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超载

2024-04-11

信息超载(通用8篇)

篇1:信息超载

一、信息超载对信息用户的威胁

海量的信息环境中,人们用于信息处理的时间越来越长,病态信息使用行为已给使用者带来种种威胁。

1.信息反客为主

信息数量巨大,会导致信息消费主体熟悉信息的时间大大挤压反思的时间,信息反客为主,产生信息异化现象。知识是用于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信息要转化为人需要的知识,上升为智慧,须将原始信息经过整理。由于知识具有隐性特征,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等人的心智内化过程,才能被真正理解并被准确运用。而信息的归纳、总结、提炼需要一个人留出时间,专门用于信息的处理。如果原始信息的组织性、有序性差,形不成知识体系,信息使用主体的创造性降低。“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当一个人一味地追逐新信息,那么最终必会沦为信息的奴隶。

2.身体疾患增加

长时间的信息接触会导致身体的虚弱,头痛、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视力下降、腰椎间盘突出、血压增高、鼠标手等生理疾病。甚至,科学家认为未来人类的形体将会因此发生很大变化。因iPhone等移动类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需更加复杂的手眼协调能力,未来人类手臂和手指将会变得更长,以便减少常常伸出手臂的动作,而手臂上的神经末梢数量将会增加。因为计算机将会帮助人类进行很大一部分记忆和思考功能,而大脑体积将会缩减。由于人越来越依赖手机短信与别人联络,说话渐少,双眼经常盯着手机屏幕,科学家预测人类的眼睛将会变得更大,且眼纹更多。

3.催生精神疾病

信息超载已引起心理学研究专家的重视,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是信息焦虑。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过多的繁杂信息,大脑中枢来不及分解消化,便会造成一系列自我强迫和紧张,被称为“信息焦虑症”。沃尔曼认为信息焦虑的产生源于人们所理解的内容与期望自己应理解内容之间的差距,并警告说由于缺乏时间反思,信息超载会将人们变为机械的信息查询者。人们在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中,由于信息量过大,超出了个人的有效处理能力,从而产生面对信息的低分析决策能力和无形的压迫感。长时间的信息超载还会导致人的阅读心情越来越浮躁,患上“注意力缺乏症”。为在有限时间内更大范围触及流行信息的“全景”,以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已成为人们从信息海洋中搜寻和捕捉有用信息的主流方式。过大的信息负荷会减少信息选择的时间,增强延迟选择的可能性,甚至使使用者只重视对信息的了解,而放弃对信息的知识性理解选择。对信息反思性选择工作量的减少,必然使用户的信息接触行为背离人的信息需要,不能确保思维和行为满足目的性和有序性。

4.弱化社交能力

过多的信息活动会减少社交时间,降低社交能力。现代数码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信息用户开会、吃饭、看电视等日常活动,人际关系也因此疏离。现实交往越来越被感觉“不需要”,因网络视频已让人觉得“天涯共此时”了。然而,现实交往是一种全感官即时性交往,而网络中介化的交往则是部分感官参与的异步交往,因此网络虚拟社交并不能弥补现实交往活动不足带来的缺憾。同时,从知识学习来看,隐性知识很难在中介化的信息交流活动中得到转移。由于隐性知识是扎根于特定情境下的行动、参与和使命,是非口语化的、直觉的和难以表达与编码的,这类知识转移的难度很大。因此,一个人要获得体系完备的知识结构,须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得到锻炼,并增强线下社会交往活动量。

5.影响创新能力

过度的信息接触会导致信息迷航,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创新能力。信息用户如果受兴趣的支配,在各类信息间自由跳转,就难以将精力聚集在某一特定问题上,从而忘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信息迷航现象。特别是网络媒介的信息消费,尤其要注意信息使用的效率问题。网络信息接触从内容来看,属于摘要式阅读;从时间上看,属于碎片化阅读;从阅读的思维参与度来讲,属于浅阅读;从阅读内容的内在逻辑上讲,属于非线性阅读。摘要式阅读和非线性阅读破坏了阅读内容的完整性,弱化了对某一主题内容的深入思考。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影响了阅读时的思想参与,削弱了用户的创新思维。而全神贯注、将注意力长久地倾注于某一件事,才有可能灵感勃发,产生超常的创造力。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在不同的信息窗口中不断切换,注意力不断转移,工作效率必会降低,个体潜在的创造力受到抑制。此外,由于疲于应对新的信息,记忆被迫外包给了网络,大脑本有的信息贮存功能被交付给电脑。记忆外包当然节省了脑力,但主体也因此削弱了对相关信息的熟悉理解程度,外在于己的信息难以转化为内在于我的知识,主体借助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产生智慧的可能也因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信息超载时代的用户自赎

面对日益严重的信息超载问题,信息用户并非无所作为,虽无法突破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极限,但用户可通过科学组织信息活动避免超载带来的负面影响。

1.养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

各种符号类型的信息产品要合理搭配,图像、文字符号各用其长。如视觉符号具有瞬间性,是最高效的信息接收方式,而阅读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才能接受相对完整的信息;电子媒介特别是网络的多媒介符号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却容易干扰人们的思维,其接受效果往往不如纯文字文本。因此,在学习性信息活动中要注意各种符号文本合理搭配,特别要为纯粹的文字阅读留下一定的空间。在关注内容上,要结合工作需要和兴趣所在,确定重点关注的信息范围,排除对工作和个人发展无效、低效的信息。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对用户有意义的信息必然会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或抵消,为减少无意义信息的干扰,用户应在长期的信息活动中缩小信息关注范围,重点关注最有价值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类型。同时,还要增强心理控制力,避免被兴趣支配,一味追新求异而在信息活动中模糊了信息接触的目的,丧失信息使用的主体地位。

2.科学组织信息来源与内容

过度信息对生活充实的人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为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信息使用者须懂得取舍,善于选择。“信息对人的生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意味着信息越多越好,要考虑它在量上的适度性以及在质上的适用性。量上的适度性就是信息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来说,既不缺乏,又不过量。质上的适用性是指信息的有用、有利,不会对个体的身心构成危害。”信息媒介组织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将无序化的信息结构化、专题化。信息媒介组织强化了信息的有序性,但每类媒介对信息的组织化程度不一样,因此对各类媒介的特征应有清醒的认识,并能正确利用。如报纸可选择新闻周刊看。新闻可选择要闻看,以浏览式为主,将厚报读薄。电视可充分利用节目预告,选择性收看频道与节目。对网络要充分利用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个性化数据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信息的组织具有非线性特征,信息之间的跳转极为容易,因此要更加注意信息超载问题。

3.合理分配信息使用的时间

合理分配信息使用的时间涉及两个方面。首先,要限制信息接触的时间,有规律地留出部分时间远离信息媒介,将这段空白时间用于身体锻炼;坚决反对“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过度信息活动,讲究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增加信息整理的时间和信息应用的时间。理由在于只有将信息整理归类,才能转化为用户自己的东西。电脑日益掌中化,手机日益电脑化,现代个体已成为网络中的移动节点,信息的快速更新激化了人们的时间紧迫感。然而只有在远离外界信息打扰的寂静中,才会转向自我内心,在静默中体会、反省、怀疑、选择,升华对已知信息世界的理解。

4.掌握现代信息使用技术

掌握专业化的信息搜索技术。首先要掌握信息搜索技术,信息搜索技术具有智能化与精准化等优点。通用搜索与各类垂直搜索软件,能帮助用户快速地寻找到所需信息。其次要有效地利用推技术。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身份识别功能,可通过IP地址、用户登录、cookie、视频辨认等手段区分每一个用户,用户可根据自己定义的准则,让软件系统自动搜集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并使其将信息传递至指定的地点。再次,要变传统的信息储存方式为网络储存方式。传统的信息存贮方式多种多样:笔记、音像制品、纸质载体、剪报这些以物理形态存贮的信息存在诸多缺陷:不方便整理、信息归类费时费力、查阅困难、存储空间大、物质载体容易毁损、复制共享困难、信息购置成本高物理形态信息产品的种种弊端,都可以被电子信息产品有效地解除。

5.付出必要的信息服务成本

优质的信息服务须付出相应的物质代价,无论是文件下载速度的提升,还是特色数据库的使用,都要求支付一定的费用。在网络信息环境中,免费信息服务是存在的,这种免费实质上和收看电视节目一样,需付出注意力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须作出成本选择:时间或者金钱。付出时间需忍受广告的干扰,付出金钱可获取“广告清洁版”。因此,用户应付出必要的金钱成本,以降低信息获取的时间成本,将宝贵的注意力资源投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此外,还要有合作共享的精神,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散落各处,一个人很难将这些信息迅速搜集在一起,即使有现代网络搜索技术的帮助,许多非结构化的信息也很难被搜索到。因此,为提高个人的信息使用效率,在信息使用上可与有共同信息偏好的人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应对信息超载问题,信息用户既要避免一味追逐新信息而沦为信息的奴隶;又要注意在减负过程中避免信息偏食,造成信息的结构性营养失调,影响个人的全面发展。

篇2:信息超载

(2021年2月)

一、本期工作量数据:2月1日—2月28日,江阴超限检测站共检查货运车辆95辆,查获超限超载车辆7辆,交通监督卸驳载42.13吨,交警处罚7辆,罚款4550,记分34分;四个流动检查点共检查货运车辆204辆,查获超限超载车辆9辆,交通监督卸驳载339.395吨,交警处罚56辆,罚款36050元,记分262分。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部门已对5家货运企业处以停业整顿7天的处罚。

二、进一步深化路警联合执法工作,一个治超站与四个流动执法点继续采取固定加流动的方式开展联合治超,尤其加强对“百吨王”车辆的查处力度。重点加强对普通国省道、主要县道及沿江码头、长江汽渡和物流园区等装载源头周边道路等严重超载违法突出的路段的联合检查,使车辆非法改装、违法超限超载和绕行农村公路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实现联合治超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和常态化。

三、根据江阴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市交通运输局《2020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要点》两个文件要求,交通执法大队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执法大队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组织职能科室与镇街中队,以“四不两直”方式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主要督查各企业计划拟定与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同时,监督指导大队各部门、各中队日常监管与现场检查情况,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也是本次督查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下沉一线,直插基层的形式,以点带面,从严从实从细开展好这次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治理超限超载的安全责任。

四、通过前期排查,对全市重点货运源头单位继续保持每月不少于2次的源头巡查,本月共巡查136家次。近期上级通报的高频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企业,我市有江阴市洪华市政有限公司、江苏宇达建设有限公司2家,针对这一情况,江阴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已于2021年2月3日,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对江阴市洪华市政有限公司作出责令改正、停业整顿7天的行政处罚;于2020年12月10日,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对江阴市洪华市政有限公司作出责令改正、停业整顿7天的行政处罚;通过处罚,督促企业切实整改货物运输环节安全隐患,规范运输意识。

根据省治超办《关于加强道路货物装载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及实施货运运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和无锡市治超办《关于进一步推进货运运单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办要求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各自监管职责,做好货运运单制度的宣传发动工作。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要求各中队、部门继续围绕《关于超限超载治理道路货物装载源头实施运单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监管责任,进行全覆盖的宣传告知,迅速形成全面实施货运运单制度的社会氛围,确保所监管的货物装载源头单位切实执行货运运单制度。目前市交通运输部门对全市重点货运源头单位都发放了货运运单制度的宣传资料。

江阴市治限治超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3:信息超载

近些年, 我国上市银行年报信息披露内容在不断增加, 过多的信息不仅没有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反而加重了使用者的负担, 忽略了披露的整体价值。尽管证券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在不断改进与完善, 但回顾近年来的资本市场, 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关键信息披露不足

目前表外信息披露存在“披露超载”和“披露不足”并存的现象。一方面, 表内反映出的会计信息有限, 无法反映的需通过表外披露, 因此大量的信息“溢出”表外进行披露。另一方面, 企业披露的表外信息中, 有效信息的数量无法满足相关投资者做出有效的决策。以我国16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进行统计分析, 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 年度报告的总数、附注、表外信息都在不断的增长, 特别是附注的数量增长迅猛, 表外信息自2009年之后虽有小幅度下降趋势, 但整体仍呈增加趋势。而企业表外信息不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对表外信息可以随意操控, 这就导致表外信息相关性越来越差, 造成金融市场信息数量超载而质量无法保障。另外, 从我国16家上市银行年报中可以看到, 除附注外, 其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 公司情况简介、董事长 ( 行长) 报告、财务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报告、董事 ( 监事) 及高管人员简介、董事 ( 监事) 会报告书、重要事项、组织架构等等。由此可见, 表外所披露的众多内容中, 有些与投资者并无直接的利益关系, 也不能像报表一样直观看到企业的经营情况、现金流等重要信息。

( 二) 数量多而质量不高

“决策有用观”认为, 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是相关性。表外信息的来源广泛, 既不受会计准则的统一约束, 也不必经过严格的确认和计量程序处理, 除报表附注以外的其他财务信息更不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其相关性和可靠性比较难确定。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进而影响了表外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

由于表外信息都是根据自愿原则进行披露, 随意性和选择性太大, 企业根据自身状况, 往往会多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 不利信息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其中建设银行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书长达107页, 占年度报告总页数的24. 9%, 导致非关键信息披露过剩, 而关键信息严重不足。同时, 由于企业和相关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最终导致财务报告内容繁多, 但是披露的信息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 三) 信息可理解性不高

上市公司年报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情况最重要的一条信息途径。只有当年报的可读性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相匹配时, 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才是完美的和高效率的。

然而在实务中, 会计信息的披露体制对待不同理解能力的信息使用者毫无区别, 并且忽略了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如农业银行2012年年度报告有385页, 占中国证券报10余版。对于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而言, 高度专业化的会计信息使广大中小投资者无法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从而进行投资分析与决策, 但就经济分析师而言信息的披露就严重不足。

二、上市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的原因分析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现象之所以严重, 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 有部分原因来自信息发布者和使用者, 这种超载现象还与我国表外信息披露缺乏行业指导和政府监管有关。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 一) 信息发布者简单追求数量

长期以来, 财务报告陷入了一个扭曲的披露现状中, 即披露总是以“更多”来衡量, 以一种简单加和的方式披露信息。图1中, 报表平均总页数由2007年的218页, 升至2012年的277页, 涨幅27. 1% 。报表附注由2007年的99. 4页上升至2012年的146页, 涨幅46. 9%。表外信息页数的增长率从2007年到2009年一度达到46. 7% 之后至2012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总体仍上涨10. 1%。然而, 披露的信息越多未必就越好, 事实上, 那些冗长的披露如同不充分披露一样是对财务报告作用的削弱。相关使用者无法从报表中获取有用信息, 而大量的无关信息充斥着使用者的眼球。

( 二) 信息披露体系缺乏行业指导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尚不完善, 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部门分工不明确, 形成了多头领导的局面。

如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需遵守由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 同时需遵守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 以及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 这就导致多头领导的局面, 同时增加了报告编制者的工作量, 增加时间成本。

( 三) 表外信息缺乏有效监管

披露制度的良好运作, 需要好的监管保障机制。监管不力会使得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受到怀疑。表外信息虽然内容丰富, 但其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差, 质量无法保障, 在披露时避重就轻, 粉饰报表, 发表对公司有利倾向性的内容甚至虚假信息从而误导投资者。如民生银行2008年利用网络购买身份证件虚拟开户, 通过与某中介公司合作, 获得了约1. 2万个身份证复印件。到2008年终, 民生网银客户累计开户206. 6万户, 客户覆盖率37. 04%, 而这个数字存在大量水分, 用虚假繁荣来忽悠投资者, 而年报中对此事件并没有进行披露。

( 四) 信息使用者读取能力有限

我国的证券市场尚不成熟, 股票投资的主要群体是公众投资者, 而公众投资者缺乏系统的专业财务知识和投资知识, 整体素质较低, 对报表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 不善于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分析和筛选对自己决策有用的信息, 往往导致风险误判。同时, 公众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缺乏理性, 价值投资理念难以贯彻。在这种市场环境下, 投资者对高质量的年报信息需求较低, 而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高估了投资者的需求和理解能力, 从而导致表外信息披露超载。

三、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的国际经验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新的发展领域或不确定的领域不断出现, 已有的披露规范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借鉴国际经验是解决我国银行业表外信息披露超载问题的重要举措。

( 一) 巴塞尔协议的市场约束机制

2010年, 在金融危机的促使下,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 该协议要求提高单个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标准, 既强调单一风险也强调系统风险, 以完成资本对风险的覆盖。从协议可以看出, 国际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 引入市场约束机制, 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经营并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这也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即建立和健全内部评级模型,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和行业监管机构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和风险状况。

此外, 巴塞尔委员会提倡世界各国尽快采用协议所规定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规定。因此, 委员会建议各国尽快将协议所倡导的先进思想吸收到本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中去。这一精神在此协议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采用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相结合; 二是对不同国家、地区的银行的披露有不同要求。结合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状况, 阶段性的推进最符合我国现有国情。

( 二) 美国 SEC 的简化披露模式

美国SEC ( 证券交易委员会) 很关注改进其信息披露系统的效果和效率, 希望通过简化财务报表来突出报表重点项目, 更加有效地向报表使用者传递会计信息, 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SEC于1996年3月5日发布的《简化披露工作组报告》剔除了重复的和不再有用的规则, 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具有可读性和指导性的文件和降低证券发行成本, 并开始大范围地对已有披露规则进行精简调整。SEC的效率化、简单化和现代化的观念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通过成立简化披露工作组, 提供更具有可读性和指导性的简化财务报表来突出报表重点项目, 旨在更加有效地向报表使用者传递会计信息, 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

( 三) 英国的双重报表体系

除美国SEC的简化披露模式外, 英国已经有了一套双重的财务报告体系, 它于1989年修正了《公司法》, 允许公司向股东编报财务报表摘要 ( SFS) , 以代替完整的年报。英国的《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财务报表摘要的内容要求, 主要包括: 简要的董事会会议报告、董事名单、可比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摘要, 其中报表只包括几项主要科目。另外, 财务报表摘要还必须包括一份独立的审计报告, 通常3 ~4句, 用以声明财务报表摘要是否与整个财务报告和董事会报告一致, 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要求。财务报表摘要必须注明它只是一份简明报告而不是完整的报告, 股东可以免费得到完整的年报。我国可考虑借鉴英国的做法, 允许上市银行试用双重报告方式, 对表外信息进行摘要式报告, 同时鉴于某些特殊报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可以允许公司对具有不同理解能力和信息需求的使用者进行不同的披露。

四、上市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的对策分析

我国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完善表外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具体对策如下:

( 一) 树立有限信息披露理念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 如果对商业银行信息进行过多的披露, 则可能会泄露商业银行的重要商业机密, 乃至对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所以在披露时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而目前我国银行业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的现状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而且过多的披露反而会泄露重要的商业机密乃至国家机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构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时候也应树立有限披露的理念, 将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与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等各方面相匹配, 既要做到披露的信息充分可靠又要切记不可刻意追求完全公开的会计信息披露。

( 二) 控制表外信息报告数量

如今大量的表外信息冲击着使用者的眼球, 鱼龙混杂的表外信息会使投资者陷入盲目状态, 不知道哪些信息是可用的, 哪些信息是失效的, 使得决策者无法据此做出决策。比如农业银行、招商银行2007年至2012年的表外信息披露页数分别从57页上升至159页和从68页上升至134页。因此, 采取措施控制表外信息数量十分必要。

首先, 表外信息披露可借鉴审计重要性的方法, 设置一个重要性水平, 对于处于重要性水平之上的相关信息予以披露, 而对于重要性水平之下的信息, 由于其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程度较小, 可以忽略不计。其次, 建立表外信息披露摘要模式, 表外信息的处理可借鉴表内信息的处理方式, 对文字性的描述应经过提炼、精简, 以最简练的文字或表格表达关键信息。

( 三) 规范表外信息披露立法

我国对商业银行年度报告披露行为的规定较多, 各机构单独制定其信息披露要求缺乏必要的协调, 导致信息披露要求出现重复。因此, 有必要从节约资源和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出发, 努力寻找并消除重复的披露要求和各披露要求中不协调的地方, 制定一个统一规范的信息披露体系。

首先, 财政部和证监会分工协作。财政部和证监会应相互协调沟通, 各自分管不同的领域, 如由财政部负责财务报告的相关披露规则的制定, 而证监会负责制定财务报告以外的其他公司报告的披露规则, 二者各司其职, 避免多头领导和披露规则的重复, 从而提高披露效率, 节约资源。

其次, 对披露要求的制定程序进行改革。准则制定者应当制定一个综合框架用以评价新披露要求是否必要, 避免将新的披露要求只简单地叠加于旧的披露要求上, 而不慎重考虑简单叠加的效益与成本。

第三, 对披露内容进行综合回顾。以每3到5年为一个周期, 对所有的披露要求进行一次综合回顾, 减少已证明不恰当的披露要求, 将各种相似或重复的披露要求尽可能合并。

( 四) 建立表外信息审计制度

我国目前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并出具独立的审计报告, 而表外信息除报表附注外, 其他信息不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正是因为如此, 表外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在没有机构监管下, 企业往往会避重就轻, 选择性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 避开不利信息, 导致表外信息虽然丰富, 但质量却缺乏保障, 甚至出现虚假信息, 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因此, 可在充分利用重要性水平的基础上, 扩大注册会计师监督的范围。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进行审计, 还应对其他影响财务报表的信息进行审计, 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对于不影响财务报表的其他信息可交由行业专家进行签字审阅。

( 五) 提高使用者专业性素养

人民群众是金融产品与服务最广大的消费者, 也是金融稳定最坚实的基础。学习金融知识、关注金融事业、支持金融工作, 是我国金融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即使信息披露的质量得到提高, 而公众投资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以理解披露的会计信息, 那么使用者不仅无法全面获得企业信息, 无法评价风险, 而且导致信息的浪费。因此, 提高信息使用者的自身专业素养也十分重要。例如可通过网络向投资者提供财务报表分析知识和证券投资知识的学习、测试及认证服务、模拟交易等等, 提高投资者阅读报表的能力和操作能力。只有提高个人投资者的财务报告阅读水平、分析水平, 投资者才能获取表外信息中的有用信息并做出正确决策, 达到提高决策有用性的目的, 如此也可以促使上市公司提高年度报告的质量, 达到减少表外信息超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J].西部论丛, 2006 (1) .

[2] .占美松.财务报告信息与表外披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9.

[3] .周小川.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金融, 2012 (7) .

[4] .张白, 郭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过剩问题的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5] .谢斌锐.表外信息披露过载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 2012.

[6] .刘红霞.表外披露与财务披露过剩问题[J].企业经济, 2003 (12) .

[7] .龙凤姣.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现状、困境及出路[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探讨会论文集, 2012.

[8] .杨彦辉.信息过剩现象及其负面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 2001 (3) .

[9] .李露.财务会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过载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3 (2) .

[10] .张翼.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完整性探讨[J].管理科学文摘, 2005 (5) .

篇4:信息超载

且不论创业环境和媒体炒作等外部环境,作为消费者和公民,在当今新闻泛滥的时代,该如何识别真相?

《真相》这本书里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它特意强调了何为新闻素养:一是新闻是帮助公民进行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群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入侵、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其他种类信息的边界正日益模糊。这和大众媒体时代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把关人的缺失,如今的新闻消费者已变成了“新闻游牧者”,他们以自我需求为中心,在多个平台(屏幕)之间切换,找到需要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素养不仅仅是新闻从业者的必备技能,更是消费者用于识别真相不可或缺的工具。

书里给出了答案:第一步,需要识别自己所接触的是什么内容。第二步,识别一篇新闻报道是否完整。第三步,评估信源的真实性。这里,作者特意强调了“看到并不等于知道”,发现真相并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一两个事实然后就把它们传播出去。区别事实与真相需要知道如何衡量不同事实的价值,要知道如何检验和评估证据。第四步,评估证据。第五步,思考最新的新闻模式如何利用证据或干扰证据。第六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反思自己是否从新闻中获得了需要的信息。

如今,当新闻来源于各种信息渠道,呈现出各种文体和体裁,出自记者和非记者之手时,我们需要了解更多,要弄清楚为什么应该相信某些信源所提供的事实或评论。现在我们应该这样想:给我足够的信息,让我自己来判断这个信源是否可信。我们会比以往获得更多信息,同时也更容易困惑;我们会更容易看见真相,同时真相也更难获得。而在21世纪,真正的信息鸿沟将不是接入互联网的和没有接入互联网的人群之间的差距,它是有能力创造知识的人和只会肯定先入之见、固步自封、不再学习的人之间的差距。这是理性与迷信之间的新鸿沟。新闻素养将成为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5:信息超载

案例

5月14日下午5点钟左右,某市大地幼儿园接送幼儿的一辆中巴车行至该市望江西路与科技大道交叉路口时。与一辆捷达轿车相接,面包车侧翻致使车内20多名幼儿不同程度受伤。据调查,幼儿园的这辆中巴车核    定座位是18座,但发生事故时车上却载有31名学生。对于幼儿们因这次交通事故受伤所遭受的各项损失。幼儿园是否承担责任?

【评析】

这是一起由于学校用于接送幼儿的车辆超载而导致的伤害事故。

幼儿园对幼儿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应该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管理、保护时,必须时刻将幼儿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本案中,大地幼儿园接送幼儿的专车核定载客人数只有18人,却装载了31人,违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的规定。幼儿园作为车辆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因其违法行为,可判定具有主观上的过错,该过错且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应对幼儿们因这次交通事故遭受的各项损失承担责任。

不过,大地幼儿园对幼儿们承担责任后,对因此次交通事故所遭受的各项损失,可根据自己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大小,决定是否向交通事故的对方当事人追偿。在处理交通事故引起的赔偿问题时,当事人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若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在车辆购买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情况下,如果幼儿园司机并没有违章行为,事故原因是对方的违章行为所造成,幼儿园对给幼儿或他人造成的损失可以依法要求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建议】

(1)幼儿园应该对司机、老师进行安全教育,并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防止超载现象发生。

(2)幼儿园应对车辆购买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篇6:超限超载工作方案

为确保交通安全运输,保护现有公路完好,根据《怀化市治理车辆违法超限超载工作暂行办法》(怀政办发[2013]17号)《怀、化市治理车辆违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怀政办发

[2013]19号)、《怀化市治理车了违法超限超载货运源头管理办法》(怀政办发[2013]18号)及县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

一、治超目标

严格执行《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超运输办法》及宝鸡管理处文件要求,确保本项目所有运输车辆不超载超限,确保不破坏地方公路桥梁,确保交通安全。

二、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治超领导小组,在地方交通部门指导下,负责本项目所有运输车辆的管理。

组长:赵利坤 副组长:周宗学刘继文

组员:邓建伟李志平邓沧海党永彦赵洪杨宾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源头监管力度

各有关部门及人员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努力将车辆超限超载问题扼制在源头、解决在苗头。

1.加强对料源装载的监管。项目部将加强跟各材料供应商的联系、加强对土方施工队伍的运输管理力度,严格控制装载吨位,杜绝超载超限车辆上路,同时在各收发料场设置过磅措施或实施

专人监管,对超限超载车辆不予收料或发料。

2.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管。建立驾驶员信誉档案,对超限超载的驾驶员按照规定给予处罚,对外来货源驾驶员将通知货主给予处罚。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驾驶员将通知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3.加强对车辆的监管。对无牌无证车辆杜绝进场,同时加强对地方交通部门的联系,依法上报处理。

4.各材料运输车辆严格按照地方道路管理部门批复路线进行材料运输,杜绝擅自更改路线现象发生。

(二)实行重奖重罚,落实责任倒查制度

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发现上路的严重非法超限超载车辆,不仅项目部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依法报送地方交通管理部门,追究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责任。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治超氛围

项目部将继续加大对治超宣传工作,注重治超工作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点对超限超载的危害、国家和省市的治超政策及法律法规及重大举措进行宣传,公布违法违规车辆和名单。

篇7:超载工作整改报告

治理车辆超载工作领导小组:

我佛山市南海区诚辉货物装卸服务部,为配合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源头治理

工作,充分认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源头治理工作的意义。

在2017年12月18日,我单位已经整改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1完善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源头治理的管理制度、更新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源头治理的 装载标准

2完善了(车辆货物装载信息登记表)

3整理好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源头治理的相关会议记录

篇8:信息超载

当信息处理需求 (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数量) 超过信息处理能力 (决策过程中必须使用的信息数量) 时, 将产生信息超载 (Eppler和Mengis, 2004) , 从而导致功能异常,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大脑只有有限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目前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少则100多页, 多的甚至300多页, 其中除了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财务报告外, 其余的公司简介、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信息均属于表外信息。纵观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的表外信息, 可以说是图文并茂, 柱状图、饼状图、照片的应用比比皆是。这样虽然极大地丰富了年度报告的内容, 增强了报告的可读性, 但却存在关键信息不足、质量不高、披露形式不统一等问题, 超出了信息使用者在使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时的信息处理能力, 造成了事实上的信息超载问题, 表外信息不但没有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反而加重了信息使用者的负担。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行为,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公司均应当披露;但是到底哪些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有重大影响, 确实无法准确界定, 因而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和监管机构多方面的需求不得不扩大表外信息披露范围, 增加表外信息披露量。这极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使得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各方的信息需求, 片面地追求大而全, 极有可能陷入信息超载的泥潭, 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 影响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如何平衡上述两方面的利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在深入分析产生表外信息超载原因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信息超载的相关措施。

二、表外信息超载的原因

Eppler和Mengis通过对在这个领域里数十位专家超过30年所获的成果进行研究和总结, 认为个人因素、信息特征、任务流程与参数、组织设计、信息技术是导致信息超载的主要原因。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的规则及使用情况来看, 造成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超载的原因也不外乎如下几点。

1. 投资者的个人因素导致的信息超载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信息处理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超越个人信息处理能力的极限信息有可能导致信息超载。首先根据目前的年度报告披露规范要求, 表外披露依附于财务报告, 并不具有独立性。因此大部分投资者的决策依据依然是财务报告, 因为从几十页、甚至几百页的表外信息的文字描述中投资者很难获取比财务报告更有用的信息, 因此大部分的投资者对表外信息的兴趣并不大,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表外信息对决策是很有用的, 但是在目前证券市场还是以公众投资者为主的情形下, 公众投资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 缺乏系统的投资概念和相关的财务知识, 不擅长运用报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不会或者是不能从几百页的年报中攫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也可以说是不具备阅读财务报告相关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市场机制造成了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不足。这不利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数量的增加、及时性的加强等。其次, 我国证券市场充斥着极强的投机气氛, 投机价值时常高于投资价值, 缺乏长线的、稳定的长期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面临着盈利压力不得不放弃稳健的投资策略, 而陷于炒作、坐庄等等恶行之中。个人投资者则更喜欢短线投资的行为, 因此自然造成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表外信息的需求不足;最后是证监会的披露规范要求显然高估了投资者的需求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说个人因素是导致表外信息超载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表外信息的信息特征导致的信息超载

表外信息的信息特征在触发信息超载的过程中, 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表外信息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等特征都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超载。首先, 表外信息不同于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内容主要以会计数据的形式呈现, 数据之间既有相关性、又有可靠性, 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确认的信息。而表外信息既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文字进行描述, 比如财务报表附注不属于确认而属于披露 (葛家澍, 2004) 。其次表外信息包含的内容庞杂, 来源广泛, 既包含了财务信息, 也包含了非财务信息, 甚至还包含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环境状况、管理者素质、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张翼, 2005) , 与财务报告的统一性、规范性相比, 表外信息显得很模糊。第三, 表外信息的边界不统一, 不受会计制度的约束, 不需要注册会计师的确认, 更不属于强制性披露的范畴, 有时为了传递良好业绩的假象, 还会进行选择性的披露, 导致各上市公司各行其是, 报告内容五花八门, 表外信息的内容非常复杂。因此, 信息的不确定、模糊和复杂性也会导致信息超载。

3. 组织设计导致的信息超载

按照占美松、徐雪慧 (2011) 的说法, 表外信息包括附注、补充信息、其他财务报告及其它信息, 而其它信息甚至包括公司治理信息、管理当局的战略规划、行业或企业统计年鉴等。问题在于财务报告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规范进行编制, 格式统一、内容统一、含义统一, 这样的设计使得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有限, 无法完全表达管理层所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往往在表外信息中进行补充描述, 而表外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的规范, 披露形式灵活自由, 正是因为这样的制度设计, 使得表外信息成为信息超载的重灾区。

另一方面, 由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由证监会制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均对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但是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 造成重复、甚至相互矛盾之处。比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在财务报告的披露中必须采用的会计准则, 证监会是否有必要继续要求这类披露, 证监会的规定中没有明确指出, 导致所有企业都重复披露了这方面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量并不是很大, 但从对决策的有用性角度而言, 已造成了资源浪费, 形成信息超载。

4. 信息技术导致的信息超载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 信息使用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获得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电子邮件、互联网、即时消息、移动电话、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 每天人们都受到信息的轰炸, 任何时间都可以获得大量的消息, 必然导致信息量暴增, 造成无所适从的困境。表外信息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需要投资者具备信息筛选能力, 必须要知道是谁产生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可靠度如何?信息中是否包含了明显的事实上的错误或者误导读者的图表或统计数字?信息的时效性等问题均考验着表外信息的使用者。对使用者来说,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投资者在短时间里搜索到需要的信息, 但是鱼龙混杂的大量信息给投资者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检索却带来困难, 导致查找可用于决策的信息成本上升, 同时大量的信息被处理、打包、计算机化, 会使决策者陷入盲目状态, 不知道哪些信息是可用的, 哪些信息是失效的, 这与决策者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信息的可用性存在矛盾, 使得决策者无法据此做出决策。因此, 超载的信息非但起不到帮助决策应有的作用, 反而使信息使用者无所适从, 判断错乱, 甚至会误导使用者, 影响其正确决策, 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三、表外信息超载的应对措施

1. 提高投资者的个人素质

我国资本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由于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经验、知识、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局限, 需要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 提高中小投资者的素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结构合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理性投资者队伍的培育, 除了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 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加以引导、促进和保障, 虽然目前上交所已有《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 也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 比如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揭示,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通过网络向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知识的学习、测试及认证服务、模拟交易服务等等, 但是对于投机价值高于投资价值的市场, 在加强对各种主体违规行为惩罚的同时, 还应该提高个人投资者的财务报告阅读水平、分析水平, 只有分析水平提高了, 才会需要高质量的年度报告, 才会使用表外信息中的信息进行决策, 才能够达到提高决策有用性的目的, 如此也可以促使上市公司提高年度报告的质量, 做到对表外信息的有效利用, 从而达到减少表外信息超载的目的。

2. 规范表外信息的范畴

一个公司应当对外报告的事项, 不等于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信息, 更不等于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会计信息 (葛家澍, 2003) 。基于以上认识, 表外信息中的附注是用来解释财务报表的, 故附注必须披露。而其他信息是否应在表外披露, 则应视情况而定, 对于同会计相关的、影响财务报表项目的信息, 也应该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对于不影响财务报表项目但对决策有用的非财务信息可根据需要单独列报披露, 所以财务报告中应该披露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 而公司报告应该披露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和其他非财务报告。

同时应该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浓缩, 以达到减少信息量的效果。三张报表的数据来自于交易的原始信息, 原始信息需要经过第一阶段的会计确认后进入会计账户, 而后把会计账户里的信息转化为财务报表。之后进行第二阶段的浓缩汇总、合并处理, 形成财务报告。总之, 浓缩的作用在于既不使信息过量, 又保证信息的有用性, 以利于使用者据以做出正确决策 (葛家澍, 2004) 。表内信息经过不断汇总、浓缩与提炼, 才能用最简短精炼的数据来表述对信息使用者最有用、最重要的信息, 以达到减少信息超载, 从而准确地反映相关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目的。

3. 完善和协调信息披露的规范

目前对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规范主要有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由证监会制定的《年报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等几部规范。信息披露要同时遵守这两个部门的规范要求, 造成一些披露信息的重复出现甚至相互矛盾。例如在《年报准则》中, 第十节重要事项第四十四条规定“公司应披露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规定存在相互重叠之处;《年报准则》第十节重要事项第四十六条“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 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的规定存在重复描述。类似的重复性披露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导致年报信息冗长, 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也是造成信息超载的重要原因, 因此只有财政部和证监会相互协调、相互沟通, 二者各司其职, 各自分管自己的职责范围, 避免相互冲突与重复披露, 最大化地提高效率、节约资源是化解信息超载的有效途径之一。

4. 加强监管力度

目前审计准则并不要求对附注之外的其他信息进行审计。因此, 表外信息来源不明、可靠性差, 在披露时避重就轻, 导致虽然表外信息内容丰富, 但信息质量却缺乏保障, 甚至存在虚假的信息误导信息使用者的情形, 这些情况均无法在信息披露时由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控制。有的信息需求者在使用这些信息时无法确定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 严重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因此, 有必要扩大注册会计师监督的范围, 使得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进行审计, 还应该对影响财务报表项目的其他信息进行审计;而对于不影响财务报表项目的其他信息, 则应由相应的行业专家进行审阅, 以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Eppler, M.J&Mengis.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Overload:A Review of Literature from Organization Science Accounting Marketing, MIS, and Related Disciplines[J].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04.20 (5)

[2]龙凤姣.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现状、困境及出路.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123-128

[3]张白, 郭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过剩问题的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33-37

[4]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 2003, 3:3-7

[5]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 2004, 1:9-19

[6]张翼.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完整性探讨[J].管理科学文摘, 2005, 5:41-43

[7]占美松, 梅建安.表外披露与会计准则变迁[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11, 4:27-3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信息超载】相关文章:

超载04-19

超载管理05-15

超载保护装置05-22

超限超载题库范文05-24

超限超载治理范文05-24

超限超载理论范文05-24

超载超限车辆范文05-24

超载超限治理范文05-24

超载整改报告范文05-24

车辆超载整改报告06-24

上一篇:公司年会颁奖感言下一篇:庙下镇卫生院安全生产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