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观后感感想

2024-04-17

《大国崛起》观后感感想(共14篇)

篇1:《大国崛起》观后感感想

观看《大国崛起》的感想

从第一次在课堂上观看《大国崛起》后,心里就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将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呢,这几天的时间,把这部电视剧终于看完。看完后,心情久久地不能平静,感触颇多,一时不能言尽,只能这样凭着自己的思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在这几个国家从封建落后的制度到迅速的崛起,成为称雄称霸全球几十年几世纪的强国大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创新。勇于破除过去那些旧的思想和制度,把握当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让他们从一个弱国小国崛起成为了屹立之久的大国。

创新,我想这个词一定不陌生,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的推动,而且每个时代的进步就必然会有一批先驱来为这场进步奠基,秦朝的大统谁能够忘却商鞅这个被五马分尸的人,世界对宇宙的了解有谁能够忘却哥白尼被火烧死的那个场景。历史年轮的进步需要有人来付出,来牺牲。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就是能够虽然他离开了这个物质世界,但他依然留在人们的精神世界,被人们记起。这才是人活着的真正意义,被人们学习其精神,推崇其精神,他们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刚刚看了十二五的《建议》,其中围绕的就是创新这个词展开的,现在这个时候也该是转型的时候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时英法美等国抓住了机遇首先开始变革,也给他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候日本德国美国又利用科技兴国,造就了这些科技强国物质大国的形象;第三次革命时信息化互联网时代,造就了一些经济上的暴发户,他们主宰了这个时代。而今,世界又面临着一个转型变革的时代,谁能够在这个起跑线上再次领航,谁就是这个时代新的主宰。太长的时间我们就一直陶醉在自我编织的谎言世界里,不愿醒来,就这样一直陶醉着,享受着。

这个社会无疑需要这么一批人,一批敢于讲真话实话的人,对于不满现状能够提出自己关于如何现状改变的意见,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可如今,空话假话大话到处都是,恭维的话套话官话经常被人用起,这不是一种和谐的表现,这是一个假象一个不好的现象,这就像是国外一再用什么GDP总量第二第一的鬼话来迷惑国人眼睛的假象。这个时候我不禁想到戴旭写的那篇文章里提到的:清朝的时候我们的清政府GDP总量占全世界的1/6,却被各个不大的国家割的四分五裂的,如今,这个什么GDP还有什么用呢?

第二个词是:领头羊。所谓的领头羊也即英雄人物。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与每个时代是相结合在一切的。也可以说时每一个时代孕育了每一个时代的英雄。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这样的人物数不尽数,他们用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独到的见解,以他们对所处的社会深刻的理解,并将脑中的诸多想法付诸实践,带领着同样感受到时代局限的人们创造一

个新的时代,适合人们生活的时代。大多时候,人们反对一些个人英雄主义等等,但是我们要划分的看待这个问题,不可否认,有些个人崇拜主义的确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给这个社会,给人民,但是,他也有积极的一面。秦末的陈胜吴广,如若不是他们领头,可能秦朝还可以出现三世四世。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评价时是这么说的:没有毛泽东,中国可能还要在探索新中国的道路上经历更长的时间,可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句话体现出毛泽东的地位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个词是:崇尚真理。伏尔泰曾说过:“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凯撒、亚历山大或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和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忍’’。的确,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事情都成为了浮云,而唯独真理不是,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被更多的人认识认同,让更多的人认同。而那些为真理而付出生命或其他的人们也会渐渐地被人记起。也许,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他的主题词、主旋律,但这些却不一定都是真理,真理诞生的初期往往让人难以接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可想这些人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真理的诞生时需要历经很艰难的过程的,而且在一个时代里,并不是每一个真理都会顺利的成长起来,往往会被夭折在摇篮里。可是最后,当真理

诞生后,为真理付出的那些人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第四个词是:恒心毅力。这是每一个国家民族个人都必须要具备的。在19世纪末,清朝末年也有过改革——百日维新。然而却又早早的夭折掉了。要敢于和那些落后封建的思想作斗争,并且要坚持下去。随着自己经历和阅历的增长,开始深深的感到恒心和毅力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而且对于其他的条件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不管是一个国家民族,还是个人,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也不会一直都处于成功的地位。但是成功是有方法的,有共同点的。我们在每做一件事情前必须要三思而后行,把事情想得周到详尽一些,把可能出现的事情都大体的预测一下,这样在出现类似的情况是能够容易的解决。即便不会遇到同样类似的事情,但这种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为自己积淀一些走向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最主要的,尽管对于这些国家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的个体通向成功还是需要各自全方位的把握争取的。

——《新源文集》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篇2:《大国崛起》观后感感想

——孙中山

孙中山诞生于暴风骤雨席卷九州大地、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峥嵘岁月,故乡在濒临南海的广东香山县。在近代中国曲折剧变的历史进程里,孙中山扮演啦民族英雄、革命领袖的重要角色,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与近代化前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永垂不休。

自幼艰苦磨砺,羽翼渐长成满怀爱国与变革热枕的青少年。孙中山与1866年出生于广东南部的香山县翠亨,“负山滨海,地多沙碛,土质硗劣,不宜耕作”。仅有70户人家的村庄,大部分居民生计艰难,耕地多为地主、官僚占有并实行残酷的地租剥削。从6岁起就参加农家活动;年龄稍长,便协助父亲下田耕作。困苦的生活在童稚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早知稼穑之艰难”“我是苦力,同时也是一个苦力的儿子。我生于穷人家庭,我自己仍然是穷人”,幼年的他就认识到“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此时,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广泛流传,刚刚覆败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给孙中山以深刻的影响。天国英烈们的壮举令他无限仰慕,热望洪秀全灭了清朝,深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的悲剧结局而惋叹。这种反侵略、反剥削的斗争精神深植于他心中,致使他不知一次赞扬故乡“不在地形之便利,而在人民进取性之坚强;不在物质之进步,而在人民爱国心之勇猛”。孙中山越来越强烈地憧憬着新的世界,对太平洋中那个“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亦放”的群岛心之向往,几经家人恳求后,13岁终于踏上啦泊在澳门码头的英伦,抵达万顷碧波的美丽的夏威夷。初次远行大大开阔啦他的眼界,“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幕西之心,穷天地之想”。檀岛的学校生活是孙中山接受欧洲教育的发端,初步接触到的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使他耳目一新;当地人民反抗美国的侵略和架拉鸠国王的统治,给他开始形成的政治见解以很大影响。他常与中国同学“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少年时代已经逝去,青春年华伴他回国。开阔的视野,新的知识和观感,变革社会的热枕以及对国内腐败万恶、迷信无知、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的愤懑使他走向啦探求救过救民的道路。

艰难顿挫,愈挫愈勇。北上投书——政治生涯的最初挫折。“行医日只一两时,而从事革命者实七八时”越发热衷于政治活动的孙中山,于1894年初,与陆皓东回到翠亨亭起草《上李鸿章书》,又与港来蕙代他主持药局的陈少白反复推敲,决定北上投书。在书中,他指责了听任“关卡之滥征,胥吏之多端”的封建苛政,批判了“徒坚船利炮之是务”的“舍本图末”的洋务派,确认“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尖利炮,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当务之急,则是“农政之兴”变革将使贫弱的中国臻于富强:“以中国之人民才力,而能步武泰西,参行新法,其时不过二十年,必能驾欧洲而上之”,这种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方案体现啦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却并未得到李鸿章的理会。

上书的失败给孙中山以很大的刺激。但此行并非徒劳,他得以进一步认识清朝廷的腐败,加之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些因素激发啦他的革命意识,“知识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年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从此,孙中山从变革之路专享啦革命之路。

他积极地响应时代的召唤,勇敢的走在啦历史潮流的前端。1894年11月组建啦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宣言”号召人民拯救危亡,“振兴中华”,入会誓词则为“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并制定啦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乙末广州之役”,走向共和的第一步;流亡异域,“伦敦被难”,更加勤奋读书观察,思索新的出路;振聋发聩的惠州起义,“两万人皆慷慨激昂,呼声振野”,乃兴中会策划的规模最大的起义。虽都已失败告终,然已引起啦揭竿呼应的气势,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招集同志,合成大团,以图早日发动”,为促进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孙中山的宣传和组织活动仍在艰苦进行着。

为创建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共和国不懈奋斗!在以旧民主义革命的高峰——辛亥革命为标志的时代交响曲的演奏中,孙中山充当啦“指挥”和“第一小提琴手”。在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啦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无疑是比较先进、科学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方案。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他于1911年发动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度的辛亥革命!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和主持啦设在南京临时政府。当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攫取后,他又举起啦旨在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中华革命党反袁斗争和护法运动的旗帜。

共和制度缔造维艰,捍卫共和制度充满困顿。然历史的进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然任何杰出人物作用于历史并非随心所欲,他们的眼界、观念和理想总是为时代所时代制约,而其活动只能立足和凭借于现实的舞台,必须“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可谓“时势造英雄”。但是,历史是人们创造的,出类拔萃者必能倡导一定的社会思潮和运动,他们的所作为所产生的重大能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英雄造时势”乃另一面命题。

篇3:大国电商崛起

P26电商“中国梦”

P28平台经济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P31流量红利

P34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及其核心竞争力

当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驱动力。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96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2013年11月21日,为落实《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公布《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使得电商行业“春风得意马蹄疾”,到2015年,电子商务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商品和服务流通方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随着大国电商的崛起,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地区电子商务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将进一步发力,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将加速落地,行业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互联网金融等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进程将迎来爆发,目前以城市、基地、企业的电子商务示范体系,点面结合构筑起中国电商体的基础骨架。但给力的数据增长和企业居高不下的热情下暗藏多种隐忧,行业规模不等于国家电商行业竞争力,中国电商目前仍面临哪些“升级”的问题?扩消费、启动内需,将中国经济增长转变到靠内需拉动,流通体制的变革最为关键,而条款分割、地域封锁等是电商流通行业的痼疾,如何化解?如何着力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随着中国电商基础设施开始成型,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正由单纯的电子商务转变为一种平台经济的发展,在华东地区特别是在广东上海等地,这种转型是非常明显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在电子商务在发展到具有物流平台支撑时,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在被平台经济所代替。这不仅仅是概念的问题,而是两者出现了内容上的区别。平台经济概念的转变也意味着电子商务的创新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利用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力,实现电子商务自身商品的市场流通模式的创新,这给电商们提出非常严峻的挑战,也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平台经济”正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篇4: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如何共处

现在,国际体系已经完全发生变革了,70年前联合国的成员不到60个,现在已经将近200个了。在二战快结束的时候,外交政策主要是集中于大西洋地区,现在每一块大陆、每一个大洲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对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一种能力,能够了解正在发生的变革。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发生着不同的变革,有些地方一切井井有条,但也有一些处于混乱当中,比如说中东地区,在那里发生的事情也影响着其他的地方。

同时,现在还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说网络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如何同时应对这些挑战呢?谁又能为处理国际事务来负主要的责任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世界各地区如何相互影响,过去有一些地区是无法相互联系的,而现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可以非常便利地建立相互联系,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影響着事态的变化。

我来重点谈一谈中美关系。人们常说美国是一个守成大国,而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这两者之间肯定会发生冲突,那么如何处理冲突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意在与潜在竞争对手之间建立这种关系,奥巴马总统也对此表示欢迎。

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赋予这个概念更多的内涵。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崛起的大国和守成大国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陷入冲突的境地,世界各国在互动过程当中对问题有不同看法是非常正常的。同时它也显示:过去很多冲突是靠着军事胜利而告终的,但当前的情况下,军事手段已经行不通了。很多全球挑战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解决,这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新特征,这也是中美两国超越冲突,开启一种国际秩序新模式的动力所在。

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美国相对来说看问题是很务实的,它把和平看作国家之间的一种正常状态,如果有紧张或者潜在冲突要出现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来平息。而中国往往比较有忧患意识,一个问题发生之后就会觉得它可能会导致新的问题出现。可见,中美两国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然而从最根本上来说,中美两国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充分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处理好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以高效的方式来管控好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两国需要在一些日常问题和长远问题的中间地带找到某些合作的领域,双方都应当以坦诚的态度向对方说明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国际秩序的看法是什么,共同探讨应对全球挑战的战略。只有这样,双方才不会被危机所困,这也是在我看来中美两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中美双方应当继续加强对话和合作,双方合作的效果、对世界各地冲突的看法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影响整个国际体系,对于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40多年前来中国的时候,我们处理的是双方之间的分歧,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共同的机遇;40年前,我们要做的是管控好眼前的威胁,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来影响整个国际体系,确保不同地区间的危机和冲突处于可控范围内。所以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谢谢。

篇5:《大国崛起》观后感

感想一: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在于他们的勇敢。当时人们对海洋的恐惧是我们现在体会不到的,但他们凭着冒险精神一次又一次得向大海冲锋,尤其是他们为了争夺市场而减少防御增加储货量!然而上天给了他们回报——美洲大陆无尽的资源,世界霸主的位置!葡萄牙,西班牙依靠着海洋优势,掠夺迅速崛起,然而兴奋得意的他们却因没有发展工商业而很快盛极而衰。由此可想,努力而不能得意,抓住机遇,不能暴力掠夺,应思进取,谋发展。

感想二:荷兰

一直听说荷兰是风车的国度,觉得是田园,舒适,生活节奏慢的地方,但通过《大国崛起》,我发现,荷兰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比起在他之前的西班牙,葡萄牙,和他之后的英法,它可以说是一个过渡,将海上的争夺转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奠定了由经济体系的改革带动发展的基础。

荷兰的发展历程还给我一个感觉,就是幸运。它一切都已商业利润为重,其他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无所谓!他们对政治似乎毫无兴趣,而只关心自己的生意能不能做得成,需要交多少的税收!可比起英法美,它的崛起过程无疑是轻松的太多,它的作法没有针对国家崛起,可偏偏促成了辉煌!

回首荷兰的发展之路:

当年,西班牙占领荷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半点抵抗,荷兰人就俯首称臣了!后来西班牙人宣称,荷兰是西班牙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毫无异议!当西班牙人派来总督,当他们的国王的时候,他们就马上顶礼膜拜了。。。

但是,当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税的要求的时候,荷兰人就不干了!他们马上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然而,当他们夺回自己国家主权的时候,却没有人有想过要成立自己的政府和国家。他们做了让现在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去英国请求英国的女王来代理管理他们的国家。但是,当后来他们发现英国人比当年的西班牙人更加的剥削自己的时候,他们又起来反抗了。。。荷兰人注重资本,注重商业,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一切了。当年他们驾驭船队来到中国,为了可以和中国人做生意,三叩九拜地去晋见中国的皇帝!而同样的事情,诸如英国,葡萄牙之类的其他国家,却不肯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荷兰人说: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尊严,又何足挂齿!

感想三:英国

英国的崛起之路更是让我们感触良多。其实,英国只是在最适当的时间采取了最恰当的措施,之后步步为营,走上巅峰!虽然,这个国家远离大陆,却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宏图伟业,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从某种意义上,与欧洲大陆的国家显得格格不入,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如当年,它在别国都在实行高度集权时,展开了资产阶级革命,在别国正在效仿英国展开资产阶级革命是,它就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就如当今,欧洲都在如火如荼地欧共体,实行统一货币的时候,英国的英镑依旧我行我素动······细数历史的重要变革,哪一次少了英国的身影?

英国的崛起,还少不了那一个个发明,那一个个大家——牛顿的三定律,瓦特和博尔顿的蒸汽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行各业共同发展,早就英国国力强盛!

感想四:法国

法国,是一个非常有独特魅力的国家!其文化曾经影响全欧洲,让整个欧洲的人都以说法语为荣;其铁蹄也踏遍过整个欧洲,亦将其政治思想传遍所有所到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国促进了许多国家的社会进程!当很多国家处于封建,城邦国家的时候,拿破仑的铁蹄一把扫平,迅速介绍到了现代的思想风潮!这其中就包括促使了德国的统一。

法国是一个革命不断的国家,曾经出现过N个帝国,N个王朝和N个共和国!连近代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人民公社都是出现在法国,虽然,很快就破灭了!法国是一个极其注重思想的国家,敬重思想家,艺术家!相比,我们的国家,似乎在这方面欠缺得太多了。

感想五:德国

对于德国,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无庸置疑,德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但是,这是有理由的!

曾经的四分五裂,多达300多个小城邦国家,到最后的最终统一,成就了成为军事和经济大国的基础!统一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的重要,犹如现今的中国!诚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促成国家的统一,但是步子似乎稍显得慢了点!当年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说过,在通过和平的方式统一国家的途径失败之后,通过战争和流血的方式,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我们在处理国家统一的问题方面,有时候是否有点显得太懦弱了?后世应该会给一个公平的评价!

德国强大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和现今中国,还不能真正贯彻义务教育相比,在德国实行的是终身免费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反而会处以惩罚!如此重视国民教育的结果,就注定了德国领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强国!

德意志亦是一个非常懂得自我反省的民族!承认自己所有战争是犯的错误,赔偿所有应付的补偿!对于日本一直在修改教科书磨灭自己的侵略历史不同,无疑德国将自己在世界大战的历史真相大书特书,更能得到世界民族的认同。

感想六:日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异类!就目前来看,日本是唯一一个亚洲的经济强国,当年的军事大国!翻开日本的近代史,有着近乎和中国相类似的遭遇!她也被西方的列强侵占过,也签订过诸多不平等的条约!日本的民族,是一个尊敬强者的民族!所以,在承认自己不足的同时,将西方的一套东西快速地搬到了本国,使国力迅速地得到了提高!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美国打开日本门户的仅仅二十年后,日本就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了邻国朝鲜的门户,成为其殖民国!

不得不承认,日本创造了很多的奇迹!切不说,她脱颖于亚洲诸国,一枝独秀,位于世界强国之林。单看看,日本在二战失败后,从一片废墟,又迅速崛起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是多么的可怕和强大!

铭记着日本给予我们的痛苦国难,崛起!

感想七:俄罗斯

对于这个国家,中国对其有太多的感情了!她一直都走在中国的前面!苏联曾经的成就,绝对是整个20世纪最大的奇迹,也是让曾经中国的领导人一直顶礼膜拜的!

他们如今的失败,正好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路在我们脚下,不知道我们会如何继续走下去,又会走成如何......除此之外,我还非常佩服彼得大帝。他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却为了国家的发展去欧洲当船工,与本国工人共同工作亲自体验,从而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制定更好的政策,也是国家走向了顶峰。但他犯了一个同日本发展一样错误,就是没有协调好旧传统与新文化的关系,使得政局动荡,其实中国的表现虽然不明显,但这种矛盾在我们国家中还是很突出的,我们需要协调好这种矛盾。

感想八:美国

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摧残了世界的文明,那么她唯一成就的,就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了。它可以说是在战争中发家的。20世纪依靠战争使自己强大,到了21世纪,依旧依靠武力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秩序,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也许我们对美国的霸道一直都嗤之以鼻,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她的强大!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19和20世纪如此,21世纪又何尝不是如此!它能够去指责别人的私事,是因为它有实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向它学习,让我们自己强大起来,强大,才能不挨打。

篇6:大国崛起观后感

信息学院通信081-10郑湘宁

在历史的河流潺潺的行进的过程中,一个个大国也在崛起中体现了自己的地位,形成了如今的社会局面,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仅是感叹于崛起的速度之快,更是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与经验。

(一)人才科技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想必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事实在当今社会的确也是如此,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强弱不可回避的问题,进而引出的科技更是第一生产力。

纵观历史的长河,许多国家在不同的地区正是靠着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倍增而迅猛崛起着。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德国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法国真正的崛起之迷也是在于国民的素质和教育。而就在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而也就是在那时,我们远远的已经开始落后了。

由此看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势必要成为国家发展的工作重点,只有在这个科技化逐渐加强的信息化时代,我们把握住了第一手的技术才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为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由此也能更好的增强国民经济实力,在整个国际社会上立足。

(二)侵略战争 当然,西方式的崛起也是以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基本表现形态,而这种扩张和掠夺也是成就西方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对于早期崛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尤为明显。正是凭借着殖民扩张和掠夺,才成就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的经济繁荣和霸权。对非洲和美洲的黄金和白银的疯狂掠夺使得这两个国家在短时间成为了欧洲强国。二是重视商业扩张和市场争夺。西方式的崛起伴随着商业的大规模扩张,为了给日益庞大的商品找到销售市场,争夺霸权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拥有霸权的国家,其产品不仅拥有优势的市场地位,而且拥有优势的价格地位。正是看到这一点,后来的霸权国家荷兰极力发展商业贸易,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也随之成为欧洲的商品和货币的中心中心。荷兰人对追求商业利润的执著使得政府以商业扩张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荷兰也因此成为“世界性商场”。为了争夺商业利润,荷兰与葡萄牙、西班牙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与荷兰一样,英国的崛亦伴随着商业扩张和市场争夺,英国政府尤为重视对外贸易。因此从这也能看出欧美崛起也是靠着扩张掠夺而来。而在这样一个文明化的社会,似乎当时的影子已经不能重现,但是还是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发生着,种种说来还是人的野心肆意的庞大,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我们解决反对恶意的战争与不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面对历史,我们坦然接受,然而历史背后的东西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现探索,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的珍惜和平,更多的是要靠着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来提高整个国民生产力,而不是那些伤及无辜生命的战争,而我们中国势必也是会在这条科技人才为基线的路上增强自己更个方面的实力,成为历史河流中一朵最绽放的奇葩!

篇7:大国崛起 观后感

刚刚看了央视的《大国崛起》第六集之《帝国春秋》,讲述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衰落与崛起,非常耐人寻味。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给全世界带来最大的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融入世界,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家,很让人敬佩和尊敬。我这里想说的是其实很多问题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从德国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来看,它无疑就是想称霸世界,主宰所有民族,但是我们看到在当时民主及人权思想还远没普及的时代,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所有强大的国家或集权体所共有的吗?大到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小到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清朝的统一,都是一个集权体强大之后对周边范围内的征服和侵略,而被称为一个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的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警察”美国,因为碍于“人权”、“民主”等问题,于是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表面君子背后小人的通过发动战争、干涉内政、布置军力等手段妄图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吗?因此,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价只是由于它们产生的历史作用不一样才对它们褒贬不一,而这些所谓的“历史作用”却也是不同民族和人民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当然,这里要澄清的是我只是对这种自己强大之后的妄图主宰世界,或者希望能够实现对近邻的主权统治的愿望的一种理解,并不表示支持,更不是对其残忍的屠戮、虐杀、侮辱人类的行为表示丝毫的理解或赞同。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经常会从历史学家嘴里听到说,认为那些统一民族或者国家的国王、君主或政权,对于历史的前进起着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进步,那么我就想知道了,如果哪个民族或国家统一了整个世界,是不是它就能够促进世界的融合和进步呢??这一点其实真的非常有趣,我们来继续看德国。在1804年德意志被拿破仑征服之后,一直是处于分裂状态,又300多个小的邦国构成,彼此相互独立,最多时有6000多种货币,并且彼此之间征收高额关税,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于是当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后,促使德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俾斯麦的功绩也广为后世所称颂。之后的德国国王威廉二世希望能继续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开始发展世界大战,妄图将全世界统一,然而德国不但战败,而且他也广为后世所唾骂。都是“统一”,而结果及后人的评价却是大相径庭,确实比较有趣。也许有人会说这其实是民族性和地源性造成的,本来的德意志就是一个国家,它本来就有权统一,而称霸世界就是侵略别的国家。但我想说其实本来世界就是相对的,“大”与“小”,“高”与“矮”,“美”与“丑”就都是相对的概念,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是各自混战割据的情况,后来也都被秦朝统一,实行君主专制,为什么就不可能将其复制到“世界地图”上呢? 可以设想有这样一天,外星人来侵略地球,整个地球面临被征服的危机,于是地球上的各个某个国家发动革命,统一了全世界,开始与外星球对抗。也许真的到了那一天,这个统一全世界、称霸地球的国家也一定会同样被全人类的后世所歌颂。又是一个“帝国春秋”!

观后感《二》第三遍看大国崛起的德国篇,再一次为这个民族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历史所震撼、感染。它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世界历史添加最多浓重笔墨的国家。从分裂走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走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也为世界上所有正在崛起的国家做着警醒。分裂之痛一直困扰着德意志,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个个欧洲强国都不愿看到它的崛起,于是各种阻挠困扰接踵而来,拿破仑的那次袭击,更是加重了这种分裂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我们如今熟知的人物诞生了——歌德用诗句描述分裂之苦,贝多芬用音符抒发国败之痛,黑格尔等一些哲学家更是用理论寻找强国之路。这条路最终经历近70年的时间被德国人走出来了,李斯得、俾斯曼都是使德意志走向统一之路的功臣,在俾斯曼的率领下,新起的德国很快就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经济发展迅速超过法国,而德国发展如此之快的前提正是统一的领土,动力则来自教育。就连在德国最穷的时期,也从未放弃过教育,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这也就不奇怪,大学教授中就有29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就有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科技的腾飞给德国的经济带来希望,政府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他们以“德意志的科学家”身份勤劳的工作,为德国不断创造着无尽的财富,这样的德国是凝聚的团结的。然而两次世界大战把这一切的毁灭了,空前的强大使德国失去了理智,两次发动了世界大战,伤害了世界,更伤害了自己,也写下历史最为黑暗的一页。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又分裂为两部分,这种结果又把德国人心中最大痛楚揭开,到底哪里才是德国?历史又回到了这个问题。而德国怎样面对二战又是世界对德国的拷问。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纪念为二战付出惨痛代价的犹太人。那天,勃兰特作出了一个让世界震惊不已的动作,他面对死者墓碑,跪倒在地。德国面对二战的态度与日本大不相同,他们没有回避,而是勇于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甚者对德国更加尊敬,这样的态度,也让德国复兴容易了许多。1990年10月3日,德国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了。统一后的德国又在经济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经历这许多年的风霜磨练,德意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他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敢于面对,坚韧的个性。德国是我除了祖国外第二个喜欢的国家,为了他的历史,他的品格,他的智慧,他的力量。

片中,1990年统一的场景很让我感动,甚至有点想哭,我看着画面上一个个兴奋的脸庞,再想到德国重新走向统一的艰难及德意志历史的全过程,就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民再次看到国家统一的欣喜,国家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在异国他乡时,家乡就是自己的寄托,在夜深人静时,在孤独寂寞时最想的也是自己国家的人、事。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那时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怎样的幸福,和来之不易的心酸,不过是喜悦的心酸,在这种情绪下,看到人们举着德国的国旗欢呼时,就能感到那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就如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一样欢腾,不过后者还是没有前者的分量中。

篇8:大国崛起与国民幸福

2010年, 是中国人民骄傲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 中国的GDP为58786亿美元, 日本GDP为54742亿美元, 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 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在欢呼的同时, 有的人却不禁在问, 中国崛起了, 我们的幸福指数如何, 是否与我们的经济增长水平成正比?

大国崛起梦始终是我们华夏子孙绕不开的一个情结, 它承载着几代中国人梦想。而就在几年前, 或者到今天, 我们的这个梦终于得以现实。就在我国经济实力在国际排名上不断提升时, 社会民众的“大国国民”幸福感好像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一些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突显出来, 甚至有的人认为, 国民幸福感不但没有提高, 反而在降低。那么, 对于大国崛起是否应回归到“民主”?应如何从“大国崛起”角度探究“国民幸福”?针对“大国崛起”的话题,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有过这样的一段表述:“是不是大国和是不是崛起其实关系都不大, 我想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满足人民幸福的要求。”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 既使是在国, 也要将重点放在民众中, 关心民生、服务民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

说到底,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所以, 国民幸福指数是实现大国崛起梦想绕开不的必然选择, 而大国崛起的落脚点必将是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一些人认为, 大国崛起了、收入增加了, 百姓的幸福指数为什么不增反降, 为什么幸福指数不能和经济增长成正比?笔者的理解是:幸福, 它不是一座华丽的高楼大厦, 也不是简单的一串宏观的经济数字, 它是藏在我们老百姓内心世界的一种感受, 到底幸福或不幸福?只有老百姓才最有发言权, 一切数字并不能与幸福指数直接挂钩。幸福指数也并不等于幸福感本身, 将幸福感指标量化为具体的数据是缺乏科学性的。

篇9:大国崛起 等

(2004.10.4)

苏西洛面临挑战

10月20日,印度尼西亚将会有一位新总统。不过新总统需要面对的却是老问题。这位颇有号召力、性格直率的将军能够当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选民普遍认为他比现总统更坚决、更果断。无疑,在新总统的任期当中,维持国内的秩序是重要的任务,但是,他的政治命运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不是由“枪”来决定,而取决于他能否成功地带领国家走出经济低谷。毕竟,他的支持者主要来自于约4000万失业者或对现状不满的民众。在1997年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国家中,印尼是惟一至今仍然没有恢复的国家。如果选择错误的经济道路,那么他很可能将面临和梅加瓦蒂一样的命运。

新闻周刊

(2004.10.4)

身心之间

想像一下,你对日本漆树的叶子是如此过敏,以至于哪怕只是一片叶子轻轻拂过你的皮肤,都会引发剧痛。科学家将你的眼睛用东西蒙住,然后告诉你,他将用漆树的叶子涂擦你的右胳膊,同时用栗子树叶擦你的左胳膊。当涂擦开始以后,你的右胳膊很快便会感到痛痒难当,左胳膊却安然无恙。但实际上,漆树叶子涂擦的是你的左胳膊。

虽然思想、情感能够影响我们的健康算不上什么新闻,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情感和身体的关系远比我们想像中更有趣、更重要。精神和肉体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并不是一时的流行,也不是陈旧的神话,它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

经济学家

(2004.10.2-10.8)

世界经济面险情

大部分人都不记得世界经济什么时候曾经增长得如此迅速,这一良好势头大部分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美国消费旺盛、中国全面兴起投资热、日本今年的复苏比预期的要好得多,甚至欧洲地区也表现优秀。 但是历史一再提醒我们要学会未雨绸缪,当事情看上去异常顺利的时候,我们应当问一句“事情是否会变坏?”事实上,目前存在4个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日益高涨的油价、美国消费力的下降、全球房地产神话破灭、中国经济的隐忧。虽然,威胁世界经济的大部分因素都还在平静的表面下掩藏,但是,并非所有都如此。

瞭望新闻周刊

(2004.9.27)

大国崛起

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军事等某一单--方面的力量,更在于她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即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当共和国踏入第55个春秋之时,一个新的词汇一大国崛起,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无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她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它,包括我们自己。崛起的中国如何自处?又怎么样与世界相处,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极富哲理、可能导致国际秩序发生变化的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2004.10.11)

最伟大的发明家

125年之前,爱迪生发明了第一个电灯泡。直到现在他仍然是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他所拥有的1093项专利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不过,爱迪生的伟大并非在于任何他的某项独特发明,甚至于也不是在他的全部发明中,而在于他巧妙地将自己和其他人的聪明才智结合起来。除了发明家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个熟练的企业家。

无疑,白炽灯是爱迪生一项标志性的发明,但是这项发明的动力来源于能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光明和能量的设想。通常,在爱迪生致力于一项发明之前,首先会考虑如何将它投入切实的商业用途中。否则,他就不会去开始他的研究。

远东经济评论

(2004.10.7)

让飞行更轻松

中国有句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开始进入飞机入口长长的等候队伍中。但是,正如在飞机里吸烟已经被禁止一样,这种耽误时间的情况很快将成为过去。亚洲航空公司正在紧随他们的西方伙伴,逐步开始采用自助服务方式,允许乘客们开始自助登机,甚至在某些时候自己去存放他们的行李。

篇10:大国崛起观后感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我想,很多答案可以从历史中去寻找。

今天,我想从大国崛起对我的启迪方面讲,也许会有些片面,但是它代表了我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我想举一下牛顿的例子。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如果没有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对人的解放,很难想象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改革体制是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岩仓使节团全面考察欧美各国的各种制度。在看到各国的工厂林立,议会、法院、交易所。大久保利通说:“到西洋这么一看,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幸运的是,使节团访问德国时,俾斯曼对使节团直言不讳:“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这时表面现象,实际上是强弱相凌,大小相辱。他们所谓的公法,被他们说成是保全列国权利的准则,但是大国争夺利益的时候,如果对自己有利,就依据公法毫不改动;如果不利,马上诉诸武力,根本没有坚持公法的事情。”这一番醍醐灌顶的话,让日本使节团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并坚定了改革的决心。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适时地改革,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借鉴。重视教育和科技,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

我这里有一个德国重视教育的例子。才特尔镇位于德国最北部,临近丹麦。180年前,这里是普鲁士王国最偏远最落后的乡村。今天的才特尔小学依然是小镇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同时,它也是全德国最完整地保留了普鲁士时期原貌的小学博物馆。这是一张1820年讲授自然课时所使用的挂图,当时的孩子们已经了解到,距离他们上万公里之遥的中国长城是什么样子。孩子们也可以了解到在五大洲居住的不同人种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小学实验室里,他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张课程表记录了当时给小学生们开设的课程:世界地理、自然、算术以及德语、书法、宗教和体操。学生们上学几乎是免费的,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来支付,不上学却要受到处罚,学校里还保存着当年的罚款登记簿。同时还有一个英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叙述。而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一本英国刊物称,“工程技术的贡献大于战争和外交;它的贡献大于教堂和大学;它的贡献大于抽象的哲学和文学;在改变社会方面,它的贡献大于我们法律所作的贡献„„” 从这些例子和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和科技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们从没有听过一个国家因为办教育而办穷,正是因为落后,贫穷,才要办好教育!中国现在正在飞速发展中,我们不能盲目的乐观也不能被各种消极的现象失去了判断力。我从大国崛起中,看到中国想要成为强国,一定会与当今的强国发生软性或者是硬性的冲突。中国需要做最重要的就是由上而下的一种改革,扩充内部的实力,用内在去决定外在一个国家针对不同的时期,都要有不同的应对之策。邓爷爷在上个世纪已经做出了非常重大的变革。但是现在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光是原先的办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需要新一期的领导人去改变。

篇11:大国崛起观后感

引导:《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该电视片在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50分钟。

第一篇:

是一部挺有深度的记录片,详细记录了5来,9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历史!我想,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从骨子里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那第10个超级大国!在看到别国历史的时,免不得,我们会看看自己!我们离崛起还差了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崛起!

每个人看完后,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就把它记录了下来。

1、西班牙

2、葡萄牙

这两个以牙齿命名的国家,无疑是开启了西方国家重新认识这个地球的大门。他们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但是凭借海洋迅速成为了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中国曾经也有这样的际遇,只是当年的郑和带领着大船队,只是去宣扬我泱泱大国的实力的!宣扬过后,就回来了,啥事都没干!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却是带领着坚船利炮,掠夺着各地的财富回去建造他们的帝国!

比较不能理解的是,中国人从来都是对领土扩张不遗余力的!当年我们的祖宗就打到了欧洲!但是我们的祖先怎么就没想过用海军去侵略别国呢?如果那样的话,世界的历史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可以说,我们失去了让我们延续世界中心的机会!要知道,那个时候,那些所谓的西方强国,可是还胎毛未尽,连净化都还没有完全呢!

3、 荷兰

荷兰的成功是一个注重商业贸易的结果!一切都已商业利润为重,其他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无所谓!他们对政治似乎毫无兴趣,而只关心自己的生意能不能做得成,需要交多少的税收!

当年,西班牙占领荷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半点抵抗,荷兰人就俯首称臣了!后来西班牙人宣称,荷兰是西班牙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毫无异议!当西班牙人派来总督,当他们的国王的时候,他们就马上顶礼膜拜了。

但是,当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税的要求的时候,荷兰人就不干了!他们马上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

然而,当他们夺回自己国家主权的时候,却没有人有想过要成立自己的政府和国家。他们做了让现在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去英国请求英国的女王来代理管理他们的国家。但是,当后来他们发现英国人比当年的西班牙人更加的剥削自己的时候,他们又起来反抗了。

荷兰人注重资本,注重商业,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一切了。当年他们驾驭船队来到中国,为了可以和中国人做生意,三叩九拜地去晋见中国的皇帝!而同样的事情,诸如英国,葡萄牙之类的其他国家,却不肯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

荷兰人说: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尊严,又何足挂齿!

荷兰,同时还是第一个发行股票,和成立银行的国家呢!(以前,还真不知道呢!)

当然,我们的国人也有如此“深明大义”的重商之人。但是我们似乎做得有点过了,或者偏离了主线。

4、 英国

英国,无疑在世界现代史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虽然,这个国家远离大陆,却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宏图伟业,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从某种意义上,与欧洲大陆的国家显得格格不入,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如当今,欧洲都在如火如荼地欧共体,实行统一货币的时候,英国的英镑依旧我行我素。

英国的政治体质无疑也是非常特殊的!这其中都有很多可以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让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那个光荣革命了!她通过了非流血的方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更替。这个应该是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

5、 法国

法国,是一个非常有独特魅力的国家!其文化曾经影响全欧洲,让整个欧洲的人都以说法语为荣;其铁蹄也踏遍过整个欧洲,亦将其政治思想传遍所有所到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国促进了许多国家的社会进程!当很多国家处于封建,城邦国家的时候,拿破仑的铁蹄一把扫平,迅速介绍到了现代的思想风潮!这其中就包括促使了德国的统一。

法国是一个革命不断的国家,曾经出现过n个帝国,n个王朝和n个共和国!连近代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人民公社都是出现在法国,虽然,很快就破灭了!

法国是一个极其注重思想的国家,敬重思想家,艺术家!相比,看看我们的国家,似乎在这方面欠缺得太多了!至少,我没有看到我们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永远称颂德思想家!我们没有哲学的存在,因为目前根本不存在这片土壤!

6、 德国

对于德国,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无庸置疑,德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但是,这是有理由的!

曾经的四分五裂,多达300多个小城邦国家,到最后的最终统一,成就了成为军事和经济大国的基础!统一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的重要,犹如现今的中国!诚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促成国家的统一,但是步子似乎稍显得慢了点!

当年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说过,在通过和平的方式统一国家的途径失败之后,通过战争和流血的方式,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我们在处理国家统一的`问题方面,有时候是否有点显得太懦弱了?后世应该会给一个公平的评价!

德国强大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和现今中国,还不能真正贯彻义务教育相比,在德国实行的是终身免费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反而会处以惩罚!如此重视国民教育的结果,就注定了德国领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强国!

篇12: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是由周艳执导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于11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 。该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

《大国崛起》讲述了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该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分别诠释了各大国500年的兴起史,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寻找镜鉴,意在“让历史照亮行程” 。

每一集的介绍都能让我们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他们成功进步能够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学习,大国崛起便是这样,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强大,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知道了与他们的差距,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进步,超越他们。同时,我们还要吸收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加精准的前进在我们的道路上。21世纪我们要加快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步伐,同时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篇13: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一、适应国情特点, 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

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曾说:“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 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 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陆地本身。”英国陆地面积不大, 当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 依靠陆地称雄欧洲是不大可能的。英国采取的战略不是跟其他欧洲列强争夺土地, 而是把主要国力集中在海上, 迅速壮大海军力量。1588年,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称霸大西洋, 并建立起众多的海外殖民地, 依靠海外殖民地向本土母体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然而, 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 但那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 宣敷教化于海外。千百年来, 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十分淡漠, 不知道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在海洋战略方面, 农本商末, 重农抑商, 重陆轻海, 禁海闭关。中国人更多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当作天然安全屏障, 相信海洋对夷人侵袭会起到良好的阻碍作用, 因此并没有强烈的海上安全意识。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 外国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 包括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所有这些侵略战争无一不是从海上发起, 中国军队的抵抗都以失败告终。中国百年的耻辱历史均从海上开始。

英国战略家富勒说, 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 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 这个秘密就是在一个商业时代, 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今天的世界仍然是商业时代, 富勒的理论没有过时。当前, 我国周边国家尤其是海上邻国海洋意识日益强烈, 不断调整和强化海洋战略部署, 使我国海上安全环境呈现日益恶化趋势。加上美国以维护其在西太平洋利益为由, 纠结少数国家加紧围堵中国, 我国国家整体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安全环境和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安全战略思维, 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海上安全战略体系, 准确把握历史机遇, 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

二、加快体制改革, 机制合理才能长治久安

自1853年佩里率领美国舰队闯入日本领海开始, 日本彻底从闭关锁国政策中醒悟过来, 以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中国为鉴, 民族危机感顿生。1867年,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运动, 卧薪尝胆, 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更重要的是考察西方各国, 引进西方先进的治国思想, 提出“脱亚入欧”治国理念, 对日本政治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实行君主立宪制, 摆脱华夷秩序的种种束缚, 迅速融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体系。几乎与此同时, 中国也进行了“洋务运动”, 并向西方派遣留学生, 但中国注重的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企图走科技救国的道路, 而对西方强烈的海洋意识和先进的治国理念, 出于维护腐朽封建统治的需要, 却没有吸收并作为国策加以运用。实际上, “洋务运动”只是变事, 并非变法, 只是一场“体用不一”的改良运动, 挽救不了清王朝危亡的命运。1895年,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一举击败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 超越几千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 一跃成为亚洲头号强国。

日本崛起和中国沉沦给世人这样的启示:发展经济和科技可以民富国强, 但要巩固发展成果, 必须真正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 把先进的治国理念深化为体制改革的实际行动, 用合理的机制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三、韬光养晦搞好自身发展, 把握机遇从地区走向世界

美国自独立以后, 国力不断增强,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国民收入已达370亿美元, 人均337美元, 均居世界第1位, 远远超越德、英、法等国。与此同时, 成立于1775年的美国海军也不断壮大, 至1898年在菲律宾马尼拉湾歼灭西班牙舰队, 美国海军已拥有战列舰6艘、装甲舰2艘、防护巡洋舰10艘以及大量炮艇、浅水重炮舰和鱼雷艇, 美国已成为北美地区海上强国。然而, 美国依靠太平洋和大西洋屏障, 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 在两次世界大战初期, 美国一直保持中立立场, 不愿介入欧洲事务, 美国民众也不希望卷入战争。客观上讲, “孤立主义”是一种中立和不结盟政策, 它推迟了美国参战时间, 避免过早卷入与欧亚强国的纠纷, 美国韬光养晦, 通过军火贸易大发战争财, 国内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为其日后世界领导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英、法、德、意、日等欧亚强国在战争前期消耗了巨大实力, 战争进入焦灼状态之后, 美国政府才向德国和日本宣战。参战后的美国海军迅速成为二战中盟军的重要力量, 在太平洋战场击败日本舰队, 由大西洋登陆北非开辟非洲战场, 协同英军在诺曼底登陆, 把战线推进到欧洲大陆腹地。二战使传统大国纷纷衰败, 美国抓住历史机遇, 奉行“杜鲁门主义”, 推行海外扩张政策, 终于成为世界两极格局中西方头号强国。

从美国成长的轨迹可以看出:大国在崛起之前, 必须集中精力于自身建设和发展, 蓄积强大的实力;在具备强大的实力之后, 则要准确把握历史机遇, 这样, 地区大国才能顺利崛起于世界。

四、国富兵强和谐发展, 穷兵黩武必然衰落

二战结束以后, 世界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美国通过欧洲的北约组织、中东的中央条约组织、东南亚军事集团和东北亚防御联盟, 在欧亚大陆边缘构建了一个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联盟体。苏联与美国针锋相对, 于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 两国开始了全球争霸。曾经为赢得苏德战争乃至同盟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苏联海军, 由原来打破西方遏制的“近海防御”战略逐步走上咄咄逼人的“远洋进攻”道路。在苏联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推动下, 到上世纪60年代末, 苏联海军水面舰艇数量远远越过美国, 苏联在欧亚大陆边缘部署了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以及地中海分舰队和印度洋分舰队, 其实力已经能够控制太平洋以及与之连接的东南亚、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海上航线和战略枢纽。至上世纪80年代, 苏联的强势扩张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连美国也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来遏制其扩张。美、苏两国毫无节制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苏联社会经济长期畸形发展, 国内矛盾丛生并不断激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苏联经济出现停滞局面, 海军实力全面收缩, 加上西方势力长期围堵渗透, 苏联终于1991年解体。正如基辛格所说, 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年来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

从美国的崛起到称霸、苏联的扩张到解体可以看出, 只有长期发展才能储存强大的实力, 只有具备强大的实力才能顺利崛起, 只有文明而理性的崛起才能持久矗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摘要:无论是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 还是兴衰交替的苏联, 国家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必然。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 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 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大国兴衰,中国崛起

参考文献

[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

[2].张文木.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3].王海涛.日本改变中国[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4].[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

[5].俞学标.海权―利益与威胁的双刃剑[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8

篇14:大国如何崛起

“崛起”,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被屡屡当作救国兴邦口号的词汇,近日又引发了一股不小的争论思潮。话题的核心是“大国崛起”,热议此话题的不仅有中外学者,更有街头百姓。话题的起因,是中央二台热播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是一部讲述世界性大国崛起历程的纪传史,是以探讨大国盛衰之道为目的的学术争鸣,更是寻找大国和平崛起之路的导航手册,也是表达中国和谐发展的宣言书。它以优美的解说,壮丽的画面,广阔的视野与高端的评论,带领观众走进寻找大国盛衰之谜的思想征程,更引发了观众对于中国未来的思考: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大国?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大国的概念。在《大国崛起》一片中,“大国”是指在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行为体,其衡量尺度是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而非传统的国土面积大小、人口数量多寡等。如历史上的葡萄牙、荷兰等都是通常意义上的欧洲小国,然而它们却是近代世界最早崛起的大国。原因很简单,以葡萄牙为代表的海洋国家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启迪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荷兰建立的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则塑造了并塑造着现在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固然拥有绵长的国境线和广袤的国土,十三亿的人口,近三十年年均9%的经济增长率,却并不能说就是一个大国。中国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国崛起六大必备条件

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安定团结的国内政治局面,保证并促进了中国近二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综合国力连续几年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之后,西方世界对中国为自身所做的发展中大国的定位越来无法理解。笑对置疑的同时,中国仍在默默地前进,虽然中国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国,可它正在慢慢接近这个理想。何谓大国?如何实现大国的崛起?这些曾高居国家决策者案头的议题,如今也确实需要大众进行深入的讨论。因为,成为大国的现实需要民众的心理承受,成功崛起的任务更需要国民齐心的推动。

那么,什么是大国崛起的必备条件呢?我们怎样才能保证国家顺利实现和平崛起?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凭借空泛的理论臆断,借鉴曾经崛起的大国的经验,学习它们的优点,避免重蹈它们衰败的覆辙,才是最为科学的思考路径。

不论是海洋时代称雄全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近代商业世界的荷兰、首先实现工业革命的英国、信仰博爱自由的法国,还是凭借铁血起家的德国、百年维新的日本、寻道图强的俄罗斯、开放包容的美国,它们崛起的缘由,都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深究各大国崛起之路,结合当今世界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求得大国崛起的必备条件有六:制度、内聚力、文化科教水平、经济状况、对人的权益的尊重以及良好的国际背景和时代际遇。

首先是制度。一个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制度体系,是国家实现崛起,成为大国的核心保障。这个制度体系既包括政治制度,也包括法律制度。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的政治制度等在英国的最早确立,保证了其国家的稳定,从而使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成就为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为政治制度提供保障的法律制度,则塑造了近代的美利坚合众国。正是由于《宪法》和与其相配套的完整的法律体系,美国才能够凭借自由、宽容的精神,夺得顶极大国的荣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制度上的变革,即对新的,更适合国家发展的制度的创立。不断完善的法制建设和公民民主建设,都是对制度,这一实现大国崛起必要条件的完善和追求。

其次是国家的内聚力,也就是民众对国家的向心力。英国前外相杰弗里·豪曾讲:“国家想要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特别是民众与领导之间要相互信任、尊重。”这种民众与领导之间相互信任、尊重的力量,便是一种向心力和内聚力。美国耶鲁大学知名国际关系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则更为明确地提到:“(成为大国)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内部凝聚力。”唯有具备这样的内聚力,国家和政府才能实现最为理想的工具特性。唯有具备这样的内聚力,由人民个体组成的国家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才能实现自身的崛起。中华民族正处于战略发展的上升期,让民众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团结起来,需要恰当的宣传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宣传是精神层面的教育;激励措施最具体的,便是保障公民在建设国家过程中的经济获益。一个能够带给公民福利的国家,才值得公民齐心建设。

第三是文化、教育、科技的作用。以英国的崛起经历来看,提升英国人文精神的,是莎士比亚的不朽作品;开启英国工业革命大门的,是牛顿的力学定律;亚当·私密《国富论》则为英国提供了新的经济秩序。这种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产力变革的源于文化、教育、科技的“软”力量,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然而,尊重知识与文化并不意味着将其拘束起来,制造新的宗教膜拜。外交学院吴建民院长这样讲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它的思想需要创新。”这里思想上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解放文化,才能解放科技,才能解放传递文化与科技的教育。纵观各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一部强制推行教育的历史,每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教育。有学者这样说道:“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大国。”不光是历史上德日的崛起,美国在当今世界的核心地位,也得益于它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高教系统。在知识与经济密切联系的当代,教育方面的优势,便意味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最为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这两个核心竞争力。保证和提高既有的教育水平,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塑造一个崇尚知识与文化的文明社会,是实现大国崛起的最为紧迫的任务。

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发展理念是第四要素。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崛起,最外在的表现就是经济的强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使我们在寻求大国崛起之路时,不得不进行更多艰苦的摸索。历史上,荷兰曾凭借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建立,缔造了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解决了自由市场制度的弊端;二战后产生的大量跨国公司,再造了被打垮的日本。资本与商品的自由流动,各国对本国经济不同程度的保护与干预,跨国公司的超国家性,都对中国经济的顺利崛起提出巨大的挑战。如何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经济强国道路,中国正在摸索,也正在默默取得自己的成绩。

第五个必备条件是对人权的尊重,它本身应当是贯彻于各方面工作的基本立场。之所以在此将其单列,想突出的,是保障、尊重人权的重要性。法国的崛起缘于它对人的解放,《人权宣言》不仅解放了法兰西,更解放了世界。唯有人的基本权力有了足够的尊重与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创新。唯有尊重人权,尊重与个体相连的财产权,才会有积极的商业活动与活跃的经济交往。无此,世界将永远被封在多个局限的圈子里。唯有尊重人权,尊重与个体相连的发表权和其他政治权利,才会实现真正的民主。没有它,人类社会将永远为特权阶级奴役。唯有尊重人权,尊重个体受教育和自由行事的权力,才有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一次次更新,才有了现代化工业。没有它,就没有现在的世界。再造一个大国,怎能丢掉如此重要的核心?

一国实现崛起需要内部因素的决定,同时也不能离开外部因素的配合和条件互动。和平的国际环境,恰当的历史机遇,都是大国崛起之路上重要的决定因素。失去和平,不能奢谈发展,攻城略地的暴力模式早已是落伍的发展模式。和平发展,经济强国,科技兴国,早已经是国际行为主体崛起途径的必然选择。通过外交等途径,塑造一个和平、合作的国际环境,保障国家的内部发展与安定团结是实现崛起的重要条件。合适的历史机遇,则是指这个国家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潮流相吻合。逆潮流而动和游离于潮流之外均不是可取的发展路径,结果只能是失败。在积极追赶时代发展潮流,顺应世界变革的同时,我国也通过一系列积极的外交政策,保护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成果,为实现大国崛起之梦而默默奋斗!

大国崛起还是漫漫长路

每个国家都拥有成为大国的梦想,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希望自己有幸成为大国之民,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纵观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良好的国际背景和时代际遇是前提。虽然一国崛起主要来自于其内部动力,但是,没有外部环境的保障怎能实现内因积累导致的质变?良好的外部环境具备了,就一定要做好内因的累积。内因中,健全制度是核心。唯有拥有完善的政治、法律制度,才能保障和促进崛起;强大的内聚力是精神动力。无此众志成城的国民精神,国家在实践崛起的过程中,便难免面临合法性危机,危及政权根本;文化科教事业的发展是保障。文化是民族的内核,更是民族国家的精髓,文化地位提升了,民族、国家方可称为真正的崛起;科学教育是崛起的推动力,新科技革命的风潮更是将科技与生产力更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教育,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文化水平,更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经济生活则是物质基础。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如何实现富国安民?又如何在仓廪不实的基础上做到知书达理?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对人的权益的尊重,它是人类文明终极关怀在大国崛起之路中的体现。如果人无法得到人之为人的起码尊严,那么,国家不仅难以拥有良好的制度保障,更不会有足够的内聚力,文化科教事业也只是徒有虚名,哪怕倡导商业,也无法真正实现经贸的自由流通。这样的国家,是断然称不上大国的!

有西方媒体称中国已成“大国”,并臆断“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强独霸的日子已经正式告终,各国需尽早适应中美主导的二元世界”。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楚的是,中国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的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公民权益不能受到良好的保障;“三农问题”长期困扰国家发展,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民没有同市民平等的公民权。农村依赖封建宗法遗俗治理;虽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仍是主导,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一直相对落后。光纤制造设备100%、集成电路85%、纺织制造设备70%、石化设备80%和高端医疗设备90%到都要依靠进口,外易中的自主品牌出口额更是不到10%;虽然尊师重教的民族习惯促进了中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却流毒颇深。不说论文抄袭成风,单看进入SCI的诸多科技论文,虽然数量雄踞第四,被引用次数却只排十三。国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现实,使我国的国家形象总以脏乱差为代表;虽然中华民族一向以强大的内聚力著称于世,但国民因失业、失地、失去基本生活保障而表现出的不安稳情绪也在悄悄蔓延。这种情况下,给予公民绝对自由的人权反倒会带来许多负面作用,不尽快推动民主与人权建设又会使特殊利益集团继续为所欲为;世界看似太平,中国周边格局却并不理想。中日关系不友好,朝鲜半岛核危机,南海领土争端犹存,中亚恐怖主义渐张,印巴还在核竞赛,台湾问题迟迟难以解决……

上一篇:给长辈病人的祝福语素材下一篇:爬天梯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