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鸭说课新

2024-04-21

烤鸭说课新(精选7篇)

篇1:烤鸭说课新

《烤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三江大赛的赛台上。我是来自八五九团队的王春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烤鸭》。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深入研究——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们将“读”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二、纵横联系——说教材

本单元是以“话说北京”为主题。《烤鸭》作为第二篇主体课文出现在本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就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北京、了解北京,亲近北京,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荟萃着民族饮食的精华,烤鸭是最具特色的京味菜。因此,《烤鸭》这篇课文是帮助学生打开了解首都深厚历史和文化特色的一扇窗户。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内容浅显易懂,它向学生介绍了烤鸭的历史,北京烤鸭不同的烤制方法及如何片、如何吃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品味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结合实际——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不仅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乐于表达,乐于交流。这对本文的学习是很有利的。

四、把握教材——说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学段的要求,再结合本课的设计理念、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读“秫秸”等12个词语。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重难点:

在挖掘教材和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确立本课重难点为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五、师生互动——说教与学 灵活多样说教法

遵循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等多种教法,优化组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培养能力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会思考,在合作中懂得交流,在质疑中学会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多元阅读,说流程: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新型的教学氛围,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们应用情境教学法,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创设出浓郁的情境氛围,同时课件出示北京美丽的风景以及各种特色小吃的图片,指出最负盛名的非全聚德的烤鸭莫属。这样不仅巧妙地引出了课题,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诱发了学生的情感,起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二)质疑课题,感知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教师结合学生提的的问题和本课所要探索的内容,归纳出重点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学生自主学文做了铺垫。

(三)合作探究,体验内涵。

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总结概括出烤鸭的两种制作方法:焖炉和挂炉。焖炉烤鸭制作方法简单,学生了解其原理足已。挂炉烤鸭的制作方法是学文的重点,我们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原料、燃料、过程、出炉四个方面汇报挂炉烤鸭的制作过程,并体会其制作的方法独特以及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通过学生边朗读、边汇报,促进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这样不仅激励学生创新,还促进学生合作,从而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情趣。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本着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需要,在本节课中,我们调换了课文学习顺序,按照焖炉烤鸭的烤制方法——挂炉烤鸭的烤制方法以及片法、吃法——烤鸭的历史的顺序学习课文后,我们又采用男女生齐读、赛读的方式,学习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从而,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作者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这样既挖掘了课文内涵,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无形中超越了文本,跳出了课堂。

(五)拓展延伸,强化主题

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学习文本,又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因此,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我们又向学生介绍了北京其他特色饮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抓住时机,播放北京优美风光的视频并配有教师的精彩解说,来强化主题,升华情感。

(六)金秋超市,满载而归

根据教学重难点和设计作业时的“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这几个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仿照《烤鸭》的写作方法,介绍家乡的一道特色小吃;

阅读《“草根”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七)教学轨迹,板书设计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特色。这是本课的板书设计,紧紧抓住烤鸭的两种制作方法:焖炉和挂炉,以及挂炉烤鸭制作的方法独特,吃法讲究,历史悠久的特点。图文并茂,条目排列有序,内容层次分明,形式简洁大方,它既概括了本文的知识要点,又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轨迹。

以上是我们对这节课的设计说明,课堂是生成的,也是无法预设的,它需要教师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的思维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至于我们的设计能否符合学生的需求,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在课堂实践中去检验,最后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课能圆满成功。

篇2:烤鸭说课新

教材: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改教材《有机化学》实验六醛、酮性质 1.2 基本原理

醛和酮是两类不同的化合物,都具有羰基官能团,因此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可发生加成反应、卤仿反应、还原反应等。但醛和酮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醛基中的羰基与氢原子相连,而酮基则没有氢原子相接。所以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上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醛的化学性质比酮活泼的多,酮一般不易被氧化,只有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才被分解。而醛却比较容易被氧化,甚至可以被弱氧化剂氧化为酸。如醛可以还原Tollen's试剂,发生银镜反应,而酮无此反应。脂肪族醛可与Fehling试剂反应,析出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而酮却不能进行此反应。另外,醛还能使无色的Schiff's试剂显紫红色,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和Schiff's试剂常用于区别醛、酮。另外丙酮的显色反应也可以用来区别醛、酮。1.3 实验目标:

1、学会配制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

2、掌握醛、酮的鉴别实验和丙酮的显色反应得试验操作

3、学会联系醛酮的分子结构,醛酮的共性个性 1.4 实验重点

本实验侧重于定性区别醛和酮的反应、学会配制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2 教学方法 2.1 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把一切条件都告诉学生,学生在实验中照方抓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他们究竟要做什么、怎么来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实际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种不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思维能力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使学生获得了一些表面的陈述性知识(实验现象),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往往并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给定条件、目标和障碍(设置问题----用化学实验的方法鉴别:

1、乙醛、丙酮、乙醇;

2、乙醛、苯甲醛、甲醛;

3、乙醛、丙酮、苯酚)。当学生面临这种情境,他可以利用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题目的给定条件采取一定的转换方法克服障碍达到目标,这就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操作,并能够在操作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来,从而确实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运用实验结果来验证实验原理,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2.2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于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实验前通过看多媒体,对实验过程和仪器结构有较明确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标准实验操作方法,纠正不良实验习惯。特别是因为学时不足或实验试剂毒性大等原因,在实验室不能进行的实验,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为载体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实验的全过程。2.3实验准备

配制好本次实验的试剂及仪器用品,课前应试做实验,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开始前介绍实验试剂及仪器用品,让学生熟悉实验用品。3 教学流程 3.1 整体设计:

在观察中进行学习:通过对醛、酮演示实验的细心观察,思考得出醛、酮的有关性质。

在对比中进行学习:通过不同物质结构、性质的对比,加深对醛、酮特性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在质疑、讨论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加强对化学反应原理及教学难点的理解。3.2实验演示

根据本次实验课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托伦试剂、斐林试剂的配制以及醛的特性实验---希夫实验。3.3实验指导

分6组为一个实验单位,2人为一个小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各小组实验操作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操作实验当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提出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计划,养成自我评估的习惯。做完一个实验后,使学生能反思自己的实验结果,把自己与其他同学比较。

根据时间指定学生来演示托伦反应,并让学生讲述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4 实验考评

对实验教学中设置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问题分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结果。4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反操作规程;实验失败等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布置作业:实验报告;写实验心得体会 5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是备课,授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板书设计上应

篇3:课程理念下的说课新模式

说课旨在“分析教学行为背后的支持系统,将教学行为背后的思路、理念等认知性的东西反映出来”。近些年,说课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观察和检验教师教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重要的教学评价活动也经常把说课作为重点内容。说课到底怎么说,这是当前很多一线教师和教研员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传统上,说课内容一般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说教学反思等七大板块。仔细审阅这七大板块的内容结构,可以看出目前的说课重点还停留在介绍,而不是交代学生怎么学。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我们已认同了这样的理念:教师怎么上,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师能让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既然这样,说课为什么不跟着课程改革的步伐调整呢?笔者认为,深度聚焦以及清晰阐述“在这节课上,学生是怎么学的,能学到什么”,这才是课程理念下说课应该秉持的基本原则。但这个原则具体应该怎么落实呢?或者说,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说课框架,才可以较好地体现这个原则的理念呢?本文就试图在构建课程理念下说课新模式这个问题上进行一些探索,就教于方家。

一、依据课程四要素搭建说课框架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课程理念下的说课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教学内容,开展说课活动。依据课程四要素,笔者搭建了课程理念下的说课模式基本框架(见表1)。

这个说课框架是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的。改“重教师教的教学目标”为“重学生学的学习目标”,即说课是说清课堂中学生要学什么、怎么让学生学习的。说学习内容强调为实现学习目标选择什么内容来学。变过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为学习活动,其潜在思想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活动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说学习评价要求说课者交代清楚设计了哪些评价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程度。

二、依据说课框架安排说课内容

(一)明确交代学习目标及制定依据

课程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在说课时应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指教学活动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也是任何一节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因此说课者在说课的时候,应该首先清晰地交代:我期望学生学完这节课后会学到什么。有没有清晰地阐明学习目标,是体现说课者有没有把重心放在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重要区分指标。滔滔不绝讲自己怎么上,希望评委或者听众自行从中分析出隐含在其中的学习目标,这不应该是说课者应有的姿态。我们要清晰地说出,这篇文章准备花几个课时来学习,总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现在说课的是第几课时,该课时的具体学习目标是什么。

比如说《老王》说课稿中要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是学会理解文章中有深刻含义的话,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目标可以具体表述为:请在文中划出体现老王不幸的语句,大部分学生能进行评点;请在文中画出体现对时代针砭的语句,部分学生能进行评点;多数学生能从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中体会各自的善良。

在确定和表达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有理有据原则。制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要考虑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设计说明、考试说明、学生学情等等。《老王》是一篇散文,课程目标中对散文学习的要求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了解作者独特的感知方式、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兴趣”“把握散文的重要语句,分析散文重要语句的结构、语序,体会重要语句丰富的含意,体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 杨绛先生的语言风格沉定简洁,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学生对作者所写内容的背景有所了解,但了解不多。因此《老王》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无论是对文中人物和语言的分析,还是在情感的把握上,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去仔细探究的。

区分层次原则。学习目标的层次要分明,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目标的层次性:一方面,明确学生要达到预期学习结果得经历哪几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明确不同学生在目标达成上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需要通过设计多层次的学习目标。《老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可以把最终目标分解为三个有层次的目标:请在文中画出体现老王不幸的语句,大部分学生能进行评点;多数学生能从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中体会各自的善良;请在文中画出体现对时代针砭的语句,部分学生能进行评点。在表述每一层次学习目标时,通过“大部分”“多数”“部分”等限定语来明确学生的要达到预期学习结果得先实现哪几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尽量具体原则。学习目标表述时要遵循“具体,可操作性,可测查”原则,使用的动词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要把反映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学习目标转变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例如在表述学习目标时选择了“画出”“评点”这样“具体,可操作性,可测查”的动词。例如《老王》教学设计的三个目标中“画出”“评点”“从交往中体会”都是“具体,可操作性,可测查”的动词。

(二)清楚解释学习内容及选择依据

由于我们的教学一般仍然是以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来组织教学的,所以,说课的时候,重点就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这节课来说,学生要完成如上所说的这些学习目标,是不是只使用现有教材就够了?理由是什么?判断理由的依据有以下两点。

1.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的对应性关系。学习目标是课程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课程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课程目标为核心,这样才会使学习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说课者要说清两者之间的适应性关系。endprint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老王》出现在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个模块“号角,为你长鸣”中的第二个专题“底层的光芒”之中,这个专题的另外一篇文章是高尔斯华绥的《品质》。编者在这个模块的提示语中有“……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因此编者选择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去爱,学会去关怀身边的人。让学生从老王和作者的交往中体会他们交织在一起的情感。由此可见,《老王》这篇散文在语文教材中,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所以在《老王》的说课稿中要说清以教材为课程内容,在对教材中人物的分析、教材的语言分析、教材中情感的把握中达成学习目标。

2.课程内容和课程主体的适应性关系。在将“学生”置于首要视角的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的根本视域和立场是学生,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如何读文章、写文章这样的角度来开发语文知识;要坚守“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开发课程内容”。如何做到这些,设计主问题是个很好的方法。从学生的学作为主问题的设计起点,说课者通过表述主问题就能把课程内容表达清楚。例如《老王》的说课稿中在说课程内容时有初读、精读、总结升华阶段的主问题表述(如表2)。

(三)简洁罗列学习过程及安排依据

学习目标制定了,课程内容选择好了,接下来就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怎么帮助学生依托具体的课程内容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般来说,对于这部分,大多数说课教师都不会陌生。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不是忘记说这部分内容,而是经常说得太多,把说课时间的90%甚至更多都用来说教学过程,本末倒置,很多教师为了能在说课的时候有东西说,挖空心思想出一些“奇招”或者制造曲折。

好的说课者头脑里一定要清楚,课程实施过程的设计永远是服务于学习目标的。我们之所以这样设计学习活动,那背后肯定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但这个假设是不是这样呢?可否有更好的呢?这才是专业的评阅者或者听众所感兴趣的问题,所以,说课者就应该在说课的时候清晰地介绍通过哪几个学习活动来实现学习目标。

要把“说学习过程”这一环节说清,要注意以下三个内容。

1.说清“学习过程”由几个学习活动组成。

2.说清“学习过程”中几个学习活动的排序依据。学习活动排序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是课程内容的的逻辑性。在说课时要说出是如何把知识逻辑纳入到学生的认识逻辑中去的。要说清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是如何把抽象的目标分解成一步步具体的认知活动的,是按照怎样的认知逻辑进行教学排序的。例如《老王》说课稿的实施内容部分如下图所示。

学习活动的排序符合了“认识的开始—认识的深入—认识的升华”与“整体—局部—整体”相统一的规律。

3.说清“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的指导方法。

(四)重点说出学习评价及操作依据

在安排好学习活动顺序后,到底能不能达成制定的学习目标,说课稿中应包含“在这节课中是如何来评判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标准”,即说课者要交代,自己是如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程度的,以及背后的思考。一般来说,有两个途径:学习检测和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学习检测,就是以测试或练习的形式来评估学习目标实现程度。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就是选择观察点,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以此来评估学习目标实现程度。还是以《老王》为例,从学习检测途径入手,设计检测作业:请以“老王(或杨绛)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300字以上的话,总结你的学习收获。这个写作练习,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最佳检测。学习检测的设计要与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匹配。

篇4:《凉拌鲜地黄丝》说课新

焦作市自强职业技术学校 郭洪波

《罗汉鱼食品雕刻工艺》是《鱼类食品雕刻工艺》的一个分支,主要介绍的是罗汉鱼的认识,食品雕刻方法和创新方法。教学对象是聋校职业中专一年级学生。考虑到聋生有听力障碍,但直观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让聋生直观了罗汉鱼食品雕刻的方法。

说一下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在变化。本节课我采用以启发探究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讨论辅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总结。

学法指导方面我主要突出一个“会”字,让学生做到会学,会思,会创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当中,采用“看、说、思、问、比”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追求教学如何,更去注重如何教学。Step 1.师生问候,导入视频认识罗汉鱼。

Step 2.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主要学什么。Step 3.认识罗汉鱼外形,用几何的方式对罗汉鱼外形进行分解。

Step 4.小组内互学讨论,找出学过的刀法与没有学过的刀法,学过的部分简单复习,没学过的内容重点讲解。教师现场教学,适当点评,学生学习领悟,积极思考。

Step 5.能力提高,教师举例点拨学生创新的方法,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创新出新作品。

Step 6.总结反馈,填写学习自我评价表。

板书设计采用221格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全课设计意图:

篇5:老课新讲

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教学中,教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心,充分启发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功能,增强其自身的能动性。教过工程力学的教师都知道,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很难,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程需要计算,而学生最头疼的就是计算。在讲受力分析部分时,学生觉得还能接受,作业也做得不错,但从课本第二章起就有计算内容,很多学生开始就放弃,有的甚至连课也不听。此时提振学生的学习信心非常关键,若还使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论你讲得多么精彩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力矩计算知识,在讲合力矩定理时,采取以下例题的教学方法。如图1所示:已知F1=F2=100N,AB=BC=100mm,要求学生算出F1、F2对A点的力矩。

学生很快就算出MA(F1)=MA(F2)=10N?m。学生完成这一步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算出图2中F力A点的矩:AB=BC=100mm,F=100N,请一学生把AC相连,并提示AC与F的作用线的位置关系。学生很快发现AC即F的力臂,所以MA(F)=F?AC=0.1=20N?m。学生完成此计算后,教师提示F与F1、F2的关系。很多学生其实在教师画出图2后已经发现F是F1、F2的合力。由以上计算可见MA(F)=MA(F1)+MA(F2)。此时由学生得出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意点之力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力矩的代数和。

实践证明,参与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相当自信、活跃,教学效果相当好。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均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二、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有些理论课程,如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与实际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如果教师只在教室里用挂图讲解,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还是觉得一头雾水,毕竟教材中讲的设备离现实生活太远,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是无法理解掌握的。因此这样的课程,需要让学生观看每一种加工方法的实际加工过程,最好能动手操作。所以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教师一般会安排2/3的课时让学生在校实训场地参观学习实际操作。学校没有的设备,教师则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在授课中教师不一定按教材的顺序,而是要根据操作、参观项目安排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事先预习有关内容。若能在校内实训场地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师预先与实训老师联系,沟通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由实训教师把教学内容结合到参观学习中。在实训现场,学生2~3人一组分配在每台实训设备的工位,由现场实训的学生及实训教师逐一指点。若有条件,教师可以让实训学生手把手地指导参观学习的学生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兴趣,而且因为有了很强烈的感性认识,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理论知识。此外,实训老师还发现,给同学做实训指导的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实训内容。这样一来虽然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很多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学生都没有感性认识,如机械基础的机械传动、常用机构等课程很难让学生感兴趣,教师也很难讲得让学生明白,这样的课程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教室,让学生到现场去看、去感受所涉及的实际内容。

三、利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

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很重要,有时还需要加上生动的表演。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教师要想吸引学生就必须做到讲解生动、形象,有时甚至要让学生来“表演”,如在机械基础课的差动螺旋传动位移计算式L=n(Sa±Sb)的讲解时,笔者与学生进行以下对话。

教师:假如,我坐在汽车上不动,汽车往前开了2米后停下。我的位置相对原位距离有多远?(以公路为参照物)。

学生:2米。

教师:假如车向前开了2米的同时,我在车上往前走了0.5米,这时车停下来。我的位置离原位有多远?

学生:2.5米。

教师:假如车往前开了2米的同时,我在车上向后走了0.5米,车停下。我的位置离原位有多远?

学生:1.5米。

教师:若车往前开了2米的同时,我在车上向前走了2.1米,车停下。我的位置离原位多远?向前偏还是向后偏?

学生:向前偏了0.1米。

教师:若我是向后走了2.1米,情况又如何?

学生:向后偏0.1米。

接着画出图3分析:

L=n(Sa±Sb)式中,取“+”“-”。

计算的原因及计算结果为“+”或“-”,表示活动螺母的位移大小及方向。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有时学生对活动螺母的位移方向与螺秆相同还是相反,还是很难理解,笔者就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讲台下教师画出两排平行的格子,两排格子的间隔一样,然后让两个学生手拉着手按格子间隔跨步,让代表活动螺母的学生与代表螺杆的学生分别按Sa与Sb各走一次。在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在旁边就可以看出活动螺母的位移方向与螺秆相同还是相反的关系了。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逐渐改善、总结出来的,教学效果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篇6:高校游戏课新模式研究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分类号】TP311.52-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合作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合作学习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学习小组团队精神的培养,而且对于合作学习的认知结构、任务特征以及小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反映出合作学习研究的新趋势。合作学习针对传统教学的缺陷,着眼于人际互动的变革,一改以往课堂单一的师生互动形式,构建了师生、生生之间多边、立体的互动结构,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体系的全面转变,被誉为近2 0年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1]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学会倾听、表达、交往。学生不仅能通过讨论、提问等形式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通过共同讨论逐步形成相应的技能。在整个教学中,小组成员需要学会积极讨论、相互沟通交流、以强带弱、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活动。

我国师范高校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把师范生培养成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大学生;现代师范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双向、探索、合作、研讨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在这场师范高等教育改革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无疑成为适应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三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改革较为滞后,小组合作学习在部分高校的技能课中有所运用,但在大量师范类高校理论课、技能课的教学活动中,以灌输、接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方式在高校教学中仍占绝对优势。教师更多的是采取满堂灌,不注重研究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差。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幼儿游戏组织与创编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在教学中,教师怎样组织教学,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对游戏的理论有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怎样创编幼儿游戏,并能模拟教学,组织幼儿完成游戏。如果仅凭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学生就只能听老师讲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幼儿游戏的机会,更谈不上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游戏技能。因此,在师范类高校幼儿游戏论及幼儿游戏组织与创编的教学中,我们在思考,是否能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到幼儿游戏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通过讨论、提问等形式学习游戏的理论知识,还能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根据幼儿的特点,共同讨论怎样对各年龄段的幼儿游戏进行创编,每个成员都将学会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幼儿游戏,同时对创编游戏进行评估。从而逐步形成对幼儿游戏的组织与创编技能。构建一种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并把之推广到师范类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为高校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以及通过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小组,无论是游戏理论的学习还是学生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与相互帮助。因此在游戏课中建立高效有序的小组非常重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最后由任课教师结合每名同学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特点,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2]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但教师需要注意组与组之间的水平与质量,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人数一般在6—8人左右。每组需要选出小组长,由他负责对本小组的管理。

在教学中,小组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指导,并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游戏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较难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一些较简单或者拓展性较大的内容可选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组长组织本组的成员展开讨论,并做好记录,讨论完成后,教师在全班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讨论提出评价。

在游戏技能课的教学中,学生应清楚明了幼儿游戏的创编技巧,根据各个不同段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征,对各种不同种类的幼儿游戏能加以创编。具体做法是,教师对各种不同的游戏进行简单的串讲,提前安排每一小组的成员进行游戏的创编。本组的组长或成员可对其进行帮扶,因为其游戏创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组每位同学的成绩。所以每组的同学都需要在课余,对幼儿游戏进行讨论,创编者在吸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对游戏进行创编,并准备好完成幼儿游戏的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再组织本组的成员进行游戏,其他的成員扮演成幼儿,而创编者则需要扮演成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组织。在课堂上,每组创编幼儿游戏者都需要向全班同学展示其幼儿游戏,要求其他组的同学认真观看幼儿游戏,并做好记录。当各组的幼儿游戏完成后,教师应组织每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各小组应认真讨论每组的幼儿游戏,并选出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意见,最后教师在加以总结与评价。

通过合作学习在幼儿游戏课中的施行,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与积极,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教学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既能在课堂中掌握幼儿游戏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游戏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沟通与交流,主动吸取他人的信息,学会了分享,也更愿意在别人的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思,人际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变得更加的自信与阳光,人格变得更加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郑淑贞, 盛群力.在合作学习中促进生生互动的有效策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第四期

篇7:化学教学中常态优质课新谈

关键词:师生关系;实验功效;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95-01

常态优质课是相对于一般的公开评比优质课而言的。它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等。笔者认为基础知识的获得关键在于平时的教学当中,所以尽心上好常态优质课,是决定学生的未来学习的关键。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上好常态优质课呢?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优化师生关系,发展和谐教育

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用“沟通、信任、情感”来拉近师生关系。如果学生不接受教师本人,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所起的效果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把满足和维护学生的自尊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形成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碰撞,把教学一步步引向深入。

二、关爱学困生

学习上有困难生成为“学困生”,其一般特点: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方法不当,有的接受能力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他们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加以鼓励。在他们实施教育时要讲究方法,要在真正摸清他们在哪方面不足的情况下,逐一用言语、行动去感悟他们。

我对“学困生”总是给予更多的问候、关心、体贴和帮助。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并不另眼相看他们,从而减小他们心理的压抑感、自卑感,真正从内心里有和老师亲近沟通的欲望。对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尽量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尽量解解答一切问题。并给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以指导,明确自己的差距。鼓励他们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够大有进步的道理。对接受能力弱,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只有他们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才能钻进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初步培养他们接受化学的能力。对他们多提问、多启发、多辅导。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取得进步的成就感。使其学习的积极心,接受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让“学困生”生活在一个处处受人关爱的集体中,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重视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实验功效,培养学生多动手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会自主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因此,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改的关键性课题。

化学实验教学从形式上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协同实验和社会实验四种,在化学教学中,围绕“三维目标”,通过上述四种形式实验教学,对学生诸多方面能力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下面就通过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谈几点看法。

1、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

注意是人人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在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够专心致志且特别感兴趣地获取知识,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趣味演示实验,引起培养学生更大注意。

2、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优秀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得出关键实验现象的能力。

3、分析、改进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的优缺点,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实验知识,在对某些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学会从事物的本质去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俗话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教师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让两、三个学生代替老师演示,然后让全班学生集体讨论他们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集中点拨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规范实验操作能力,并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教育。

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即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提高,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既可以从一节课的内容去评价,也可以从阶段性的成果去评价,还可以从学生作业整洁规范与否评价等等。这样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与提升的空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以上上好常态优质化学课的三个方面看,教师要创设育人氛围,优化师生关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多样性与发展性评价学生。教育质量将全面提高,教育之花将遍处绽放。

参考文献:

[1] 彭继贵: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论坛(N)山西学英语报社,2006:22

上一篇: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下一篇:开票个人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