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事件处理程序

2024-04-09

应急事件处理程序(共8篇)

篇1:应急事件处理程序

洋北中学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应急程序

一、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二)分级控制

传染性疾病根据卫生部、江苏省对疾病的控制方案要求,按疫情波及的区域范围,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特大事件。

在具体的疫情预防控制措施上,根据疾病在本学校的实际流行强度,实施分级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三)分类处置

呼吸道传染病(SARS、禽流感、猪流感)、肠道传染病(霍乱、感染性腹泻)或食物中毒的病例,在于早期发现非典疫情,提高对疫情的早期预警和预报工作。SARS早期预警病例分类标准、禽流感、类流感、霍乱病例按照上海市卫生局规定的病例分类标准执行。

(四)及时处置

为有效地切断疾病的传播,根据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疑似病例、临床确诊病人实行隔离治疗;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指挥系统

任何人发现或得知“疫情”发生,应立即向值班领导和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确证信息属实后,立即启动学校应急程序。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组织指挥系统:a)领导小组.b)综合协调组.c)信息组.d)疫情调查组.e)消毒组.f)宣传组.g)后勤组。

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b)消毒制度.c)传染病宣传制度.d)晨检制度等。

三、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及职责(一)班主任老师

1、负责每天对本班学生中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症状时或因病缺课情况,应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如病例数超过正常时,应及时报告卫生老师。

2、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提供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

3、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班级学生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后,每天2次报告卫生老师。

(二)卫生老师

1、负责每天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并记录归档。

2、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负责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征、发病人数、发病班级、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向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诊。

4、发生突发事件后,负责每天2次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汇报,统计后传真上报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5、对病愈返校的学生,返校当天必须先到学校卫生室,经卫生老师检查由卫生部门出具的返校证明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6、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学校的疫情解除通知后,即可对学校采取解除控制措施。(三)学校领导

1、学校应组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明确分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2、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应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班级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所(公共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实验室、会议室、图书馆、运动场地等),对发病较多班级的学生,相对限制活动区域,必要时使用备用教室,防止发病班级之间的交叉感染。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考虑全校停课。

3、学校需加强同区疾控中心的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密切关注学校学生的发病状况。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健康教育课、晨会、班会、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正面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引导学生自觉配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发生特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防制知识,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5、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流行时,对发病班级教室进行彻底消毒,加强教室、实验室、专用室等室内空气流通,要经常开窗通风。对食堂、厕所进行消毒,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四、个人防护与消毒工作

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时,接触可疑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上述人员应穿戴工作服、隔离衣、工作帽和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2、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1)地面、墙壁、门窗:用0.2%-0.5% 过氧乙酸、500mg/L-1000 mg/L二氧化氯、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 mg/L-2000 mg/L的消毒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8%-20% 过氧乙酸溶液5-6 ml(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器进行消毒,也可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薰蒸2 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对于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0.3%-0.5%过氧乙酸、3%过氧化氢、50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含量为1500 mg/L的消毒溶液,用气溶胶喷雾,20-30 ml/m3,作用1-2小时。消毒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3)衣服、被褥、书报、纸张: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或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 mg/L-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8%-20% 过氧乙酸5-6 ml(1克/米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小时-2小时。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毫克/升)消毒4小时-6小时;或用压力蒸汽进行消毒。

(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含量为20000 mg/L的消毒液2000毫升,搅匀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毫升加入干漂白粉5克或次氯酸钙1.5 克或有效氯为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毫升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有效氯含量为50000 mg/L的消毒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

(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30 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也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250 mg/L-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000 mg/L-5000mg/mg/L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五、健康教育

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广泛开展SARS、禽流感、霍乱等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卫生科普常识,指导学生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SARS禽流感、霍乱预防和控制工作。

宿城区洋北中学 2011年8月28日

篇2:应急事件处理程序

建立组织健全、反应灵敏的应急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处理程序,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范围

2.1 省内发生的各类重大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 上级行政部门和各级CDC指派和要求处置的突发事件。职责

3.1 中心主任和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和指挥突发事件的处置。3.2 应急办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和安排,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负责应急机动包的保管和分发。

3.3 办公室负责安排节假日值班人员和突发事件时相关部门协调与车辆调度。

3.4 各疾病控制科室(机动队)负责突发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置。3.5 各实验室负责现场采样、运输、检测和相关设备、器具的日常配备。

3.6 总务科负责防疫用品、消毒药械、救灾药品的采购、保存、发放。规定和程序

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级

4.1.1 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4.1.2 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具体分级方法详见“注解”)。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值班制度

4.2.1 中心实施24小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值班室设在应急办。

4.2.2 日常值班安排和节假日期间值班安排分别由应急办和办公室负责。

4.2.3 要求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定时做好网络巡查,认真接听和详细记录来、去电话,在第一时间向值班领导报告疫情、通知应急响应人员等。

4.2.4 中心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作业指导书》,对值班人员、职责要求、工作内容、报告记录等作了具体规定。4.3 突发事件报告受理 4.3.1 接收报告:

在接听电话或接到报告人员的突发事件报告后,接收报告的人员要详细询问、记录如下,并作初步确认: a.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 b.事件发生经过,地点;

c.首发病例及其发病时间、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目前发病人数、死亡人数; d.治疗用药情况;

e.对方的初步判断,目前的处理情况及效果; f.存在的困难或问题及要求。4.3.2 传达报告:

a.接收报告的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向值班领导或主管领导、应急办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报告;

b.及时向上级报告;

c.中心管辖区域内的突发事件除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外,还应根据需要及时拨打报警或求救电话:110(匪警)、119(火警)、120(急救)等。4.4 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4.4.1 应急准备:

a.各业务科室、保卫科和中心安全委员会负责收集或组织编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控制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b.主管相关传染病防控的科室应针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性质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c.对参加应急事件现场处置的人员应进行个人防护安全、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和防火灭火知识教育;

d.中心应急机动队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物安全事件、火灾及意外伤害事件演习。其他紧急事件和应急预案也应定期演练和确认,以保证具备足够的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4.4.2 应急机动队:

为及时处置省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心成立了足够数量的应急机动队:

a.队长:由中心任命,为高资质的公共卫生专家或中级以上技

术职称、五年以上预防医学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

b.队员:由防病和卫生专业科室、检测科室的业务人员以及司机等后勤人员组成;机动队应由三人以上组成,其中要求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0%;

c.必要时,中心可临时抽调其它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机动队;

d.中心制定了《应急机动队管理办法》,对机动队的组成、职责、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4.4.3 应急响应:

当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发生时,责任部门或接到报告的人员应迅速作出反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和中心主管领导。

a.启动应急预案:

——中心主任或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并确认需应急响应时,即表明启动该事件(疫情)的应急预案;

——应急办和相关科室互相反馈信息,立即通知机动队、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应急办要报告省卫生厅相关部门和领导。b.奔赴现场:

——办公室或中心车队立即调派车辆;

——现场调查小组成员准备好作业文件、调查表格、采样工具、防护用品(机动包),必要时领取适量的消毒器械、防治药品等,按时在指定地点上车;

——从启动应急预案到全体现场调查小组成员上车出发,整个过程必须在60分钟内完成。

4.5 现场调查处置 4.5.1 事件确认:

a.确定疾病的定义与判断标准,准确判断事件分级。b.处置前准备。根据疾病的定义与判断标准,制定合理、规范处置方案,备齐调查表格、现场处置设备、采样器材、个人防护用品、药品等。4.5.2 初步调查:

a.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了解病史、进食史、体征和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同时了解治疗用药等情况;

b.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引起疾病、中毒、污染发生的因素;

c.采集相关样品,进行检验; d.综合分析,作出初步判断。4.5.3 采取控制措施:

a.划定疫区、疫点,制定控制措施;

b.对原因明确的,现场采取强制措施和消除致病、中毒、污染因素的措施;

c.特大及影响范围广泛的疫情或污染、中毒事故视情况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方案,待批准后组织实施;

d.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针对性地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清除污染物;

e.怀疑为传染病时,对病人要进行隔离,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严密观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f.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争取配合和支持;及时调整控制措施等。4.5.4 深入调查,验证假设:

a.核实全部个案调查资料;

b.了解事件发生区域的自然、社会等情况; c.实验室检验证实;

d.事件发生因素和特征的补充调查。

4.5.5 无续发病例或继发污染、泄漏时解除控制措施。4.6 写出业务总结和处理报告

4.6.1 向中心领导、相关科室和卫生行政部门汇报事件处理结果,并根据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报;写出业务总结或突发事件的处置报告。4.6.2 总结或报告要求:编制及时、内容信息齐全,初步分析与最终结论逻辑关系正确,流行病学病因明确,控制措施效果明显等。4.7 资料整理归档

4.7.1 上述每个过程都要详细做好记录,并收集、整理、归档,内容包括:

a.报告记录;

b.组织形式及参加调查队成员名单; c.调查处理经过;

d.调查及检验、诊断记录和结果; e.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 f.总结及其它调查结案材料。

4.7.2 上述资料应由所有机动队员签字后,交主管领导或该事件处置总负责人审批。

4.8 本中心区域内突发的环境污染、有害因素泄漏、生物安全事故和职工劳动伤害等事件的处置可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或参照上述规程或《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的规定执行。4.9 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各相关科室应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以及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有效性评价,必要时进行适当修订。

备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l、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蓝色预警)

a.腺鼠疫/霍乱在一个县市区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1周内病例数10例以下。

b.一个县市区内(简称:辖区内,下同)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

c.辖区内动物间发生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境外出现人感染病例,未出现人感染病例。

d.一次食物中毒30—100人或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e.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黄色预警)

a.辖区内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5例以下。

b.辖区内发生腺鼠疫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

c.辖区内发生霍乱暴发流行,一周内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或市州以上城市的市区近5年来首次发生霍乱

疫情。

d.辖区内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

e.辖区内一周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f.辖区内动物间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出现人感染病例。

g.辖区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h.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i.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j.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50人,或死亡5人以下。k.市州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橙色预警)

a.在辖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及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区。

b.一个市州范围内腺鼠疫发生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州。

c.一个市州范围内发生霍乱流行,1周内发病31—100例。d.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州。e.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f.一个市州范围内动物间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或流行,2个以上县市区出现人感染病例,或疫情局部扩散,或出现人感染二代

病例。

g.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2个以上县市区。h.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i.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j.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k.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50—99人,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10—19人,或中度放射损伤人数5—9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1—4人。

l.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

m.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红色预警)

a.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b.霍乱在一个市州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10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州,有扩散趋势。

c.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同时波及多个市州,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e.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传染病。

f.动物间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或流行,2个以上市州同时出现人感染病例,有扩散趋势。

g.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

例。相关文件

5.l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3年 5.2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卫生部

2001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5.4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5.5 《消毒管理办法》第三版

5.6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作业指导书》 5.8 《应急机动队管理办法》 5.9

篇3:赤坎水库藻类污染事件应急处理

1 赤坎水厂基本情况

赤坎水厂于1997年扩建完成, 至今仍是粤西地区最大的水厂, 日供水能力20万吨。从2003年开始, 赤坎水厂用鹤地水库水作为主要水源, 赤坎水库作为备用水源, 当鹤地水库的塘口泵站无法保证供水时, 赤坎水厂就会采用赤坎水库水作为临时水源。

2011年5月10日上午, 位于麻章塘口抽水泵站的一条DN1400的输水管道突然发生爆裂, 必须停水进行维修, 塘口泵站输送的原水中断, 赤坎水厂必须启用赤坎水库水作为临时水源。

2 赤坎水库概况

由于水库周围有大量大排档存在, 其污水直接排入水库, 加上周边企业有偷排污水的现象, 多年仍无法彻底处理, 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水库中大量聚集, 引起水浮莲、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水体溶解氧量下降, 水质恶化。所以当得到上级通知要采用赤坎水库水作为临时水源水时, 水质检测中心第一时间对水库水水质进行分析, 得出分析结果如下表1、表2, 可以发现水库水水质已经严重恶化至V类水质。

3 赤坎水厂应急处理措施

通过分析赤坎水库水的水质分析报告, 赤坎水厂针对此次赤坎水库的水质作出相应的措施如下: (1) 投加粉末活性, 投加量为25 mg/L。 (2) 投加脱色除臭剂, 投加量为12 mg/L。 (3) 停止前加氯, 加大后加氯的投加量, 投加量为4.5 mg/L。 (4) 加大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 投加量为37 mg/L。 (5) 增加快滤池的冲洗频率。

4 处理后出厂水水质结果分析

本水质中心通过对赤坎水厂出厂水进行水质检测, 结果见下表3、表4, 可以看出所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效, 出厂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49-2006) 的要求。

5 结论

面对备用水源水污染, 湛江市民用水存在威胁时, 湛江自来公司临危不惧, 通过水质检测中心对赤坎水库水质进行快速检测, 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水质超标项目, 并将数据提供赤坎水厂, 水厂针对超标项目进行处理, 通过各种药剂的搭配使用, 处理了污染物质, 使出厂水水质指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保证了市民的饮水问题。

同时这次事故提醒了我们, 即使是备用水源, 也应进行严格保护, 严禁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直接排放到水库严禁向水库丢弃生活垃圾, 并且要定期对水库进行清理和水质监测。这样才能保证赤坎水库这个备用水库的水质安全, 保证湛江人民用水的质量。

摘要:由于麻章塘口抽水泵站输水管道突发爆裂, 必须停水维修, 赤坎水厂启用备用水源水——赤坎水库水, 而水库中水浮莲、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其水质恶化至Ⅴ类水质, 为了保证供水, 赤坎水厂针对此次污染做出相应处理措施使其出厂水水质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关键词:藻类爆发,水库水,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1]胡韧, 林秋奇, 王朝晖, 等.2002.广东省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特征.生态学报, 22:1939-1944.

篇4:应急事件处理程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52-02

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高等教育急剧扩张,引起一系列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特别的对于生源状况不太好的高等职业学校,以扰乱教学秩序为主的突发事件更是频繁发生。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院的稳定,保障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概念

学生突发事件是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对学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它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等特点。

二、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分类

1.按照事故原因划分

(1)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学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压踩踏、交通事故等);

(2)公共卫生事件(食物和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3)群体性事件(打架斗殴、学生运动、闹事等);

(4)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破坏性地震等)。

2.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一般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在学校发生,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紧急情况。

(2)重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在学校发生,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重大危害或出现人员伤亡的紧急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院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死亡3人以上的紧急情况。

三、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指导思想与处理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处理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应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

(2)应坚持“责任分包制”。

(3)应遵守“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3]

总之,突发事件应急的处理应理清程序,抓住重点。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按照不同的程序随时进行处理。事前,要以预防为主,对出现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事中,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财产损失;事后,要查明原因、追究负责人的相关责任,吸取教训,力争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如若不能避免的則在下次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2.组织机构

为了贯彻以上思想,按照应急处理的两个处理原则,必须成立一个责任明确而且行动迅速有效的团队,形成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将防患和应急处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一个有力的应急处理体系。

一般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应由总指挥(或组长)、若干副指挥(或副组长)和若干成员(组员)构成,并设立突发事件处理部门(小组)、宣传部门(小组)、安全和后勤保障部门(小组)等。

3.处理过程

(1)监测预警工作

监测预警就是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源”,对学生实时监控,对于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要随时掌握,以便及时处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某高校部分高年级学生对食堂伙食严重不满,为表示抗议,准备联合其他同学进行“罢餐”,甚至有“绝食”抗议的打算,就在“罢餐”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就由学校在同学当中设立的“信息源”报告给校方,校方立即采取措施,联合相关班主任等一起做好这部分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对食堂伙食及时做了调整,从而成功的避免了“罢餐”事件的发生。一个有效的“信息源”必须包括由学生、校保卫人员和教师三者共同组成,缺少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事态的及时控制。

其次,要对引起突发事件的一些常见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常见因素有学生宿舍管理不善问题、学生食堂伙食差问题、学生看病难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学生看病难问题,特别是在夜间,一些突发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那么患病的学生就有生命危险。

再次,要做好对师生的危机意识[1]和应急处理的培养。人永远是第一要素,在平时就居安思危,学校可以开展各种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培训,也可通过编制安全知识教育手册,普及救险脱困、防盗等安全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团、协会、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以讲座、展览和晚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例如,某高校每年的4~5月都会开展“安全文明月”活动,集中对安全文明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2)事中处理工作

1)及时报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当“信息源”在得知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立刻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再由上一级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向上一级报告。一般对于一般性突发事件由二级学院(系部)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即可;对于重大突发事件,需学校(院)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对于特大突发事件必需由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处理。

2)控制势态。应急处理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教师、校保卫、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其他同学做好前期处理(如: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等工作),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情况紧急的条件下,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可及时拨打救急电话(如110等)。

3)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并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及时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4)做好宣传。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信息处理机制,及时公布信息,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谣言满天飞”的情况发生,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另一方面以起到把握舆论导向、稳定社会公众情绪的作用。例如,2003年2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大学的餐厅发生爆炸事件,炸伤了几位用餐者。事件发生后一个小时之内北京大学校园网就播发了来自校方的公告,宣布两所大学共有9人受伤,这就大大缓解了紧张恐怖的气氛,高度透明的信息让流言和谣言的传播缺少了空间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可能发生的恐慌心理。[4]

(3)善后处理工作

1)学生突发事件调查工作,依据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一般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由学院组织调查;特大突发事件,由学院协同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

2)实施责任追究。要强化稳定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协作,确保学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指令的畅通。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稳定工作保障条件和保障水平。如果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追究其相关责任。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起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以预防为主,及时、合理的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 强、刘建平.论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3 黄克宇、兰 茹、徐安娜.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5(2)

篇5: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周敏 副组长:李玉梅 组 员:徐光辉、刘丹丹

(一)办公室设在护理部; 电话:8071

(二)领导小组职责:

1.抢救小组成员需手机24小时开机。

2.接到呼叫电话,(3)与总值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程序】

接到停电通知 → 备好应急灯 → 准备动力电器的应急方案

突然停电后 → 采取措施保证抢救仪器的运转 → 开启应急灯 → 与总值班联系 → 查询停电原因 → 加强巡视病房 → 安抚患者→ 防火、防盗

三、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急预案(1)值班护士应熟知本病房、本班次使用呼吸机患者的病情。

(2)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安全。(3)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在平时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以保证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正常运行。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4)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迅速 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予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意识等情况。

(5)突然断电时,护士应携带简易呼吸器到患者床前,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情况。

(6)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总务科、、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7)停电期间,本病区医生、护士不得离开患者,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8)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9)遵医嘱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来电 后,重新将呼吸机与患者呼吸道连接。

(10)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程序】

突然断电 → 使用简易呼吸器 → 通知值班医生 → 调整患者呼吸 → 观察病情变化 → 立即联系有关部门 → 尽快恢复通电 → 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 遵医嘱给药 → 来电后重新调整、应用呼吸机 → 准确记录

四、失窃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3)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4)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5)通知保卫科或者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程序】

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 做好安全工作 → 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 → 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 → 发生失窃 → 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 通知保卫科或者总值班 → 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五、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库房、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2)住院患者不允许私用电器。

(3)当病区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4)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5)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6)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7)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8)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临近人员。

(9)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10)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11)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程序】

做好病房安全管理 → 消除隐患 → 紧急疏散患者 → 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 → 极积极扑救 → 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 → 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 火情无法扑救立即拨打“119” → 告知准确方位

六、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撞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

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6)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腆伏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10)护士长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程序】

患者突然摔倒 → 立即通知医生 → 检查患者摔伤情况| → 将患者抬至病床 → 进行必要检查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对症处理 → 加强巡视 → 观察效果 → 写护理记录 → 认真交班 → 做健康教育

七、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

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陪护人员及时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8)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护士长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 → 发生坠床时 → 护士立即赶到 → 通知医生 → 查看受伤情况 → 判断病情 → 采取急救措施 → 加强巡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准确记录 → 做好交接班。

八、供应室对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停电 【应急预案】

1.消毒员每日检查电源开关及线路,高压灭菌前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电工班。

2.高压灭菌过程中突然停电时,当班人员立即报告护士长,及时联系电工班或总务科,来电后及时消毒灭菌,保证供应。

3.若临床急用物品,应手动打开高压锅取出物品,联系手术室帮助高压灭菌。【程序】

立即查找原因 → 通知电工班 → 急用物品 → 联系手术室协助高压

灭菌(二)泛水 【应急预案】.各班人员每日检查水、电、气管道。2.发生泛水情况应立即疏通排水系统。

3.当班人员或护士长立即通知维修班,及时维修。

【程序】

每日检查 → 发生泛水立即疏通排水系统 → 通知维修

(三)消毒锅遇到冷气团 【应急预案】.消毒员每日检查高压灭菌器性能,保证正常运行。

2.若发生冷气团情况立即停止高压,仔细查找原因,通知器械维修人员,及时维修。

3.重新启动程序,及时高压灭菌。【程序】

立即停止高压灭菌 → 通知器械维修人员 → 重新高压灭菌(四)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供应室按规定准备各种一次性医疗物品及高压灭菌物品。2.每日检查,及时补全,以备急用。

3.若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应保证供应,并及时通知本科无菌发放人员及消毒员到岗,将急救物品送到应用科室,若供应物品不足,立即高压灭菌,1 h内保证供应。【程序】

备齐种灭菌物品(一次性物品)→ 及时送的急用科室。

九、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2.通知主管医师

3.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收回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4.通知患者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家属如果需要离开患者时,应通知值班的医护人员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程序】

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 向上级领导汇报,通知值班医师→ 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 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 每班重点交接班,掌握心理状态

十、地震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主要准备

(1)护理人员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掌握自救、救护方法。(2)护理人员熟悉本科室电源位置。

(3)病区的走道、安全通道,无杂物堆放,保持畅通状态。【应急预案】

1、发生地震,值班护理人员应镇定。

2、关闭电源、大声呼叫。

3、尽快将患者疏散到广场、空地。

4、不能撤离时,嘱患者和在场人员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

5、告诉患者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

6、维持病区秩序,尽量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程序】

篇6:导游处理应急事件

导游人员同游客接触的时间最长、最直接,是最先发现与处理矛盾纠纷的人,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排除误解,化解纷争,求得游客认同与肯定的过程,要主动承担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责,既是向导、讲解员、宣传员、服务员、促销员、“民间大使” 同时也是安全保卫员、调解员和信息员。要按照“平安和谐稳定”目标和“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的要求,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游客与旅行社之间发生纠纷

在带团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发生纠纷时,导游人员应会同全陪、领队及时与旅行社进行沟通,向旅行社反映客人的情况,配合旅行社工作人员处理,安抚客人。必要时报旅游行政部门并配合处理。切忌不管不问,激化矛盾。

二、游客与游客之间发生纠纷

在带团过程中发生游客之间的纠纷时,应与领队、全陪等进行及时劝阻,了解事件原因并进行调解和安抚,同时向旅行社进行汇报。若发生斗殴事件,应会同其家人、亲友及时制止,立即报警并同时向旅行社汇报。听从旅行社安排,在民警到场后配合调查处理。

三、游客与酒店、景点、餐饮等工作人员发生纠纷。应了解掌握是否是酒店、景点、餐饮等工作上出了问题,出的是什么问题,积极进行协调处理,平息纠纷,安抚客人并向旅行社汇报。必要时可向旅游质监部门反映,并配合处理。

若发生斗殴情况应及时制止,立即报警并同时向旅行社汇报。配合旅行社做好游客安抚工作,在民警到场后配合调查处理。

四、游客与导游人员发生纠纷,游客向导游员提出投诉时,应认真倾听投诉者的意见,无论有无道理,均应让客人把话说完,切不可立即辩解,更不可马上否定。立即向旅行社及相关部门汇报,认真调查,客观分析,力求作出正确判断。核实情况后,应向投诉者做实事求是的说明或诚恳的赔礼道歉,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妥善处理后,应向游客表示感谢,并继续为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五、特殊情况

(一)导游带团过程中如发现游客在传播“邪教”等类似活动,导游应告知游客这种行为在我国是被禁止的,劝阻游客不要在作与旅游无关的非法行为。如发现游客携带传播资料(书面光盘等形式),导游应当立即向旅行社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参与此种行为的游客人较多或携带资料数量较大的,还应同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二)若外国游客散发宗教宣传品,应予以劝阻,并宣传中国宗教政策,外国人不得在我国讲教布道,主持宗教活动,劝阻游客不要再作与旅游无关的非法行为并立即向旅行社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还应向公安部门报案。

(三)若发现游客提出变更行程,要求导游带其前往涉及军事秘密、商业秘密等敏感区域和问题,从事可能危害到国家安全活动的,应说明原因予以拒绝。如事先不知情,发现后要将情况及时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四)若游客游览时遇到群体性事件。应马上将旅游团队安全带离,向领队或全陪说明情况并报告旅行社,配合安抚客人情绪,积极沟通处理。协同团队操作人进行解决,最大限度降低和消除不利影响。

(五)若在行程中出现游客投诉(住宿、餐饮、交通、行程、导游等),可能引发游客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应尽力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向旅行社和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游客疏导、安抚和调查处理工作,事后写出书面报告交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六)遇到自然灾害

篇7:突发恐怖事件应急处理

突发恐怖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演练

活动目的:

提高中心和广大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教职工学员人身安全 活动时间:

2014年6月

活动地点:

新安江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

疏散、救援、制暴

活动过程

1、培训学习:邀请专家为全体教职工学员针对性讲解关于突发恐怖事件(含爆炸、暴力袭击、劫持绑架人质、持刀行凶、投毒、纵火等校园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

2、模拟演练

(1)发生突发恐怖事件后,首获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并同时打110电话报警。

(2)应急处理指挥部(中心领导班子)

中心领导迅速集结优势力量,阻止恐怖行为。根据现场情况,有关领导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控制现场局面,防止事态扩大。应急处理指挥部集结优势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恐怖分子周旋、谈判,劝阻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

(3)疏散引导组

每楼层有专人负责疏散学生,迅速引导学生和其他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4)通讯组

篇8: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研究

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尤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需要高校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突发事件意识以及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正常状态下很难获得, 只有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即不断进行突发事件知能的培训并模拟突发事件情境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内容

1、更新管理理念, 强化危机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学校内多元主体同时反应的互动网络, 需要借助和发挥校内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然而,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仍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治及处理当作突发事件处理的全部内容, 高校部分领导以及很多教师和学生尚未树立危机意识, 仍然把突发事件的处理看做是学校某些部门的事情, 体现出危机认识不足、危机发生后的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缺乏等现象。因此,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首要内容是更新管理理念, 针对危机意识淡薄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应急教育、应急意识培育等培训;同时, 尽量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 以做到寓应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

2、普及基本法规, 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然而由于传统的影响和国家目前尚无专门法律规范突发事件状态下的具体行为的关系, 当前我国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体现出“行政性强而法治性弱”的状态, 这种状态无法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 增加了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严重后果的机率。因此, 在校园内普及基本法规如《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 强化法律意识, 使师生明确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问题、学生伤害和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等突发事件的法律要件, 从而进一步从法律上界定学校、个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 减少部分事件的发生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普及心理知识, 预防心理危机

近年来, 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 加之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的缺失, 导致高校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普及心理知识培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匿名咨询及宣传栏等方式对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处理紧张心理的训练, 以使高校师生能够了解、认可心理疾病并主动寻求帮助以预防心理危机, 从而减少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 普及心理知识可以让高校师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 做好防范突发事件和承受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知能培训, 提升应急技能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师生鲜有定期开展自护自救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模拟演练的, 缺乏系统化、正规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教育, 安全卫生知识薄弱, 自救互救能力较低, 突发事件紧急应对能力亟待加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指的是对高校师生开展关于突发事件识别、防范、处理、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训, 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模拟演练和沙龙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说来, 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的认知、沟通技巧的培训、应急处理预案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演练等内容的培训。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对象

1、以学生为培训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参与力量不足, 尤其是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 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更多地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 致使很多有效信息无法及时联通, 形成信息孤岛, 不能将学校各方面情况及信息比较完整快速地传递给学校决策层。因此, 要通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推进突发事件的成功解决, 首先要将广大学生纳入培训对象, 以学生为培训主体, 逐级开展从学校到学院、年级、班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能培训, 同时在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尤其是在志愿者中开展不同专题的应急处理培训, 在培训他们的同时以他们为媒介向其他学生辐射, 尽量在学生中开展全覆盖、重突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2、以学生政工干部为培训重点

学生政工干部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等基本状况;而且, 一旦学校有突发事件发生, 学生政工干部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到, 并积极配合相关专家开展稳定学生情绪、平息事态的工作。以学生政工干部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重点, 开展法律规范、学校相关政策、心理干预基本方法、沟通技巧及突发事件状态下自救、互救及逃生技能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使学生政工干部在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前提下, 积极有效的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

3、以专业教师为培训关键

高校能够成为科研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专业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教师是学校科研和教学的主体力量, 更是广大教职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保持高校的稳定, 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是关键。开展对专业教师的培训, 要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 具体来说包括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了解 (如刑事犯罪、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 、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安全防护技能的掌握, 以及通过社会援助和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自己之知识的获得等方面。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方法

1、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法就是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纳入课程设置, 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由培训者将培训内容传授给培训对象的方法。课堂教学法可以采取授课法、案例分析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形式进行, 以利于培训对象直接通过培训者讲授获得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 通过阅读案例并进行讨论掌握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和控制突发事件及最终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和知识。课堂教学法一般适用于培训初期至中期阶段。

2、宣传普及法

宣传普及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和其他支持性资源进行的培训方法, 培训者将要培训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或刻录成光盘软件, 以网络为媒介, 由培训对象自行下载拷贝后自助学习。在电脑和网络日益普及的高校校园, 宣传普及法具有学习时间、地点及方式灵活的特点, 有利于培训对象多次反复的学习培训内容, 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 不足的是该方法较大程度的局限于培训对象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培训对象而言, 难以及时掌握所要求掌握的相关内容。

3、工作指导法

这种方法要求把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步骤, 向培训对象演示每一个步骤并让他们练习以掌握各步骤的要点, 如此边讲边学, 直到完成所有步骤。在适用该方法的过程中, 培训者可以仔细观察培训对象的掌握情况, 如果培训对象掌握的较好, 培训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模拟法进行进一步的直观指导:指导培训对象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及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合作来处理突发事件, 并和培训对象一起对该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 以达到改进行为、加深印象的目的。

4、实地演习法

实地演习可以较为真实地显示突发事件情境, 有利于培训对象切身感受突发事件状态, 同时还有利于培训对象在该件情境下学习使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实地演习还可以有效地评估高校应急管理预案的可行性。演习工作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井井有条地进行, 包括确定目标和任务、拟定计划、实施训练、总结评估四个步骤。实地演习法要求参与演习的对象已经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如沟通、自救及救护等技能, 一般适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中后期阶段。

四、结语

为了培养高校师生突发事件应对意识及提高他们应急处理基本知识, 帮助他们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巧和方法, 高校应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重视程度,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 对本校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 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后给学校带来的危害。

摘要:本文在阐述高校突发事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 介绍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内涵, 认识到高校师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探讨了提高高校师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对象和基本方法, 对于有效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

参考文献

[1]庞爱莲: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4) .

[2]田川: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4) .

[3]夏彩亮、陈冬林: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1) .

[4]胡象明、张智新:应急管理研究:理论探讨与政策创新的统一——“应急管理与政策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理论探讨, 2007 (1) .

[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 2006 (10) .

[6]杨德才、严晓:探析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11) .

上一篇:让低年级识字教学动起来下一篇:年农业农村局重点专项工作汇报工作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