 作文教学未跟上阅读教学文体知识更新的步伐, 缘由在于人们还未能对作文的文体知识达成共识, 存在着分歧。对这个问题代表性的看法有三种:

1.三大基本文体作为教学文体是合理的

第一种观点以章熊先生为代表, 他在《关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中指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出现虽是西学东渐的结果, 但受到“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 更是“中学教学的需要”。三大基本文体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涵盖了各种文体胚胎, 中学生学会了“教学文体”, 将来不愁不会从事文学性写作和应用性写作。文中对站在社会实践写作立场批判中学写作的观点提出反驳, 指出了中学生写作区别于社会实践写作的四大特点:“它是一种教学行为, 目的是打基础, 为学生的将来做准备;它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它带有虚拟成分, 常常借助情境设计来诱发写作;为了提高效率它常常要采取局部性、分解性的教学形式 (例如扩写、续写、写片段、专题性语言练习等) , 这是与社会写作实践完全不同的。”作者认为不能用社会实践写作的标准衡量中学写作。总之全文从三大文体形成的历史渊源、三大文体的训练功能、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中学写作教学的教学形式等方面论证了三大基本文体作为“学校语文教学这个特定阶段”的“教学文体”是合理的。[3]

2.作文教学的根本性病症在于错误的体式选择

第二种观点认为作文教学以三大基本文体为主是错误的体式选择, 作文教学要取得质的突破需进行文体重构。潘新和先生在《“写话”、“习作”与“写作”辨正》一文中指出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出现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三种不伦不类的‘教学基本型文体’, 这三种‘文体’在实际写作中是不存在的。”中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学到的是“一种在他们将来的写作实践中根本不存在的文体。学习这三种‘教学文体’唯一的用处似乎就是完成‘习作’、应付考试。因此, 如果着眼于实际写作的需要, 在教学中实在没必要训练学生写‘教学文体’, 应该直接培养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或有实际效用的某一具体文体, 培养真实的‘文体感’”。[4] 潘先生是新课改以来较早较尖锐地动摇“三大基本文体”地位的学者,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学后时期的写作” (笔者命名, 指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 与中学时期的写作脱离是不争的事实, 反对“教学文体”与实际文体脱节很有警醒意义, 引起了有识之士对“教学文体”的功能效应的质疑。王荣生先生也指出:“基本文体的分类, 本来是从中小学作文训练着眼的, ……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恶劣的后果。”“在我看来, 我国作文教学的种种难题, 很可能是文章体式的错误选择而造成的。要彻底改变 (学生作文) 说假话现象, 作文教学中的文章体式很可能需要做根本性的调整。”[2] 王荣先生对“三大文体”的内涵作了首次细致分析, 指出了每种文体的人为窄化, 更加鲜明地指出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在于文体知识的错误, 作文教学的出路在于文体知识的除旧换新。随后曹建召先生梳理了三大教学文体的演变史后认为三大文体在演变过程中只是“原有术语的沿用”, 并未对原有术语的内涵继承和延续, 因而出现了概念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错位和漂移”;三大文体出于便于教学的考虑, 对文章的分类过于简单, “以至于不能明确文章的类别。”总之在曹先生看来, 三大基本文体内涵不清, 分类过于简单以至于缺少一个基本度, 这样的文体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写作。[1] 魏小娜从中西方作文文体知识开发的比较研究中指出:三大基本文体虽源自于西方, 但二者却名同实异;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通过多重途径, “使作文文体知识得到充分开发”, 从而避免了文体的僵化, 而我国的作文文体知识由于多种原因丧失了推陈出新的动力, 走向凝固和简单;针对这种情况, 作者建议“借鉴和融合古今中外的文体理论, 调整作文文体知识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开发途径, 开发出更加务实有效的作文文体知识。”[5] 以上四位学者立论角度虽有不同, 但批判态度是一致的, 都表达了要彻底更换中学作文文体知识的看法。

3.作文教学应对三大文体有所突破, 实行两条腿或多条腿走路

第三种观点认为三大文体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又有不足, 需要增加新的文体尤其是文学文体, 作文教学要用教学文体和文学文体两条腿或多条腿走路。李乾明先生指出:“文章和文学的训练要并重、平行发展。在小学, 训练简单的记叙文时, 要训练以童话为主的儿童文学;在中学训练‘三大文体’、实用文体时, 要训练学生写诗、戏剧、散文、微型小说方面的能力。学段越高, 越要偏向文学的训练。”[6] 在与祝兆炬先生合写的另一篇文章里李先生除表达了上述意思外, 还指出了文章训练和文学训练的关系:“两类文体的训练是互相促进的, ‘文章’是基础, ‘文学’是升华。文学的训练, 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感情和文采。而文章训练是为学生未来谋生服务的, 文学为学生终身的审美需求提供生长点。”[7] 许建中、李明华认为中小学课程长期以来“只重实用写作、排斥文学写作”, 结果导致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文学细胞退化, 语文素养留下缺憾”。无论是从文学写作的独特功能还是从学情出发, “文学习作都应纳入语文课程目标”[8] 。这些学者都主张在三大文体之外增加文学文体, 作文教学需用两条腿走路。张伟忠先生认为新课程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应该以“文体为经, 生活为纬”, 进行“课堂写作与教学文体”“考场写作与考试文体”“社会写作与实用文体”“个人创作与文学文体”“学科探究与论文文体”及“电脑写作与网络写作” [9] 六大版块的训练, 使用多条腿走路以突破教学文体的局限。这些学者虽未否定三大文体, 但认为其有严重缺陷, 要增加新的文体知识以突破旧文体知识的局限。至于开出的两条腿的药方 (三大文体与文学文体并行) 或多条腿的药方 (三大文体之外新增多种文体) 显得有些随意, 还需更深入的学理尤其是课程理论的支持。

二、启示

上述关于文体知识的分歧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 体现在:

1.写作一定要有文体意识

分歧各方有一个共识即作文教学不能没有文体意识, 反对淡化文体, 不能把“文体不限”理解为“无文体”式写作。新课改以来作文命题绝大多数不再限制文体, 通常表述为“文体不限”,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体。但由于部分教师把“文体不限”等同于不要文体或理解为提倡“无文体”式写作, 教学中出现了淡化文体的不良势头, 学生写作时“天马行空, 任意而为, 结果作文制造了一批批的‘怪胎’。”[1] 针对这种情况众多学者撰文论述文体的重要性, 反复强调文体是写作的基础和关键, 也是写作成功的保障。潘新和先生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 写作思维, 就是一种‘文体’思维。”[4] 这种看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于“文体不限”的含义人们一致的看法是:“‘不限’指你 (学生) 在选择某一文体时可以不受限制, 一旦选定好一定的文体后, 你就必须严格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进行写作。”[1] 这个共识说明写作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文体意识, 绝不能离体而行。

2.作文研究迎来了攻坚性任务

新课改以来有关作文教学的研究并不一定比阅读研究少, 但作文教学与课改前相比并没有太大进步, 也未能取得像阅读教学那样可喜的转变。由于长期不见起色, 作文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低, 阅读热作文冷是研究界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作文研究未能像阅读研究那样对现实形成良好的干预, 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本质性问题。所谓本质性问题指“这个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 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 其他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对于作文教学而言, 文体问题就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王荣生教授曾言“我国作文教学的种种难题”是“由于文章体式的错误选择而造成的”。[2] 这的确是真知灼见, 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文体问题是作文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并且就此问题展开了争论。目前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三大文体的评价上, 这也是各方分歧最大的地方所在。完全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屹然对峙。自语文设科以来就产生的“教学文体”是完全保留抑或部分保留还是完全废除, 假若废除“教学文体”又应该增加哪些文体。文体的增加或废除应该以什么为依据, 总之围绕文体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需要及时给出答案。这些问题都是作文改革的攻坚性任务, 解决好文体问题, 作文教学将会旧貌换新颜。

3.有歧见无争鸣的学术局面有待打破

新课改以来作文研究界在文体问题尤其是“三大文体”的评价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但分歧的双方各自鸣枪, 避免“有的放矢”, 出现了有歧见无争鸣的学术局面, 这种局面显然不利于解决作文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分歧的双方回答问题的立场各不相同。肯定三大文体合理性的学者多半从学情 (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形式等角度立论;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多半从三大文体的演变史、与社会实践写作的距离、与国外写作教学的距离等角度立论。双方意见不同, 但不针锋相对;彼此以立为主, 不互相驳辩。我们期待有见识的学者就此问题激烈争论, 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对话, 打破作文研究的瓶颈, 迎来作文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曹建召.论文体知识的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1) :88-89.

[2]王荣生.从文体角度看中小学作文教学———从《国文百八课》说起[J].上海教育科研, 2008 (3) :61-62.

[3]章熊.关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 2006 (10) :3-6.

[4]潘新和.“写话”、“习作”与“写作”辨正[J].语文建设, 2002 (2) :14-16.

[5]魏小娜.中西方作文文体知识开发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1) :91-96.

[6]李乾明.作文教学的转型与动因[J].教育研究, 2006 (12) :66-71.

[7]祝兆炬, 李乾明.论作文教学中的文体训练[J].教育研究, 2008 (4) :80-82.

[8]许建中, 李明华.文学习作应纳入语文课程目标[J].语文建设, 2009 (6) :43-45.

篇4:搬家到月球想象作文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家很快安顿下来。我跑到自己的房间,哇!好现代化的设计!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房间四周是透明的玻璃墙,透过玻璃,周围景物尽收眼底。星星在旁边眨着眼睛,飞船在眼前“呼”的一掠而过,云朵在窗外飘啊飘……

走近床头,那儿有数不清的按扭,而且功能齐全。黄色按扭一按,橱窗里展示出许多漂亮的衣服;蓝色按扭一按,马上送来很多好吃的食品;红色按扭一按,我就看到书橱里的一本本书籍……

篇5: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1、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不是速度单位,它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三十万公里,一天能走二百五十九亿二千万公里,这长度的三百六十五倍,就是一光年。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万千米,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为35。7万千米;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6万千米。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

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

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如何测算

此刻采用激光测距手段。阿波罗登月之后在月球安装了全反射棱镜,地面天文台使用激光测量往返时间(等效于),计算出二者之间的距离。

或者可采用超声波的办法,从地球向月球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到达月球以后会发生回弹,回到地球。假设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S,超声波的速度是V,往返时间是T,能够得到2S=VT,由此可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地球和月球的关系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不宜人类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响,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减小了温度差,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篇6:又到花开时为题的作文

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个时刻,你就看着我长大,你就陪着我长大。除父母外,你就是我最亲、最爱的人。

一次,我在集市上硬要买一株花,爸爸妈妈也没意见。可你却说:“不要买了,回家给我载一株。”

从栽上那一刻起,我天天盼着花开。太阳依旧东升西落,我依旧上学,放学……然而,日子对我的那份心思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花开了,花开了……”当我埋头做作业时,你兴奋地跑来对我说,那样子活像一个快乐的孩子。

对,花开了。她没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娇艳,也没有“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标新立异,更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超凡脱俗。花开的灿烂,你的确更灿烂。花是美丽的,花开是漫长的等待,但花却是那么短暂,一切飘然,然花的余香仍缭绕不断,让我感到真切,感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失落,又让我有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叹惋。

时间,你为什么记忆那么好?为什么不能疏忽一下呢?你的疏忽,就可以让我的亲人晚一点离开我。你为何走得匆匆,不留一丝痕迹。

又到秋天,你为我栽的那棵花——秋菊,开得异常旺盛,凉爽的秋风吹落了树叶,也催熟了果实,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落叶辞枝的悲伤。花谢花又开,而你的`笑却不复存在。仰望天空,耳边响起一首久违的老歌“就让秋风带走我的思念,带走我的泪……”。

花,又一次凋谢了,雪,永远那么白,白得让人不想打扰它的安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喧嚣暂停了,一切不美好的东西都被覆盖了,而那幽幽的思念,那皑皑的白雪覆盖得了吗?

篇7:以春天到了为题的作文

春天来了,同时校园里也充满了生机。树木抽出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粉红色的桃花缀满枝头。爬山虎悄悄地变绿了,小嫩芽在春风中摇摆着。小草从泥土里钻了出来,穿着绿衣,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春的气息。它们那样富有生机,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

春天,我和小伙伴们在花丛中采花。花丛中,蝴蝶在花间飞舞,好像一个个小仙女似的,美丽极了。花丛里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漂亮极了。

篇8:以春天到了为题的作文

春天的太阳,像一位温柔的老爷爷,它给大地洒上了一层层温暖的阳光,而且天空万里无云,因为云朵们要趁着这温暖的阳光四处游玩好好享受这温暖的“日光浴”,人们也在享受这美妙的“日光浴”。

春姑娘到了,公园的花开了,有的是红色的玫瑰花,鲜艳极了!有的是百合花,白色的,香味特别浓,几乎可以传遍一个花园。还有的是鸡蛋花,每当我听或看到鸡蛋花时,都把鸡蛋花看成了鸡蛋,嘴巴直流口水。

春天,冬眠的动物“起床”去找食物了。看,那座山在晃动,说不定是一只有起床气的狗熊在打哈欠,动物们开始了你追我赶。

篇9:以春天到了为题的作文

迎着和煦的春风,伴着明媚的阳光,我感觉到——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太阳暖暖的,温暖着我的肩膀。真舒服,真不想离开春天!春天到了,春风绵绵的,抚摸着我可爱的脸。真舒适,真不想离开春天!春天到了,鸟语花香,百花争奇斗艳。真美丽,真不想离开春天!春天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伯伯忙着耕种。真勤劳,真不想离开春天!春天到了,燕子又回到这里“安居乐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真美妙,真不想离开春天!春天到了,春天真的到了。太美丽了!太欢快了!真想永远留住春天——使景色日日这么美丽,让人们天天这么开心。

篇10:读《从地球到月球》有感

这次寒假,我参加了“读习爷爷读过的书”征文活动,阅读了儒尔。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以前我觉得这本书很高深,但仔细阅读后,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凡尔纳的这部《从地球到月球》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准!为什么呢?因为书中讲到“登月炮弹”的发射初速度和阿波罗登月时的火箭发射时的初速度非常接近,这种想象是很精准的;凡尔纳小说中从地球到月球所需的天数也和阿波罗登月的时候很接近,非常准确;另外凡尔纳还提出了大炮要足够长,炮弹要用铝制,还应在炮弹外做隔层,在隔层内放水来减少后座力等观点,在之后又一一得到验证其科学性。我猜,甚至有可能伟大的科学家们就是参照这本书研发出来火箭的。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经典的基于科学的科幻作品。

不仅如此,这部作品还通过四位主人公讲述了当时典型的四类人:巴比康代表了正义聪慧,尼切尔代表了敢作敢为,阿尔当代表大胆勇敢,马斯顿代表坚定忠诚。当然他们也各有缺点,比如巴比康会有些疯狂,尼切尔老对人有坏主意,马斯顿是个急性子,阿尔当却很散漫。尽管他们各有不足,但当他们联合团结起来后却实现了从地球到月球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凡尔纳的小说不仅内涵丰富,更有各种“神转折”吊人胃口。“炮弹没有到达目的地,却成为了月球的卫星。”这可怎么办?我心里正为巴比康等人担忧,着急的往下看,却没想到凡尔纳是这样写的:“马斯顿一下子扑到炮弹被打碎的舷窗上,这时,阿尔当欢快的笑声传来:‘倒了,全倒了。’他们在玩多米诺骨牌。”真是个神转折啊!巴比康他们几个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乐观向上,在第二部中他们真的回来了。是啊,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或者满盘皆输的,肯动脑又乐观的人总是会在困难和危难中化险为夷的。

《从地球到月球》是一部多面体的小说,给我们展现了科学、人性和人生。它也告诉我,作为一名新时代好队员,应该充分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才能在新时代中有所作为;作为一名新时代好队员,应该有良好的心态,与他人团结协作,才能在新时代中实现梦想;作为一名新时代好队员,应该时刻怀有信心,用智慧破解各种困难,才能在新时代中为国争光。

篇11:又到清明为题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又到清明为题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又到清明为题作文1

在祭奠先祖的清明节,大伯给我讲起了我那慈祥的大奶奶。她是两年前的5月10日去世的,想到平常大奶奶对我的疼爱,14日送葬那天,我因为手臂摔伤手术住院,没有参加她的葬礼,我很伤心。

今天,大伯深情地讲起了大奶奶的往事,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

大奶奶一生共养育了六个子女,就是我的四位堂伯和二位堂姑。为了养活他们,大奶奶常年不辞劳苦地干活,头顶朝阳出门去,肩挑明月收工来,挣的是头等工分,吃的是粗茶淡饭!大伯告诉我,那时候,家中还有常年哮喘的太爷爷,双目失明的太奶奶,真是家大口阔。大奶奶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受到了乡亲们的敬重!

大奶奶有了孙辈和重孙辈以后,尽职尽责地抚养他们,有了什么好吃的,总是腾给后辈。有一年五一节,大伯和小伯回老家帮忙插秧,顺便买了几斤肉来包饺子,本想接大奶奶来吃个够,可是,她把几个孙子、重孙子都带来了,饺子蒸了一锅又一锅,一出笼一眨眼就没了,最后,大奶奶就吃了2个!

“大奶奶心疼儿孙,多少次,送到嘴边的美味她都不忍心吃下,真是儿多母苦!”大伯对我说,他再也找不到机会,让大奶奶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饺子了。大伯说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角挂着泪花,我心里也是酸酸的!

大奶奶不仅疼爱儿孙,而且顾全大家。大伯常听爷爷讲起甲午年发水灾的一段经历。那时,家里粮食很紧张,大奶奶娘家的父亲给了她2块钱,她都拿出来买了几袋麦麸子,让全家人度过了饥荒。在那极其困难的年月,大奶奶为我的爷爷和叔爷爷做鞋子、补衣服。这是多么难得的姐弟情啊!

大伯还跟我讲起,36年前,他考上了洪湖二中,大奶奶显得好高兴,说是家里总算出了一个读书人,就抱了一只母鸡送给我奶奶,给大伯熬汤喝,来奖赏大伯。大伯每当提起这事,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大伯声音颤抖地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大奶奶了……”

大奶奶,您一生勤劳简朴,您一生劳苦功高,您一生品德高尚,您是我永远怀念和敬爱的先祖啊!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你的怀里,能够永安我那慈爱的大奶奶的魂灵!

又到清明为题作文2

小雨,清明。一碟祭品,一对素烛。以一种最安静的方式,将往昔的人与事,静静回忆。

一个已然走过世间的人,无论他的生前是平庸无闻的凡夫俗子,还是驰骋沙场的飒爽将军,抑或是才高八斗的风流才子,都无法摆脱在时间长河中渐渐消隐的命运。一位过世的人可以被人永久地记住却无法时时地想起,因为生者有自己琐碎的生活。在绝大部分时间中,对于死者的那一份记忆犹如一棵无名的野草,匍匐在茫茫的思想大草原上,是那样的渺小。

然而,终于有了清明。

所有过往的人与事都在顷刻被点亮。在雨中细细地回想,品味。然后怀揣一叠祭纸,撑一把油伞,来到那早已生满了青苔的墓碑前,在明灭的火光中垂泪。也许,他们在生前也有过恩怨纠结,然而数十年之后,能在对方的墓碑前冒着小雨烧一叠祭纸,又有怎样的误会仇恨是不可化解的呢?

清明是一个伤感的节日,它没有春节的欢乐,没有中秋的温馨,甚至没有一种代表性的食物。而就是这样的节日,却存在于中国几千年,它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一个“情”字。

父子情,夫妻情,挚友情……没有一种情感是清明节不可以表达宣泄的。而清明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却是最纯澈、最真挚的。因为一份对死者的爱是没有半点虚伪与造作的。

跟随着一些稍微上点年纪的老人去上坟,离坟而去之际总可以听到老人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声:“不知以后谁来给我上坟。”即使他儿孙满堂却依然会这样说。这句话并不代表他对现状的失望,这只是在人生渐渐衰亡之际感到的一种因时间流逝的沧桑,在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感到生命本质的短暂与无助。

由此看来,清明又是一个让活人感到清醒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多少古人在上完坟之后,会深感生命的短暂,争时于世。但我几乎从每一个人坟场归来的脸上都看到了平静与安详,或许他们此刻的心胸也比先前开阔了许多。也许他们只有站在死者的坟前,站在死亡的面前,才终会感到自己的愤怒与烦躁是多么地渺小,近乎于可笑。生命短暂不必为世俗之事奔波太多,还是多留一些时间思考人生,回忆往事吧。

以前,我总不知这种伤感的节日为何在盎然春日里举行,在萧瑟秋天或者寂寥冬日里不是更适宜吗?后来,我才明白,在万物开始繁盛、草木欣欣向荣的.春季去感受伤感和死亡,正如在喧闹中品味寂静,在辉煌时品味黯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对人生真正的清醒。

又到清明为题作文3

“清明时节雨纷纷”,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润湿的空气中飘着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着鲜花、蜡烛来到了凤凰山陵园给爷爷扫墓。

顺着石阶拾级而上,扫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独自一人站在墓前,双手合十,低着头、闭着双眼在轻声地念经,仿佛在念着什么密码,我一句也听不懂。可她看起来是那样庄严虔诚,姑姑说她是在超度亡灵,我也听不懂,我正想问,又想起妈妈给我打的“预防针”——庄严的场合不要随便说话,我只好硬生生地把问题咽了回去。

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哀痛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女士正拍打着坟墓痛哭着,边哭边诉说着什么。多可怜啊,她准是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会儿,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一群孩子跑上来了,他们急着想要放万花筒呢,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讨厌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宁静。

终于到爷爷的墓前了,站在爷爷的墓前,我小声地念着墓碑上的字,念完,我心里一震,原来爷爷在一九九八年就去世了,离现在有十五年了,遗憾的是我根本没见过爷爷。要是爷爷还健在,我遇上困难一定会向爷爷请教,因为爷爷一定有办法嘛。姑姑点燃了蜡烛、香,烧起了纸钱,她对着坟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来,拜着拜着,我发现姑姑的眼眶红了,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下来,我的心里也感到酸酸的。

爸爸告诉我,爷爷是一个勤劳、宽容又多才多艺的人。爷爷一生坎坷,生前是娄岙小学的校长,为了办好教育,他勤勤恳恳,募集资金建学校,招聘优秀的老师,把学校办得蒸蒸日上。爷爷是村民们敬仰的文化人,他经常为村民们写信、写春联,娄岙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爷爷写的对联。爸爸经常教育我,要向爷爷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人。啪嗒,啪嗒,一颗颗大大的烛泪不停滑落,仿佛是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

篇12:《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名字叫做《从地球到月球》。

这本书主要讲了,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群退伍军人无所事事。于是,他们突发奇想在当时那个没有火箭的年代,用大炮发射炮弹到月球上去。这个消息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在退伍军人的坚持下,他们筹集了四百万美元的巨额经费,制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炮。而就在准备制造炮弹时候,一位法国学者的发言引起了许多关注。他希望能够制作一个空心炮弹,自己在空心炮弹里飞往月球。最终,这名法国学者陪同两名退伍军人一同被打上天空。经过天文望远镜的观察他们擦着月球的表面飞过,被月球的引力吸引。天文局当天宣布,如果月球的.引力大,有可能会成功到达目的地月球。但是如果没有到达月球,他们的尝试只会给太阳系添加一颗新星。这个结果可真是出人意料。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要放弃,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登上“月球”。

篇13:《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讲了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这是大炮发明家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

巴比康、米歇尔・阿当和尼却尔船长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一日乘这颗炮弹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在离月球二千八百英里的地方绕月运行。

这三位冒险家的命运如何呢?据剑桥天文台的观测,只有两种可能,月球的引力征服了这颗炮弹,三位旅行家最后到达目的地;另一种可能是炮弹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永远环绕月球运行。

上一篇:古县中学远程教育工程汇报材料下一篇:戛纳电影节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