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2024-05-03

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共10篇)

篇1: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民用建筑分类

民用建筑分类

建筑物通常按其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大类,工业建筑是供生产使用的建筑物,民用建筑是供人们从事非生产性活动使用的建设筑物。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寓、宿舍等,公共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各类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活动的建筑物,如图书馆、车站、办公楼、电影院、宾馆、医院等,(1)住宅建筑层数分类:一—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六层为多层住宅,七—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人们通常又将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3)按建筑物主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

篇2: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实务》章节要点纲要: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一、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一)民用建筑的分类(2015单、多;2014单)建筑物通常按其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大类。其中,民用建筑又可分为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等)和公共建筑(图书馆、车站、办公楼、电影院、宾馆、医院等)。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六层为多层住宅,七~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记忆点:住宅以三层为界分为低、多、中高、高)(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人们通常又将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无论多高,单层永远为单层;多于1层的,分别以24m和100m为界,分为多、高、超高,界限归属于下部)(3)按建筑物主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分类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

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二)建筑的组成

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包括基础、墙、柱、梁、屋顶等)、围护体系(包括屋面、外墙、门、窗等)和设备体系(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通风系统等)组成。

(三)民用建筑的构造

1.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1)荷载因素:结构自重、使用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风吹、日晒、雨淋、积雪、冰冻、地下水、地震等因素;人为因素包括火灾、噪声、化学腐蚀、机械摩擦与振动等。

(3)技术因素:主要指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等技术条件。

(4)建筑标准:建筑标准一般包括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等方面。

2.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包括:(1)坚固实用;(2)技术先进;(3)经济合理(尤其注意节约钢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4)美观大方。

学是自己的事情,拿下证书不只是为了挂靠,过程中,相信大家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收获与付出是对等的,拿下含金量如此高的二建证。没点儿实力怎么行呢?考二建,跟学尔森名师节奏备考,只要你敢学,只要你能付出,明年二建证儿一定是你的!没有通过的考生不要气馁,!据专家分析已经出二级建造师合格标准的省份。总结出,各省份合格分数线大部分将呈上升趋势,一是受近日建造师新规定:二建将全国执业的影响,二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国家严格控制职业人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所以想要拿下即将升值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的二级建造师证,势必要提早准备。今日学尔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备考干货,希望大家每天都要跟进小编的进度学习。

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2015单;2014单)(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和空调冷却塔等。(可考察多选题)(3)不允许突出道路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地下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墙、挡土桩、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

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人行道路面上空:

a.2.50m以上允许突出的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b.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大于3m;c.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2m;d.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深度不宜大于3m。

②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窗罩,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4)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净高不应小于2m。地下室、半地下室作为主要用房使用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建筑物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5)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6)台阶与坡道设置应符合: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

(7)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规定的水平荷载;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8)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9)墙身防潮应符合下列要求:砌体墙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侧面加设防潮层;湿度大的房间的外墙或内墙内侧应设防潮层;室内墙面有防水、防潮、防污、防碰等要求时,应按使用要求设置墙裙。

(10)屋面面层均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不燃烧体屋面的基层上可采用可燃卷材防水层;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采用架空隔热层的屋面,架空层不得堵塞;当其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应设通风屋脊。

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11)民用建筑不宜设置垃圾管道,如需要设置时,宜靠外墙独立设置;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并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

学是自己的事情,拿下证书不只是为了挂靠,过程中,相信大家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收获与付出是对等的,拿下含金量如此高的二建证。没点儿实力怎么行呢?考二建,跟学尔森名师节奏备考,只要你敢学,只要你能付出,明年二建证儿一定是你的!没有通过的考生不要气馁,!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点:施工合同索赔专项。索赔近三年分值在12分左右,是占分比较多的考点。而索赔问题考点的难点在于工期索赔、费用索赔。

二级建造师复习资料:二级建造师考试考点-学尔森

提供二级建造师考试辅导资料、复习笔记、讲义等内容。欢迎广大考生访问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网,获取更多关于二级建造师考试的信息。

篇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1.1楼地面伸缩缝。楼地面伸缩缝的填缝或者盖缝处理材料主要包括具有弹性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以及塑料调解片等, 其伸缩缝位置、宽度和墙体伸缩缝是保持一致的, 并且为了防止灰尘下落, 做好填缝或者盖缝处理的楼面伸缩缝上面必须要铺上和地面材料相同的活动盖板、铁板或者是橡胶条等能够防止灰尘下落的材料, 尤其是那些有水的房间, 如卫生间等地方的伸缩缝, 在做好伸缩缝基本处理的同时还要做好防水处理, 给楼地面伸缩缝的质量打下双层基础。

1.2屋面分格缝 (分仓缝) , 这种缝通常情况下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较为常见, 其分格大小和屋面受温度影响产生变形的许可范围有关系, 通常前者范围小于后者, 屋面分格缝的服务面积一般在15m~25m的范围之内, 设置间距在3m~5m。如果我们要设置的是泵站、输水沟槽、隧洞、暗渠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伸缩缝, 就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物伸缩缝止水的问题。因为一旦这些位置发生漏水,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1.3墙体伸缩缝。由于建筑物墙的厚度存在差异, 因此墙体伸缩缝有成平缝、错口缝和企口缝等形式, 为了达到室内受外界自然环境因素较少甚至不受影响的目的, 我们要对墙体伸缩缝外墙外侧缝口填塞或者覆盖具有防水、保温、防腐蚀性能的沥青麻丝、泡沫塑料条、橡胶条、油膏等弹性材料。有时建筑物会同时用到伸缩缝和沉降缝, 为了避免两种缝同时设置时缝口较宽的情况, 我们可以选择用镀锌铁皮、铅皮等金属调解片覆盖。在对墙面做抹灰处理时可以适当地在金属片上加钉钢丝网后再抹灰,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抹灰脱落的现象。

1.4屋顶伸缩缝。建筑物的高低错落处和两侧屋面处于同一标高处是屋顶伸缩缝的常见设置处, 其位置和缝宽需要和墙体以及楼地面的伸缩缝保持一致。盖缝和填缝的材料同样也是沥青麻丝、金属调解片等材料。在进行屋面伸缩缝设置时要根据屋面是否上人来具体划分。上人的屋面通常情况下没有矮墙且有一定的施工要求, 因此为了降低雨水渗漏的可能性, 在进行屋顶伸缩缝的设置时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寒冷地区还应在缝隙填以岩棉、泡沫塑料或沥青麻丝等具有一定弹性的保温材料。

2 建筑物伸缩缝的设置意义与原则

如果建筑物的长度和规定、平面图形曲折变化的差距较大或者同一座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高度或者是荷载差异比较大时受气温变化, 建筑构件内部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这种应力的实力比较大或者是这种应力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时, 建筑构件就会产生变形, 严重者造成建筑物出现裂缝甚至是破坏, 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为了尽可能地预防和避免此类状况的发生, 我们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置伸缩缝, 这就是建筑物伸缩缝设置的最终意义。设置伸缩缝时, 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 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 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一般不需断开。如果建筑物处于以下情况 (位于气候干燥的地区、位于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屋面没有保温或者是隔热措施、施工条件不利) 之一时就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伸缩缝间距的减小。

3 建筑物伸缩缝施工工艺与构造要求

3.1 楼地面伸缩缝。

楼地面伸缩缝的施工工艺流程依次为: (a) 伸缩缝内建筑垃圾的清理; (b) 弹线; (c) 切缝; (d) 凿除; (e) 旧楼墙体向内凿除; (f) 找平砂浆后防水油膏的防涂; (g) 用钢板固定墙体。楼地面伸缩缝构造: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是楼地板伸缩缝填缝进行密封处理的材料, 并且其上面还要铺上金属、混凝土或者是橡塑等活动盖板, 楼地面伸缩缝的构造处理一定要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设置顶棚伸缩缝时不能盲目进行, 需要以室内装修为基本参照, 两者的共同结合才能高效率完成楼地面伸缩缝的设置, 顶棚伸缩缝通常的盖缝材料有金属板、木板和橡塑板, 切记盖缝板只能固定其中的一侧, 这是为了确保缝的两侧构建可以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2 墙体伸缩缝。

墙体伸缩缝的施工工艺流程依次为 (a) 旧楼弹线; (b) 切缝; (c) 凿除; (d) 盖板的安装。墙体伸缩缝构造:根据墙体的厚度, 墙体伸缩缝可以分为成平缝、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通常情况下墙体伸缩缝都是做成平缝形式, 错口缝和企口缝在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设置较多。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墙体伸缩缝, 其所采用的材料和构造都要确保两侧墙体在水平方向各自自由伸缩不受影响。变形缝的外墙、缝口都要使用不同的盖缝、填缝资料进行处理, 这是为了防止外界自然条件对墙体和室内的环境造成影响。

3.3 屋面伸缩缝。

屋面伸缩缝的施工工艺流程依次为 (a) 钢板制作; (b) 打孔; (c) 焊接; (d) 除锈; (e) 做防锈漆; (f) 安装; (g) 检查。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面伸缩缝的构造处理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确保两侧结构构件可以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二是要满足防水、保温、隔热等屋面结构的具体要求。盖缝的设置位置主要在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 如果伸缩缝两侧有着相同的标高并且还是上人屋面时, 一般情况下需要做防水油膏嵌缝并进行泛水处理;如果不是上人屋面时, 就需要在缝的两侧加砌矮墙, 并分为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 其具体的要求和屋顶防水、泛水构造相同。在对矮墙墙顶进行盖缝时, 可以用到的盖缝材料有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铝板、不锈钢皮等, 其中镀锌铁皮是矮墙顶盖缝的传统做法, 其余的是近些年逐步流行起来的矮墙顶盖缝方法。

摘要: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物开裂情况发生的几率, 在建筑物长度方向我们会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断开, 这种为了避免建筑物开裂适应温度变化所设置的缝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伸缩缝。其设置间距 (建筑物的容许长度) 和结构所用的材料、结构类型、施工方式、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的考虑。

关键词:建筑物,伸缩缝,设置意义,构造要求

参考文献

[1]丰科勇.桥梁伸缩缝安装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11) .

篇4: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构造 主要方法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构造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明确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有着不同的抗震等级要求,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应该按照不同建筑类别的抗震等级的相关标准规定(GB50223—2008)确定其抗震等级。换句话说,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而且应与相关的标准规定相符。

(二)要合理确定周期折减系数

从目前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来看,一般都会在其中设置填充墙,这种情况下致使了结构的实际刚度要比预计或计算中的刚度要大,因此计算周期往往比实际周期要长。根据计算周期而得出的地震作用效力则比实际的要小一些,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安全系数。基于此,必须对结构的计算周期采取相应的折减措施,以此克服上述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折减时,首先应确保系数不宜过大,应合理科学。具体而言,当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是砌体填充墙时,它的折减系数可以根据填充墙的实际数量与材质进行确定,正常的情况下应控制在0.6~0.7;如果填充墙的数量较少或者用的是轻质砌体时,一般将其系数设定为0.9。此外,如果混凝土框架机构没有填充墙的话,一般可以不必进行周期折减的计算。

(三)要确定好梁刚度的放大系数

目前,大部分的混凝土的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软件模型在输入的时候多为矩形截面,而结构中存在的楼板往往也会形成T型截面,计算软件却没有将这种T型截面考虑在其中。但是实际运用中,T型截面的存在又会增大刚度,这就使得计算所得的刚度远远没实际刚度大,那么计算出的地震剪力值就会偏小,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计算的时候应该适当地放大梁刚度系数,一般为边梁放大1.5,中梁放大2.0。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主要方法探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主要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结构概念的设计

在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结构概念的设计,比如平立面布置规则性、选择抗震性能、结构选型、较强抗风压性能的结构体系等。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由多种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的结构分体系构成的整体,它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构建一个最佳的结构整体。因此,结构设计时必须抓住结构概念的设计,应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客观情况(如宽度比、高度、抗震级别、施工技术等)选择最科学、合适的结构体系。

(二)方案的设计及配筋处理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应该把握建筑方案的设计以及配筋的处理。从经济效益来考虑,每一个投资商都希望获取最大的效益,也就是说用最小的成本开支并在保质保量按时交底之后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很多投资商都希望具体的施工中减少配筋的使用以此实现工程建筑的安全与实用,而这就相应的要求一位好的建筑方案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要满足建筑的功能布局,同时也要尽量考虑结构的规范。若设计工作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不熟悉相关的结构设计要求,设计出的结构方案往往很难满足结构设计规范,当进入了具体施工阶段,才发现先前的设计与实际施工出入很大,故而临时做出必要的修改。但此时,方案已经提交并得到了相关单位或企业的通过,若临时提出整改,则会增加建筑的构造限度,从而增加配筋。

(三)配筋的具体构造方法

从目前来看,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如场地的面积、结构、功能等)的影响,这就使得大部分工程在框架的梁端设计上必须使用挑梁。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外挑梁承受的荷载往往与框架梁承受的荷载不同,也就是说两者在断面设计上的尺寸不同。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设计中,某些设计工作人员会把框架梁的主筋往外挑梁延伸一些,可延伸的主筋却无法进入挑梁中。一旦有了这种错误的设计,在具体施工阶段才会显现出来,而此时大量的钢筋已截断成型,这样就会阻碍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损失。故而,在具体的设计与施工中,务必做好这类设计的规避。

(四)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及构造方法

剪力墙往往受到了弯矩与轴向拉力的作用,如果轴向拉力过大,全截面受拉,则属于小偏心受拉现象。在小偏心受拉现象下,整个界面处在拉应力下,而混凝土具有抗拉性极差的性质,因此混凝土将会开裂并贯通整个截面,这样以来所有的拉力便由端部与墙腹部的钢筋承担。这种情况会增加钢筋的受重,增加它的负担,从而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对于剪力墙而言是不允许发生小偏心受拉现象而造成一定的破坏。而在大偏心受拉现象下,整个截面的大部分将受拉,但也有少部分受压。从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来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到破坏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剪压、剪拉、斜压。其中,前两者往往比第三者的脆性更弱,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把握与避免。

在剪力墙的构造设计中,应该通过一定的构造措施方式减少或规避剪拉、斜亚现象而产生的破坏。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事先通过详细的计算,确定墙中的水平钢筋,防止剪切破坏,也就是要通过限制墙肢内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从而防止剪拉破坏;通过截面剪压比的限制来规避斜压破坏;计算斜截面的承载力则是为了防止剪压破坏。在剪力墙的截面设计与构造中,通常被认为:竖向分布的钢筋是为了抵抗弯矩,而水平分布的钢筋则是为了抵抗剪力。如此,剪力墙的抗剪便由混凝土与水平钢筋共同承接,从而提高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三、结语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是其中比较重要且复杂的一环,一旦其中出现了什么差错或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就必须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尽量与时代的先进性挂钩,并将实用、有效、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运用在工程设计中,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卫娜.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主要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261—261.

[2] 秦绪波.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1,(2):51—51.

[3] 张岚.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的分析[J].广东科技,2009,(2):92—93.

篇5: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一)四面支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取值

1. 单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3,最小板厚60mm(板厚为10mm的倍数),现浇板厚为跨度的1/30~1/40,

2. 双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2,最小板厚80mm(板厚为10mm的倍数)。

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 悬臂板:板厚应按1/12挑出尺寸取值,且≮70mm(根部)。

板的悬臂长度≤500mm时,取60mm厚;板的悬臂长度>500mm时,取80mm厚。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取值

1. 单向梁:梁高按所在跨度的1/10~1/12取值,梁宽取梁高的1/2~1/3,并应是50mm的倍数。

2. 主次梁:主梁按所在跨度的1/8~1/12取值,次梁按所在跨度的1/10~1/15取值,梁宽取梁高的1/2~1/3,并应是50mm的倍数。

3. 井字梁:双向梁高与梁宽均相同。

(三)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搭接尺寸

1.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墙上的搭接尺寸为100mm。小于100mm时应采取连接措施。

2.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梁上的搭接尺寸为80mm。小于80mm时应采取连接措施。

(四)现浇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搭接尺寸

现浇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包括过梁)的搭接尺寸不得小于240mm。

(五)地面的构造层次(P152)

1. 面层

2. 连接层

3. 找平层

4. 隔离层

5. 防潮层

6. 填充层

7. 垫层

底层地面的主要构造层次为:面层、垫层、土层

楼地面的主要构造层次为:面层、填充层、结构层

(六)地面的选用与构造

地面的选用共22点,选用时应区别房间的不同和要求的各异(P154~155)

地面的构造应注意:(共23点,主要是以下几点)

1. 室内外高差

至少150mm,民用一般450mm,高层至少600mm(地下防水上卷收头至少500mm以上)

2. 防开裂措施(宜在混凝土顶面下20mm处配置直径为4mm,间距为150~200mm的钢筋网)

3. 地面变形缝

纵向缩缝:平头缝、企口缝,间距3~6m,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必须彼此紧贴,

横向缩缝:假缝,间距6~12m(高温季节施工的地面,假缝间距宜为6m),假缝宽度宜为5~20mm,高度宜为垫层厚度的1/3,缝内应填水泥砂浆。

伸缝:室外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宜设伸缝,间距宜为20~30m,缝宽20~30mm,缝内应填沥青类材料。

4. 地面分格缝

5. 地面排泄坡度

a)整体面层或表面比较光滑的块材面层,可采用0.5%~1.5%。

篇6: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应按专业(至少分土建和安装工程两部分)指定专人负责逐日记载,记载内容要真实、连续和完整,且应包括日期、施工部位、天气状况、风力、最高和最低温度、突发事件、生产情况记录和技术质量安全工作记录。其中,生产情况记录包括施工项目内容、机械作业、班组工作和生产存在的问题;技术质量安全工作记录包括技术质量安全活动、技术质量安全问题和检查验收情况等。

篇7:筒仓抗震构造有哪些要求?

(1)钢筋混凝土贮仓,宜采用筒承式圆贮仓,

(2)8度和9度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3)9度时,柱承式贮仓可采用钢结构。

(4)6度和7度时,直径不大于6m的筒承式圆贮仓,可采用砖砌体结构,但与通廊应脱开。

篇8:墙下条形基础构造要求与设计

一、扩展基础的特点

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 (单独基础) 统称为扩展基础, 扩展基础的作用是把墙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 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当前, 扩展基础包括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具体情况如下。

1. 无筋扩展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无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无筋基础的材料都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 但抗拉、抗剪强度都不高。为了使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值, 设计时需要加大基础的高度。实际使用过程中, 无筋扩展基础应按照建筑地质层的具体构造。对基础层实施勘测分析, 掌握具体承载力指标后再进行基础施工。

2. 有筋扩展基础

相比于早期使用的无筋扩展基础, 有筋扩展基础的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其选用了钢筋材料为支撑设置于建筑物地基层, 进而达到扩散地面压力的作用。如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建筑施工区处于软土层区域, 可选用有筋扩展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这就保证了基底结构的牢固性。也可选用有筋扩展基础需参照地基层的具体状态, 选用合适的钢筋材料及混凝土结构作为支撑体。

二、墙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建筑行业对墙下条形基础结构给予了明确的定义, 其主要设定于建筑物基础层的筑造结构, 用以保护地面建筑物的稳定性, 防止基层破坏而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性能。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就, 不仅产业经济收益实现了持续增长, 且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性地更新改良, 这些都与现场施工经验密切相关的。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具体如下。

1. 垫层

对于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来说, 其最关键的结构在于垫层部分, 这是承载上部结构受力的主要构造。我国建筑行业对墙下条形基础构造的垫层有明确规定, 要求其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 mm, 垫层厚度过小会影响到基础构造的承载力。按照现场施工普遍选用的垫层厚度, 当前墙下钢筋基础的垫层通常采用100 mm, 这一标准下垫层的耐久性最好。

2. 锥形基础

按照物理结构原理划分, 锥形基础在墙下条形基础中具有扩散作用。把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受力荷载扩散为多个受力点, 避免了地基基础受力集中而造成的破坏作用。基础结构设计时应控制好锥形结构的边缘高度, 并且对外围保护层尺寸给予严格的控制。具体情况是,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 mm, 阶梯形基础的每一级高度宜为300~500 mm。

3. 钢筋

现代建筑物结构形式有了很大的调整, 墙下条形基础层也构造也有了新的变动。最大区别在于钢筋材料的植入, 大大增强了基础混凝土的承载力。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 mm, 间距不宜大于200 mm, 也不宜小于100 mm;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 mm, 间距不大于300 mm, 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

4. 保护层

为了巩固基础结构的抗荷载性能, 还要设置保护层对基底载荷划分, 以保证扩展基础构造受力范围的有效性。根据长期施工经验总结, 墙下挑选基础对保护层设定的要求比较严格, 关键之处在于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经过荷载试验发现, 若墙下条形基础设置保护层, 其厚度不小于40 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 mm, 这些都是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的指标。

三、墙下条形基础构造的设计方法

建筑行业对墙下条形基础结构给予了明确的定义, 其主要设定于建筑物基础层的筑造结构。用以保护地面建筑物的稳定性, 防止基层破坏而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性能。鉴于上述对墙下条形基础构造要求的探究, 本次以某民用住宅基础层的荷载设计为例, 分析了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方法。

1. 建筑概况

本次研究选用的建筑物为某一民用住宅楼, 其地下结构选用了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前期, 对该住宅楼地基进行了勘测调查, 掌握了与地质状况相对应的地质环境, 如图2。从表中可以看出, 此住宅楼所处区域的地势相对平坦, 冻深标准尺寸在1.5 m。地下层面临的水位值也处于标准状态, 尺寸为地表下8.5 m, 且质量检测显示水质指标较好, 未对建筑基础层造成侵蚀破坏。

2. 上部结构设计

(1) 上部结构资料

教学楼建筑平面, 建筑梁的截面尺寸为200×500 mm, 梁伸入墙内240 mm, 梁间距为3.3 m, 外墙及山墙的厚度为370 mm, 双面粉刷。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室外设计地面-0.6 m, 室内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2) 上部结构作用

本次选择的建筑对象中, 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58.57 kN, 山墙∑F2K=168.61 k N/m, 内横墙∑F3K=162.68 kN/m, 内纵墙∑F4K=1 533.15 kN。

3. 选定计算单元

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 具体包括: (1)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 (2) 内纵墙选定墙下挑选基础轴线之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 (3) 山墙取1 m宽墙体; (4) 横墙取1 m宽墙体。上述指标的选定, 主要是为了便于基础构造设计参数的计算应用。其真实地反映墙下条形基础构造的设计成效, 保证了基底强度的有效性。

4. 荷载计算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压力荷载, 减小地基层的承载力值, 防止承载过重对基底造成的破坏作用。本次设计中, 重点对墙下条形基础荷载参数进行了计算, 为地基施工提供了准确地参考指标, 加快了条形基础受力的稳定性。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1) 外纵墙

取两窗中心线间的距离3.3 m为计算单元宽度, 则F1k=∑F1K/3.3=558.57/3.3=169.26 KN/m。

(2) 山墙

取1 m为计算单元宽度, 则F2k=∑F2K/1=168.61 KN/m。

(3) 内横墙

取1 m为计算单元宽度, 则F3k=∑F3K/1=162.6 KN/m。

(4) 内纵墙

中心线间的距离8.26 m为计算单元宽度, 则F4k=∑F4K/8.26=11 533.15/8.26=185.61 KN/m。

随着地面建筑物承载力的不断增大, 其对地基层造成的受力载荷也越来越大。若不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 势必造成基底压力的超载, 影响到墙下基础层的结构性能。以上述试验数据为准, 本次计算所得的荷载值符合要求。显著改善了基础层的受力荷载, 防止了地基病害的发生。

四、结语

伴随着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优化改进, 扩展基础在工程项目里的应用价值得以体现。其可以将地面传递至地基的承载力及时转移, 扩大为一定的底面积分担荷载, 进而减小了地基土本身的承载力, 有效保护了地面结构的完整性。墙下条形基础是一种比较实用型的承压结构, 用其支撑建筑基础可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从行业标准规定来说, 墙下条形基础构造应满足相关的应用要求。

摘要:地面建筑物对地下基础造成了较大的受重荷载, 若重力载荷偏大则难以满足基础结构的承载标准, 极有可能对地基层产生不利的危害。墙下条形基础构造是现代建筑基础常用的一种, 其在减小上部结构受力荷载方面的作用显著。本文分析了地下条形基础构造的应用特点, 并结合建筑案例对其构造要求及设计方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特点,构造要求,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田丽.新时期建筑行业扩展基础的构造形式分析[J].山西建筑, 2011 (16) .

篇9:桩和桩基的构造基本要求

关键词:桩基础;设计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7)配筋长度:①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②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③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④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精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1桩基础设计与施工中经常发生的问题

(1)桩基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而无法压至设计标高。这里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地质报告有误,桩实际承载力大于计算值,必须先做试桩以确定其合理的桩长及承载力。其二则可能由于土层本身原因,如饱和砂土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使桩基根本无法压入,这就需要我们从施工措施上去解决。首先是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如跳打,使先期施工的桩产生的水压力消散后再施工下一根桩;其次对静力压桩来说必须选择有足够压桩力的施工机械,要避免抬机等现象出现;另外可以采取引孔,设置排水孔等措施尽量减少空隙水压力。当然压桩时必须注意压桩力应控制在桩身极限强度范围以内,且应注意压桩挤土作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2)沉降计算。建筑物对沉降差和沉降反应比较敏感,因此规范GB5007-2011第3.0.2条、第5.3.10条、第8.5.10条对沉降计算进行了严格的界定,但由于沉降计算方法和土工参数的准确测定目前还不完善,因此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如:摩擦型桩未进行沉降计算违反了GB50007-2011第8.5.10条;高层基础与裙楼基础未设置沉降缝,未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差异沉降及影响,违反了JGJ3-2010第12.1.8条规定;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未按GB50007-2011第5.3.10条规定进行变形计算;同一结构单元采用了不同的基础形式,未进行沉降计算,违反GB50011-2010第3.3.4条;同一结构单元部分用天然地基部分用桩基,不符合GB50011-2010第3.3.4条,未进行沉降差计算,不满足GB50007-2011第5.3.4条;某工程由于主楼与裙楼上部结构荷载差异很大,二者桩型、桩长、桩持力层均有较大差异,未进行沉降验算,后浇带是实际解决此类问题较为实用的方法,但总说明中也未见后浇带的施工要求;结施说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未进行沉降验算,违反GB50007-2011第8.5.10条;勘察报告揭示土层坡度大于10%,未按GB50007-2011进行地基变形计算。

(3)桩的长细比。控制桩的长细比是已作废的旧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的要求,新的《地基规范》及《桩基规范》均取消了长细比的限制。一些设计者在工程设计中仍以长细比来控制桩长或桩径,造成工程桩的不必要的浪费。长细比限值主要是为了保证桩身不产生压屈失稳,以及考虑施工条件的要求,对于端承桩因有一较坚硬的不变形的持力层,在桩顶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桩身若过于细长,可能会像压杆一样出现失稳破坏。而对于摩擦型桩,桩身应力向下衰减,且桩会随着荷载加大而产生沉降,不会产生压屈失稳,所以不需考虑长细比的限制。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超长长桩及长桩应用广泛,而长细比限值制约了长桩的使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质量正常的低承台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压屈失稳的例子,所以两本规范不再提长细比的要求了。但具体应用中如遇到桩周土软弱或可液化,或8度以上地震区的情况,当桩身强度控制设计时,仍应慎重对待,可按相关规范验算桩身压屈。

(4)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质量保证措施有:①教育职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按照各项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作业。②各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上岗教育,技术交底,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③每天施工前对要施工的桩位进行仔细放样和复核,纠正因土体受挤和人为影响的桩位偏差,每三天对场区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校正。④桩基施工时桩距偏差允许值在200以内,标高允许偏差范围在(+100,-50)以内。⑤及时办好各项手续,做到职责分明。⑥施工各类资料(如工程文件、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成果图等)的收集做到完整、准确、及时、整洁。⑦打桩结束后,及时整理好齐全,符合要求的打桩各种资料,提请总包审核。

(5)桩间距。为了避免挤土效应对成桩质量的影响,设计中应控制桩间距在允许范围之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某工程項目大部分预应力管桩桩距不满足DB32/112-95第9.6.8条,尤其02栋B-D/2-5轴间桩距过小,考虑到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跳打方式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首先应考虑调整布桩。某工程有部分桩间距不能满足JGJ94-2008第3.2.3.1条;某工程01栋与05栋间二排桩之间桩间距不足;某项目采用的“A”型压桩,根据97G3611图集说明,应用“B”型,相邻挖孔桩扩大头净距小于1m,违反GB50007-2010第8.5.2.1条等。

篇10:砌体结构圈梁有哪些构造要求?

1 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

2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上一篇:通天峡游记散文下一篇:衡中给学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