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呼应的优美句子

2024-04-17

首尾呼应的优美句子(精选2篇)

篇1:浅析古典抒情诗中的首尾呼应

一、景起景结型

即起景与结景之间, 在时空上此呼彼应,严密完整。

(一 )时间上的呼应。从时间上 体现景观 变化的此 呼彼应。如:杜牧的《叹花》诗:“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 绿叶成荫子满枝。”此诗是说杜牧在湖州做官时, 曾经看上了一位漂亮的民间小姑娘,年龄才十余岁,杜牧与其母行聘礼相约: 过十年后来娶。后来杜牧出为湖州刺史,其时该女已经出嫁三年,生有二子。杜牧感慨万千,遂做此诗。诗的开头慨叹“寻芳到已迟”,即流露出贻误佳期的悔恨之情;中间进而忆惜伤今,结尾却以初夏的另一种景观出现:枝繁叶茂,新果满枝。眼看良机已经失去,一种莫名的惆怅油然而生。诗中先说“寻芳到已迟”,后说“成荫子满枝”,前后呼应,前果后因。呼应得十分得体。

(二 )空间上的呼应。即从空间上体现景观之间的彼此呼应。如岑参的边塞诗《碛中行》:“走马西行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诗的开头写行程之远,几乎到了西部的天边。结尾处便呼应,写出这极地“天边”的荒凉景象:在大漠的深处,莽莽黄沙,绝无人烟,简直找不到一个投宿之地,并为此而犯愁。首尾呼应,一脉相承。

二、情起情结型

诗的开头以情起, 结尾处以情作结。遥相呼应, 呼应得体。如北宋诗人石象之的《咏愁》中“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这首诗专门题咏愁情, 首联追寻“愁”的行踪:它悄悄潜入人们的心头和眉宇之间, 且是易来难去;颔联追索“愁”潜入的时机:春去秋来,花谢月残,门掩黄昏,酒醒清宵,正是愁来之时 ;颈联描摹 “愁”来之状 :即“柔”且“乱”,铺天盖地 ,如无边的春草,似乱丝乱麻;尾联慨叹“愁”几乎无处不在 : 除却王侯之家的歌舞之地, 它和人们形影相随。这首“咏愁”之作,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又句句不曾离开“愁”。开篇写“愁”易来难去,结尾说“愁”处处相随,首尾呼应,一开一合,自是圆融。

三、景起情结型

以景起, 以情结, 情景交融,妙合无垠。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雁一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干元二年秋, 白露节这天晚上在秦州所作。其时正值“安史之乱”,杜甫与几个弟弟音讯不通, 激起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五言律诗。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情景融合,彼此呼应。此诗首联写边塞的秋声:“戍鼓”、“秋雁”, 声声入耳,声声断肠;颔联点明月夜思乡:时届白露,已属深秋,望月抒怀,戴露思亲,融情入景,道出了游子思乡的共同心声 ,成为千古名言; 颈联渲染思乡亲情:故土无家可归,弟皆四处分散,生死未卜,挂肚牵肠;尾联归结到触动此夜浓重思乡亲情的真正原因:战乱未休止,音讯久不同, 赋予了思乡亲情的深刻的社会内涵, 鲜明的时代特色。全诗首尾呼应, 脉络分明,圆转自如,结构严谨。末尾的“未休兵”,呼应开头的“断人行”,情思沉郁,凄楚动人。

四、情起景结型

开篇直抒胸臆,以情起;结尾以景结情, 或淡化开头的情思, 或让这种情感转入更深层次的境界。例如: 北宋寇准的《夏日》诗 :“离心杳杳思迟迟 ,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此诗作于其罢相期间。首句即点明刚刚罢相离开汴京时的复杂心情:秋思杳杳,忧心忡忡,意冷心灰, 无精打采。“杳杳”、“迟迟”两个叠词,更透露出忧郁惝恍的心境; 次句着意渲染深院无人问津, 唯有垂柳相伴的孤寂冷清的环境, 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第三句用燕子日暮归巢来反衬心境的寂寥;末句,以麦熟季节的蒙蒙细雨, 丝丝寒意,呼应开头那“杳杳”、“迟迟”的“离心”与“思”绪,真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篇2:首尾呼应的优美句子

一首尾呼应保证了教学结构的完整性

散文追求“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和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而“神不散”指散文所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同样, 英语课堂教学鼓励教学方法多样化, 但也需要清晰的学习目标统领整个课堂教学来保证教学结构的整体性和知识生长的完整性。教学的导入和结尾环节也要始终围绕主要学习目标, 整体建构知识生长体系。

人教版必修三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的中心话题是加拿大的地理环境、各大城市特点及多元文化等, 我将教材进行重组, 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加拿大学习板块。一节是围绕李黛予等人在加拿大的旅游见闻, 将两篇阅读文本“A Trip on the True North”和“The True North from Toronto to Montreal”整合成完整的一篇旅游日志, 重点是介绍加拿大的地理环境和各大城市特点;一节是以人物为主, 重点了解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因纽特人和加拿大人, 包括“Using language”里的“Listening”——通过一个加拿大人的叙述了解加拿大的多元文化, “Workbook”里的“Reading Task”介绍因纽特人的文章“Iqaluit——The Frozen Town”, 以及“Workbook”里的“Listening Task”——介绍三个有名的加拿大人。我设立的主线就是单元标题Canada——“The True North”,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达成学习目标, 了解为什么加拿大是真正的北方。

导入部分, 幻灯片上出现了一辆模拟小火车, 徐徐拉开单元标题Canada——“The True North”, 接着播放一段介绍加拿大美丽景色和几个著名城市的短视频, 短视频伴随着加拿大国歌“O Canada”, 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呈现一个问题:“What is‘The True North’?”。通过两节课的学习, 学生们对加拿大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结课部分, 单元标题Canada——“The True North”再次出现, 加拿大国歌“O Canada”又一次想起, 学生们踊跃发表意见:“The True North”是一辆载着李黛予等人从西向东横穿加拿大的火车;“The True North”是加拿大国歌的一句歌词;“The True North”指加拿大国土面积40%在极地地区;“The True North”是歌颂加拿大人民, 尤其是因纽特人顽强、勇敢、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二首尾呼应提升了语言教学的层次性

熟识并应用好语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语法学习向来是大多数学生头疼的事。定语从句是进入高中后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系统性语法项目, 但是在定语从句学习中, 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的选择、“介词+关系代词”等都是学习的难点。语言的整体性教学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 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原有认知”唤醒并恰当利用, 构建新的认知区域。我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 把意义和形式相结合, 把定语从句相关的语法知识联系起来, 在联系比较中让学生归纳, 引导学生由已知推出未知, 建构一个完整清晰、脉络分明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必修一Unit 4开始教学定语从句, 重点是学习that、which、who、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导入环节, 为了让学生先弄清楚定语从句的概念, 我先用几个短语an frightening experience (一次惊恐的体验) 、a poisonous snake (一条有毒的蛇) 、the walls of the cave (山洞的墙壁) 及an article about your experience in the adventure (一篇关于你的冒险经历的文章) 等,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复习定语从句的概念以及形容词、介词短语充当定语修饰名词的情况。接着, 通过含有that、which、who、whose的名言 (例如,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歌曲《你离去的原因》 (That’s why you go away) , 还有一个讲述Tom和妻子Jane以及孩子们的有趣故事,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知定语从句的运用。结课环节, 再次利用导入环节的几个短语, 要求讨论如何编写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惊险故事。通过几个有意义的语言输入, 学生已能较顺利地开展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从导入环节简单的定语从句的感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学习高度。

三首尾呼应展现了学习生长的过程性

教学是一种智慧, 而我们的英语教学更要“为学生智慧的生长而教”。在英语课堂该如何让学生的智慧得到生长呢?智慧与知识、技能有关, 但又不完全等同, 智慧可以与知识、技能相辅相成。英语教师要以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为手段, 教授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是一个完整的机体,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语言运用, 而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 语音、语法、词汇等是语言运用的准备, 但不等于语言运用。学生语言运用的过程也是展示智慧、激发智慧成长的过程。从课堂导入到结课环节, 可以展现学习生长完整的过程性。

人教版必修三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语法项目包含宾语从句的学习, 我将学习主线设定为授课班级语文老师的婚礼。导入环节是一封语文老师发给我校外籍教师的婚礼邀请函, 信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引导学生查找并改正信函中的错误。由于学生们在必修一Unit 1和Unit 2中学过将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用法, 他们纷纷开动脑筋, 饶有兴致地参与学习活动。接着, 通过课前实践调查得到的语文老师婚前准备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小组合作将语文老师婚前感受写成一篇运用了大量宾语从句的文章。结课环节, 我设计了一个写作任务, 要求学生以外籍教师的口吻回一封信, 表达未能参加婚礼的遗憾, 以及询问关于婚礼的一些情况, 再次强化了宾语从句的掌握。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一个完整的任务情境中, 学生们不断打破自我的认知平衡, 一次次自我否定、完善自我, 让思维不断爬坡、智慧不断前行, 最终实现知识的生长。

教师要学会恰当地运用首尾呼应, 巧妙地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发展环节和结课环节, 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堂教学的首尾呼应, 不仅能使教学结构严谨, 体现了教师整体建构课堂和学习内容的设计智慧, 而且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之循序渐进地学习, 获得知识不断递增的快乐, 促进思维的成长和得到情感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卜小伟.大学英语整体性教学[J].时代报告 (学术) , 2012 (6)

[2]潘淑芬.数学课堂要有“首尾呼应”的智慧——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J].数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4 (6)

上一篇:初中数学“利息”教学案例反思教学目的下一篇:个性非主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