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企业资质办理说明

2024-04-21

1、建筑企业资质办理说明(通用9篇)

篇1:1、建筑企业资质办理说明

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3级

1、审批流程及周期

1)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对业主呈报的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并将其开业的全部资料报送市建委;

2)市建委建筑行业管理处对有关资料进行初审,经委联合审查组审核通过后

报市建委领导审批。

(所有资料报送齐备后,可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

2、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经理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 2)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且计算机、电子、通讯、自动化等专业人员齐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4人; 3)企业具有的三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3人;

4)企业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24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该标准由高新区、市住建委提供)

3、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须知(材料)

一、需提交资料

(一)、企业资质申请报告

(二)、《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单独装订成册)(可在湖南建设网或建部网站下载设 ——(见附件2)

(三)、附件资料(分三个方面)

1、综合资料(第一册)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2)、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 3)、企业章程; 4)、企业近三年建筑业行业统计报表,即C101、C102、C103表; 5)、企业经审计的近三年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6)、企业认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 7)、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及相关资质标注要求的技术负责人代表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8)、如有设备、厂房等要求的,应提供设备购置发票或租赁合同、厂房的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明,以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9)、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其中,首次申请资质的企业,不需要提供上述2、4、5、9的材料,但应提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文件。

2、人员资料(第二册)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证书; 2)、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养老保险凭证;

3)、部分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具备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及养老保险凭证,还应提供相应证书及反映专业的这么材料; 4)、劳务分包企业应提供标准要求的人员岗位证书、身份证明。

3、工程业绩资料(申请最低等级资质不提供)

二、以上所有复印件资料均须按规定提供原件核实无误后方予受理。

(此材料清单由高新区规划建设局提供)

4、申报资料印刷和装订要求

一、《资质申请表》的印刷和装订要求 1.申请表一律使用A4(210×297mm)型纸; 2.封面、封底使用白色压纹纸;

3.申请表的装订应胶装成册,软皮包装,禁止使用硬皮、塑料皮或打孔装订。

二、附件资料的印刷及装订要求

1.附件资料一律使用A4(210×297mm)型纸;

2.封面、封底一般使用白色压纹纸,也可使用淡蓝、淡绿、淡黄色压纹纸,禁止使用其他颜色及纸张;

3.附件资料的装订应胶装成册,软皮包装,禁止使用硬皮、塑料皮或打孔装订; 4.附件资料应有总目录及页数说明,每页页脚下方有页码;

5.申报资料必须数据齐全、填表规范、盖章或印鉴齐全、字迹清晰;扫描或复印件必须清晰、可辨; 6.附件资料分卷装订,个别卷如页数过多,可再分册装订,注明“XX卷 第X册 第X分册”;同一卷中,不同类别的内容可用彩纸分隔;管理人员册中的劳动合同扫描或复印件可单独装订成册;

三、报送数量要求 申报三级资质的,《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附件资料一套。其中,涉及铁路、交通、水利等专业部门资质的,每涉及一个专业部门,须另增加《资质申请表》一份。

篇2:1、建筑企业资质办理说明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一份及电子文档;

2、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遗失补办申请审核表;

3、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复印件;

4、《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5、原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6、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正本复印件;

7、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含变更页)复印件;

8、原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9、企业章程复印件(含原企业和新企业);

10、原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销证明或跨省迁出证明;

11、在省级或行业报纸,或者在资质许可机关网站发布的遗失声明;

12、申报资质上一或当期的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13、办公场所证明,属于自有产权的出具产权证复印件;属于租用或借用的,出具出租(借)方产权证和双方租赁合同或借用协议的复印件;

14、标准要求的厂房证明,属于自有产权的出具产权证复印件;属于租用或借用的,出具出租(借)方产权证和双方租赁合同或借用协议的复印件;

15、标准要求的主要设备购置发票;

16、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7、经省级注册管理部门批准的注册建造师初始注册或变更注册材料(新企业无资质的);

18、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学历证明)复印件;

19、现场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岗位证书复印件;

20、技术负责人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技能证书;

21、技术工人的身份证明、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复印件;

22、企业主要人员申报前1个月的社会保险证明;

23、企业主要人员申报前3个月的社会保险证明;

24、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25、工程中标通知书复印件;

26、工程合同(合同协议书和专用条款)复印件;

27、工程竣工(交工)验收文件或有关部门出具的工程质量鉴定书复印件(需包含参与验收的单位及人员、验收的内容、验收的结论、验收的时间等内容);境外工程还应提供驻外使领馆经商部门出具的工程真实性证明文件;

28、涉及到层数、单体建筑面积、跨度、长度、高度、结构类型等方面指标,应提供反映该项技术指标的图纸复印件;

29、涉及到单项合同额、造价等指标的,应提供工程结算单复印件;

30、企业迁出地工商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同意资质变更的书面意见;

31、企业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母公司)或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批复文件复印件;

32、改制、重组、分立等方案复印件;

33、企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复印件;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

34、企业法律继承或分割情况的说明材料

(二)首次申请: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3、4、9、13、15、17、18、19、20、21、22、24等共13条。

(三)增项申请: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4、6、12、15、16、18、19、20、21、23、24等共12条。

(四)升级申请: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4、6、12、14、15、16、18、19、20、21、23、25、26、27、28、29等共17条。

(五)资质延续: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3、4、6、12、14、15、16、18、19、20、21、23等共13条。

(六)简单变更: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2、4、5、8、9等共5条。

(七)重新核定(不符合简化审批手续的情况):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3、4、8、9、12、13、14、15、16、18、19、20、21、22、32、33、34等共18条。

(八)重新核定(符合简化审批手续的情况)跨省变更: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2、3、4、5、8、9、10、17、30、33等共11条。

(九)重新核定(符合简化审批手续的情况)企业合并(吸收合并及新设合并):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2、3、4、5、8、9、10、17、32、33、34等共12条。

(十)重新核定(符合简化审批手续的情况)企业全资子公司间重组分立: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2、3、4、5、8、9、17、32、33、34等共11条。

(十一)重新核定(符合简化审批手续的情况)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分立: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2、3、4、5、8、9、17、31、32、33、34等共12条。

(十二)重新核定(符合简化审批手续的情况)企业外资退出:提交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1、2、3、4、5、8、9、33等共8条。

备注:

1.军队企业主要人员不需提供社会保险证明,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人事证明材料;

2.企业申报人员中技术工人为全资或控股劳务企业人员的,应提供其全资或控股劳务企业的章程复印件;

3.企业技术负责人变更的,不需要提供工商变更证明文件;

4.依法可以不进行招标的项目可不提供工程中标通知书复印件;

5.企业合并、企业全资子公司间重组分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分立中,涉及企业跨省的,还应提供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30条;

6.企业合并、企业全资子公司间重组分立、企业外资退出中,涉及企业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母公司)的,还应提供

(一)材料清单、排列顺序的31条;

7.企业性质由内资变为外资的或由外资变为内资的,还应提供外商投资批准证书或该证书注销证明;

8.首次申请劳务资质的,可以不提供

篇3:建筑企业资质挂靠问题分析

近几年, 我国建筑施工领域中, 挂靠行为是普遍的。挂靠企业与被挂靠企业彼此间利益的驱动是这种现象存在的直接原因, 挂靠企业通过挂靠获得了本不该承揽的工程项目, 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而被挂靠企业仅通过出借资质, 在轻松地收取“管理费”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业绩。由于挂靠资质, 造成楼房倒塌等重大质量事故频繁发生, 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阻碍建筑市场有序运行。以下对建筑企业资质挂靠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 提出防范措施。

1 产生根源

有资质建筑企业坐收管理费, 挂靠资质普遍发生, 分布在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a.招投标阶段。因为挂靠与被挂靠的企业通常在投标前达成了协议, 很难被发现。约定在投标过程中的各自分工, 工程中标, 则双方会再签定一个正式的内部承包协议, 挂靠方上交管理费用, 被挂靠企业对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挂靠方管理不能到位, 因为一是没有必需的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由于资质所属关系, 挂靠方没有实质性责任。b.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与施工方签订了施工合同, 在施工阶段, 在管理、施工质量、现场安全、进度等方面, 问题不断出现在建设单位面前。表现, 项目经理不是真正的施工管理者, 没有施工决策权, 现场实际的管理者往往是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挂靠个体“包工头”, 项目部的其他管理人员如技术负责人、质检、安全管理人员也不在施工现场, 代之的是个体“包工头”聘用的技术员。如果是全部挂靠, 财务、材料、机械设备调配由被挂靠企业负责, 由于专业管理不到位, 造成偷工减料、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工期拖延等问题。

2 防范措施

有关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作用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在工程全过程管理中, 为避免挂靠资质现象发生, 保障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应当采取防范措施。

2.1 加强招标环节中审查工作

依据《招投标》法, 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支付工程进度款、预留工程质保金金额。明确工程范围、建设单位对投标人资质等级、技术装备、完成类似工程相关资料要求, 作为商务标评审依据;对管理人员的在岗时限提出具体要求,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必须长驻现场, 未经建设单位批准, 不得擅自更换;对中标企业定期检查财务账目, 是否专款专用。

在合同条款中, 应明确施工单位违法挂靠的后果, 建设单位应按约定工期组织竣工验收, 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重点审查技术设备的来源、项目经理在本地或周边地区建筑市场的代表性工程, 并到现场实地察看, 将不具备施工能力的挂靠企业及挂靠项目经理在源头上排除在外。

2.2 监理单位加强控制管理

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 建筑工程实行监理。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 建设单位与其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订立书面委托监理合同, 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 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有关规定“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 并提出审查意见”。建设单位选择监理, 监理按合同监督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在岗情况。监理单位在监理工程的整个过程中, 不仅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造价管理、合同管理上, 同时必须按照合同要求, 对施工企业人证分离现象, 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在施工现场严格监理程序, 对授权签字严格把关。

在与监理签订的合同中, 还应要求工程监理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工程资金的流向的监督, 促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加强管理, 消除被挂靠企业只收费不管理现象, 从而有效地防止挂靠的发生。

2.3 建设单位加强施工管理

作为建设单位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加强施工管理, 从工程开工前的图纸会审, 就应该对施工方的管理机构人员进行复核, 特别是项目经理, 强调项目经理实名制, 中标资料中是一套班子,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是另一套班子的这种情况, 应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 要求予以更换, 必要时采取下达停工通知书、责令退场等措施。

在日常工程管理中, 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同工程监理公司的配合, 定期不定期派人巡查, 除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外, 重点对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 特别是项目经理、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在岗情况进行抽查, 检查工程管理人员是否与投标时一致, 特殊工种是否与投标书中一致, 是否持证上岗, 确保项目施工管理的能力满足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如发现施工单位有挂靠的嫌疑,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做进一步更细致的检查, 以及时确认挂靠行为。

2.4 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建设单位在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中, 应依靠行政主管部门监管, 从开始的招投标阶段到施工管理以及出现违法挂靠的处理, 对于已查实的挂靠企业且经过建设单位书面要求仍不予改正的, 应及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 通过主管部门对挂靠企业及被挂靠企业进行处理,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同时计入建设单位的黑名单中, 在今后的工程招标中, 严禁该施工单位参与投标。

3 结论

“挂靠”是市场经济中的产物, 目前, 完全消除确实不太可能,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非法挂靠又是导致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原因之一, 在工程建设中应采取防范措施, 有效规避风险, 这是值得深思的课题。我们会随着市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处罚力度的加大, 通过建设单位、监理、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的共同的努力, 规范建筑市场, 有效防范违法挂靠现象发生。

篇4:1、建筑企业资质办理说明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资质;专业类别;新版资质标准; 专业承包

1 新旧资质专业类别变化

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三个序列,新的标准在这三个方面都做了相关改动。

1.1 施工资质总包专业类别的变化:总包资质原来的12个专业类别并没有增减,对其中3个专业类别名称做了一些改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改为建筑工程施工,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改为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改为机电工程施工。

1.2 施工资质专业类别的变化:由原来的60个删减到36个;一些小类别资质并入相关大类别专业资质;删掉了其他部门也同时审查批准的资质类别,避免企业重复批复减轻企业负担;例如: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资质,住建部和质量监督检查部门重复审批,这次删掉了,只要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审批合格就可以了,大大减轻了企业资质申报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1.3 劳务资质的变化是:原来版本是劳务资质划分13个类别,有的划分为一级、二级;有的不区分等级;新的资质标准劳务资质不再区分类别和等级。

2 总包资质类别的要求变化

旧版资质标准明确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特级资质在注册资金、企业净资产、近三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方面比同类别一级总承包资质有更高的要求,其他条件与一级资质相同;而新版资质标准并未对特级资质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如果企业目前想申请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只有待相关规定出台后进行申请。

3 人员要求变化

新版资质标准对人员要求有很大变化,旧版人员要求主要体现在:职称人员人数、相关专业类别、建造师人数;新版人员要求主要体现在注册建造师及其他注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从新版的人员要求看,强化了持证上岗的要求;弱化了职称人员要求,对经济人员更没有了要求,一级资质对持证上岗人员要求50多人以上,旧版资质标准职称人员一级资质要求300人,新版资质标准职称人员降到30人之少。对建造师要求更明确,以前申请一个类别资质只是简单要求,例如建筑工程一级要求12个,不做详细要求,新资质标准做了详细要求:建筑工程9个,其机电工程类有3个就可以,建造师人员类别要求比旧版资质标准更明确。旧版资质标准没有技术工人要求,新版一级资质要求必须有技术工人150人之多,这就可以看出新版资质标准对现在施工人员要求更加严格,以前对这些也做要求,主要为应付安全检查,现行纳入资质申请材料里来,各个施工企业就必须增加培训上岗操作人员和技术工人人数,提高各个岗位操作员工和技术工人的工作能力,这样从工程质量和工地施工人员安全上更加有保证,估计以后会大大减少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

4 设备要求变化

旧版的资质标准中有些专业类别资质对设备的要求是:企业具有与承包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新版设备要求规定:要么没有设备要求,有设备要求的都是很详细明了,不再有:“与承包范围相适应”这句话。这样对企业施工资质申报工作人员来说更简单明确,旧版资质有很多设备规定不明确,导致申报工作人员对设备资料准备方面只有多报设备申请,设备批复也是根据资质评审专家结合施工现场施工批复合格与否。更对企业经营不利的是,为保证企业设备存有类别与企业施工资质专业类别符合,明明当时施工工程不需要该种设备,但为了与企业施工资质相匹配,购买或者租赁不需要的设备,这样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5 申报业绩要求变化

建筑工程业绩要求更简练、合理、定义更加明确,避免含糊不清的业绩要求,例如,建筑工程一级资质标准:旧版资质标准旧版要求完成6项类别中的4项,而新版资质标准要求完成4项类别中的2项就可以了;业绩要求并没有降低,但是更加简单明了,一样能证明申请资质企业的建筑施工能力。例如:旧版资质标准要求完成25层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新版资质标准要求地上25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或地上18至24层的民用建筑工程2项,“地上”、“民用”定义相对旧版本资质标准更加准确、明了;如果企业完不成地上25层以上的建筑工程一项,但是可以完成地上18至24层民用建筑工程2项,对等的建筑施工能力,显示出新的版本资质标准要求而且更加合理化。

6 企業资产要求变化

新版资质标准对企业注册资金不做要求,对净资产要求相对旧版资质标准要求提高,旧版对企业注册资金和企业净资产都有要求。新版资质标准要求更有实际的意义,因为注册资金是企业在工商局登记备案显示实有资产的总和,是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过后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变化而变化,是个变量数值。净资产是企业申请资质的当时实实在在拥有的财力、物力,更加能说明施工企业当下的具体实力,所以要求施工企业净资产更具现实意义。这个要求改变又体现新版资质标准的合理性。

7 新旧版资质标准要求的定义准确性变化

旧版的资质标准要求写的过于简单、笼统的,好多规定无论对于组卷和评审工作,都容易产生争议和分歧,资质申请组卷是个涉及工作面多而杂,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都基本涉及了,旧版的资质要求写的笼统,导致没有具体明确规定的内容,好多时候只能在以前的工作经验上做出每个资料应该如何申报,新版资质标准定义明确,更利于以后组卷和评审双方工作开展,避免争议发生。

总之笔者作为一个从事建筑企业施工资质组卷申请工作8年从业经历,认为新版资质标准更合理、更实际、对整个施工行业和企业管理经营方面会有较大影响。

8 其他相关方面的一些变化

篇5:山东建筑业企业资质 办理须知

一、办理机构:

省建管局建筑行业发展处(咨询电话:0531-86195328)

各市建筑业主管部门

省直有关部门

二、办理依据:

1、《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

2、《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市[2007]241号)

3、《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

三、办理类别:

1、首次申请资质

2、申请资质升级

3、申请资质证书变更

四、办理程序:

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采取初审和审批两级负责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的资质由省建管局初审;省建管局审批的资质由各市建筑业主管部门或省直有关部门初审;市建筑业主管部门审批的资质由各县(市、区)建筑业主管部门或市直有关部门初审。

(一)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和部分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申请此类资质的企业,持企业注册地市级建筑业主管部门或省直有关部门出具的诚信证明文件,直接向省建管局申请。

(二)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以及部分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由省建管局审批,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申请此类资质的企业,向企业注册地市级建筑业主管部门或省直有关部门申请。

(三)专业承包三级和部分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以及劳务分包资质由各市建筑业主管部门审批,报省建管局备案。申请此类资质的企业,向企业注册地市级建筑业主管部门或市直有关部门申请。

企业资质证书变更按照企业资质的申请程序办理。

五、申报资料:

企业申请资质需提供《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含电子文档,见附件材料1)及相应附件材料,并按照下列顺序装订:

(一)综合资料(第一册):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2、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

3、企业章程;

4、企业近三年建筑业行业统计报表;

5、企业经审计的近三年财务报表;

6、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

7、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的技术负责人代表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8、如有设备、厂房等要求的,应提供设备购置发票或租赁合同、厂房的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等相

关证明,以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9、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劳务分包企业、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预拌商品混凝土等企业可不提供)。其中,首次申请资质的企业,不需提供上述2、4、5、9的材料,但应提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文件。

(二)人员资料(第二册):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证书;

2、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养老保险凭证;

3、部分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及养老保险凭证,还应提供相应证书及反映专业的证明材料;

(三)工程业绩资料(申请最低等级资质不提供)(第三册):

1、工程合同、中标通知书;

2、符合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单(备案表)或质量核验资料;

3、上述资料无法反映技术指标的,还应提供反映技术指标要求的工程照片、图纸、工程决算资料等。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除提供以上申请材料原件和相应的复印件外,还应按照各市建筑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资质初审部门核对无误后由核对人签字确认退回原件。

各市建筑业主管部门联系方式:

1、济南市建委:0531-864019002、青岛市建管局:0532-850610043、淄博市建管处:0533-23004984、枣庄市建管局:0632-86655165、东营市建委:0546-83322686、烟台市建设局:0535-69052927、潍坊市建管局:0536-88982568、济宁市建管办:0537-23762629、泰安市建管处:0538-822933510、威海市建管处:0631-523195211、日照市建管处:0633-889909112、莱芜市建管处:0634-889969513、临沂市建设局:0539-832142614、德州市建管处:0534-223965715、聊城市建管处:0635-849273016、滨州市建管局:0543-321599517、菏泽市建设局:0530-516858

5省直有关部门联系方式:

18、省交通厅:0531-8569309219、省水利厅:0531-8659360020、省消防局:0531-8512408321、省地矿局:0531-8640346922、省煤炭局:0531-8568561923、省黄河河务局:0531-8698748824、省电力集团:0531-8603463125、省冶金总公司:0531-86568620

六、办理时限:

篇6: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办理指南

1、企业在“江苏省建筑业监管信息平台”上提交变更申请、填制《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审核表》(部、省许可的格式各1份)和《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备案表》,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企业资质申请受理信息填报软件》上报资质证书变更申请的有关信息,并打印《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变更受理信息采集表》、准备相关附件资料(见下表);

2、企业携加盖企业公章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审核表》(部、省许可的格式各1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备案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变更受理信息采集表》及附件资料的复印件一式2份到如皋建工局行业管理科办理初审手续:①在相关表格上签字、盖章;②将企业在“江苏省建筑业监管信息平台”上提交的变更申请上报至省厅;

3、企业携附件资料的的复印件一式2份以及经如皋建工局签字、盖章后的相关表格到省住建厅行政审批大厅办理有关手续;

4、企业携附件资料复印件1份以及经省住建厅签字、盖章后的相关表格到北京住建部办理变更手续。

需提供的附件资料:

注:

1、到各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时携上述材料的原件备查。

篇7:1、建筑企业资质办理说明

2009/10/22 18:29:52

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遗失补办业务办理指南

南宁市建设委员会

一、受理范围

(一)由我委负责变更的建筑业企业资质

1、施工总承包序列三级资质(不含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企业及其下属一层级的企业的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

2、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不含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和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

3、劳务分包序列资质;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三级资质。

(二)由我委负责初审,报自治区建设厅变更的建筑业企业资质

1、施工总承包序列二级以上资质;

2、专业承包序列二级以上资质;

3、专业承包序列不分等级资质;

4、建筑智能化工程与消防设施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等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二级以上资质;

5、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和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

二、受理时间

每个工作日的上午9:00~12:00和下午3:00~5:00接收材料。

三、受理地点

南宁市建设委员会15楼1508室(电话:5521591)。

四、原件和网上数据审核

1、申报企业须将申报的书面材料(一式两份)及其原件一并送交核查(原件审核后退回),同时还应登陆“南宁市建设行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登陆方法详见附件1),网上填报“资质变更申请”(填报方法详见附件2)。

2、资质证书变更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盖章后,企业须持变更后的资质证书原件和变更页复印件到我委办理网上“资质变更审核”工作。注:“南宁市建设行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企业资质、工商营业执 照、安全生产许可证、联系方式和执业资格人员等信息将应用在工程报建、招投标、质量监督、施工许可、资质变更、资质核查、竣工验收、企业外出承接业务等各项业务中。如果企业的上述信息已发生变化,但未及时向我委申请变更或审核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上述信息,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影响由企业自行承担。

五、变更需提交的书面资料(包括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

(一)变更名称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已变更的营业执照

4、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公司章程及其修正案

5、公司股东会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

6、工商局出具的企业变更登记通知书

(二)变更地址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已变更的营业执照

4、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公司章程及其修正案

5、公司股东会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

6、场地证明

(三)变更注册资本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已变更的营业执照

4、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公司章程及其修正案

5、公司股东会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

6、出资证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四)变更经济类型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已变更的营业执照

4、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公司章程及其修正案

5、公司股东会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

(五)变更法定代表人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已变更的营业执照

4、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公司章程及其修正案

5、公司股东会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

6、任职文件

7、企业法人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

(六)变更企业负责人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公司章程及其修正案

4、公司股东会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

5、任职文件

6、拟变更企业负责人的职称证,身份证

7、拟变更企业负责人的劳动合同

8、拟变更企业负责人的社保证明

(七)变更技术负责人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公司章程及其修正案

4、司股东会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

5、任职文件

6、拟变更技术负责人的职称证,身份证

7、拟变更技术负责人的劳动合同

8、拟变更技术负责人的社保证明

(八)变更主项资质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原资质申报材料

(九)变更营业执照注册号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已变更的营业执照(十)变更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地

1、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从附件3下载)

2、原资质证书全部正、副本

3、已变更的营业执照

4、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变更证明

5、原地市建委(建设局)审核同意的意见、证明

六、遗失补办需提交的书面资料(包括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

1、申请补办的报告和遗失情况的说明;

2、在全国性建筑行业报纸或省级综合类报纸上刊登遗失作废声明(将报纸原件折成A4纸大小,且将本企业遗失声明折于正中,并用粗笔框出);

3、原《建筑企业资质申请表》;

4、原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七、其它

1、企业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所有材料一律使用A4型纸;

3、复印件均要求加盖企业公章,复印的公章或印鉴无效;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复印的材料提出质疑,要求企业出具材料原件的,企业应当出具原件;

5、复印件必须清晰、可辩;申请材料必须数据齐全、填表规范、盖章或印鉴齐全、字迹清晰。

附件:

1、“南宁市建设行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登陆指南

2、网上填报“资质变更申请”指南

3、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申请表

示意图附件:

1、“南宁市建设行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登陆指南

2、网上填报“资质变更申请”指南

篇8: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2015年1月22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 维护公共利益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实施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监督管理, 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筑业企业, 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施工活动的企业。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资产、主要人员、已完成的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条件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经审查合格, 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 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交通运输、水利、工业信息化等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水利、通信等有关部门配合同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施工劳务资质三个序列。

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 各资质类别按照规定的条件划分为若干资质等级。施工劳务资质不分类别与等级。

第六条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和取得相应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担工程的具体范围, 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七条国家鼓励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拥有全资或者控股的劳务企业。

建筑业企业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员培训, 使用先进的建造技术、建筑材料, 开展绿色施工。

第二章申请与许可

第八条企业可以申请一项或多项建筑业企业资质。

企业首次申请或增项申请资质, 应当申请最低等级资质。

第九条下列建筑业企业资质, 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许可:

(一) 施工总承包资质序列特级资质、一级资质及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二) 专业承包资质序列公路、水运、水利、铁路、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及铁路、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涉及多个专业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第十条下列建筑业企业资质, 由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许可:

(一) 施工总承包资质序列二级资质及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

(二) 专业承包资质序列一级资质 (不含公路、水运、水利、铁路、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及涉及多个专业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

(三) 专业承包资质序列二级资质 (不含铁路、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二级资质) ;铁路方面专业承包三级资质;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第十一条下列建筑业企业资质, 由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许可:

(一) 施工总承包资质序列三级资质 (不含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 ;

(二) 专业承包资质序列三级资质 (不含铁路方面专业承包资质) 及预拌混凝土、模板脚手架专业承包资质;

(三) 施工劳务资质;

(四)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

第十二条申请本规定第九条所列资质的, 应当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建筑企业及其下属一层级的企业, 可以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建筑企业向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初审完毕, 并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 公示审查意见, 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其中, 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方面资质的, 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查。

第十三条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资质许可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确定, 并向社会公布。

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资质许可程序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确定, 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企业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 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二) 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三) 企业章程复印件;

(四) 企业资产证明文件复印件;

(五) 企业主要人员证明文件复印件;

(六) 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技术装备的相应证明文件复印件;

(七) 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有关材料复印件;

(八)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企业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应当如实提交有关申请材料。资质许可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 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办理受理手续。

第十六条资质许可机关应当及时将资质许可决定向社会公开, 并为公众查询提供便利。

第十七条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 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正、副本具备同等法律效力。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

第三章延续与变更

第十八条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 企业继续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应当于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 向原资质许可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资质许可机关应当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做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做出决定的, 视为准予延续。

第十九条企业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内名称、地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 应当在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后1个月内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变更, 企业应当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日内将有关变更证明材料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2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前款规定以外的资质证书的变更, 由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另行规定。变更结果应当在资质证书变更后15日内, 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变更, 办理变更手续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情况告知同级有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企业发生合并、分立、重组以及改制等事项, 需承继原建筑业企业资质的, 应当申请重新核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

第二十二条企业需更换、遗失补办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 应当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更换、遗失补办申请等材料向资质许可机关申请办理。资质许可机关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企业遗失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 在申请补办前应当在公众媒体上刊登遗失声明。

第二十三条企业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资质增项, 在申请之日起前一年至资质许可决定作出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资质许可机关不予批准其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申请和增项申请:

(一) 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或以其他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或允许其他企业或个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

(二) 与建设单位或企业之间相互串通投标, 或以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

(三) 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

(四) 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的;

(五) 违反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的;

(六) 恶意拖欠分包企业工程款或者劳务人员工资的;

(七) 隐瞒或谎报、拖延报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破坏事故现场、阻碍对事故调查的;

(八)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需要持证上岗的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种作业人员未取得证书上岗的;

(九) 未依法履行工程质量保修义务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

(十) 伪造、变造、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

(十一) 发生过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两起以上一般质量安全事故的;

(十二) 其它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加强对企业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后是否满足资质标准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

上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资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及时纠正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 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 要求被检查企业提供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企业有关人员的注册执业证书、职称证书、岗位证书和考核或者培训合格证书, 有关施工业务的文档, 有关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文件;

(二) 进入被检查企业进行检查, 查阅相关资料;

(三) 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及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行为。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 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的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归档。

第二十六条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时, 应当出示证件, 并要有两名以上人员参加。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为被检查企业保守商业秘密, 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企业的财物, 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有关企业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协助与配合, 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将监督检查的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企业违法从事建筑活动的, 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查处, 并将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或者处理建议及时告知该建筑业企业资质的许可机关。

对取得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需要处以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行政处罚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应当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 将违法事实、处理建议及时报送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 应当保持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满足相应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条件。

企业不再符合相应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条件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 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向社会公告, 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企业整改期间不得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升级、增项, 不能承揽新的工程;逾期仍未达到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条件的, 资质许可机关可以撤回其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被撤回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 可以在资质被撤回后3个月内, 向资质许可机关提出核定低于原等级同类别资质的申请。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资质许可机关应当撤销建筑业企业资质:

(一) 资质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准予资质许可的;

(二) 超越法定职权准予资质许可的;

(三) 违反法定程序准予资质许可的;

(四) 对不符合资质标准条件的申请企业准予资质许可的;

(五) 依法可以撤销资质许可的其他情形。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许可的, 应当予以撤销。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资质许可机关应当依法注销建筑业企业资质, 并向社会公布其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作废, 企业应当及时将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交回资质许可机关:

(一) 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 未依法申请延续的;

(二) 企业依法终止的;

(三) 资质证书依法被撤回、撤销或吊销的;

(四) 企业提出注销申请的;

(五) 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有关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意见及时告知资质许可机关。资质许可机关应当将涉及有关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被撤回、撤销、吊销和注销的情况告知同级有关部门。

第三十二条资质许可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建筑业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建筑业企业信用档案应当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资质、业绩、工程质量和安全、合同履约、社会投诉和违法行为等情况。

企业的信用档案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 向资质许可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企业信用档案信息。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它有关部门依法给予企业行政处罚的, 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以及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资质许可机关应当推行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电子化, 建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申请企业隐瞒有关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的, 资质许可机关不予许可, 并给予警告, 申请企业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第三十六条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的, 由原资质许可机关予以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给予警告, 并处3万元的罚款;申请企业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第三十七条企业有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行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改正, 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企业未按照本规定及时办理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 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企业在接受监督检查时, 不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或者拒绝、阻碍监督检查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并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企业未按照本规定要求提供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违反本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对不符合资质标准规定条件的申请企业准予资质许可的;

(二) 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企业不予受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初审完毕的;

(三) 对符合资质标准规定条件的申请企业不予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准予资质许可的;

(四) 发现违反本规定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 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五) 在企业资质许可和监督管理中,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以及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六章附则

篇9:1、建筑企业资质办理说明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经验探索

引 言

国家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资质管理,它以维护行业秩序为目标,以对行业管理提出强制性要求为手段。企业资质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保证其市场运作的主体,完全胜任其承担的建筑活动,从而维护市场的秩序,我国1984年开始推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至今已28年。因此,施工企业对建筑企业资质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但是,对如何按资质管理规定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得指导企业发展,做好企业资质建设则认识不深。同时,虽然我国资质管理不断调整,逐渐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资质管理体系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使得我国建筑市场运作存在缺陷和矛盾。加入WTO后日益融合的国内外建设市场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建设现状对我国建筑行业资质管理和资质制度提出了变革要求。

1、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

1.1 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1984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建筑企业营业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条例,其中对企业的登记、变更及歇业、企业等级、营业范围等均作了规定。此后,建设部于1989年颁布了《施工企业资质标准》,1995年頒布了《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1年颁布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7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资质标准及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使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进一步走向了规范化和法制化。

1.2 目前资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层次类别繁多,行业分割严重。2007年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继续坚持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3个序列,其优点在于为建筑企业社会分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整个建筑市场被行政法规强制划分为3~4个层次共85个类别,限定企业只能在所申报的类别中进行建筑业务活动也降低了市场选择的灵活性,抑制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如施工特级资质类别虽然由原来的12项减少为了10项,但10项仍涉及交通、铁路、水利、民航、信息产业等方面资质,需由相关主管部门会同建设主管部门核实,这就为各行业的自我保护和利益分配奠定了基础。同种资质的企业只能在同类业务范围内进行竞争,发展空间不能自由扩展,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整个建筑市场上自由选择,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1.2.2管理模式单一,政府越位严重。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模式单一,政府越位严重是当前建筑市场资质管理最严重的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一个行业的壁垒应该主要依靠其间企业的激烈竞争建立起来,即以市场力量本身来调控企业的进入门槛。但目前在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实行的是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即要求欲进入建筑市场的企业按照其目前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以申报的形式报政府认可,获得许可资质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建筑市场活动。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显然在于政府统管方便,利于行业规范和认定标准的统一执行,也利于扶持国营大企业使其更强、更大。但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由于企业升级限制很多也使得已经进入高资质等级的企业由于缺乏竞争而增加了企业惰性,企业管理和技术增长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单纯靠出卖资质来维持生计成为一些高资质企业方便的选择,一些新企业和小企业,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实力,却由于政府资质管理的限制,缺乏了必要的发展空间。而且政府主导建筑资质管理容易造成政府有意扶持国有企业,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某些建筑市场,长期以来,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2.3引资、引人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引入资金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大事,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筑业一直缺乏将行业定位从劳务型向技术型转变的意识,因此对引资、引才重视不够。新进入建筑业的成分依旧集中在以劳务力量为主的状况,从而造成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常以进入建筑施工企业为主要出路,建筑业的大发展成了部分地区劳务力量的大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素质却提高不明显。在21世纪高技术经济的今天,企业走高技术,高效率,高知识水平的道路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有这个意识和准备,注重企业素质的提高,提前适应发展的必然,努力打造好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实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

2、国际建设市场主体资质管理现状

2.1 日本

日本的建设行业,除参与官厅工程的企业实行分级外,其余均实行许可制度、不分级。业绩优良的企业才允许申报官厅工程是为了保证政府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方便申请者和公众阅览,在日本小到都道府县知事大到建设大臣都以政令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建设阅览所以使民众知悉政府的管理条例和办法,阅览所提供的阅览内容主要包括:建设业许可、许可变更、许可附加文件等文件或抄本。日本的资质管理类别分类为28类,比我国资质类别少了很多。

2.2 美国

美国,建筑市场自由竞争的机会较多,政府一般不参与承包商的资质管理,也没有建设行业的企业准入制度,市场交易主体的相互制约形成了市场准入门槛。任何承包商在一定的银行担保下都可以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投标,只要工程是公开招标的。业主和投资方从业务和专业上审查承包商的资格,并以此为依据对承包商进行筛选。因此,美国建筑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很高,主要是纯市场经济在起调控作用。

3、当前资质管理条件下企业的资质建设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诚信度

信誉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企业重要的发展资产和战略资源。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与企业的信誉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对企业信誉予以足够的重视,就是对企业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企业领导人要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企业信誉的落后思想,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在信誉的创立、保护、提高上下功。同时,企业应利用学习、培训、多种方式让企业全体职工了解资质的管理规定,使企业职工自觉合法地使用、管理资质。对于政府部门及行业部门的管理规定,企业应进行全面宣讲,争取提升全体员工的资质管理意识。对于管理条例中禁止的行为更应做到全员知晓,重点监控。

3.2 提高生产能力,制定企业总体资质目标

当前资质管理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工程都规定了最低资质标准。那么显然建筑企业资质是企业组建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保证。一个企业没有建筑施工资质就不能进入建筑市场,不能从事建筑活动,企业生存也就无从谈起。施工能力是企业资质评定的重点考核指标之一,生产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资质的等级。原则上生产能力较强,达到一定业绩的建筑企业,可以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国家和资质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以工程总承包资质作为总目标,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分步实施,以提高企业资质等级就十分重要。

3.3 加强财务管理,做好人力资源工作

企业资质的考核与企业注册资本金、营业税、净资产、银行授信额度、资金能力、现金流量、赢利水平、融资能力等有关系,而企业资质等级的高低则直接由财务能力、资信情况等决定。可以说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企业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本质则是企业人才机制的竞争。企业要特别注重人才的激励,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企业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造就高层次人才加高技能人才,实现企业中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4、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体系变革设想

4.1 合并资质类别,减少内部障碍

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下,自由地参与竞争是建筑企业当前最大的心愿。但当前类别划分过细,严重阻碍了相近专业施工能力的发展,企业竞争机会不平等,很多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行政条款的原因而被削弱。相比之下,国外建筑业资质管理类别就相对较少,内部障碍少了很多,企业自由权和自主发展权大很多。企业自我发展的空间大,就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企业潜力。现行的建筑业85个资质类别因为过细已经饱受诟病,适当合并和瘦身以减少内部阻碍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4.2 放低准入标准,延伸服务范围

在市场准入制度上从严治理政府采购工程的建筑资质管理工作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设置门槛,附加条件。行业壁垒、企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应通过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而不能不公平的保护了既得者的利益,以行政垄断的形式阻止新企业进入。现行35种资质类别中就有23种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划分,以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建筑行业部分企业进入的困难。同时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但建筑业企业若只定位在第二产业内从事生产劳动活动那就难以有更大发展,在当前大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业企业应积极向第三产业渗透,努力打造以设计、施工、咨询、服务一体化为目标的现代化建筑企业。

4.3 改革管理模式,实行动态管理

改革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当前企业升、降级管理上,达到升级标准的企业不一定能升级,应该降级的也不一定能降级,这种低级别企业升级难,高级别企业降级难的固态模式严重降低了行业的竞争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固化是一个企业和行业创新动力和健康发展的克星,因此应依据建筑企业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专业领域、历史实绩、信誉情况等综合情况来评定企业,实现动态管理,重视历史实绩和信誉记录,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资质等级该升的升,该降的降,避免实际资质管理操作过程中怕麻烦,怕变化的情况,防止资质高的企业吃资质老本的饭,而新兴的实力小企業却因为没有升级的机会无力发展。

4.4 强化信用建设,约束企业行为

目前,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网络平台以及市场监管系统已在部分地区启用。以“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发布、信息共享”为原则,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建筑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协作,建立起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只有通过行业信用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建筑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资质管理部门的行政指导,重视资质建设,搞好资质建设。同时,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体系应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根据中国国情并参考国际资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制订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整合地区优势,引导建筑施工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莹. 对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现状的思考[J].重庆建筑,2006,10:71-72.

[2]王东波, 刘力伟. 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发展历程与成就[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7:66-67.

[3]付蓉. 国际工程公司企业资质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5-5.

[4]王国荣, 宋良. 现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探究[J].科技信息,2001,4:103-103.

[5]郭志涛, 熊小武.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变革设想[J]. 科技与管理,2008,10(1):28-30.

上一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下一篇:抵债资产中介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