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

2024-04-18

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3篇)

篇1: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

以凝视为话题作文

人与事,物与景。卸下平常的外表,静静凝视,便是其精华所在。

《青铜葵花》中,若单单只看葵花孑身一人,前去远方拾银杏叶为生病的奶奶筹钱,会觉得葵花的任性与不虑及后果,若静静凝视,便会发现这弱小身板后是对奶奶的浓浓爱意。

大千世界亦是如此。

我对毛茸茸的狗狗尤其喜爱,可始终不敢触摸。因为我觉得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但我对狗狗的喜爱打破了这条底线。妈妈随后便同意我养宠物。

狗狗刚来家的第一天,出场并没有那么鲜艳华丽,反倒与我想象的不大一样,它透过笼子目光无神的看着我,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病怏怏的趴在那,身上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味儿。

刚到新家,狗狗不吃也不喝,初来乍到的它还不习惯,虽然这是正常现象,但我总归还是有些担心,它甚至都不想出笼走走,就那样在笼子里自顾自的摇着尾巴。第二天它渐渐的开始适应,会喝点水,但还是精神不振,而且半夜总是莫名嚎叫,似乎在发泄内心的不悦。后来,嚎叫却演变成了哀叫,一声声的吠叫让人心疼,但食欲变好点,只是总喝水,吃食总吐。每晚我都要醒来很多次,去轻轻的安抚这个惹人怜的`小家伙,它深邃的双眼里透着无辜,还有难过。

它终于开始挑战走出笼外,先是前脚趴地,慢慢的往前爬,随即居然就爬在地板上不愿意起来,为了害怕它着凉,我在它的胸口下放了衣服,它颤巍巍地弓起身子,双腿在发抖,似乎承受不起自身重力,一步,两步,它开始重心不稳的走向我的房间,对,走向我的房间,这让我很开心,看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有了活力,真的让人欣慰。

可惜好景不长,它总是莫名啕叫,一直叫到累了乏了,喘口气然后继续小声地气息微弱地嘀叫,我很心疼,但又无能为力,只能柔声细语的抚摸和哄它睡觉,它很粘人,能察觉的我的离开,然后自己默默的回笼,扭头勉强的睡觉。

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便不得已带它去宠物店洗澡清理,店主说什么都不给它洗,说它有重感冒和热疟疾,听到着,我有点懵,它原来身体本来就不好,问起缘故和解决方法,店主也只是草草了事,认为这也不是纯种,随其自然,病死的话也无大碍。

回家后,我静静的凝视着它,它还是那么的幼小,它还没欣赏过更多的风景,还没尝过更多的乐趣,它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不知所措。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后来的一段时间,它悄无声息的走了,将它埋在了老家的古树旁,我久久的站立它埋着的地方,情感很复杂,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生命在病魔面前是那么的渺小与脆弱,且行且珍惜。与它相处的这段日子,时间很短温暖很足,我与它静静的享受这属于一人一狗的时光,它在世界的那一边静静凝视,我在世界的这一边用思念与其深情交流。

篇2: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

我从没有这样注视过母亲,这才发现母亲其实很美的,虽然眼角已经有了几丝皱纹,头上已有了几根白发,我静静地看着,不觉脸上露出了一种莫名的笑。母亲察觉到了什么,突然愣了一下,也许是我那碗还没有动的饭,也许是我那莫名的笑。这一刻,我与母亲的目光相互接触,我马上收回了它,我突然有一种不敢正视母亲的恐惧感,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目光是那样的锐利,又是那样的慈爱和关切。也正因为这种恐惧,使我瞬间产生了一丝负罪感,一种对母亲不敬的犯罪感。“高莹你想什么呢?

赶快吃饭”。母亲在叫我了,脑海里回荡着母亲的声音。为了不让母亲怀疑什么,我机械地拿起筷子,一下一下地把米饭往嘴里送,目光转移到了菜上,而思绪却在不停地翻滚……

多可口的饭菜呀,向上冒着阵阵香气,今天是母亲做的菜,还多了一道清炖鱼,这是母亲为了给我补身体特意做的,这也是我最爱吃的,当然,这其中也有爸爸的关心,鱼是爸爸下班后在菜市场精心挑选的。

不知不觉,我那机械式的动作又停了下来,手拿着筷子一动不动,我的负罪感又来了,我想起一次又一次的,我因为一点小事而和母亲斗嘴,一次又一次的因为自己的一些不满而使母亲生气,一次又一次的使母亲伤心……

我忽然觉得我很对不起母亲,尽管我的学习还不错。我又觉得我很幸运,感谢上帝把我这个小魔鬼降生到这个充满笑声的家,使我有了爱,有了感情,有了……

“高莹”,一个声音将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是母亲的。“你今天到底怎么了,魂不守舍的样子”。我的负罪感压得我好累呀!

我想解脱,哪怕只有一点。我抬起头,用只有我们三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妈妈,你真好!”妈妈又愣了一下,很快她的脸上浮现出了会心的笑容,这笑容是那样的真实!

篇3: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

【摘要】旅游凝视在旅游活动中不断影响着不同的族群,尤其是“旅游者凝视”对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及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极深的影响。然而旅游凝视是由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东道主凝视也囊括其中。文章以旅游凝视为理论支撑,以新疆天山大峡谷为研究案例地,分析东道主凝视之作用。从东道主凝视中我们发现:(1)政府与居民之间因制度与利益问题存在长期矛盾。(2)独特的民族文化未受到景区开发者及当地居民重视,民族旅游开发程度较低。(3)景区开发过程中未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发,使当地原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此得出:东道主凝视对一个景区的发展起到警醒及推动作用。同时文章根据所发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旅游凝视;东道主凝视;新疆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2.013

伴随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区东道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以往研究者对其关系的研究来看,“旅游者凝视”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及旅游场域的构建起着关键作用,甚至决定着旅游区传统民俗文化的存续问题。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东道主凝视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纵观近年来我国各学者的研究,旅游凝视理论主要用于探寻民族旅游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在我国民族旅游区域中,新疆民族旅游资源类别众多,具有很大开发价值。但是,与西南省市的民族旅游发展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大景区居民主要为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

因此本文以新疆天山大峡谷为研究地,以当地哈萨克族居民为调查对象,探讨东道主凝视,有助于反映新疆民族旅游的一系列问题,为其他民族景区的旅游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

一、旅游凝视概述

1990年,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以福柯的“医学凝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凝视”理论。约翰·厄里认为“旅游凝视”是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是旅游者施加于旅游地的一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有形的、具体的和普遍的,是旅游者对目的地施加的一种软暴力[1]。厄里的游客凝视本质上强调游客对旅游地的文化和居民的单向凝视,同时暗指游客一直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认为当地居民总是被动地接受旅游和游客带来的影响[2]。然而,凝视不仅是游客的凝视,它产生于游客和东道主之间。凝视理论不单作为研究游客体验的工具,也用来探索旅游对东道主的影响。由此,以色列学者达亚·毛茨指出旅游凝视并不只是单向凝视,并提出了“东道主凝视”(local gaze)和“双向凝视”(the mutual gaze)的概念 [3]。

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凝视的概念讨论、旅游地居民文化发展及变迁研究、游客行为及体验研究等方面。

(一)旅游凝视概念讨论

刘丹萍(2007)对厄里一些隐喻性的、不系统的论述进行理论抽取,使“旅游凝视”含义清晰和明朗化[4]。成海(2011)认为将“tourist gaze”译为“旅游凝视”有失准确,混淆了“旅游凝视”和“游客凝视”,应译为“游客凝视”。其次作者认为厄里的单向度“游客凝视”理论和达亚·毛茨的“双向凝视”理论都是不完整的,需要提出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旅游凝视”理论[5]。吴茂英认为 “旅游凝视”还应包括“当地人凝视”、“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隐性凝视”,以及各“凝视”力量之间因权力悬殊和变化而产生的互相凝视[6] 。李拉扬(2015)在回顾厄里的《旅游凝视》原作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厄里在非寻常架构下阐述的凝视应该还包括注意这一内涵,并强调旅游凝视的价值在于其是“旅游体验”的实现途径而非目的[7]。

(二)旅游地居民文化发展及变迁研究

把多勋(2009)从外来旅游者的凝视角度分析和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8]。孙九霞(2009)认为“旅游者凝视”改变了少数民族演员原有的身份与认同,使其形成了新的族群认同[9]。杜聪贤(2011)借助“旅游凝视”理论解释了民俗文化变迁的机理,阐述了“凝视”和文化变迁的作用过程,并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新思路[10]。

(三)游客行为及体验研究

曹莉丽(2010)将“游客凝视”理论引入乡村旅游中,得到乡村游客凝视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11]。代改珍(2014)以什刹海地区为例,研究了游客对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的凝视[12]。汪天颖(2015)采用旅游凝视理论对徽州游客及东道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游客凝视和东道主凝视所围绕的中心—村落文化符号—在旅游凝视的过程中被塑造、强化甚至重构[13]。

二、关于“主”与“客”的认知

文章中“主”指的是旅游地的东道主,“客”指的是游客,以往在这个特殊旅游场域的“主客互动”是纯粹的“卖”与“买”、“看”与“被看”的关系。随着国内民族旅游目的地的逐渐开发,更多关于民族旅游的影视作品、图片、报刊得以面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己被人们广泛了解。“旅游者凝视”的特征从“求知”走向“求异”,从注重纯粹的“观光”过渡到强调愉悦的“参与”[14]。

东道主与游客的关系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游客的旅游需求体现为暂时逃离日常角色,追寻与自己原来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独特风情和景观,从而获得愉悦、怀旧、刺激等旅游体验。旅游行为、旅游活动的发生过程中,游客通过观看、摄影镜头等凝视攫取需要,获得满足,被其认为是“他者”的东道主社会。与此同时,旅游地居民同样凝视着作为“外来者”的游客的身份、行为。主客关系中,东道主凝视正是由游客的旅游需求激发并产生,东道主的旅游供给反映了东道主凝视的过程和结果[15]。

三、研究设计

(一)景区概况

本次研究所选案例地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距乌鲁木齐市区40km,位于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境内的新疆天山大峡谷。景区规划总面积1038.48k㎡,三面环山,平均海拔2020米,年平均气温4-6℃,是天山北坡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原始雪岭云杉林,囊括了除沙漠以外的新疆所有自然景观,是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馆,具有极高的旅游欣赏、科学考察和历史文化价值,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体育运动休闲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自治区全民健身拓展运动培训基地、自治区徒步运动基地、自治区全民健身登山运动培训基地。

游客情况:该景区的客源主要来自于新疆省内,游客大多为中青年,旅游形式多为散客自驾游。

当地居民情况:该地居民主要为哈萨克族,民族成分比较单一,有少数回族为后来者。根据当地居民与旅游者接触的程度和方式,可将当地人群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直接从事旅游接待第一线就业者的当地居民;家中有从事第一线就业者而受到较多影响的当地居民;其他社区成员。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问卷于2015年5月中旬向天山大峡谷景区内的当地居民及旅游经营者(饭店经营者、旅游商品经营者、景区管理者)发放,期间进行了自由式访谈。后期将访谈内容做成笔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了整理。

四、天山大峡谷东道主凝视分析

(一)问卷分析

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男士居多(因调查民族为哈萨克族,对哈萨克人来说丈夫是家里对外的发言人,女人不便抛头露面,对我们的调查大都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在年龄构成上,居民以中青年为主,普遍为20-55岁的居民。受访者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基本为小学、初中学历。一些调查问卷由于语言障碍,难以使对方理解,没能收到理想效果。

(二)东道主凝视分析

1.参与旅游业为当地居民主要收入来源,景区制度引发当地居民不满。经济收益是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主要动因,景区开发后旅游管理公司给当地居民每户分了一个毡房一匹马,并赋予经营权,用以换取当地居民的草场开发旅游项目。我们的受访者中多数为旅游业参与者,经营饭店、毡房住宿是当地居民主要的收益方式。但是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来访者增多,一个毡房一匹马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问到景区开发后游客前往情况时,53岁的哈萨克族管理马匹的队长说道:“98年开发以后这里就慢慢来人了,越往后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嘛也越来越好,前边不是评上5A了吗游客就更多了,但是最近景区门票涨价了游客来的就没以前多了,这样我们就收入下降了嘛。”同时在采访中我们得知,许多当地居民为了能多赚钱没有顾及当初与旅游公司签订的协议,私自建造了多个毡房用来接待游客,打乱了景区的规划,与景区自然环境产生不协调的现象,因此与旅游公司经常发生矛盾与冲突。在问到25岁的哈萨克族小伙子你们毡房用来接待游客还是自己居住时他说:“我们拿来给游客住的,但是毡房不够,他们(指旅游公司)给我们每家只分了一个包(指毡房),我们再建还不让建,天天闹矛盾的呢,他们天天过来让我们拆掉。”可见景区的管理制度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有着较深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迫在眉睫。

2.当地居民不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天山大峡谷景区呈现给游客的主要是自然风光,文化方面没有着重体现,但是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也应是其旅游发展中需要重视的一点。这与景区管理者、当地居民的旅游导向不全面有一定关系。针对每个受访者我们问了同样一个问题:您觉得为什么游客会来这里游玩?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游客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而对本民族所独有的民族文化他们并没有怎么提及到。在追问之下会说:也会吃我们做的饭,烤肉啊,抓饭啊,马奶子啊这些的。在问及接待客人时穿不穿本民族服装时,统一的回答都是不穿,只有客人要求表演的时候才会穿,并收取相应费用。问及他们还会在自己本民族的节日里着民族服饰举办节日活动吗,比如赛马、叼羊,回答是否定的。他们不再在节日里举办这些传统活动,除非有客人要求,然而客人的需求量也是相当有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居民不重视其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为经济利益一味迎合消费者需求,为了满足游客“看”的体验,民族文化资源被变成一种交换品和消耗品,这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来说是相当可怕的。与此同时,民族文化的存续面临着危机。

3.当地居民对游客行为及景区的凝视对景区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旅游活动发生的过程中,游客将目光投向、用镜头对准那些被认为是对自己有意义的当地风情。与此同时,游客看什么、关注什么,游客的游览行为也同时被当地居民看在眼里。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当地居民眼中,游客的目光主要聚焦两类当地居民习以为常的事物,即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骑马兜风。而对于东道主的民俗活动、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手工艺品并不是那么感兴趣。45岁的哈萨克族景区饭店经营老板说:“游客嘛来这里主要就是看这里的自然风光,这里的草啊,湖啊,骑马啊这些。但是现在的风景没有原来那么好了,以前的草很深的,现在都没多少草了,你看那边修的马路把这些山挖的都不好看了,以前很美的。自从旅游开发了以后我们收入提高了,比以前放牧赚的多,也就忙一个夏天,这里有的毡房自己不经营租给别人经营也是很赚钱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弊端还是有着清楚的认识,但是在旅游所带来的收益驱使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旅游业是持支持的态度。然而作为景区规划者来说一些不必要的破坏是可以避免的,这也为后续景区开发敲响警钟。

(三)不同东道主凝视分析

案例地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处于旅游地发展周期中的探索阶段。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往往视本地的人、事、物为常态,当地的风土民情、自然人文景观只是各自生活的一部分,不足为奇。就旅游与当地居民自身生活关系而言,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关系不密切,居民生活鲜受旅游影响。居住在山下58岁的商店店主说:“我们家没有参与旅游业的,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经营商店。也没有想着去卖旅游纪念品,还跟以前卖的东西一样”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开展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影响,参与旅游积极不高。

第二种情况,关系密切,并且经济收益主要由经营旅游获取,高经济收益使得居民愿意支持旅游业开展和游客到来。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在景区开发之前主要以放牧为生,收入一年平均下来有5-6万,景区开发时旅游公司与他们签订合同用一家一个毡房一匹马来收购他们的草场,而与此同时当地的居民也拥有在此地的经营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之后收入明显上涨每年平均可达到7-8万元不等甚至高达10几万元。

第三种情况,积极参与旅游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天山大峡谷的居民注意到游客到这里来主要是看自然风景与骑马,于是,建立了供游客乘骑的马队,马作为当地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的作用开始弱化。在采访马队长时他提到:游客来这里骑马中间休息的时候有时候下雨有时候太阳大没有躲避以及停顿休息的的地方,希望景区能给游客们建造休息站。由此可见当地居民也在凝视着旅游者的需求,以顾客的需求为准则,从而希望能加快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者凝视给旅游景区及当地居民所带来的作用及影响,本文从东道主凝视的角度出发,探求东道主凝视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经济收益是居民参与旅游业的重要动因,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所获得的收入是当地居民的重要家庭收入来源。因此有损其经济利益的景区制度会引发居民不满。(2)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地居民及景区开发者对文化符号认识层次较浅,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且稀少的民族文化的展现存在过分商品化以迎合消费者的现象,导致了民族文化的舞台化、雷同化及庸俗化。(3)景区开发过程中缺乏合理规划,凿山开路,使当地原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损害了景区原始面貌。(4)不同东道主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具有较大差别,具体可分为与旅游关系不密切,参与旅游积极性不高的居民、受经济收益驱使与旅游关系密的居民以及积极参与旅游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建议与措施的居民。

以上问题皆由探寻东道主的凝视而发现,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不仅游客凝视对一个旅游区的发展及构建起着关键作用,东道主凝视也会反映出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个景区的发展起到警醒及推动作用。

(二)对策建议

首先,伴随旅游业的发展,社区居民能力的提高,政府的角色应由“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服务者”,建立起以居民为基础,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发展框架;景区管理者和政府应关注景区居民的诉求及意愿,完善景区管理,制定合理的景区发展制度,兼顾公平化解矛盾以达到景区与居民利益最大化。其次要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再者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达到保护与开发相统一;加快少数民族旅游人才培养;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强化当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最后要调动景区各地方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分享到旅游发展的益处,使各类居民各得其所,以多元化的发展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秀娟.“旅游凝视”视角下的民族文化建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2.

[2]Urry J.The tourist gaze[M]. Sage, 2002.

[3]Maoz D.The mutual gaz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33(1): 221-239.

[4]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 旅游学刊,2007,06:91-95.

[5]成海.“旅游凝视”理论的多向度解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6]吴茂英.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J]. 旅游学刊,2012, 27(3): 107-112.

[7]李拉扬. 旅游凝视:反思与重构[J]. 旅游学刊,2015,02:118-126.

[8]把多勋,王俊,兰海. 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2:112-116.

[9]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正效应[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35-39.

[10]杜聪贤.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J]. 经济视角(中旬),2011,08:182-181.

[11]曹莉丽.游客凝视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研究[J]. 绿色科技,2010,09:127-129.

[12]代改珍.游客对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符号的凝视研究——以北京什刹海的游客体验为例[J]. 管理观察,2014,09:113-118.

[13]汪天颖,陆林,路幸福.徽州村落旅游中游客及东道主的凝视行为[J]. 旅游学刊,2015,04:23-32.

[14]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一以桂林、西安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6,04:29-30.

[15]汪天颖.徽州古村落旅游凝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05:13-14.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t and Guest under Tourism Gaze around Xinjiang Tianshan Grand Canyon

ZHANG Yinghua1; ZHANG Ying2; TANG Hui1

(1.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9, China;

2. Xinjia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Urumqi 830012; China)

Abstract: Travel gaze in tourism activities continue to affect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especially the "tourist gaze" various aspects of tourism and culture of a regio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However, tourism gaze is complicated by a number of body system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active, host gaze also include them. Taking tourism gaze theory support to Xinjiang Tianshan Grand Canyon as a case study sites, using tourist gaze in the gaze to analyze the role of the host gaze. Staring from the hosts we found: (1)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a resident of system problems and interests of the long-term conflict. (2) resort developers and local resident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its unique culture, low level of na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3) resort did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so that the lo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damaged and so original. According this the host gaze can warn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rt . Article mak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 range of issues found.

篇4: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

放假,我再次回到这座海边小城,乘9路车。一路晃荡,去了海边。

在细腻温润的沙子上行走。不急,不慢,在沙滩上留下一串脚印。

我去到的时候天微亮,太阳未高过海平面,我眯着眼,看着海水与太阳相接的地方,白得刺目。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

白得刺目,像当年君君家里50w的白炽灯。

小时候脾气不好,与小区四处的女孩合不来。

君君极好的性子,对我施予旁人无异的笑容。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会一直这样。

却忘了,这个世界连孩子也要扭曲。

我与君君还有君君的朋友,小区里另二个女孩子在沙滩上玩。君君从家里带了四个娃娃,三个是一个系列的,挺好看的,剩下一个又破又旧,像一个孤零零的弃子。

我不好意思要那三个,于是静静地等在一边。

我以为君君会像以前一样,善解人意地问我:“你玩这个吧,这个最好看。”

&nb

sp;谁知,但当另一个女生递给我那个像弃子一样的娃娃的时候说:“这个给你玩,蛮像你的。”时,她也附和在一旁笑。

尖酸刻薄,丑陋不堪。

我的心里第一次出现阴暗面,开始蔓延。

太远了,这终究不是我的世界。

她们的世界总一派安宁。

我的,是满目苍夷。

你们,有谁问过我,倾听我的心意?

自私自利,嘲笑,肆意谩骂。

这个世界孤独、肮脏又残酷。

我忘了那一天的太阳有没有被遮住。我伸手接过那弃子一样的娃娃。

她眉目依旧精致安宁。只是头发被遮住并散乱不堪。

我去海边接了点水。海浪细白,海水明净。我擦去娃娃的污迹,问她们拿了橡皮,勉强理顺娃娃的头发,扎了一个马尾。

她们的眼神瞬间划过惊艳,我把娃娃递给她们,不理会也不想听她们的话,转身离开。身后浪花起伏,清脆明亮。

这个世界不善良,这个世界像个孩童喜欢恶作剧,这个世间太孤独。

篇5: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

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山脚下,我抬头仰视山顶,倏忽间风起作文大全300字云生,白雾从山间涌出,山峰在云雾中出没,云腾山浮,如临仙界。心不由得激动不已。自知神仙多逍遥,我亦是羡慕不已。恨不得立刻登上山顶,一睹神仙尊容。我们旅行团一行三十余人,决定要登上着茱萸峰的只有我们六人,茱萸峰位于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海拔1308米,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有千年名树红豆杉,五角枫树,太行花,森林覆盖率高达93%,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沿着的蜿蜒的山道,拾级而上,正值秋天,漫山的树木也正从浓绿向金黄过渡,绿黄相间也煞是好看。我们一行人走走停停,一路谈笑风生,约莫过了一个小时,抬头望上,只见山顶还遥遥云雾间,若隐若现,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玩捉迷藏,逮不到他就是不现真身。可是我的腿却不想我的心这样乐观,开始有点不听使唤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游客们熙熙攘攘,只是看不见山底,我们就像被吊在二脊梁上,上不沾天,下不沾地,进退两难。退,原路返回,山顶风光的诱惑,对我永远可能都是遥不可及的。进,1308米,上千余台阶,我的腿?我没有信心。心里一进一退相互较量着,分不出胜负来。妈妈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上山不单单靠体力,还要靠信念,爬上山顶的信念。

”上去,我一定要爬上山顶。爬上山顶信念在心里种下。有了信念,心里的力量好像一下子又回来似的。我们接着往上爬,渐渐的我的嘴巴不由的长大

了,鼻子出气也跟不上了。就这样我们一行人用了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爬到了山顶。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人心若有了信念,再高的山也不高。茱萸峰山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崇山峻岭间云雾缭绕,似在仙境,就是不知那神仙藏于何方。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浪涌。但见群山连绵,峰涌云动,使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忽记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登临此峰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一次我可是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把,下山的台阶几乎呈90C°,我脚下看见的只是人的头顶,石阶的石头被磨得如鹅卵石一样的光滑,石阶只有一个人瘦人正常勉强通过,如稍胖的就要斜着膀子侧着过,石阶两边没有栏杆,有的只有我的胳膊一样粗细的小树,树的干被来往的游客摸得像镀了一层蜡一样的光滑。看

着这一景象,我的害怕从心里直往外冒。上山腿软,这会我的腿是抖得,我不敢往下看。我想我是真的下不去了,真的没有勇气,太可怕了。游客从我身边一个接一个的往下下,这是的太阳也要落山了。

我该怎么办?不下是不可能的,下我真的是没有勇气。妈妈说“上山需要信念,下山同样需要信念”妈妈相信你,孩子,你做得到。我要下去,我一定要下去。下山的信念又在心里种下。我心里似乎不是那么的害怕。一阶,两阶十阶,一百阶……心里坚定着一定要下去的信念,一边数着台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终于下到了山顶,我的双腿就像失去了知觉,和我身体分了家似的,回头看看夜幕下的茱萸峰,看看那一阶一阶的石阶,我在心里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人心若有了信念,再难走的路也不难了。通过这次爬山,我明白了,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只要把信念种在心里,再大的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以信念

篇6:以凝视生活为题的作文

回到故乡之时,总是要上高速公路的。在路旁,不是小村庄又或田地,便是山林。翠绿的,高大的,挺拔的,在每一处沃土之上朝着骄阳,长着,长着……

或是常见的,或没有一次是见不到的,总而言之,那挺拔的苍树是站在那里的。一动不动的,像个巨人!可总是眼花缭乱的,有的在远远的山峰上矫首昂视,可又有的在矮处悄无声息,但我看见,在最远处,有棵如腾龙一般的至高的,苍绿的树……

每每望见,我倒无何感触。可待至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心神的成熟,与些许阅历,渐渐地,渐渐地,我便了解,这其中藏着人生的宝藏!

我总是先近看的一颗顶天之树,后就觉得许是别的树在它的身旁作陪衬,可望而不可即,是它们抬头不敢触及之高度。可当我的视野愈之扩大,我便发现,远处竟藏着数以百计的天柱般的树,相比这顶天之树,它们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随着车子的移动,转过了无数的小山,大山,山区,沟壑,有高的,有矮的,有深绿的,也有枯黄的,但我看见,在最远处,有棵如腾龙一般至高的,苍绿的树……

人的视野,总是会更开阔的。随着时间,我们的成长,明了的,确实越多。

在小学,你们或许都是麒麟之才,蛟龙之首。备受瞩目的你们,在绚丽的灯光下被蒙蔽了双眼,你们只能看见那最近的顶天之树!你们想自己是最高大的,最为之强的,王中之王,无人能敌,甚至还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高傲,可慢慢的你在成长,你要步入另一个天地,你又会发现,在远处的它们,是那么的强大,而自己却只是在孤芳自赏罢!

在中学,来自各个小学的学生汇聚到一起。你会发现,强大的.不只有你,有别人,甚至比你还强!你开始被动,灯光在你的世界里愈发微弱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正如那些所谓的麒麟之才们,你们或许强大,但,有人比你更强大!

我们总会遇见那更强大的它,她,他,但强中自有强中手,是命运让我们不再停留!去进步,超越,直至强大!但没有最强大的,因为你只站在了世界的一角,正如冰山一角!你永远无法预知你的未来,你或许是强者了,但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你终于是要被打败的!

可是,正如我前之所述,总有一个是无法被超越,被打败的——唯一!你若是独特的,你便会留下绚丽的一页,因为你是无法效仿的!

篇7: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谈成熟】

成熟,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对于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对成熟的渴望之情就跟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之情一模一样。然而,对于成熟,我们又能领悟多少呢?

其实,成熟是一种心境。如果说生理上的成熟是秋天的金色,那心理上的成熟便是果实的芬芳。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而我们常说的成熟,便是这种内在的成熟。

作家池莉曾写道:”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如果我们真正地对生活、对人生的本质领悟到了第三重境界,那我们才能算得上成熟。但事实上,在我们这些青年人中间,大多数认为自己很成熟的人,却处在第二重境界。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一些看法,便认为自己成熟了,其实这与成熟还差得很远。成熟就像品茶,喝第一口是那的苦且涩,等喝到第二口、第三口时,就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苦涩的后面生出,这就是成熟。

成熟最基本的含义是自立。一个饭不会做,衣不会洗,自己的起居都照顾不了的人,整天将成熟挂在嘴边,那就像井底之蛙大侃天鹅肉有多鲜美一样。自己的事情都做不了,却整天说自己很成熟,这真是让人无法恭维。成熟还必须拥有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人对事不斤斤计较,以博大的胸襟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就是成熟。成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负责任。成熟者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做

人原则。那么他就必须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负责,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成熟就是做自己的主人。

做一个成熟的人,还必须具有对事业、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英国作家柯蒂斯曾说:”拥护一项非凡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这就是我对那些追求不朽之名的年轻人的忠告。”人生的成败,关键是事业的成败。挪威有句谚语:”人的灵魂在他的事业上。”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为自己的伟大事业轰轰烈烈地拼搏一次,你会发现自己成熟了许多。但如果在这大好光阴下,整天大呼”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那你只会变得更加幼稚。

成熟不是学成年人的模样,吞云吐雾,猜拳行令,带着世故和圆滑,整天作沉思状。也不是偶遇一两次挫折,就大彻大悟,看透了一切。更不是以凝重的口吻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人生经验,哀叹人生的艰难,路途的坎坷。在成熟者

眼中,这些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这种成熟下面掩盖的是幼稚,是空虚。真正的成熟是自然的潇洒。

现在的我也不成熟,刻意去模仿成熟已成为一种多余。因为成熟就是相信自己,相信青春,心平气和地等待未来的日子。而我坚信,成熟真的距我不远了。

【篇二:成熟的顺序】

世间万物,无时不刻不在变化之中。一株小草,从青葱嫩芽转为刚劲枝叶;一个人,由呱呱坠地转而满目深邃;一个民族,由简单聚居到戮力同心……万物经过岁月淘炼,都在走向一个渐趋完备的状态——成熟。成熟是一种宏大而不喧噪的声音,是一种醇厚而不甜腻的味道,是一种可向苍穹却安然居中的心境。成熟,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底蕴。

万物初生,具象不备,只一片混沌未开之态:小草叶芽残败,人常梦喃呓语,民族原始落后。然而,你可见那叶芽下埋藏的种子,人心中蕴藏的本性,民族间那冥冥的共鸣之声?成熟之始,是在铸本。表演若想成熟,须先做人,具备人品,方才具备艺品。人心澄澈了,才可众神注一,在表演技艺上笃定功夫,使拙劣之技渐趋完美;制造若想成熟,需先仿造,具备技术的基本,才有上升的空间,从而改造革新,频出精品。纵使表象上残破不堪,其内必要有其本,有足够的内在动力,才可在完备之路上前驰。

成熟之路,无章无序。万物在世间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与其他皆不相同,走向成熟之路,亦不相同。然而由本而出,无论择何路而行,其途必满辛劳。若取此为径,则成熟之续,是在以雕。万物初始之象凌乱丛杂,欲使玉以为器,使木以为林,使人以为雄,必以雕。制造若想成熟,必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性能调至最佳;人若想成熟,必饱诗书,通大义,历磨难,在悲欢荣辱中将自己稚嫩不全之心细细雕琢,方能遇人知礼,遇事随安,渐趋

篇8:以“长大”为话题的话题作文

成长,有许多标志,年龄,身体特征只是其中的一些。但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是人心灵的成熟。

小时候总是向往着长大,以为长大后便可以像大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能靠自己生活。于是,我无时刻不在想着长大。

那时,我以为有好成绩就是长大了。我开始努力学习,不懂的就会问,作业认真地完成,老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年下来,我都在努力学习。期末考试也拿到了三门二百九十六分的好成绩,被老师评为了“三好学生”。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拿出成绩单,对父母自豪地说“我成长了!”但他们只是笑了一下,说:“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很困惑,我成绩还不够好吗?我问过爸爸妈妈,他们说要我自己体会。

过了几年,我进入了三年级。爸爸妈妈的时间也都在工作上,我只好在别人家午托。第二个学期开学时,爸爸妈妈给我一些钱,说要我自己去报到,我手中握着沉沉甸甸的钱,带着一些顾虑来到学校。以前所有的事都是父母帮我办好,现在换我自己做了,还真不习惯。我自己买好了本子,交了钱,回到家中。晚上,我再次询问父母,我是否长大了,他们还是摇头。

我有些失落,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像古人说得“年小志气高”一样,我符合所有的条件:自立,有目标,有能力。我想出去骑车,让自己开心一下,放松一下。

我推着单车前行着,像以前那样飞驰在小道上。突然,我撞倒了一个老爷爷,我急忙下车去扶他,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来帮他。我将他送回家,这才知道,他是一个空巢老人。儿女在外工作,老伴也死了。于是,我一有时间就来看他,陪他聊天……爸爸妈妈竟也夸我长大了。说我有责任心了。

篇9:中考话题作文以尝试为话题的作文

为话题的作文

小时候,本人与好伙伴陈睿每天形影不离,无忧无虑地过着快乐的童年生活。

5岁那年,陈睿母亲鼓动大家一起去学钢琴。可母亲说这条路高不可攀,陈睿母亲说:“试试嘛,不是有句谚语叫大胆的尝试相当于成功的一半,说不定你本人俩家又诞生一位郎朗呢!”本人和陈睿在旁边也喊着要学钢琴。母亲被说动了,一咬牙为本人买了一台钢琴,并为本人找了位教师来辅导。这对于大家这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挺不容易的。

一开始,大家结伴去学,感觉好奇,再加上钢琴的琴声优美,所以学得特别认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钢琴并不好学,而且占用了大量玩的时间,就慢慢厌烦了。母亲看出来了,耐心地教导本人:“你不能放弃,也不可厌烦,要学就要学好,你们当初的目标不是要做下一个郎朗吗?,如果没有你们当初的大胆尝试,何谈成功呢?但做事一定要坚持不懈!本人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平时母亲风里来,雨里去地送本人上课,这么辛苦,本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本人下定决心,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把它走完。而陈睿呢,没有听进她母亲的话,新鲜感一过就不愿弹琴了,连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最后发展到一弹琴就咬自己的手指头,她母亲没办法,只好放弃了。

篇10:以**为话题的作文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看了好几遍的视频,开始我觉得还挺容易的,后来开始学的时候,就好笨拙的,不是这只脚出错,就是那只手放错了,好不郁闷. 学了第二个八拍,第一个又忘记了`哎! 秧歌可真难学啊!

老师说,天天回家要对着电脑视频练习秧歌,可我们家没有电脑,不能进行练习,所以每次到学校里跳秧歌的时候我总是最差的,但是为了班级的光彩,大家都认认真真的在练习秧歌,别人班出十倍的努力,汗水.我们班就则出一百倍的努力,汗水,毅心.虽然我们班上没几个人是学习舞蹈的,但是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一份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把我门自己看得太低. 要相信,我们永远是最棒的.

校园秧歌里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初中生的活力,我们要把每一个动作做好,做到点上,做一名充满活力的初中生`

记得那天邓老师叫来两个老师教我们跳秧歌,我发现原来我们跳的那叫一个没力,两位老师跳的那叫一个给力呀~!

老师跳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有力,幅度都很有力,几乎和电脑视频上的一模一样,要知道,那只有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跳得出来的呀! 老师跳的每一个动作都很到位,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篇11:以**为话题的作文

第二天 ,上学路上,我还在想,招谁为徒弟?没人拜我师傅怎么办?正想着,我走进了教室。朱晓暄迎上来拉着我说:“我就当你徒弟了,还有一堆女生呢,你看你桌上的报名表都填满了。”我的天呀!原来是我们的队员张煜煞有介事的打印了“空竹队招徒启示。”上面师傅一栏赫赫印着我们每个空竹队员你的大名,并且把报名表郑重其事的发到了每个小组。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幕。一组女同学自愿当我的徒弟,再叫她们教其他人,不就能事半功倍吗?我得认认真真考虑一下,再从长计议,我心里盘算着。

再看其他的空竹师傅也忙得不可开交,招徒弟.收徒弟。一时间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吵得热火朝天。有的同学跟着瞎起哄,嬉皮笑脸拉着师傅的衣服不放,嘴里还念叨个不停:“师傅,求求你了,收下徒儿吧!”有的同学持怀疑态度,有点不相信师傅 的实力,多数同学觉得新鲜,到处嚷嚷:“我们拜师傅了。”

篇12:以**为话题的作文

突然,我看见有只大猫在我家的小房子上“喵喵……喵喵……”我想:又是这只猫,整天跑到我家里干什么,不是有主人吗?我瞪着它,它也瞪着我,过了5分钟,我光荣的投降了,拿着本书去看了。可是,它竟然没有走,而是跳了下来,我好奇的在隐蔽的地方望着它,它蹑手蹑脚的跑到我的石榴树下面,钻进了老妈放在树底下的桌子里,桌子上面盖着雨衣,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情况,突然,隐隐约约的听见了小猫的叫声,嫩嫩的,我一惊,难道里面有小猫吗?好奇心在那一瞬间被勾起来,我大着胆子拿起一根棍子,跑到桌子旁边,轻轻的掀开一角,吓了我一跳!一双猫眼直勾勾的瞪着我,大声的叫着:“喵喵!喵喵!”我吓得赶快跑进了家里,躲在窗边看见。

过了一会,从里面跑出来了两字肥嘟嘟的小猫,一只黑,一只白,样子可爱极了,我一看就喜欢上了这两只小猫,于是,把大猫赶跑后,抱着小猫到了家里,给小猫洗了洗澡后,看着大猫不依不舍的在窗前哀叫,我的心软了下来,可是舍不得这两只小猫,但是,看着大猫和小猫那么不舍,我还是放走了两只小猫,看着小猫喵喵的依偎在大猫的身边,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篇13:以**为话题的作文

一天晚上,嫂子抱着出生才一周的小宝,便和妈妈在客厅谈论着什么,这声音越来越大,我想探个究竟,从房间里走出来了,结果刚好撞在了“枪口上”。妈妈拉着我激动地问我:“你觉得取名字,我和你嫂子谁更靠谱!”“完了完了,说谁都不对,我今天怎么就这么倒霉啊!”我不安地念叨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说出了四个字:“听小宝的。”我刚说完,妈妈和嫂子同时给我一个白眼。

客厅里的气氛越来越有火药味了,我立马闭上了嘴退到一旁去。只见她们两个人面色难看,谁也不理谁似乎一场大战爆发。嫂子终于忍不住了,撇撇嘴说道:“我是小宝的妈妈,这事就应该听我的,我又不会害他。”妈妈也不甘示弱:“说得好像我会害小宝一样,我可是他婆呀!”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一番猛烈的“攻击”。“你说说小宝怎么不能叫王建伟,算命先生测字说这名字富贵,这有什么不好吗?”“哎呀,你就爱迷信,人家一小孩怎么能叫这种名字呢?”

几分钟争吵后,她们两个人又齐刷刷的看向我,我连忙解释:“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过路群众。”大概半个小时过去了,这场争吵还没有结束,僵持间突然我联想到我同桌谢天翊这个名字,于是我不加思索的大声说道:“王天翊,这个名字怎么样?你们想一想啊,小宝他是一个男孩,“王”随父姓,“天翊”有这样意思:做人顶天立地,立于高人之处。这个名还有一步高飞,翔于云天的意思。难道你们不想他好吗?”

上一篇:2023年街道社区党总支工作报告下一篇:楼上的农村阿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