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05-01

齐宣王传阅读理解及答案(共3篇)

篇1:齐宣王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齐宣王为大室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问题】

12.(1)与“敢问王为有臣乎?”句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齐宣王【为】大室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全石以【为】底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解释加点字。(1分)

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邦()

13.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A.荆王放弃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却喜欢淫乐,冒昧地问一下荆国还有君王吗?

B.荆王解禁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并且喜欢淫乐,冒昧地问一下荆国还有君王吗?

C.荆王放弃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却喜欢淫乐,岂敢再询问荆国有君王吗?

D.荆王解禁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并且喜欢淫乐,岂敢再询问荆国有君王吗?

14.请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香居进谏的缘由。(3分)

①【 】;②【 】。

15.从文中可知,香居是个【 】、【 】的人;齐宣王是个【 】、【 】的人。(4分)

【参考答案】

12、(1)D(2分)

(2)诸侯的封国或国家(1分)

13、A(2分)

14、①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②群臣莫敢谏(3分)

15、勇敢或敢于劝谏

有谋略或善于劝谏

善于纳谏或能听取意见

勇于改过(4分)

篇2:齐宣王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齐宣王为大室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问题】

12.(1)与“敢问王为有臣乎?”句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齐宣王【为】大室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全石以【为】底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解释加点字。(1分)

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邦( )

13.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A.荆王放弃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却喜欢淫乐,冒昧地问一下荆国还有君王吗?

B.荆王解禁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并且喜欢淫乐,冒昧地问一下荆国还有君王吗?

C.荆王放弃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却喜欢淫乐,岂敢再询问荆国有君王吗?

D.荆王解禁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并且喜欢淫乐,岂敢再询问荆国有君王吗?

14.请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香居进谏的`缘由。(3分)

①【 】;②【 】。

15.从文中可知,香居是个【 】、【 】的人;齐宣王是个【 】、【 】的人。(4分)

【参考答案】

12、(1)D(2分)

(2)诸侯的封国或国家(1分)

13、A(2分)

14、①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②群臣莫敢谏(3分)

15、勇敢或敢于劝谏

有谋略或善于劝谏

善于纳谏或能听取意见

篇3:齐宣王见颜斶文言文阅读答案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斶:读chù。颜斶,齐国隐士。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贵士之力也贵:以……为贵

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亟:多次

C.寡人自取病耳病:缺点

D.言要道已备矣备:详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B.何不吉之有哉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C.君子焉可侮哉

D.制则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金就砺则利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

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答案

1.C(病:不愉快)

2.B(A代词,没有谁。B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的。C代词,怎么。D副词,就)

3.A(“甘受齐王的奴役”应为“甘心为齐王服务”)

4.D(“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与文意不符)

说明文阅读理解如何分析写法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五)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阅读理解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上一篇:流走的纯真作文下一篇:编动物寓言故事2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