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2024-05-14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6篇)

篇1:《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深夜11点16分,我的思维仍然很活跃,这份“跳蚤”似的活跃源自于我刚刚阅读完方华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

正式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我就想通过哪个人的介绍、哪段视频或者说哪本书的阅读来了解弋阳教育这几年的发展以此来帮助自己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一再耽搁。半个月前在教育交流传播群里得知方华老师出版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我当即在群里回复了一句“一定要拜读!”很庆幸,同在群里的我校校长看到了我发这条信息,在他的帮助下周五我拿到了这本书。正逢周末,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将这本书看了两遍,阅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通过这本书我收获到了很多,可是,你具体问我收获了些什么,我也说不清,于是,我开始了第二遍阅读。

这本书有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这些文章有的是从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为方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我从未见过方老师本人,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有大量的实践、阅读、思考、写作经验。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来具体谈谈做为一个新教师阅读本书后的感触。上岗后,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可以说大部分问题在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都陆续解决了,但是还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时,本书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豁然开朗。

做为一个新教师的我对于书中一些词句还无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通过今后的工作,我定能从中领悟出它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用心学的人。我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探索,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渗透在教育中,让孩子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

篇2:《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一、在教学过程中,做一名教师就要不断践行终身学习。就像老话所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想教好学生,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老师要用良好的品质和态度在生活中去影响学生,熏陶他们。

二、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日后工作与生活需要等各种能力。通过有逻辑有体系地呈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等。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让学生成其为“人”,作为教师,要做有情怀的教师,为他们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大孩子领着一群不完美的小孩子一起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情怀,这是一个教师走向神圣的三尺讲台最基本的前提,越是暂时还不够出色的学生,可能越是平时缺少爱的雨露滋润的学生,越更需要教师的尊重、理解与关爱。教师要懂得锦上添花,更要会雪中送炭。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丰富善感的心灵比出色的成绩更重要。有多少个学生,至少就应有多少把尺子。

三、饱含爱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人”,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教育情怀的未来的老师,才能把有温度的教育传递下去。“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每个教师都拥有浓郁的教育情怀,均立志做有温度的教育,那么学校就成了学生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教室就是学生生活中充溢着温馨的乐园,教育就将时时处处都是百花竞彩的春天。

四、要做有温度的教育,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心和行动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不一致,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切不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带着一颗有温度的心去教书育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灵被呵护,自尊心被保护,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感觉到温暖。

五、要做有温度的教育,教师的“笑”是不可缺少的,要在学生面前常常面带微笑,因为笑是最能让人感觉到温暖的东西之一,正如《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里提到的那样“课堂会因微笑而美丽,教育会因微笑而温暖”。

篇3:做有温度的教育,建有温度的校园

众所周知, 影响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很多, 如土壤、水分、阳光等等, 这些都算作物质条件, 而适合的温度这一非物质条件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形象的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心灵的对话。而心灵是在意温度的, 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 用情操陶冶情操, 用个性濡化个性, 所以, 作为一校之长, 应使校园、教育充满温度。

一、学校要营造有温度的环境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 校园应该是有温度的。首先要体现在育人环境上, 校长要定位当下, 规划未来, 把“三风一训”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展示在学校显著的位置, 使之深入师生心田, 如我校的校训是:博学、厚爱、崇真、弘毅。确定的办学方向是三园一区:书香校园、大爱家园、缤纷花园、都市中的精神特区。办学方向和校训紧密呼应, 尤以“厚爱”和“大爱家园”都强调要跳出“小我”, 构建六高中和谐大家庭, 走出校门要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学校的环境做到四时有景、三季有花。每一株植物下都佩戴着名签, 上面写着名称、习性、生长特点、寓意等等。草坛上充满温情的警示语:小草含羞笑, 同学莫打扰。各卫生间张贴着不同内容的文明警示语。

我到六高中不久发现一个令人略感奇怪的现象, 经常有女生从教学楼通过空中连廊到办公楼的女教工厕所方便, 女老师指出了原因:女生为了美, 是在女教工厕所可以有镜子照!堵不如疏, 干脆在每个女生洗手间外安装了大镜子, 此事就此解决!

学生阅览室座位不够用, 配合建设书香校园在各楼层正厅建设了四个书橱, 把师生赠书和外单位赠送书籍摆满, 学生可随时阅读。

二、学校要打造有温度的管理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 校园应该是有温度的, 更要体现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上。学校管理, 既要管, 更重在理。教育的温度隐藏在校园管理的每个细节中, 既要精心设计, 又要不留痕迹, 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缺少温度, 非雪即冰。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学校除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外, 有各自的校规校纪。教育离不开惩戒, 但制度又不能缺温情。教育不是冷漠的正确, 不是冰冷的规训。学校不是生产车间。有人说今天的教育有点冷, 而六高的校规校纪不搞一刀切。如犯错误允许申诉解释, 但绝不允许说谎。我们开设了道德银行, 做好事、做善事可以积累起来, 可以抵销偶尔犯错误而扣的分。特殊的雨雪天气, 迟到可以不作记载。

“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贯穿教育过程始终。作为校长, 每月至少和同学们有一次共餐, 每月至少一次到宿舍与同学们谈心。教工和学生食堂每到特殊节日都能吃到与传统节日相搭的饭菜。高考期间, 所有住宿生一律免费, 让师生感觉到家的温暖。每次大型活动, 如艺术节、成人仪式、开学典礼都有学生家长代表参加。

三、有温度的教育的本质是人性关爱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 校园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离开人的成长, 离开人的生活就等于离开教育的本真, 教育就失去了根本, 所以教育的温度的本质是人性关爱。

办学理念是办学的顶层设计, 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 对外则是竞争力和品牌,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人才, 成就教师, 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把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高研班学习时上海七宝中学仇忠海校长的“人之为人”的教育追求移植到我校:视人为“人”, 不仅要从身体、心理层面理解为人, 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认识、看待人。我已年至半百但每学期都坚持和学生们踢几次球, 是我很开心的事。最主要是和孩子们没有距离感, 当学生踢到我后, 我会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平等与宽容。

与住宿生座谈时学生说看不到电视, 我就在两个餐厅安装了四个大屏幕彩电, 学生可边吃饭边欣赏NBA直播和新闻30分。学生们把心理咨询室称之为“温馨小屋”。晚自习结束时公交车停的早, 学校出面联系公交公司, 破例把车开进校园作为新区孩子们的专车。教师家有大事小情, 校长要率领导班子亲自到场。即便是远在华东师大脱产学习期间, 也要向新婚教师致电祝贺。三年四班学生刘芷伊同学不幸患糖尿病并发症引起肾衰竭, 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共捐款近12万元, 刘芷伊同学得救了, 并参加当年的高考, 真正体现了大爱家园的温暖。

四、教育的温度和校园的温度来自教育者的情怀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 校园应该是有温度的, 这温度来自于教育者内心的温度, 来自于教育者的育人情怀。

教育的情怀应该是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对教育的执着与投入, 乃至一种狂热与追求。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投入、没有坚守、没有奉献, 更谈不上创新。

有人把教师常比作蜡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点燃之后奉献的是光明、方向、温暖, 很形象地诠释了教育的温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热爱教育工作, 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人……,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孔子之所以伟大, 之所以是大教育家, 是因为他有教无类。素质教育, 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情怀。

当下之所以少有教育家, 其实理论不缺, 实践也不缺, 我认为缺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缺少的是这一份教育的情怀。

教育者可以平凡, 但不可以平庸;可以有穷气, 但不可以有俗气。

我想, 能拥有温度的教育是快乐的, 能拥有温度的校园也是幸福的。

一所真正的学校, 其实就是一个温情的校长带着一群有温度的人, 干着一件既普通又伟大的温暖的事。

摘要:教育即生长,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 教育要回归本真, 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所以, 在一些政策法规之外, 施教者应有温情, 校园要有温暖。因此, 学校要营造有温度的育人环境, 要打造有温度的管理。而人性关爱和教育者的情怀则是做有温度的教育, 建有温度的校园的关键。

篇4:立德树人 做有温度的教育

将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认知是践行的基础,为帮助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除了广播、横幅、班级文化、板报宣传、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外,我们还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晨午读时间,大声诵读,并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在此基础上,开展“学守则,守校纪,创班规”活动、每日升国旗活动,使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具体行为。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以“尚爱教育”办学理念为指导,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开设了学科拓展、艺术科技、体育三大类特色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以菜单的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

将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将师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裕小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开设“班主任工作坊”“教研组长月谈心坊”,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故事等。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实现岗位创优,学校聘请区教研员皮丽芳老师参与我们的德育教研活动,聘请河南村中小张美霞老师、西辛小学吕龙梅老师为教师们做爱岗敬业的专题讲座,聘请心理教育专家王辉教授为教师做讲座,开展教育故事分享会。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岗位幸福感和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

将核心价值观与德育活动相结合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将践行核心价值观与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丰富校园岗位设置,让学生体验责任与担当。在班级中提出“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做”的要求,并号召学生在学校自愿认领岗位,学生们有的擦瓷砖,有的擦门,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活跃着岗位认领者的身影。接着,我们又推出了笑脸服务生活动,他们有的帮助低年级小同学解决困难,有的到教师办公室帮助老师分忧解难,有的帮助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收发器材……学生在岗位实践中体验着责任与担当。

设计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体验友善、合作、创造与幸福。在开学典礼上,一年级的学生体验着裕小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学间的友善,他们感动着,幸福着;在寒暑假的特色实践作业中,学生用小手绘制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梦”,传递着文明与和谐的种子;“六一”庆典时,学生体验了讨价还价的乐趣,感受了京剧国粹的无限魅力;在“校园十大风云人物”评选和大队长竞选活动中,学生通过演讲让别人认识自己,他们用感人的演讲诠释着对成长的理解、对责任的担当,对祖国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精心设计的运动会开幕式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热爱;行为储蓄活动帮助学生全方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在危险时保护自己;市、区级各种竞赛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胆识、收获了成功;艺术周活动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用小小的树叶拼粘成各种图案,用巧手实现了变废为宝。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着、幸福着,学校成为了学生们心之向往的地方。

将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为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开学典礼、班队会、运动会、学校开放日、艺术周活动等都向家长发函,邀请他们参加。家长与学校的频繁互动拉近了家校间的距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同时,家长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

篇5: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他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些观点。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从具体几篇文章谈谈我的一些感触:

《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让我懂得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让孩子在“静”的环境下成长才是好的教育。本文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一年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明白我需要静下心来给学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让底线成为教育的起点》让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价值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的那么优秀,但我们要不放弃、不歧视、不丢下任何一个学生,这不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应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方老师用自己真实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对于“成功”一词的定位错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过的错一而再的重复。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改正错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中实现一个教师的成长,教育者做为一定程度的“公众人物”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用最正确客观的言行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独行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赢未来》让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合作的原则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减轻老师平时在工作中学生带来的烦恼和心累,辛苦一阵子,轻松每一天。

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温度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度。此刻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寒风中王校长在校门口为来参加期末考试的一二年学生加油鼓气的画面,中层干部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入校的孩子并向他们问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让孩子来到学校训练能看到老师在这里,等着他们呢,还有一年级班主任蹲下身子为学生寄鞋带的温情镜头。

篇6: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这位从教仅十年的教师,经历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挫败,曾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念头。到其他学校支教过,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彷徨过。四年前加入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新教育”团队之中,一下子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短短几年的时间,在班本课程建设、家校互动、推广阅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为新教师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

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是很不容易的。长远如此渺茫,现实又是如此骨感,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抉择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关注到了当下,关注到了即可能够看到的“成效”。班级的学科平均分是否超过了其他班,自己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具有领先地位,这是教师和家长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的“成效”,也是他们鞭策和激励孩子最为重要的法宝。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在乎分数以及孩子依据分数所占据的位置,至于孩子的道德、人格、情感等方面的涵养,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或者说缺少这些方面养育的意识和办法。虽然孩子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数,但却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变故和挫折,更没有教会孩子去了解人,了解人性。

王兮深受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影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给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关注孩子的自我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通过阅读来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等等,都对她原有的教育经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她找到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她将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学习特点,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引导他们从学会做人开始,开展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努力提升孩子们的道德素养,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校园里面抬起头来走路和欢唱,轻松愉悦、温暖舒心。因为这样的实践,她所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独特,那样富有创造潜力,那样的生机勃勃,这使得她时刻不敢怠慢,唯恐因为自己的些许失误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执着探索,让她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也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大家意识到,教育,原来是可以有不同的样貌的,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局限于一种路径。看着王老师的教学实录,想着教育、课堂可以是这么美这么有趣。

二、别开生面的班本课程

在《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中,王兮老师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她的班本课程实践,这也是我很感兴趣之所在。王兮在书中介绍了她创建的两类班本课程,一类是贯穿整个学年的班本主题课程,另一类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设置的微课程。

贯穿整个学年的主题课程,需要有时间来保证。王兮老师看中了每天早晨20分钟的早读时间。根据“新教育”所提出的晨诵课程的建议,构建起了适合本班学生成长需求的“晨诵课程”。希望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与音乐感。之所以会选择诗歌,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儿童诗都短小精悍、活泼生动、浅显易懂,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诗歌本身所描述的大都是自然的景色、四季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奇妙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借助诗歌这一媒介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年级的晨诵课程,王兮老师精心准备了金波、林焕章、高洪波、罗大里等人的系列诗作,以5-10首诗歌为一组,形成九个不同单元的课程系列。在书中,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晨诵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们的表现,读来特别让人感动。而三年级的孩子,以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部分诗篇作为学习的内容,看上去似乎有点难度,但孩子们的理解力依然让人惊叹。

王兮所探索的班本主题课程不仅仅局限在晨诵,还有绘本的“读写绘课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绘本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和丰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绘本,和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讲述故事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用彩笔绘制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可以让孩子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重要的是,绘本中所蕴含的那些关于勇气、友谊、爱、善良、智慧、美德等人类共同的话题,是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绕不开的重要话题,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以及品德修养等,都会通过这样的课程得以培育。这种以绘本为载体,通过阅读、画画和写作三者相融合的学习方式,能让真实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眼睛和心灵结合起来,让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

班级所开设的微课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笔记大自然》微课程,让孩子们在学校的小花园里,去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植物中所蕴含的各种细节和美妙;《生命》微课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男生和女生的区别,以及植物世界以及动物世界的男生和女生;《甲骨文》微课程,通过对汉字起源以及演变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成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体会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吟诵》微课程,唤醒那些湮没于历史之中的声音之美,寻找那些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根;《经济学》微课程,则让孩子认识金钱,懂得一些财经素养,从小养成正确的金钱观……这类课程的特点是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在身体力行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给学生创设学科知识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课程中拔节。

三、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但很多家庭不仅没有能够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还经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加各种伤害。绝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都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有关。

王兮老师在接手新的班级的过程中,就意识到了家校共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该为班级取一个怎样的名称开始,就发动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参与;学生在班本课程中的各种表现,她都会及时通过家长通讯群发送给每一位家长,让他们关注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孩子正在阅读的作品,也会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回去配合老师一起来讲故事,丰富故事的内涵和情节;王兮在“新教育”的网站上学到了一些适合家长学习的内容,也会及时转发给班级里的所有家长,大家一起来分享并互动交流。鼓励家长丰富家庭的藏书,在图书馆开办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主题阅读讲座,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义务服务活动中来,和家长们共煮一锅“石头汤”……

在这个过程中,王兮老师看到了家长们的转变,充分感受到了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做这些事情的确很累,但很多事情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这比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来做“消防队员”,为班级里此起彼伏的问题“灭火”要有意义、有价值的多了。

爱能帮助别人进步,也能完善自己。当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这份赤诚之心,感受到了老师所付出的这份爱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教师。这正应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爱,收获的必然是满满的爱!做这样拥有赤诚之心的教师,真好!

上一篇:物理证伪实验下一篇:货币第一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