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行业分析

2024-05-20

光纤光缆行业分析(精选6篇)

篇1:光纤光缆行业分析

光纤光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光纤光缆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光纤光缆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光纤光缆的研究,几乎与国外同时起步,并在1977初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近年来在我国大规模通信建设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的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从光纤预制棒到光缆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光纤光缆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实力也迅速发展壮大,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光纤光缆市场和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国。

2011年,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国内光缆总需求首次超过1亿芯公里。2011年1-12月,我国光纤、光缆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643.097亿元,同比增长24.68%。

2012年,随着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实施,光纤光缆的需求量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光纤光缆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中国村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光进铜退(光缆取代铜缆)趋势的不可逆转,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FTTH、FTTC系统的采用、三网融合以及大规模3G建设的持续,市场对光纤光缆的需求量依然很大,为我国光纤光缆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行业前景光明。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光纤光缆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光纤光缆的定义、特点、标准及发展历史等,接着分析了国内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运行情况,并对光纤、光缆制造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分析。随后,报告对光纤光缆行业做了技术及应用领域分析、投资分析、前景趋势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最后分析了国内20家重点光纤光缆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篇2:光纤光缆行业分析

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一、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1.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2.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3.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

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4.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且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结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5.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1.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2.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

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3.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三、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

篇3:现代光纤光缆技术分析

一、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1、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 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 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 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 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G.653光纤虽然可以使光纤容量有所增加, 但是, 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为不能抑制四波混频, 反而变成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障碍。

2、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 (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 上全面采用光缆, 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 全部采用单模光纤, 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 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 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 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 在这些光缆中, 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 目前已停止使用。

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干线光缆有松套层绞式和中心管式两种结构, 并且优先采用前者。松套层绞式光缆采用SZ绞合结构时的生产效率高, 便于中间分线, 同时也能使光缆取得良好的拉伸性能和衰减温度特性, 目前它已获得广泛应用。

3、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 分支多, 分插频繁, 为了增加网的容量, 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 由于管道内径有限, 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 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 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4、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且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 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 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 主要由用户使用, 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5、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 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 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 (ADSS) 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

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 适应范围广, 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已能生产多种ADSS光缆满足市场需要。但在产品结构和性能方面, 例如大志数光缆结构、光缆蠕变和耐电弧性能等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 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6、汽车用光缆

由于汽车对发动机的综合监视、汽车诊断、智能信息系统、光电显示和可靠性、安全性的需要, 光纤的应用已开始进入汽车之中。据国外报道, 在汽车总线中加入了一种带微型扎纹管的POF (聚合物光纤) 光缆, 能用于智能车的导航、无线电收音机、光盘唱机、高保真度系统和无线电话。

二、光纤技术发展的特点

1、网络的发展对光纤提出新的要求

1) 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

目前, 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Gbit/s, 并已开始进行160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将提出一定的要求, 2002年的ITU-T SG15会议上, 美国已提出对40Gbit/s系统引入一个新的光纤类别 (G.655.C) 的提议, 并建议对其PMD传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种专门的40Gbit/s光纤类型。

2) 实现超长距离传输无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 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够采用色散齐理技术, 实现2000~5000km的无电中继传输。

3) 适应DWDM技术的运用

目前32×2.5Gbit/s DWDM系统已经运用, 64×2.5Gbit/s及32×10Gbit/s系统已在开发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2、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应用

G.655.A和G.655.B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使用, 细化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光纤的指标要求, 明确了对不同的网络层次和不同的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光纤的不同指标要求, 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概念, 对合理使用光纤取得了很好的作用。所有这些建议的修改、子建议的出现及新子建议的起草, 都意味着光纤分类及指标、测试方法有某些改进, 或有重要的提升, 都标志着要求光纤质量的提高或运用方向上的调整, 是值得注意的光纤技术新动向。

3、新型光纤在不断出现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 光纤的技术指标在不断改进, 各种新型光纤在不断涌现, 同时各大公司正加紧开发新品种。

1) 用于长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长距离光纤。2) 用于城域网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纤。3) 用于局域网的新型多模光纤。4) 前途未卜的空芯光纤。

目前, 我国的干线光缆结构已较成熟。接入网光缆、室内光缆和电力线路光缆等都还处于发展中。为了适应光通信的发展需要, 我国在光缆结构改进、新材料应用和性能提高等方面都还有待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相扬、管雪梅:《浅析我国光纤光缆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1) 。

篇4:光纤通信中光纤特性分析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纤特性;分析

光纤通信技术自1970年在我国开始用于通信传输,发展到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年时间,但是却已经取得了极其惊人的发展。由于光纤通信较之其他通信方式具有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好且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且是选用带宽极宽的光波作为传送信息的载体,为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光纤通信技术,让光纤通信技术向着更高水平的、更高阶段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从光纤的几个特性开始入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光纤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在几何方面的特性、光学方面的特性与传输方面的特性,這三方面特性中又有着极具代表性的特性,分别是非线性特性、色散以及衰耗系数。

一、光纤通信技术

第一,光纤通信技术的概述。从光纤通信的组成结构上来看,主要是由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这三种通信的基本物质要素构成的,由于是以一种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所以又可以称之为光导纤维通信。其中光纤又是包含了内芯和包层两个主要部分。内芯一般为几十微米直至几微米,所占用的体积非常小,而外面层主要是起保护光纤的作用,因为光纤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光缆不同于普通的使用单根的光纤的光缆,它使用的是由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一组光缆,很有效的杜绝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根据光纤自身的制造工艺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光纤的组成材料和光学特性进行分类。总之,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正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

第二,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首先是拥有相比于铜线或电缆的极宽频带和超大容量的通信存储空间,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最大化地增添了了光纤的传输容量,解决因终端设备的电子瓶颈效导致光纤自身的巨大优势未被使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然后是合适的长中继距离,传输损耗比其它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要低出很多,而且如果将来能够采用非石英系统极低损耗光纤,将让光纤通信技术的低损耗更上一层楼。再然后是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因为光纤原材料是由石英材料制成的绝缘体材料,可以让光波导对电磁干扰具有强大的免疫力,还不容易被腐蚀损耗。最后是在光纤中的传输过程中光信号可以被完善地限制在光波导结构中,可以保证光缆外面窃听不到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并避免出现串音干扰的状况。

二、光纤通信中的光纤特性

第一,衰耗系数。衰耗系数也就是每公里光纤对光信号功率的衰减值,这是区分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在传输过程中对特性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光纤的中继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它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对其做出深入的研究,找到使光纤产生衰耗的原因,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其中引起光纤产生衰耗的主要因素有:其一是吸收型的光纤衰耗,其主体是杂质,因为光纤的制作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纯度没有完全达到限定范围,这些杂质对光的吸收能力十分强大,造成杂质在光纤通信过程中容易对光信号的功率进行大量消耗,吸收型的衰耗也是导致光信号快速衰减最主要的原因。其二是散射型的衰耗,主要包括线性散射、非线性散射和结构不完整散射,在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会严重影响光纤的使用效果。其三是其它类型的衰耗,主要包括微弯曲衰耗,这种类型的衰耗在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作用是相对较小的。三种重要类型的衰耗方式中最容易引起且产生的影响较大的是第一种吸收型的光纤衰耗,因此为了在以后能够减少这种原因引起的光纤消耗,必须对制造光纤用的原材料二氧化硅进行十分严格的化学提纯操作,让造成散射损耗的光纤材料密度发生变化,以获得高纯度低衰耗的光纤,保证材料中的杂质含量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降低杂质吸收的机率。或者在制造光纤的过程中,在纤芯和包层交界面上残留一些气泡和气痕,这样可以通过引起与波长无关的散射损耗让整个光纤损耗谱曲线上移来减小散射的损耗。

第二,色散。经过多年对光纤的研究发展,色散是光纤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色散有它的定义,我们都知道在在多模光纤传输过程中的多模光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种传输模式,但是每一种传输模式都有各自对应的不同的传播速度和相位,所以就算在输入端同时输入光脉冲信号,也会因为光脉冲的前端和后端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不一致,造成最终通信信息到达接收端时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产生了脉冲展宽的现象就叫做色散。它是引起光纤带宽变窄的主要原因,而光纤带宽的变化对光纤的传输容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通过光纤链路的现场测试发现 光纤带宽变窄不仅对光纤的传输容量能起到限制的作用,同时还会对光信号的传输距离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光纤的色散特性,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光纤的色散根据形式的不一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模式色散,这种类型的色散主要是针对多模光纤起作用,因为它的光纤通信传输方式多种多样,而对于单模光纤这种只有一个模式传播的光纤传输技术,则不存在模式色散的问题。二是材料色散,顾名思义,材料色散主要是指制作光纤的主要材料二氧化硅本身所产生的色散,这种色散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产生的影响较小,在光纤的色散特性中不占主导地位。三是波导色散,它是是指由光纤的波导结构所引起的色散,这种形式的色散对于多模光纤来说影响甚小。总而言之,就是色散大都是对多模光纤产生影响,主要形式是模式色散。对于光纤的色散特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单模光纤传输这种只是一个单模的传输方式,是不存在模式色散,模式色散为零,所以在单模光纤传输过程中考主要考虑的就是是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对其造成的影响。

第三,光纤传输的非线性效应。与光纤的衰耗和色散特性呈线性变化所形成的现行效应不同,光线的带宽系数与光纤长度都是呈非线性变化的,称之为非线性效应。以此为依据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首先是散射效应,即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众所周知,时间的任何物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是由分子、原子等基本组成单元组成的,这些基本组成单元在常温条件下一直处于不断地作自发热运动和振动中,因此,作为散射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在产生原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纤中泵浦光与声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使用光源的强度调制系统过程中,必须保证信号光功率在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控制范围,否则将出现后向散射功率也会出现急剧的增加的现象,发生受激拉曼散射SRS状况。而后者受激拉曼散射SRS的产生原理是是光与硅原子振动模式间相互作用有关的宽带效应,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这个过程中懂得短波长信号都会有所衰减,而长波长信号却会增强。由于受激拉曼散射SRS激发的是光频支声子,且门限值较大,在单信道和多信道系统中,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生。但是如果在传输过程中随着传输距离的增长和复用波数的不断增加,会造成光信号功率不断接近受激拉曼散射SRS的门限值,增加SRS发生的几率。

其次是与克尔效应相关的影响,即与折射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效应FWM。自相位调制是因光纤中激光强度的变化所导致光纤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光信号自身的相位调整的一种效应,也就是说光纤中的克尔效应是一种折射率的非线性效应。交叉相位调制XPM是指在多波长系统中,一个信道的相位变化不仅与本信道的光强有关,也与其它相邻信道的光强有关,它的出现通常是由于相邻信道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相位相互调制。四波混频FWM还可以叫做四声子混合,它是是光纤介质三阶极化实部作用产生的一種光波间耦合效应,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的效应。

结语

光纤通信技术是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我国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光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相关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对其有所了解,尤其是在它的特性方面,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努力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毛谦.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电信科学,2006(08)

[2]张文垚.光纤特性对现代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4(03)

[3]邱小波.浅析在生产中对光纤性能参数的控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6(01)

[4]王德荣.进一步提高光纤质量的几个技术问题[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5(04)

[5]张涵.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

篇5:光缆行业常用英文词汇

Blue兰色 Orange桔色 Green绿色 Brown棕色 Gray灰色 White本色 Red红色 Black黑色 Yellow黄色 Purple紫色 Pink粉红色 Aqua 青绿色 Mix 杂色 Ivory象牙白 Transparent透明 Cable线缆,电缆 Fiber光纤 Indoor室内 Outdoor室外 Optical光学性 Ribbon带状 Core芯数 Distribution束状

Breakout 光缆类型(分单元光缆)Simplex(SX)单芯 Duplex(DX)双芯 Singlemode(SM)单模 Mutilmode(MM)多模 Bare fiber裸纤 Tight紧的Loose松散的 Buffer缓冲层 Tight buffer紧包 Loose buffer松套 Empty空管,空的 Round圆的 Flat twin扁平分支缆 Fan-out圆形分支缆 Pigtail尾纤

OFNR(Riser)普通防火等级(相当于PVC)

LSZH(LSOH)低烟无卤 Net weight净重 Gross weight 毛重 Tube套管,束管 Kevlar芳纶纱 Volume体积 Length长度 Attenuation衰减 Jacket外护套 Max最大值 Min最小值 Empty空管 Inspector检验员 Tube Diameter 套管外径 Cable Diameter光缆外径 Fibre Number光纤芯数 Sheath Thickness护套厚度 Inspect Conclusion检验结果 Inspection No检验编号

Tube No套管编号 Diameter直径

Outer Diameter(OD)外径 Type型号,种类 Style 类型,风格 Product 产品

Patchcord 跳线,连接线 Strength强度,力量 Flame retaedant阻燃,阻燃剂 Materials物料

Filling compound填充油膏 Steel wire钢丝 Feet英尺 Inch英寸Meter米

篇6:光缆接续质量提高分析论文

摘要:介绍了在光缆施工过程中光缆尾端处理、光缆接续、接续盒固定与余缆处理等环节的操作方法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光缆光纤接续

光缆接续是光缆线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缆接续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影响光通信质量。提高光缆接续质量在线路施工中十分重要。

一、光缆尾端处理

尾端处理是接续的准备工作,包括尾缆的剪切、开剥和固定。具体操作前,应做到“一查,二看”。即首先核对图纸资料,了解本接续处的类型(直接,支接,掏纤,分路)和下纤分配。再察看实际线路的光缆走向:进/出,分支光缆的尾端标记及有无过短、过长、漫杆、绞钢线等情况,最后再参考接续盒结构,确定接续盒在杆线上的预固定位置,做到空中光缆进/出条理清楚,分支自然畅顺,弯度科学、美观、大方。尾端的处理,具体操作应把握好“剪、切、拔、固”四个环节。

“剪”,余缆的剪除,应干净利落,保证光纤完全断开,切忌在“藕断丝连”的情况下顺缆拖拽,以防伤及内纤。

“切”,光缆的环切,应把握好力度和深度,采用“分层渐进”法,切忌“一步到位”式的一刀法,以防对松套管和内纤造成伤害。

“拔”,PE塑料保护层的拔除应讲究方法和技巧。困难情况下,可采取“一分”、“二缠”、“三烤”法,即分段环切和拔除,线杆缠绕加力,电暖器热烤膨胀软化。在野外严寒条件下,非常简单有效。

“固”,光缆在接续盒内固定时,应合理利“废”。可将废弃的光缆PE保护层剪段(纵剖)做填塞加固之用。实践证明,PE护层较之胶带、胶盒加固效果更好,可有效防止光缆转动。

二、光缆接续

作为光缆接续的中心环节,应抓好软硬两大因素和具体操作中的剥、洁、切、熔、盘、测、封。

1.软硬两大因素

⑴操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在工程施工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确保一切的前提条件。一个优秀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系统的光纤通信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⑵硬件因素

指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切割、熔接、测试设备,先进齐备的通信联络工具和干燥无尘的工作环境。

2.光纤端面的制备

⑴光纤涂覆层的剥除

应掌握平、稳、快三字剥纤法。“平”,即持纤要平。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使之成水平状,所露长度以5cm为宜,余纤在无名指、小拇指之间自然打弯,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稳”即剥纤钳要握得稳。“快”,即剥纤要快,剥钳应与光纤垂直,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右手随之用力,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整个过程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对不易剥除的,应用“蚕食法”,即对光纤分小段用剥钳“零敲碎打”,对零星残留可用酒精棉浸渍擦除,冬季施工,纤脆易断时,还可用电暖器“烘烤法”,以使涂覆层膨胀、软化,使纤芯韧性增加。

⑵裸纤的清洁

一是讲究清洁用料择优原则,即选择使用优质医用脱酯棉,工业用优质无水乙醇。二是应用“两次”清洁法,即剥纤前对所有光纤用干棉捋擦,并用酒精棉对尾纤5-6cm处重点清洁;剥纤后,将棉花撕成层面平整的扇形小块,洒少许酒精(以两指相捏无溢出为宜),折成“V”形,夹住已剥覆的光纤,顺光纤轴向擦拭,力争一次成功,一块棉花使用2-3次后要及时更换,这样既可提高棉花的利用率,又防止了裸纤的两次污染。三是注意与切、熔操作的衔接,清洁后勿久置空气中,谨防二次污染。

⑶裸纤的切割

切割是光纤端面制备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操作规范如下(以手动为例):光纤的放置,应讲究“前抵后掀、先进后撤”,即手持光纤,稍超前刻度要求平放导槽中,后部稍向上抬起,使光纤前半部紧抵导槽底部,然后向后撤至要求刻度,从而确保光纤吻合“V”导槽并与刀刃垂直。切割时,动作要自然、平稳、勿重、勿急,避免断纤、斜角、毛刺、裂痕等不良端面的产生。另外,应学会“弹钢琴”,合理分配和使用自己的右手手指,使之与切刀的具体部件相对应,并同时注意洁、切、熔协调配合,整个操作过程中放、夹、盖、推、压、掀、取、传,一套动作应有行云流水般的和谐流畅。另外,谨防污染,已制备的端面切勿放在空气中,移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与其它物件擦�s。

3.光纤熔接

光纤熔接是接续工作的中心环节。首先应根据光缆工作要求配备蓄电池容量和精密合适的熔接设备,操作中应狠抓“快、准、细、严”四字。即动作快捷,放纤准确,观察仔细,严格按流程操作,光纤的接、放、取、缩及仪器操作应快速、程序化。光纤在导槽及熔接室中放置应准确、到位,以便于仪器校准调节。操作过程中观察仔细,应做到“一瞧、二看、三分析”。即拿纤后快速观察,有无明显的棉花绒毛、灰尘颗粒粘附,光纤端面有无因断、碎而造成侧面反光现象,在光纤的拿、放、取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两侧光纤有无挂、扯、挤压。同时观察熔接中屏幕上有无气泡、过细、过粗、虚熔、分离等不良现象的原因,若产生不良现象应检查熔接的两根光纤材料、型号是否匹配,切刀和熔接机是否被灰尘污染,并检查电极氧化状况,若均无问题,则应适当提高熔接电流。

4.盘纤

⑴盘纤规则和方法:沿松套管或光缆分支方向进行盘纤,前者适用于所有的接续过程,后者仅适用于主干光缆末端,且为一进多出。分支为小对数光缆,以预留盘中热缩管安放单元为单位盘纤,此规则是根据接续盒内预留盘中某一小安放区域内能够安放的热缩管数目进行盘纤;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如在接续中出现光分路器等特殊器件时,为安全常另盘操作,以防止挤压引起附加损耗的增加。盘纤时,应根据余留盘大小和光纤长度灵活采用圆、椭圆、“∞”等多种形式盘纤。

⑵注意事项:盘纤中应特别注意“底、边、沿、坎”四个部位。即在预留盘上光纤的盘绕应尽量沉底,靠边,并用胶带粘贴加固,同时避免靠、漫预留盘的沿和有异物突起的坎,必要时用胶带进行包裹保护。统计表明盘纤后的断纤现象80%与此有关。

5.测试

加强OTDR的监测,对确保光纤的熔接质量,减少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和封盒可能对光纤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接续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OTDR四道监测程序:⑴熔接过程中对每一芯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一个熔点的质量;⑵每次盘纤后,对所盘纤进行例检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⑶封接续盒前,对所有光纤进行统测,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光纤预留盘间对光纤及接头有无挤压;⑷封盒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检测,以检查封盒是否对光纤有损害。

6.封盒

封盒是接续中的收尾工作,讲究“严密”二字,操作时应兼顾里外两个方面。里:指封盒前,检查光纤有无外露,余留盘整体是否固定?在盒内摆放是否端正到位,填充胶是否均匀,特别是光缆根部缠胶要恰到好处,盒体合拢部位凹凸是否吻合,既要密封又不会使合拢困难。外:指盒体封固应讲究方法,对螺钉式,要采用循环递进加力法,使盒体受力均匀,谨防断裂。对卡接式,冬季施工,必要时应预热烘烤卡接环。

三、接续盒的固定和余缆处理

分人井、杆头、钢线悬挂几种情况。对于前者,应先在地面,以盒体为基准切点,将光缆盘成圈状,再拖入井中,靠井壁分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用防锈扎线缚固,勿用细铁丝吊挂。杆头立式接续盒,要注意盒体的水平转向,使出/入,分支、光缆自然无扭绞并控制光缆弯曲弧度。钢线悬挂式,要注意两点:一是防止盒体或余缆根部的.转动;二是防止对盒体的拖动和余缆自身的扭绞。

具体方法:

⑴增加人员,以形成余缆“送�D�D拉”派对配合,原则上盒体和每个余缆架处一个,严禁一人唱双簧,必要时配备对讲机以增强联络。⑵先中间后两边,即平拖盒体,将其固定在钢线上,再处理两边余缆,余缆自身有扭动现象时,提前将其沿钢线向对端顺出。在暂不需要处理余缆时,应先将盒体固定后,将余缆全部顺到对端杆头悬挂,谨防二次施工时对接续盒及其内光纤的破坏,实践证明,违规操作时,返工率可高达20%。

四、光缆接续中的几个问题

光纤色谱与纤序

纤序是接续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何确保正确的光纤纤序,有以下两种方法:

⑴类似电缆色谱排序法:正对光缆端面,使其中的松套管(带状缆除外)按填充芯颜色:红、绿……顺时针(或逆时针)统一排列编号。松套管中的光纤按电缆色谱:兰、桔、绿、棕、灰、白、红、黑、黄、紫,顺排,常见光纤色谱还有乳白、浅红两种,可排在对应色前,电缆色谱排序法在光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可形成一个较统一的规范,易于记忆掌握和资料整理。

⑵操作中的三方交叉监控法

即光纤端面制备人员的全过程总负责、总监控:熔接人员的辅助监控;OTDR终端测试人员的实时单芯检测。

五、结束语

提高光缆接续质量的思考为我们今后进行光缆线路施工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后,还应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从而使接续方法和操作技能日趋完善和科学。

参考资料

[1]通信工程施工技术.通信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组.

上一篇:六年级成语接龙下一篇:关于毅力的议论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