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气谚语

2024-05-07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气谚语(共18篇)

篇1: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气谚语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气谚语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清明螺,抵只鹅。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要雨,谷雨要淋。

清明昨天寒食节。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相关阅读:关于谷雨的节气谚语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篇2: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气谚语

2、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3、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4、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5、风小无云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6、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

7、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8、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9、清明蒜不在家,数伏蒜不在地。

10、淋透扫墓人,耩地不用问。

11、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12、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13、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14、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15、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16、夜里起风夜里住,五更起风刮倒树。

17、清明有霜梅雨少。

18、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19、拱棚瓜菜盖草苫,果树园里要熏烟。

20、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21、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22、三月里来是清明,一场雨来一场风。

23、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24、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25、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26、清明暖,寒露寒。

27、北风吹过头,南风来报仇。

28、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9、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篇3:养猪二十四节气歌

惊蛰春分雨水升, 凉风带来东南飞。猪舍干燥要有棚, 免得雨淋猪得病。

清明谷雨春耕忙, 大种饲料好时光。扩边展沿争土地, 全部种上新品种。

立春过了望小满, 采集山药快上山。猪吃百草长得快, 青绿饲料有来源。

芒种过了夏至到, 青草打浆好味道。母猪吃了奶水旺, 肥猪吃了肥又壮。

小暑大暑三伏天, 猪舍得有洗澡湾。搭好凉棚勤放水, 多集粪肥抢时间。

立秋末暑秋风凉, 抓紧接仔护仔忙。选好种猪留后备, 科学管理头一桩。

白露秋分动镰刀, 青储饲料莫耽误。多种饲草收拾好, 霜降一定要储完。

寒露霜降地收净, 留茬增膘莫放松。早放晚归管理好, 驱除内外寄生虫。

立冬小满天变冷, 猪舍向阳要背风。防寒设备要备好, 保证安全越过冬。

大雪冬至三九天, 家家户户猪满圈。发家致富卖肥猪, 多为国家作贡献。

小寒大寒紧相连, 生产计划做周全。农村养猪大发展, 五业兴旺迎新年。

篇4:小雪节气的谚语与民谣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我国很早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下面介绍一部分与小雪节气有关的谚语和民谣。

黄河中下游

河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民朋友对小雪节气时下雪的赞扬,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长江中下游

江苏:“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根据小雪有无雪预测来年年景

从一些有关小雪的谚语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间如果下雪,年景好,不用长工,庄稼都长得好。如:“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小雪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等。

篇5:二十四节气清明谚语

2、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3、清明刮坟土,庄稼汉真受苦。

4、夜间星稀,明天风起。

5、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6、清明要雨,谷雨要淋。

7、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8、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9、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10、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11、麦田浇后快松耪,保墒增温能防霜。

12、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13、三月里来是清明,一场雨来一场风。

14、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5、淋透扫墓人,耩地不用问。

16、清明响雷头个梅。

17、麦吃两年土,只怕清明饿了肚。

18、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19、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20、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21、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22、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23、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24、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25、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26、清明暖,寒露寒。

27、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

28、北风吹过头,南风来报仇。

29、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30、夜里起风夜里住,五更起风刮倒树。

篇6:清明节气谚语

2.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3.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4.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5.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6.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7.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8.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9.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

10.清明前后,安瓜点豆。

11.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1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3.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14.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15.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资料

16.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17.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18.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19.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20.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南气象谚语.

2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山东气象谚语.

22.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广西气象谚语.

23.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山东气象谚语.

2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龙江气象谚语.

2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龙江气象谚语.

2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龙江气象谚语.

27.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江西气象谚语.

2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南气象谚语贵高原气象谚语.

29.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河北气象谚语、山西气象谚语.

篇7:关于清明节气的谚语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谚语吧,谚语通常是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民间谚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气的谚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清明节气的谚语1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前后整秧田

清明前后,鲫鱼抢钩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清明无雨少黄梅。

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清明螺,抵只鹅。

清明发芽,谷雨采茶。

懵懵懂懂,清明下种。

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

清明蛾子谷雨蚕。

清明鱼开口,白露鱼闭嘴。

霜降配羊,清明分娩。

清明笋出,谷雨笋长。

清明昨天寒食节。

清明谷雨两逢,浸种耕田莫迟延。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

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

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三元”。

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关于清明节气的谚语2

1、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2、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3、清明下雨雨绵绵。

4、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5、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6、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7、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8、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9、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10、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11、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12、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13、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14、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15、清明笋出,谷雨笋长。

16、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17、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18、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19、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20、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关于清明节气的谚语3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篇8: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 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 渐有春雷,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饮不食, 称为“蛰”, 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 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 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代表寓意:天气回暖, 春雷始鸣

气候特点:雨水渐多, 乍寒乍暖所属季节春季

风俗活动:祭白虎、打小人

风俗食物:“炒虫”、生梨

农事活动:防病虫害

养生:应顺肝之性, 助益脾气

三候: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

属性:24节气之一, 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节气别称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 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 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 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 “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 “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 “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 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 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 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 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气候特点

“春雷响, 万物长”,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气温回升, 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 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 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 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 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 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 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 猪瘟来”, 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 气温回升较快, 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 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民间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 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 开口噬人, 犯之则在这年之内, 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 阻挠你的前程发展, 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 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 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 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 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 需以肥猪血喂之, 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 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 使之充满油水, 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 无迹可寻, 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 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 明代洪武初年, 带着信、义两个儿子, 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 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 天长日久有了积蓄, 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 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 正是惊蛰之日, 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 先祖贩梨创业, 历经艰辛, 定居祁县, 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 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 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 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 多有“离家创业”之意, 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 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关于惊蛰吃梨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1.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 乍暖还寒, 除了注意防寒保暖, 还因气候比较干燥, 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 吃梨助益脾气, 令五脏和平, 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 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 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 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3.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 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 据说, 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 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 长了翅膀的大神, 一手持锤, 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 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 天庭有雷神击天鼓, 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 孟春之中也, 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 所取象也;冒, 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 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 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 会平地一声雷, 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 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 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 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 熏家中四角, 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久而久之, 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 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 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 打到你有气冇定抖, 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 取石灰糁门限外, 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 在惊蛰这天, 洒在门槛外, 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这和闻雷抖衣一样, 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 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 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 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 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 宣泄内心的不满, 大部分人去打小人, 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 冇小人搞搞震, 而被“打”的对象, 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 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农事谚语

惊蛰吹起土, 倒冷四十五。

冬虽过, 倒春寒, 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 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 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 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 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 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 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 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 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 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 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 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 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 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 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 鼠想逃命万不能。

朋友非常重农事, 不知师从那大师?

春雷一响, 惊动万物。

春雷响, 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 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 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 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 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 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 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 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 快种大麦。

大地化, 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 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 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 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 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 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 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 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 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 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 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 冷半年。

★物候特征

物候桃始华:桃, 果名, 花色红, 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 亦作鹒, 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 清也;庚, 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 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 齐人谓之“搏黍”, 又谓之“黄袍”, 僧家谓之“金衣公子”, 其色鵹黑而黄, 又名鵹黄, 谚曰:“黄栗留黄莺”, 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 蛰鸟也, 鹞鹯之属;鸠, 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 林木茂盛, 又喙尚柔, 不能捕鸟, 瞪目忍饥, 如痴而化, 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 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 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 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 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 鸠复化为鹰, 如田鼠化为鴽, 则鴽又化为田鼠;

篇9:二十四节气话养生:清明 谷雨

清明,每年4月4日至6日,太阳位于黄经15°时为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我国广大地区有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清明作为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肝在五行属木,在五味为酸,木性能制约土性,而脾在五行属土,在五味为甘。春天正是肝木之气旺盛的季节,人的脾土之气会相对受到抑制,因此,阳春三月宜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达到补养脾脏之气的目的。

春季万物苏醒,各种病毒、细菌亦易传播,一有风吹草动,即可引发各种疾病,如流感、流脑、百日咳、麻疹等。因此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锻炼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应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回家再穿上,这样可有效预防感冒。

“春与肝相应”,春季的气候与人体肝脏密切相关。因此,清明养生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养肝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清明节前后,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过于怀念亲人,寝食不安,极易造成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尽快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保持情绪稳定。(更多有关清明养生的知识请见本刊“清明养生宜踏青 让健康与你同行”。)

谷雨

谷雨,即“雨生百谷”,每年4月19日至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此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非常有利于谷物生长,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暮春到了,万物生长渐旺,天气也逐渐变热。不过早晚气温仍较低,因此早晚要适当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风,以防感冒;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还要预防花粉过敏,预防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的发作。

饮食方面,少食钠盐,钠盐太多会诱发高血压病,每天不宜超过6克;少食油脂,每天不超过膳食总量的30%;少吃游离糖,食糖过量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少吃含胆固醇高的动物食品,胆固醇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及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每天食肉类食品不能超过300克;少吃辛辣食品。

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也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度盛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运动上,要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导致血压升高等。可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等地。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

篇10:反映清明节节气的谚语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谚语里有许多都是反映这一节气的。譬如“清明雨渐增,天天刮好风”、“风吹十六灯,雨打清明坟”等。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清明谚语也不同,有的意思竟然相反,十分有趣。像华北谚语:“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而江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的谚语则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山东谚语:“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江苏、湖北谚语:“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江西谚语说:“清明宜晴,谷雨宜雨”。黑龙江谚语:“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黄土高原谚语说:“清明起尘,黄土埋人。”这些谚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清明时节的天气预报图。

谚语中有很多跟农事有关,因为“民以食为天”嘛。清明农谚里有“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这是说灌溉的;“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这是说施肥的.。在清明农谚中,还有不少是描述农作物的。“清明时节,麦长三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这些都是说小麦的;而同为六谷之一的高粱也不甘落后,“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清明前五不早,清明后五不晚。”对于经济作物棉、麻、瓜、豆、茶叶,清明谚语也有描述——“清明谷雨紧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清明花,大车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归家。”“麻种在清明前,叶大皮厚又耐旱。”“清明种瓜,船载车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明前茶,两片芽。”

清明谚语里不单有农作物,还有不少缤纷绚丽的花木。“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梨花风起正清明。”最醒目的当然还是婀娜的柳树君——“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如果给清明配节日树的话,柳树当是不二之选,这与清明的起源有关。

篇11:二十四节气芒种节气谚语经典谚语

2、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3、芒种无大雨,夏至有山洪。

4、杈子不去掉,好像氓流把兜掏。

5、割麦后,快灭茬,棉铃虫蛹回老家。

6、要吃豆腐,泥里咕嘟。

7、田里看年景,场里看收成,仓里定输赢。

8、芒种黍子夏至麻。

9、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10、有风没风,堆到当中。

11、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12、芒种芒种,碰到亲家不说话。

13、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14、收扁豆就收黄豆。

15、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16、麦子割倒还未运,遇雨种豆不用问。

17、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18、杏子黄,麦上场。

19、芒种皮脸火,夏至雨淋淋。

20、枣花开,割小麦。

21、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22、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23、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24、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25、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26、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27、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28、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29、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篇12:惊蛰节气谚语经典节气谚语

2、栽树要认真,马虎白费劲。

3、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4、松树喜欢挤,两株栽一起。

5、起苗不伤根,栽树坑挖深。

6、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7、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8、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9、沙里青杨泥里柳,栽上能活九十九。

10、春雷响,万物长。

11、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古树靠根撑。

12、惊垫秧,赛油汤。

13、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14、惊蛰前打雷,四十五天云不开。

15、靠天吃饭饿断肠,脑勤手勤粮满仓。

16、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

17、月月好栽松,就怕砸得轻。

18、路杨河柳桐镶边,红荆种在盐碱滩。

19、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20、城镇变绿海,除尘少公害。

21、栽上摇钱树,农业迈大步。

22、种树如种田,管树如修棉。

23、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种树木。

24、懒有良田,抵不过勤有荒山。

25、春栽早,雨栽巧。

26、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27、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28、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靠禾苗焦。

29、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篇13: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谷雨篇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再现的时候。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

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因为是高血压的易发期,所以我们围绕此病讲讲如何养生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体循环内,动脉压持续增高,并可伤及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较正常血压者高出3~5倍。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要点,除观察血压变化外,还要对病人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进行分析。病因多见年老体虚、情志失调、劳倦久病、饮食偏嗜等。其病理主要为阴阳失调,本虚标实。常见证型有:阴虚阳亢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时潮红,四肢麻木)、肝肾阴虚证(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阴阳两虚证(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在调摄情志过程中,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的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致血压升高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的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谷雨篇】

今年的4月20日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气温回升快,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应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易发的季节,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在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脉络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引发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淤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淤,也可导致血淤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发生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有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呈剧烈性;感受湿邪为主的,表现酸楚、麻木、困重性;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祛风、散寒、化湿,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的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居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侵及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辨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应以泻肝胃之火为主;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施治。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篇14:立秋节气谚语精选常见节气谚语

2、九月阴一冬温,九月晴一冬冰。

3、骡怕前沉,牛怕后沉。

4、萝卜青菜保平安、上床萝卜下床姜。

5、九月九,大夫抄着手。

6、八月十五雨一场,正月十五雪花扬。

7、膘要肥,体要壮,耕耙拉运才顶钱。

8、拾时大掺,回来再捡。

9、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10、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11、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12、发芽试验早做好,下种数量可参考。

13、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14、大暑旱,处暑寒,过了秋分见寒霜。

15、麦种用水漂,瘪粒能除掉。

16、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17、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18、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19、棉花不入垛,收成不敢说。

20、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21、棉种贮藏要分家,单收单贮不混杂。

22、九月九,无事不在河边走。

23、荞麦四个一十八,七十二天就归家。

24、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25、秋不凉,籽不黄。

26、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27、立秋三天,遍地红。

28、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29、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30、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31、精收细摘,朵絮归仓。

32、朝立秋,冷飕飕。

33、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34、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篇15:24节气谷雨节气谚语

1.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2.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3.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4.小麦要浇孕穗水,查治火龙和黄疸。

5.赶潮流来堵鱼头,家吉(鱼)黄花捕莫慢。

6.玉米花生早种上,地瓜栽秧适提前。

7.苞米下种谷雨天。

8.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9.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10.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11.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12.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13.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14.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15.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篇16:二十四节气寒露节气谚语

2、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3、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4、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

5、寒露三日无青豆。

6、今年护好叶,明年结硕果。

7、雾天寒露雪前赶(冀)

8、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9、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

篇17:居家保健话节气——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2006年,清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了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种清与明得益于立春的阳气萌动,得益于雨水的润物无声,得益于惊蛰的破土萌发,得益于春分的阴阳平衡。清明节气几乎是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该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而逝,取而代之的是明朗清秀的景致。

清明后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虽然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但此时的北方仍然温差很大,气候干燥,风沙飞舞,南方则阴雨绵绵。所以,不同地区的养生原则也要按照不同的物候条件灵活应变。

【习俗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习俗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与寒食本来是两个节日,后来由于它们的日子接近,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祖先。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坟茔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精神起居养生】

清明时节气温渐趋平稳,白天也越来越长,早睡早起、适当增加体育运动是该节气的起居养生总则。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春天草木生发,阳光明媚,光合作用提高,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增加,所以踏青是保持春季心境舒畅的最好方式。尽管户外运动好处多多,但必须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注意保暖,开始运动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

【饮食养生】

清明节已进入晚春,此时由于气温升高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羊肉、狗肉等。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可益肝和中;菠菜,能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可健脾益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人体常出现湿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要多用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食材,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枝等。有慢性病的人群在这个季节应少吃海鲜、韭菜、香椿、春笋等“发物”。中医认为,“百草回芽、百病易发”,饮食不当可能会诱发一些陈旧性疾病,如高血压、哮喘等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

【季节好发病及认识误区】

清明正值暮春,很多人都会觉得“发困”,这是为什么呢?春天万物生发,体内脏器的活动也随之从冬季的低代谢状态向高代谢状态发展。各器官,尤其是肝脏的代谢旺盛导致大脑的供血相对不足,所以出现“春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气温的回升,冬天因寒冷收缩的周围血管开始慢慢舒张,周围微循环灌流量增加,大脑对轻微供血不足出现的一个不应期,也就是说还不很适应,所以“犯困”。一般情况下这种不适应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些人表现却很突出,比如说困倦得不能正常学习、工作。这大都是痰湿型体质的人群,本来就脾虚湿盛,又遇上肝旺克脾,使原本困倦的身体症状又加重了,这类人群可以用食疗解决,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与药物,如薏米、山药、萝卜皮、生黄芪等。

春暖花开,柳絮纷飞,虫螨粉尘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此时很多人会打喷嚏、流清涕、皮肤斑疹瘙痒,甚至有的人还会哮喘发作,呼吸道疾患持续上升。中医称这些人为特禀质人群,西医认为是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患过敏性疾病的人已接近50%,还在逐年增长。为什么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了呢?是因为污浊的空气?还是身体素质出现了问题?中医认为,特禀质的人主要是因为禀赋不足导致的。所谓禀赋不足,一是指其亲代有类似的疾患,二是指天生的体质差。抛开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还有一个“罪魁祸首”:抗生素的滥用。

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婴幼儿抗生素使用的频率与随后的儿童期过敏性疾病或状态(湿疹、哮喘病和哮喘样症状)不仅存在风险关系,还与抗生素的种类存在联系。研究表明,给非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使用抗生素,其哮喘发生率明显高于呼吸道感染人群。可见,抗生素的滥用与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密切相关。

【本节气养生提要】

1.早睡早起,适度运动。

2.思亲缅怀不伤脾。

3.固本脱敏,摆脱抗生素。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蜂蜜明前茶:明前绿茶5~10克,沸水冲开,待温,舀一勺蜂蜜,搅匀即可。

点评:清明茶有养肝清目、化痰除烦渴、清脑提神的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茶叶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胆固醇、延缓衰老等作用。而每天喝一勺蜂蜜可以远离鼻炎、气喘、瘙痒、咳嗽及干眼等季节性过敏症状。

除了普洱这类陈茶外,其他茶叶都比较讲究新鲜,尤其是绿茶。但从健康的角度看,新上市的春茶却不宜急饮、多饮。新绿茶中茶多酚、咖啡因等芳香物质的含量高,易使人神经系统兴奋,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肠胃功能差或慢性肠胃病人,喝过多新茶易引起头晕、乏力、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称之为“醉茶综合征”。

凉拌金针菇:金针菇200克、香菇3朵、芹菜1根、胡萝卜半个、生姜少许。金针菇、芹菜切指头长短的段,其余材料切丝。油锅烧热,先下姜丝爆炒,淋一点老酒;放入胡萝卜丝、香菇丝、芹菜段炒熟;放入金针菇炒熟,加香醋、白糖翻炒片刻,出锅后凉吃。

点评:经常食用金针菇有利于排出重金属和其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能有效地增强机体活力。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菌柄中含有一种蛋白,可以抑制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病症。日本专家发现,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预防花粉过敏症、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篇18:二十四节气谚语:立冬谚语

麦子盘好墩,丰收有了根。

年前杈多,年后穗多。

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

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

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十月不种麦。十月种麦不嫌羞,明年和他同时收,人家用镰割,自己用手揪。

种麦到立冬,费力白搭工。

立冬不倒股,不如土里捂。

立冬不分针,不如土里蹲。

立冬不倒针,不如土里闷。

立冬不倒股,就怕雪来捂。

立冬节到,快把麦浇。

麦子要长好,冬灌少不了。

日均温五度,浇麦好时候。

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

不冻不消,浇麦偏早;只冻不消,浇麦晚了;夜冻昼消,浇麦正好,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赖就坏了。

早来水,就早浇,晚来水,就晚浇,早浇要待麦全苗,晚浇莫过地冻牢。

黄河水不可靠,平原也要水库造。

提前蓄水灌满塘,到用水时不慌张。

追肥浇水接划搂,三个环节要紧扣。

冻水浇罢紧划锄,保墒增温苗舒服。

麦子过冬壅遍灰,赛过冷天盖棉被。

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

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地里棉柴拔个净,来年少生虫和病。 立了冬,把地耕。

田要冬耕,羊要春生。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冬耕宜早不宜晚。

冬天耕地好处多,除虫晒垡蓄雨雪。

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冬天耕下地,春天好拿苗。

粮田棉田全冬耕,消灭害虫越冬蛹。

冬天把田翻,害虫命“归天”。

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秋冬多耕地,来年多打粮。

土地耕得深,瘦土出黄金。

深耕细耙苗儿壮。根深不怕大风刮。

豌豆一条根,只要耕得深。

麻田搞深翻,麻秆顶破天。

要吃丰收瓜,冬天把窝挖。

隔冬挖好南瓜窝,南瓜结得大又多。

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

适时巧耕地,碱地养坷垃。

争犁不争耙,碱地养坷垃。

一成坷垃一成苗,十成坷垃保全苗。

一个坷垃四两油,留下坷垃有盼头。

半截坷垃半截苗,无有坷垃不长毛。

勤上坡,时间挤,莫忘随时把肥积。

栏里一把土,囤里一把谷。

冬季双手不闲,春季吃穿不难。

立冬打软枣,萝卜一齐收。

季节到立冬,快把树来种。

树叶落,地未冻,冬季植树好时令。

冬前栽树树难看,开春发芽长不慢。

冬前栽树来年看,来年多长一尺半。

冬栽做场梦,春栽有场病。

冬栽树,好成活,看管不好损坏多。

桃树生长外围狂,修剪注意保内膛。

外围要留弱枝芽,背上枝条勿返狂。

内膛徒枝莫去掉,甩辫处理最恰当。

疏剪枝条有进出,主枝角度要开张。

枝条更新很重要,年年更新树健壮。 冬天要忙,土壤改良。

冬季修水利,正是好时机。

沟成网,地成方,沟渠路旁树成行,排灌路林四结合,配套工程效益强。

有沟就有路,有路就有树。

冬季多挑一担土,夏天少担一份忧。

洼地修台田,不缺小米饭。

生地坏地三年修,十年岗洼一样收。

年年修地堰,一亩顶亩半。

大沟通小沟,旱涝保丰收。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水土不下坡,粮食打得多。

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地埂加一寸,等于上茬粪。

修畦如修仓,跑水如跑粮。

地堰抬抬头,吃穿不用愁。

保土保水如保命,治山治水如治家。

人治水,水治人,人不治水水治人。

跑土如跑粪。

地埂不修,有田也丢。

山地破了唇,跑了金和银。

山地塌了堰,跑了粮一半。

山上开荒,山下遭殃。

山上光,年景荒。

山上和尚头,清水断了流。

山上开一线,山下冲一片。

穷山不治,恶水难服。

挖掘机,真厉害,千斤泥土一剜就起来,水旱两用真痛快。

要把水找,掌握技巧。

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

湾对湾,水不干。

两沟相交,泉水滔滔。

山扭头,有水流。

冬天人畜均莫闲,拉脚打工能挣钱。

立冬温渐低,管好母幼畜。

哺乳幼畜要长好,管好母畜第一条。

冬天少农活,草料要斟酌,粗料多,精料少,但是不能跌了膘。

立冬小雪到,鱼种池塘管理好,组织劳力积肥料,来年饵料基础牢。

上一篇:作文整体评价评语下一篇:社区工作社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