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南报告会主持词

2024-05-04

张星南报告会主持词(共2篇)

篇1:张星南报告会主持词

丁校长在张星南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近段时间以来,有一个名字在鲁北大地广为传颂,有一位老人在人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她,就是我市已故优秀共产党员张星南。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她用不平凡的一生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书写了一个鲜活、不朽的传奇。

她,1949年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花甲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蒙冤26年,青春年华受尽屈辱却对党矢志不渝;她,迟暮之年仍炽热地燃烧自己,用生命的火炬映红了党旗。她,在离休后的30多年里,义务培育苗木28万株,开垦绿地1万多平方米,保洁道路1万余公里,向公益事业、灾区群众和贫困学生捐款20多万元;去世后,遗体捐献给社会做医学研究,一生唯一的存折上,仅仅剩下22.43元,骨灰盒里,只留下她的一缕白发和一副戴了多年的眼镜。她,曾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文明市民、山东省三八红旗手、齐鲁百佳环保女性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张星南同志病逝后,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同志先后三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市广泛宣传张星南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张星南同志学习活动。

—1— 中共德州市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张星南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13年,张星南被确定为山东省重大典型,在全省进行了集中宣传,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张星南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不仅是一次缅怀和追思,更是一次洗礼和传承。

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共计 人。欢迎大家!

下面,张星南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式开始。

有一位宣传工作者,在张星南老人生前多次对她进行过采访报道,老人去世后,又一遍遍饱含深情阅读了老人留下的数十本日记、手稿和来往信件。他说:“多年的耳闻目睹,使我一步步走进了老人的精神世界,自己被深深地震撼了”。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禹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禹城市报总编关东振同志作报告。

…… …… ……

感谢关东振同志的精彩讲述。我们同样为身边有这样一位高风亮节的榜样感到骄傲!张星南老人的孙女王坚锐曾对奶奶的清苦生活和忙碌工作疑惑不解,细数着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每个日子,她逐渐读懂了奶奶,读懂了奶奶的坚定信念、大爱情怀。奶奶走了,留给她一把工作用的铁锨、一份榜样的力量。

—2—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王坚锐一起走近亲人眼中的张星南,有请王坚锐。

……

…… ……

谢谢坚锐。

这是一段温暖的记忆,也是一段催人奋进的记忆。下面这位报告团成员,小时候与张星南老人是邻居;长大后,在老人崇高精神感召下,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成立了一支义工队伍,学习张星南老人,高擎奉献旗帜,甘做“大爱”使者,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张星南走了,无数个张星南来了。

有请禹城义工负责人陈金达。

…… …… ……

(结束语)忠诚铸就信仰,奉献凝聚力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就是一个标杆。张星南同志用她89年的坎坷经历,证明了人生真正的价值,诠释了幸福快乐的真谛,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益于个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更为高尚、更

—3— 为纯粹的生活方式、工作理念和人生追求,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永葆青春、可以传承的道德力量。张星南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赤诚为民的奉献情怀,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共产党员的精神丰碑。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深入开展向张星南同志学习活动。要以张星南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将她的精神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开创全市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张星南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优秀共产党员张星南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报告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光临!再见!

—4—

篇2:张星南报告会主持词

用后半辈子弥补(附照片)

禹城,大禹治水之城,隶属于山东西北部德州市的一个县级市。如今,它因为一位已离去的老人——张星南而感到骄傲。

6日、7日,记者走访了老人生前的生活过的地方,禹城。

从济南出发到禹城,开车大概1小时左右。三九天的寒冬刚过去一波寒潮。一路上,前几日落下的雪仍然铺盖在道路两旁的庄稼地上,冻得化不开。

阳光照在雪地上,眼睛里感觉敞亮了不少。但是心里惦记着此行的采访,多少有些不安。

不安的原因是之前只是从报纸、网上了解到张星南老人的一些人生遭遇以及典型事迹。“大爱无私”、“乐于奉献”这是描述她时经常出现的词语。但这似乎并不完整。

张星南,1923年10月出生,2012年9月13日去世。89年的人生岁月,因为一段被错划为“反革命”的历史遭遇被生生地截成两段。

1947年,张星南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就读于数理系,后来放弃学业于1948年7月参加革命,并于1950年来到山东禹城工作。然而解放不久,因为一封诬告信被错划为反革命,从此开始了长达26年的“牛棚”岁月。

直到1980年,中共禹城县委正式对她作出平反决定:恢复公职、办理退休。1982年改为离休。

这一年,她已经59岁。

临近花甲之年,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间了,而对于经过了大半辈子苦难的张星南来说,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似乎才真正开始。

张星南闲不住。在向老领导的多次请求下,张星南终于被安排到当时县农业局土壤普查办公室做彩描地图工作。然而,一份工作似乎并不够。1983年,禹城县新建了行政大街和南北大路,那时还没有环卫部门,她看到大街上不少地方有垃圾,立即自费买来扫帚、铁锨,并与老伴一起开始义务清洁工作。

1986年,禹城成立了城区绿化队。建委领导考虑张星南老人年时一高,早起扫大街又不安全,决定调她去绿化队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来去自便,并劝他放弃扫街。张星南没有听劝,仍然早起扫完大街再到绿化队义务栽培花草苗木。

也是这一年,63岁的张星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离休不离岗,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事实上,平反之后她也是一直这么做的。有人算了一笔账:这么多年,老人为城市清洁道路1万多公里,培育苗木30多万株。

然而不仅仅如此,除了义务劳动,张星南老人经常以“服奉乐”的名字为贫困学生、重病患者、灾区捐款,30年来,累计达到20多万元。

老人离世后,她的存折上仅剩下22.43元。而对子女,老人留下的或许更多是精神财富。“我们买回迁楼时,她帮忙给了3000元钱。”三子王国卫清晰记得母亲少有的“慷慨”。次女王惠民解释说,母亲经常教育他们:只要人不懒,就会饿不着。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

“我们开始也有些不理解,但是她很倔,我们做子女的也不想让她生气所以只得随着她。”王国卫说。

或许正是这种倔强的劲头使得她在26年的牛棚岁月中活下来了,也塑造了她的硬朗的性格。女儿王惠民提起母亲曾经的想法,“不想把反革命的帽子带进棺材,要坚持活下去”。

第一次走进老人生前居住的房间,令导报记者印象深刻的也正是其照片里清瘦的面孔流露出的坚毅、硬朗气质。五十来平米的房间里有两室一厅,中堂上除了毛主席的画像,左边是挂着“爱人如己”、右边是“服奉乐”,即服务、奉献、快乐之意。采访行程结束之前,导报记者走访了汉槐公园,老人生前曾在这里做义务清洁。公园西边围绕一棵千年古槐建起了一座石台,石墙上镌刻了一篇《古槐志》,其中有一句当地王氏家族的祖训,“为民者,勤劳生产,苦奋斗”。

张星南祖籍是河南,1950年来到禹城。当然,她并不是王氏后人,但是这句祖训可谓是她生前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对儿女的教育想法。

但勤劳、奋斗只是她的表现方式,骨子里的硬朗为她塑造了一种生命的韧性。

很多人都疑惑:老人这辈子受了这么大的冤屈,就不怨恨吗?

“老人曾经感叹道,想把蹉跎的年华追回来,遗憾自己的青春被浪费了。”曾于老人生前采访过她的德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王新晶提到了老人的想法,她只是想弥补做一些事情,如果再怨恨恐怕后半辈子也荒废了。

老人走了,留下的遗愿是把自己遗体捐赠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图片说明:张星南生前居住的房间里,中堂挂着毛主席画像,左边挂着“爱人如己”的书法作品,右边则是,“服奉乐”。

见习记者

上一篇:卖饼的老奶奶作文下一篇:走失儿童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