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

2024-04-14

洛阳牡丹文化(共8篇)

篇1:洛阳牡丹文化

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姓名:王晓晓

班级:林业专硕15-2班

学号:7150077 指导老师:郑小贤

摘要: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国色天香、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寓意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一直是作为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洛阳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而且品种繁多,花色多样,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洛阳牡丹栽培的历史开始于隋代,唐代是培育牡丹的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便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与此同时,各朝各代还涌现出一些描写洛阳牡丹的诗词、著作及绘画作品。本文主要是讲述了洛阳牡丹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及对洛阳牡丹文化的研究。

关键词:洛阳牡丹

发展历程

文化研究

1、洛阳牡丹文化的背景

洛阳牡丹,有一句诗可形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是十三朝古都,自古以来便有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另外还有诗句形容,“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自隋朝开始,于唐朝达到顶生时期,宋朝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洛阳牡丹代表着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她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洛阳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而且品种繁多,更是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等到花开时节,整个洛阳城便陷入整个牡丹花海中,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竞相观赏牡丹的芳容。

洛阳牡丹的观赏部位主要就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在各种场所均可种植,如: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种植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可筑造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也可呈自然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合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牡丹的种植与应用相当灵活,种植也更加方便快捷,生长简单,操作容易。也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牡丹的根皮可入药,花瓣可酿酒。

2、洛阳牡丹的发展历程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种植,最早开始于南北朝。根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自从牡丹这一名称被发现,也标志着牡丹栽培种植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代生物学家达尔文编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到,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多年,那是在公元五世纪,即为南北朝初年。所记载的情况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同。

牡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经过文人雅士的宣扬,慢慢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高贵品质,从而建建流传下来。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传统和文化因素构成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软环境[1]。历史上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牡丹文化的社会风气以及丰富的牡丹文化,构成了牡丹文化特有的人文环境。牡丹渲染了人们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富贵吉祥这一含义,便构成了牡丹的精神文化。其次,自古以来的一些文人雅士在诗文中经常借助牡丹来宣扬自己的高风亮节,便铸就了牡丹文化的内涵。如以冬牡丹喻坚贞不屈的秉性,黄牡丹比喻品行的端庄[2]。

近年来,牡丹花会作为宣传牡丹文化的途径,可谓是把洛阳牡丹的文化最大化最为广泛的宣传出去。自2005年以来,为了扩大花会规模,提高花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终将花会举行的时间更改为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3]。大型的洛阳牡丹文化花会的举办,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有课前来参观、游玩、欣赏。洛阳牡丹花会从开始的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上,逐步地转变为由政府主导为市场化运作,在文化与经济的切合点上做足文章,在市场效力与文化本身的吸引力的增强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扩大了花会的经济以及文化内涵。现如今在洛阳,牡丹书画、牡丹灯会、牡丹花会庆典文艺演出、民俗文化庙会、牡丹书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蓬勃已经开展,日益丰富着洛阳牡丹文化的内涵,牡丹广场、牡丹公园、牡丹仙子雕像等一大批以牡丹为主题的城市标识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突显和诠释了洛阳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4]。

3、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3.1洛阳牡丹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作为洛阳牡丹文化构成的部分之一,在食品、装饰、民间花会以及民间工艺等各方面均有所涉及。食俗方面,例如牡丹菜肴的制作,牡丹花瓣的食用[5]。牡丹装饰方面,如建筑装饰、衣物服饰、生活用品、流通货币、窗花剪纸等等,均将牡丹文化深入到各方面。《牡丹记叙》中记载,“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6]。牡丹文艺作品方面,在牡丹的各产地、主要种植区也都流传着不少有关牡丹的民间文艺作品,它们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在西北“花儿”民歌中, 牡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花卉, 不仅牡丹的花朵, 包括牡丹的根、牡丹的种植方法及生存场所等都有所咏唱, 而且牡丹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表达功能[7]。这种民间文艺与牡丹交融的自然生态, 为我们的旅游开发也都提供了最为理想的空间。

洛阳牡丹花会,在全国范围内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洛阳牡丹花会的办会宗旨从原来的的“活跃大众生活,促进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上升到今天的“花会搭台,经贸、旅游、文化唱戏”,与时俱进,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重大节日,成为洛阳展示形象和发展经济的平台,也是洛阳通往世界的桥梁。

3.2洛阳牡丹科技文化研究

牡丹科技文化指的是根据牡丹的栽培、选育、加工、应用等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它可从根本上维系牡丹种植资源的传承、发展,是作为牡丹花卉旅游可持续的保证[8]。一是从牡丹的起源与发展史上研究,李佳珏从生物学角度探讨了各种牡丹品种起源的问题,从而得出中国牡丹具有三个大方面的品种[9]。陈平平从生物学和古籍考证的角度说明了牡丹的起源和分类[10]。在《中国牡丹全书》中,部分章节对牡丹文化史进行了研究[11]。二是对于地域牡丹文化的研究成果众多。《菏泽牡丹》是建国以来第一步牡丹专著[12]。《洛阳牡丹》对洛阳牡丹的发展过程以及她驰名中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13]。三是对牡丹文化的专门研究。《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研究了牡丹文化的诗词底蕴[14]。左丽娟等对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作了系统的研究[15]。从古至今,根据以上针对牡丹的研究,在文献所记载的具有观赏、文化价值高的品种应该力求恢复种植,并且努力开发出新的品种。同时,提高牡丹的栽培技术、保鲜技术、延长牡丹的开花时间,使牡丹花常开不败,宣扬更多的牡丹文化。

参考文献:

[1]章家恩.旅游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吴少眠,鹿耕田.牡丹接受史的文化考察[J]洛阳河洛文化研讨会论文,2005,(10).[3]王婉莹.洛阳牡丹花会概况[EB].2009.[4]闫红霞.洛阳牡丹的发展优势及旅游环境战略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0.[5]陈让廉.铜陵牡丹有待综合开发[J].中国花卉园艺, 2001(14):6-7.[6]陈平平.苏轼与牡丹[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3): 62-66.[7]武宇林.关于西北口传民歌“花儿”中的牡丹[ 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2(3): 99-103.[8]贾鸿雁.牡丹文化及其旅游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 ,(6):8.[9]李嘉迁.中国牡丹起源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2):22-26.[10]陈平平.中国牡丹的起源、演化与分类[J].生物学通报,1997,32(3):5-7.[11]蓝保卿,李佳珏,投全绪.中国牡丹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喻衡.菏泽牡丹[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3]王世端.洛阳牡丹[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0.[14]王毓荣,郑厚权.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71-74.[15]左丽娟.牡丹在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篇2:洛阳牡丹文化

一 选题意义

洛阳牡丹文化节作为拥有33年历史的老牌牡丹特色节日,在2010年荣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由洛阳市政府主办升级为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政府主办。

现如今,“经贸搭台,文化唱戏”的招商引资理念风靡全国,各类文化节层出不穷,洛阳牡丹文化节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危机,菏泽、彭州牡丹文化节是洛阳牡丹的竞争者,且特色地域各有千秋,洛阳牡丹文化节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面对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牡丹花会带来的挑战,经过三十年经营升格为中国牡丹节后的洛阳牡丹花会将如何脱颖而出?

洛阳牡丹花会作为景观性旅游节庆,其特色和魅力就在于牡丹文化。如何彰显牡丹文化,并外化于洛阳牡丹花会的旅游产品之中,从而提高洛阳牡丹花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其长盛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是洛阳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洛阳牡丹花会的SWOT分析

优势S:

1、“洛阳牡丹甲天下”家喻户晓,赏花传统自古有之,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在海内外有极高的知名度

2、作为国家重要的牡丹花研发培育基地,洛阳的国家牡丹园科研力量雄厚保证了花卉的供给

3、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保证了稳定的客源市场

4、办节经验丰富,历届花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造势铺垫作用

5、花会规模大,观赏点多,影响深远

6、目标顾客群众广泛,老少皆宜 劣势W:

1、洛阳身居被山包围的盆地,市场距离较远,对经济发达地区如沿海地带等的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2、地处中原,花卉种植常有旱涝之忧,花期极大程度上受天气状况影响,不可控因素较多

3、品种数量及花姿花色上稍逊于其他地区,甚至有“菏泽牡丹胜洛阳”之说

4、处于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接待能力有限,游客旅游体验度较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内部管理混乱,缺乏专业的节庆管理人才

6、节庆活动游客消费低,盈利不多

7、观赏性活动不如游山玩水等动态娱乐活动吸引力强

8、指导思想错位,注重经贸轻文化,忽略本身文化内涵,舍本逐末

9、缺少良好的牡丹文化氛围,文化研发严重滞后 机会O:

1、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第29届洛阳牡丹花会刚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节,文化部和省政府联合主办使其升级为国家级盛典,档次得到提升,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2、随着传统文化及国学的走红,近几年国内民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为洛阳牡丹花会的转型提供契机

3、随着近年来洛阳机场的再度开放以及郑西高铁的开通,洛阳的交通条件在不断改善,为游客带来便利

4、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重视

5、每年同期的各种明星演唱会吸引更多潜在客源

6、牡丹评国花呼声日益高涨,一旦评选成功将会带来无限新的商机

7、发展牡丹产业的积极性高涨,许多企业策划投资,未来的四季牡丹展厅将极大延长观赏时间,不再局限于春季,增加了淡季旅游人数 威胁T:

1、同类竞争者层出不穷且竞争激烈,分散客源,如安徽毫州、安徽铜陵、安徽宁国、重庆垫江、山西古县、江苏常熟、湖南邵阳、甘肃临夏等国内主要牡丹产地

2、旅游产品同质化,各地牡丹花会大同小异,洛阳并无出彩之处

三、我国三大牡丹花会的异同 3.1相同点

各大牡丹花会均在清明节至五一黄金周这一旅游高峰期,期间以牡丹花展览作为旅游项目主体。3.2差异

菏泽 由于品种齐全、花容姣好,山东菏泽成为世界上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全国牡丹观赏旅游和生产、科研的中心。因此该地牡丹大批量销售甚至远销海外。近年来,菏泽开始重视牡丹文化的弘扬,牡丹插花艺术展、国花婚礼大典等活动相继推出,打造文化盛宴,使赏花旅游更加多样化。

彭州 此地牡丹多生长于山野崖间,花时倒垂。成都的农家乐城郊旅游项目成熟发达,因而彭州的牡丹花会着重展示田园风光,以其独特的野趣取胜。

篇3: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传统名花, 迄今已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而且很早就进入了皇家园林。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牡丹走进了洛阳市大大小小的公园。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 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 而且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当前, 洛阳市园林系统在园林建设中对牡丹文化的体现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近些年, 洛阳牡丹的园林建设如雨后春笋, 相继建成了不少牡丹园, 如中国国花园、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洛阳国家牡丹园、洛阳国际牡丹园、洛阳神州牡丹园、洛阳牡丹园、洛阳高山牡丹园以及原有的牡丹名园王城公园、牡丹公园、西苑公园等都充满生机, 各具特色。下面就以中国国花园、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牡丹公园为例, 阐述牡丹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2 牡丹文化在国花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国花园始建于2001年9月, 位于洛河南岸隋唐城遗址上, 东起洛阳桥, 西至牡丹桥, 南临洛宜路, 北依洛河, 东西长2 400m, 南北最宽524m, 总规划面积100hm2。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依托, 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 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牡丹专类园, 植物千姿百态、山峦奇石叠翠、亭台楼榭成辉、湖泊碧水荡漾, 成为展示洛阳牡丹文化地域特色的最佳场所。其中牡丹文化区设计有:紫根牡丹广场、葛巾玉版广场、火炼金丹广场、秋翁遇仙广场、春归广场、花王花后广场、合欢娇广场、白鹤卧雪广场、二乔亭与飞燕红妆广场、国色广场牡丹精品区等;牡丹历史文化区设有:欧阳修碑广场、白居易《牡丹芳》碑、周总理碑广场、金牡丹台、花裳溢香广场、幻世绝艺广场、丹晖园广场。

2.1 牡丹历史文化区

2.1.1 牡丹诗词文化园

(1) 欧阳修亭。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曰:“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在园中以汉白玉书卷塑像与廊亭结合, 突出欧阳修对洛阳牡丹的赞誉。

(2) 白居易《牡丹芳》碑。洛阳牡丹诗词是洛阳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与缩影, 是诗与花二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唐代白居易《牡丹芳》中“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真实反映洛阳牡丹的繁荣与发展。

2.2 琼花园

(1) 花裳溢香广场。展现元、明、清及现代的牡丹文化。从隋唐起, 牡丹文学作品开始出现, 至宋时洛阳牡丹诗词走向成熟与繁荣, 元明清至今, 牡丹诗词的再现领域进一步拓展, 从元代开始的徐渭、孔尚任等人的题画诗, 更是牡丹诗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清开始出现很多以牡丹为题材的小说散文等。

(2) 幻世绝艺广场。洛阳牡丹栽培技术在古代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洛阳人宋单父, 精于园艺, 被尊称为花师。以小型广场和五面浮雕墙共同构成园景空间, 展示宋单父种花、爱花、护花的故事。

(3) 丹辉园。讲述了牡丹发展史中的色系发展。洛阳牡丹由野生的白色系品种 '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 发展到现在拥有有黑、绿、黄、紫、红、粉、蓝、白及复色等九大色系,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在丹辉园中, 9根色柱代表9大色系, 并以高低不同表示品种数的多少。

(4) 金牡丹台以小亭、山石及金牡丹树组成。传说古时有一座牡丹山, 山上有一棵金牡丹树, 花开千朵。金牡丹树是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能为人们去除病魔, 带来财运和幸福平安。

2.3 牡丹文化区

2.3.1 牡丹品种主题广场

(1) 花王花后广场。广场上高大典雅的鎏金仿古建筑姚黄阁是园内唯一的3层建筑, 气派非凡, 象征着花王姚黄的至尊地位。别具一格的魏紫亭与周边的古廊院、牡丹彩绘、体现园林艺术手法的植物景观和牡丹园艺相互映衬。在设计中, 考虑以姚黄阁、魏紫亭及古廊院形式再现当时姚家花园和魏家花园的意景。

(2) 合欢娇广场。品种“合欢娇”是双头牡丹, 以合欢亭为中心组成一处园景, 并由此引出一对夫妻白头偕老, 培育出双头牡丹的传奇故事。

(3) 白鹤卧雪广场。以汉白玉的抽象雕塑与牡丹配置, 点出牡丹品种'白鹤卧雪'之主题。

(4) 二乔亭与飞燕红妆广场。通过牡丹品种“二乔”、“飞燕红妆”和广场周围的美丽景色, 给游客讲述古代美女二乔和赵飞燕的故事。

(5) 春归华屋广场。将艳丽的牡丹品种'春归华屋'与美丽的景物相联系。

2.3.2 牡丹传说主题广场

(1) 秋翁遇仙广场。“秋翁遇仙”以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一文为背景, 讲述秋翁种花、爱花、护花而遭诬陷, 最终得花仙相救升天为护花使者的故事。在园中以秋翁亭为主, 牡丹环绕之。

(2) 火炼金丹广场。传说中太上老君将炼好的仙丹, 撒落在龙门山的石缝间, 金丹落地便长出3棵火红的牡丹, 这就是“火炼金丹”的来历。广场设计构思以此为背景, 用现代手法向游人讲述牡丹这一神奇的传说。

(3) 紫根牡丹广场。这是讲述紫根牡丹“首案红”来历的传说, 相传牡丹是牡丹仙子八月十五在洛阳邙山翠云峰下精心画出来的, 并由此生成紫根牡丹“首案红”等100种上品牡丹, 故人们将牡丹的生日定于八月十五。广场以仙子、山石、紫色花架等描绘此意境。

(4) 葛巾玉板广场。“葛巾玉板”是紫牡丹仙子葛巾和白牡丹仙子玉板与洛阳两青年美好婚缘的故事, 出自蒲松龄文集。该景点以富有动感的雕塑与白玉台面相结合, 点出主题。

(5) 国色广场国花台采用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 将牡丹分区、分层次分品种种植, 形成一个由牡丹组成的景观平台, 寓意着牡丹的发展正向着新的高度迈进。这里是国花园的赏花中心, 种植精品牡丹100多个品种, 10万多株, 每年的牡丹花会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驻足观赏。

3 牡丹文化在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中的应用

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采用“1轴”、“4区”、“6线”、“28园”结构。目的是为了展现出植物园弘大的气魄, 以再现隋唐时期洛阳都城的里坊格局, 又如众星捧月, 将牡丹凸显出来, 充分体现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中西方园林荟萃, 自然与规划共融, 科研与娱乐结合的特点。它总占地面积170.7hm2。“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牡丹园”是目前世界牡丹品种最齐全、牡丹文化最丰厚的牡丹专类园。共占地21.73hm2, 栽植牡丹1 200多个品种约28万株。将其划分为“牡丹百花园”、“牡丹九色园”、“特色牡丹园”、“千姿牡丹园”和“科技示范园”5大园区, 使得牡丹的色、香姿、韵及发展历史、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得以充分展现。

3.1 牡丹九色园

位于牡丹园的中心, 该园以花色见长。牡丹花色艳丽而丰富, 被誉为“国色”, 具有“黑、白、红、绿、黄、蓝、 粉、紫及复色”等9大色系。9色台上, 九种花色环台而植, 犹如九条彩带环绕台上, 表现了九朝古都和九州同庆之意。“九色台”顶置牡丹巨石, 上刻“洛阳牡丹甲天下”, 与“九色园”入口广场上欧阳修及洛阳牡丹记的巨型雕塑上下呼应, 整园组成了一幅牡丹发展的历史长卷。

3.2 牡丹百花园

牡丹花园占地6.43hm2, 以牡丹品种繁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而得名。它容纳了中外6大品种群883个品种, 近5万株牡丹。布局方式是根据各品种群形成的地域方位和特点而进行的。中原牡丹的分布方式按太极中的五行方位进行, 中原为金, 金为黄色, 所以黄色牡丹集中栽植于该区域的中部位置;东北为木, 木生绿叶, 故绿色牡丹品种则植于东北部位 ;西北为土, 土含山水, 所以黑色牡丹和白色牡丹分布于西北部位, 寓意“黑山、白水”;西南为火, 火为红色, 故红色牡丹多植于西南。如此种植布局, 并以各品种群形成地的地域风格进行装点, 将牡丹文化进行烘托, 初春时节, 百花齐放, 交相辉映, 美不胜收, 将牡丹艳冠群芳的风姿和繁花似锦的春景尽情展现在人们面前。

3.3 特色牡丹园

特色牡丹园是以各具特殊性状的牡丹作为观赏特色。该园占地1.4hm2, 种植有20余类各具特色的牡丹品种73个1.1万余株。它拥有巨型牡丹77株, 其中有株龄最长的牡丹, 株高最高的牡丹, 冠幅最大的牡丹, 开花最多的牡丹等。

3.4 千姿牡丹园

千姿牡丹园占地7.73hm2, 该园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种植, 以土堆山、叠石造景、置石刻字、配植寓意等为特点, 突出山野之趣。如山门前种植大片的牡丹, 配植高大的桂花, 寓意“繁荣富贵”;亭台前种植牡丹、玉兰、海棠, 寓意“玉堂春”;牡丹丛中配植碧桃、樱花等多种春花植物, 寓意“繁华似锦”和“总领群芳是牡丹”等。分散种植的120多块牡丹点缀于植物园区的各个部位, 且均置石刻字, 一处一个故事, 一片儿一首诗词, 如歌如画。人们观光游玩于此园中, 不仅欣赏了牡丹的风姿, 还可领略牡丹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4.1 确立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园林主管部门加强对牡丹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 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有效资源, 扩大牡丹文化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 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高度集约, 着力营造牡丹文化氛围, 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展示牡丹文化与牡丹园林, 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牡丹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 使洛阳牡丹游览内容多元延伸, 提升文化内涵, 从而完成由对牡丹花单纯的观赏功能到综合旅游功能的转变, 最终实现提高牡丹花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强化园林系统各单位对牡丹文化建设的微观落实

各公园、科研单位根据各自的条件, 因势利导, 规划园林建设, 在园林建设中突出牡丹文化的主导地位, 不仅要将牡丹集中到公园景点, 更要将“景点”建设转移到“景观”的营造上来, 尤其要加强“牡丹文化景观”营造, 为社会化的牡丹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连续的游赏空间。牡丹种植园和牡丹品种是洛阳牡丹文化的基地和载体。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加大牡丹种植普及力度, 要使牡丹“上公路, 进公园, 入社区, 满街院, 宿宾馆, 落酒店”, 让牡丹真正担当起“国色天香颔首笑, 姚黄魏紫迎嘉宾”的形象大使, 使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花城”。

4.3 促进牡丹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实现牡丹文化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结合, 加大对牡丹产品的研发力度, 以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牡丹产品的精深加工, 实现研究成果的物质转化。促进牡丹文化产业内部的融合重组, 实现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集中, 创新产业发展形态和社会运作方式, 加快牡丹文化产业组织的“集群化”和产业内容的“一体化”, 让牡丹文化更快更广地进入市场, 进入产业。实现牡丹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使牡丹产品具有强大的文化魅力, 促使牡丹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从而更加具有经济力, 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语

牡丹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洛阳人民和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园林建设内涵丰富, 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也能够给社会带到巨大的财富。把牡丹文化合理科学应用于洛阳市的园林建设, 把牡丹文化与园林建设的有机结合纳入洛阳市政府特别是园林系统的发展战略, 树立精品意识, 推动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牡丹文化软实力, 一定能够迎来牡丹文化发展的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促进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

摘要:介绍了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总结了洛阳园林建设中对牡丹文化开发、利用的经验, 并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效果, 规划今后发展的方向, 旨在为丰富园林建设的内容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牡丹文化,园林建设,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牡丹文化 (洛阳) 高峰论坛文集[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0.

[2]戴松成.国花牡丹档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高潮, 刘仲健.中国牡丹:培育与鉴赏及文化渊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4]金志伟, 王化凡.洛阳牡丹甲天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篇4:牡丹文化说略

牡丹与别称

牡丹花别名花王、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鹿韭、鼠姑、百两金、国色天香等。落叶性小灌木,一般高1~2米,老树可达3米,花期为4~6月。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今。“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牡丹与美女

唐代牡丹与美女的情缘最深,有两位美女与牡丹有着各异的传说。一位是武则天,另一位就是杨贵妃。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曾有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传说,(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记载: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这里将武则天描写成一个暴君。其实不然,她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并且尤好牡丹,曾将家乡的珍稀品种移到都城来。据舒元舆《牡丹赋序》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则天)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

杨玉环貌若天仙,也尤好牡丹。唐开元年间,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时常带众宫女游赏花间。一年暮春,正值牡丹怒放,红光耀眼。异香袭人,天色将晚,唐玄宗和爱妃游赏花间,如醉如痴,贵妃禁不住在牡丹花丛中翩翩起舞。人在花中笑。花与人共舞。忽然。一阵香风吹过。一片云霞遮住了明月,牡丹也若隐若现,唐明皇拍手惊叫“杨玉环果然有闭月羞花之美呀!”由此有了“羞花”一词喻女人之美。与西施、貂蝉、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

牡丹与文人

牡丹花素为我国人民所爱。人们赏牡丹或喜其端丽妩媚;或爱其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在杨茂兰主编的《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历史上对牡丹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谚,赠之以芍药”。这里的“芍药”也包括牡丹,因为牡丹最初无名而统称“芍药”。由此推断,牡丹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唐朝诗人刘禹锡酷爱牡丹,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牡丹的诗句,在他众多赞美牡丹的诗中,以《赏牡丹》最为有名“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咏牡丹的名诗,前两句用芍药和莲花跟牡丹相比,两种花已经很飘亮了,可同牡丹相比,显得逊色许多,牡丹的美丽就可想而知了。后两句是正面写牡丹,直抒胸臆,赞美牡丹的国色天香,开花时节惊动京城。

唐朝诗人李山甫也写下了咏牡丹的诗句“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漂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凭栏杆首重回。”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牡丹的色和香,“火中出”极言牡丹的颜色鲜红美丽,“天上来”极言牡丹香味的奇异醉人。并用拟人手法写牡丹花的神韵,早上妖冶欲动,傍晚却呈恨成堆。言语十分形象。

至宋代。牡丹已风靡全国。洛阳牡丹诗词更走向成熟与繁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他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这段话是他对牡丹的描写。欧阳修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是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使得“洛阳牡丹甲天下”之名不胫而走,流传于世。随着洛阳牡丹登上甲天下的宝座,也将对牡丹的吟诵、赞扬推向了时代的顶峰。

徐凝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更是将牡丹进一步升华,看作是千媚百娇、婀娜多姿的洛神,令人倍加神往。

曹勋的《诉衷情》中“西都花市锦云同。谷雨贡黄封。天心故偏雨露,名品满深宫。开国艳,正春融。露香中。绮罗金殿,醉赏浓春,贵紫娇红”。词中对宫中牡丹花色之艳丽、花姿之娇美、花香之浓郁及宋廷皇帝与朝臣们“醉赏”牡丹之神态描写的生动传神,如织如绘。

宋无名氏《朝中措·咏秋日牡丹》:“国色辉开寒日,天香熏破霜风”。描写秋季盛开的牡丹,令人惊奇。将牡丹与“野菊”、“芙蓉”相比,愈显出牡丹之美。

明朝文学家侯几道吟咏的《绿牡丹》诗曰:“别翻新谱洛阳明。疑是花残万叶盈。萼下闾门还授色,珠来金谷好停声。便令禁苑尊青黛,真见栏杆驻碧城。折入文窗纱并绿,剪刀携得丽人静。”这首诗实乃高妙之作,诗中采用衬托、变换角度等手法,重在写其外形。外形中有重在突出它的绿色,在它的绿艳之上,又深入到与人相通的“情”。

清代诗人潘韶《咏自牡丹》:“千红万紫斗芳春,羌独生存洁白身。似厌繁华存太素,甘抛富贵作清贫。琼葩到底羞争艳,国色原来不染尘。昨夜月明浑似水,只疑瑶岛集仙真。”诗中写出了白牡丹的不入流俗,崇尚高洁典雅。以白色立身的独特性格。

牡丹与戏剧

牡丹与戏剧也有这不解的情缘。牡丹见之于戏剧约始于元代,元代钟嗣成的《天一阁蓝格写本正续录鬼簿》中收录有高文秀的杂剧《黑旋风大闹牡丹园》、赵明道的杂剧《韩湘子三赴牡丹亭》、睢舜臣的杂剧《莺莺牡丹记》。

在我国戏剧史上,与牡丹有缘的当算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之代表作《牡丹亭》。《牡丹亭》是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古典戏曲名著,是当今京剧、昆曲常演的代表剧目。

牡丹与风俗

传统名花牡丹象征着幸福、和平、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将其视为吉祥物。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我国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人种牡丹、绣牡丹之俗。云南大理白族“赶山”观牡丹和牡丹木雕,西藏各地寺院中的壁画牡丹,北方满人旗袍上的牡丹,河南洛阳的插花俗,甘肃省临夏回族的“花儿”唱牡丹,陇西浪山观牡丹(朝山会)、牡丹命名、街头卖花俗,安徽巢湖银屏山的朝山拜神牡丹等。“洛阳牡丹天下无”,牡丹已被洛阳市定为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5日—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每当花会期间,中外游人群集,共赏花王。

牡丹与医界

篇5:牡丹文化与牡丹经济的互动发展

牡丹文化与牡丹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牡丹文化可提升牡丹的亲和力,可为牡丹经济发展提供思路,从而对牡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而牡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牡丹文化的传播、研究、挖掘、发扬.根据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提出了发展牡丹经济与牡丹文化的新思路.

作 者:郭强 GUO Qiang  作者单位:洛阳大学,河南,洛阳,471023 刊 名:洛阳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1(3) 分类号:G0 关键词:牡丹   文化   经济   互动   思路  

 

篇6:洛阳牡丹文化

线路

一、东西方向通行的车辆绕行线路:

(一)310国道白马寺段:从偃师境内的310国道与207国道立交桥,经207国道向北—洛常路绕行;

(二)310国道市区段:

1、由东向西通行的车辆,沿310国道——国花路(向南)——道北五路(或道北三路)——王城大道——汉宫路——310国道;或沿310国道——国花路(向北)——机场路——小浪底专用线——衡山路——汉宫路——310国道通过;

2、由西向东通行的车辆,沿310国道——汉宫路---王城大道---道北五路(或道北三路)----国花路(向北)——310国道通过;或沿310国道---汉宫路----衡山路----小浪底专用线----机场路----国花路(向南)----310国道通过

二、由东向南方向通行的车辆:

(一)洛偃快速通道或龙顾路由东向南通行的车辆,由二广高速关林站或龙门站上二广高速——西南绕城高速——西南绕城高速伊川北站(下)向南通过;

(二)310国道——王城大道——汉宫路——衡山路——武汉路——联盟路——孙辛路——九都西路——瀛洲路——关林大道——王城大道(向南)通过(凭通行证);

三、由西向南、向北方向通过的车辆:

(一)向南方向:310国道——西南绕城高速涧西站(上)——西南绕城高速——西南绕城高速伊川北站(下)

向北方向:310国道——西南绕城高速涧西站(上)——西南绕城高速——连霍高速----洛阳站、洛阳东站(下)向北通过;

(二)310国道——中州西路——武汉路——联盟路——孙辛路——九都西路——瀛洲路——关林大道——王城大道(向南)通过(凭通行证);

四、南北方向通过的车辆:

(一)洛栾快速通道----西南绕城高速伊川北站(上)----西南绕城高速----西南绕城高速涧西站(下)通过;

(二)洛栾快速通道——王城大道——关林大道——瀛洲路——九都西路——孙辛路——龙鳞路——西苑路——长安路——建设路——华山路——汉宫路——王城大道——310国道通过(凭通行证)。

牡丹文化节期间市区禁止货车通行,涉及民生的车辆确需在市区通行的必须办理市区通行证,严格按照规定的线路、时间通行;龙门大道、开元大道不予办理通行手续;需要到上述区域的货车一律在晚间9:00后至早6:00前通行;

篇7: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2012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调查。洛阳市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定位并不准确,发展方向过于发散。2011年文化产业占洛阳市总GDP不到2%,与周边的文化产业大市比如开封,安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洛阳市文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总量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075.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4.1%。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12亿元,同比增长17.2%,比2008年加快了8个百分点,分别比同期GDP、第三产业增速高出4.2个和3.1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4%,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二)从业人员增加,带动就业作用突出

截止2009年底,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7.04万人,同比增长33.3%,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69%,比2008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三)构成有所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三大层次来看:2009年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8.5亿元、10.2亿元和15.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4.9%、30%和45.1%,核心层和外 1

围层占比首次超过50%,达54.9%,比2008年提升了9.2个百分

点,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一)进行了整体策划。著名城市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

工作室编制了《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1.提出洛阳应打造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形象诉求为“中国

洛阳,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功能定位为“东方锦绣神都,华

夏文明原点”。全域旅游格局概况为“一心两翼”。一心——国

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心,即洛阳主城区,主要由帝都文化核(隋唐

故城)、皇家风情体验轴、洛河文化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带构

成。两翼——黄河文化旅游区和伏牛山山水度假区。2.大力落实

6项工作:培育运营主体,确定古都色调,营造水都风貌,理清

开发次序,完善旅游服务,占据舆论高地。

(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以文化产业十大示范项目为基础,整合部分项目,突出重点,提升标准。1.推进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整体开发项目建

设。将龙门石窟文化园区建设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明显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对关林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提

升,打造特色鲜明的关圣文化园区;对白马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国际佛教文化园区。2.推进了大遗址保护和主题公园开发

项目建设。建设隋唐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保护开发汉魏故城宫

城核心区;建设周文化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等。3.推进了历史

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对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开发,形成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以涧西区工业遗产街

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契机,保护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

游项目。4.推进了牡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5.打造精品演艺及

影视动漫剧目。6.完善文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建设

管理水平。

(三)科学布局,加快打造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

业集聚高地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信息服务示范园,太平洋门户网站

和部分动漫企业已登陆入驻;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本地电子商

务、文化外包发展方兴未艾,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将起到龙头

作用;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IT业巨头正处于加快发展和

全国布局的关键时期,这些公司已与我市直接或间接联系,我市

也拿出了1000万元作为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因此,加快发展以

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业集聚高地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效实施

我市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龙头,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培育、衍生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文化项目有洛阳红太阳

田汉剧场、大型舞台百戏剧《洛神》、3D动漫电影《牡丹》等。

同时,抓住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被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重大

项目的机遇,加快实施偃师商城城墙、汉魏古城阊阖门和隋唐洛

阳城宫城核心区等重要遗址的恢复展示工程。依托洛阳新区开发

建设平台,开工建设洛阳广电中心、洛阳市图书馆新馆等项目。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影视制作、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五)理顺关系,加强文化产业的统计管理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但当前的文化产业统计

渠道不畅,关系不顺,加强文化产业统计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一是增加必要的人员与经费,将文化产业统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

预算管理。二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建立文化产业

例会制度,及时警示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由

市文产办牵头研究全市文化产业考核的指标、范围与方案、方法,及早研究对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化考核指标

体系和定期督导考核检查机制,以促进各县(市、区)、各部门

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对

文化产业统计的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人员

及其岗位职责,做好本部门全行业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做到应统

尽统。四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备案制度和《文化产业调查证》制

度,以利于及时全面调查掌握文化产业发展进度与状况,做到各

县区、各部门全行业统计。

三、洛阳市文化产业定位分析

我们认为洛阳城市的总体定位应当是“华夏文明原点,河洛

文化之都”,其形象表述语应当为“中国洛阳,河洛文化之都,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理由主要有三条。

(一)争取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大担当的需要。去年出台的《国

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开篇便

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第八部分“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中,更是两度点到

洛阳。中原文化的实质内核即“河洛文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

一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二)彰显城市文化品牌的需要。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

布的《2011中国十大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洛阳以“河洛文

化”品牌名列第七。同时上榜的同类型城市还有西安,以“古都

文化”品牌名列第六;北京,以“古今文化”品牌名列第三。这

个排行榜反映了洛阳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河洛文化” 之于洛

阳的唯一性。

(三)扩大城市影响力、辐射力的需要。“河洛文化”的地

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

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具体范围可以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开放辐射性的地域概念,再加上遍布全球的约1亿客家人

——“河洛郎”,“河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不言而喻。

河洛文化作为洛阳市文化品牌中的精髓,为推广洛阳市的文

化产业应起到足够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因文化而文化的营销策略,取而代之的应建立发展营销“一体化”管理体系。

成立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旅游产业规划、发

展、营销工作。1.推出城市代表形象。我们认为有两个形象最

能体现洛阳的历史沧桑与浪漫情怀。一个是“河洛郎”。河洛郎,又称客家人,先世居黄河流域,后因战乱大批南下,现散布世界

各地,人数或超一亿。再一个是“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溺死

于洛水,化为洛神。三国时,曹植临洛水有感而作《洛神赋》。

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据此画《洛神赋图》,更加丰富了“洛神”

文化。这两个形象一个展示了洛阳血浓于水的亲和力,一个展示

了洛阳高贵优雅的万种风情。2.创新营销模式。借助学术交流

搞营销,努力提高“河洛文化”研究水平,加强与相关地区及人

群的联系,扩大影响,推销城市。如依托“古雅言”(古华夏共

同语,洛阳为正音,现广东等方言多有保留)研究,建立“雅言

文化圈”,拉近与广东、福建及海外华人的距离。借助民间交流

搞营销。通过民间互访、寻根问祖等形式,把洛阳推向全国、推

向世界。

四、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一个产业想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中参与者的经营。市场中的参与者有政府,企业,消费者。怎么样构建完善的市场制度,保障文化产业正常运作,经营。成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

重。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市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发展

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企业。各县

(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专

项基金,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组建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市财政先期注入

一定的启动资金。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多渠道融资,重点投资有

前瞻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后,财政继续给予扶持。

转制后,原有的事业费仍按原渠道继续拨付,保持5年不减,以

增强转企文化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5

年后视情况另定。原事业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中

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拨付。为确保

转制工作顺利进行,同级财政可一次性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主

要用于资产评估、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

(四)为扶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

群众文化生活,市、县两级财政采取补贴方式,保障重点艺术表

演团体的演出服务。按照我市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相关管理办

法,市级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为全市城乡群众和驻洛部队提供非营利性演出,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并做到补贴额度逐年增加。各县(市、区)要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本级艺术表演团体下乡入村为群众演出,本级财政补贴视各县(市、区)人口多少,每万人每年政府购买补贴场次不得少于2场,并列入考核指标。

(五)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安排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对文化产业用地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篇8:洛阳牡丹文化

“富矿”造就品牌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 地域文化资源显然是“富矿”, 但《洛阳晚报》在一段时间内身在矿中不去发掘, 偶尔刊载一些历代遗存、历代人物、历史事件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给人印象不深, 形不成气候。此时, 省级都市报《大河报》发展势头迅猛, 其品牌之一《厚重河南》专版称“用新闻的眼光打捞河南远逝的历史之作”, 十分受人追捧。受《厚重河南》启发, 《洛阳晚报》办起《经典洛阳》。

灵宝曾是全国著名的黄金产地, 如今成了“资源枯竭”城市。《洛阳晚报》以此为鉴认识到, 洛阳虽然是历史文化的富矿, 但乱挖滥采, 也终有枯竭之时。经过充分调查论证, 《经典洛阳》制订出近远期报道规划, 共分历史遗存、历代名人、佛寺文化、河洛文化等八大系列, 每个系列又包含多个分系列, 如历代名人, 包括“建安七子”、“金谷二十四友”、盛唐诗人等。纵线反映即从时间跨度上写, 如“三皇五帝”, 从伏羲、炎帝、黄帝写到尧、舜;如“河洛文化”, 从“河图”、“洛书”写到“仰韶”、“二里头”。横线反映即并列写, 如“佛寺文化”中推出不同朝代的寺庙永宁寺、白马寺、香山寺、灵山寺等。武则天是在洛阳登基的中国唯一女皇帝, 其功过是非褒贬不一, 《经典洛阳》推出《武家有女初长成》等9篇文章, 浓墨重彩地记述了她的一生, 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经典洛阳》是历史, 但不板着面孔说“子乎者也”, 而尽可能以生动活泼甚至诙谐的笔调, 让读者感兴趣。如“竹林七贤”, 说刘伶:是“酒海里的一条船”;说嵇康, 是“拄着一根傲骨上路”;说阮咸, 是“一把带着哭音的琵琶”;说山涛, 是“一盆晃晃悠悠的温水”。这些形象的比喻恰恰是人物的典型特点, 大受读者认同。《经典洛阳》专版开辟后, 不少读者先睹为快, 再把专版收藏。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 《经典洛阳》由每周的1个版扩为3个版。很快, 《经典洛阳》成为《洛阳晚报》的一个品牌。

品牌的反作用力

地域文化的优势能造就报纸品牌, 反过来, 报纸品牌又会传播、影响地域文化, 放大优势, 形成良性循环。《经典洛阳》就是这种反作用力的成功范例。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这是西安长期的旅游宣传名片之一。2006年8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家文物局在新疆吐鲁番召开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会明确, 丝绸之路中国段源于汉代东西两京 (洛阳、长安) , 也就是说,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之一。据此, 《经典洛阳》刊发了《大漠黄沙说缘起》、《抛向西域的红丝带》等多篇文章, 特别论证东周 (都城洛阳) 的“北方草原之路”即是丝绸之路的雏形, 东汉 (都城洛阳) 班超出使西域, 不仅留下“投笔从戎”、“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等著名典故, 更使丝绸之路拓展到欧洲。文章有理有据, 令人信服, 并一度引发市民到洛阳邙山拜谒班 (超) 墓热。

中国大运河申遗也是这样。过去, 许多人包括许多洛阳人只知大运河北至北京, 南至杭州, 并不知道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经典洛阳》发表《洛河:中国大运河的中枢》等文章, 详细叙述了隋炀帝从洛阳至杭州开凿南运河, 又从洛阳至北京开凿北运河, 最后形成中国大运河的过程, 并一一介绍了洛阳运河遗存、名胜, 如洛河大码头、洛口仓、孝义堡、“洛浦秋风”、“天津晓月”等。

洛阳近年的一些考古新发现澄清了历史的谜团, 《经典洛阳》都积极参与报道, 引起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的强烈反响。如唐代“三绝”大师郑虔的墓地过去被认为是在浙江台州, 当地建有墓园, 还年年举办祭典活动。但是, 2007年, 郑虔在洛阳李屯安葬的墓志铭被发现, 纠正了历史的讹传。目前, 郑虔墓志铭被存放在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墓志铭也是近年在洛阳邙山发现的, 至此, 他与孟郊、李虚中、狄仁杰、李承休等一同组成北邙唐代名人圈。

品牌的拓展

品牌是内涵, 品牌是文化, 品牌是竞争力, 品牌又是一个新的平台, 如果运筹得当, 品牌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洛阳晚报》十分注重《经典洛阳》品牌的拓展, 2008年5月以后, 又陆续增添4个栏目, 赋予《经典洛阳》新的内容, 使版面始终保持生机盎然。

《匾额背后的故事》。洛阳匾额众多, 它们饱含历代沧桑, 反映世风民俗, 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如清康熙皇帝御笔“学达性天”匾额, 是赐予二程祠的。二程, 即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据说, 康熙当年书写同样匾额共12块, 分送岳麓书院等全国12个地方, 洛阳除二程祠外, 邵雍祠也得到了1块, 可见洛阳文化底蕴之深厚。《经典洛阳》将此写出, 当然引人关注。

《洛阳地名探源》。洛阳为十三朝古都, 其周边地名许多与大人物、大事件有关。如偃师, 是周武王灭商归来“偃戎息师”之意;又如陆浑, 是春秋战国之时一个小民族“陆浑戎”之迁居地。

《洛阳成语典故》。中国成语约1万多条, 源于洛阳或与洛阳有关的成语至少有数百条。《经典洛阳》已发100多条, 如“洛阳纸贵”、“乐不思蜀”、“自惭形秽”、“车载斗量”、“河东狮吼”、“请君入瓮”、“口若悬河”、“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等。

《经典洛阳》品牌拓展的另一种形式是出书。2007年4月, 洛阳晚报编辑部精编的《经典洛阳 (第一卷) 》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目前, 《经典洛阳》出书已达三卷。

上一篇:小学生介绍我自己作文500字下一篇:来不及的等待只是一场梦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