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2024-05-22

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通用9篇)

篇1: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2009-11-12 14:23:13)

转载▼ 标签: 分类: 成果展示

教育

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2009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使我对六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所任的数学教学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工作,特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卷说明

1.内容和形式: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位置、分数乘除法和圆的周长。这张试卷与以往相比,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没有变化。

2.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稍难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4:3:3,整体来说比平时试题要稍难一些。应用题30分.3.考查知识及能力:这张试卷考查的知识涵盖本册教材的重点分数知识,侧重分数乘、除法数学问题的解决。计算题考查一些分数的乘除的计算,填空也是分数、比的概念;另外还考查了“位置”中的图的移动变化情况。

4.试卷特点:题型结构合理,难度偏高.填空题和应用题稍有偏难。

二、试卷分析

我校参加这次六年级数学考试的共26名同学,我对他们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如下统计:及格率50%,优秀率 19.2 %,平均分60.73分,最高分97 分,最低分12分,且有两个。从统计的这些指标看,成绩完全没有达到了我的预期。我对各大题的得失分情况作了统计,从六年级的试卷情况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失分最严重的就是应用题,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严重.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例如很简单的分数问题中根据题意写出数量关系都写不出来,甚至单位“1”的量也找不准。这是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首要策略。)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困难。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

2.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更大。个别学困生可以说就不会计算。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这里不光有粗心的习惯问题,在分数乘除法、解方程中含比的形式、在分数的简便方法计算中都出现了不少的错误。

3.操作能力欠佳。这是个新的考查内容,在这张试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完成位置移动的三角形图,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对图的上、下移和平移还有待于加强教学和指导。

4、班级学习氛围很差,没有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主观上还没有“我要学、我乐学、我勤学”的意识。上课学生积极性不高,从来就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不举一反三。

三、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 ,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009年11月11日

分享:

篇2: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英语组 姚成丹

初一第二次月考已经结束。英语成绩一般,两个班总评第四名。七班九十六分以上33人,优秀率63.46%;72分以上47人,及格率90.38%,平均分96.29;八班96分以上34人,优秀率65.38%; 72分以上44人,及格率84.62%,平均分,94.15。两个班优秀人数总计67人,八班最高分李文静117分,韩蕾117分,最低分八班王宇航40分;七班最高分孙丹丹117分,最低分张雯博31分,总评七班第四名,八班第五名;两个班比较优秀率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八班的不及格的人数较多达到11人,必须在转化后进生上下功夫。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120分,一卷共75分,二卷共45分,题型全,题的难易适中,抓本靠纲,基础知识考查详细,知识点考查全面,是一份非常优秀的试卷。学生在本试卷丢分最多的是词汇题,名词不考虑单复数,如daughter,watch等。动词不考虑三单,如75小题的play等。答卷过程中学生太粗心,答完试卷不知道详细检查,以至于很多学生不该丢的分丢了很多,导致高分人数少,在今后练习中一定要培养做题细心的良好习惯,提高高分人数的数量,减少不及格人数的数量。

二、教学反思

从开学三个多月学生上课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还好,上课时听课较认真,基本能与老师形成互动,因而课堂氛围较好。但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因基础较差,由于平时不好学,学习很被动,现在已跟不上群体,所以已开始厌学,他们虽然貌似听课,但时常不能跟随老师思路,显得较为被动,作业抄或不做,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下一阶段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多鼓励、表扬,上课应有意识地请他们回答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或基本正确时,立即加以表扬,提高其学习信心。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对90分以上的学生要严抓,让他们制定目标,在下次的月考中争取达到优秀;课上盯紧,课下及时辅导,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

对中等生要勤提问,勤检查,勤辅导,争取让他们向尖子生的行列靠近。同时,老师们应加强集体备课,精选精练习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做练习,以期望他们在下个月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另外,针对英语差生,七班刘宏伟、刘烨、张海军、孔婷等学生,八班蔡金龙、胡明、于海莹、刘雨欣等学生,跟他们及时沟通,查找原因,经常鼓励,相信他们一定能把差科补上来。

篇3:一节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1.通过学生的自我纠错,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与愿望.

2.通过基本题型的再训练,强化基本技能.

3.通过重点题型的解答,巩固所学重点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4.通过一题多解,开拓学生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

5.通过一题多变,强化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流程

(一)试卷情况分析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形式,在总结考试情况时要注意反馈给学生正面的信息和评价的覆盖面,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班级最高分;(2)得分在100分以上(满分120分)的同学;(3)考试有进步的同学;(4)各项做得较好的同学: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卷面整洁的同学;(5)全班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以上的儿个方面一般能够覆盖班级80%的同学,这样做既体现了评价积极的一面,又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听课的兴趣.

(二)试卷自我纠错

试卷发下去,全班学生在不讨论的前提下,以考试的状态把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这样做可以提高自我纠错的能力,同时请学生重新计算自己应得的分数,实践表明,80%的学生再次算出的分数都会比卷面分高5~10分,能够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虽然有些错误他们会再犯,但是此时他们不这么认为).

典型错误可以再呈现,请学生分析错因和解题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做如下总结:

1. 向规范要分,比如:解、答的书写,实际问题、分式方程的检验等.

2. 向细心要分数,比如:计算细心、不跳步骤等.

3. 向信心要分数,相信大家经过后面的继续学习,能够取得进步.如果课堂时间允许,一般还可以给学生几分钟,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也是一种3重要的学习形式,而且优秀的同学在教授别人的时候,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大脑中再次梳理.

(三)重点题目拓展讲

解题教学最忌讳就题讲题、照本宣科,重点题型要拓展讲解,拓展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和优选、相关知识的梳理与巩固、变式训练.

以本次考试卷的一道题目为例: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AF,DE相交于点G.则可得结论:①AF=DE,②Ab⊥DE.(不需要证明)

(1)如图2,若点F,F不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但满足CE=DF,则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2)如图3,若点F,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线和DC的延长线上,且CE=DF,此时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4,在(2)的基础上,连接AE和EF,若点M,N,P,Q分别为AE,EF,FD,AD的中点,请判断四边形MNPQ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巾的哪一种,并写出证明过程.

在讲解完该题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拓展:

1. 复杂几何图形的处理

从中找出熟悉的几何图形,教会学生图形处理的技巧,如图5所示.

2. 题中涉及的重点知识梳理再巩固

本题涉及中点四边形的一个结论: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取决于外面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可以设计如下巩固练习:

(1)如图5,若四边形.AEFD分别为矩形、菱形、正方形时,中点四边形MNPQ是什么四边形?

(2)要使中点四边形MNPQ为形,四边形AEFD至少满足什么条件呢?

3. 一题多变再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变式训练:

变式1将原题中正方形改成:角形.

如图6,等边三角形ABC,E,F分别是BC,AB边上的点,且BF=EC.

(1)请判断AE与CF的人小关系;

(2)求∠AGF的度数.

变式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成矩形.

如图7,矩形ABCD,AB=3,BC=4,E是AB的中点,BF⊥EC,垂足为O,请求出AF的长.

变式3将原题中“正方形邻顶点连接对边点”改成“正方形中相对顶点连接对边点”.

(1)如图8,正方形ABCD,AF=AE,试判断BE,DF的大小关系;

(2)如图9,如果改成正五边形,结论是什么?

变式4若在变式2,3中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请分别写出G,O点的坐标.

(四)基础知识再巩固

就考试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设计一份基础训练题,供全体学生练习、后进生巩固使用.

三、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反思

(一)试卷讲评课应该讲什么

1. 讲规范.

影响试卷得分高低的因素除了知识掌握程度,还有学生答题的规范,为了避免学生因为答题不规范而丢分,我们应该在讲评试卷时将规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讲解,可以将学生的典型错误投影,请学生辨析,用实例讲解更具说服力.

2. 讲知识.

对于学生试卷反应的掌握欠缺的知识,应该重视予以重点讲解,并注意“二次纠正”的有效性.

3. 讲方法.

题目的讲解,切忌就题讲题,应该突出解题方法,注意举一反三,从方法的优化和题目的拓展多角度讲解.

(二)试卷讲评课忌讳什么

1. 试卷讲评应及时,切忌拖拉

有些教师做事拖拉现象严重,测试一次之后往往要过好几天,甚至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光了才讲评.这样会扼杀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考完试尽量在两三天内就进行试卷讲评,保证讲评的高效.

2. 忌平均用力

一套试题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肯定是不一致的.试题讲评课应根据题目错误率和知识的重要性分类进行.

(1)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2)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3)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应重点讲评,不仅讲试卷上的题目,还要拓展讲,讲方法.

3. 试卷讲评时应坚持表扬鼓励为主,切忌胡乱批评

教育学家认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我在试卷讲评时一般首先要表扬一下整个班级所取得的成绩,然后表扬考试分数考得高的和各道题得分前列的学生,再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对于有些得分低又没有什么进步的学生,我一般要仔细研究他们的试卷,了解他们哪些题目做得对,在讲评时有意地去叫他们来回答这些题目.

4. 忌一言堂

篇4: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摘 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教育统计原理,对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别从难度、区分度和效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试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好,信度高。通过对比不同题型、各教学内容以及各个班级的得分差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材料研究方法 试卷分析 难度 区分度 信度 教学方法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paper and teaching thinking for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course

Abstract: The examination is a necessary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s qualit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edagogic statistics, the examination scores of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courses were estimated by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and reliabilit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examination paper presented a moderate difficulty, good discrimination and reli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t types of questions, the scores related to every chapter and for each class,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was realized. The reform measures for teaching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ent deficiencies.

Key words: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paper;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Reliability; Teaching methodendprint

【摘 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教育统计原理,对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别从难度、区分度和效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试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好,信度高。通过对比不同题型、各教学内容以及各个班级的得分差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材料研究方法 试卷分析 难度 区分度 信度 教学方法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paper and teaching thinking for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course

Abstract: The examination is a necessary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s qualit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edagogic statistics, the examination scores of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courses were estimated by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and reliabilit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examination paper presented a moderate difficulty, good discrimination and reli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t types of questions, the scores related to every chapter and for each class,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was realized. The reform measures for teaching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ent deficiencies.

Key words: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paper;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Reliability; Teaching methodendprint

【摘 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教育统计原理,对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别从难度、区分度和效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试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好,信度高。通过对比不同题型、各教学内容以及各个班级的得分差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材料研究方法 试卷分析 难度 区分度 信度 教学方法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paper and teaching thinking for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course

Abstract: The examination is a necessary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s qualit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edagogic statistics, the examination scores of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courses were estimated by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and reliabilit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examination paper presented a moderate difficulty, good discrimination and reli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t types of questions, the scores related to every chapter and for each class,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was realized. The reform measures for teaching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ent deficiencies.

篇5: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姓名: 薛福来

学科: 英语

所带班级: 理3+4;70班

2011年高考刚刚结束, 这是山西省实行新课程标准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在仔细阅读2011的英语试题及评分标准后,我们意识到: 随着考试改革的发展,高考英语试题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加突出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能力的运用。为了提高这届高三毕业班英语科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培养主体意识,强化课堂训练”的原则,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学生树立信心。同时我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按照“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主旋律进行教学和复习,提高实战能力。我主要朝以下几方面努力:合理制定、完善教学、复习计划;合理处理教材、安排教学进度;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加强限时阅读的训练,帮助和督促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加强写作的力度与难度。

一、合理制定、完善教学、复习计划

要想搞好三年级英语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是不行的。在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全年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才是我们途径。教学和复习都因该注重实效,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

二、语篇为基础,扩大学生词汇量

光靠高中几册教材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精选精泛读材料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精泛结合、精少泛多、精泛有序的原则。选择的精读材料要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在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泛读材料,以巩固和拓宽语言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我们非常重视对《英语周报》的利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以《英语周报》为基础,尽力用好《英语周报》,因为报上的文章比较新,时代气息浓,篇幅多。每期精选一两篇为精读材料,两三篇为泛读材料。在平时教学新词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由新翻旧,以旧带新,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滚大。对于所有精泛读材料中碰到的生词,要求学生摘录下来,老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如听写或再现认读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三、加强写作训练,合理安排综合训练 加强写作指导和训练,是我们高考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多练才可能有好的成绩。但只是写作还不能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指导。对于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1)繁简适度。2)有闪光点,要有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言结构。3)层次分明,承上启下。4)细读提示,写全要点。5)书面干净、整齐、规范。教师也要遵循“粗批,快改,及时发”的原则。否则,失去了时间意义,效果就不大了。同时让学生背诵范文,模仿,运用,做好语言积累。提高高考的书面表达成绩。

四、加强考练结合,一周考练,一周讲评。特别到了最后一个月,主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利用答案,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这种方法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确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也证明了我总结的这句话:“知识不是讲会的,知识是练会的;知识不是听会的,知识是想会的。”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发挥自身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发挥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带着求知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富于朝气,充满自信,使他们有了强烈的参与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师生之间互相合作。

总结得失,我们觉得:我们的授课思路与高考的整体思路越来越一致,我们总结出来的这套对付高考的方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克服不足,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6: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

第一,充实而浅近。

20全国2卷语文试题整套试卷显得很充实,正如考纲所说明的,三道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各一大题,名篇名句默写压缩至5分,语言文字运用五小题,再加大作文。试卷阅读量:论述文阅读约880字,散文阅读约1200字,新闻阅读约1100字(表格约100字),古诗文阅读约800字,整套试卷文字约8000字。对于考生而言,这套试题确实是十分“充实”的,需要仔细阅读并处理的文字信息量到达历史之最!

但很明显,试题的难度有大幅度的降低。

从试题选材来看,现代文阅读文本较以往浅近不少。论述文有关“青花瓷”的崛起选文段,分段少(仅三段),条理清晰,没什么生僻的概念、晦涩的语句;林徽因的《窗子以外》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对于喜欢读杂志,尤其是喜欢散文小品的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大;实用类关于“垃圾分类”的材料十分贴近生活,两则材料叙述角度明确,语言也是流畅通俗。古诗文也同样,材料阅读难度在近几年中相对较低!

从试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增多,主观题减少。选择题由每年的9道单选变为今年的11道单选,双选也增加为2道。整体上看,选择题的分值从原先的32分增加到43分,主观题分数则由原先的58分减少到47分。整套试题主客观试题趋近于平衡。主观题的减少能为考生节省部分时间。

第二,简约而厚重。

我认为,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最大提高之一就是大多试题不再“拐弯抹角”。如第五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散文阅读当然以“神”为内核,该问法直指要害,简洁明了。第九题、第十五题都是如此,指向明确,言简意赅。

其次,二卷表达题的考查,以往常常有试题在语境上增加信息量、复杂的句意关系,致使考生落入“陷阱”。今年的试题则相对“和善”很多,如小阅读选项大都控制在35字以内;如成语题,你只需勾勒几个重要信息即可作出确定(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对电器不再望尘莫及……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群众意见充耳不闻……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等。这种“简约”直逼问题本质,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语文本事!

说它厚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命题密切联系生活表现充分的人文性。无论是青花瓷崛起,还是垃圾分类,或者文言文中赵熹的大义,都能引人思考,给人深刻的教益。其二,部分试题表现出对“文学性”的回归,散文《窗子以外》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感受力;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更可读出一颗温热的灵魂。其三,作文的命题大胆矫正“任务驱动”作文“遗经忘典”之弊,让写作向文学和文化的方向双重回归。当然,这也许正是高考命题“老奸巨猾”之所在吧?!

第三,灵活而人文。

我总感觉,高考在和教师、学生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教师们想做猫,成为“名师”,学生们想做猫,好“功成名就”,然而高考这“硕鼠”可聪明着呢!且看它“温和”之外的另一面。

难度一,一些客观题坚持与文本“若即若离”,考生也许会在犹豫不决中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论述文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有陌生感;推断题B和D有明显的信息干扰;新闻阅读的双选和诗鉴双选也都不白给,要求考生对文本的把握必须全面、准确。

难度二,很多试题出现“反押题”,对套路、规律的规避可谓“不遗余力”。在大多数一线教师很多训练小说和人物传记之时,高考出了散文和新闻;在大多数学生熟知主观题答题技巧规律之时,发现高考答题根本用不上;在“任务驱动”高考模式大行其道、书店“热销”之时,高考作文来了个“大变脸”。简言之,就是各门各路“南拳北腿”的功力发挥不出来,很多考生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苦笑!

难度三,有些试题看似简单,但想答到点子上却并非易事。如第五题,“窗子”的含义当然是由浅入深、从表层答到其隐喻意义,这要求学生研究5分题的分数切分,并且仔细阅读、思考,才有可能得到梦想的分数。第十五题、二十题都是如此,想得满分是有难度的。

综上,应对如此“灵活”的高考语文,想必也仅有那些语文素养好、语文本事强的考生能够“上九天揽月”;而偷奸耍滑者、考前突击者、急功近利者、盲目押题者则会受到“冲动的惩罚”啦!

篇7:物理试卷分析与反思

刚接三(4)班时,他们对我是陌生的,而我也想把最好的印象留给他们。课堂上我总是适时地教育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说起,鼓励学生自信、自强、发愤读书。我给他们讲自己、讲女儿、交流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我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教__,他们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开始上的几节课,学生不习惯、听不懂。为此班主任梁伟然仅一个星期就找过我几次,学生也找我说听不懂。这使我感到学生重视学习、重视物理,这个班是一个有希望的班,这也使我信心百倍地想把这个班教好。于是我分别根据他们的特征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对他们的期望,教学中我常告诉他们老师对你抱有大有前途的希望并通过了各种形势的强化、提高等影响他们、暗示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我期望,从而促使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常用你能行、没问题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时时处处引导他们树立起向上的信心,实施成功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风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记得一次校会上蓝翠芳主任说过课堂教学要捉住学生的眼睛,

我深有同感。三(4)班的进步较大,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境,我喜欢三(4)班的学生,所以讲课中我做到精神饱满,情感丰富,精力充沛,声情并茂,师生双方的积极投入,我常常感到我们的思维在同一个旋律上震动。为了捉住学生的眼睛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的做法是认真的备课和上课,以我讲课的风度来吸引学生。我用激情引导学生__捕捉信息和反馈信息,对于每一节课我讲课时完全抛开讲稿,眼睛不离开学生,我的感觉是学生从我的眼神中感觉到了一种激励,关心,慈爱、又是严厉、管理和监督。同时我也从学生的表情和眼神去体会他们的感觉。从学生的眼神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中看出教学效果,调节教学速度,这要比直接问你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效果更好。我的感受是让一个又一个的新颖的表现形式去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教学成果。

教学中我也经常埋怨现在的学生能力低下、素质低下,每一次测验不该错的又错了,就想去批评他们。但转念一想经过反思很多时候我还是控制了自己。我想我要面对现实,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知识水平,讲课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__力水平。例如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更能让学生接受、让问题深入浅出是讲好课的关键,这对我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一直调整着自己的教学,做到不急不快,因施材施教,尽力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提出信息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对学习较差的同学多问一些难度较小,信息量较小,清晰度高的问题。并经常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鼓励学生思考,清除他们思维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

篇8: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文章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虽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教育部2003) (以下简称“《课标》”) 在阅读技能目标中只提出了学生能理解文章主旨和语篇意义的总要求, 但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理解和归纳语篇、段落的主旨要义, 理解句子的意思, 厘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相较于主旨要义题及推断题来说, 学生认为细节题更容易。但实际上, 学生对细节理解题的答题准确度并不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笔者以一堂县级高三英语阅读理解试卷讲评研讨课为例, 反思如何做好阅读理解之细节题。

一、教学过程及评析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试卷讲评效率”, 而试卷讲评当中最容易被师生忽视的是阅读理解的教学。虽然师生都知道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及在英语高考中所占的比分,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却认为只要文章读懂、理解了就能做对题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为高三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新启示, 本节课特意选了2012年福建英语高考卷的阅读理解题作为试卷讲评的教学材料。

【片段1】

上课伊始, 授课教师把学生前一天所做 (2012福建卷阅读) 每道题的班级错误人数 (注:该班总人数为56人) 在投影仪上呈现出来, 学生一目了然, 错误最多的两道题是63题 (C篇, 23人错误) 与68题 (D篇, 26人错误) 。68题为猜词题, 63题为细节理解题, 如下:

63.What made“I”finally think of getting a cell phone?

A.Being stuck by the highway.

B.Being urged by his grandkids.

C.Being persuaded by cell phone salespersons.

D.Being attracted by the friendly return policy.

教师先处理63题, 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细节) , 并加以解释说明。接着, 授课教师对68题的四个选项“A.set off;B.cut off;C.built up;D.broken up”进行拓展, 分别从历年的高考题中找到相关的例子。

【评析】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资源查找和统计,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答题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很到位。在这个环节中, 授课教师突破重难点, 着重解决疑难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片段2】

授课教师首先在投影仪上展示细节理解题的考查分类, 共6类, 即直接理解题、语义转化题、数字计算题、排序题、图表判断题和是非判断题。然后, 教师分别举例说明这6类题的答题策略的具体运用, 且所举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做过的高考题, 如:2012福建卷B篇, 2013江苏卷C篇, 2013山东卷C篇, 2012年四川卷E篇, 2013年安徽卷E篇等。教师一边在投影仪上呈现问题和选项, 一边让学生回忆正确的选项 (因为学生做过这些题目) 。同时, 授课教师会在讲解时展示与答案相关的句子。如, 在讲解排序策略时, 幻灯片上呈现了如下内容, 即2013年山东卷C篇 (排序题) :

68.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how the Lampbrella works?

A.motor→canopy→sensors

B.sensors→motor→canopy

C.motor→sensors→canopy

D.canopy→motor→sensors

选项为B。细节为The lampbrella is a stan dard-looking street lamp fitted with an umbrell canopy.It has a built-in electric motor which can open or close the umbrella on demand.Sensors (传感器) then ensure that the umbrella offers pedestrian shelter whenever it starts raining.

【评析】此环节应该是教学的主要部分, 时间大约是17分钟 (一节课总时间为40分钟) 。教师的讲解明白清晰, 着重解决阅读理解细节题的学习技能和策略。但整个环节下来, 学生主要是听, 或者对教师讲解的策略进行一种简单的附和, 没有真正体验阅读策略。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多数时间, 且学生没有完整的纸质文章材料, 致使有些成绩较弱的学生就像观影一样, 跟不上课堂进程, 收效比预期的要小。

【片段3】

这是该堂课最后一个环节, 教师让几位学生对本堂课学过的细节阅读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并和学生一起对正确选项和干扰项的特点进行概括, 便于学生记忆并运用到今后的解题过程中, 见下表:

总结、归纳完毕, 正当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2012年四川卷D篇 (有纸质文章材料) 的3道细节题 (共4题) 时, 由于下课已到, 而改成课后作业。

【评析】从最后一个巩固和深化环节来看, 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情况还可以, 而且教师还对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但是, 这个环节中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本应该通过纸质阅读材料来当堂训练、巩固和深化本节课所探讨的阅读策略, 从而体验学习新知识的成就感, 但由于教师理论讲解过多, 造成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去做细节阅读题。

二、启示与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和提高高三英语教师试卷评讲 (阅读理解细节题) 课的效率, 这对高三英语试卷分析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试卷讲评课中, 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学资料的搜索、选材、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统计及课件的制作等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看似简单的试卷讲评课, 但只有教师精心准备, 课堂才能呈现出生动和有效的一面。如果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都这么投入和准备, 英语教学质量肯定会不断提高。

在每堂课中,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所要解决的问题要少而深入, 并及时巩固和实践已学知识。本堂课主要解决试卷讲评中的阅读理解题, 教学的切口小, 便于师生深入探讨该题的解题策略和技能, 从而培养学生细节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 但实际上纠正了学生心理上对细节阅读题的轻视观念。最后阶段的巩固, 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当然, 本堂课也有需要改进之处。首先, 既然这节课是主要解决细节理解问题, 那么在处理68题时, 对四个词组的区别及辨析就不应展开。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要抓住核心突破。其次, 学生主要以体验活动来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阅读能力的培养角度来说, 教师的指导性讲解是必要的, 但是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应主要通过阅读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总结所学。因此, 如果授课教师在讲解阅读细节题的解题策略时能提供给学生相应的纸质材料 (学生未做过的) , 让学生当堂练习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则效果会更好。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阅读实践活动来获得。

总之, 在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中, 方法策略很重要, 但是学生的体验更重要。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和总结方法、策略, 则效果会更显著。

参考文献

篇9: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关键词】试卷分析;反馈教学;遵循原则;注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试卷分析是重要一环,它从属于考试,主要功能是反馈教学,是课程考核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反映出师生的教与学情况,又能反映出教学管理的情况,更能反映出命题质量水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考试,备考特别严谨,考试特别严肃,批阅特别严格,张榜特别严正,评奖特别庄严,解析特别精细,却对试卷分析草草了事,要求只填一张表匆匆完事。不必提供具体的试卷情况分析。学生只关心自己成绩是否达标,不在意老师的讲评。教师只告知学生成绩,奖罚了优劣,讲解了试卷便结束了。因为课程因考试而告一段落。可是,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这些,那么考试远远还没有发挥它的效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提供的信息有许多,有的远比成绩重要得多。这需要我们通过试卷分析来获得。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试卷分析是根据考生考试情况对试卷作分析研究后写成的,是对教学质量、考生水平和试卷质量综合考查的评估类文体。它包含对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四个方面的分析,也包括对考生答题情况和成绩数据的分析,还包括分析试题的设计、试题的特色、试题对教学的导向,评判命题的质量。通过试卷分析,管理和教学人员相应地调整方案,改进方法,扬长补短,以争取更大程度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育目标管理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考试的检测与反馈功能。考试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检测学校教风、学风,乃至班风、校风的重要尺度。

考试已成为施压于管理和教学的指挥棒,指导师生教学行为的风向标。也正是如此,考试历来深受重视:命题时极为严密,开考时极为严肃,阅卷时极为严格,评定时极为严酷;师因考试而教,生因考试而学;而家长因考试而极为关注。然而,有一个环节却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忽视,那就是试卷分析。这个环节是考试的一部分。与分数相比,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的手段。它实质为了改进今后更好的命题工作,也是促进教学工作的。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能够另眼相看,做好量的统计、质的品鉴,度的权衡,性的甄别,那么对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或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有效的手段。考试后,教师要做好试卷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科学安排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试卷分析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是不搞走过场的表面文章,不是例行公事,应付差事。为分析而分析。如果教师不对试卷分析给以足够的重视,仅仅给出一个分数,或将试卷草草分析完后即连同试卷一并上交,不再过问。那么,即使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测试,也很难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试卷分析的目的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有效地指导工作。

第二是要看对象,有针对性。不说那种千篇一律形式主义的套话。不同对象例如:领导来了,要听汇报。这是一种。面对任课老师,这又是一种。对学生,又是一种。这三种试卷分析,对象不同,内容和各方面的要求就有所不同。当然大部分是科任教师针对学生作试卷分析的。

第三是定量与定性结合,要有科学的统计。没有数量的分析支持,仅仅定性说一些看法、观点,必然会有所偏颇。所以必须要有科学统计的数据来支撑,即定性与定量结合。

第四要透过现象问题,作深入思考,形成观点。不列流水账,不就事论事,不人云亦云。观点要来自于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试卷多年演变的趋向,对学情,对教学规律,都可做些研究,得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形成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就像工厂检验一个产品,是优、良、合格、还是不合格。发现有点什么毛病,就要回想过程,可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原料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是电力机械的问题,还是管理的问题。仔细考量,反复思考,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五是要有理论的指导。这里所谓理论其实就是教学理论和考试理论。做试卷分析时,有理论指导,可以站得高一点,研得深一点。如同检验产品,工程师比一般技术员,想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

另外,试卷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是试卷分析应以考纲为依据,在举行大型考试(如学业统考或考教分离的学业考试)时,为了保证质量,必定事先制定详尽的考试大纲。它包括考试的性质、类型、方式与方法,测试的对象、内容及范围,试卷的结构、难易度、分数、题型与认知层次的比例,测试的时限,答题要求,评分计分方法等等。它是命题组卷、备考应考的总纲,也是试卷分析的重要依据与标准。其次,是试卷分析可全数分析,也可采用抽样分析的方法;在当前小班制教学情况下,学生数较少,任课教师完全可以作全数试卷分析,不必采用抽样分析。在试卷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不可能对每一份试卷都进行分析,只能采用抽样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部分试卷特征的分析,分析者可推断出试卷总体的特征。当然,依据目的,分析的项目及其要点也有所侧重。

综上所述,试卷分析在教学诸环节中必不可少,对教学与管理大有裨益,开展试卷分析也必须有所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突出的问题。试卷分析虽属小事,但做到了,会对教育教学起到秤砣作用。

上一篇:师德竞赛试题答案下一篇:给爸妈的国庆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