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风建设的总结

2024-05-10

个人作风建设的总结(精选8篇)

篇1:个人作风建设的总结

个人作风建设的总结

通过学习***重要讲话等文件精神,本人就个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情况总结如下。

一、作风建设总体优良。

(一)政治素质较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坚定性和原则性;二是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原则性。本人在实际工作中一贯服从组织、服从大局,一切以工作为重,有意见当面提、会上讲,从不在公众场合说三道四,从不因个人好恶影响工作。同时,本人能够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学习自觉性较好。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本人一是努力学习理论。二是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每年除按规定深入组户外,还利用包社区的有利时机,同广大人民群众交心,真正掌握社区居民家庭实际情况。由于做到上述两条,本人感到工作得心应手,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天学习不少于1个小时,一直坚持学写结合,一直坚持学理论与学业务等结合。

(三)工作求真务实。对于组织上安排的工作任务,本人都能兢兢业业去做,从不偷奸耍滑、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对于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本人能沉下去在一线抓落实;对于一些原则问题,本人能坚持原则,不做老好人;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人能深入实际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对于名利,本人不去过多追逐。

(四)位置找得较准。作为一名副职,我努力找准自己的位置,尽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对分管工作能始终站在全局角度给主要负责人提建议,并服从组织统一安排;对分管工作的落实能自觉主动。在同一般干部共事时,能做到平等、民主、随和,遇事多商量。

(五)自律意识较强。凡是明令禁止的事,自己坚决不做;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本人从不贺吃贺喝,不参与赌博,不参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全年坚持出满勤,始终保持朴素、简洁的生活风格。

二、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打算。本人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习效果不如以前;

(二)是思想解放不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现象认识不到位;

(三)是工作劲头不如以前,鉴于一些客观因素制约,工作中有时有畏难情绪;

(四)是在抓干部作风建设上有时缺少敢抓敢管的勇气。针对上述情况,本人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把学习再抓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保自己始终眼明心亮不迷路;

(二)是把工作再抓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向组织和人民汇报;

(三)是把作风再抓严,在自己率先垂范的前提下,努力抓好全体干部的作风建设,使风清气正,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篇2:个人作风建设的总结

根据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所开展了作风建设活动。在第一阶段,系统学习xxxxx工作报告、xxxxx在全区党建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的讲话、杨善洲先进事迹,xxx报告。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等有关文件和学习材料,积极参加全所开展的作风整顿学习,通过学习讨论,使我更牢固掌握各项纪律规定,增强了纪律和作风的自觉性,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性,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改进了工作作风。通过学习教育和深入思考,我个人对作风建设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对照工作实际,作如下剖析:

一、得到的主要收获

1、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了开展学习作风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在当前形势下开展作风建设的重大和深远意义。

2、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学习活动,已经能够自觉的查找自身存在的作风方面的不足之处,努力避免在工作作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通过作风建设学习活动,使自己对工作更具有积极性,更愿意对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进行创新。

4、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得到的升华,对人生未来和价值观念更具有正确的认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开会和日常事务占用大量的时间,虽然对理论知识注重了学习,但对党建知识学习得不够,领会得不够深。

2、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够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动力不足。表现为: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完全具备以先进的思路引导工作的新观念。

3、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面对单位日常繁重的工作事务,偶有急躁情绪;管理不够到位,经常事必躬亲,对于干部职工监管不到位,导致工作任务的完成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4、作风不够深入。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得不细,交心谈心的时间较少,造成极少数干部职工对工作缺乏原动力。

篇3: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2003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4年,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的网络;2007年, 国务院对全国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 发布《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二)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立法已经起步。

2004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 (试行) 》, 规范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等行为。2005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同年12月,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落实《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评级管理指导意见》, 指导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管理信用评级工作。2007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实施《征信数据元注册与管理办法》。在人民银行推动下, 金融系统内的《信贷征信管理条例》已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2009年, 《征信管理条例》对外征求意见后, 人民银行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召开了征信机构、金融机构、征信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 并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形成了《征信管理条例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2011年, 国务院法制办将《征信管理条例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三) 个人信用体系主体和数据库建设已初具雏形。

中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自2006年初正式运行, 迄今已满6年。与欧美等国家完善的信用体系相比, 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收录信息量和覆盖范围已可用“巨量”形容。

(四) 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初具规模。

从资本构成看, 一是民营信用中介机构;二是外资、合资信用中介机构;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动建立的有关信用中介机构。这些信用中介机构通过有偿采集个人信用信息, 进行个人资信评估, 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以自收自支的模式运作。

(五) 信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国外的经验, 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 个人信用消费的巨大潜力会被发掘出来。2011年我国GDP达到5, 184美元, 已经超过该标准线。

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障碍

(一) 公民普遍缺乏现代个人信用意识。

一个人不讲信用, 只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其经济利益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 导致其失信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 从而造成整个社会信用缺失。

(二) 数据库建设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现在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数据库外, 各个地区还存在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自己的区域性数据库, 各数据库相互间可比性不强, 不同评估机构作出的评估结果又是大相径庭。

(三) 信用数据征集成本过高。

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征信数据分散, 开放程度低, 个人信用评估公司难以获得, 从而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个人信息数据库。

(四) 缺乏市场化的征信服务企业主体。

信用中介机构作为征信服务企业主体, 其市场化程度很低。国内有实力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的机构还很少, 市场规模很小, 加上经营分散, 行业整体水平不高, 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 从而难于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用报告。

(五) 个人信用奖惩机制缺失。

由于缺乏比较规范、严格的个人信用奖惩机制, 对守信者的经济补偿不能合理到位, 而对失信者的处罚手段不多, 失信个人付出的成本很低, 这就进一步助长了失信行为的产生。

(六)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由于《征信管理条例》尚未出台, 所以我国尚无一部关于个人信用的全国性的法律文件, 有关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也仅限于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方法》和深圳市通过的《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七) 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2002年以来,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少数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 但每年毕业生仅数百人, 远远满足不了几十万的市场缺口;2006年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也开展了信用管理师的职业资格培训, 但规模小, 相对日益发展的信用管理行业以及个人信用体系所需的人才需求来说还有很大的缺口。

三、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 加强公民的信用道德。

一是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 强化诚实守信观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 在全社会全面进行信用道德教育, 并从中小学抓起, 培养信用意识。二是制定公民诚实守信原则, 规范公民行为。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一套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道德伦理规范, 建立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行为准则, 完善全民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机制。

(二) 完善个人信用管理机制。

第一, 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机制。个人信用体系的各个主体, 都要依法依规, 以不同的形式公开在行政管理和业务活动中掌握的信用信息。第二, 建立信用产品供求机制。建立规范的信用行业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 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高效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专业机构的发展。第三,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一是建立合理的惩罚尺度, 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二是根据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 将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按照时间长短不同记录于各相关数据库中;三是建立异议信息处理机制;四是建立快速收到有关失信行为的信息或举报机制。第四,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国家个人信用管理局对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运作进行宏观监管, 并按中国人民银行九大区行设置划分区域, 在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设立个人信用管理分局, 对各区域个人信用体系进行日常监管。第五, 建立舆论宣传机制。要将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活动作为一项工作常抓不懈, 集中声势和力量, 全面、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 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思想和意识, 增强人们的信用理念。

(三)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是政策法律保障。要围绕规范信用秩序, 尽快研究制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 制定个人征信的统一标准和方法。二是资金和人才保障。对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确实需要政府承担的支出, 应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并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保证投入到位。在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劳动社会保障部的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基础上,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 做好信用体系建设专门人才的培养计划, 做好培训工作。三是技术保障。第一, 整合行政资源, 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第二, 有序开放信用信息数据库;第三, 从技术上运用各环节确保系统安全;第四, 积极推进信用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公冬梅, 王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篇4:关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个人征信 个人信用信息 体系 建设

个人征信是指由征信机构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银行信用和其他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形成信用数据库,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并向特定用户提供征信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建立个人征信体系是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也是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必要条件,能够促进消费信贷和消费健康增长,并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

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现状

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最早于1999年8月在上海开始进行试点建设。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于2006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联网运行。截至2006年8月底,该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超过5亿,其中有借款记录的人数超过5200万,信贷账户总数超过7680万个;正式向个人征信系统报送数据的机构包括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16家城市商业银行、67家城市信用社和82家农村信用联社。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采集和保存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身份识别信息,并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一些城市已经或正在尝试将税务、海关等部门纪录的个人信息接入该数据库。该数据库在个人信贷风险防范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全国各分支机构已开启5.2万个查询用户终端,已为各金融机构累计开通查询用户近7.2万个,累计查询信用报告3523万笔,日均查询量基本稳定在15万笔左右。据一些商业银行反映,通过查询个人信用信息而拒绝贷款的客户,约占申请客户的10%左右。

二、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做保障

在我国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立法工作则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除《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涉及到个人征信,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全国性的法律,有关个人信用方面的专门法规仅有地方性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和《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制定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等法规,也主要是针对个人征信中的金融信息,有些还是暂时性的法规,不具有广泛性,也缺乏针对性。

2.信息数据覆盖面小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是涉及个人在金融机构中的信用信息,而在我国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还分散在工商、税务、社会保障、人事、通讯、交通、司法等行业部门。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缺乏牵头机构或是权威部门的协调,一直以来无法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就目前情况来看,实现这些公共部门的信用信息的整合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3.个人信用信息的需求不足

个人信用信息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从范围看,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应用还主要局限在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实际上个人信用在就业、留学、工商注册、医疗、个人贸易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从机制上看,国内社会信用市场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信用服务机构提供资信评级、信用调查、担保等形式的信用信息产品与服务。同时缺乏有关信用信息使用权限的法规,因而无法规范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从而造成信息的需求不足。应用范围的狭窄及信用市场运作机制的缺失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

4.个人信息使用尺度不明晰

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须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在审核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或审核是否接受个人作为担保人等个人信贷业务,以及对已发放的个人贷款及信用卡进行信用风险跟踪管理时,可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只是单纯查询个人的信用信息并据此作出审核,而缺乏分析过程。由于个人信用信息只是一种记录,可能会出现已有的信用信息不能完全反映当事人的现实资信水平,造成商业银行判断失误。

5.个人失信惩罚机制缺失

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依法设置惩罚机制能够杜绝大多数商业欺诈和不良动机的投机行为。在我国,由于缺乏对失信行为和失信者的惩罚机制,而个人征信系统又没有达到覆盖和应用到全社会的程度,失信者往往能够钻法律的空子。这样在社会信用体系中表现出“格雷欣法规”——失信者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相反还能从中得利;而守信者却因守信而遭受损失,在市场经济中受到排挤,从而出现失信者驱逐守信者的现象。

三、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一定要立法先行。人民银行应针对已制定的有关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法规条例的执行情况,结合个人征信系统运行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这些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应尽快协助国务院出台关于个人征信管理的基本法,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该法律应主要围绕提供與收集信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信用信息的流通与交换、信息的使用权限、保护个人隐私以及有效的惩戒机制来制定。政府还应尽快完善各种配套制度建设,如完善个人金融存款实名制、完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信用担保与保险制度等。

2.明晰个人征信管理机构

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已经确定由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征信管理局行使信用管理职能,同时还应进一步颁发条例,就征信管理局的管理职责权限作出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人民银行 “统一信用管理”的核心地位,以便征信管理局尽快制定政策和推动立法,发挥其职能作用。个人征信管理还需要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应建立人民银行牵头的征信监管主体协调机制。从长远看,应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管理局”向“国家信用管理局”过渡,最终实现跨部委的统一领导。

3.扩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范围

政府各部门如工商、税务、司法等应带头积极应用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信用评级、资信报告等信用产品;还可以通过政府立法、行业组织制定行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个人信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政府还应尽快培育信用市场体系,促进各种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通过提供多样性的信用产品和服务形成“需求推动”,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和信用市场体系“螺旋式”的双重发展。

4.建立失信惩罚和守信奖励机制

信用奖惩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保障,也是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的基础,能够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守信意识,在全社会创建诚信的社会氛围。对于失信行为应根据情节、危害与损失程度给予不同层次的惩罚,如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做出的行政性惩罚、金融等社会服务机构做出的市场性惩罚、舆论等形成的道德性惩罚、媒体做出的社会性惩罚以及司法部门做出的司法性惩罚;在给予惩罚的同时还要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以示公平。对守信者则要给予奖励,可采用实物奖励、政策倾斜、社会公示等形式,使其获得实惠,帮助其树立良好形象,以形成对失信者的鲜明对比。

5.加快人民银行与其他部门信息的共享进程

应当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征信监管主体协调机制,促进拥有信用信息记录的各行业部门的有机协调配合,防止各部门垄断信用信息资源,在避免重复征集信息对征信客体增加负担的同时,实现人民银行信贷征信与其他征信监管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为推动联合征信创造条件。还应加快个人征信的标准化制定工作,重点是要制定信息标识标准、信息分类及数据编码标识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以规范或统一信用信息的形式。在技术上应尽快解决各征信系统数据接口方案,各相关征信系统应预留与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加快现有技术升级与软件开发工作,为最终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中秀:个人信用指南[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P142

[2]欧志伟箫维等著:中国资信评级制度建设方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P13-P25

[3]国务院研究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研究”课题组.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N].中国经济时报,2006-06-30

篇5:教师作风建设个人总结

在“三个教育”中,我们重读毛泽东同志《整顿党的作风》一文倍感亲切。实践证明,党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党如果需要强大和发展,就要不断正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要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不断改掉党不需要的、人民不赞成的那些旧的观念和作法。因此,只有整顿党的作风,才能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四化建设的坚强核心。搞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共产党领导。党要胜任这个领导,就要具有优良的作风。没有好的作风,很难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也就不大。通过整顿党风,克服和纠正了党内各种不正之风,一方面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使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从而保证党的坚强领导。

整顿党风,可以为四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要保证四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端正党风。如果党风不正,不正之风盛行,就会破坏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也就难保证四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整顿党风,就要在党内清除这些消极、丑恶的现象,使党风发生根本的好转,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便创造和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四化建设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整顿党风,可以为四化建设提供一支优秀的骨干队伍。党员和党的干部是四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四化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如果干部队伍混乱,思想僵化,腐化堕落,沉湎私欲,那么四化建设只能落空。整顿党风,最重要的是整顿干部队伍的作风,使党的干部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成为四化建设的栋梁。只有整顿党风,才能调动广大群众进行四化建设的积极性,党风不正,群众就会对党失去信任和信心,进而对四化建设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要调动群众的内在的力量,必须首先整顿党风,使党员为群众树立榜样,吸引群众,使群众一心一意跟着党,同心同德完成四个现代化的宏伟大业。

篇6:思想作风建设个人总结

秘书工作与记者、管委会的工作有很大不同,秘书室是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机构,这就要求我要比原单位更加努力的工作、为领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到秘书室工作后,我严格按照重文、善事、崇德、厉行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迅速适应新的工作。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到办公室工作以来,我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五勤。即腿勤、耳勤、脑勤、手勤、眼勤,处处留心,事事留意,每天早到晚归,尽心履职,扫地提水、值班加班,为领导当好参谋员和服务员。二是加强自我约束。牢记自己是办公室的普通一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做则,认真办事,作风正派,时刻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各级领导做到谦虚谨慎、尊重服从;对同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做到坦荡处事、自重自爱。努力做到不轻漫,不张狂,不卑不亢,注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威信,维护区政府办公室的整体形象。三是切实摆正位置。办公室岗位特殊,离领导近,工作繁重,接触面较广。但我认为在办公室干工作,没有谋求利益和享受待遇的权力,只有承担责任、尽力工作的义务。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讲任何客观理由和条件,保质保量地努力完成。四是全力维护团结。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

基于这种认识,我平时特别注意自觉维护同志之间的团结,做到真诚待人,努力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同事间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交心通气,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在同事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个人形象。

二、虚心求教,注重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办公室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是一个熔炉,要求我永无止境地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

为达到这一要求,我十分注重学习。一是向领导学。在办公室工作,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亲身感受到了区政府及办公室各位领导的人格魅力、领导风范和工作艺术,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二是向同事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办公室的同事,有业务专家,有文字高手。他们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都值得我认真学习,正是我不断虚心求教,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得以不断提高,工作才得以胜任。三是向实际学。深入了解、把握我区区情,结合我区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对区委、区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及有关文件、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先学一步,领会其精神实质。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努力在工作中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四是向书本学。工作之余,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向书本学习,学习中结合工作特点,有计划地认真学习经济、法律、秘书工作等一些专业书籍,进一步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并报考了法律本科课程作为第二专业,进行系统的学习。

篇7:个人作风建设的总结

开展集中学习和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个人总结

根据分局安排,我们开展了集中学习和作风纪律整顿活动,通过学习,切实使自己的作风纪律和工作作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整顿中,分局组织我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金人庆局长在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XXX局长在全市税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xx局长在区局**年工作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区局

党组(**)2号文《关于转发xx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

通过学习使我们意识到,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自己在政治思想方面当前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自己工作时间较长、年龄偏大没有得到提拔,所以,思想消沉、意志薄弱,便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思想,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没有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二是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得过且过,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不去主动学习掌握机关工作的技巧和业务知识,不去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计算机操作还待熟练,遵章守纪方面,主要表现在:有迟到早退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思想作风。大力开展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提高坚定贯彻执行“决定”精神的信心和决心;深入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依法办事,从严执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推进作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要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施政水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问题面前不推卸责任,事事要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在小处见作风,大处见品格。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作风,反对奢侈浪费,要大力弘扬主旋律,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要紧紧围绕全局国税收入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困难面前不退缩,挫折面前不消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无穷无尽的活力。要坚持实干不漂浮。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强化责任意识和任务观念。要顾全大局,形成抓工作、干事业的强大合力。要加强纪律约束,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和岗位制度。

三是坚持清政廉洁,狠抓廉政建设,改进生活作风。廉政建设是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密切干群关系,取信于民的关键环节。税务队伍处于经济建设的风口浪尖,在当前税收工作中,滥用权力、以税谋私、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廉政建设必须警钟常鸣、常抓不懈。要抓住有影响,有震动的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制度为保障,以查处为制约,尤其是要强化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进一步从源头来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把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新形势下,我们要努力克服那种刻意追求文明之“名”,而不事文明之“实”的倾向;要从高远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要抓真抓实抓细。要推陈出新,常抓不懈;要有新的目标、新的举措,要切实解决一些实质性、深层次的问题,真正使自己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四是推进文明办税,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外在形象。在改变工作作风的同时,要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树形象”活动,把优化服务质量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动接受纳税人的投诉和监督。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和改进服务措施,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以实际行动全面优化税收服务。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要积极行动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把自己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篇8: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公民意识,信用中介机构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从2004年7月1日全国首个关于个人信用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个人征信管理试行办法》颁布开始实施, 为有效地防范和规避信用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的信用观念以及信用关系的发展还基本上停留于社会道德的范畴, 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 信用制度发育程度低, 信用缺失的事件屡见不鲜, 如企业信用的缺失、非法传销的泛滥都是因为个人信用状况的恶化, 同时也导致了个人消费信贷、助学贷款、银行卡的发放等个人金融业务难以展开的主要原因。因此,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不仅可以规范金融秩序, 而且能够更好地激活个人消费信用、拉动我国消费市场, 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虽然起步较晚, 但短短几年已取得了明显进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用管理数据库建设已具雏形

2002年, 根据国务院指示, 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成立。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上海成立, 统一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制定征信业务技术标准和规范, 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 开发征信增值产品, 提供征信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又在2008年选取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共7家试点行建立了征信系统应用成效上报制度。2008年8月底,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全国近6亿人建立了信用档案。2009年10月24日, 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漏税记录将进入个人征信系统。

(二) 已初步建立了信用中介机构

我国已拥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 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从资本构成看, 一是民营信用中介机构, 如金诚信用管理公司、新华信公司、华夏国际信用咨询公司等;二是外资、合资信用中介机构, 如邓白氏公司、TranSUnion公司等;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动建立的有关信用中介机构, 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这些信用中介机构通过有偿采集个人信用信息, 进行个人资信评估, 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以自收自支的模式运作, 基本形成了联合征信的框架。

(三) 相关立法已建立

2005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实施《征信数据元注册与管理办法》, 目的在于规范征信数据元的注册与管理活动, 加强征信数据元标准的动态维护, 确保数据元标准的有效性、适用性, 扩大征信数据元标准应用范围, 促进信用信息共享。

(四) 个人资信评估工作已逐步展开

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所掌握的个人资信资料开展个人信用评级, 把个人信用能力引入到信贷管理中来。如中国建设银行济南市分行出台了《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将借款申请人的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等信息资料汇集起来形成十大指标体系, 对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处理, 从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资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最终将个人信用分为A、B、C、D四个等级, 作为贷款的决策依据。另外, 各信用中介机构也都根据自己的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自己的评级标准。这些各具特色的个人信用评级方案已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性, 为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提供了可行的选择。

二、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离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需要解决。

(一) 未形成科学的征信运作机制

个人信用征信企业的规范化运作, 是个人信用制度重要的微观基础。目前, 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几家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企业, 但这些机构运作的外部关系尚未理顺, 个人联合征信缺乏制度保障。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其外部关系涉及三家主体:一是行业主管部门, 即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二是董事会, 由上海市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信息中心、上海中汇金融外汇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隶平实业有限公司等投资商组成;三是理事会, 包括最初参与联合征信系统的几家商业银行、上海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农信合作社等18家会员。主管部门用行政法规进行指导和管理, 董事会代表投资人利益, 而理事会则是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议事机构, 负责协调与监管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业务。由于各主体的利益取向不同, 难免产生矛盾。如政府部门看重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公益性和制度建设;董事会期待的是更多的投资回报, 希望数据库的购买者越多越好;而理事会成员则注重数据安全问题, 对过多的商业行为持谨慎态度。这样资信有限公司既要维持正常经营, 又要顾及多方面的目标和利益, 运作起来难度就较大。

(二) 个人信用资料的封锁阻碍其发展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 符合国际惯例的、完整的个人资信调查报告的信息和数据主要来自于公安、街道、单位、税务、工商、银行、证券、保险、司法、医院、公共事业收费单位、商家等部门。从上海来看, 仅实现了银行、电信、公用事业等少数部门的联合征信, 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拥有的相关个人信息还没有对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开放。因此, 各部门对个人信息的封锁状态, 严重制约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步伐。

(三)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无一部关于个人信用的全国性的法律文件, 有关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也仅限于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方法》和深圳市通过的《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但这两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并没有解决如何平衡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护个人隐私、如何处理好保护个人隐私与保护新的潜在债权人利益两者的关系等问题。在配套政策方面, 目前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等尚未出台, 导致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不透明, 不但隐藏着严重的法律与道德风险, 同时也使个人资信评估难以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

(四) 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 虽然自2002年以来,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湖南大学等少数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等相关专业, 但每年毕业生仅数百人, 远远满足不了几十万的市场缺口。2006年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开展了信用管理师的职业资格培训, 但由于规模小, 相对日益发展的信用管理行业以及个人信用体系所需的人才需求来说还有很大的缺口。

(五) 失信惩法机制不健全

在立法方面, 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 《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 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针对信用方面的立法仍然滞后。同时, 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 在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审理中, 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社会上更是缺乏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政府对信用市场的监督管理也相当薄弱, 对从事个人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 (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征信中介、资信评估等) 缺乏监管, 造成虚假信用。

三、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议

(一)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制度

根据我国的国情, 对不同的评价指标运用不同的经济数理分析方法, 对个人信用资料进行分档处理和评估,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分系统。评分标准应具有弹性, 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然后根据评分情况制作定量评估报告, 评分和报告通过网络传递共享。信息需求部门依据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评分及评估报告, 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和信贷要求选择信用符合要求的消费者, 从而逐步建立科学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如我国个人信用评分方法可依据年龄、健康状况、学历情况、保险状况、缴税情况、费用支付等来进行。

(二) 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

在发展初期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与法律法规, 协调甚至强制有关部门开放其拥有的个人原始征信数据, 组织建立统一的个人征信数据库等措施, 积极推动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发展, 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 以较低的成本建立起我国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但政府在积极推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时, 必须同时明确其自身的职能, 防止大包大揽过度干预。

(三)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 个人征信数据源至少与10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有关, 或者由这些部门负责管理。除国家《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储蓄存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数据有限制规定以外, 目前尚没有其他对个人征信数据进行管理的政策法规, 也没有对某些不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个人征信数据进行严格界定。法律应明确规定, 何种个人数据可以向社会开放、开放的方式、数据处理和传播的方式和范围以及时限等等。另外还应对《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有关个人信用方面的条款作出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四) 加强公民信用道德意识

公民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基础, 只有社会公众都树立了信用意识, 全国信用水平才能提高。首先, 应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活动, 强化诚实守信观念。在全社会全面进行信用道德教育, 并从中小学抓起, 培养信用意识。深入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通过道德培育和法律制约, 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信用素质。其次, 制定公民诚实守信行为守则, 规范公民行为。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突出倡导诚实守信这个重点, 立足现实, 推陈出新, 提出一套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道德伦理规范, 建立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行为准则, 完善全民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朱德林.实名制:个人信用的基石[J].上海金融报, 2007, (1) .

[2]镇海峰.个人信用体系的信息有效性分析[J].北方经贸, 2004, (9) .

[3]廖成林, 靳军.信用缺失现象的博弈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04, (1) .

[4]黄大玉, 王玉东.论建立中国个人信用制度[J].城市金融论坛, 2000, (3) .

[5]钟光正.如何构建个人信用体系[J].亚太经济, 2007, (1) .

上一篇:楼盘住宅签约流程下一篇:爱心捐衣服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