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的散文

2024-04-15

采桑子的散文(精选16篇)

篇1:采桑子的散文

关于采桑子的散文

躺在床上,听歌,发呆。 想想自己所经历过的,比起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再痛过也是幸福。

人们说最美好的东西总是出现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我就这样无动于衷的.等待着,任时间沧海桑田。现状就是这样被无奈所迫,改变不了,也再懒得挣扎。爱情也变得不再懵懂,就像允许我们彼此相爱的人走出我的视线,那样硬生生的打在心里,却没有半点疼。就像以前,我看到我一直深爱着的人走在别的女人身旁,我不敢露半丝痕迹,然后在青春里打马经过,视线中没有旖旎风光。就像一想到瑾譬我就看到了我的全世界,心里有底到我都狂妄的不行。哭过,闹过,独自生活过,被批斗过,坚持过,被冷笑过,被蔑视过。日子就这样捉弄着我,宠爱着我,每一天都过的这么刻骨铭心,每一刻都过的这么享受。

都说人不该为失去而苦恼,应该为拥有的而快乐。一个你爱的人,两个爱你的人,三分慵懒,四个朋友,足矣。就算分离的再遥远,可是头顶上都会是同一片星空,所以不能觉得孤单。

突然想起欧阳老人家的《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因为我知道路的尽头会有个笑容灿烂的轩小北在等我,这让我勇敢,让我热情。

篇2:采桑子的散文

踏进这三百年的古桑园,我恍惚觉得站在了老祖父的目光里。小时候刚独立出门玩耍,只要老祖父说一声,我在后面看着呢,就放开胆子在胡同街道跑。

老树们毫不费力地高上去,高到我看得脖子酸疼;然后四下撑开来像伞,这伞大得耍一趟拳脚走不出它的树阴;最后他还匍匐下去,长长阔阔的枝条像平地起的绿墙。一棵老桑就像一座童话里的城堡,一棵棵老桑站成的不再是林子,是一个传奇的王国。

王国里人真多,人们跟我一样,都是受了布谷鸟的召唤来的。我还怀疑,布谷鸟是老桑的信使,每到桑葚熟了,它就从这村那户,到大街小巷,用甜甜糯糯的声调唤,“咕咕”“咕咕”“咕咕”。我想,不管你是半百花甲,还是古稀耄耋,站到老桑树面前,没有任何理由,你只能是一个孩童。

“妖童媛女”,猛然间,这个词语在我的脑海里搅起了一阵浪花。“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我听到采莲的笑语了,它从江南那田田的荷叶里传来。四下望去,枝间树下,男人个个是“妖童”,女人个个是“媛女”。多么美妙的意境!我们不仅年轻,而且美“妖”“媛”。

和着采莲的歌声,我们采桑吧!家里没有蚕宝宝,我们不采桑叶;我们就是巨星蚕宝宝,我们只吃桑葚!

媛女们,莲步轻挪,向叶间觅去。古桑园的葚不紫不黑,青白的,挂着一丝儿紫头儿。它们像个捉迷藏的孩子,散在叶间,半遮半掩地,像眨着的眼。玉掌张开,指尖轻轻一钩,一枚白胖的.葚跌滚进掌心。拈住细柄,轻轻吸吮,一股清甜浸了唇舌、咽喉、肺腑乃至笑靥。她们知道,轻触不落的,就没有透熟。这葚不比香蕉芒果,也不比桃杏,七分熟采下,箱子装了,车子驮了,运走催熟。桑葚性子太娇,只在树上长熟,拒绝长途跋涉。

妖童们,葚采得帅气。恰恰逢着桑葚正喷儿,树下已是密密匝匝的一层。这座古园子一律是沙地,土一粒粒的沙滑,像给葚子们铺了一层毯。葚落下来,摔不伤,不沾土。学着当地桑民,他们捏起最肥硕的,嘴边吹一下,丢进去。晃着脑袋,他们说,比树上的汁儿饱,味儿足。

食了葚的妖童媛女们像游戏莲叶间的鱼,愉悦兴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游到了长满草的树下。嫩蛹似的葚子,有的悄悄地藏进草窝,有的炫炫地挑在草尖。这草叫胡子草,长长的,满地伏着,细软得如唱戏老生胡子。草里采到的葚,只擎在手里,舍不得吃,欣赏着,仿佛那是一只花丛里捕获的蝶。

穿破浓浓的树阴,一阵呼喊传来,妖童媛女从四处奔过去。一大群红红绿绿、长裙短裾的媛女,铺展开一张阔大的纱布;城堡一样的桑树里,几个花白头发的妖童奋着双臂晃,晃,再晃。“哗――”“哗――”“哗――”葚子雨一样下起来,笑声雷一样炸开去。七手八脚地兜起来,一座葚丘落座围坐的妖媛们中间。一圈目光从葚丘游过,然后是一圈饕餮的手。再也没有“拈”“捏”的风度,大把大把地填进嘴里。偶然侧身,媛女披散的长发里,妖童的衣领间,捉出一枚又一枚……

终于,饱食了葚的妖童媛女们醉了。

醉了的妖童媛女,躲进城堡里,卧在城堡下。城堡里的,被枝叶搔拂着,身下是水一样流过的熏风。城堡下的,被叶子筛下来的阳光搔拂着,身下是一层香甜的葚毯。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酣醉的我们变成了一只只鸠!

跟着“鸠”们一起醉的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树梢上“啾啾”“吱吱”的鸟们,叶子下穿花衣服的瓢虫,草窠里红脑袋的蚂蚁。沙丘上,铜钱大小,酒窝似的,那一个个坑儿里,半粒黑豆似的捎捎虫们,把自己藏起来,演掩耳盗铃的把戏,演得自己深深陶醉……

我们是一只只食葚而醉的鸠,我们是古桑林里采桑的妖童媛女。这三百年的古桑园啊,是我们灵魂的王国,这里永远有我们未完待续的童话。高天远地,日月灵气,巨桑们苍而不老,用白胡子祖父的目光看着我们。忽而,那目光变成一双长长的臂,把我们这些妖童媛女,把树上的鸟还有树下的虫们,一齐揽在怀里……

不经意间,一回头,我看到了媛女罗敷走过。紫袄黄裙,她提着桂枝做的篮子,篮子上的青丝随着她的步履,在轻盈地飘。环佩叮当中,采了满篮子桑叶的罗敷,赚了满耳朵赞叹的罗敷,袅袅娜娜走过了。她从汉乐府走来,每一个脚印都是鲜活的诗行。

篇3:从《采桑子》看欧翁晚年的心境

关键词:晚年;《采桑子》;心境

一、《采桑子》创作背景

《采桑子》词一组十三首,在欧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它的创作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但多认为是作于他晚年,徐培军在《宋词鉴赏辞典》中赏析《十年前是尊前客》时就曾提到“欧阳修有《采桑子》十三首,是他在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以后所作。前十首专咏西湖风光,像一组清新流利的小诗。后三首均述身世之慨,是一组凄壮激越的慷慨悲歌。”另外叶嘉莹先生在她的《灵溪词说正续编》中也明确指出“他的十首《采桑子》词,是当他晚年六十五岁辞官以后在颍州写的。”欧公在词中借西湖美景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 表达了他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也是对自己整个人生的回悟。

致仕之后的欧阳修终于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颍州,从此与西湖为伴。但此时六十五岁的他也俨然成了一位真正的老翁。病痛的折磨和现实的悲凉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孤寂与凄楚。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欧阳修早已厌倦了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晚年的他终于如愿回到了颍州,回归了他的精神家园。

面对西湖,写下这组《采桑子》总结自己的人生,不免生发出无尽的感慨。在他坎坷的一生中虽因忧患飘零而愁苦。但他同时也懂得善处穷通之际的自持修养,几经贬谪总能保持胸怀旷达,祸福不能摇其神,有一种自我排遣慰藉的力量。老年时期的欧阳修对人生更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和认识。在颍州嘲风弄月,吟咏西湖时,并非没有伤别惜春叹老之情,却能做到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表现出飞扬的遣玩的意兴。晚年的欧阳修在愁苦中升华出旷达的豪情,在豪情中夹杂着愁苦的情绪,真实的体会和玩味着人生的悲苦和意趣。

二、从《采桑子》看其晚年的心境

欧阳修晚年在颍州西湖所作的这十三首《采桑子》正是他这种复杂的感情的真实体现。前十首吟颂西湖美景,后三首叙写人生悲慨。虽内容有别,但抒发的内在情感是一致的。下面就以其中两首词为例,具体分析欧翁晚年的心境。前十首以《群芳过后西湖好》为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是欧阳修《采桑子》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超脱之感。但和其他几首不同,在表达闲适之情的同时不自觉地透漏出他此时的别样情绪。作者这时是以太子少师致仕而卜居颍州的,他一生经历过不少政治风浪,晚年又值王安石厉行新法,而不可与争,于是以退闲之身放怀世外,这组词正体现了他这种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但人情往往也有这样的矛盾,解除世纷固觉轻快,而脱去事务又感空虚,本词“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确实极微妙地反映出了这种矛盾心情。

前十首词欧阳修都是描绘了西湖从暮春之夏至的不同景象的,其中一连九首皆以“西湖好”开端,叙写西湖在阴晴朝暮中的各种景色,充分表现欧阳修对于美景良辰的敏锐多情和善于遣玩的豪兴。但透过他的遣玩豪兴以外,我们却能从中隐约体会出欧阳修一生历尽仕途沧桑以后的一种交杂着悲慨与解悟的难以具言的心境。后三首以《十年前是尊前客》为例: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这首词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后三首中的第一首,前半阕开端一句“十年前”是无常的悲慨,时光飞逝,过往的一切早已消逝。“尊前客”是以当日之欢乐为悲慨的反衬。次句“月白风清”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而紧接以“忧患凋零”则是多变无常的人世之艰苦;而结以“老去光阴速可惊”,词人回首前尘,如同昨梦,怎能不感到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无意中就将今日强欢之豪兴反逼入对过去无常的悼念之中。

而下半阙开端“鬓华虽改心无改”一句,则又从“鬓华虽改”的悲慨中,重新再翻起“心无改”的豪兴,然后以“试把金觥,旧曲重听”表现对已逝去的欢乐,尝试作有心用力的挽回。结以“犹似当年醉里声”将欢乐反追入无常的悲慨之中。其抑扬唱叹之姿态,是极为明白可见的。而这种姿态,也正是其中遣玩意兴与深重悲慨相矛盾的张力与互相摩擦所产生的结果,这是一种悲慨中的豪宕[3]。

从上词中不难见出,晚年退居颍州时的欧阳修虽有人生无常、时光难在的悲慨,但最终还是趋向于闲适平和,有一种超脱的心境。

参考文献:

[1]唐骥.桨声花影里的欣悦和忧伤——谈欧阳修<采桑子>词[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

[2]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篇4: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采桑子晏殊,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晏殊  朝代:宋  体裁:词   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芳时。我有心期。把酒攀条惜绛蕤。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蝶怨莺悲。满眼春愁说向谁。

篇5: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采桑子赵长卿,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  体裁:词   疏帘乍卷孜孜看,冰玉精神。体白停匀。端的于人不薄情。更无背约和焦燥,各表真诚。才得相亲。切莫分张向别人。

篇6: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采桑子王哲,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王哲朝代:元体裁:词 曹溪一路人难悟,怎舍妍妻。难受孤ω。独自眠时越越迷。分明有个长生路,孰是能跻。说甚东西。谁肯抽身出污泥。

篇7:少年写不出采桑子

在秦小豆把家里产的蚕卵分给大院的孩子们后,我的隔绝感益发深重了。每天晚饭后,他们围蹲在院子里攀比蚕卵的变化,在吵闹声中,孤独感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

我想出的破解方法就是央求母亲买了三只蚕宝宝。我憋着劲儿想:我的蚕,一定会先结出茧。

“喂,你们一定要快点长大。”我对着它们挥挥拳头。它们爬上青翠的叶片,进食的沙沙声透露着细碎的快乐。

我对蚕的热情很快击退了孤独感,偷空就去后山溜达一圈采桑叶。喂食的时候和它们聊天,如果它们吃得太入神而不理睬我,就散布几条晚上在小院里听到的八卦:“哎你们知道么,许小天家的蚕拉稀死掉了……”看着它们惊悚地缩一下身子然后装死,我再用桑叶逗弄它们一下以示安慰。

我的生活,在对蚕的依赖中规律和安稳起来。上课时,老师教了几首咏蚕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我突然被这句浅白的诗砸中了某根神经——吐丝结茧后,原来就是离别。这陪伴刚开始,我还没有想过会有多久。

我不安地回到家,试图和它们谈心:“嘿,你们不要吐丝好不好?”但不结茧,我又拿什么去还击那些抛弃我的小孩?我矛盾而纠结着,想减少它们的喂食量,它们却任性地趴在我想要撤走的桑叶上,一副蚕为食亡的无赖姿态。

晚上,我听见院子里秦小豆高亢的声音:“如果最后想得到完好的茧,就要在蚕破茧之前把它放进锅里先烫死;想再产卵的话,就等它们出来。”

完好的茧。我打了个冷战,床边纸盒里的沙沙声仿佛也停滞了。

第二天喂食的时候,它们一反常态,看到桑叶也不再扑上来,一副食欲不振的样子。一定是被吓坏了,我这样想着。我手足无措,母亲说这是要结茧了,我仿佛听到了告别的宣判。

“我不要你们的茧了。”我郑重宣告,希望它们可以原谅我的自私。然而它们还是按部就班地开始吐丝,把自己一圈一圈围起来。等到茧子变厚了,我再看不见它们了。它们并没有记仇,但却坚定地把我隔绝在它们的世界之外。

等你们出来,我们好好道别。我只好这样想。

但它们甚至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在一个我不知晓的夜里,它们悄无声息地破了茧,留下的只是黄旧的、破了一个洞的茧子。我被怅然若失的情绪包围着,整日无精打采。直到又一个傍晚,听到院里有小孩向众人炫耀自己烫好的洁白完好的茧。望着留下的破败的茧,我突然感到安慰。

后来,父亲将我和母亲接到深圳,我对新生活的适应速度让他们吃惊。长着桑樹的后山,闲言碎语的大院,我生长的小城,都被干脆地遗落在身后。就像记忆中,那几只蚕坚定的隔绝和告别。“我很好,你们呢?”偶尔想起,我会隔着时光,轻声问候。

篇8: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采桑子张元干,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  体裁:词   华堂清暑榕阴重,梦里江寒。火齐星繁。兴在冰壶玉井栏。风枝露叶谁新采,欲饱防悭。遗恨空盘。留取香红满地看。

篇9: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采桑子马钰,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马钰朝代:元体裁:词 行尸走骨贪名利,分定刚图。不念身躯。皮与骷髅作殡居。劝人割断攀援索,跳出红炉。整顿元初,有个山侗著力扶。

篇10: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

作者:吴文英  朝代:宋  体裁:词   茜罗结就丁香颗,颗颗相思。犹记年时。一曲春风酒一卮。彩鸾依旧乘云到,不负心期。清睡浓时。香趁银屏胡蝶飞。

篇11:采桑子的散文

关键词:《采桑子》 化整为零 平淡清新 动静结合 词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从43岁至颍州到65岁归颍定居,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组词《采桑子》十首,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西湖之美,表达了词人留连光景的喜悦心情。作为作者山水词的代表作,《采桑子》十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一 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

所谓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即在进行艺术构思时,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将表现对象分成若干单元而分篇咏之。在作品中,这若干个单元相互独立、互不重复,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桑子》十首就是词人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的结果。

夏敬观评《六一词》曰:

“此颍州西湖词,公昔知颍,此晚年居颍州所作也,十词无一重复之意”。

欧阳修徜徉于西湖之滨,醉心于山水之间,把西湖异时之景行诸笔端;一首词就是一组镜头,构成了西湖美的一个侧面。这样,十首词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西湖之美,从而形成了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西湖整体和全貌。可见,欧阳修是有意把这十首词作为一个整体来写的。

十首《采桑子》有五首是以时间开头的,分别写不同时间、场景下的西湖美景。凡西湖之所见,西湖之所有,尽囊括于词人笔下,统一于作者刻意营造的意境之中,统摄于和谐宁静的基调之下。词人选择了“春深雨后”、“群芳过后”、“ 清明上巳”、“荷花开后”、“残阳夕照”这些时刻描写西湖之美。春深雨后的“百卉争妍”、清明上巳的 “满目繁华”之美自不待说,即便是群芳过后的“狼藉残红”,也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试看第一首和第三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其一)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其三)”

前者描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游春图景:泛舟湖中,触目所及,“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显示出春的生机;用琉璃类比水面,又显出湖面的平静与明净。所有的一切,包括“绿水”、“芳草”、“长堤”、“笙歌”、“沙禽”,还有游船,都融化在一个极其静谧的背景之中。后者同样是写泛舟湖中,以酒后微醉者的眼光来打量西湖美景。“行云却在行舟下”句,细致地写出了水天上下辉映的晶莹境界,写云的倒影用“却在”点明,接着以“空水澄鲜”进一步描绘水之清澈,最后以“疑是洞中别有天”出之,显得委婉含蓄。两词着眼点虽然相似,情感基调也一致,但所涉内容有较大差异,因此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认识西湖之美。

前九首写山水、花草、蜂蝶、云霞,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西湖美景的全貌,并统一于同一基调之下。第十首写人生感悟,则明显带有“总结”的性质。退居颍州,词人如愿离开了充满险恶是非的官场,在与西湖的亲近中,内心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一切都归于平淡,这也是词人在历尽繁华之后的人生感悟。此次归颍,“谁识当年旧主人”,既有人世沧桑之感,更含有要在此开始新的生活之意。这种生活感悟,显然是建立在前面所描绘的西湖胜景和获得的适意心态基础之上的。

现代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我们单就其中某一首来看,显然只能窥见西湖美景之一隅。而把这十词联系起来,视其为一个整体,则能感受到作者笔下西湖美景之全貌,感受到作者构思之匠心。面对西湖,词人显然有太多的话要说,而作为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含载的信息量较少,因而词人借鉴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组词”的方式,化整为零,构思成词。

二 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很注意运用“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出美好的意境。欧阳修以灵动的笔触、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西湖的景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俊逸明秀的西湖美景图。

如第一首紧扣“西湖好”这一主旨来写,上片突出西湖风光之美:轻舟短棹,畅游西湖,湖面绿水逶迤、碧波荡漾,长堤上芳草繁茂、一片生机。在优美秀丽的景色中,笙乐隐隐,歌声处处,更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风光与人物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构成了明秀的意境。下片写湖水平滑明净,犹如琉璃,船行其上,平稳悠闲,稍稍碾出了道道涟漪,惊起了栖息于沙滩的水鸟;以动衬静,突出了水面的平静,也衬托了词人心态的平静。静态的湖水与动态的游船和沙禽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再看第八首和第九首: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具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其八)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倾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其九)”

两首词侧重于静态景物描写:风清月白的夜幕下,西湖如一片晶莹的琼田;岸边小舟横放,放眼望去,宽阔的湖面波平如镜。美景迷人,吸引词人荡舟西湖,以致产生了“人在舟中便是仙”的错觉,将大自然难以形容的风态和人物悠闲飘逸的心境同时呈现了出来。词作的大背景是静态的,水面、鸥鹭、小舟是静止的,如果没有管弦声响、风吹水面的动景,这静景便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滞景、死景,有了人与物的活动,画面便活了起来。

这十首词,有些侧重于静态描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有些侧重于动态描写,动中有静,以静显动。词人用心感受西湖山水物情之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景物描写的方式上,表现出静与静结合的特点。

三 平淡清新的艺术风格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其风格往往是发展的和多样的;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其词风格,主要有疏隽和深婉两种,《采桑子》组词,则又显示了另一种风格特征:淡雅清新。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作词尤为如此。词为主情文学,有自己的文体特征。汪莘《方壶词自序》说:

“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

词为艳科,一般具有艳丽婉转形式特征与蕴籍风流的情感特征,要做到平淡自然实属不易。欧阳修词风就经历了一个由丽柔婉到平淡清新的转变过程。他早年的词作《南歌子》,为咏新嫁娘之词,题材和风格都袭晚唐五代传统。中期之词,多抒写人生感慨,如《朝中措》,借送别以抒情,表达了“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迈情怀。晚年词风走向平淡,《采桑子》组词即是代表作品。试看第四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暮春凭栏所见之景,虽然百花凋零,景色依然迷人。上片写群芳凋后,残红铺地,飞絮缭乱,一片春光衰残;下片言游春过后,笙歌散尽,游人归去,一湖暮色沉寂。微风之下,残花散乱、飞絮迷蒙、杨柳摇曳,景象迷离婉丽;但若细加品味,则能给人一种特别的审美享受。尽管“始觉春空”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但词人淡淡地以清旷自适出之,因此,虽有寂寥,但并不伤感。这种失落繁丽后的虚寂、幽寂、闲寂,是一种经历了人生诸多坎坷之后的淡定心态,是一种“豪华摇落见真淳”的人生的最高境界。词的收束,收得自然而有神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再看下面两首: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其五)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其七)”

或置身于画外,或身处于画中,词人在用心体会着西湖无所不在的美。虽然热闹繁华的西湖是美的,但我们可以看到词人更欣赏那种繁华过后的自然平淡之美。其五下片描写主人公静静地凭栏欣赏芳草斜晖、水远烟微、白鹭自在飞翔的场景,给人一种安详静谧的感受;其七的结句,“一片笙歌醉里归”,则完全可以想象到游湖醉归时词人内心复归平静的境况。

相对于晚唐五代丽的词风,《采桑子》十首的审美风格都极为平淡清新。由绚烂归于平淡,由丽转向清雅,这或许可作为欧阳修一生及其创作的总结。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词亦如此。文人词从萌芽到晚唐、五代,逐渐把题材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写作手法也少有变化。至北宋,新的形势对词的创作提出了变革要求,欧阳修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在词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采桑子》十首,是词人生活内容的真实反映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词史意义。

首先,《采桑子》组词在内容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作专以抒写浓重的忧伤情绪为主要内容的格局,以清丽明快之景入词,抒发词人对西湖胜景的喜爱之情和恬淡自适的生活情调,从而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作之前有一段《西湖念语》:

“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

作为组词的开场白,念语交代了欧阳修创作这一组词的背景与心态:历经患难之后退居西湖,置身于佳山胜水之间,一觞一咏而兴味无穷。从表现内容上看,组词尽管偶尔也流露出微微的惆怅,但总体上都是以清丽之景来写愉悦之情,而词人作为“闲人”对各种景物欢然欣赏,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是以“属私”之“自我”与“属官”之“他我”相抗衡,从而标举了文人士大夫人格独立的价值。从题材内容上看,《采桑子》十首突破了传统词作多以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为基本内容的创作倾向而趋向于雅,使词的表现内容得到了拓展。抒发真实情感,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欧阳修这一组词作对后世词的创作能突破“艳科”篱藩所产生的重大启示。

其次,在宋代,欧阳修是最早将民歌鼓子词的联章体形式引入词的创作的文学家,为宋词的创作发展了一条新的途径。所谓联章体,是指由两首以上相同词牌的词联合组织在一起,歌咏同一类事物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词体形式。《采桑子》十首合咏西湖美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有机的形式集中地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成为宋词联章体形式的创作典范。后来效仿者颇众,如赵令《商调蝶恋花》十二首,黄裳《渔家傲·咏月》七首、《蝶恋花·月词》十首,洪适《渔家傲引》十二首,李子正《减兰十梅》十首,王安中《安阳好》九首等,均为以联章体的形式来体物抒情的组词;这与欧阳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再次,《采桑子》十首中所体现出来的明丽轻快的情调与清新淡雅的风格,与晚唐五代以来或柔婉或丽的词风,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引领了宋词的一种新的风尚。虽然这些清新、淡雅的词在欧词中只占一小部分,但其所呈现出独特、趋新的风格特征,给词坛带来了一番新气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如毛滂、朱敦儒等创作的词作,在题材、情感表现和审美风格上,都与欧阳修的十首《采桑子》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参考文献:

[1]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 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 汪莘:《方壶存稿》,《宋集珍本丛刊》,线装书局,2004年版。

[4] 欧阳修,黄畲笺注:《欧阳修词笺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

篇12: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采桑子无名氏,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无名氏朝代:宋体裁:词 东君有意观群卉,故放争先。带露含烟。对月偏宜映水边。琼苞素蕊胭脂淡,雪後风前。堪赏堪怜。曾与歌楼佐管弦。

篇13: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

作者:韩W  朝代:宋  体裁:词      华灯自是年年好,月淡烟空。依旧东风。箫鼓吹香醉脸融。谢他诗侣还相觅,雨迹云踪。不分情浓。柳浅梅深鬓影松。

篇14: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欧阳修朝代:宋体裁:词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篇15:桑子凯银行

我的理想是和爸爸一样,当一个银行经理。(文章主旨是理想,小学生的想法实际又新颖。)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水泥路面有隐隐的火发着烫,如果在水泥路面上放一个锅,锅里放一些油,再放一个蛋,蛋一个钟头就熟了。怪不得网上一句传文:走,道路是天然的桑拿吧。(环境描写,比喻,形象地写出天气热。以下是在这个环境下的故事。)

妈妈吃好中饭突然想起来要去银行存钱,快两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妈妈肯定会中暑的。我说:“妈妈,干吗去存钱?”妈妈说:“有计划用钱呗!”我突发异想:立即开个银行,学习学习银行业务,长大了,就跟爸爸一样。于是,把想法告诉妈妈,妈妈竟然同意了。(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桑子凯银行”开张了。首先我在柜子上装了一把密码锁,密码只有我知道。我跟妈妈说:“到我这来存钱吧!”妈妈说:“你有没有利息?”“当然有。”我有压岁钱呢,完全可以支付利息。“那你会不会偷偷地挪用几张呢?”“不会不会,银行有纪律、有规则、守信用的。”妈妈从包里拿出1000元给我说:“那你给我存好。”我接过钱,数了数,把这笔帐写在一本密码本上。把钱放进柜子,锁好柜子门,说:“客户,请填一下您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自己设,以后来取钱报这个密码就行了,只有报对才能给您钱。”说完我给了妈妈一张纸,上面写着:桑子凯银行……办完手续,妈妈离开了我的房间,走到门口时说:“业务忙好了,快点做作业。”是呀,不好好学习,是当不了银行经理的。(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

妈妈居然把1000元钱存在我这的事情给忘了。在屋子里找钱找不着,要骑着电瓶车到银行去取钱了。突然她在钱包里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桑子凯银行……”妈妈发现存款单,一下子想起来了,走到我房间对我说:“儿子,妈妈来取钱了。”我转身站起来对妈妈说:“欢迎光临桑子凯银行,请先报一下密码。”妈妈写出了密码:677762。我和我的记录核对了一遍,完全正确。“要取多少钱?”“五百元。”妈妈脱口而出。我取出钱交给妈妈,还记好了帐,妈妈离开了我的房间。(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我觉得这样的学习确实不错,以后要多向爸爸学习银行业务知识。只有多学习,知识才会武装你。(结尾与开头呼应)

浙江省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学601班

指导老师:俞岳良

篇16:采桑子的散文

采桑子,采桑子叶梦得,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采桑子

作者:叶梦得朝代:宋体裁:词 山蹊小路归来晚,暮雪缤纷。尊酒殷勤。邂逅相从只有君。全家住处无人到,元在重云。此景谁分。万玉参差更作群。

上一篇:企业安环技术组织措施管理规定下一篇:海格通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