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2024-05-01

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通用20篇)

篇1: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无名氏朝代:宋体裁:词 东君有意观群卉,故放争先。带露含烟。对月偏宜映水边。琼苞素蕊胭脂淡,雪後风前。堪赏堪怜。曾与歌楼佐管弦。

篇2: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张先,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张先朝代:宋体裁:词 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风影轻飞。花发瑶林春未知。剡溪不辨沙头路,粉水平堤。姑射人归。记得歌声与舞时。

篇3:《采桑子·重阳》哲理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是一首抒发无产阶级人生观和战争观的壮丽诗篇。词中的秋色比春光还要美好, 战地上的野菊简直令人陶醉, 强劲的秋风使人无比爽快。这乐观的情绪、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超的审美情趣, 加上浓烈的诗的韵味, 使这首词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其哲学思想也闪耀其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性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要求人们要遵循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词的一开头“人生易老天难老”极富哲理。“人生易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 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但由于“天难老”“一年一度秋风劲”, 自然界是无限的, 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所以人也就可以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永恒性、普遍性、这事物的客观性, 所含的辩证法思想就变成了有限与无限的联结———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而一个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在这首词中, 毛泽东认为“人生易老天难老”, 却丝毫没有慨叹人生短暂的意味, 恰恰相反, 他通过词中优美的艺术境界, 形象地告诉人们, 大自然的无限发展是无法抗拒的, 人生短暂, 我们革命者应该正确对待生命的价值, 应抓紧时间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

这首词的核心句“战地黄花分外香”, 也充满了哲学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全面地看问题。一提战争, 人们自然会想到牺牲和灾难, 但这只是事物的一方面。战争还有它的另一面:因为战争尤其革命战争, 能摧枯拉朽, 推动历史前进, 能带来持久的和平和更多人的幸福, 也能使个人的人生更崇高, 更有价值。战争的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毛泽东的笔下, 战争并非无情物。毛泽东如此全面地分析战争, 既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也体现了革命者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更体现出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

毛泽东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还表明了一个哲理: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也就是认识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一个人若想驾驭自己的人生, 就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坚定的信念, 不因任何艰难险阻而改变追求, 要于黑暗中获取光明和力量, 于绝境中拥有信心和喜悦。也正是靠着这样的乐观心态和这样的信念, 才能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泰然自若, 依然若我;才能在身患病痛、政治上落魄、正直离开领导岗位深入基层之时, 面对闽西南绚丽夺目的秋色顿发诗兴而作《采桑子·重阳》, 享受“战地黄花”之“分外香”。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毛泽东把革命必胜的信念融入了对革命必胜的艰难追求之中, 天朗气清, 江水澄碧, 满山彩霞, 这寥廓万里的江天瑰丽万千, 难道不“胜似春光”吗?毛泽东于黑暗中看到了革命必胜的曙光, 于绝境中发出了革命必胜的呐喊———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是战斗的号角, 也是一种豪迈的气派, 更是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睿智和魄力。这首词可以说是作者对美好革命前景的坚定信念同外部世界之美水乳交融的结果, 也是作者深刻把握国情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在前进中有曲折, 在曲折中向前进, 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途径, 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 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就不同。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导人们积极健康的生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毛泽东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战争观, 是不会由衷地赞美革命战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他做到了, 而且用一生在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按照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他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也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业。

篇4:从《采桑子》看欧翁晚年的心境

关键词:晚年;《采桑子》;心境

一、《采桑子》创作背景

《采桑子》词一组十三首,在欧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它的创作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但多认为是作于他晚年,徐培军在《宋词鉴赏辞典》中赏析《十年前是尊前客》时就曾提到“欧阳修有《采桑子》十三首,是他在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以后所作。前十首专咏西湖风光,像一组清新流利的小诗。后三首均述身世之慨,是一组凄壮激越的慷慨悲歌。”另外叶嘉莹先生在她的《灵溪词说正续编》中也明确指出“他的十首《采桑子》词,是当他晚年六十五岁辞官以后在颍州写的。”欧公在词中借西湖美景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 表达了他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也是对自己整个人生的回悟。

致仕之后的欧阳修终于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颍州,从此与西湖为伴。但此时六十五岁的他也俨然成了一位真正的老翁。病痛的折磨和现实的悲凉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孤寂与凄楚。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欧阳修早已厌倦了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晚年的他终于如愿回到了颍州,回归了他的精神家园。

面对西湖,写下这组《采桑子》总结自己的人生,不免生发出无尽的感慨。在他坎坷的一生中虽因忧患飘零而愁苦。但他同时也懂得善处穷通之际的自持修养,几经贬谪总能保持胸怀旷达,祸福不能摇其神,有一种自我排遣慰藉的力量。老年时期的欧阳修对人生更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和认识。在颍州嘲风弄月,吟咏西湖时,并非没有伤别惜春叹老之情,却能做到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表现出飞扬的遣玩的意兴。晚年的欧阳修在愁苦中升华出旷达的豪情,在豪情中夹杂着愁苦的情绪,真实的体会和玩味着人生的悲苦和意趣。

二、从《采桑子》看其晚年的心境

欧阳修晚年在颍州西湖所作的这十三首《采桑子》正是他这种复杂的感情的真实体现。前十首吟颂西湖美景,后三首叙写人生悲慨。虽内容有别,但抒发的内在情感是一致的。下面就以其中两首词为例,具体分析欧翁晚年的心境。前十首以《群芳过后西湖好》为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是欧阳修《采桑子》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超脱之感。但和其他几首不同,在表达闲适之情的同时不自觉地透漏出他此时的别样情绪。作者这时是以太子少师致仕而卜居颍州的,他一生经历过不少政治风浪,晚年又值王安石厉行新法,而不可与争,于是以退闲之身放怀世外,这组词正体现了他这种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但人情往往也有这样的矛盾,解除世纷固觉轻快,而脱去事务又感空虚,本词“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确实极微妙地反映出了这种矛盾心情。

前十首词欧阳修都是描绘了西湖从暮春之夏至的不同景象的,其中一连九首皆以“西湖好”开端,叙写西湖在阴晴朝暮中的各种景色,充分表现欧阳修对于美景良辰的敏锐多情和善于遣玩的豪兴。但透过他的遣玩豪兴以外,我们却能从中隐约体会出欧阳修一生历尽仕途沧桑以后的一种交杂着悲慨与解悟的难以具言的心境。后三首以《十年前是尊前客》为例: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这首词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后三首中的第一首,前半阕开端一句“十年前”是无常的悲慨,时光飞逝,过往的一切早已消逝。“尊前客”是以当日之欢乐为悲慨的反衬。次句“月白风清”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而紧接以“忧患凋零”则是多变无常的人世之艰苦;而结以“老去光阴速可惊”,词人回首前尘,如同昨梦,怎能不感到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无意中就将今日强欢之豪兴反逼入对过去无常的悼念之中。

而下半阙开端“鬓华虽改心无改”一句,则又从“鬓华虽改”的悲慨中,重新再翻起“心无改”的豪兴,然后以“试把金觥,旧曲重听”表现对已逝去的欢乐,尝试作有心用力的挽回。结以“犹似当年醉里声”将欢乐反追入无常的悲慨之中。其抑扬唱叹之姿态,是极为明白可见的。而这种姿态,也正是其中遣玩意兴与深重悲慨相矛盾的张力与互相摩擦所产生的结果,这是一种悲慨中的豪宕[3]。

从上词中不难见出,晚年退居颍州时的欧阳修虽有人生无常、时光难在的悲慨,但最终还是趋向于闲适平和,有一种超脱的心境。

参考文献:

[1]唐骥.桨声花影里的欣悦和忧伤——谈欧阳修<采桑子>词[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

[2]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篇5: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

作者:苏轼朝代:体裁:词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篇6: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赵长卿,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  体裁:词   疏帘乍卷孜孜看,冰玉精神。体白停匀。端的于人不薄情。更无背约和焦燥,各表真诚。才得相亲。切莫分张向别人。

篇7: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王哲,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王哲朝代:元体裁:词 曹溪一路人难悟,怎舍妍妻。难受孤ω。独自眠时越越迷。分明有个长生路,孰是能跻。说甚东西。谁肯抽身出污泥。

篇8:采桑子·古越文化(外三首)

良渚马桥。

风物多娇,

饭稻羹鱼竞裕饶。

百工妙艺传千古,

铜镜木雕。

奔涌江潮,

越地长歌震碧霄。

鹧鸪天·思故人

相遇高原四月天,

一朝邂逅成佳缘。

风鬟雾鬓云出岫,

往来古今共论谈。

重信义,

敏慧贤。

琴心剑胆气超然。

盈盈笑语三春暖,

一路同行结金兰。

蝶恋花·致友

当年遍访求学路。

百舸争流,

任几多寒暑。

道远不惜跋涉苦,

峰高安畏荆棘阻?

心事满腔向天诉。

志比鸿鹄,

韶华岂虚度?

莫愁此行无归处,

杏林终待春来住。

鹧鸪天·忆旧友

丽质天成俏红颜,

娉婷袅袅瑶台仙。

两弯柳叶含烟翠,

一泓秋波闪清澜。

性豪爽,

啭喉甜。

珠圆玉润夜莺惭。

丹青在手精画艺,

篇9:少年写不出采桑子

在秦小豆把家里产的蚕卵分给大院的孩子们后,我的隔绝感益发深重了。每天晚饭后,他们围蹲在院子里攀比蚕卵的变化,在吵闹声中,孤独感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

我想出的破解方法就是央求母亲买了三只蚕宝宝。我憋着劲儿想:我的蚕,一定会先结出茧。

“喂,你们一定要快点长大。”我对着它们挥挥拳头。它们爬上青翠的叶片,进食的沙沙声透露着细碎的快乐。

我对蚕的热情很快击退了孤独感,偷空就去后山溜达一圈采桑叶。喂食的时候和它们聊天,如果它们吃得太入神而不理睬我,就散布几条晚上在小院里听到的八卦:“哎你们知道么,许小天家的蚕拉稀死掉了……”看着它们惊悚地缩一下身子然后装死,我再用桑叶逗弄它们一下以示安慰。

我的生活,在对蚕的依赖中规律和安稳起来。上课时,老师教了几首咏蚕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我突然被这句浅白的诗砸中了某根神经——吐丝结茧后,原来就是离别。这陪伴刚开始,我还没有想过会有多久。

我不安地回到家,试图和它们谈心:“嘿,你们不要吐丝好不好?”但不结茧,我又拿什么去还击那些抛弃我的小孩?我矛盾而纠结着,想减少它们的喂食量,它们却任性地趴在我想要撤走的桑叶上,一副蚕为食亡的无赖姿态。

晚上,我听见院子里秦小豆高亢的声音:“如果最后想得到完好的茧,就要在蚕破茧之前把它放进锅里先烫死;想再产卵的话,就等它们出来。”

完好的茧。我打了个冷战,床边纸盒里的沙沙声仿佛也停滞了。

第二天喂食的时候,它们一反常态,看到桑叶也不再扑上来,一副食欲不振的样子。一定是被吓坏了,我这样想着。我手足无措,母亲说这是要结茧了,我仿佛听到了告别的宣判。

“我不要你们的茧了。”我郑重宣告,希望它们可以原谅我的自私。然而它们还是按部就班地开始吐丝,把自己一圈一圈围起来。等到茧子变厚了,我再看不见它们了。它们并没有记仇,但却坚定地把我隔绝在它们的世界之外。

等你们出来,我们好好道别。我只好这样想。

但它们甚至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在一个我不知晓的夜里,它们悄无声息地破了茧,留下的只是黄旧的、破了一个洞的茧子。我被怅然若失的情绪包围着,整日无精打采。直到又一个傍晚,听到院里有小孩向众人炫耀自己烫好的洁白完好的茧。望着留下的破败的茧,我突然感到安慰。

后来,父亲将我和母亲接到深圳,我对新生活的适应速度让他们吃惊。长着桑樹的后山,闲言碎语的大院,我生长的小城,都被干脆地遗落在身后。就像记忆中,那几只蚕坚定的隔绝和告别。“我很好,你们呢?”偶尔想起,我会隔着时光,轻声问候。

篇10: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张元干,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  体裁:词   华堂清暑榕阴重,梦里江寒。火齐星繁。兴在冰壶玉井栏。风枝露叶谁新采,欲饱防悭。遗恨空盘。留取香红满地看。

篇11: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马钰,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马钰朝代:元体裁:词 行尸走骨贪名利,分定刚图。不念身躯。皮与骷髅作殡居。劝人割断攀援索,跳出红炉。整顿元初,有个山侗著力扶。

篇12: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

作者:吴文英  朝代:宋  体裁:词   茜罗结就丁香颗,颗颗相思。犹记年时。一曲春风酒一卮。彩鸾依旧乘云到,不负心期。清睡浓时。香趁银屏胡蝶飞。

篇13: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落雪了,寒风凛冽。那是塞上的雪,大朵大朵,恣肆着,以飞扬的姿态从几万英尺的高空旋然而下。霎时间,远远近近的白。雪下,拥抱的是遥遥万里的黄沙。他,立于翩翩雪花之中,眼神中有喜悦,有向往,更有一抹化不去的忧愁。雪落满双肩,他伸出手,雪花飞入掌心,都来不及犹豫,瞬间融为水珠。看着那滴水,他忽然明白了,雪花是高贵的精灵,冰冷才是它的生命。冷处偏佳,别有根芽,受不得世俗的一点纠缠,即使是掌心的那一点温度,也会使它融化。

他,便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他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伴驾左右,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这是对纳兰性德生平的最普遍的一种介绍。在世俗人的眼中,他是生于锦衣玉食之家、承豪门贵胄之命的翩翩公子,皇恩眷顾可以让他平步青云。而这个贵公子却有一双看透官场名利的眼睛,荣华富贵、君王恩宠,加诸在他身上反而是黄金打造的枷锁,看似光华灿烂,却慢慢侵蚀了他的踌躇满志。他不是没有积极用世的抱负,然而侍卫生涯的单调拘束、劳顿奔波,和他的情趣志向相去甚远,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他又目睹上层政治中的勾心斗角、党争倾轧,这些污浊的内幕,使他厌畏思退。他那“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的“从前壮志,都已隳尽”。于是他“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向往一种闲云野鹤般的自由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对于身为形役的他而言,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积极用世的壮志已然消磨,隐逸避世的心愿又告落空,进退两难的纳兰性德便将满怀的郁闷宣泄于字里行间。《采桑子·塞上咏雪花》便是表达纳兰性德这种心灵困境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康熙十七年十月,纳兰性德扈驾北巡塞上时所作。(注:张草纫《纳兰词笺注》将此篇系于清康熙十七年十月,刘德鸿《纳兰性德“觇梭龙”新解》则以为作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二说皆可资参考)词的上片起二句说处于“冷处”的雪花是令人赏爱的,接二句又说它可爱是由于高洁的品格,由于它不是那些争妍斗艳的牡丹海棠一类的“富贵花”。唐以来世人多以牡丹海棠为富贵之花,纳兰性德却不爱牡丹,而赞雪花自有风骨,别有根芽,不同于俗世繁花,这不是故作惊人语,实在是他心性有别于众人,容若一生心境不减悲苦凄凉。他出身富贵仕途顺利相貌清俊夫妻恩爱子嗣圆满,似乎,这个男人是上帝的宠儿,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够得到和不满足的。然而,志愿的不得伸展,与生俱来的文人气质,爱妻的早逝,使周身的温柔富贵种出一株别有根芽的“富贵花”。下片纳兰性德问道:“谢娘别后谁能惜?”这里的“谢娘”是指东晋才女谢道韫,引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谢道韫咏雪花的典故。据载:“谢安见雪因风而起,兴起,便问子侄辈,此物何物可比之?有答之:‘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摇头不语。谢道韫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激赏。”借这个典故,容若抒发了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感,同时也给出了自己那个问题的答案———能怜惜那飘泊于天涯的雪花的,还有他———纳兰性德。整首词在大漠冷月凉音的凄清冷寞的氛围中结束,留给他人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仿佛看到了在寒冷处别有风格的雪花,因风而动,飘泊天涯———其质洁,其行芳,而容若身处塞外,置身穹宇之下雪海之中,月光照雪影,西风送笳声,好一派景象,好一种悲情。这样看来,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固然营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生动地描摹了雪花轻盈缠绵的状态,可是总感觉少了个人的感情在里面。观其一生,并没有这种飘零的情结,所以这个千古奇喻只是一时的灵机忽现,虽使人有美的享受,但难以震撼人心,使人为之动容。而容若这首《采桑子》则完全是借咏雪花而咏怀,抒发了不慕人间富贵荣华,向往灵魂自由不羁的愿望。

世人只道“销魂绝代佳公子,饮水侧帽载风流”,却不懂他的“别有根牙,不是人间富贵花”。怜他虽有堪比南唐李后主的满腹才情,但志不得展,富贵仅为枷锁。李煜与容若是不同的,其逃不脱凡世浮世的眷恋羁绊,难免沾染颓靡奢华之气,其再美,也不过是株易折的牡丹,唯有容若,似九天飘飞的雪花,轻灵隽秀,以不染纤尘之姿坠落凡间。容若的“真”成就了他的独树一帜,所以百年之后仍能感动世人,王国维赞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摘要:“不是人间富贵花”是纳兰性德这个贵族公子在盛世中发出的感叹, 本文通过对其生平的介绍寻找这种感叹的根源, 通过对整首词的解读与纳兰性德一起体验他的盛世悲情。

关键词:纳兰性德,生平,《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心灵困境

参考文献

[1]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 1996.

[2]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3]刘德鸿.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篇14: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关键词:《采桑子》 化整为零 平淡清新 动静结合 词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从43岁至颍州到65岁归颍定居,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组词《采桑子》十首,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西湖之美,表达了词人留连光景的喜悦心情。作为作者山水词的代表作,《采桑子》十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一 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

所谓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即在进行艺术构思时,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将表现对象分成若干单元而分篇咏之。在作品中,这若干个单元相互独立、互不重复,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桑子》十首就是词人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的结果。

夏敬观评《六一词》曰:

“此颍州西湖词,公昔知颍,此晚年居颍州所作也,十词无一重复之意”。

欧阳修徜徉于西湖之滨,醉心于山水之间,把西湖异时之景行诸笔端;一首词就是一组镜头,构成了西湖美的一个侧面。这样,十首词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西湖之美,从而形成了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西湖整体和全貌。可见,欧阳修是有意把这十首词作为一个整体来写的。

十首《采桑子》有五首是以时间开头的,分别写不同时间、场景下的西湖美景。凡西湖之所见,西湖之所有,尽囊括于词人笔下,统一于作者刻意营造的意境之中,统摄于和谐宁静的基调之下。词人选择了“春深雨后”、“群芳过后”、“ 清明上巳”、“荷花开后”、“残阳夕照”这些时刻描写西湖之美。春深雨后的“百卉争妍”、清明上巳的 “满目繁华”之美自不待说,即便是群芳过后的“狼藉残红”,也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试看第一首和第三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其一)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其三)”

前者描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游春图景:泛舟湖中,触目所及,“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显示出春的生机;用琉璃类比水面,又显出湖面的平静与明净。所有的一切,包括“绿水”、“芳草”、“长堤”、“笙歌”、“沙禽”,还有游船,都融化在一个极其静谧的背景之中。后者同样是写泛舟湖中,以酒后微醉者的眼光来打量西湖美景。“行云却在行舟下”句,细致地写出了水天上下辉映的晶莹境界,写云的倒影用“却在”点明,接着以“空水澄鲜”进一步描绘水之清澈,最后以“疑是洞中别有天”出之,显得委婉含蓄。两词着眼点虽然相似,情感基调也一致,但所涉内容有较大差异,因此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认识西湖之美。

前九首写山水、花草、蜂蝶、云霞,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西湖美景的全貌,并统一于同一基调之下。第十首写人生感悟,则明显带有“总结”的性质。退居颍州,词人如愿离开了充满险恶是非的官场,在与西湖的亲近中,内心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一切都归于平淡,这也是词人在历尽繁华之后的人生感悟。此次归颍,“谁识当年旧主人”,既有人世沧桑之感,更含有要在此开始新的生活之意。这种生活感悟,显然是建立在前面所描绘的西湖胜景和获得的适意心态基础之上的。

现代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我们单就其中某一首来看,显然只能窥见西湖美景之一隅。而把这十词联系起来,视其为一个整体,则能感受到作者笔下西湖美景之全貌,感受到作者构思之匠心。面对西湖,词人显然有太多的话要说,而作为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含载的信息量较少,因而词人借鉴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组词”的方式,化整为零,构思成词。

二 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很注意运用“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出美好的意境。欧阳修以灵动的笔触、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西湖的景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俊逸明秀的西湖美景图。

如第一首紧扣“西湖好”这一主旨来写,上片突出西湖风光之美:轻舟短棹,畅游西湖,湖面绿水逶迤、碧波荡漾,长堤上芳草繁茂、一片生机。在优美秀丽的景色中,笙乐隐隐,歌声处处,更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风光与人物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构成了明秀的意境。下片写湖水平滑明净,犹如琉璃,船行其上,平稳悠闲,稍稍碾出了道道涟漪,惊起了栖息于沙滩的水鸟;以动衬静,突出了水面的平静,也衬托了词人心态的平静。静态的湖水与动态的游船和沙禽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再看第八首和第九首: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具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其八)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倾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其九)”

两首词侧重于静态景物描写:风清月白的夜幕下,西湖如一片晶莹的琼田;岸边小舟横放,放眼望去,宽阔的湖面波平如镜。美景迷人,吸引词人荡舟西湖,以致产生了“人在舟中便是仙”的错觉,将大自然难以形容的风态和人物悠闲飘逸的心境同时呈现了出来。词作的大背景是静态的,水面、鸥鹭、小舟是静止的,如果没有管弦声响、风吹水面的动景,这静景便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滞景、死景,有了人与物的活动,画面便活了起来。

这十首词,有些侧重于静态描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有些侧重于动态描写,动中有静,以静显动。词人用心感受西湖山水物情之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景物描写的方式上,表现出静与静结合的特点。

三 平淡清新的艺术风格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其风格往往是发展的和多样的;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其词风格,主要有疏隽和深婉两种,《采桑子》组词,则又显示了另一种风格特征:淡雅清新。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作词尤为如此。词为主情文学,有自己的文体特征。汪莘《方壶词自序》说:

“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

词为艳科,一般具有艳丽婉转形式特征与蕴籍风流的情感特征,要做到平淡自然实属不易。欧阳修词风就经历了一个由丽柔婉到平淡清新的转变过程。他早年的词作《南歌子》,为咏新嫁娘之词,题材和风格都袭晚唐五代传统。中期之词,多抒写人生感慨,如《朝中措》,借送别以抒情,表达了“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迈情怀。晚年词风走向平淡,《采桑子》组词即是代表作品。试看第四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暮春凭栏所见之景,虽然百花凋零,景色依然迷人。上片写群芳凋后,残红铺地,飞絮缭乱,一片春光衰残;下片言游春过后,笙歌散尽,游人归去,一湖暮色沉寂。微风之下,残花散乱、飞絮迷蒙、杨柳摇曳,景象迷离婉丽;但若细加品味,则能给人一种特别的审美享受。尽管“始觉春空”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但词人淡淡地以清旷自适出之,因此,虽有寂寥,但并不伤感。这种失落繁丽后的虚寂、幽寂、闲寂,是一种经历了人生诸多坎坷之后的淡定心态,是一种“豪华摇落见真淳”的人生的最高境界。词的收束,收得自然而有神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再看下面两首: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其五)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其七)”

或置身于画外,或身处于画中,词人在用心体会着西湖无所不在的美。虽然热闹繁华的西湖是美的,但我们可以看到词人更欣赏那种繁华过后的自然平淡之美。其五下片描写主人公静静地凭栏欣赏芳草斜晖、水远烟微、白鹭自在飞翔的场景,给人一种安详静谧的感受;其七的结句,“一片笙歌醉里归”,则完全可以想象到游湖醉归时词人内心复归平静的境况。

相对于晚唐五代丽的词风,《采桑子》十首的审美风格都极为平淡清新。由绚烂归于平淡,由丽转向清雅,这或许可作为欧阳修一生及其创作的总结。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词亦如此。文人词从萌芽到晚唐、五代,逐渐把题材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写作手法也少有变化。至北宋,新的形势对词的创作提出了变革要求,欧阳修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在词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采桑子》十首,是词人生活内容的真实反映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词史意义。

首先,《采桑子》组词在内容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作专以抒写浓重的忧伤情绪为主要内容的格局,以清丽明快之景入词,抒发词人对西湖胜景的喜爱之情和恬淡自适的生活情调,从而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作之前有一段《西湖念语》:

“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

作为组词的开场白,念语交代了欧阳修创作这一组词的背景与心态:历经患难之后退居西湖,置身于佳山胜水之间,一觞一咏而兴味无穷。从表现内容上看,组词尽管偶尔也流露出微微的惆怅,但总体上都是以清丽之景来写愉悦之情,而词人作为“闲人”对各种景物欢然欣赏,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是以“属私”之“自我”与“属官”之“他我”相抗衡,从而标举了文人士大夫人格独立的价值。从题材内容上看,《采桑子》十首突破了传统词作多以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为基本内容的创作倾向而趋向于雅,使词的表现内容得到了拓展。抒发真实情感,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欧阳修这一组词作对后世词的创作能突破“艳科”篱藩所产生的重大启示。

其次,在宋代,欧阳修是最早将民歌鼓子词的联章体形式引入词的创作的文学家,为宋词的创作发展了一条新的途径。所谓联章体,是指由两首以上相同词牌的词联合组织在一起,歌咏同一类事物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词体形式。《采桑子》十首合咏西湖美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有机的形式集中地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成为宋词联章体形式的创作典范。后来效仿者颇众,如赵令《商调蝶恋花》十二首,黄裳《渔家傲·咏月》七首、《蝶恋花·月词》十首,洪适《渔家傲引》十二首,李子正《减兰十梅》十首,王安中《安阳好》九首等,均为以联章体的形式来体物抒情的组词;这与欧阳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再次,《采桑子》十首中所体现出来的明丽轻快的情调与清新淡雅的风格,与晚唐五代以来或柔婉或丽的词风,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引领了宋词的一种新的风尚。虽然这些清新、淡雅的词在欧词中只占一小部分,但其所呈现出独特、趋新的风格特征,给词坛带来了一番新气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如毛滂、朱敦儒等创作的词作,在题材、情感表现和审美风格上,都与欧阳修的十首《采桑子》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参考文献:

[1]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 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 汪莘:《方壶存稿》,《宋集珍本丛刊》,线装书局,2004年版。

[4] 欧阳修,黄畲笺注:《欧阳修词笺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

篇15: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

作者:纳兰性德朝代:清体裁:词 凉生露气湘弦润

暗滴花梢

帘影谁摇

燕蹴丝上柳条

舞d镜匣开频掩

檀粉慵调

朝泪如潮

篇16: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元好问,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元好问朝代:元体裁:词 儿家门户重掩,郎住墙东。枉破春工。万紫千红一夜风。伯劳分背西飞燕,何日相逢。纵得相逢。海阔天高处处同。

篇17: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王炎2,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王炎2  朝代:宋  体裁:词   一番飞次春风巧,细看工夫。点缀红酥。此际多应别处无。玉人不与花为主,辜负芳菲。香透帘帏。谁向钗头插一枝。

篇18: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中晚唐时期是词这种新文体刚刚发倪之时,它不像宋初的小词那样受到晚唐五代花间词的强烈影响,而更多的是在使用一种写诗的手法,个人诗风对词体有着极大的影响,不论是刘禹锡、张志和还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诗歌以平易自然为主要特色。宋初,白体是被称为破除晚唐旧体的三大诗体之一,宋代诗人认为平淡的诗风追求是区别唐诗的最好选择。这其中,欧阳修是代表之一,他用平易自然的语言叙事、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让读者体悟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或者可以说平易自然是白居易和欧阳修在艺术风格上一致的追求。试看两首作品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其一)

在《忆江南》(其一)开头,作者以一句类似口语的“江南好”起始 , 总写江南给予作者的整体感受。次一句“风景旧曾谙”, 又是如白话一般,引导读者走到江南的世界中。三、四两句作者用两个简单比喻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描写 :太阳出来,江畔的花如火。春天到来,江中的水绿如蓝草。末一句,又以一句口语“能不忆江南”作结。没有生僻字,没有难解的典故,没有拗口的音律束缚,全词看上去似乎是一位游者在回忆游览地时脱口而出之词,简练自然。而《采桑子》也同样如此,作者在第一句中用“好”总括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是对绿水、芳草、笙歌、船与沙禽等一系列白描,自然而具体展示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感触。

诚然,用语简约自然并不是词作成功的唯一条件。重点是抓住最触动人心的一刹那感受。在《忆江南》(其一)中作者舍弃江南的不可胜数的美景、古迹、名人、旧事,而是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两样平凡的景物在作者笔下呈现出非凡的美丽,虽是写的静物,但静中有动,“江花”、“江水”似静非静,静开的花儿在风中摇曳,似火焰跳动,娇艳而又充满活力。绿如蓝草的江水泛着涟漪,平静的水面上跳跃着日光,似眼中的波光流转,明澈而又清纯。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层次丰富,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再看《采桑子》(其一),这又是一片怎样的天地 :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绿水轻绕,芳草掩映下的西湖美景。水自流,船自动,禽自飞鸣,人自悠乐。作者带读者直接进入到了一个悠然自在的天地之中。所谓 :“皆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大概如此。

寄情山水是中国文人在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一种抒发自我情感的方式,白、欧也不例外。从《忆江南》和《采桑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组词所要描述的主要对象都是美轮美奂的山水,特别是《采桑子》,以十三首词的庞大规模,或写轻舟短棹 , 惊起沙禽掠岸翩飞 ;或写残霞夕照,野岸无人孤舟自横 ;或写绿荷深处,画船载酒烟雨霏霏……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颖州城郊西湖的秀美风光,一处山水在他们眼中似乎拥有着无尽的美和乐趣。

只有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光才能在最细微之处发现别样的美,只有拥有享受美的心境,也才能拥有发现美的眼光。这种心境既是“中隐”之道。“中隐”由白居易提倡并躬行,主张主动脱离险恶的政治环境,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中隐》)。他的这种思想特质及实践却启示了后来的士人尤其是宋朝的士大夫们[1]。使得他们从以往文人士子中那种非进即退的无奈和进退维谷的两难中开拓出一条新的生活体式。“最高境界,不再于仕还是隐,山林还是庙堂,而在于一颗心,有了一颗最高的彻悟的心,仕就是隐,没有这种彻悟,隐犹如仕”。[2]在朝政即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在政事之外享受自然,让自我的人生境界的完善与人生的抱负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进退自如心理态度。他们用对山水景物的迷恋来消解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苦闷,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于更加积极实践抱负 ;也可以用吟唱山水景物来表现热爱祖国 , 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怀于是在闲暇之余,他们相比前人用更闲适洒脱的心态去寄情山水,宴请游乐。

《忆江南》和《采桑子》正是这样的作品。《忆江南》是白居易晚期在洛阳时的回忆之作,《采桑子》也是欧阳修晚年归隐颍州时的作品。他们有着大量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去体味自己所处或曾经所处的那一片风景。白居易的那一条江,欧阳修的那一片湖,无不表达着作者流连山水自然的恬淡闲适的心境和意趣。

结语

美丽的江南风景给了二人一片闲适欢乐的世界,在这片世界中白居易在月上当头时寻觅山寺里的桂子,在郡亭中自得的看着钱塘潮起潮落。欧阳修也是在片片笙歌中,载酒而来,纵乐言欢。他们的一切都好像融入的自然的柔情和欢宴之中,但渗透在骨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及二人与民同乐的精神却依然可见。

摘要:白居易和欧阳修二人生活后期在文学思想、风格以及处世方式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以白居易《忆江南》和欧阳修《采桑子》为例,浅析二者后期词作的艺术和思想特质。

篇19:桑子凯银行

我的理想是和爸爸一样,当一个银行经理。(文章主旨是理想,小学生的想法实际又新颖。)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水泥路面有隐隐的火发着烫,如果在水泥路面上放一个锅,锅里放一些油,再放一个蛋,蛋一个钟头就熟了。怪不得网上一句传文:走,道路是天然的桑拿吧。(环境描写,比喻,形象地写出天气热。以下是在这个环境下的故事。)

妈妈吃好中饭突然想起来要去银行存钱,快两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妈妈肯定会中暑的。我说:“妈妈,干吗去存钱?”妈妈说:“有计划用钱呗!”我突发异想:立即开个银行,学习学习银行业务,长大了,就跟爸爸一样。于是,把想法告诉妈妈,妈妈竟然同意了。(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桑子凯银行”开张了。首先我在柜子上装了一把密码锁,密码只有我知道。我跟妈妈说:“到我这来存钱吧!”妈妈说:“你有没有利息?”“当然有。”我有压岁钱呢,完全可以支付利息。“那你会不会偷偷地挪用几张呢?”“不会不会,银行有纪律、有规则、守信用的。”妈妈从包里拿出1000元给我说:“那你给我存好。”我接过钱,数了数,把这笔帐写在一本密码本上。把钱放进柜子,锁好柜子门,说:“客户,请填一下您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自己设,以后来取钱报这个密码就行了,只有报对才能给您钱。”说完我给了妈妈一张纸,上面写着:桑子凯银行……办完手续,妈妈离开了我的房间,走到门口时说:“业务忙好了,快点做作业。”是呀,不好好学习,是当不了银行经理的。(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

妈妈居然把1000元钱存在我这的事情给忘了。在屋子里找钱找不着,要骑着电瓶车到银行去取钱了。突然她在钱包里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桑子凯银行……”妈妈发现存款单,一下子想起来了,走到我房间对我说:“儿子,妈妈来取钱了。”我转身站起来对妈妈说:“欢迎光临桑子凯银行,请先报一下密码。”妈妈写出了密码:677762。我和我的记录核对了一遍,完全正确。“要取多少钱?”“五百元。”妈妈脱口而出。我取出钱交给妈妈,还记好了帐,妈妈离开了我的房间。(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我觉得这样的学习确实不错,以后要多向爸爸学习银行业务知识。只有多学习,知识才会武装你。(结尾与开头呼应)

浙江省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学601班

指导老师:俞岳良

篇20: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采桑,采桑民歌,采桑的意思,采桑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

作者:民歌  朝代:南朝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上一篇:施工造价咨询委托合同下一篇:桑茶坑道中古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