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制度

2024-05-16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制度(精选5篇)

篇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2一1995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s 1 主皿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 标 准规 定了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的要求,测绘产品所具有的质量特性和验收中的详查 比例。

本标 准 适 用于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生产的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其他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可参 照执行。2 术语

2.1 单位产品

为 实 施 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例如:大地测量产品中以“点”或“测段”为单位的各等级

三角点、导线点、GPS点、天文点、水准测段、重力点等;摄影侧量与遥感侧绘产品和地图制图与印刷产

品中的以“幅”为单位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平面图等;地籍测绘产品中的以“幅”为单位的各种比例

尺地籍测绘成果·? 等等。2.2 检验批(简称:批)为实 施 抽 样检验而汇集起来的单位产品。2.3 样本单位

从批 中抽 取的用于检验的单位产品。2.4 样本

从批 中 抽 取的用于检验的单位产品的全体。2.5 质量特性

满足 用 户 要求和使用目的的产品质量特点,将基与测绘产品结合起来,可以归纳成技术性能、技术

指标、外观整饰等质盘特点。2-6 权

单位 产 品 的各质量特性在整个单位产品质量中所占的比重。2.7 随机抽样

从包 含 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个,抽样时,使构成总体的单位产品都以相同的概率包括在样 本中。2.8 详查

对样 本 进 行的全面检查。2.9 概查

对样 本 以 外的、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质量特性和带倾向性间题所作的检查。2.10 过程检查

国家侧绘局1995一08一25批准1995一12一01实施 CH 1002一1995 在作 业 组(人员)自查互检的基础上,按相应的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对作业组

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全面检查。2.11 最终检查

在过 程 检 查的基础上,生产单位对作业组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再一次全面检查。2.12 验收

为判 断 受 检批能否被接收而进行的检验。3 检查、验收的墓本规定

3.1 对测绘产品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3.1,测绘生产单位对产品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 检 查 由中队〔室、车间)检查人员承担。最终 检 查 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在确 保 产 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单位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照产品的质量特性制定出“测绘

产品最终检查实施细则”(其内业详查比例不能低于表1的规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生产

单位应按合同或计划实施测绘产品交验,经最终检查后,应以书面向委托生产单位或任务下达部门申请

验收,并提交最终检查报告。

3.1.2 验收工作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验收 工 作 应在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合格后进行。验收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的有关内容和不低于表I 的比例对被验收产品进行详查,其余部分作概查。

3.1.3 详查样本的组成。根据详查比例(见表1),按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检验批中抽取。3.,.4 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

3.1.5 作业组对完成的产品必须切实做到自查互检,把各类缺陷消灭在作业过程中。

3.1.6 生产单位的行政领导及总工程师必须对本单位的产品的技术设计质量负责;各级检验人员应对

其所检验的产品质量负责;上工序对下工序负责;生产人员对其所完成产品的作业质量负责 3.2 检查、验收的依据

二 有 关 的测绘任务书、合同书或委托检查验收文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和有关技术规定等。3.3 产品检验后的处理

3.3.1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他有关技术规定的产品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 见,交被检单位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严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产品退回被检单位,令其重新检

查和处理,然后再进行检查,直到检查合格为止。

3.3.2经验收判为合格的批.被律单位要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鹿进行处理。经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要将

检验批全部退回被极单位,令其重新检查和处理,然后再重新申请验收。

3.3.3当检查、验咚人员与被检单位(或人员)在质量问题的处理上有分岐时,属检查中的,由生产单位 总工程师裁定;属验收中的,由生产单位上级质量管理机构裁牢。凡委托验收中产生的分岐可报各省·

市、自治区侧绘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裁定。

3.4 产品经最终检查后,生产单位按《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1995)评定产品质量,验收

单位予以核定。

3.5 检查、验收人员应认真做好检查、验收记录,并将记录随产品移交,供分级存档。3.6 最终检查和验收工作完成后,生产单位和验收单位应按附录A的规定,分别先、后编写检查报告和

验收报告。检查报告经生产单位领导审核后,随产品一并提交验收。验收报告经验收单位主管领导审核

(委托验收的验收报告送委托单位领导审核)后,随产品归档,并送生产单位一份。cR 1002一1995 表1 测绘产品验收中的详查比例

产品名称单位详查比例} 单位详查比例 三角侧盈点10% 一专题地,的编绘、} 印刷原图 幅10% 导线侧量节10% 水准侧t 侧段10% }印。,品(,本图)幅10纬 天文侧t 点10% }印““成品(专题图’ 幅10纬 重力侧t 点10% } 张100% 电磁波测距边10% } 幅10眺

GPS侧a 点10% } 航侧原图幅10% 大地测t计算项目20 一影像平面图幅10% 形像地图幅10% 一册2本/品种平板仪侧图幅5% { Yimmf 项目5% 普通地图的编绘、4 幅10% 印 刷 原 图

幅卜10% }标石埋设实地抽查座3% 4 单位产晶的质.特性 4.1 大地侧盘

4.1.1 三角测量和导线侧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z> 表 z 一级质t特性权P 二级质t特性 选点0.20 1.三角点(导线点)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2.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3.锁段图形权倒数值或导线曲折度的大小 造(埋)0.30 1.砚标的结构及格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 2.标石的类型和质it情况 3.标石的埋设及外部整饰情况 ‘点之记内带的齐全、正确性 5.托曾书的齐备性 观侧0.30 1.仪器检验的项目、方法、精度和计t检定值况 2.三角点(导线点)的水准联侧情况

3.归心元素的侧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规标高的侧定方法及It取 部 位正确性

4.水平角和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侧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 侧 情况

5.手工记薄的记录和注记,观侧中的各项误差;电子记薄的记录程序正确性和 价 出格式的标准化程度 验算0.20 1.外业验算项目齐全性 2.计算方法正确性

3.计算结果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上交资料齐全性 576 CH 1002一1995 4.1.2 水准侧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3)表 3 一级质盈特性权P 二级质t特性 选点0.20 1.水准路线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2.水准点位置选择的合理性 3.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 埋石0.30 1.标石的类型和质盆惰况 2.标石的埋设及外部修饰情况 3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4.托管手续的齐备性 观侧0.30 1.仪器、标尺的检脸项目、方法、箱度和资料的完整性,作业期间的仪器、标尺检 校悄 况;计t检定悄况

2.观测方法、时间,收侧、检侧和往返侧上、下午的重站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 情 况

3.手工记薄的记录和注记,观侧中的各项误差,电子记薄的记录程序正确性和 轴 出格式的标准化程度

4.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的联侧和接侧方法的正确性 脸算0.20 1外业验算项目齐全性 2.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计算结果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上交资料齐全性

4.1.3 天文测量产品质A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4)表 4 一级质t特性权P 二级质量特性 观侧0.70 I.人仪差的侧定次数、时间、结果及其槐定性

2.仪器、时表的检验方法正确性及其精度情况,外业使用期间仪器、仪表性能的 稳定 性;计量检定情况

3.经纬度、方位角观侧时间的选择和光段分布情况以及方位角日夜侧回数比例 4.观侧手簿、记薄纸条等记录和注记的清晰、完整性;观侧中各项计算的正确性 以及 各项误差的符合侧况;成果的联舍和重侧的合理性 5·归心元索测定方法的正确性,侧定时间的选择情况以及投影偏差的大小 验算0.30 1.外业验算项目齐全性 2.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计算结果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上交资料齐全性 577 CH 1002-1195 4.1.4 重力测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s)表 5 一级质量特性权n 二级质量特性 选点0.20 1.重力控制点和加密点位置选择的合理性 2.点位选择的均匀程度 埋石0.20 1.标石的质量情况

2.标石的埋设及外部修饰情况

3.点之记内容及照片资料的齐全、正确性 观侧0.40 1.重力基线选取的合理性;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重力仪比例因子(或格值〕侧定方法的正确性及其精度情况;计量检定情况 3.重力点的高程和平面坐标侧定方法的正确性及其精度情况 4.重力测线安排的合理性,联测方法的正确性

5.各种观侧手薄的记录和注记清晰、完整性;观测中的各项计算正确性以及各 项 误差符合情况;成果取舍和重侧的合理性 验算0.20 1.外业验算顶目齐全性 2.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计算结果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上交资料齐全性

4.1.5 电磁波测距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6)表 6 一级质量特性二级质量特性 观侧

1.仪器、仪表的检验项目齐全性,检验方法正确性和精度情况以及资料的完整 性;计量检定情况 2.观侧条件的选择、光段分配的合理性,气象元素的测定及其精度情况

3.记录的清晰,完整性,侧回数及各项误差的符合情况;成果的取舍和重侧合理性 4.侧距边两端点高差的侧定方法正确性及精度情况

5.归心元素的侧定方法正确性以及侧定时间和投影偏差情况 验算

1.外业验算项目齐全性 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汁算结果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上交资料齐全性 竺咖一040 注,4.1.6 当考虑控蒯点的选、埋时,其质盘特性同4.1.1中的相关内容。一级质量特性的权按下式划分:选,造(埋),观

侧.:脸其二0.2:0.2:0.4:氏2.GPS侧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7)表7 一级质t特性权户二级质量特性 选点0.20 1.G PS网布设的合理性 2.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3环视图绘翻的齐全、正确性 埋石0.20 1.标石的类型和质It情况 2.标石的埋设和外部修饰情况 3.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5钧

CH 1002一1995 续表7 一级质量特性权户二级质童特性 观测0.40 1.接收设备、气象及其他仪器的检验项目齐全性,检验方法正确性和植验的时 间、精度情况以及资料的完整性;计量检定情况 2.G P9点的水准联潞情况

3.气象元素和归心元素的侧定以及天线高的量取的正确性

4.观测手薄的记录和注记的清晰完整性;成果的补侧、重侧及败据侧除的合理性 5·卫星高度角、有效皿侧卫星总致、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侧时间、观浦时段 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卫星观侧值象限分布、PROP值等情况 验算0.20 1数据处理软件的正确性。处理过程的合理性 2.验算项目的齐全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脸算结果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上交资料的完整性

4.1.7 大地侧量计算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s> 表 8 一级质盆特性权户二级质t特性 数学棋型的选 取和计算数据 的 选 用 0.20 1.采用的羞准和起算数据1$i正确性 2.平差图形的选择和数据取舍的合理性

3.平差方案、计算方法、电算程序功能的完备性 4仪器常数及检定系数选用的正确性平差计算0.50 1.相邻侧区成果处理的合理性

2.各种计算图、表编侧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性

3,计童单位、小数取舍的正确径及技术询题处理的合理性 4.各项计算结果正确性及精度份况 成果调制0.30 1.成果表的编辑和抄录情况

2.技术总结或计算说明及精度挽计等资料的完整性 3.上交资料的完整性。介于 4.2 地形测量 4.2.1 航空振影

4.2.1.1 航空摄影产品质量特性韵划分(见表s> 表9 一级质t特性;二级质粗特性 飞行质t、.像片盆盛度一2.像片倾斜角 3.旋转角4.航迹

5.航线弯曲度「,6.最大和最小航高之差 7.图廓保证8.最大.光时间 9,底片压平影像质量

1.最大密度2.最小密度 3平均密度4.反差 5.灰度6.清晰度

7,分辨率8.光学框标影像 9外观质f 附件质量像片索引图、航摄鉴定表的完整、正确性 579 CH 1002一1995 4.2.1.2 航摄复制品

航摄复制品的质量特性同表s中影像质量。

4.2.2 航测外业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10)表 10 一级质t特性权P 二级质f特性 扮制侧I 0.4 1.布点质f 2.数学精度

3仪器检校,计里检定情况 4.整饰质量 5.附件质1t 像片调绘0.6 1.地理精度 2.整饰质量 4.2.3 航侧内业

4.2.3.1 航厕原图质量特性的划分(见表11)表11 一级质t特性二级质t特性 数学精度

1地物点平面位!精度 2.高程精度 3.致学基础精度 地理精度

1.各要素的正确性 2.地理要素的协调性 3.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 4.等合取舍质t 整饰质盘

1符号、线划质A 2.注记质量

3图邢外整饰要索质t 附件质t }手稼和图历薄fit1t 4.2.3.2 影像图质量特性的划分(见表12)表12 一级质t特性二级质t特性 数学精度 整饰质盆 影像质t 附件质t 1.地形元素的平面位里精度 2,数学基础精度

3.影像图(正射影像图、镶嵌影像图)作业精度 1注记质量

2图脚外整饰要素质t L最大密度 2·最小密度 3.平均密度 4.反差 5.灰度 6.清晰度 7.分辨率 8.外51质t 手称和图历薄质盆 580 CH 1002一1995 4.2.4平板仪测图产品质量特性的划分

平板 仪 测 图产品质量特性的划分同表11, 4.2.5 综合法测图产品质量特性的划分(见表13)表 13 一级质t特性二级质t特性 数学梢度

1.地物点平面位x精度2.高程精度 3,数学基础精度 地理精度

1.各要素的正确性2.地理要素的协调性 3.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4综合取舍质量 整饰质t 1.符号、线划质f 2,注 记 质 量 3.图脚外整饰要素质f 形像质t 1.最大密度、2.最小密度 3.平均密度4.反差 5.灰度6.清晰度 7.分辨率8.外观质量

附件质t 手薄和图历薄质f 4.3 工程测f 4.3.1平面控制侧I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14)表 14 一级质t特性 选、造、埋 权P 0.30 0.50 0.20 二级质t特性

1.平面控创网的图形强度、点位密度、路线布设、位里选择的合理性 Z.砚标规格和造标质t 3.标本和标石的杯格租埋设质f 4.点之记内容和委托保管手续的齐全、正确性 观侧

1.归心元素的侧定方法和投形偏差的正确性

2.仪器、仪表的检脸和常盈侧定的正确性‘计t检定情况 3.观测实旅的i确怪 4·手薄的记缺和注t的企确飞完香怪 5.各项误差与限差的材啥初况· 6.脸算的正确性 7.资料的完盆性一,计算

1.起算致据的正确性 2.技术问题处理的合理性 3.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4.产品的精度情况 5.资料的完整性 阴1 CH 1002一1995 4.3.2 高程控制测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15)表 15 一级质f特性权户二级质量特性 选,埋0.30 I.高程控制网的点位密度、路线布设和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2.标志和标石的规格与埋设质盆

3.点之记内容和指示桩的齐全、正确性 观侧0.50 I仪器、仪表、标尺的检脸和常数侧定的正确性,计量检定情况 2.观测实施的正确性

3.手薄的记录和注记的正确、完备性 4.各项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5.脸算的正确性 6.梦料的完整性 计算0.20 I.起算数据的正确性

2.技术问题处理的合理性 3.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4.产品的精度情况 5.资料的完整性

4.3.3 线路侧址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16)表 16 一级质t特性权P 二级质I特性 选、埋0.30,1.线路控制点布设、点位透择的合理性 2.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埋设质量 3.线路起、终、转折点标志的埋设质t 观侧0.50 气

I.线路控制点的联侧和侧设的正确性.2线路中桩与曲线侧设的正确性 3·各项误擎与限差的符合愉况 4.定侧线路复侧结果的正确性

5.仪器、仪表和标尺检验的正确性。计It检定倩况 6.线路纵、楼断面图侧设的正确性 7.资料的完兹性 计算0.20 I.起算数据的正确性 2.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3.技术问题处理的合理性 4.资料的完整性 S能

CH 1002一1995 4.3.4 施工测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17)表 17 一级质量特性权P 二级质量特性 选、埋0.20 1.施工控制网布设的合理性 2.标桩的埋设质量 观测0.60 1.仪器、仪表、标尺的枪脸和常数侧定的正确性;计量检定情况 2.观侧实施的正确性

3.手薄的记录和注记的正确、完备性 4.各项澳k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5,脸算的正确性 6,资料的完整性 计算0.20 1.起算数据的正确性 2.技术问题处理的合理性 3.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4.资料的完整性

4.3.5 管线测盘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18)表 18 ’

一级质t特性权P 二级质t特性 调查0.30 1.原有资料的完整性

2.绘制调查加绘草图的正确、完整性 3调查表城写的完备性 侧量 0.40,1.仪器、仪表、标尺的检脸和常效侧定的正确性,计f检定情况 2·地下管线取舍的合理性 3.各项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管线点位t选择的准确性 5·管线点雄州的正确性 6.砚场草图的绘制质该 绘制0.30 1.管线点坐标展绘的正确性 2.管线图绘制的正翻性·

3,各种注记的正确、完备性 4.工作说明的完整性 5.各种资料的完备性 5目3 CH 1002一1995 4.3.6 变形测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19)表 19 一级质童特性权P 二级质量特性 选、埋0.40 1基准点位置选择的合理性 2.基准点的埋设质童

3.观测点位置选择的正确性 观测0.40 1仪器、仪表、标尺的检验和常效侧定的正确性,计量检定情况 2.精度等级选择的合理性 3.变形观侧周期选择的合理性

4.手薄的记录和注记的正确、完备性 5,各项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6资料的完整性 计算0.20 1.数据处理中的统计方法正确性 2.技术间题处理的合理性 3.资料的完整性 4.4 地籍测绘

4.4.1 地籍控制测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20)表 20 一级质t特性权P 二级质t特性 选、造、埋0.3 1.控制网布设与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含保护点)2.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3标志规格和埋设质量情况 观测0.5 1.仪器检校,计f检定情61 2.手薄的记录和注记的正确、完备性 3各项观侧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 观侧精度情况

5.资料的整饰及完整性 计算0.2 1.起算数据的正确性 2.技术间题处理的合趣性 3.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4产品的精度情况 5.上交资料的完整性

4.4.2 地籍要素测量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21)表 21 一级质t特性权P 二级质t特性 界址点侧t 0.4 1侧2方法的正确性 z.精度等级选择的合理性

3,各项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成果的可靠性

5.侧盘草图绘制的正确性 6.各项数据的准确、完整性 7.界址点编号的正确性 5砚

CH 1002一1995 续表21 一级质量特性权P 二级质最特性 建筑物角点测盘0.4 1侧量方法的正确性 2.精度等级选择的合理性 3.各项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4.成果的可靠性

5.侧t草图绘制的正确性 6,各项数据的准确、完整性 7,编号的正确性 面积t算0.2 1.最算方法的正确性 2.t算精度信况

3.量算结果的可靠性

4-A算表中数据的准确、完整性

4.4.3 地籍薄册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22)表 22,‘一,‘_ 一

一欲夙百份江权户二级质橄特性 地挤要素调查表0.5 1.调查内容的正确性 2.调查内容的完整性 3.调查内容的可靠性 4.地块编号的正确性

5,调查内容填写的清晰、规整程度 地籍册0.5 1.内容的正确性 2内容的完整性 3.内容的可靠性

4.内容填写的清晰程度和装订的规整程度

4.4.4 地籍图产品质量特性及相应权的划分(见表23)表 23 一级质t特性权户二级质量特性 数学精度0.5 1.展点精度

2图廓边长与理论值之差 3.公里网点与理论值之差 4.图廓对角线与理论值之差 5.两对角线较差

6界址点、线平面位t梢度 7.建筑物平面位置精度 地理精度0.3 1.地籍要索表示的正确、完整性 2.图栩接边情况 整饰精度0.2 1.图幅整饰情况

2.图廓及图脚外整饰、注记情况 585 CH 1002一1995 4.5 地图制图与印刷

4.5.1 普通地图产品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质量特性的划分(见表24)表 24 一级质t特性二级质t特性 数学精度 1.展点精度

2.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位里精度 3.地图投影选择的合理性 地理梢度

1.制图资料的现势性、完备性 2制图综合质量 3各要素的正确性

4.图内各种注记的正确性 5.地理要素的协调性 整饰质t 1.地图符号、色彩的质量 2.注记质最

3.图脚外整饰要素的正确性 附件质t 1.图历称城写的正确、完整性 2.图幅的抄接边质量 3.分色样图的质量

4.5.2 专题地图产品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质量特性的划分(见表25)表 25 一级质t特性二级质t特性 地圈内容适用性

1.地理底图内容的合理性 2专题内容的现势性、完备性 地图表示的科学性 L分类、分级的科学性 2表示方法选择的正确性

3.色彩、特号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 4.各种注记表达的合理性、易读性 地图精度

1.图幅选择投影、比例尺的适宜性 2.制图网精度

3.地图内容的位里精度 4.专题内容的t润精度 信息资料现势性 1.专题信息的可靠性 2.预报预测的可能性、图面配里威t 1.图面配置的合理性 2.图例质量

3.图脚外整饰质A 附件质盆

1.分色样图的质童 2,抄接边质盘

3.制印工艺方案的科学性、正确性 586 CH 1002一1995 4.5.3 地图集产品质量特性的划分(见表26)表26 一级质t特性二级质t特性 图集内容 思想性

1.思想正确性

2.图集宗旨、主题思想明确程度 3.要素表达正确性 图集 内容 全面、完整性

1.图集内容的全面、系统性 2图集结构的完整性 图 集内容 统一、协调性

1.图集内容的统一、互补性 2.要索表达协调、可比性 图集图幅质t 同表24,25中各项(略)4.5.4 印刷成品质量特性的划分(见表27)表27 一级质f特性二级质量特性 印刷质t 1.套印精度

2.网线、线划粗细变形率 3.图形质盘 4.印色质量 拼挂图质t 1.拼贴质最 2.折盈质量

平装图集装订质,1.折页、配页质量 2.订本质盘 3.封面质量 4.裁切质盆

精装图集装订质t 1.折页、配页、锁线成无线胶枯质量 2.版芯规格 3.图壳枯贴质t 4图芯脊背、环衬粘贴质量 5封面质量

6.订本、裁切质t 587 CH 1002一1995 附 录 A 检查、验收报告的撰写(参 考 件)A1 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任务概要

检查工作概况(包括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情况)检查的技术依据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氏阮么d.么L A2 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 压b.C 已 :一

验收工作概况(包括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情况)验收的技术依据

验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质量统计(含与生产单位检查报告中质量统计的变化及其原因)验收结论

其他意见和建议

检查报告封面、侧封面格式 1 检查报告封面格式‘见图1)2 检查报告副封面格式(见图2)脸收报告封面、翻封面格式 : 口J,J,J 月口.A A A A A4 A4一;验收报告封面格式(见图3)验收报告副封面格式(见图a)CH 1002一1995 编 号 : 测绘产品检查报告 产品名称:—

生产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图1 检查报告封面格式 CH 1002一1995 产品 名称 比例尺 生产单位

报告撰写人(签名): 年月日 检查部门结论:、职务 : 签 章 : 年 月 日 技术负责人意见: 职务 : 签 章 : 年 月 日 行政领导意见: 职务 : 签 章 : 年 月 日 备注: 图z 检查报告副封面格式 CH 1002一1995 编 号 : 测 绘产 品验收报告 产 品 名称 :—

验收 单 位(盖 章):— 年 月 日

图3 验收报告封面格式 CH 1002一1995 产品 名称 比例尺 生产单位

报告撰写人(签名): 年月日 验收部门结论: 职务 : 签 章 : 年 月 日 验收部门领导意见: 职 务 : 签 章 : 年 月 日 备注: 图4 验收报告副封面格式 CIE 1002一1995 附 录 B 检查、验收和产品质t统计衰(参 考 件)B1 产品质f统计裹格式

表B1为检查中的产品质量统计表;表B2为验收中的产品质量统计表;表B3为概查中的产品质量统计表。B2 衰格说明

a.最终检查和质量评定情况填在表B1中,验收情况和质量核定填在表B2中,概查情况填在表 B3中。b.d.编号。e.员填写。

检查、验收方式是指全查,或抽样检查(简称:详查)。产品名称是指网、线名称,点名(或点号)、图幅名(或图幅号)、图册(集)名或工程项目名称等。资料名称及编号是指手簿、计算资料、图历簿、调绘片、仪器检查资料、单张图等资料的名称或

表B1,B2,B3中,除“处理结果”一栏由作业人员填写外,其他各栏均分别由检查人员和验收人

f.对于最终检查而言,产品质量的评价及等级的评定应在经作业人员处理之后进行。而验收的质

量评定应在间题处理之前。CH 1002-1995 表Bl 检查质量统计表 产 品 名 称: 生产单位名称: 枪查方式: 页号: 序号资料名称和编号问题记载缺陷类型权(h> 处理意见处理结果 产品质t评价: 一 评 定 分 数 评 定 等 级

最终检查者: 年月日处理者: 年月日 检校 者 : 年月日 594 CH 1002一1995 表B2 验收Ott统计表 产 品 名 称: 生产单位名称: 验收方式: 页号: 序号资料名称和编号问题记载缺陷类型权(0> 处理意见处理结果 产品质t评价: 什 评 定 分 数 核 定 等 级

脸收者: 年月日处理者: 年月日 检校者: 年月日 595 CH 1002一1995 表B3 概查产品质量统计表 产 品 名 称: 生产单位名称: 页号: 序号资料名称和编号问题记载处理意见处理结果

概查质t评价(包括:有无重大的或带倾向性的问题产生,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概查质量综述等): 处理者年月日 州口曰口 月月 年年 概查者: 核校者: 596: CH 1002一1995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明建、黄献智、陈锐、朱德厚、沈延敏。

篇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制度

一、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完整的产品购进记录。

二、消毒产品的购进必须注明产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剂型、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进日期等。

三、验收人员必须向产品供应商索要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产品的检验报告、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三、保管好产品的进货发票,以备查验,制定和执行有关保养、养护的制度,并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注意通风、做好防火、防虫、防鼠等工作,保证药品的质量。

四、消毒产品与药品分开存放,并专人保管。

一、采购员、仓库管理员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把好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的入库验收和出库发放关。

二、采购员、保管员共同对每次购置的物品进行质量验收,查验采购计划、领货单据,查验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并逐一登记造册。

三、对入库的医用耗材、器械,要认真检验三证是否齐全。不全的产品不得入库,不见实物严禁填写入库单,签批手续不全不得办理发放。

四、加强在库物品的管理。保管员及时清查库存物品的有效期,对过期失效物品,按规定申请报废。

五、要求仓库物品必须上架保存,摆放整齐,严防因保管不善造成物品霉烂、虫蛀。经常检查防火、防盗设施,确保库房安全。

六、每月30日保管员、药械主任、开票人员、分管院领导共同进行仓库盘点,并在盘存表上签字存档,做到帐卡物相符,帐帐相符,盘实金额作为下月初始余额。

篇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制度

关键词: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抽样检查,质量控制

数字测绘产品随着我国基础地理信息库的建设和数字化测图工作的展开得到了广泛的生产, 以4D产品为主的数字测绘产品已经成为测绘领域的重要应用产品。在新型的测绘产品产生的同时, 其质检工作也相应出现了新的挑战。数字测绘产品多质量因素的特点使产品质量验收与控制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检查内容工作量大与检查内容的高科技化等方面。本文对包括DOM、DEM、DLG及DRG的数字测绘产品的种类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并对质量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手段进行了探讨。

1 数字测绘产品的种类及验收

1.1 数字测绘产品的种类及特点

数字化测绘产品主要指的是数字正射影像 (DOM)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数字线划地图 (DLG) 与数字栅格地图 (DRG) 以及由这四种产品复合组成的多功能元素产品。

数字正射影像即DOM是对数字化的卫星遥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进行扫描后裁剪处理产生的正射影像[1]。它不仅具有影像的特征, 还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 尤其是其极高的几何精度可作为其他信息及数据的评判标准, 是可靠的背景控制信息。DOM常用来作为GIS的数据源和修测地图以及作为底图。

数字高程模型即DEM是用数字表示区域地形, 根据其高程矩阵和一定的数学算法可将DEM数据转换为断面图、坡度图、高线图、晕渲图及透视图等。DEM以及其与其他数字产品复合组成的产品的计算空间距

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失离等功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土方量计算、三维建模及矿井地理分析等领域[2]。

数字线划地图即DLG是一种矢量数据文件, 是对地形图完成扫描后再对地图要素进行矢量跟踪及纠正产生的具有层次少, 数据量小等特点的矢量数据集合。DLG主要用于GIS的空间分析,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广泛用于电子地图、线路放样、土地规划等领域。

数字栅格地图即DRG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现有的模拟地形图, 是对现有的模拟地图进行扫描和几何规划等处理后形成的与原图基本保持一致的栅格数据文件。DRG可与DEM等其他数字产品复合使用, 也可用作数据参考以及地理俢测的辅助信息[3]。

1.2 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验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新技术掌握方面的不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新型高端技术在数字测绘产品方面的应用也不断深入, 质检人员对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了解程度直接关乎验收工作的可靠性。由于质检人员的年龄结构使得其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较为薄弱, 在验收水平的提高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检验验收部门对于由计算机平台形成的技术性数字产品缺乏一定的检验方式的规定和标准化的检验要求。在验收过程中使用的验收软件一般来源于生产软件或者相关商用软件, 缺乏专业权威性, 一旦软件存在不成熟的或者未知问题的编程区域, 检验工作便难以保证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

2 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

2.1 质量检查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检查与控制的基本内容包含原始资料质量、硬件性能、数据质量、元数据质量、文档簿、产品归档等方面的检查。

DOM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与单片数字微分纠正系统两方面的检查都包含影像扫描质量、参数文件及DOM等检查, DOM检查要注意检查输出影像图的色调均匀和含模糊带与否和图面的完整正确性[4]。

DEM的检查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方面的检查同样主要包含影响扫描质量、参数文件及DEM等。另外要对预处理图的质量、矢量化质量、数据转换及生成DEM质量分别进行质量检验[5]。

DLG的质量检查主要查看各层次编码的准确性、图形质量相关要素、属性和拓扑关系的完整性以及面状要素与方向问题检查。

DRG的质量控制包括排除扫描中断虚影像、纠正几何网格线、色彩归化无误及分版图套合后的合理性。

2.2 产品抽样检验策略与质量控制措施

数字测绘产品的抽样质量检验可选取调整型抽样方案与挑选型方案, 抽样方案不同则用来表示产品质量的方式也不同。为避免产品检验中100%一级及二级检查的环节性疏漏可采用流水处理线模式作业, 以高于标准型抽样方案的验收标准对质检过程实施质量控制[6]。在检测数据处理中必须对受检项目的不合格数据要谨慎分析, 找出错误原因。

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控制从检测制度上不能仅沿用测绘产品的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制度, 由于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特性多样化的特点, 在质量控制上应合理规划设置控制点与核心要素。质量控制环节上要重视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外业作业质量重视程度不能低于内业, 外业作业质量控制不够可能导致难以弥补的数据缺陷[7]。

2.3 数字线划地形图 (D L G) 的检验案例探讨

继完成1∶100万、1∶25万矢量地形数据库后, 1∶5万的矢量地形数据 (DLG) 生产项目也投入建设。由于1∶5万DLG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包含广泛, 在质量检验工作前期首先对检验员专业进行了挑选, 并制定了抽取不同地形、不同困难类别等一系列的抽样检验方案。采用CPU在PⅢ以上水平的测绘项目计算机设备, 以ERDAS8.4软件检查D O M与D R G的套合配准精度, A RC IN FO及G E OS T A R 3.1对数学及逻辑进行检查。

抽样过程对13个矢量数据层分别进行简单的随机取样, 以1∶10的标准选取检验批的样品量, 以人机交互和图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检验中对各级元素按一定顺序进行了逐一分析, 后期4D CHEC KER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检验软件的应用使检验效率与可靠性均得到了提高[8]。

2.4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管理的内涵是在产品质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基础上寻求质量改进策略和方法。质量改进的研究中需要对质量问题的偶然性与系统性进行分析, 这两种质量缺陷可用图1表示。偶然性质量缺陷在生产运作中随着质量控制策略的完善和产品生产技能的提高而得以控制, 系统性质量缺陷在经过重大的改善举措后可得到一定的弥补, 使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新的水平[9]。偶然性缺陷一般表现较为明显, 一旦发生会得到较快速度的解决。在数字测绘产品发生的质量缺陷中, 相对于DLG数据出现大量高等线的严重偶然性缺陷, DLG与DEM的局部数据符合性差等无逻辑性和属性错误的系统性缺陷受到的关注则较低。在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改进中不仅要对偶然性质量问题加以关注, 降低系统性质量缺陷的工作也十分重要, 同时其也是产品质量稳定状态中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途径。加强数字测绘产品多步骤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比将质量控制重点放在终端产品验收更加符合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管理。

3 结语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及检验技术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在产品质量验收方面尤其缺乏专业性的相关软件等。检验质量的提升不仅要依靠质检方法的科学性, 也需要开发创新相关的质检手段, 要加强科技力量的注入,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检查与控制工作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晶, 胡胜华.数字测绘产品加工处理流水线的研讨[J].测绘通报, 2003 (6) .

[2]曾衍伟.GIS空间数据质量控制[J].测绘质量监督与管理, 2001 (10) .

[3]周黎明.质量控制技术[J].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 (5) .

[4]孙家柄.遥感原理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5]张祖勋, 张剑清.数字摄形侧量学武汉[J].武汉侧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6]鲁言.浅谈“4D”产品的特点[J].东北测绘, 2010 (1) .

[7]刘大杰, 刘春.GSI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J].测绘工程, 2001, 3.

[8]樊红.ARC/INFO应用与开发技术[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篇4:测绘成果检查与验收概要

甲、乙级测绘资质单位专职质检员培训教程 测绘成果检查验收 余银普编 2011年 5月 1日 编 写 说 明

根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举办甲、乙级测绘资质单位专 职质检员培训班的通知》的要求,笔者编写了《山东省国土资源 厅甲、乙级测绘资质单位专职质检员培训教程--测绘成果检查验 收 》。

教程的编写主要依据了以下标准、规范和资料: 1.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2.CH/T 1022—2010《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3.CH/T 1021—2010《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4.CH/T 1020—2010《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5.《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本教程的主要内容共四个大的部分: 1.检查验收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基本规定;3.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4.主要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验收方法。

本教程可供测绘单位质检人员及其他测绘技术人员在进行测 绘成果检查验收时参考使用。

本教程的内容如果与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规范不一致,应 以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为准。

测绘成果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1.1检查验收的含义

为了评定测绘成果质量,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细则或技术标准, 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和比较,适当结合测量、试验等方法对测绘成 果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1.2相关术语

(1单位成果:为实施检查、验收而划分的基本单位。

(2检验批(又叫批成果 :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 的、同一比例尺(或等级单位成果集合。(学习题

(3样本:从批成果中抽取的用于评定批成果质量的单位成果集 合。

(4简单随机抽样:从检验批中抽取样本抽样时,使每一个单位 成果都能以相同的概率构成样本。

(5分层随机抽样为:将批成果按作业工序或生产时间段、地形类 别、作业方法等分层后, 根据样本量分别从各层中随机抽取 1个或若 干个单位成果组成样本。

(6质量元素为: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即成果满足规 定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

----质量子元素:质量元素的组成部分,描述质量元素的一个特 定方面。----检查项 :质量子元素的检查内容。说明质量的最小单位,质 量检查和评定的最小实施对象。

(7详查:对单位成果要求的全部检查项进行的检查。(8概查:对单位成果要求中的部分检查项进行的检查。

(9过程检查。作业人员成果上交以后,质检人员对成果所进行 的第一次全面检查。

(10最终检查:在过程检查基础上,质检人员对成果进行的再一 次全面检查。(11验收:为判断受检批是否符合要求(或能否被接受 而进行的 检验。(12错漏: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根据差异的程 度, 将其分为 A、B、C、D 四类。(学习题

A 类: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极严重错漏;B 类: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 类: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 类:—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2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基本规定 2.1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制度 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测绘成果实行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制度。过程检查由生 产单位的中队(室 检查人员承担。最终检查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机 构负责实施。验收工作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 或由该单位委托 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必须独立进行, 不得省略或代替。

(1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

(2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 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3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

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 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

2.提交检查验收的资料

项目提交的成果资料必须齐全,一般应包括:(1项目设计书、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等。(2文档簿、质量跟踪卡等。

(3数据文件,包括图库内外整饰信息文件,元数据文件等。(4作为数据源使用的原图或复制的二底图。(5图形或影像数据输出的检查图或模拟图。(6技术规定或技术设计书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提交验收时,还应包括检查报告。2.1测绘成果检查验收依据 检查验收应依据:(学习题(1有关的法律、法规;(2测绘任务书、合同书、委托验收文件、(3设计书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学习题 1: 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 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学习题 2: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质量评定,应按国家测绘局的相关规定 执行;测绘单位自行制定的检查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 不得低于上述 规定及标准的要求。

2.2测绘成果检查验收记录与存档

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的记录,问题处理的记录以及质量评 定的记录等。记录必须及时、认真、规范、清晰。检查、验收工作完 成后,须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随成果—起归档。

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 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

2.3质量问题处理

验收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他有关技术规定 的成果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测绘单位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 或性质较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重新处理, 然后再进行验收。

经验收判为合格的批, 测绘单位或部门要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 行处理,然后进行复查。经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要将检验批全部退 回测绘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 然后再次申请验收。再次验收时应重新 抽样。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改正。过程检查、最终 检查工作中, 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 由测绘单位总工程师 裁定;验收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委托方或项

目管理单位裁定。

3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

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实施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

1测绘单位实施成果质量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采用 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 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 样检查(样本量按样本量确定表 , 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2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 样本量按样本量确定表执行。质量检 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 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 查项进行概查。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 不得省略、代替或颠 倒顺序。(学习题

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 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 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

3.1测绘成果检查工作实施 1.过程检查

只有通过自查、互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过程检查。过程检查 应该逐单位成果详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 录中记录。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应复查,直至检查无误为止,方 可提交最终检查。

2.最终检查

通过过程检查的单位成果, 才能进行最终检查。最终检查应逐单

位成果详查。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量不应低于表 P-1的规定。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最终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成果退回处 理,处理后再进行最终检查,直至检查合格为止。最终检查合格的单 位成果,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经复查无误,方可提交验收。最终 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随成果一并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 后,应书面申请验收。

表 P-1 样本量确定表 批 量 样本量 1~ 21~ 41~ 61~ 81~ 101~ 121~ 141~ 161~ 181~ ≥ 201 分批次提交,批次数应最小,各批次的批量应均匀 注:当样本量等于或大于批量时,则全数检查。

3.2测绘成果验收工作实施 1.验收

单位成果最终检查全部合格后, 才能验收。样本内的单位成果应 逐一详查,样本外的单位成果根据需要进行概查。检查出的问题、错 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验 收不合格的批成果退回处理,并重新提交验收。重新验收时,应重新 抽样。验收合格的批成果,应对检查出的错误进行修改,并通过复查 核实。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

2.验收工作程序 1 组成批成果

批成果 应由同一技术设计书指导下生产的同等级、同规格单位成 果汇集而成。生产量较大时, 可根据生产时间的不同、作业方法不同 或作业单位不同等条件分别组成批成果 ,实施分批检验。确定样本量

按照样本量确定表的规定确定样本量。3 抽取样本

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批成果中抽取样本, 即将批成 果按不同班组、不同设备、不同环境、不同困难类别、不同地形类别 等因素分成不同的层。根据样本量, 在各层内分别按照各层在批成果 中所占比例确定各层中应抽取的单位成果数量, 并使用简单随机抽样 法抽取样本。提取批成果的有关资料,如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 查报告、接合表、图幅清单等。检查

详查应根据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相应的检查项, 按项目技术要 求逐一检查样本内的单位成果, 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根据需要, 对样本外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或重要要素以 及详查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检查, 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 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a b 测,任一项粗差比例超过 5%;c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通过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评定质量等级, 质量等 级划分为优级品、良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四级。概查只评定合格 品、不合格品两级。详查评定四级质量等级。

根据单位成果的质量得分,按表 P-2划分质量等级。表 P-2 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质量等级 质量得分 优 S ≥ 90分 良 7 5分≤ S < 90分 合格 60分≤ S < 75分 不合格 S < 60分 6 批成果质量评定

批成果质量判定通过合格判定条件(见表 P-3 确定批成果的质量 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合格批、不合格批两级。

表 P-3 批成果质量评定

注:GB/T24356-2009中 6.5.3批成果质量判定: 质量等级 判定条件

批合格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无伪造成果现象,技术路线无重大偏差,详查和概查均为合格 时,判定批合格(若验收中只实施了详查,则只依据详查结果 判定批质量。

批不合格 1.生产过程中, 使用未经计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 均 判为批不合格。

2.当详查和概查均为合格时, 判定批合格, 否则, 判为批不合格, 若验收中只实施了详查,则只依据详查结果判定批质量。3.当详查或概查中发现伪造成果现象或技术路线存在重大偏差, 均判为批不合格。编制检验报告(略(执行 GB/T18316-2008附录 A 4主要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验收方法 4.1质量评分方法

测绘成果的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对其单位成果的 质量评定须遵守数学精度评分方法、质量错漏扣分标准、质量子元素 评分方法以及质量元素评分方法。

1.数学精度评分方法

数学精度按表 P-4的规定采用分段直线内插的方法计算质量分 数;多项数学精度评分时,单项数学精度得分均大于 60分时,取其 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

表 P-4 数学精度评分标准

2.测绘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 差错类型 扣分值

A 类 分 B 类 /t 分 C 类 4/t 分 D 类 1/t 分

注:一般情况下取 t =1。需要进行调整时, 以困难类别为原则, 按 《测 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进行调整(平均困难类别 t =1。

3.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

1数学精度:根据成果数学精度值的大小,按数学精度评分标 准的要求评定数学精度的质量分数,即得到 S 2。

2其它质量子元素:首先将质量子元素得分预置为 100分,根 据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的要求对相应质量子元素中出现的错漏逐 个扣分。S2的值按下公式计算。

S 2 = 100-{a 1×(12/t +a2×(4/t +a3×(1/t } 式中: S 2----质量子元素得分

a

1、a

2、a 3----质量子元素中相应的 B 类错漏、C 类错漏、D 类错漏个数 t----扣分值调整系数

4.质量元素评分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质量元素得分。S1的值按式(P-6计算。(∑=×=n

i i i p S S 121(P—6 式中, S1, S2i 为质量元素、相应质量子元素得分;pi 为相应质量子元素的权;n 为质量元素中包含的质量子元素个数。5.数学精度检测

图类单位成果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 度检测,检测点(边 应分布均匀、位置明显。检测点(边 数量视地物 复杂程度、比例尺等具体情况确定,每幅图一般各选取 20~50个。

按 单位成果统计数学精度 ,困难时可以适当扩大统计范围。在 允许中误差 2倍以内(含 2倍 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 允许中误差 2倍的误差视为粗

差。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 22倍以内(含 22倍 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

2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检测点(边 数量少于 20个时, 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大于 20个时,按中误差统计。高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P-1执行,即: n M n i i ∑ =Δ± =1 2 ·············(P-1 式中, M 为成果中误差;n 为检测点(边 总数;△ i 为较差。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P-2执行,即: n M n i i 21 2∑ =Δ±

= ·············(P-2 式中, M 为成果中误差;n 为检测点(边 总数;△ i 为较差。6.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以 GPS 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为例 : GPS 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GPS 测量成果的检验内容及方法

GPS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见下表。(针对空间定位基准恢复重建项目 GPS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 质量子元素 检 验 内 容 检验方法 点位中误差 数学精度 边长相对中误差

实地检测、比对分析、核查分析 仪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 仪器精度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仪器检验项目齐 全性,检校方法 正确性

不同类型接收机联合作业时, 精度比对测试结果是否 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核查分析

天气情况符合性

核查分析 观测条件合理性

多路径效应规范性和正确性 核查分析 天线高测定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时段数的符合性 核查分析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卫星高度角、PDOP 值、钟漂、同步观测时段数等的符合性

核查分析

观测方法正确性 成果的取舍、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核查分析 记录内容完整性 记簿 规范 性

数字划改、数字修约规范性 观测质量 记录规范性

观测数据格式符合性、内容的完整性

核查分析

起算点数据可靠性 核查分析 起算点等级、个数符合性 核查分析 起算点选取的合理性

核查分析 起算点数据录入正确性 核查分析 计算质量 起算数据正确性 起算点兼容性 核查分析、比 对分析 质量子元素 检 验 内 容 检验方法

坐标系统选择的合理性 核查分析 坐标系统符合性

坐标系统使用的正确性 核查分析 观测数据录入正确性 核查分析 星历使用正确性

核查分析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或数据采用率 核查分析 基线选取合理性 核查分析 数据处理正确、合理性

坐标改算正确性 核查分析、比对分析 验算指标的齐全性 核查分析 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比对分析 验算项目齐全性 指标的符合性

核查分析 点位布设和密度是否利于扩展和联测 实地检查、核查分析 边长符合性 旧点利用符合性

辅助点、方位点布设规范性 点位布设合理性 起算点的分布及点位情况 核查分析

实地点位的符合性 实地检查 展点图内容完整、正确性 核查分析 点名、点号正确性 核查分析 点位概略位置准确性 实地检测、核查分析 选点质量 点之记内 容完整、正确性

点位略图、交通路线图、环视图与实地的符合性 实地检查 埋石质量 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 实地检查、核查资料

质量子元素 检 验 内 容 检验方法

标石类型和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 实地检查、核查分析、实地检查 标志类型、规格的正确性 实地检查、核查分析

标石外部整饰规整性 实地检查 委托保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核查分析 资料装订规整性 核查分析 资料格式规整性 核查分析 整饰质量

资料正确性 核查分析 技术总结内容完整性 核查分析 检查报告内容完整性 核查分析 资料完整性

成果资料完整性 核查分析

7.高程 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以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为例 : 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水准测量成果主要检验内容及方法 质量子元素 检验内容 检验方法 数学精度

1、每千米偶然中误差的符合性

2、每千米全中误差的符合性

3、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的符合性

4、附合路线、环闭合差的符合性

1、比对分析

2、核查分析

3、实地检测

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水准标尺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仪器类型与测量等级的符合性 核查分析 水准观测方法的正确性 水准检测方法的正确性

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联测和接测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合理性

核查分析

成果的取舍、重测合理、正确性 测站观测误差的符合性 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的符合性

1、核查分析

2、比对分析 记录规范性、划改的规范性 记录、注记内容完整性 核查分析

测站数据计算正确性

1、核查分析

2、比对分析 观测质量 观测成果 质量 数据格式符合性

核查分析 起算点等级、个数及分布情况 起算点数据录入情况 核查分析 起算数据 正确性 起算点兼容性

1、核查分析

2、比对分析 高程系统采用的正确性 核查分析 验算指标的齐全性 核查分析 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核查分析 计算质量

验算项目 齐全、正确性 验算指标符合性 核查分析 质量子元素 检验内容

检验方法 高差改正方法正确性、齐全性

1、核查分析

2、比对分析 数字取位、修约符合性 核查分析 网形结构合理性

核查分析 点位布设 合理性 点位密度合理性(测段长度、区段长度

核查分析 水准网、环线、路线图的完整、正确性 核查分析 点位选择合理性(地质条件、稳定性条件、永久性条件等

1、实地检测

2、核查分析

点名、点号正确性 点位概略位置准确性 点到相关方位物的距离的正确性

1、实地检测

2、核查分析 点位略图、交通路线图 接测图的正确性 选点质量

点之记内容完

整、正确性 点位说明的正确性

1、实地检测

2、核查分析 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 标石、标志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规整性 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的规范性

水准点护井建造的规范性 水准点标志盖、指示碑的规范性

1、实地检测

2、核查分析 埋石质量

委托保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 核查分析 资料装订规整性 核查分析

资料格式规整性 核查分析 整饰质量 资料正确性 核查分析 技术总结内容完整性 核查分析 检查报告内容完整性 核查分析 资料完整性 成果资料完整性 核查分析

8.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查记录表(参考件 1.大地控制点(选点质量检查记录表

日期:2010年 8月 12日 测区名称 ***工程区域大地控制网 类型 B级点/结点/基本点/普通点 点名/点号 ***/*** 设计规格 基岩点/土层点/ 项次 项目名称 质量标准 检验结果 评定 1 类型与规格 选择在基岩/土层/其他,是否合 乎设计要求,若选择在土层点理

由是否充分。选择在风化基岩上 符合 点位稳定安全

远离震动源:远离铁路 50米远, 公路 30米远,远离开山取土、易 受建设施工破坏等地点。

1、点位离公路约 100米;

2、附近无施工地;

3、点位稳定安全。符合

多路径影响 远离多路径影响:远离湖泊水体 与大于 15°高度角的墙壁、树冠 等物体 30米远。

周围无湖泊与高度角大于 15度的墙壁。符合 3 地质环境稳定 地质环境稳定地点:地壳构造的 刚性块体内, 岩石土质坚实稳定。不可在地壳破碎地点,滑坡、矿

区、塌陷、水淹地点选点。见证资料 符合

点位环境描述 地质构造、岩石与土质性质、冻 土深度、地下水、气候等点位背 景资料来源可靠(见证 见证资料 符合

电磁干扰 远离电磁干扰源 200米,是否影 响手持 GPS 接收机定位为准。无电磁干扰源 符合 检 查 项 目 4 工作环境 方便 GPS、水准联测, 满足观测条 件

水准联测路线满足观测条件 符合 经度 纬度 大地高 1 定位 水平方向 1秒,垂直方向 20米(WGS-84 102°37′50.″ 31°59′36.5″ 3364m 符合 检 测 项

目 2 环视图 15°高度角以上阻挡水平投影范 围不超过 30%, 北面山体高度角 25°至 30°, 环视覆盖水平投影角约为 30°。符合 备 注

测区作业单位 四川省第**测绘工程院 质检评定意见 选点者 中队检查者 大队检查者 局质检站代表 质检组长 2.大地控制点(埋石质量检查记录表 日期:2010年 8月 12日

测区名称 ***工程区域大地控制网 类型 B级点/结点/基本点/普通点 点名/点号 ***/**** 设计规格 基岩点/土层点/ 项次 项目名称 质量标准 检验结果 评定 1 类型规格 选择在基岩/土层/其他, 是否合乎设 计规定(要求见证 见证资料 符合 基础墩 基础墩基坑深度、宽度、岩土性质、钢筋构架要有(照片见证;水泥标

号、钢筋规格、裹筋布置最大间隔不 小于设计要求(见证;见证资料 符合 标志 标志与标石连接牢固, 下标志不可裸 露在外,保护措施可靠。

连接牢固,有保护措施 符合 标识盘字符内容正确、字符清晰, 安 装位置正确;字头正南正北,字体清晰 符合 4 标石

外部修饰平整、无空洞、裂缝、蜂窝, 油漆刷贴牢固无气泡。

油漆面效果较好 符合 点之记点名、编号、坐标填写正确, 文字、注记说明正确、标注尺寸齐全 正确。点之记无错漏 符合 检 查 项 目 5 点之记

略图绘制地物间的相关位置正确, 方

向正确、符号清晰易读, 点之记修饰 整洁、美观。

略图中地物间的相关位置正确 符合 1 柱石整体垂直无明显倾斜, 柱石顶面 高出地面高度与设计的偏差小于 10 cm 高 82.0cm,柱面气泡居中。柱石面西南 方向欠圆滑(从上至下 6cm 处的条带欠 圆滑 符合 2 柱石

外径不小于 40cm(SN48.2cm(EW48.4cm 符合 基座 基墩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 标志中心距柱石边缘或对角线最大 偏差 1cm 以内,指北方向小于 5°;偏东 1mm 符合

上下标志高差量测精度优于 5毫米 下标志中心离柱体 8.5cm,下标志中心 高出地面 1cm,上下标志高差 79.4cm。符合

检 测

项 目 4 标志

测量标志垂直安置, 气泡居中, 偏移 不超过 8角分 气泡居中 符合 备 注

“****”点号位置下凹较明显,“B 级点”位置下凹。地平1.23m*1.19m。测区作业单位 四川省第**测绘工程院 质检评定意见 埋石者 中队检查者 大队检查者 局质检站代表 质检组长

3.水准标石选、埋单元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表 日期:2010 年 8 月 14 日 测区名称 路 线 名 序 号 1 检查项目 ***工程区域大地控制网 Ⅱ**线 检查记录 经度:103°42′24.7″ 坐标测定 纬度: 33°02′12.6″ 大地高:3529m 2 选点位置 基础墩 护井 满足 GPS 观测条件:满足 不符合条件: 形状与规格: 边长=**.*m 高=**.*m 深度:**.*m 形状与规格: 边长=**.*m 高=**.*m 指示碑(盘)上打印字符位置正确程度: 指示碑(盘)□不合格 □不合格 3 测量标志 下标志 外部整饰 缺漏项:无 点之记绘制 记录错误项:无 符合 标志与柱石的联结:■可靠 □合格 □合格 □不可靠 符合 / ■合格 符合 / 指示碑(盘)上内容是否正确、字符是否清晰: 符合 / / 符合 选埋人员 点 名 四川省第**测绘工程院 **** 评定或意见 标志中心与柱石顶面几何中心最大偏差:**.*mm 上、下标志高差:**.* cm □不合格 备 注 测区作业单位 埋

石者 四川省第**测绘工程院 中队检查者 大队检查者 质检评定意见 局质检站代表 质检组长

篇5:班组检查验收制度

为了加强队组巷道质量管理,完成质量标准化的任务,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实行计件打分的采煤队应配备专职验收记录员或质检员,掘进和其它辅助计件班组配备兼职验收记录员,兼职记录员仍参加本班生产工作,但人员基本固定,同时应配备必须的记录。验收计量,计算工具等。

二、验收记录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基础性的工作,必须选择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熟悉生产过程和本班生产计划工作面规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胜任验收记录工作的职工担任。

三、验收员受队长和科室双重领导,验收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在现场进行,严禁虚报拟造,且验收员应会同当班班组长,接班班组长,按照规定的质量和验收标准共同验收,两班有争议时,请队领导进行解决。

四、验收必须严格按规格质量要求,不合格不验收,并令其返工或让别的班返工后,作为返工人员的任务,任何人不得故意为难,强迫记录员破格验收,掘进验收员要经常检查工人操作是否正确,发现不合格及时返工,避免造成浪费和事故,工人和队领导要吸取和支持验收员提出的改进意见。

五、验收员应实事求是反映生产情况,正确记录验收结果,并按下列项目填写验收记录单:

(一)、当班完成合格产品数量(产量进尺各项工作量)所得分数

(二)、不合格品数量,原因及其所扣分数

(三)、处理上班遗留工作及所得分数。

(四)、停工停产起止时间及原因,影响工程人数,责任者及另行分配做其它工作情况人数等。

(五)、当班出勤人数,当班坑木,雷管火药坑代品等主要材料消耗情况。

(六)、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情况。

(七)、按规定要求其它相关项目,验收单要有交接班双方及记录员签字生效。

(八)、验收记录结果每天向工人公布,使工人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九)、各级领导要重视和支持验收记录工作,帮助验收员所行其职责,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5》教案下一篇:参加学院新员工培训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