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演示

2024-05-19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演示(共9篇)

篇1: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演示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1.叶片式液压马达

由于压力油作用,受力不平衡使转子产生转矩。叶片式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与液压马达的排量和液压马达进出油口之间的压力差有关,其转速由输入液压马达的流量大小来决定。由于液压马达一般都要求能正反转,所以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叶片要径向放置。为了使叶片根部始终通有压力油,在回、压油腔通人叶片根部的通路上应设置单向阀,为了确保叶片式液压马达在压力油通人后能正常启动,必须使叶片顶部和定子内表面紧密接触,以保证良好的密封,因此在叶片根部应设置预紧弹簧。叶片式液压马达体积小,转动惯量小,动作灵敏,可适用于换向频率较高的场合,但泄漏量较大,低速工作时不稳定。因此叶片式液压马达一般用于转速高、转矩小和动作要求灵敏的场合。

2.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

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当压力油经固定的配油轴4的窗口进入缸体内柱塞的底部时,柱塞向外伸出,紧紧顶住定子的内壁,由于定子与缸体存在一偏心距。在柱塞与定子接触处,定子对柱塞的反作用力为。力可分解为 和 两个分力。当作用在柱塞底部的油液压力为p,柱塞直径为d,力和之间的夹角为 X时,力对缸体产生一转矩,使缸体旋转。缸体再通过端面连接的传动轴向外输出转矩和转速。

以上分析的一个柱塞产生转矩的情况,由于在压油区作用有好几个柱塞,在这些柱塞上所产生的转矩都使缸体旋转,并输出转矩。径向柱塞液压马达多用于低速大转矩的情况下。3.轴向柱塞马达

轴向柱塞泵除阀式配流外,其它形式原则上都可以作为液压马达用,即轴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马达是可逆的。轴向柱塞马达的工作原理为,配油盘和斜盘固定不动,马达轴与缸体相连接一起旋转。当压力油经配油盘的窗口进入缸体的柱塞孔时,柱塞在压力油作用下外伸,紧贴斜盘斜盘对柱塞产生一个法向反力p,此力可分解为轴向分力及和垂直分力Q。Q与柱塞上液压力相平衡,而Q则使柱塞对缸体中心产生一个转矩,带动马达轴逆时针方向旋转。轴向柱塞马达产生的瞬时总转矩是脉动的。若改变马达压力油输入方向,则马达轴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斜盘倾角a的改变、即排量的变化,不仅影响马达的转矩,而且影响它的转速和转向。斜盘倾角越大,产生转矩越大,转速越低。

4.齿轮液压马达

齿轮马达在结构上为了适应正反转要求,进出油口相等、具有对称性、有单独外泄油口将轴承部分的泄漏油引出壳体外;为了减少启动摩擦力矩,采用滚动轴承;为了减少转矩脉动齿轮液压马达的齿数比泵的齿数要多。

齿轮液压马达由干密封性差,容租效率较低,输入油压力不能过高,不能产生较大转矩。并且瞬间转速和转矩随着啮合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因此齿轮液压马达仅适合于高速小转矩的场合。一般用干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对转矩均匀性要求不高的机械设备上。

篇2: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演示

中大型履带式挖掘机的机重一般都在20t以上,机器的惯性很大,在机器起步和停止的过程中会给液压系统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因此,行走控制系统必须改善以适应这种工况。

行走马达普遍采用高速马达加行星减速机或摆线针轮减速机,而液压马达部分的回路的控制有其特点。行走马达的控制回路见图1,该马达配备了高压自动变量装置,当挂上高速挡时,回路接手动变速油口来油,推动变速阀左移,使马达变为小排量;如果行驶阻力增大致使油压升高到设定值时,油液推动变速阀右移,马达自动变为大排量低速挡,以增大扭矩。因此这种马达可以随着行走阻力的变化而自动变换挡位。

除了马达可以变速之外,对马达的控制主要由马达控制阀完成,下面结合结构原理图(见图2)分析其工作原理。

假设A口进油,马达旋转,马达控制阀动作如下:(1)打开单向阀,液压油进入马达右腔。

(2)液压油通过节流孔进入平衡阀,并使其左移,接通制动器油路,使制动器松开,这个动作还接通了马达B口的回油油路。

(3)液压油通过安全阀的中间节流孔进入缓冲活塞腔,将缓冲活塞推到左侧。如果此时系统压力超过此安全阀的设定压力(10.2MPa),安全阀将在瞬间打开,起到缓冲作用。

(4)如果马达超速(例如下坡时),泵来不及供油,则使A口压力降低,平衡阀在弹簧力作用下向右移动,关小马达的回油通道,从而限制马达的转速。

注意到行走马达控制阀内部有2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安全阀(见图3和图4),它们在挖掘机开始行走以及制动时将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下面分析它的工作原理。

当A 口不供油时平衡阀回到中位,由于机器惯性的影响使马达继续旋转,马达的功能转换为泵。由于平衡阀的封闭致使B口压力升高,压力油通过左安全阀中间的节流孔进入缓冲腔,推动缓冲活塞右移,同时打开左安全阀向A腔补油。当缓冲活塞移动到最右端后,B腔压力上升,左安全阀完全关闭。

如果压力进一步升高,B腔压力作用在右安全阀上,它限制了马达的最高压力(41.2MPa),此压力就是最大制动压力。

两个安全阀并联,当马达刚开始停止转动时,B腔的压力作用在左安全阀的a口(整个圆面积上),阀杆左移,将油泄到b口(注意b口与马达控制回路的 A口相通)。当缓冲活塞移到最右端后,c口压力上升,由于阀杆的直径差,在弹簧力和压差作用下阀杆右移,左安全阀关闭。此时的压力叫做一级压力。这个过程很短暂,目的是消除B口的脉冲压力,防止A口吸空。

左安全阀完全关闭后,马达B口的压力作用在右安全阀的b口(大直径减去小直径的环形面积),将油泄到a口(注意a口与马达的A口相通),这个压力叫做二级压力,也就是最大制动压力。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两个安全阀完全一样,但由于油压的作用面积不同,因此阀的开启压力也不同,组合使用后的时间—压力变化曲线见图5,这样的结构布置非常巧妙。

从整个过程分析可以看出,开始行走时该阀也有一个短暂的打开过程,但是马上就关闭了,起到了启动平稳,制动时吸收压力脉冲的作用。

篇3: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演示

翻车机是一种高生产率的散货卸车机械, 应用广泛。青岛港煤炭系统共有C型转子式翻车机2台。每个翻车机转子由两个“C”型端环及轨道梁 (底梁) 、侧梁、平衡梁 (顶梁) 五大金属结构连接而成。

翻车机压车装置 (图1) 是夹紧固定车辆的装置, 作用是在翻车机翻转过程中实现车箱的压紧, 作用于车皮的顶部, 其动作由液压缸起落来完成。

每台翻车机有8套压车装置, 进端、出端各4套, 分别有进出端液压站控制。每个压车器都可以独立工作, 由一个组合液压缸驱动, 其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 以达到最佳的相同压车力。在翻车机翻转过程中实现对每1节火车车厢的压紧, 全部动作均由PLC自动控制。

该压车器液压缸为直接压紧车厢式压车装置, 设有锁定阀和卸空后吸收车簧反弹力的释放机构。即油缸顶部设有缓冲活塞, 其最大缓冲距离为40mm。此特殊油缸的设计, 实现在翻车机运转过程中, 通过缓冲活塞及时释放煤车车簧巨大的反弹应力, 达到降低金属结构受力、保护结构安全使用的目的。

二、翻车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翻车机压车器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翻车机压车器液压缸动作油液由系统液压站P管油口提供。

1. 压车器的压车过程

当电磁换向阀2处于b位置, 电磁换向阀2的左位油口交叉导通, 插装阀5控制油口不接高液油, 通过梭阀6—电磁换向阀2—单向阀3接回油箱, 所以插装阀5开启;带电监控插装阀1因控制油口通压力油而关闭, 此时缸11的进油路为:泵输出的油液一路经过流量控制阀4、主单向阀8进入液压缸11的压车活塞有杆腔, 另一路通过插装阀5进入液压缸11的无杆腔, 因此, 压车液压缸在差动回路作用下, 压车器活塞杆快速伸出, 压车机构压车。

与此同时, 液压油流动通过平衡阀9进入缓冲活塞12区域, 推动活塞12前移至止动器位置。

压车到位后, 管路内油压上升, 带电监控插装阀1发出关闭信号, 此信号当作压车信号发出, 并进入电气连锁的PLC控制系统, 信号在压车状态下可长期保持。

翻车机在翻卸过程中, 随着货物的卸载, 车辆弹簧的反作用力逐渐增大, 当超出平衡阀9的设定值时, 缓冲油缸活塞12动作, 液压缸11的压车活塞杆缩回, 压车机构进行一定程度释压, 缓冲活塞的动作距离依平衡阀9的设定值设定, 但最大不超过缓冲活塞行程。最终达到释放车簧张力的目的, 改善降低金属结构受力状况。

2. 压车器的回缩过程

翻车机回翻到压车器油缸可以回缩角度位置后, 电磁换向阀2的a电磁铁通电, 电磁换向阀2右位工作, 油路上下导通, 压力控制油通过梭阀6进入插装阀5控制口, 在控制压力作用下插装阀5关闭, 而带电监控插装阀1的控制口通过电磁换向阀2右位经单向阀3接回油箱, 因此处于无液压状态, 插装阀1开启。因此, 回缩过程的进油路:泵输出的压力油经流量控制阀4—主单向阀8—进入组合缸11的下有杆腔内, 压车器液压缸11压车活塞杆缩回, 压车机构松压。回油路:压车器液压缸11活塞之间的油液经插装阀1回油箱。压车机构松压, 同时, 液压油流动通过平衡阀9重新进入缓冲活塞区域, 又推动缓冲活塞前移至止动器位置。压车器液压缸回缩到位后, 接入PLC控制系统中的检测抬起信号开关动作, 电磁铁a断电。

压车器液压缸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卸车作业安全, 因此, 若对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 则便于日后故障的及时修复。下面就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总结, 以供参考。

三、故障处理

1. 液压缸机械方面故障

翻车机压车器液压缸在使用中, 油缸固定铰轴长期承受剪切力和疲劳应力, 会出现铰轴断裂故障。对此需在作业中, 加强动态检查, 及时发现, 及时停机更换。

2. 液压与电控方面故障

(1) 压车器液压缸不下落或不抬起

对此一般性故障, 应尽快判断此故障是由于电控引起还是液压本身的问题。简便方法是人工将换向阀控制线圈插头拆掉后, 手动按压换向阀阀芯, 看液压缸是否动作, 如果动作正常, 可以判定是电控问题;如手动按压换向阀阀芯而液压缸无动作, 基本可断定为液压问题。

引起压车器液压缸不下落或不抬起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1) 电磁阀线圈插头松动、损坏, 供电线路出现问题, 无电压输入。对此, 需进行插头检查更换、线路查找, 找出故障点, 进行处理。

(2) 电磁阀线圈烧毁:采用万用表进行测量, 一般电磁阀线圈的正常电阻只有10几Ω, 若坏了, 则电阻很大或无穷大, 就直接更换电磁阀线圈即可。

(3) 电磁换向阀阀芯卡住:由于系统中, 可能存在机械杂质, 造成换向阀阀芯卡住, 无法换向, 可以进行手动按压阀芯试验, 看是否能正常工作。

(4) 溢流阀损坏, 油液全部溢流, 对此更换溢流阀。

(5) 插装阀阀芯卡住, 插装阀不动作, 拆卸检查插装阀。

(2) 液压缸静态缓慢下降

主要表现为翻车机压车器在停止作业后, 出现压车器油缸活塞杆下落现象。出现压车器抬起信号消失。

分析判断思路:在翻车机液压站停止工作时, 系统压力消失, 压车器处于锁闭状态。由于液压系统存在内泄问题, 翻车机压车器在自重约2t的的压车横梁等作用下, 会造成液压缸内部油液的泄漏, 出现静态下降。

主要原因及故障排除:压车器液压缸油封有磨损, 密封效果降低。一般不进行处理, 如果下降严重, 需进行油缸更换, 维修处理;插装阀阀芯磨损, 关闭不严。可以拆卸插装阀, 进行检查, 如果磨损, 更换新阀及阀芯。

(3) 停机后液压缸锁不住, 出现较快的静态下降

主要表现为翻车机在作业完毕后, 停止液压站, 翻车机某个压车器随即出现下落, 很快落到底部。主要原因是液压缸回路没有锁定导致。

分析判断思路:

在翻车机液压站停止工作时, 系统压力消失, 压车器应处于锁闭状态。但出现锁闭阀未关严, 出现较快的静态下降。

主要原因及故障排除:压车器油缸回路液压锁定阀 (单向阀) 坏。拆卸检查, 更换压车器油缸回路液压锁定阀 (单向阀) ;压车器油缸回路液压锁定阀阀口有杂质。拆卸检查, 清理杂质。

(4) 液压缸抬起后有约40mm外露, 油缸顶部有溢流声, 严重时液压缸无法抬起

分析判断思路:翻车机压车器油缸为一种特殊设计的油缸, 油缸顶部设计有40mm的缓冲活塞装置。压车器油缸活塞杆收起不到位, 有约40mm的距离暴露在外面, 正好符合油缸缓冲活塞的特殊设计, 出现这种问题, 可能就是缓冲活塞装置出现问题。

主要原因及故障排除:压车器油缸缓冲装置油封坏。更换缓冲装置油封;压车器油缸缓冲活塞坏。更换油缸缓冲活塞。

严重时液压缸直接抬不起来原因分析:从压车器液压缸控制原理图中可以看出, 缓冲回路压力油管接入缓冲装置 (液压缸顶部部位) , 一旦缓冲装置损坏严重, 此时压力油就进入了液压缸无杆腔, 与回油路相通, 理论上压力为零, 但由于此时压力油也通入无杆腔, 存在一定的压力, 导致此时无杆腔压力会大于零, 活塞受力F无等于活塞面积与顶部压力的乘积。在活塞底部, 液压缸有杆腔压力与压力油管路相通, 压力为系统压力, 活塞受力F有等于活塞环形面积与系统压力的乘积。同时考虑压车器装置自重Fg及机械摩擦阻力Fc的影响, 要实现压车器液压缸抬起, 活塞受力需达到以下条件:

由于翻车机系统压力最大为50bar, 压车器装置自重约2t, 缓冲装置损坏严重的情况下, 会导致上述条件达不到, 后果直接导致压车器液压缸抬不起来。

对于此情况, 可以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将缓冲装置油管拆掉, 使用专用丝堵堵住缓冲油管两端油口, 继续工作, 待随后停机更换液压缸总成。

四、结语

篇4: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演示

1.1实验器材

音频功率放大器(J2468)、多匝线圈、磁铁(功率60-120W,阻抗8Ω喇叭上的磁铁)、电脑、导线

1.2实验操作

如图1,把磁铁吸在黑板上,线圈通过导线与电脑的麦克输入端相连.关闭电脑外录功能,仅仅利用麦克风输入端录音,打开电脑的录音软件,手拿线圈靠近磁铁讲话,然后远离磁铁换句话继续讲,进行声音对比实验,防止有人认为录制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获得的,最后录音回放.

若线圈与电脑间加音频功率放大器,录音效果会更好.将多匝线圈与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频输入端相连,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脑的麦克插口相连.

1.3实验说明

(1)实验设计时尽量采用屏蔽线.

(2)采用磁性较强的磁铁(本实验采用功率60-120 W,阻抗8Ω喇叭上的磁铁).

(3)录音时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量旋钮先从音量最小开始试探着调节,勿调节过大,避免损毁电脑声卡.

(4)由于存在电磁干扰,录制的声音存在“滋滋”杂音,若实验器材参数配备合适,线圈甚至可当天线接收到电台广播,将电台节目录入电脑.

2借助黑板做喇叭

2.1实验器材

音频功率放大器(J2468)、多匝线圈、磁铁(功率60-120 W,阻抗8 Ω喇叭上的磁铁)、电脑、导线

2.2实验操作

在图1基础上,将数据线进行调换,将屏蔽线一端接电脑的输出(耳机插口),屏蔽线的另一端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频输入端,多匝线圈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关闭电脑的声音外放功能,仅仅保留通过耳机播放功能,在电脑中选一首歌曲播放,将多匝线圈逐渐靠近吸在黑板上的磁铁.当线圈离磁铁较远时我们听不到电脑中播放的音乐声,当线圈靠近磁铁后我们就可以听到清晰的音乐声了.3喇叭当话筒用

3.1实验器材

大小两个喇叭、音频功率放大器(J2468)、多匝线圈、手机、导线

3.2实验操作

如图2,把两个喇叭分别与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相连,打开音频功率放大器,然后对着大喇叭讲话,小喇叭中传出讲话的声音.

3.3实验说明

小喇叭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大喇叭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音频功率放大器对感应电流起功率放大作用.

篇5:液压实验工作原理及数据

2、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单柱塞泵由偏心轮,柱塞,弹簧,缸体和两个单向阀组成,柱塞与缸体孔之间形成密闭统计,通过原动机带动偏心轮的旋转造成密封容积的变化,完成泵在半个周期内吸油、半个周期内压油的工作过程。

3、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外啮合齿轮泵由一对几何参数完全相同的齿轮、泵体、前后盖板、长短轴等主要零件组成。当原动机通过长短轴带动齿轮进行啮合旋转时,吸油腔轮齿退出啮合,密封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将齿间槽充满,并随着齿轮旋转,把油液带到左侧压油腔内,压油腔轮齿进入啮合,密封工作容积逐渐减小,油液便通过压油口排油。齿轮连续旋转,泵便连续不断的吸油和压油。

4、外啮合齿轮泵的缺点及其解决方法:a.流量脉动大,噪声大。解决方法:在同轴安装两套齿轮,且每套齿轮之间错开半个齿轮,两套齿轮之间用一平板相互隔开,组成共同吸油和压油的两个分离的齿轮泵,从而减小齿轮泵的瞬时理论流量,使总的脉动量减小。B.泄露和间隙。解决方法:在高压齿轮泵中的轮齿和前后盖板之间增加一个补偿零件,如浮动轴承后浮动侧板。C.工作压力提高时,液压径向力增大。解决措施:开设卸载槽,扩大压油腔。D.困油:在泵的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上开设卸载槽。

5、单作用叶片泵及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a.: 转、定子,叶片,配油盘组成。当传动轴带动转子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叶片因离心力的作用紧贴定子内圆,使其形成多个密封空间,配油盘有吸油窗口和压油窗口,工作时有密闭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的油液经配油盘的吸油窗口吸入,有密闭容积减小,油液受挤压的配油盘的压油窗口而被排出。B.双作用叶片泵由转、定子,叶片,配油盘组成。当传动轴带动转子顺时针旋转时,叶片紧贴内表面随转子旋转。工作时,有两部分密闭容积减小,油液受挤压经配流盘上的两个压油窗口排出,同理,容积增大的密闭容积会形成真空而将油箱的油液吸入到吸油窗口。总的来说,就是转子每旋转一周,叶片在转子槽内滑动两次,泵可以完成两次吸油和两次压油。

6、轴向柱塞泵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轴向柱塞泵一般都由缸体,配油盘,柱塞和斜盘等主要部件组成。轴向柱塞泵中的柱塞是轴向排列的,可分为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和斜轴式轴向柱塞泵。当原动机通过传动轴带动缸体旋转时,泵缸与柱塞一同旋转,柱塞头永远保持与压盘接触,因压盘与 缸体成一定角度,因此缸体旋转时,柱塞就在泵缸中做往复运动。当位于最远点的柱塞在缸体柱塞孔内向里运动是,柱塞底部的密闭容积减小,油液经配流盘的压油窗口排出,位于最低点的柱塞因弹簧力向外伸,柱塞底部容积增大,油箱的油液经配油盘的吸油窗口吸入,原动机连续不读那旋转,泵连续不断的吸油和压油。

7、液压缸的结构组成:液压缸根据作用方式分为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单活塞杆液压缸由缸底、缸筒、缸头、活塞、活塞杆、导向套、缓冲套、节流阀、带气孔的单向阀及密封装置等组成。双活塞杆液压缸主要由缸筒、活塞、活塞杆、左右缸盖、左右压盖等组成。

8、液压缸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液压缸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活塞或者缸筒在其行程接近终点时,在活塞与缸盖之间封闭一部分油液,强迫油液通过一小孔或细缝并挤出,产生很大的阻力,从而使运动部件受到制动逐渐减低速度,达到避免活塞与缸盖相互碰撞冲击的目的。

9、单向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单向阀有普通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两种。普通单向阀主要由阀体、阀心和弹簧等零件组成。液控单向阀主要由控制活塞,单向阀阀心,卸载阀小阀心等零件组成。工作原理:阀体有左端进油口p1和右端出油口p2,当进口来油时,压力油作用在阀心左端,克服右端弹簧力使阀心向右移,致使阀口开启,油液通过;若油液反向,由p2口进入,则压力油与弹簧同向作用,将阀心锥面紧贴在阀座孔上,阀口关闭,油液被截止而不能通过。

10、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两位四通换向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都主要由电磁铁、阀心、阀体、弹簧等零件组成。两位三通电磁铁换向阀在电磁铁不得电视阀心在右端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左极端的位置,油口p与a通,b不通。在电磁铁得电时,会产生一个向右的电磁吸力。致使推杆推动阀心右移,则阀左位工作,油口p与b通,a不通。

11、直动式溢流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主要由调节杆、调节螺帽、调压弹簧、锁紧螺母、阀盖、阀体、阀心、底盖等组成。当阀的进口压力油经阀心下端的径向孔,轴向小孔进入阀心底部油室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液压力F,当F大于等于弹簧力Ft时,阀心上升,阀口通流面积增加,溢流量增大,进而使系统压力下降,从而使定压和安全保护的作用。

12、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由先导阀和主阀构成,以三级同心溢流阀为例,未工作时,主阀芯及先导锥阀均被弹簧压靠在阀座上,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工作时,压力油进入主阀芯大直径下腔,经阻尼孔引至主阀芯上腔,先导锥阀前腔,对先导阀心形成一个液压力F,当F小于弹簧力Fx时,先导阀关闭,主阀口关闭。当F大于等于Fx时,液压力克服弹簧力,使先导阀阀心左移,阀口开启,主阀口开启,溢流阀进口压力油经主阀阀口溢流回油箱,使主阀进口压力为一定值。

13、节流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节流阀主要由阀芯、阀体、和螺母等零件组成。工作原理:借助控制机构使阀芯相对于阀体孔运动,从而改变阀口过流面积,是一种流量控制阀,实质相当于一个可变节流口。

14、调速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调速阀主要由阀芯、阀体、和螺母等零件组成。工作原理:调速阀是由定差减压阀与节流阀串联而成的组合阀,工作时,压力油由p1进入,先经过定差减压阀的阀口,压力减小,再经节流阀阀口流出,出口压力再次减少。其中,节流阀控制流量的大小,并且检测流量信号并转换为阀口前后压力差反馈作用到定差减压阀阀芯的两端与弹簧力相比较,而定差减压阀自动调整减压缝隙大小,并进行压力补偿,保证节流阀前后压力差基本不变。

15、分水过滤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水过滤器由存水杯、挡水板、滤芯、手动排水阀、、旋风叶子等组成。工作原理:压缩空气从输出口进入后被引进旋风叶子中,由于旋风叶子上有很多小缺口,致使空气沿切线方向产生强烈的旋转,旋转让空气中的水滴、油污、灰尘获得较大的离心力,并与存水杯的内壁高速碰撞而被分离出来,沉淀与存水杯中,然后,气体通过中间的滤芯,把灰尘和雾状水滤去,输出洁净的空气。

16、双作用气缸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气缸由缸筒、前后缸盖、活塞、活塞杆、密封件和紧固件等零件组成。工作原理:气缸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压力差使活塞完成伸出或缩回的动作。

17、直动式减压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通过作用在阀芯的流体静压力与弹簧力相平衡、相比较的原理,调压弹簧力一定,由主阀芯自动调节运动并改变阀口的大小来调节输出量的,从而保持出口压力P。恒定。

18、溢流阀的启闭特性有何意义?启闭特性好坏对使用性能有何影响?启闭特性是衡量溢流阀定压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启闭特性越好其定压精度就越高.19、液压传动实验二数据与图表

篇6:气动马达特性及工作原理

气动马达特性:

1、使用压缩空气为动力,安全防爆,不产生静电、火花。

2、可以无级调速,马达的转速通过供气的压力,流量调节。

3、无超载危险,马达负载过大,不会对马达本身产生损毁,本体温度也不会上升。

4、可以长时间满载连续工作。

5、双向旋转,可实现正逆转功能

6、操作方便,维护检修简单 工作流体:压缩空气

使用压力: 6 kg /cm2(85 PSI)

最大使用压力: 8 kg /cm2(115 PSI)

环境适温度:-10 ~ +120C

国内品牌有德斯威

气动马达是一种作连续旋转运动的气动执行元件,是一种把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成回转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其作用相当于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它输出转矩,驱动执行机构作旋转运动。在气压传动中使用广泛的是叶片式、活塞式和齿轮式气动马达。可广泛应用于小型搅拌输料系统,200L以内非常合适。※活塞式气动马达的工作原理

主要由:马达壳体、连杆、曲轴、活塞、气缸、配气阀等组成。压缩空气进入配气阀芯使其转动,同时借配气阀芯转动,将压缩空气依次分别送入周围各气缸中,由于气缸内压缩空气的膨胀,从而推动活塞连杆和曲轴转动,当活塞被推至“下死点”时,配气阀芯同进也转至第一排气位置。经膨胀后的气体即自行从气缸经过阀的排气孔道直接排出。同时活塞缸内的剩余气体全部自配气阀芯分配阀的排气孔道排出,经过这样往复循环作用,就能使曲轴不断旋转。其功主要来自于气体膨胀功。

Piston pneumatic motor principle of work Mainly consists of: motor shell, connecting rod, crankshaft, piston and cylinder, valve, etc.Compressed air into the air with its core, with rotation by air, will be the core of compressed air into the surrounding air cylinder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expansion of compressed air in cylinder, so as to promote the piston and crankshaft connecting, when the piston is pushed down dead spots ", with the core with air exhaust to first place.The expansion of the gas automatically from the exhaust duct cylinder valve directly after discharge.While the residual gas piston cylinder valve core with all the vent duct, corundum, through such reciprocating cycle can make the crankshaft constantly rotating.Its function mainly comes from the gas expanding power.※叶片式气动马达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是双向叶片式气动马达的工作原理。压缩空气由A孔输入,小部分经定子两端的密封盖的槽进入叶片底部(图中未表示),将叶片推出,使叶片贴紧在定子内壁上,大部分压缩空气进入相应的密封空间而作用在两个叶片上。由于两叶片伸出长度不等,因此,就产生了转矩差,使叶片与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作功后的气体由定子上的孔B排出。

若改变压缩空气的输入方向(即压缩空气由B孔进入,从孔A孔排出)则可改变转子的转向。

图-1双向旋转的叶片式马达

(a)结构;(b)职能符号

Vane pneumatic motor principle of work

As shown is two-way vane pneumatic motor principle of work.Compressed air from A small hole, the input of the stator slots on both ends of the hermetic seal(FIG leaf base into not), will adhere to leaf blade on the wall of the stator, compressed air into the corresponding seal space and function in two blades.Because the two blades, therefore, stretch produced the torque, according to the rotor blades and reactive counter-clockwise after gas holes in the stator by B.If the change of compressed air input direction(i.e.by compressed air into the hole hole, B)is A hole can be changed from the rotor turning.※叶片式气动马达的工作原理

气动马达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的原动机,它是采用压缩气体的膨胀作用,把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

各类型式的气马达尽管结构不同,工作原理有区别,但大多数气马达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无级调速。只要控制进气阀或排气阀的开度,即控制压缩空气的流量,就能调节马达的输出功率和转速。便可达到调节转速和功率的目的。

2.能够正转也能反转。大多数气马达只要简单地用操纵阀来改变马达进、排气方向,即能实现气马达输出轴的正转和反转,并且可以瞬时换向。在正反向转换时,冲击很小。气马达换向工作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具有几乎在瞬时可升到全速的能力。叶片式气马达可在一转半的时间内升至全速;活塞式气马达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升至全速。利用操纵阀改变进气方向,便可实现正反转。实现正反转的时间短,速度快,冲击性小,而且不需卸负荷。

3.工作安全,不受振动、高温、电磁、辐射等影响,适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在易燃、易爆、高温、振动、潮湿、粉尘等不利条件下均能正常工作。

4.有过载保护作用,不会因过载而发生故障。过载时,马达只是转速降低或停止,当过载解除,立即可以重新正常运转,并不产生机件损坏等故障。可以长时间满载连续运转,温升较小。

5.具有较高的起动力矩,可以直接带载荷起动。起动、停止均迅速。可以带负荷启动。启动、停止迅速。

6.功率范围及转速范围较宽。功率小至几百瓦,大至几万瓦;转速可从零一直到每分钟万转。

7.操纵方便,维护检修较容易 气马达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马力大,操纵容易,维修方便。

8.使用空气作为介质,无供应上的困难,用过的空气不需处理,放到大气中无污染 压缩空气可以集中供应,远距离输送

由于气马达具有以上诸多特点,故它可在潮湿、高温、高粉尘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除被用于矿山机械中的凿岩、钻采、装载等设备中作动力外,船舶、冶金、化工、造纸等行业也广泛地采用。

气动马达air motor是防爆电机的最佳代替品除了标准型号, 我们还有配备减速机的气动减速马达型号, 减速比从10:1至60:1。

特点包括:

1)可变转速;

2)防爆选型指导

功率-P, 扭矩-M, 转速-n,P-M-n三者的近似关系:

扭矩-转速曲线:负直线(系数近似恒定);功率-转速曲线:抛物线(开口向下);略...选择欧博气压马达的一般方法:

1、近似选择接近要求参数的欧博马达系列、型号;

2、查看所选气压马达的特征图(曲线图),进一步核对所选马达型号是否合适,选择最优工作点;

3、考虑假如调节气源,所选马达是否能输出需求的参数;

4、核对马达尺寸,选择安装形式,输出轴形式;

5、核算输出轴的受力是否合适;

6、考虑其他方面(根据具体情况个别考虑):...。

对于工作过程扭矩、转速基本稳定的应用: 略...对于工作过程负载(扭力)或转速发生较大变化的应用: ●

气动马达选型参考:

选择气马达的主要参数是:功率-P 扭矩-M 转速-n 实际工作状态下:P(瓦)= M(牛米)X n(转/分钟)X 0.105

选择TSA气压马达的一般方法是:(适用于:工作过程扭矩、转速基本稳定的应用)对于工作过程负载(扭力)或转速发生较大变化的应用(比如,拧紧机用马达),按以下方法选择: 解释:

P-M-n三者的近似关系:

扭矩-转速曲线:负直线(系数近似恒定),功率-转速曲线: 抛物线(开口向下);

转速n = 0 时(开始启动),功率P急剧上升,扭矩

M = 启动扭矩(约等于最大扭矩的80%);

转速n = 大约是最大转速一半时(最大功率转速),功率P = 最大值(最大功率),扭矩M下降到 = 最大扭矩的50%-70% = 最大功率扭矩;

转速n = 若转速继续升高(负载比较小,接近空载),扭力下降,到最大转速(此时是空载转速),功率P很小,扭力M很小;

若负载扭矩比较大,则马达转速下降,当负载扭力大于或等于马达的停转扭力(即最大扭力),马达失速停转。

气动马达分为单向及双向两种形式。对于单向气动马达只需开闭进气口即可控制马达的转动和停止。

双向气动马达有两个进气口,一个主排气口。马达工作时从一个进气口进气,则另一进气口为副排气口,若需马达旋转方向改变时,只需将进气口与副排气口交换位置即可,所以选用的控制阀必须具备上述功能才能使马达正常工作。建议选用三位四通阀或三位五通阀。在进行管道布置时,气源与气马达之间的管道通径(包括管道附件、控制阀、油雾器等)均不得小于与马达相适应的最小内径,且管道不得有严重的节流现象。管道接头处应牢固、密封、不得有泄漏现象,否则气动马达达不到应有的工作性能。

如图所示为叶片式气动马达结构原理图。主要由定子、转子、、叶片及壳体构成。在定子上有进一排气用的配气槽孔。转子上铣有长槽。槽内装有叶片。定子两端盖有密封盖。转子与定子偏心安装。这样,沿径向滑动的叶片与壳体内腔构成气动马达工作腔室。

气动马达工作原理同液压马达相似。压缩空气从输人口A进入。作用在工作室两侧的叶片上。由于转子偏心安装,气压作用在两侧叶片上产生的转矩差,使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偏心转子转动时,工作室容积发生变化,在相邻工作室的叶片上产生压力差,利用该压力差推动转子转动。作功后的气体从输出口排出。若改变压缩空气输入方向,即可改变转子的转向。

图a所示叶片式气动马达采用了不使压缩空气膨胀的结构形式,即非膨胀式,工作原理如上所述。图b所示叶片式气动马达采用了保持压缩空气膨胀行程的结构形式。当转子转到排气口C位置时,工作室内的压缩空气进行一次排气,随后其余压缩空气继续膨胀直至转子转到输出口B位置进行二次排气。气动马达采用这种结构能有效地利用部分压缩空气膨胀时的能量,提高输出功率。非膨胀式气动马达与膨胀式气马达相比,其耗气量大,效率低;单位容积的输出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

叶片式气动马达一般在中、小容量及高速回转的范围使用,其耗气量比活塞式大,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其输出功率为0.1—20kW,转速为500~25000r/min。另外,叶片式气马达启动及低速运转时的特性不好,在转速500r/min以下场合使用,必需要配用减速机构。叶片式气动马达主要用于矿山机械和气动工具中。

※气动马达的应用

篇7:常用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1)齿轮泵(定量泵)。齿轮泵按结构分为外啮合和内啮合两种,外啮合应用更为广泛。

①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②齿轮泵的特点及应用。

2)叶片泵。叶片泵按其输出流量能否变化分为变量泵和定量泵;按每转吸、排油次数和轴承上所受的径向力的情况,又分为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叶片泵在机床液压系统中应用最广。

①双作用式叶片泵(定量泵)

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紧凑、流量均匀、传动平稳、噪声小,但结构复杂、吸油性能差、对油液的污染很敏感。用于功率较小、精度较高的液压设备,如磨床液压系统。

②单作用式叶片泵(变量泵)

单作用限压式变量泵结构复杂,轮廓尺寸大,相对运动部件多,泄露大,吸、压油腔各一个,泵轴有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作用,噪声较大,效率比双作用叶片泵低,但它能按负载大小自动调节流量,功率应用比较合理。一般用于负载较大并有快速和慢速工作行程的液压设备,例如组合机床液压系统。

③柱塞泵。柱塞泵按柱塞的排列方式分为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两种,轴向柱塞泵应用更为广泛。

篇8: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演示

1 舵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下面以“长鲸6号”为例来介绍其液压舵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图1所示为它的液压系统图。 (长鲸6号为双舵机系统, 这里以其中一个为例)

舵机工作时单向定量泵按调整好的方向连续转动, 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控制转舵油缸输入液压油的方向。

由驾驶台给出指令舵角信号, 当它与实际舵角信号偏离时, 根据偏差方向的不同, 相应一侧的线圈通电, 泵就向相应一侧液压油缸供油, 对侧油缸的液压油通过闭式液压系统流回泵的吸口, 柱塞移动, 然后推动舵柄转向和舵叶转动。

信号无偏差时, 换向阀电磁线圈断电, 阀芯在中位停止, 此时泵卸荷, 不用转舵。

2 潜在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

舵机操作系统主要靠由液压系统操控, 在实际工作中液压系统很可能会出现故障, 这里列举出可能出现的故障, 并阐述相应地预防措施。

2.1 系统故障

液压系统密封出现问题, 系统就会出现液压油供应不足的情况。液压系统管道内就可能进入空气。这些问题可能会使系统造成以下故障:

(1) 转舵速度慢。液压油供应不足, 操舵时船舵就会反应缓慢。原因可能是油箱油位较低;液压元件泄露严重。

(2) 一侧舵故障。由于单边液压油缸或单边安全阀泄露严重, 使单侧舵不能正常运转。

(3) 舵机温度过高。系统管路不干净或液压油粘度高, 导致管路阻力太大。节流阀造成功率损失过多。

(4) 应急反应不够灵敏。如果船上没有配备备用系统, 会导致有应急需要时, 系统无法很快响应或根本不能响应。

其实系统中所有的故障并非单独存在的, 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2.2 预防措施

上一节介绍了系统潜在故障, 通过分析看出, 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密封不良, 阀组件安装不合适;系统中流入空气等引起的。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船舵系统要满足各种国家的规范要求, 安装前所有资料图纸要送船检部门审批, 审批同意才能严格按图施工。

(2) 安装完成后要进行相关试验, 试验合格经验收后才能使用。

(3) 定时检查液压系统, 防止油位过低、油温过高等现象的出现。

(4) 平时注意对整个系统的维护保养, 定时清洗系统和更换系统油。

3 舵机的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

3.1 系统的清洗和充油

通过以上对舵机工作原理及可能出现故障和引起原因的分析, 可以看出液压系统对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船舶装舵机时, 首先要使用专门的清洗油清洗, 洗完后不易放干净, 油中要加入防锈剂和抗氧化剂, 预防舵机生锈。

液压油充油步骤:

(1) 开启液压油缸放气阀、旁通阀, 经过滤器向油缸加油, 当放气阀处流出连续的液压油时, 关闭放气阀、旁通阀。停止加油。

(2) 闭式系统向补油箱加油, 开式系统向主油箱加油, 达到油位计指示的高位为止。

(3) 采用应急操舵, 操纵主油泵, 用小流量分别向两侧转舵, 并反复开启柱塞伸出侧的放气阀。柱塞运动达到平稳时为止。

3.2 舵机日常管理, 注意事项

(1) 液压油箱油位要确定油位在规定的范围内, 油位增高表明系统中混入空气, 油位降低过快说明系统存在泄漏现象。

(2) 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必须符合正常数值。压力表阀保持常闭, 用时打开。

(3) 过滤器要经常检查前后压差, 及时清洗或更换, 如发现杂质必须查找来源。

(4) 舵杆处不要渗水, 液压部件防止漏油。

(5) 舵机操作时保持运转平稳、安静。防止机械噪音、液体噪音等。

(6) 阀和螺帽要时常预紧, 防止松动、错位。

现代科技的发展, 人工智能越来越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使得舵机液压系统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越来越方便。因为, 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如果经常去舵机舱比较麻烦, 而且值班人员也不可能时时都到那里去, 因此现代的船舵系统都采取了自动控制监控系统, 如低油位报警系统、高油温报警、油压监测系统、监测滤器前后压差检测系统等等, 一旦出现故障, 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4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鲸6号”液压舵机的工作原理, 并对其潜在故障进行了分析, 根据故障的形成原因列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最后讲述了船舶在使用过程中对舵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 并阐述了需要注意的事项。

摘要:船舶航行方向的改变主要由船舵来实现, 因此舵机系统是船舶操纵性的有力保证。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首先以“长鲸6号”为例详细描述了其阀控型液压舵机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据舵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其特点分析了潜在故障和预防措施;最后又对舵机液压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做了简要论述。希望能使船舶操纵人员有所借鉴, 防止船舵故障的发生, 维护好其液压系统, 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

关键词:液压舵机,故障分析,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费千.船舶辅机[M][第3版].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8.143-146.

[2]高小涛.船舶舵机的营运检验[J].广东造船, 2010 (01) .

篇9: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演示

【关键词】刮板输送机;液压耦合器;结构;装置

1.刮板输送机的结构

1.1机头部及传动装置

机头部是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刮板链的装置,它主要包括机头架、传动装置、链轮组件、盲轴及电动机等部件。利用机头传动装置驱动的紧链器和链牵引采煤机牵引链的固定装置也安装在机头部。其中,机头架是支撑、安装链轮组件、减速器、过渡槽等部件的框架式焊接构件。为适应左右采煤工作面的需要,机头架两侧对称,可在两侧安装减速器[1]。

传动装置由电动机、联轴器和减速器等部分组成。当采用单速电动机驱动时,电动机与减速器一般用液力耦合器连接;当采用双速电动机驱动时,电动机与减速器一般用弹性联轴器连接。减速器输出轴与链轮的连接有的采用花键连接,有的采用齿轮联轴器连接。链轮组件由链轮和两个半滚筒组成,它带动刮板链移动。盲轴安装在无传动装置一侧的机头、机尾架侧板上,用以支撑链轮组件。

1.2机尾部

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一般功率较大,多采用机头和机尾双机传动方式。部分端卸式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完全相同,并可以互换安装使用。因为机尾不卸载,不需要卸载高度,所以一般机尾部都比较低。为了减少刮板链对槽帮的磨损,在机尾架上槽两侧装有压链块。由于不在机尾紧链,机尾不设紧链装置。为了使下链带出的煤粉能自动接人上槽,在机尾安设回煤罩。机尾的传动装置都与机头相同。

1.3溜槽及附件

溜槽分为中部槽、调节溜槽和连接溜槽三种类型。中部溜槽是刮板输送机机身的主要部分;调节溜槽一般分为0.5m和lm两种,其作用是当采煤工作面长度有变化或输送机下滑时,可适当地调节输送机的长度和机头、机尾传动部的位置;连接溜槽,又称为过渡溜槽,主要作用是将机头传动部或机尾传动部分别与中部溜槽较好地连接起来”。

溜槽作为整个刮板输送机的机身,除承载货物外,在综采工作面,机身还将是采煤机的导轨,因而要求它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溜槽的附件主要是挡煤板和铲煤板。在溜槽上—般都装有挡煤板,其主要用途是增加溜槽的装煤量,加大刮板输送机的运载能力,防止煤炭溢出溜槽;其次考虑利用它敷设电缆、油管和水管等设施,并对这些设施起保护作用。有些挡煤板还附有采煤机导向管,对采煤机的运行起导向定位作用,防止采煤机掉道。

为了达到采煤机工作的全截深和避免刮板输送机倾斜,就必须在输送机推移时先清除机道上的浮煤,因此在溜槽靠煤壁侧帮上安装有铲煤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铲煤板只能清除浮煤,不能代替装煤,否则会引起铲煤板飘起、输送机倾斜,因而造成采煤机割不平底板,甚至出现割顶、割前探梁等事故。

1.4刮板链

刮板链是刮板输送机的重要部件,它在工作中拖动刮板沿着溜槽输送货物,要承受较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还与溜槽发生摩擦,所以,要求刮板链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韧性和强度[2]。

1.5紧链装置

刮板链过松会发生刮板链堵塞在拨链器内,使链子跳出链轮和发生断链事故,还可能使链子在回空段出现刮板链掉道事故。为了保证刮板链能正常工作,必须通过紧链装置拉紧刮板链使其处于合适的张紧状态。常用的紧链装置有棘轮紧链装置、闸盘式紧链装置等。

1.6防滑及锚固装置

倾斜工作面铺设的刮板输送机,设有可靠的防止输送机下滑的装置,刮板输送机防滑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千斤顶防滑装置、双柱锚固防滑装置、滑移梁锚固防滑装置。

2.液力耦合器的结构及原理

2.1液力耦合器的基本结构

液力耦合器是安装在电动机与负载(减速器)之间、应用液体传递能量的一种传动装置。它的主要元件是泵轮和涡轮,泵轮与电动机轴、外壳连接,涡轮与减速器轴连接。为了达到稳定的工作特性,实际结构上又增加了前、后辅助室。

2.2液力耦合器安全工作原理

当电动机带动泵轮旋转时,装在泵轮内的工作液也随之旋转。由于两个工作轮是在一个封闭的壳体内,因此,作用在液体上的离心力使液体沿径向叶片之间的通道向外流动到外缘后进入涡轮中。由于液体的连续性,在靠近旋转轴线的泵轮内缘,液体从涡轮又流向泵轮,于是工作液体循环地作环流运动,在泵轮中被加速增压后,将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动能。当液体将其动能传给涡轮,涡轮则以机械能的形式输出做功[4]。

当输送机负荷过载超过额定转矩的2倍左右时,在离心力作用下,工作腔内的工作液逐渐减少,传递力降低,涡轮的转速迅速降低,大量工作液则储存在辅助室内,电动机处于轻载运转,从而保护电动机不致过载。随着负荷继续增大,最后涡轮停止转动,起到过载保护作用。一旦外负荷减小,工作液逐渐在离心力作用下又进人工作腔,液力耦合器自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当液力耦合器长时间过载运转时,由于泵轮与涡轮之间的转速相差较大,腔内的工作液因摩擦加剧而使工作液温度不断升高。当工作液为水时,水的蒸汽压力不断加大,当温度升高到允许极限或压力加大到允许极限时,易熔塞内易熔合金被熔化或易爆塞内的易爆片爆破,工作液即由此孔喷出,使涡轮停止转动,从而保护了整个传动装置。

易熔塞由外壳与易熔化塞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均用黄铜制成,在易熔塞内铸有直径5mm的易熔合金。MT/T205-1995“刮板输送机用液力耦合器”规定:易熔塞易熔合金熔化温度为115±5°C。

易熔合金在液力耦合器上,当水温达到熔化温度后,它与易熔塞相接触的部分首先熔化,在耦合器内压力作用下呈柱状向外喷出,使电动机和其他传动元件得到保护。易熔合金喷出后,维修电钳工只需用螺丝刀将空心易熔塞拆出,重新更换新品即可。

易爆室由易爆塞座、压紧螺塞、爆破孔板、密封垫和爆破片等零件组成。当耦合器内压力达到(1.4:0.2)MPa时,爆破片破裂,水液喷出,电动机及传动元件得到保护。因此,维修电钳工必须携带备用易爆塞,以便更换。易爆塞应由指定的专门厂家生产,不得自行制作[5]。 [科]

【参考文献】

[1]于学谦.矿山运输机械[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2]宁恩渐.采掘机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3]于仁灵.矿山机械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4]范维唐.跨世纪煤炭工业新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上一篇:医院搞笑半台词下一篇:风铃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