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学生人物采访

2024-05-09

优秀大学生人物采访(通用9篇)

篇1:优秀大学生人物采访

“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访2013届会展校友胡昊

(传媒党员之家 新闻部 实践部)

由宋璐宏,江翀和杨敏贞为成员的小组是此次走访的小分队之一,他们走访的是2013届会展校友胡昊。因为这次采访的时间是周末,学长换下了平日的西装,穿上了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就像还是在学校里读书的学生一样,顿时拉近了同学们和学长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一开始他们担心的那种陌生感,而学长独有的讲话语调也让他们莫名的心安。在与学长像朋友一样闲聊的过程中,学长有条理的回答,丰富的见识,沉稳笃定的眼神让组员们感到了他的踏实干事和认真生活,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胡昊学长是会展的佼佼者,讲到他在会展收获的东西,他有着让我们所有人都惊叹的个人履历:德纳杯浙江省会展策划大赛一等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第三届会展策划大赛一等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业三等奖学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科竞赛二等奖学金;牵头创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城市会展协会并担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城市会展协会会长一职,期间带领协会成员撰写“2012杭州大学生自行车文化节暨世界无车日宣传活动”及“杭州会展精英培育004计划”项目策划并执行等。他在杭州城市会展研究发展中心的实习期间,也参与了多项活动和策划,如2010年9月参加西湖国际博览会造势活动,负责现场管理;2010年10月参加第三届中国会展城市高峰论坛组委会工作,负责迎接嘉宾及代表和论坛内场管理;2010年10月30日参加“礼仪2010”全国大学生礼仪大赛浙江赛区复赛工作,负责现场管理工作;2011年7月—9月18日杭州城市会展研究中心实习等。

也正是丰富的实习经验让他从一次次的实战中获得提高,使得现在的他,没有应届生毕业找工作的焦虑,顺利成为杭州城市会展研究发展中心的一名职员。虽然工作很辛苦,工资并不高,但是他热爱会展,热爱生活,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这份工作他觉得很值得。同时学长也聊到了就业这个问题,他就身边同学的就业情况说就业压力的确大,现实也很残酷。不过我们学校对学生就业情况关注较多,相应的帮助也多,大多数的毕业生都找到了一家实习单位或者已经成为正式员工;有的回家乡,有的选择在大城市里打拼。刚开始时,大家的工资并没有很高,但是每个人都很珍惜拥有工作的机会,他也不例外。

其实胡昊学长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踏实诚恳工作,热心开朗生活。会展专业的男生很稀有,而脚踏实地的男生更加稀有,胡昊学长算是其中一个。每一件交给他的事都努力做到最好,也不会计较付出多或少,在团队中总是默默干实事而从不张扬的一个人。在大三的时候牵头建立了会展协会,担任第一届会长,新协会的初建,其中的困难外人不知,但他还是坚持把它做好。工作上他孜孜不倦,认真负责,在会展中心做了3年的学生助理,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而生活中的他还有着大男孩的爽朗笑容,更是烧得一手好菜。小组中的杨敏贞同学提到曾经在一个比赛结束后去他家庆祝,一桌的菜都是他准备的。他更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从不铺张浪费。胡昊学长很热心,杨敏贞作为他的学妹,有问题请教时他总是热心讲解,在负责会展的活动时也总是帮助别人。他就是这样一个暖人心的人。

他长得普通,家境普通,但他却一步一步,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虽然他刚毕业,刚参加工作,成为党员也没有几年,称不上是“老党员”,但是正是像他这样的年轻的党员们,用他们年轻的心去描绘一个年轻的党,一个更贴近生活更贴近我们的党。让我们看到在新时代下,那面鲜红的党旗飘扬的年轻的中国梦!

篇2:优秀大学生人物采访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物采访稿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人物采访稿优秀范文1 w记者:cs

采访对象:wny

时间:20xx年x月x日

地点:博识楼

初见魏老师,满脸的微笑,一种莫名的亲切,忙碌的身影,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有为,很具亲和力,很有职责心的美女团老总。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节选自《水手》。

采访伊始,魏老师就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感人而温馨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去年十月,已大四的人文学院学生杨文成,怀揣着为学院争荣誉的信念,特地从实习单位赶回来参加校运动会男子4*100米的田径项目。比赛如火如荼,异常激烈,但意外不幸发生,杨文成在与下一棒同学接力的时候,不留意滑落了接力棒,身体失去平衡,重重摔倒在跑道上。在场所有的同学都不禁心悸,悲伤的氛围弥撒在大家的身边。学生会的同学匆忙赶上前帮他清理伤口。危难之际,“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无需多言,魏老师带领啦啦队哼唱的一段《水手》足以把大家的心紧紧凝聚到一齐。

紧之后的另一个项目中,简单清理伤口的杨文成重整旗鼓率领人文学院的运动员们展现了人文学院的特色开场仪式,运动员们分两排排成“小飞机”队型飞奔入场。

“其实那一刻我们会发现,输赢真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大家那种危难之际的相互陪伴,和团结一心的精神。像家一样的温馨。”魏老师发自内心的宣言。

对于历届团学干部干事,魏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而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那种感谢的源泉正是来自这种家的温馨。“坚持你们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保护身体。”魏老师给出了最贴心的寄语。

以文学专业为主的人文学院把特色团学工作建设得有声有色。

特色一,人文学院一向坚持与社团合作。挂号人文学院的社团有枫华诗社,国学社。每年三月份人文学院会协同枫华诗社举行一个原创诗歌大赛,每年的五月份会携国学社组织一个国学论活动,今年可能还会与云南省博物馆合作。

特色二,从前年开始每年举办一个摄影大赛。前年是以运动会为主题,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年人文学院把原创诗歌大赛与摄影大赛结合起来以“昆院春景”为主题,活动宗旨能够概

括为“逐美”,具体包含三方面“审美,读美,发现美”。在颁奖时,学院评委们还特地加上一个“创造美”。

特色三,每年的九月份人文学院会联合《尔言》举办一个征文大赛。这个活动的主题对象是每年入校的的新生。曾以“且听风吟,我的大学”为主题,同学们参与用心性很高,并且获奖作品的质量也很高。魏老师表示,她准备将这些高质量的获奖作品广泛投稿,比如投向《昆明学院·锐青年》。

特色四,举办一些有关民俗文化的活动。魏老师从事团学工作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茶艺等民俗文化,所以人文学院还会透过举办一些特色的有关民俗文化之类的活动来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民俗文化。魏老师说,去年举办了一个云南非物质文化展览,学院的学生穿上民族服饰演绎了众多民族特色舞蹈,让大家对这种非物质文化有了更形象的了解。今年计划开展一个民间竞技的比赛,比如踢毽子,打陀螺之类的,就是期望大家透过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学到更多有关民俗的知识。

特色五,“寻迹”活动。活动紧扣历史专业的特色,以丰富搞笑的方式,带动大家的学习用心性,更好地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能够言传也。——《庄子》

很难想象,魏老师在自己的大学生涯里没有参与过任何类似的团学工作,但却在如今的大学团学工作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能干的团学干部。魏老师平易近人,谦和可爱,她会经常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分享她的经历,除了应对面的交流方式,还会用学生热衷的微博与大家进行互动。正如《庄子》所言,除了言传,魏老师更多的是身教,以身作则。魏老师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学生尽心尽责的态度,着实感染了我们,也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团学干部。幸福何也?幸福百味也。

有人说“世界上最年青的职业就是老师,因为总是和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在一齐,能让心灵永葆青春”。

我认为,老师是幸福的。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特意请魏老师定义了一下“幸福”,她道“幸福是百味,当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就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毋庸置疑,魏老师是幸福的,她的团队是幸福的,让我们祝愿她在以后的工作中创造出更多辉煌的业绩!

人物采访稿优秀范文2 活跃在临床医学,微笑着应对一切。她不仅仅在感情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也在学生会历练了不一样的成长,更是在学习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不以名次为目的的她,成绩却持续年年专业最高的记录,在人才辈出的临床医学,她是如何做到如此,你,难道就不好奇么?

第一次见到李燕良的时候,就被她脸上那个灿烂的笑容所深深地感染了,临床专业的学习很累很辛苦,但是她却能笑着应对这一切的压力,这一切都被她归结于自己身边的“情”。当我们问道她在临床专业有没有感觉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时候,李燕良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我有一个好男朋友啊!而且还有我那几个闺蜜呢!”她回忆起自己在刚刚转入这一临床专业的时候,心里对繁重的课业还是有一点抵触情绪的,再加上临床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李燕良也和班上的同学一样慢慢地在心底里感到很压抑,最后在一天,积压了许久的情绪爆发了。“那天晚上感觉整个人都快不行了,郁闷到快哭的感觉,然后就打了电话给导师。”果然,作为医学学者的过来人,老师很能理解这种感受,推荐她休个假,出去放松一下。于是她就和男朋友出去玩了两天:喝喝早茶,放下风筝,到海岸城看下电影李燕良告诉我们:“休息了两天之后,感觉课业比别人落下一些,顿时有了学习的动力,郁闷的情绪也一扫而空。”就这样,完美的感情和亲密无间的友情,就像给她的生活打了一针**似的,就算再迷茫也找得到出口,就算再累心里也能笑开了花。在场的我们,也都深深地被她这种用心的心态所感动

感情的羁绊给了李燕良许多精神上的鼓励,让她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但是,成长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学业压力极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单有一个好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又向李燕良请教起她学习的秘诀。“做个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这个是王道!”她这样说道,“当然,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从物理学院转过来的李燕良,十分擅长理解记忆,但临床专业却有超多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对此,她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法,“我会把他们编成顺口溜,方便自己记忆。”李燕良告诉我们,学习不就应以名次为目的,觉得自己努力了才是最好最开心的。她并没有因为学业的压力就把所有时间都拿来泡在图书馆,李燕良觉得忙与不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安排。“比如我有一天的时间学习,我就能够稍微放松一点,不必追得太紧,如果我只有两个小时学习,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她这样举例到。而李燕良每学期都年级第一的成绩也证明了,这种想真正为自己而努力的心态,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与李燕良聊起这些的时候,她总是传递给我们这样一条信息: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是如果找到正确的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谈到为什么选取读医学的时候,李燕良很深情地和我们提起她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次在医院见习,看到病人生病的时候,那双忧郁的眼睛充满了对医生的信任,当时整个人都被震撼了。她说:“那是一种无条件的肯定,那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相信医生会为自己除去病痛,就是这种感觉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医学者的信念和职责。”另外一次,在慰问器官捐献者的家属的时候,她也深深地被家属那种无私回报社会的精神所打动,她激动地对我们说:“他们把自己挚爱的亲人献给了医学,期望的医学者能很好地回报社会,这是人间多么伟大的情意啊!”“除人类之病痛是万万个医学者的神圣的职责,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在谈论到她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李燕良笑着对我们说:“虽然学医很辛苦很累,慢慢医学路也很长恨长,但是我没有后悔过自己选取了读医学这条道路。”她表示自己本科结业后会选取继续读研,毕业以后打算先在医院里当几年的医生,如果无法继续从事医务工作还可能选取考公务员和当教师。一切会随着时间,状况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李燕良总是持续着面带微笑,其实看似传说般的李燕良也是很平凡的,也有过对前路的迷茫,但所不同的是,她教会了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状况都要微笑着应对生活,学会感恩身边的朋友,还有学会调节情绪。

篇3:浅谈人物采访

人物报道是报纸的常用体裁之一, 也常常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点稿件, 并由此起到一个很好的传递作用。那么到底该如何让人物报道来聚焦读者的眼球, 体现媒体的传播作用呢?

在采访时, 不少记者为了抢时间, 一落座第一件事就是掏出采访本, 然后逐一开始问问题, 缺少与采访者的交流, 很难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稿子。我认为, 在做人物采访时, 首先要做到抛开采访本采访, 结合今年的工作, 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突破。

1 注意捕捉细节

中青报冰点特稿《五叔五婶》中, 对五叔陈远绍以及整个贫寒家境的描写就紧紧抓住细节, 令人难忘。在描写五叔时, 是这样的“一身破旧的衣服, 线背心漏着窟窿, 光脚踩着双破解放鞋, 没有鞋带, 用两根稻草系着。鞋上沾满泥水。”

新华社资深记者朱玉老师也曾说过, 描写人物时, 有没有抓住细节, 能不能打动读者, 要用“闭上眼睛能够重现画面”这样的方法来检验。

为此, 我在采访人物时非常注意这一点, 特别今年我写了《扎根基层沃土一棵松—追记民生使者周言松》、《徐雨文:天上那颗美丽的星星》、《她用坚强撑起一方大爱的天空——记徐雨文母亲》、《柯城区黄家街道四都刘村刘诗福夫妇演绎人间大爱》, 采访中, 他们都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那么到底该如何适时表达这种悲伤, 成了我思考的问题。

为避免使用“嚎啕大哭”“眼泪止不住的流”的方式来渲染悲伤, 我采用了朱玉老师说的“用一个细节宣泄悲伤”的方式。比如写徐雨文母亲徐萌仙, 在女儿去世当晚, 她就要面对媒体接受采访, 整个过程, 徐萌仙表现地很坚强, 甚至带着微笑面对镜头, 就在所有聚焦点对着她的面部时, 我注意到她手里的纸杯, 已经被捏的变了形, 稿子里我写到“只有那被徐萌仙捏得变了形的纸杯在告诉所有人这位妈妈的悲痛。”这样的表达方式较之嚎啕大哭更为传神。

而在此后采访另一位替儿捐献器官的刘诗福时, 他也一直表现坚强, 但说到最后, 他忽然捂住了眼睛, 这时我注意到, 他的眼泪从指缝里流了出来, 于是我写到“说到乖巧的儿子就这么突然离开, 刘诗福哽咽了, 双手捂住脸, 两行泪却顺着他黝黑的手指流了下来。”这样的细节既传神, 又极具感染力。

2 擅于倾听

《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曾经说过, “采访的时候, 我总是习惯性地身体前倾。这是一

种发自心灵的倾听姿态。倾听, 我可以更贴近被访者的内心, 新闻的背后是心灵。消除芥蒂, 建立一种信任, 而且更具有人文色彩。”

事实上, 由于采访时间紧迫, 不少记者面临一个难处就是, 不得不上午采访, 下午写稿的境地。为此, 在采访过程中疏于倾听, 而是根据写稿需要问出一连串的问题。这种稿子出来往往没有情感。

为此, 在采访时, 我尝试着用花时间去倾听, 就找到了许多背后的故事。

比如在采访徐萌仙时, 大家有个疑问就是一个农村妇女缘何会有捐献器官想法。虽然在媒体上徐萌仙反复说过多次, 是因为有很多人帮她, 所以她想做一些事帮帮别人。但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事实上, 女儿一去世, 她就一直面对媒体的提问, 一直回答, 没有机会诉说。为此, 我专门抽了半天时间去她家, 专门听她说。可以说这半天时间花的很值, 原来她带着女儿到很多医院看过病, 她看到过很多跟她一样的妈妈绝望地等待着别人捐献器官, 感同身受。而这种想法的产生也有过挣扎, 她常常在睡觉前决定好要捐, 但第二天看到女儿可爱的脸, 又舍不得, 内心其实是非常挣扎的, 不像她面对媒体时的那么坚强和乐观。

在采访刘诗福时, 他也絮絮叨叨说了很多, 说这个儿子得来不易, 尤其是他妻子很宠爱, 说到妻子赶到医院喊儿子“斌斌儿”, 我就意识到, 这就是一种宠爱的表现——“哪怕儿子长到19岁, 郑耀香还会喊他‘斌斌儿’”。

3 把握人物的独特性

写人物就是写个性, 要突出某个侧面, 不能写全面。那么到底该如何突出这个侧面, 朱玉老师就提出, 写人物时要写出大人物的小节和小人物的大节, 在采访时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

朱玉老师曾经提到, 在采写《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时, 不管是材料还是丁晓兵本人, 都给人一种高大全的感觉。如果按照一般思维, 材料够丰富, 也就可以成稿了, 但朱玉老师的提问却打破了思维定势, 她问丁晓兵, “你梦到过自己的右手吗?”“你投手榴弹全连第一, 那你怎么鼓掌?”这两个问题接受过N多媒体采访过的丁晓宁一下子愣住了, 再怎么坚强的人, 也有最柔软的一面。

而我在采访周言松这位最普通的基层干部时, 大家都能想到的采访点就是他如何扎根基层, 为老百姓谋福利。我就在想, 是不是可以在人性上多发掘一点, 事实上, 在采访中就发现, 周言松是个工作上的拼命三郎, 但也是个对家庭照顾有加的温情男人。

在采访周言松妻子过程中, 看到家里有一副没有绣完的十字绣, 再一问, 原来这幅十字绣是周言松的, 因为他总觉得忙于工作, 对女儿有愧疚, 想用这种方式来弥补。之后再对周言松妻子朋友的采访过程了解到, 周言松对妻子也很照顾, 没有时间烧晚饭, 但早饭都是他烧好的, 没时间洗衣服, 但都是他来收拾的。为此, 我跳出以往写典型人物高大全的禁锢, 专门用了一部分来写他对家人的亲情, 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温情的男人形象。稿子见报后, 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实践证明, 在采写人物稿, 尤其是典型人物稿件时, 只有跳出高、大、全的传统采写手法, 抓住人物特性, 用细节说话, 才能让稿子更具可读性, 才能有一定的社会效果, 起到媒体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如, 我采写的《徐雨文:天上那颗美丽的星星》、《她用坚强撑起一方大爱的天空——记徐雨文母亲》这两篇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稿件, 见报后读者反响强烈, 前往红十字会愿意成为器官捐献者的人数翻番。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 也就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着贯穿全文、支配写作的作用, 它是新闻报道构思、选材和语言表达的依据。材料的组织、语言的运用、体裁的选择等都要围绕主题展开, 为主题服务。

对于新闻报道可以进行许多的分类。按报道的主题种类可以分为:无主题新闻作品、暗主题新闻作品、明主题新闻作品、多主题新闻作品。在生活中, 明主题新闻作品较多, 而多主题新闻作品较少, 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如2012年12月17日的《解放军报》在第5版刊登了《网上集训, 万人同学务实高效》。它主要报道北京军区利用一套覆盖全区团以上机关的视频会议系统, 为团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传达十八大精神。该报道主要有两个主题, 第一个主要说明北京军区贯彻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改作风“八项规定”, 第二个主题是宣传北京军区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做法。又如该报12月1日1版刊登的报道《5万人同听一堂时政课芜湖军分区构建网络课堂增强时政教育实效》, 它一方面介绍了芜湖军分区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做法, 另一方面呼应了全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通过翻阅《解放军报》近两个月的报纸, 笔者发现多主题的新闻报道明显增多。在其他的党报中中, 笔者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1多主题的新闻报道产生的原因

作为报社, 每年有自身的报道策划, 编辑部围绕年度的报道计划或者上级机关的相关精神组织部分稿件。“十八大”胜利闭幕以来, 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主流报纸大力报道各地学习十八精神的情况。“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 更是宣传系统特别是媒体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强调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性。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报道。

“十八大”闭幕后不久,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 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就规定“要精简会议活动, 要精简会议活动, 切实改进会风。”八项规定提出后, 主流报纸针对这个主题也不断地挖掘新闻线索, 着力报道这些内容。作为新闻媒体, 通常会遇到要同时宣传多个主题的情况。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版面、提高报道效率, 成为了编辑们一直思考的难题。而多主题的新闻报道通常能做到一稿多用, 最大程度地满足编辑策划的需要, 实现编辑的设计意图。它在宣传多个重大主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编辑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在报道中, 因而也逐渐为编辑所青睐。

同时,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受众对新闻报道要求更高。他们要求报纸的信息含量更大, 接受的信息更多。他们更倾向于那些内容丰富的新闻。一篇多主题的新闻报道往往包含了多个信息点, 可以满足他们获得更多信息的需求。这部分读者作为资深的受众, 在明白报道表面意思的情况下, 还能读出多主题新闻报道中暗主题的内容。他们由于自身的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 相应地也更喜欢这类拥有内涵的报道方式。

2多主题的新闻报道对传播效果的

积极影响

新闻报道作为传播讯息的方式, 十分重视传播的效果。因为只有那些倍受欢迎的新闻报道才能为新闻媒体赢得赞誉, 扩大媒体的知名度。“所谓效果, 指的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这里的“有效结果”一词, 狭义上指的是行为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广义上则指这一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 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产生的一切影响和后果。在传播学研究领域, 传播效果这一概念也具有下述双重含义:

第一, 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产生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 指的是通过劝说或者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 这里的传播

多主题新闻报道与传播效果初探

文丨王志龙杨华杰施元达

摘要: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 是贯穿新闻报道的红线。一般来说, 新闻报道只有一个主题, 然而多主题的新闻报道近期在报纸不断增多, 显示出报纸编辑用稿的新趋势。对于多主题新闻报道, 我们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和评估它的传播效果。

篇4:人物采访技巧探索

采访技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好采访技巧,就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就人物采访来说,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经历、习惯等,所以对人物的采访要因人而异。从采访者来说,也各有各的风格特点。崔永元真诚、机智、幽默,体现出平民化心态和亲和力;张越轻松自然娓娓道来,完全依靠个人对被采访者尊重和平和的心态,使对方放松倾述。

一、采访者对采访对象要平和,不要居高临下

崔永元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从《实话实说》到《小崔说事》,再到《小崔会客厅》,崔永元的采访对象从部长到百姓,不分高低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就像和多年的朋友和邻居唠家常。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省部级领导,以及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成功人士,都会和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采访要营造和谐融洽的交谈氛围

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往往在看似平淡的寒暄或闲谈中,营造出宽松的采访环境,借此探求对方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巧妙的缩短与对方的距离。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曾经采访过世界上二十多个风云人物,每次她总是很巧妙地为自己的采访创造良好的氛围。她在回忆中记载了采访西贡总统阮文绍的情景:

阮文绍一面向前走来,一面向我伸手,同时开了个玩笑。“你们两个谁是头头”,他用短小的食指指指摄影记者和我问。“我们两个都是头头”摄影记者回答道。“不”我也回答了他一个玩笑:“尽管他长得高,我长得矮,但我是头头”。也许总统先生长的矮小,甚至比我更加矮小。所以他喜欢我的回答,他立刻发出表示赞赏的笑声,并高声说道:“说的好,我完全同意,权利不能被瓜分,应该独揽”这正是他在这次采访结束时所重申的观点。

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法拉奇为什么会那样出色的完成一个又一个重大采访。

三、抓住细节,巧妙切入

如同作战要研究如何突破一样,采访也要研究如何切入,也就是采访时话从哪儿说起。问题怎样提出来,切入的巧妙就能顺利的了解和掌握所需的新闻材料,寻访到采访的真谛。切入点就是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大到被采访对象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情感性格,小到乡土乡音、饮食、服饰习惯,及至一句话,一个食物等等。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警察劳模,见面问了很多,但他总说一句话:“那是应该的”。后来发现他胳膊上有一块伤痕,经追问知道这是他抓捕疑犯时受伤所致。于是改变了采访计划,就从他胳膊上的伤痕说起,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学会追问

采访中大多数的记者都会对某一事务和现象发出追问,因为只有追问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成功的采访需要许多因素,重要的是采访前要有准备,事先研究材料,进行外围采访,再起草采访提纲;采访中还要应变自如,善于用逆向思维,在变化中发现问题,发现新闻。

篇5:优秀大学生人物采访

流程:开头→大学生活→国外工作收获→目前工作状态→对当今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看法与建议→结尾

开头: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在这段采访进程中,由于我后期需要整理采访稿,可能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录音,请问老师介意吗?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体谅这是我第一次单独进行人物访谈活动。

PART 1:大学生活

Q1:首先我想请问老师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什么专业?

Q2:请问您认为在大学期间什么对您现在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学到的知识、参加的社团活动、甚至于某个人对您说过的话。

Q3:请问当时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吗?

Q4:那老师您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过迷茫吗?

Q5:如果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相冲突,您会怎么做?

PART 2:国外工作收获

Q1:在大学毕业前,您就选择出国了吗?——是:当时有怎么样的计划?

——否:是突然决定的?有过困难吗?如何克服?

Q2:请问老师是在去德国前就已经掌握了德语的基本知识,还是出国后才学习的? Q3:在国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PART 3:目前工作状态

Q1:请问是什么因素驱使你回国并且选择在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教师? Q2: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

Q3:当老师会不会经常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也就是说自己会不会也要定期学习进修? Q4: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需要做些什么?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吗?

Q5:请问老师现在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怎么样的期待?会选择坚持在华南农业大学当老师还是愿意再去接触别的职业?

PART 4:对当今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看法

Q1:我们都知道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都会有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像我们大一新生要如何在毕业前获取工作经验?或者什么样的工作经验能够使我们在求职时更受青睐? Q2:请问你支持“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与“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而适当改变性格”这两种观点中哪一种?

Q3:请问您认为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后天培养吗?

Q4:请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或者工作能力对工作的成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Q5:在访谈的最后,我想请问根据您对我们华农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了解,您认为我们在大学期间还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能够有益于我们今后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篇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物采访稿

大学生职业生涯人物采访稿

采访人物:黄燕萍 职业:高中教师

采访人:

学院:

班级:

学号:

一、采访目的:

首先,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业要求,对职业生涯人物进行访谈活动不仅能够让我们对规划职业生涯得到指导,而且能够让我们透过人物的访谈了解我们即将要踏入的社会是怎么样的。

二、采访内容:(部分内容有整理)

开头: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在这段采访进程中,由于我后期需要整理采访稿,可能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录音,请问老师介意吗?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指出。

问答环节:

问:首先我想请问您在大学的时候有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吗? 答:没有,最近这几年才有听说过。

问: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今后职业道路的选择会有帮助吗?

答:应该会有作用,但是也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总是对职业选择感到迷茫也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如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规划后,应该就不会太迷茫吧,至少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可是,计划都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在大学四年里有许多的可能性,我们不可能按照之前规划的目标一步一步死死地完成。总的来说,还是要计划和行动相结合。

问:那您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过迷茫吗?

答:当然也有,我记得是刚上大一的时候,因为选择的专业并不是学校的名牌专业,当时很害怕自己出去找工作的时候会比不上别人。而且大学不只是需要你去学习而已,学会和别人相处也算是一门必修课。看着校园里穿着职业装去面试的大四生,心里都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种不明确。而且大学生越来越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挺困难的事情。

问:如果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相冲突,您会怎么做?

答:理想和现实啊,我觉得这两件事总是不能很完美的结合的。大学时候我的理想职业是做公司白领或者当个公务员,老师的话也有想过,但是并不是第一选择。毕业的时候也和家里人商量过,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格,而且还能有假放。(笑)现在当老师感觉也不错,和一群孩子在一起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孩子。

问: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

答:家人帮忙找的,因为是在家那边的。本来想留在广州的,但是找不到很合适的工作,就想要回家这边试试,本来真的只是试试,后来没想到就真的留在这里了。(笑)

问:现在的大学生没有毕业的在找兼职,毕业的找工作。凭借您的经验,大学生找兼职或者工作的途径有哪些?

答:现在的大学生应该都比我知道的多吧。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点,无论你有多着急想要找到工作,都要考虑这份工作的安全性。很多大学生容易被高薪的工作诱惑甚至骗去传销,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无论是工作还是兼职,都要去正规的网站、招聘会、或者中介公司。不要相信那些传单、或者那些高薪又轻松的工作。

问: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需要做些什么?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吗?

答:周一到周五的话,白天就是上课啦,课余时间的话就是批改作业或者找些同学谈话,晚上大 1

SCAU 外国语学院 2013级4班 MICO

多时间都是做做PPT,准备下明天的课和做工作报告等等吧。总的来说,这样的工作状态虽然有点平淡但也挺满意的,我会有比较多的时间去陪我的家人,寒暑假也可以出去旅游。

问:请问您现在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怎么样的期待?

答:这个还真没有想过,我觉得现在的工作还挺满意的,除非会有别的变化,要不然应该会一直当老师。要说真的对未来的职业有什么规划的话,大概就是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更加丰富,教学水平能够提高,上课的时候也能够令学生学到更多。

问:请问您支持“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与“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而改变性格”这两种观点中哪一种?

答:我觉得从大体来看还是要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吧,或者换句话,找个适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吧。如果你的工作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你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或者晚上闭上眼睛想到的都是你要去做一件你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样的话人生就没有意义了。不过现在也的确很多人并没有真真正正选择工作的权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真的挺难的,但是我们也要尽量去找相对适合我们性格的工作。我有个高中同学高考的时候分数还挺高的,但是大学选择了一个她并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也和我一样当了老师,不过她的性格就不喜欢老师这种太有规律的生活了,所以她现在过得也不是很开心。聚会的时候也没少听她的抱怨。

问:您认为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后天培养吗?

答:能呀,我记得我高中同学有些都很害羞的,到大学之后就变得好外向。不过我觉得我自己的性格总体上还是没有变化吧,感觉别人对我的评价都差不多,都偏向文静。不过我也没有刻意想要去改自己的性格。如果你想要变得外向的话可以多和别人沟通,多去了解别人,敞开自己封闭的世界,哈哈。

问:请问您认为怎么样的个人品质或者工作能力对工作的成功来说十分重要?

答:诚信、勤劳、刻苦吧。差不多就这些品质了,无论你去做什么工作,诚信都是最重要的,没有公司会想要录用一个不诚实的人。进入公司后并不是一切都尘埃落定了,还要求你去按照他们分配的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如果你懈怠了,很有可能就会被淘汰。而且现在的科技社会,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如果你处于以前的知识水平状态的话你可能就要和外面的世界脱节了。所以你仍然要努力学习及时你已经脱离了大学生活。

问:在访谈的最后,我想请问您认为我们在大学期间还应该做些什么能够有益于我们今后从事工作?

答:大学生最首要的还是学习吧,绩点的高低也是以后你们老板着重的地方,而且还能去申请奖学金什么的,幸运的话,还能够获得学校的保研资格。

然后就是人际关系吧,我必须得说,在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大学里还是大学外面,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办事。当然,现在大学生也很容易感到孤独,因为即使他们认识的人很多,但是只有极为少数的人是可以聊心事儿的。(笑)有点偏题了。不过我真的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功利心太重了,很多人想要做每件事都有回报。可是在以后的社会中你会明白,很多时候你花了很大力气去做的事情很有可能只是无用功,你能做的是尽力的花你最大的力气去做好每件事,至少让别人知道你的热情。

还有像你们英语专业的话,可能课程会相对少些。可以去做兼职,像家教或者去旅游团做翻译也可以。积累一下工作经验,开阔一下眼界也不错。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会英语了,所以你们必须要学的更加精炼,学的更加深入。有时间的话可以学习多一门课程,学多一项技能。

最后的话,还是希望大学生能够在大学这个,夸张点说,是决定你未来人生道路的时段多积累知识,多出去走走,接触新事物,新伙伴。因为可能等你出来工作后,就不会有大学这个相对宽容的环境了。

结尾:谢谢老师的配合,整理后的采访稿我会发给您过目,如果有需要更改的地方老师可以直接告诉我。再次感谢老师的配合,谢谢。今天我们的访谈也到此结束了。

SCAU 外国语学院 2013级4班 MICO

三、采访总结报告:

透过李老师的话语,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真正的大学是什么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在我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很多师兄师姐都会向我们讲授在大学应该要怎么样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比如,对于公共选修课可以不用太重视,甚至没时间的话可以不去上课,而且在临考前可以再复习。

将来的职业道路选择是每个大学生自己的事情,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同学或者是老师、家人的帮助。但是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也是最熟悉自己擅长于哪个领域的人。

不仅仅是大学生这个群体,还有许多已经工作了的人,因为无法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也走了许多弯路。比如在自己晚年的时候才决定要去学习自己年轻时候感兴趣的课程,比如进入了某个职业领域中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说过,“幸福莫过于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因为你早上第一件事和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有可能和你的工作有关,试想想,如果你一天从头到晚都是在干你不喜欢的事情,那么人生的乐趣何在?”

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加上通讯工具的普及。我们拥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强大的信息资源。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忧心,如果自己不愿意去接触这个社会,是否很快就会被这个社会抛弃?如果你抗拒这个信息社会带给你的压力,那么你也终究无法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

就像我的受访者我的老师黄老师说的一样,“大学生能够在大学这个,夸张点说,是决定你未来人生道路的时段多积累知识,多出去走走,接触新事物,新伙伴。因为可能等你出来工作后,就不会有大学这个相对宽容的环境了。”大学这个相对宽容的环境能够塑造出人才,但更多时候也能塑造出普通人。因为许多大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中逐渐放纵自己,忽略了学习仍然是大学生首要的任务。

我是一名大学新生,已经进入大学小社会快四个月,感受到了以前在学校里从未感受过得自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似乎逐渐失去了原本有的习惯——我不再早起,不再争分夺秒的去学习,不再像高中一样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但无可否认,这短短的一些时间也让我学习到了许多,让我收获到了友谊,感受到了班级、社团的温暖。也许是因为我正处于过渡期,突然而来的自由让我失了方向,使得我并不能很好的兼顾学习、生活、社团之间的关系。但是在逐渐的熟悉之后,也许我能够真真正正感受到大学是什么。

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是每个大学生,或者是每个已经在工作的人的必修课。认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即使一样不能够一步到位,但是我们也可以在有计划的背景下一步步地迈向我们的大学梦,职业梦。

最后,根据这次访谈稿的内容我对在大学期间感到迷茫的大学生们一些建议:

① 根据自己的兴趣、技能、性格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道路规划。

② 就原本制定的职业道路规划分段制定短期的计划。比如:学习的选修课程、需要考取的证书或者该职业需要的一些经验等。

③ 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华农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是我们学习吸收更多知识的好地方,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挑上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读完之后写写自己的感悟。你读的书越多你的知识面就会越广。而且这种精神财富是会陪伴你一辈子的。

④ 多接触新事物新伙伴。参加社团,多做义工能够让你交到很多朋友,接触到很多新事物,也学习到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

⑤ 选择符合自己专业以及兴趣的选修课。不要盲目的去选一些高大上或者热门的选修课,而是选择真正能够学得下去、学习到东西的课程。⑥ 保持一颗求知的心。

篇7:采访优秀学生

初见谢靓学姐,我们就被她和善的态度所感染,让我们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在这次的采访中我们问了学姐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的问题,在她详细风趣的解答中,我们这组的同学收获良多。

在这次的采访中,我们对于学习方面,课余方生活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提出了问题。首先,对于在大学里学习,学姐给了我们几点建议,一是:类比反思,二是:努力学习,三:是诚恳态度,她说我们的身份是大学生,所以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要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如果因为别的事情而把学习落下了,那就是本末倒置。而要想成绩好的话,上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上课时,你通过和老师的互动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然自己对于问题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此外,学姐和我们说,大学不同于高中,大学最重要的是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因为时间原因,能解决的问题有限,很多的能在图书馆自己解决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这样的学习效率才会高。

然后,学姐告诉我们在学习之外丰富的课余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一些参加学校的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让自己学会多方面思考,此外,兼职在大学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在大学中接触的人都是同学或者老师,是比较单纯的交往,和社会毕竟有一定的区别,而在兼职的过程中,会接触行行色色的人,这对你以后踏入社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能体会到挣钱的不易,对父母的辛苦有一定的体会,所以,学姐觉得在大学中,兼职是必须的。

最后,学姐说大学是丰富多彩的,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你不仅能够扩宽自己的人脉,你还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乐趣,这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作用。

篇8: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采访提纲

3让优秀大学毕业生对学弟学妹们的起榜样示范作用。

采访要求

1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包括喜好、性格、成就等方面;

2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提问的准备和采访重心的把握要到位;

3采访时语言要得当,提问简明扼要,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要避免主观编造;

4采访时记者要善于引导,善于倾听;

5采访后可询问并请采访对象提供可利用的资料或者是照片等; 6成稿后要请采访对象过目并可作适当的修改,检查是否属实。采访步骤

1采访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

2采访该优秀大学毕业生身边的人员的评价,如老师、同学、家人等人员;

3采访主管学生就业处的老师询问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采访方法

1重点采访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

2随机采访优秀大学毕业生周围的人们;

3现场提问式采访和电话采访相结合。

采访角度或选题

围绕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重点,并且展望未来,以时间顺序这个纵向来展开,时而也可有关于这个选题的横向联系来展开话题。

采访时间

待定(电话联系采访对象并约好时间)

采访地点

校园里面(具体地点有采访对象定)

采访对象

1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代表;

2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的同学、老师及家人;

3毕业大学生主管就业处的老师们。

采访问题

〈一〉采访优秀毕业大学生的提问内容(注:以后用*号代替采访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的人名)还记得刚入校的情景吗?当时的心态是怎么样的?

2都知道入学的第一训即军训,对军训你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人和事

吗?

3当学习进入正轨之后,你是怎么来安排你的学习的呢?4对于初入学的新生们常常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你有参加过

什么社团吗?(如有)你是怎么来平衡学习和工作的呢?(如没)为

什么不参加?

5要做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协调是很累人的,你是怎么来解

压,消除疲劳和烦劳的呢?

6在空闲时,你是怎么来利用时间的呢?(个人爱好)

7觉得自己与别的同学相比较,你最大的优势在哪儿?

8你们是学校的榜样,是优秀的大学生,可是优秀与否的标准却不是

很明确,你是怎么去区分“优秀”和“不优秀”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的?

9你对自己怎么看?为自己大学四年的表现打分,如果满分是100分,你会打多少分?

10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有三种去向,即升学、就业和从政。对于这

些,你倾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

11你对自身未来的就业前景报以怎样的心态呢?

12你是怎么看待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与就业的关系的?

13马上要离开了,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

〈二〉采访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的朋友、老师和家人们的提问(现场

采访与电话采访相结合)

1对于*,你们觉得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2在学习方面,你们觉得他(她)的表现如何?

3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觉得他(她)和学习工作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4对于他(她),有什么事情让你们印象深刻的吗?

〈三〉采访大学毕业生就业处老师们的提问

1请问老师,今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呢?具体的数据是多少

呢?

2请问老师,今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有什么肯定的地方

吗?(最好用数据说话)

3您觉得现在大学里比较普遍的就业观是什么?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

4怎样提高毕业生们的就业自信心?

5老师可不可以提醒一下去招聘会的同学们有哪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呢?

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和各方面的准备

摄像机、录音器材、采访笔、采访记录本、记者证、身份证等准备并检查

相关背景

1了解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

2大学生毕业后的方向性问题大学毕业生有关就业的方面的法律法规

篇9:人物采访

身边总是有许多人许多事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她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辛酸,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微笑,他们的认真,无处不带给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也许她不漂亮;也许她并不可爱;也许她并不聪明,然而她的善良和坚强足以让我们为之动容。希望通过采访刘国莲同学,让更多大学生体会

采访对象:刘国莲

采访时间:周四下午

采访地点:教室

采访方式:面对面访谈、电话交流、走访

节目环节设置:播放视频(片头,朋友、同事、舍友、同学对她的一句话评价)——主持人发表节目开场白——对主人公的介绍,欢迎主人公出场,主人公发表被采访心情——面对面访谈——插入视频(主人公生活的片段或者工作的情景)——采访同学(对主人公的评价)——再次插入视频(工作伙伴或者舍友对她的印象)——回到现场(面对面访谈)——最后的提问——感谢主人公接受采访,主持人表希望

第一环节播放视频(片头,朋友、同事、舍友、同学对她的一句话评价)大屏幕播放视频 第二环节主持人站在讲台中间说开场白(道具:2张椅子、1张桌子、2瓶矿泉水)主持人:

第三环节主持人对主人公的简单介绍、并欢迎主人公出场,主人公发表被采访心情(双方说话的时候着的,面对观众)

主持人:她,来自湛江的小姑娘,09年来到了我们的河职院,就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现已是一位大二的师姐了,在她的生活成长里有着许多经历。下面有请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国莲出场,跟大家一同分享她的故事。(主人公进场后,主持人与国连握手,表示欢迎)刘国连:很开心今天能······(发表心情)

第四环节面对面访谈(主持人引导主人公就坐,并且并排坐下)时长;3分钟方式;一问一答式

主持人:国连在学校给身边同学的感觉好像一直都是挺忙碌的,那你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忙,还是忙其他的?

刘:·······

主持人:在图书馆当管理员?你加入里面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刘:······

主持人:那待遇方面如何?

刘:······

主持人:在图书馆的工作,会辛苦么?一星期工作多少个小时?

刘:······

主持人:你在里面收获了什么?

刘:······

第五环节插入视频(主人公生活的片段或者工作的情景)大屏幕播放,大家一同观看主持人:下面我们通过VCR来了解国连的生活状况和工作场景。

第六环节采访身边的同学(他们对国连的了解,主持人坐着原位,采访台下的同学——时长2分钟)

主持人:**同学你好,你喜欢国连吗?觉得国连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同学:······

主持人她在班上的学习表现怎么样?成绩如何?

**同学:······

主持人:你认为她身上有没有特别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地方?

**同学:······

第七环节插入视频(工作伙伴或者舍友对她的印象)

主持人:单单靠班上同学采访,我觉得不足以让大家了解更真实的国连,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看国连在工作及生活上,大家对他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VCR内容:外景记者采访

1、采访对象一:工作伙伴(图书馆)

记者:你们平时在图书馆的工作大都是做些什么的呢?

同事:······

记者:跟国连一起工作,感觉她在工作方面表现如何?

同事:······

2、采访对象二:舍友(在宿舍)

记者:大家都知道国连是个朴素大方的姑娘,然后她在生活上也挺节俭节约,作为舍友,你应该比较了解,能不能透露一下你知道的呢?

舍友:······

记者:大家在一起那么久了,国连她有没什么特别的事情让你印象深刻的?

舍友:······

记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缺点,那你知道国连通常会犯什么小毛病吗?能不能爆个料? 舍友······

最后舍友和工作伙伴:对国连的祝福

主持人:好,我们大家也一同为国连祝福,掌声。

第八环节回到访谈现场:(面对面访谈、一问一答式,时长;3分钟)

主持人:每次大家见到你,你脸上永远都是挂满微笑的,那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或故事跟大家分享的,感动亦或是悲伤的?

刘:·····

主持人:当初是因为什么而感动或者悲伤呢?

刘:……….主持人:从大家的采访和视频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国连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学生,那一学期来,家里大概汇给你多少生活费?

刘:······

主持人:在校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你平时有做其他的兼职吗? 刘:······

主持人:假设你明天给中了五百万现金大奖,你会将这些钱花在什么地方呢?

刘:······

主持人:那在成长历程中,你觉得谁对你的影响是最多的,有特别的崇拜对象吗? 刘:······

第九环节最后的提问(时长;3分钟)

主持人: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你觉得在大学这2年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刘:······

主持人:作为大学生,你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之上,你觉得自己跟别人的最大不同,体现在哪里?

刘:······

主持人: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你是如何去理解的?

刘······

主持人: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毕业后有怎样的打算?

刘:······

上一篇:克雷洛夫寓言全集读书心得推荐下一篇:说课稿的总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