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2024-05-09

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精选5篇)

篇1: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造福革命老区人民群众

曹海雄 欧阳田方 钟平云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全县辖19个乡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3.62万,是井冈山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罗霄山脉连片扶贫开发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16万亩,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试点县、粮食产能核心县和产粮大县。2011年以来,我县积极抢抓列入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重点县的机遇,将高效节水灌溉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水利建设的示范工程和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整合涉水项目和资金投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406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80亩,改善灌溉面积20952亩,新增灌溉面积4759亩,新增节水能力340万方,新增粮食产能6955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04万元/年,增加经济收入759万元/年,项目区人均增收349元/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广大老区人民进一步享受到了水利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坚持领导和部门齐抓,最大力量推动工程实施

坚持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强化领导、统一调度、强力推进。一是领导高位推动,基础工程重点抓。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的高规格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亲自深入基层督促检查,亲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具体问题,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的工作格局。二是部门协调联动,示范工程精心抓。统筹调度发改、财政、水利、国土、农业开发和项目乡镇等单位,明确任务分工,注重协调配合,把工程规划设计、涉水项目整合、建设资金调度、项目建设监管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开展了“谁英雄、谁好汉,项目建设比比看”竞赛活动,以目标倒逼责任落实,以时间倒逼工程进度,以质量倒逼工程管理,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三是广泛宣传发动,民生工程全力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水利部门和项目乡镇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广泛宣传项目建设的思路举措、建设成效,引导群众转变用水观念,支持工程建设,赢得了群众对水源取水、水量调度、工程占地、青苗补偿、交通运输等工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水利建设的浓厚氛围。

坚持争取与整合并重,最大投入保障工程建设

注重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整合项目为途径,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切实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大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一是科学制定项目规划。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我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2008年完成了《汝城县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报告》编制,2011年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重规划引领,以科学规划争取项目资金,以科学规划指导项目建设,以科学规划提升项目效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为争取“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创造了良好条件。项目实施根据规划意见,按照“集中连片、项目对接、优势互补”思路,确定了群众建设意愿强烈、项目资金相对集中、地处重点粮食产区的田庄、土桥、卢阳、泉水、大坪、井坡等6个乡镇作为三年实施方案建设区。项目区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也是农开、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区,确保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合理、统筹推进,避免了效率低下、重复建设。二是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出台了《汝城县整合资金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不断提高涉农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2011年以来,在项目区范围内,共整合土地整理、农业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

1.3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8个,其中完成了田庄乡项目区5个村的微喷灌、低压管灌4570亩,土桥项目区15个村的低压管灌15608亩。三是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坚持用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用机制保障资金安全,用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充分调动项目所在地群众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聘请当地的村干部和党员代表作为项目监督员,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严格监管,确保了资金使用合理、工程质量优良、人民群众满意。

坚持管理与建设同步,最大程度发挥工程效益

坚持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又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后劲,形成了水利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的生动局面。一是注重与水管体制改革相结合,加强水利设施管理。明晰产权归属和建立管护制度是工程效益发挥及工程长期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工程建成验收后,县水利部门将工程设施和设备移交给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水管站代表乡镇进行产权管理。运行管理根据土地使用情况,分别建立了以供水干管为纽带的协会制管理和以土地流转片区为单位的企业内部专业管理机制。用水户协会按规定出台了相关的章程、制度、水价及收缴办法,明确协会负责人员,由用水户代表大会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制度、经营管护方案及用水分配方案。目前,我县田庄乡、土桥镇共成立了5个用水协会,聘请当地群众负责协会区域内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土地流转片由农业龙头企业负责实施企业化管理。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机制、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的有山区特色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注重与节水农业推广相结合,放大示范工程效应。一方面,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减少了渠道及田间输水损失,提升了工程输水

能力,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大降低了作物灌溉用水。高效节水项目实施,既达到了减少劳动强度、减少水量损失、减少放水时间和提高老百姓收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水利用率“三减少、三提高”的目的,又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用水观念,增强了群众的节水意识。三是注重与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特色产业培育要求,我县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吸引了众多农业企业投资,促进了全县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田庄乡项目区引进广东粤旺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绿色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2061亩,搭建钢架塑料大棚521个,成为了湖南省大棚数量最多、建设标准最高、设施最完善的钢架塑料大棚蔬菜基地。卢阳镇规划的项目区在工程建设前,已经吸引了广东松茂集团、浙江松阳青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规划建设全国一流的万亩有机生态茶园,目前已完成茶叶种植6300亩。项目实施以来,高效节水项目区共引进现代农业企业9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个,完成土地流转和示范基地建设2.3万亩,带动发展茶叶、蔬菜、优质稻等面积近5万亩,成为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引擎。

篇2: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的要求,财政部、水利部决定,在第三批重点县中安排100个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集中开展高效节水(喷灌、微灌及管灌)灌溉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县)。具体要求如下:

一、选择条件

试点县名单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分配的名额,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择优确定。试点县除符合重点县所要求的各项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节水灌溉需求迫切

试点县应是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对节水灌溉需求迫切的县,县委、县政府对高效节水灌溉工作高度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工程预期效益显著。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粮食主产区。

(二)节水灌溉规划完善

试点县应具有由专业单位(水利科研院校、规划设计单位等)编制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或在已有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中完善高效节水灌溉规划内容,规划深度要落实到自然村,发展规模适 1

度,可操作性强,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三)基础条件良好

高效节水灌溉有一定基础和规模,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区域具备适合规模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的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发展喷微灌的集中连片面积一般不低于3000亩,且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应尽量统一。规模化经营程度高,农业管理水平较高。项目区交通便利、动力供应可靠。

(四)具有相应投入能力

试点县应具备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能力和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所需资金要求。

(五)具有相应的建设管理能力

节水灌溉基础工作扎实,县乡两级技术力量较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健全,具备较强的工程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能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和建后服务工作。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每县平均每年新增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少于2万亩,其中,喷、微灌面积不得少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的50﹪。经三年建设,各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应达6万亩以上。项目区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合格率须达100%。

三、管理要求

试点县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方案,保证高效节水灌

溉工程能真正建好、管好、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

(一)试点县要建立统一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二)省、市、县要落实相应资金,试点县人民政府要提出资金整合方案,积极整合项目资金。

(三)试点县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加强对项目区用水合作组织和群众的培训指导,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四)试点县要重视工作总结,及时跟踪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总结建设管理经验;项目建成后要及时分析项目效益、存在问题、推广价值,提出工作建议。

(五)为鼓励各县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作,财政部、水利部将建立奖惩机制,对试点县的建设管理进行抽查考评,抽查考评情况与本省(区、市)下一资金安排挂钩。

四、建设要求

(一)项目区要切实遵循“布局合理,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

(二)项目区规划应符合县域水利规划、农业区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兼顾当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以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进当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工程建设标准要严格按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实行。严格按照有关建设程序规定组织实施,注意严把工程材料、设备和施工质量关,加强工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补助标准

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以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对每个试点县除安排重点县补助资金800万元外,再增加补助700万元,省级财政对每县补助规模原则上不低于800万元,市、县财政也要努力增加投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执行。

六、建设方案编制要求

试点县除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编制三年建设方案,还应在三年建设方案中增加或突出以下内容:

(一)在“基本情况”中,说明本县现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和3000亩以上连片地块情况等;

(二)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中,根据本县农田水利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说明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情况,并确定建设任务;

(三)在“建设目标与任务”中,进一步完善重点县建设目标,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重点区域(细化到自然村),分类说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四)在“资金筹措与资金整合”中,制定更加详细可行的资金整合方案;

篇3:延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探索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部, 是延边州首府所在地。延吉东与图们市相邻, 西接安图县, 南与龙井市交壤, 北与敦化市、汪清县毗邻。全市面积1748.3km2, 总人口53.01万人, 其中朝鲜族人口占57.4%。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306亿元。多年平均降水量598.8mm,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383亿m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3222亿m3, 地下水资源量0.74亿m3, 二者重复计算量0.62394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48 m3, 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 不足世界的十分之一, 水资源比较短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延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水量短缺和水质污染状况严峻等问题已经成为延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城市缺水最根本, 最有效措施, 也是延吉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2 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2010年7月, 延吉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三年来, 延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按照《延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有序开展。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搭框架、三年出成效的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健全行政管理职能体系, 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节约政策法规制度体系, 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 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体系, 抓好节水示范项目体系, 实现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体系为工作目标, 创新工作, 稳步推进, 谋求进位, 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并取得实效, 试点期间涌现出延边医院等4个吉林省节水先进单位。

延吉市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在工业企业、农业、生活节水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的落后产业。环保设施建设与老污染源治理并举, 合理调整工农业产业布局。开展“节水型校园”、“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小区”创建活动, 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推动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 保护地下水资源。开展水资源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市民的节水意识普遍提高。

试点期间, 延吉市投入近6亿元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2013年, 用水总量控制到1.31亿立方米,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7, 农业节水灌溉率达到58.9%,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到12.2立方米, 城镇管网漏损率降低到29.7%,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8%, 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8.9%, 主要指标达到了规划预期目标。

3 试点建设取得的经验

延吉市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 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 围绕本市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通过产业调整, 经济手段调控, 加强需水管理和推广用水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通过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试点经验主要有:

3.1 延吉市因地制宜, 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 建设大棚蔬菜项目, 实施滴灌、微灌高效节水措施;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源, 畜牧养殖厂推广使用节水自动饮水系统。

3.2 在城市集中供水工程中安装了IC卡智能水表, 并实行了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3.3 将环境卫生整治与建设节水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一系列强力整治, 水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 水质得到有效的恢复。

4 试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思想认识尚待提高, 管理制度还需完善。

工程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认识高度不一致, 特别是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上, 全民意识仍有盲区。目前我市存在农业、工业、生活供水分属水务和水利部门分割管理的现象, 不利于节水工作的正常开展, 管理体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4.2 投资力度尚待加强, 投资渠道尚待顺畅。

由于财力不足, 节水工程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供排水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难以保障, 致使节水技术进步缺乏支持, 节水工程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4.3 政策法规亟需完备, 执行力度尚待加大。

我市节水管理、水资源管理和促进节水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尚不健全, 一些制度在贯彻落实中缺乏刚性约束, 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4.4 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 但该项工作涉及部门广, 存在矛盾多, 协调难度大, 仍然没有完全实现真正的联动机制。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将认真总结, 深入调查, 全面分析, 继续加强部门协作能力, 真正形成合力。

5 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5.1 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继续巩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 通过加强取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管理、加强河道整治和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加强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进一步完善论证充分、监管到位、科学开发的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完善节水优先、全程控制、全民参与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完善治污为本、河湖健康、水源保障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加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

5.2 进一步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

充分发挥示范性工业、示范性农业、示范性小区引领作用, 特别是总结好这些示范项目在建设中的实践经验, 将之辐射到全市, 加大农田水利、供排水设施基础建设, 以板块推进、示范带动为主线, 全面带动工业、农业、院校、社区等各行业节水工程建设。

5.3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增加投入, 并建立健全投入机制。

目前的节水投入, 除供水工程、灌区改造工程以外, 其他方面投入不大, 特别是工业节水、社区节水、学校节水、农业节水示范点的建设等, 应将其纳入到基本建设范畴。

5.4 污水处理回用是一条重要的节水途径, 延吉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a, 污水处理回用量有很大潜力。

篇4: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一、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及大批专家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积极的研讨,目前已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和概念,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作出了具体表述,指出: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以上表述,使我们对新型职业农民主要类型及内涵特征有了明确的认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概念。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目前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大致可分为兼业农民和职业农民两大类型,兼业农民是农忙在家务家,农闲外出务工经商,其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收入,他们主要从事大田作物生产,且规模不大,很不稳定,有可能成为职业农民,也可能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市。职业农民是以务农为主、并以务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是职业农民中的优秀者,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效益和报酬最大化,具有较高收入,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二是新型职业农民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四是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中,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才能正确遴选培育对象,按照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进行培育。

二、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

在国家推进四化同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农业部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韩长赋部长明确指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基础性工程、创新型工作,要通过政策吸引、技术培训等措施,培育造就1亿左右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确保农业“后继有人”。由此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总目标。

从现实上讲,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乡村流动到城镇,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在一些地方,转移出去的农民工大都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多数不愿意再回乡务农;留下来的务农农民多数是老人、妇女,且文化程度较低。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成为重大难题。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用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原常务副校长王守聪的话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新型经营体系的核心主体,对于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发挥重要的主体性、基础性作用。”只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业和农村后继有人,才能有效解决好今后由谁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从而为推动农业稳步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四化同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为了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是为了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确保今后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这就是我们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只有明确这一目的,才能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三、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任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同于简单的技术培训,也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而是教育、培训与政策扶持的有机结合,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重点是要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国家制度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基本任务。

一是探索构建一套制度体系,包括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体系。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这是由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鲜明特征决定的,要做到“教育先行、培训常在”。要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农业系统培训或实施农科职业教育,不能代之以一般的普及性培训或简单的“一事一训”。要在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同时,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务农农民的学习规律,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确保成效。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认定,才能确认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扶持新型职业农民。要把握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认定条件、制定认定标准、实施动态管理。明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二是培养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确保试点期间每县培养认定500-1000名。三是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开展经常性培训和服务。

只有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任务,才能按时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才能确保试点工作卓有成效。

篇5: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扎实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扎实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 我们xx镇被区委确定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试点单位后,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试点中,坚持以依法选举、选准人建好班子为主线,紧紧围绕如何在推进民主进程中加强党的领导、如何解决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引导村民依法推优选准带头人等三个现实问题,正确引导民意,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已按上级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完成了新一届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换届后,全镇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村达到xx个,占总数的xx%,实现村“两委”交叉任职100%的村xx个,有xxx名村“两委”成员实现了交叉任职,交叉任职比例达到xx%,村两委班子平均职数 职,妇女干部的比例有所增加,全镇共有xx名妇女干部选进了村“两委”班子。 我镇的换届工作由于领导高度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机构健全、工作人员到位、制定措施有力,全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总结我们的做法,主要是:采取“四抓”、严把“两关”、强调“一引、两控、三比较”、做好“三提前”。 一、采取“四抓”,稳步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 一是抓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片总支书记为成员的村“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换届工作办公室对全镇42个村的“两委”换届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二是抓重点,实行分类指导。在对全镇42个村进行摸底分析基础上,按村级班子分为强、中、弱三种类型,采取一型一策有针对性地指导。对班子战斗力强的村,以村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为主组织选举;对班子战斗力一般的村,先整顿统一思想后再换届;对关系复杂、矛盾集中的村,镇党委把它们列为工作重点,派出熟悉村情及换届选举业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驻村,帮助理顺关系,排除干扰,然后再进行选举。三是抓调控,及时掌握动态。我们建立了两委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制度,按照工作片的划分成立了6个换届工作小组,为每个村分别配备了1名包村联络员,各村也在每个村民小组挑选了1―2名政治上靠得住、敏锐性强的党员或村民代表作为村级信息员。通过信息直通道,使党委迅速发现换届选举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早应对,有效排除。四是抓制度,实行责任追究。我们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在组织选举时,要求机关干部必须坚持依法操作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不能图省事、怕麻烦,随意简化程序。对因操作不当、程序出现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其评先选优资格,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由于措施得力,全镇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因程序违法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 二、严把“两关”,切实把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是严把依法办事关。换届选举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的工作,不按法定程序操作,就是违法,选举就会失败,而且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把严格按程序操作、依法组织选举,作为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工作中,对每个环节如何操作,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我们都印制了《说明书》,发到每一个联络员手中严格执行,做到了一个程序,一个口经、一个标准,慎之又慎,抓到底,落到边。同时,每项活动,我们都制定了具体的日程细则和注意事项,以便大家统一思想,正确指导。另外,还统一印制了讲话稿、主持词,规范机关干部的言行。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我们要求联络员要及时请示汇报,严禁擅自作主。换届选举领导小组随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及时指导面上工作,从而保证了选举工作的关键环节一个不少,法律规定的程序一步不少,整个选举工作没有出现违法现象。 二是严把民主权利关。在选举工作中把握六个关键环节,保证了村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一是由村民会议民主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保证村民的推选权。二是搞好选民登记工作,保证村民的选举权。首先搞好选民名单登记造册,然后在村显要位置上墙张榜公布,做到不错不重不漏。三是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保证村民的直接提名权。四是组织好选举日的投票工作,保证村民的投票权。在选举会场设立验证发票处、秘密写票处、代写选票处和投票处,由包村联络员对发选票、填选票、投选票三个重点环节进行监督,并通过逐人领票、逐人讲票的办法保证选民行使自己的自主权利。五是认真处理村民对选举程序或选举结果提出的异议,保证村民的申诉权。我们对村民提出的异议,在调查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认为要把好这两关的关键在于包村联络员在选举中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来,因为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成员做为村里的一分子,有自己的亲戚和关系网,再加上自身素质的原因,在操作选举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和失误,这就要求我们的包村联络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认真细致,对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如:我们有一个村,在推选村委成员候选人时,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想趁着发票的时候替他老婆投一张票,被我们的包村联络员及时发现予以制止。还有一个村在正式选举的时候,有一位选民借了别人的选民证想进行第二次投票,也被我们的包村联络员及时制止。 三、强调“一引、两控,三比较”,努力破解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难题 如何依法引导选民把那些听党的话、群众拥护、有能力办事的人推选为村级组织的带头人是换届选举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也是以往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一个问题。破解这一难题,最根本的就是要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引导民意,实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有机结合。对此,我们采取“一引、两控、三比较”的做法: “一引”:即引导群众选准带头人。今年村党支部选举实行“两推一选”和“两推直选”,群众推选的权利明显扩大了。针对这种新的变化,我们用心引导群众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正确评价那些敢抓敢管、公道正派、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得罪人的村干部,继续把他们作为推荐人选;并从有利于今后本村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新推选五种人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路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识大体、顾大局,依法办事的明白人;关心群众疾苦,乐为群众办事的热心人;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老实人。由于有效引导党员、群众,42个村所提名的村两委初步候选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40%以上,45周岁以下的占85%,党员占56%,各类经济能人占76.8%。 “两控”:一是控制宗族、宗派等势力干预换届选举。农民很实际,也很朴实,在换届选举时,如果受到宗族、宗派势力的干预或物质的利诱,就不敢、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意愿。因此,为创造民主、公开、公正的选举环境,我们未雨绸缪,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的同时,及时掌握动态信息,防止宗族、宗派势力操纵换届选举。由于防患有力,整个村“两委”换届换届选举过程末受到不良干扰。二是控制特殊群体对换届选举的影响。干部、教师、医生、信贷员这些人,经常与群众接触,在群众中很有影响力。医生给群众看病,群众就会感激,信贷员给群众发放贷款,群众就很欢迎,本村外出工作的干部帮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身份特殊,一些想在换届选举中有所表现的投机分子也很看重这些人,因为争取了一人,就迷惑了一部分群众。有效控制这一特殊群体,也是取得换届选举成功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在会上强调镇干部、学校老师、金融部门信贷员、医生不得插手干预村级换届选举,不当“幕后人”,并把它作为一条纪律来执行,一经发现,坚决查处。另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大局为重作表率,做到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 “三比较”:一是党委对候选人进行比较。各村两委成员初步候选人经资格审查后,党委及时召开扩大会议,根据换届前考核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各村上报的人选逐一进行分析,反复比较后,再择优提出新一届村级班子成员的建议名单,从而确保了候选人的素质。二是候选人进行自我比较。当前,仍有一部分农民总是从宗族或个人的利益出发来提名候选人,这往往造成初步候选人人数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有一些候选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甚至在别人的怂恿下,好高骛远地参选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因此,组织候选人进行自我比较,准确定位,是选举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以村为单位适时召开候选人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在把准思想脉搏后,党委和村选委会又派人与他们面对面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各种社会关系、票数的走向、选上后能否胜任等问题,使一部分候选人在比较中主动退选,一部分被多岗位提名的候选人重新定好参选角色。如:我们有一个村情比较复杂的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在支部换届中连任连选后,又被提名为村主任的初步候选人,但他从各方面比较,都觉得自己比原村委主任弱,最后,放弃了村委主任的竞选,原村委主任最终以85%的绝对优势当选。三是选民对候选人进行比较。由于传统习惯,造成农民的宗亲情结和小农意识还不能一时根除,他们在参加选举时往往不太珍惜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容易被各种势力所左右和一些蝇头小利所诱导。表现在选举中,要么降低标准甚至没有标准地选自己的亲戚和有给好处的人;要么抱无所谓的态度选人;要么事不关已,对选出的新班子能否管好村务,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奔小康不关心。不正视这一现状,就会使选准人建好班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广泛深入地向选民阐明选什么人与他们的利益关系密切,选不准人不仅影响整个村三年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同时,让群众从综合素质、带创能力、办事公道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更新观念,在比较中看准人选,在比较中作出正确选择。 四是做好“三提前”,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早动手、早安排,扎实做好各项准备,为选举工作争得了主动。 一是提前宣传发动。为营造浓厚的选举氛围,使广大党员群众明白选举、支持选举、积极参与选举,我们从10月20日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开办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换届选举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方法步骤,大力宣传精简村干部及选拔“双强”干部的重要意义,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一人兼”、交叉任职和建设“双强”型干部队伍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增强宣传效果,我们下发了《致全镇群众的一封公开信》,由机关干部逐户送达给群众,并当面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选举期间,全镇共印发明白纸16000多份,各类宣传提纲8000份,出动宣传车60多次。 二是提前调查摸底。选举前,我们组织得力的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调查走访,重点走访党员户、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及在村有影响力的老干部,全面了解各村的村情民意、班子现状、干部威信和群众的思想动态等情况,对各村在选举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前制定并落实了应对措施。在调查走访过程中,还采取“票推”的形式,发动党员群众推荐村干部人选。票推时实行党员一人一票、群众一户一票。村子大、基础好的村,走访面达到了80%以上,其他村走访面达到了90%。通过调查走访,真正掌握了各村的第一手资料,为组织换届选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是提前教育培训。为使包村联络员都成为选举工作的明白人,我们利用三天的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讨论、模拟投票、以案说法等形式,对包村联络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选举知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选举能力。正式选举前,还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了闭卷考试,凡是成绩未达到95分以上的,一律进行强化培训,直至成绩过关,否则不准进村组织选举。

上一篇:国学复习试题下一篇:难忘这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