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别人是以你的方式看待你

2024-05-21

哲理故事:别人是以你的方式看待你(共3篇)

篇1:哲理故事:别人是以你的方式看待你

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

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

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处境必然随之好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文章来自:腾讯空间)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窝”——心理学文章都在这里!)

当找不到有力的外援时,我们要成为自己的靠山

你不是爱错了,而是理解错了

莫要成为自己的心理奴隶

你对他的认知有多深?

篇2:哲理故事:别人是以你的方式看待你

一、赏识孩子, 要坚信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 是培养、诱导一个孩子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赏识它给人带来好的感觉, 使孩子心灵得到舒展, 赏识从本质说就是只看其优点、进步。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 我把赏识作为引导孩子的座右铭。

我班上有个孩子叫张琪。他脑瓜好用, 但上课不是搞小动作扰乱纪律, 就是看漫画取笑。课后作业很少完成, 即使做了也是寥寥草草, 不尽如人意。于是, 我找他个别谈话, 我先肯定他身上的优点——聪明伶俐, 接受能力强。然后指出他成绩低是因为最近他没有用心听讲。如果稍加用心就能赶上班上的第一名。希望他能遵守纪律, 把学习放在首位, 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后来, 他在纪律上、学习上, 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 我就及时给予肯定鼓励。那一学期测验时他成绩提高了许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 他也感到教师在关心他, 学习信心越来越足, 他成了课堂上最表现积极的学生, 课外还主动帮助值日生做卫生, 后来, 他被评为班上的“五好小公民”, 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二、赏识孩子, 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作为教师和家长, 我们应相信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无法预测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宇宙的潜能就隐藏在这些孩子身上。周婷婷这样双耳失聪的残疾儿童都能惊人地变为神童, 这说明什么?说明赏识是成功的教育模式, 也说明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所以, 教师应将爱撒向每个孩子, 不吝啬对孩子的赞许。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实验:他从一个教学班里随意挑选一些学生, 并对这个班的学生和教师说, 他发现这些孩子特别聪明。很快一学期过去了, 这位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班, 问那些孩子的情况。教师说:“好极了。你看得真准。这些孩子确实非常优秀。”心理学家说:“其实, 我对他们的情况并不熟悉, 只是我是随便点名的。”教师很惊讶。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对自己怀有期望, 他就会朝着期望的方面发展。但你认定你的孩子优秀时, 你也会对他产生期望并暗示给他。孩子因为自信而更加用功。”

这就是说, 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 当人们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 他就真的“行”了。其实, 不管孩子表面上是多么坚强, 内心还是脆弱的, 弱小的生命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别人, 落在后面。所以, 我们应多给孩子以“太好了, 你真棒, 真能干”的赞扬, 让孩子吃个定心丸, 从而打开情感的闸门, 让孩子在甜蜜中接受并改正不对的地方, 让他们在欣赏的爱的滋润下在美丽人生世界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三、赏识孩子要专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耐心的鼓励赞扬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使缺点再多, 学习再差的学生, 也有其闪光点。因此, 作为教师不应该用“有色眼镜”去看他们, 应从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等方面发现其细微优点和进步, 及时肯定表扬。从而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找到自信。

让星星之火慢慢燎原成熊熊大火。周弘的女儿十道题里只做对了一道时, 受到的是他爸爸这样的肯定:“简直不可思议, 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 你居然就能做对一道。”而我们身边的有位家长面对着孩子笑眯眯地举着的一百分的试卷却这样打击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呢, 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两种观念两种方法当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在三年里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数学课程, 后者从此不再努力上进。这就是赏识的力量。赏识引向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

四、赏识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同一只手上五个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 三长两短, 有粗有细, 况且在一个班级里五六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 怎么能不存在差异呢?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如同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样, 有的孩子不到一岁就能独立行走, 而有的孩子两岁三岁还走不稳。孩子学走路, 一次次摔跤, 父母一次次扶起, 从不责怪孩子, 而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耐心地关注着、等待着孩子细微进步, 看到孩子摔跤了只是把他扶起来。即使孩子学说话, 说得再差, 再迟, 大人们都很宽容。结果, 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 随着竞争的激烈, 宽容渐渐成了一种奢侈, 父母们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孩子之间的差异, 孩子一有落后或错误, 就会经受父母的抱怨、贬低, 甚至是训斥和打骂。父母们当年教自己孩子说话和走路时的精神都到哪里去了?所以, 如何教好孩子这样一个看似无比复杂的问题, 答案竟然是出乎意料的简单:就在家长和教师自己身上。我们要重拾“承认差异和允许失败”的优良传统, 要遵循“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的操作原则, 用足够的爱心、信心和耐心点燃孩子自信的火花, 我坚信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五、赏识孩子不是光表扬、鼓励, 不批评

有一位学生的妈妈说, 她经常表扬她的孩子。孩子主动洗脸、洗脚, 她会夸孩子“真棒”;字写得好, 他会夸孩子“真认真”。只要是能表扬的他都表扬了, 所以, 经常可以看到女儿得意的表情。可是她渐渐发现孩子接受不了批评。只要说孩子的不足, 孩子就不高兴了, 就马上发脾气。

这就是说, 赏识要注意方法, “赏识”只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而不是教育方法的全部。一味地表扬, 放纵不管, 长此下去, 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下降……

所以, 不论是赏识还是批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要因人而异, 要对症下药。批评要注意场合和语言的艺术性。既要给足孩子面子, 不当众批评大声呵斥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又要帮助孩子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从而纠正错误。赏识要实事求是, 不过分夸大, 既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 也要诚恳地指出和纠正孩子的不足, 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这样, 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篇3:如何看待你的收入

此次调研范围覆盖8个亚洲国家(地区)的10个城市,总计超过5000名受访者,包括北京和上海。调查于今年3月进行,主要探讨亚洲人如何界定高、中、低收入,以及了解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相比他人的收入水平。

调查分别访问了529位北京居民和523位上海居民,受访者年龄段为25~54岁。调查目的是希望了解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居民对自己收入地位的评估及对前景的展望,为中国大陆城市居民制定理财规划、完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发现一:北京居民对家庭收入有较正确认知

北京居民认知度的准确性为10个调查城市之首,但仍倾向于低估个人收入地位。此次调查发现,67%的北京居民和69%的上海居民把自己归入中等收入的类别。其中,能正确评估其收入地位的北京居民达23%,居10个调查城市之首。仍有67%的北京市民低估其收入地位,有10%的北京市民高估自己的收入地位,见图1。

就整个调查范围而言,有86%的亚洲人不能正确判断其家庭收入属于哪个收入组别,大多数人(66%)低估自己的收入地位。新加坡、中国香港及悉尼的受访者对自身收入地位的看法最不准确。东京、首尔及中国台北的受访者则最常高估其收入地位;悉尼、新德里及上海则刚好相反,有最多受访者低估其收入地位。

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中国一线城市居民尤其是北京居民,对自己的收入地位有相对较为正确的认知。富达国际投资亚太区投资资讯总监吴玉慈指出,对个人收入地位的认知模糊会影响到个人消费及储蓄习惯,甚至左右投资决策,影响财产管理。

“由于对自己的收入地位有相对正确的认识,中国一线城市居民更可能找到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投资策略,妥善管理个人财富。如果还能拥有适当的投资知识和技能,他们将能做出最合适的理财规划,更好地为自己和家庭的财富增值。”吴玉慈表示。

吴玉慈补充说,考虑到仍有较大比例的北京和上海居民倾向于低估个人收入地位,因此他们也更容易“消费不足”。

发现二:对未来家庭收入排名的提高表示乐观

调查发现,北京和上海两地受访者均意识到存在收入差距这一社会现象。但同时,他们对收入差距问题的看法远较其他城市乐观,见图2。就整个调查范围而言,有76%的亚洲人预期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将在未来10年进一步恶化,其中尤以首尔、中国台北及中国香港的受访者最为悲观。

另外,超过6成的北京(65%)和上海(61%)居民相信他们自己的家庭收入排名将在未来10年里得到提高。这一乐观程度远高于其他几大亚洲城市,包括新加坡(42%)、首尔(41%)、悉尼(38%)、中国台北(37%)、中国香港(28%)及东京(21%)。

“调查显示,北京和上海居民在意识到收入差距社会现象存在的同时,也对未来自己收入地位的改善抱有信心。这种乐观和信心将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寻求各种方式,努力增加家庭的财富收入。”吴玉慈对上述数据做出进一步分析。

发现三:均对下一代收入预期表示乐观

除了相信自己未来10年的收入排名将得到改善以外,北京和上海的居民对其下一代的收入预期同样表示乐观。96%的北京居民和98%的上海居民相信他们的子女在40岁时将属于中等或高等收入的类别。但相对而言,日本受访者就较为悲观,仅有72%的东京居民相信下一代能在中年时属于中等或高等收入的组别。

吴玉慈解释:“人们对子女财富积累的憧憬,将推动下一代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中国一线城市居民普遍乐观的态度源自多方面,但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信心,此外还包括中国教育制度的进步,以及在经济机遇日渐增多的情况下,人们对财富管理概念也日渐熟悉。”

发现四:认为金融素养是子女未来获得中高等收入的关键

整体而言,北京和上海的居民仍然保持传统观念,将教育和勤奋工作及上进心视为是子女将来获得良好收入的关键因素,但金融素养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调查显示,有74%的北京受访者和76%的上海受访者将教育视为子女能否获取中高等收入的关键,而61%北京和65%上海居民也看重勤奋工作及保持上进心。认为金融素养是子女未来收入地位关键因素的受访者在两地也接近6成,高于不少其他调研城市。

吴玉慈表示:“传统上人们认为通过教育及勤奋工作,可以晋身中等或高等收入组别,但随着中国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正面临学位泛滥的问题。为了增加收入、更好地保障管理财务,中国居民必须学习财务知识、培养金融素养,以此长远地从储蓄及投资中获得新的收入来源。作为子女,也应该学习如何管理从父母继承而来的财产,尽力去创富增值。”

相比调研所覆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北京受访者的投资经验比较薄弱,平均投资时间仅为5.9年,而在中国香港平均投资年限为8.3年。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人们将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金融素养的培养如今在中国显得更为重要也日益迫切。”吴玉慈补充道。

吴玉慈,拥有逾13年环球投资经验,范畴包括股票及固定收益。曾供职于中国香港及伦敦的高盛集团、纽约对冲基金Satellite Asset Management、纽约Peregrine Securities股票销售部、纽约Times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其后被贝尔斯登收购)。2011年5月加入富达国际投资,担任亚太区投资资讯总监并驻于中国香港。持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

调查发现,86%的亚洲城市居民属“薪盲族”,无法正确定义其个人收入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北京市民对自己的收入地位有较为正确的认知,但仍有67%的北京市民低估其收入地位

相较亚洲其他主要城市,中国北京和上海居民对未来10年自己及下一代提高收入水平更为乐观

上一篇:员工厨艺比赛方案下一篇:学生宣传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