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

2024-04-08

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通用8篇)

篇1: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

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持辖区安全形势稳定,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街道党委、办事处决定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市关于创建安全社区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主线,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面向”(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职工),通过创建安全社区,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实现社区单位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为加快建设幸福和谐新北辛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实现安全发展,杜绝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努力为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环境,根据《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镇政府决定在全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特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各村护林防火和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对辖区内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整治;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化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取缔明令禁止的生产装置和设备;对重点单位、场所进行强有力的监管。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和全镇的整体安全水平,保持全镇经济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二、组织机构

镇政府成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负责对全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领导。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

冀慧峰(石哲镇常务副镇长)

副组长:

王庆红(石哲镇人大主任)、专项整治检查的内容:

1、对护林防火和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对各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的消防器材、防火制度建设、值守情况、巡查情况和应急预案等进行全方面检查,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检查。

2、对辖区内的油站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履行了相关审批手续,是否依法取得了国家及省规定的有关证照,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是否取得了相应的资质,有关资质是否合法有效,操作流程是否安全合法,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

3、对学校、单位的食堂、锅炉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针对学校和辖区内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检查用水、用电、取暖设施设备是否安全;食堂的从业人员是否经过食品卫生的专业培训,是否取得健康证等合法有效的从业资格,操作规程是否合法、安全;锅炉等特种设备是否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验,定期检验是否合格,操作人员是否取得相应从业资格。

4、对长临路沿线村庄的限速牌、反光条等警示标志,减速杠、隔离带、护栏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

5、其他涉及机械生产、作业的农户公司、合作社。要检查其是否证照齐全,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安全,机械设备的检验合格证明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

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措施

1、石哲镇安全生产整治领导组将对辖区内各村和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每日填写安全隐患排查记录,并及时上报县安全生产整治领导组。

2、针对无证经营或证照不全的,要责令其停止生产,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期进行强行整改,直到取得相关证照,达到安全生产标准要求。

3、每查出一处安全隐患,当场下达安全生产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如果同一单位查出三处安全隐患,要责令其停止生产,及时排除安全生产隐患。

4、不定期对重点单位和场所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突击检查,针对各村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督促,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和林业资源保护工作。

五、专项整治的步骤

1、总体布置和宣传发动阶段(2月19日——2月28日)根据本镇实际情况,成立石哲镇安全生产领导组,制订本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部署工作。

2、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阶段(2月20日——6月31日)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内所有村和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及时排除。

3、重点难点集中整治阶段(7月1日——10月31日)协调各职能部门,对专项整治活动中排查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共性的问题,反复出现的隐患进行集中整治。

4、“回头看”再检查及总结工作(11月1日——12月31日)为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确保取得实效,对本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所涉及的单位、场所进行再检查、再整治,确保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所有生产经营企业合法安全生产,所有涉及安全隐患的单位、场所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了符合本单位实际、可操作的应急预案。总结本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经验,巩固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果,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化管理。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一定要从严、从细,认真仔细检查,对生产中极易发生安全隐患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检查,要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从专业角度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一旦发现问题要将检查结果书面通知被检查单位,并下达整改意见。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问题或违法行为时,要立即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其进行整顿。

(三)广泛宣传,建立举报机制。

要充分利用便民联系卡、版面等手段,加大对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建立完善群众监督举报机制,设立举报电话,由专人受理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隐患的举报,要严肃举报纪律,做到有报必查,属实必奖,并做好举报人的保密工作。

篇2: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

2007年以来,我站在市建设局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宣传贯彻“两法三条例一决定”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建设,积极围绕2007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开展工作.在机构建设、安全监督、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环境及安全生产培训等工作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 者:河北省唐山市安监站  作者单位: 刊 名:建筑安全 英文刊名:CONSTRUCTION SAFETY 年,卷(期):2008 “”(z1) 分类号:X9 关键词: 

★ 多措并举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

★ 重庆市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 五措并举构建和谐社会

★ 多措并举做好乡镇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论文

★ 合肥市肥西县多措并举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安徽谯城:多措并举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

★ 监督职责

★ 办公室工作汇报多篇

★ 履行监督职责对照检查

篇3: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

一、规范生产、科学监管, 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关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农村、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此次调研组赴庆阳、平凉一行, 深入农业产业基地、畜禽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调研点, 摸清了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找准薄弱环节, 理清思路, 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各调研单位也加强了思想认识, 强化了具体措施, 狠抓落实, 加强监管, 为确保所辖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㈠加强思想重视, 落实工作责任调研组先后走访各调研地点, 听取工作汇报, 妥副厅长一再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定要强化思想认识, 落实责任。各调研区域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对此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强化领导, 严格落实责任。各市、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 专题讨论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制定下发《平凉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等文件, 靠实各部门责任。各市、县农牧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各相关部门均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成。

㈡大力推广标准, 规范农业生产调研组查看了平凉市凯歌奶牛养殖场、崆峒区柳湖乡赵堡村标准化蔬菜示范点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强调要按照基地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监测制度化、产品无害化的要求规范农业生产。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注重从生产方面进行控制,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编制农业生产标准, 注重将农业质量安全技术标准通俗化, 使更多农民易接受、能看懂、会操作, 从而提高标准的应用率。二是指导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组织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建立生产过程记录,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三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区, 示范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通过创农业品牌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四是抓好农产品认证工作, 提升农业标准化, 创农产品品牌, 保证农产品优质优价。

㈢强化监督管理, 巩固执法成效妥副厅长一行到各级质监站、农资门市部等相关地点查看监督执法情况, 对其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各级执法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以展例行监测和监督执法为抓手, 加大处罚力度, 对典型大案、要案及时曝光, 形成严打农产品危害行为的高压态势, 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市、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要求每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至少有一名质量监管员,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信息联络。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开展农药、兽药等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 严厉打击出售违禁、违规农资的行为。加强农户生产中投入品的技术指导, 大力推广国家推荐的低毒农药, 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对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市场, 定期不定期的进行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查, 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的源头追溯力度, 在例行监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 要加大处罚和整改力度。四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 畜禽屠宰、养殖等环节, 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活动。

㈣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对于突发和重大紧急事件, 各级农产品监管部门都日益重视, 建立健全了农产品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体质,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开展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 妥善处理投毒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㈤完善长效制度, 严格产地准出调研组通过走访各个调研单位, 强调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工作时, 要注意总结经验, 形成长效制度, 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化、制度化。一是实行农产品档案制度。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 以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生产单位必须认真记录农﹝兽﹞药、肥﹝饲﹞料购买和使用、农产品生产规模、播种收获等基本情况, 并在以后的检查和考核中作为一项关键内容来衡量。二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按照“有管理制度, 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识”和开展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要求, 监督指导农产品生产主体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 规范开具产地准出证明。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认证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生产档案。

㈥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宣传, 增强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参与意识, 普及农产品安全科学知识。一是运用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宣传车, 以及在乡镇、街道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集中宣传, 让广大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 营造人人重视、支持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编写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手册。让农民看了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能够用得上。三是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不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宣传, 积极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二、加强农业集约化经营, 保持农经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国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结构调整、技术推广等现代农业要素得到了充分发展, 农产品数量快速增长, 已经充分满足了社会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目前, 全国的农业形势正在逐渐转向重质量、重效益, 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特色农业产业, 规模化、集约化适度经营, 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甘肃农业正处于这一增长方式的转变期, 各地蓬勃兴起的农村土地流转, 正在引发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推进旱作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由千家万户分散种植转向集约化经营。通过此次实地调研, 妥副厅长表示各地农经工作开展的非常得力, 走到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关节点上, 各级农牧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一定要继续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切实履行职责, 加大措施, 推动甘肃农经工作向新形势跨越。

㈠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在甘肃农业发展的关键转换点上,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也是适应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 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高效生态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现阶段, 我省农业普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生产规模小、面积少, 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接轨。必须加快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 才能实现现代农业所需的农产品在数量上的支持和质量上的保证。一是农户分散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能手、合作组织集中。调研组走访了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平凉安国乡土桥村土地流转示范点等典型地带, 发现各地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立足本地实际,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已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地流转在平凉、庆阳蓬勃兴起, 从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样经营的土地流转, 到“量大面广”的“小庄园”等规模化土地流转, 已经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展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制度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魅力。土地流转为农民收入带来了明显变化, 实现了分工分业。通过土地流转, 部分农民从农业解放出来, 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 农业承包大户和特色产业为主的家庭继续经营流转的土地, 从分散走向集中, 农民从单干到合作, 收入大幅增加。土地流转使黄土地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二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规范有序市场”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通过的《实施意见》, 鲜明的提出了土地流转中“三个不得”, 即土地集体性质不得改变, 土地农业用途不得改变,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确保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利益。土地流转并不改变原有土地的长期承包关系, 农民仍旧是“掌握”土地承包权的“主人”, 这使农民吃上“定心丸”, 自觉自愿参与土地流转。调研组通过参观平凉、庆阳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发现各地通过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这一新平台, 不仅规范了土地流转方式, 还可以成为连接市场供需的纽带。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服务中心按照信息发布、流转申请、审查批准、签订合约、建档立卡、业务指导、纠纷调处、跟踪回访, “八个步骤”规范流转程度, 建立流转市场, 确保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不失地、不失利、不失业。庆阳市西峰区类似的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全省有的13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61个。这些中心开展土地流转的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合同签订、咨询评估等服务, 畅通了土地流转渠道, 使土地流转有农户私下口头交易, 向有合同、有登记、有档案的规范有序市场流转。实现土地流转改革千头万绪, 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还存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通过这些调研示范点, 我省土地流转改革经过大胆探索, 无疑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㈡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发展农民专业组织。2008年~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扶持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中央一系列决策和方针政策显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努力方向, 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中,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战略举措, 成为农村经济兴旺发达, 农民走上更加富裕生活状态的现实选择必由之路。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第一,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 但还处在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 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一是用作不够规范。二是定位出现偏差。三是管理机构薄弱。四是市场竞争力弱。五是资金严重短缺。第二, 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应在发展中进行引导规范, 通过不断的借鉴、实践和创新, 努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企业规模化、农民知识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一是建章立制规范发展。二是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三是创新形式准确定位。四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融资新机制。

三、通过实地调研, 找准开展工作的基点, 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㈠找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薄弱环节, 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探索方向通过这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调研, 调研组对平凉市和庆阳市农产品安全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提出这两个市的经验要深入提炼总结, 加以推广。为有效开展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各地根据调研组提出的意见,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开展工作。一是加快市、县、乡三级体系的建设, 健全机构, 配齐人员和设备。二是重视抓好今年的农产品整治工作, 有效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三是平凉市农牧机构积极参加今年农业部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人员大赛, 通过练兵, 提高基层农产品监测人员的能力。

㈡通过调研探讨, 继续深化农经工作一是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特别是通过水、电和土地的优惠政策, 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积极建立市场体系, 搭建土地流转中心平台;培训土地流转工作人员, 加强建设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能力;依托土地仲裁法, 建立土地仲裁体系。针对农村合作社工作, 主要通过五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要继续增加合作社数量, 使农村合作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规范合作社运行, 提高质量;三是建立一批示范社, 通过示范进行引导;四是通过发现能人、留住人才、加大培训的措施, 储备一批农村合作社带头人;五是苦抓营销, 加强商标和认证工作, 创建品牌, 推销产品。

四、推动农业工作的几点意见

妥副厅长总结调研活动, 提出推动农业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是对三农工作, 要高度重视,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土地效益, 推广先进技术, 转变生产方式, 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二要解决问题。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卓著的成效来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 逐步解决经费、体制、人员、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促进工作的长足发展。三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通过抓规范, 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四要抓好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一定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本原则, 要杜绝以行政命令等方式强迫农民流转土地, 防止在土地流转中发生影响农村稳定和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五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要认真做好即将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 继续巩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成果, 探索适合我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好办法, 强化农村审计监督, 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 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篇4: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2008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材链接】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3.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继续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要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要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的力度,完善农村服务体系;要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实现规模经营;要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总之,必须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这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途径。

4.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相结合。农业发展要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如国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等。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2.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新农村建设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全国小康社会的全局。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通过搞好局部,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反映了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意见》指出,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这些思路和要求都体现了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008年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具体任务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需要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不照搬照抄别地经验。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过程中,要树立群众观点,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

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它将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多的力量,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新的突破。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农联盟是其阶级基础。只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国家切实履行各项国家职能。国务院制定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国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国家的政治职能。

3.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国家制定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制定“一号文件”,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篇5: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通知

安监总煤行〔2008〕215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等7部门《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和《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以下简称两个《指导意见》)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力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促使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煤矿对两个《指导意见》贯彻执行不力,仍然存在矿井系统不完善、技术装备落后、安全责任不落实、现场管理松驰、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滞后等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两个《指导意见》,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晰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思路

1.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基。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控制煤矿安全风险、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需要,是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实现煤矿安

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状况,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各单位必须真正把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促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2.明晰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加强指导、分步推进,严格监管、强化监察,督促煤矿企业达到“系统可靠、装备先进、管理到位、素质提高”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

二、抓住关键环节,确保矿井系统可靠

3.矿井系统要齐全。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规定,建立健全矿井通风、供电、提升、运输、排水、安全监控、防尘供水、通讯和压风等系统,应抽采瓦斯的矿井要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开采易自燃、自燃煤层的要建立防灭火系统和火灾监测系统,确保矿井系统齐全可靠。

4.矿井系统要合理。煤矿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设计和建设矿井的各个系统,设备和设施的选型、安装位置和数量、工程质量等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根据煤层开采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拓部署,优化生产系统,采用正规采煤方法,合理组织生产。

5.矿井系统要完好。必须对矿井通风、主副提升、主排水、供电

等系统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和全面排查,制定各系统相关管理措施,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系统完好、运行可靠。

三、加快改造提升,确保技术装备先进

6.淘汰落后装备。煤矿企业要按照《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等有关要求,及时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禁止使用超期服役和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电气设备,坚决取缔井下人力、畜力、三轮车运输。

7.提升机械化水平。煤矿企业要逐步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淘汰落后的采煤工艺和方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要大力发展机械化开采。有条件的煤矿要重点发展综合机械化,推广使用大采高综采技术装备,鼓励采用全自动化采煤和使用钻、装、锚一体化掘进工艺。要积极推广使用大倾角综采、薄煤层机采等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水平。

8.确保装备可靠。煤矿企业要切实加大安全投入,对在用的安全可靠性差、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要严格落实设备定期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并严格验收,提高矿井装备的安全可靠性。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管理到位

9.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按照两个《指导意见》的要求,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进一步梳理、细化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把通风、防瓦斯、防尘、防灭火、防治水和顶

板、提升运输、火工品管理、应急救援等各个管理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并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大安全奖励和处罚力度,确保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10.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煤矿区队长、班组长要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工人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作业。现场存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煤矿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切实履行下井带班职责,深入井下一线组织生产,监督检查各区队、班组安全生产状况,严肃查处作业过程中的“三违”行为。

11.深化隐患排查治理。要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制定本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要立足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以瓦斯、水害等为重点,定期对矿井的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系统和环节进行专业化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一时整改不了的,要停止作业,在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后,制定整改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按程序组织验收。

12.推进安全质量达标。煤矿企业要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健全和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细化标准和考评办法,切实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

作。区队每周、煤矿每月、集团公司每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检查验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对工程质量未达标的,要对照标准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各系统以及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全面、动态达标。

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职工素质提高

13.严格安全资格准入。煤矿矿长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要达到两个《指导意见》有关安全资格准入的条件。其他井下从业人员要逐步达到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按规定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工作,严禁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入井作业。

14.强化全员安全培训。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责任主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岗位标准、操作技能及自救互救等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增强职工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建立师徒合同制度,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15.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安全培训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严格按照统一大纲组织教学,并按规定的内容和时间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按规定配备实验设备和装备,对职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增强培训针对性。

六、强化安全监管监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6.加强行业安全基础管理。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针对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研究和制定相关工作规划、修订完善行业标准,指导煤矿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分级监控制度,定期对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煤矿存在的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主管部门要组织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安全质量达标矿井,要制定激励措施和办法;对进展缓慢的煤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其尽快达标。

17.强化安全基础管理的监管监察。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管,督促煤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尽快达到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向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促进煤矿企业逐步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请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煤矿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单位。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篇6: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

迎接国家统计局下一步电话抽查的通知

各区县市统计局、抽中调查街道、社区: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二季度电话抽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反馈结果,我市城镇住户调查在各区县市、抽中调查街道、社区广大督导员、辅助调查员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总体情况较好。为了迎接三季度国家局电话抽查工作,解决二季度电话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近期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1、按照湘调办字„2011‟76号《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办公室关于配合国家统计局做好城乡住户调查、畜禽监测电话回访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电话回访调查,集中力量到所有调查户家中进行宣传解释,详细告知电话回访主要内容,争取抽中调查户接到回访电话时能积极配合,为迎接三季度国家局电话抽查做好准备。

2、进一步核实调查户的电话号码。在二季度的抽查中,长沙的无效号码占拨打总数的近50%,请各地高度重视,仔细核实相关资料,将记账户的联系电话按照“区号-座机号码”或手机号码的形式核实并在数据处理程序中补齐,在8月份月报时一同上报。

3、严格执行调查制度,认真做好定期访户、及时反馈主要调查数据等工作;对于调查户家庭基本情况(特别注意住房产权、是否拥有家用汽车),人员变动等情况要及时更新,认真落实家庭和个人收

入反指标,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国家电话抽查情况将作为评估各地数据质量的参考依据之一。

4、及时收集调查户在接受电话回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

5、二季度国家电话抽查情况反馈表式样:

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城镇住户处

篇7: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两个率先”做好统计服务,按照《江苏省乡镇统计工作规程》及南通市统计局《关于开展乡镇统计工作争先创优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办公室基础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统计工作总体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全年工作目标,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以强化统计基础为主题,以加快“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为重点,以创新统计工作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统计发展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

坚持深化改革兴统计、优化服务促发展的理念,强化统计基础,完善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按照“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机构网络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管理程序化、统计基础规范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服务优质化”的“八化”标准和乡镇统计工作规程及乡镇统计工作争先创优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为重点的乡镇统计办公室基础建设,确保年内全区各乡镇统计办公室“八化”达标。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乡镇统计办公室建设

1、机构设置。按照港闸政[2004]51号文件要求,各乡镇建立统计办公室,挂统计办公室的标牌,整合一、二、三产统计力量,一、二、三产统计人员集中统一办公,全面履行政府综合统计职能。统计办公室主任由乡镇统计助理担任,行政上接受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业务上以区统计局指导为主,统计经费由乡镇财政统一安排。

2、人员配备。根据各乡镇行政区域大小和经济发展状况,配备3—5名专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统计、会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同时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3、基本要求。统计办公室工作应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安排,年终有总结。统计办公室成员要团结协作,统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统计工作。统计办公室硬件配备及环境布置应做到“十个有”。即:有专用的办公室,有健全的工作班子,有统计办公室标牌,有统计办公室公章,有专用的计算机和打印机,有统计工作规章制度,有统计图表,有统计工作活动记录,有统计台帐,有统计档案橱和标准统计档案。

(二)加强统计制度建设

4、建立健全十项统计工作制度。即:统计工作职责、统计人员分工、统计业务培训、统计资料上报、统计工作活动、基层统计责任、统计服务承诺、统计考评办法、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信息发布等制度。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对有关统计工作制度要放大上墙,张榜公布。

5、建立健全统计报表管理制度。统计报表的布置、签收、催报、审核、汇总和上报要按规定程序执行。各部门、各基层单位提供的统计报表,要有领导或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盖章。各乡镇上报区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要由乡镇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统计人员签署盖章方可上报。

6、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管理制度。乡镇统计办公室要统一扎口管理本乡镇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类统计资料,统一审查和核定本乡镇范围内各部门的统计数据,加强监控和评估,防止数出多门,相互矛盾。要参与党委政府的有关考核工作,并及时提供有关统计数据。要及时发布和上报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时发布和上报社会经济信息,及时做好主要统计数据资料的汇编工作。

7、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报告制度。乡镇统计办公室对上级统计部门部署的主要统计工作,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以便统筹安排;党委、政府及分管领导对开展统计工作所提出的指示、要求以及为开展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乡镇统计办公室对所组织实施的各项统计工作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其他活动情况,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区统计局。

8、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乡镇统计办公室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类统计台帐,做到统一规范、指标齐全、数据真实、登录及时。指导并规范村(居)、企事业单位设置和健全统计台帐。逐步推广使用电子台帐。

(三)加强统计网络建设

9、畅通基层调查网络。乡镇统计办公室要加强对镇、村(居)、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抽样调查网点专(兼)职统计人员的动态管理,及时配备和充实基层统计人员。规模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零贸易单位一般应设专职统计人员,村(居)委会要明确专(兼)职统计人员。

10、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基层统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统计普法合格证》、《统计从业资格证》。凡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要求的应及时参加全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以达到从事统计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资格要求。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统计人员必须参加两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及时参加年检。

(四)加强统计行为建设

11、规范统计调查。要严格执行各项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统计调查操作程序,保证统计调查的科学性、规范性,做到数出有据;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好源头数据质量关。

12、规范数据评估。对主要统计数据要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既要从技术上、逻辑上把握统计数据的总体趋势和数据间的平衡,又要摸清情况,科学评估,细致分析,提出观点和建议,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统计信息。

13、规范统计督查。要指导和监督基层统计单位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检查活动,保证统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时效性,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区统计局。

14、规范资料管理。统计办公室的各项统计资料必须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各种文件、材料、制度、方案、分析、信息和统计报表及台帐等要分门别类装订成册,由统计办公室统一保管。要对上级下发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和电子数据、文档妥善保管,有关数据资料要用磁介质或刻录光盘归档保存。同时,还要做好各类统计档案资料的保存、调用和移交等相关工作,确保统计档案资料的完整。

(五)加强统计业务建设

15、认真学习统计业务。乡镇统计办公室人员要不断学习统计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熟练掌握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熟悉统计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

16、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统计人员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积极撰写统计分析,及时反映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努力搞好统计服务。

17、建立健全轮训制度。积极动员和组织统计人员参加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加快知识更新。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统计普法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和执法水平。

(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18、实行区乡联网。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各乡镇要确保对农业、工业、能源、投资、三产等主要统计调查专业配备专用微机。六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区乡统计联网,实现网上直报。

19、搞好网络延伸。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村(居)、企业的现有电脑及网络设备,着力做好统计信息化向村和企业的延伸工作,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微机操作技能培训,增强应用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推进“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是今年全区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要按照全区统一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周密部署规划,扎实推进工作。

二要落实工作措施。各乡镇要组织安排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以“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统计基础建设,要按照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八化”标准和“双十”要求,按照南通市统计局乡镇统计工作争先创优量化标准,对照各乡镇“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的时间安排,落实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三要强化监督考核。各乡镇要结合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区统计局的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规范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加快“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要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区统计局将于十二月底前组织督查。

附件一:港闸区基层统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附件二:统计办公室基础建设“八化”细则

港闸区基层统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长:苏美云

港闸区统计局局长

副组长:马胜虎

港闸区统计局副局长

周志兵

港闸区统计局副局长

孙德胜

港闸区统计局副局长

成员: 王荣秦

港闸区统计局农业三产与外经科科长

冯 琴

港闸区统计局工交投资科科长

港闸区统计局综合科科长

杭建雄

港闸区统计局农业三产与外经科办事员

黄 燕

港闸区统计局农业三产与外经科办事员

统计办公室基础建设“八化”细则

一、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办公室做到经常组织统计人员学习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组织所属统计单位分管领导、统计人员参加市统计“四五”普法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乡、村、企事业单位领导及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依法统计。规范统计报表的布置、签收、催报、审核、汇总、上报等。

二、统计机构网络化。统计办公室人员必须到职到位,统计人员明确分工,村建立统计小组,企事业单位有专(兼)职统计人员,形成镇、村、企业统计网络齐全。纵联区、乡、村、企业统计,横联一、二、三产业的统计网络,真正成为以乡镇区域为特征的新型统计管理网络。

三、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办公室人员,村、企业统计人员,以及各有关部门专(兼)职统计人员应持有统计上岗证,有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并有志于统计工作。

四、统计管理程序化。统计办公室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加强对辖区内基本统计单位、统计调查项目、统计数据资料的管理,对全镇主要统计指标数据实行统一审核、统一公布和提供。

五、统计基础规范化。统计办公室要按照江苏省统计局制定的《江苏省乡镇统计工作规程》要求和南通市统计局下发的争先创优实施细则的内容,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张榜上墙,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季度有安排、年终有总结、活动有记录,并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使统计办公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六、统计手段现代化。为了加快推进统计手段现代化进程,各乡镇统计办公室要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设立电子信箱和设置统计网页,实行区、乡联网。各乡镇都要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人员名录库,畜牧业大户名录库等数据库,为统计全面调查和基本统计单位管理奠定基础。

七、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办公室要及时对本乡镇社会经济统计的年定报资料、文档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按档案规范化的要求统一装订归档,配有专门统计档案橱妥善保管,以发挥统计部门信息库的作用。要及时登录一、二、三产业等各类统计台帐,以便于统计数据管理与应用。

篇8: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一、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

各单位领导人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各单位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 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开展。

二、要认真学习《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作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是做好记账, 算账、报账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 广大财务人员应当认真学好, 熟悉和掌握其中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各类规定, 扎扎实实地依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三、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化, 广大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大财务人员应具有优良的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树立为国家为单位理好财, 为人民为职工服好务的思想, 要使他们主动学习, 领会会计职业道德内涵, 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树立爱岗敬业, 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经济等职业道德观, 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监督, 使维护会计职业道德成为财会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要不断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 使其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业务素质。各单位领导和财会部门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 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轮训在岗的财会人员, 规定学习内容, 建立考核制度, 尤其对于财会、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的新政策, 更要组织好财会人员积极参加培训, 使其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各种财务规章制度

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制度保证。依法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一是要求各单位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的规定, 结合本单位内部管理的具体要求, 建立如实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各类账目,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各项内部财会管理制度, 逐步实现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各种财会规章制度能否落到实处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关键, 因此, 应建立必要的检查和奖励制度。三是要根据各单位内部管理的发展变化情况或趋势以及在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 使其建立在科学、合理、适用的基础上。

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要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检查。检查工作以单位自行对照检查整改为主;在此基础上, 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要提出整改意见, 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通过检查我们经常发现此类现象:审核不规范, 原始资料失真, 会计核算基础资料不实。会计核算应以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依据, 而目前, 有一些单位对一些不合规的开支, 用假发票或原始凭证来处理, 再加上单位对凭证审核不严, 个别单位还有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金额不符的现象;明细科目记载不清, 记账随意, 编制记账凭证无原始单据或单据不全, 凭证填制项目不全;经办、复核、验收, 审批签章不全;会计科目使用不当;没有内部稽核制度, 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针对此类情况, 各单位应当从会计基础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抓紧抓好对会计基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力求有所突破, 取得成效。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 会计核算

1.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等符合会计制度要求。

2.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附原始凭证、更正错误方法等符合会计制度要求, 经有关责任人员签章, 字迹清楚, 装订整齐。

3.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日逐笔顺序登记, 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账与银行对账单及时核对、调整无误。

4.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送及时, 并经主管单位领导、总会计师、会计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审阅并签章。

5.实行电算化的单位, 对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的要求, 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6.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整理归档, 妥善保管, 调阅和销毁符合规定手续。

(二)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1.建立并执行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

2.建立并执行财产清查制度。

3.建立并执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六、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工作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加强会计监督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证。对一个单位来说, 加强监督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这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牵制制度, 也就是说单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收付、结算及其登记的每一项工作, 都必须经过上下级之间不同人员分工掌管, 使其成为相互制约的一种工作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单位的财务凭证稽核制度。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机构内部应配有业务水平高、素质好的会计人员, 赋予其一定的权限, 专职和兼职从事会计凭证的稽核工作, 以建立会计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单位领导人的监督。单位领导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者, 也是保障各项财会制度顺利实施的组织者, 他们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如何, 采取措施是否得力, 直接决定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因此, 单位领导人应当认真履行职责, 组织并督促会计和核算人员不断加强和改善会计基础工作, 从而推动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中学生心理课点评下一篇:机关单位直饮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