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课题介绍

2024-05-12

毕业设计课题介绍(精选8篇)

篇1:毕业设计课题介绍

课题介绍、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课题要求

1.课题选择

每位同学任选一个课题,进行研究、PPT发布并撰写课题论文。每个课题限选4人。

2.课程小论文要求

A3,字数2000以上,1-2页,手写,可少量插图,内容要求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再进行撰写。具体见下发的课题论文纸。

3.2.PPT发布要求

PPT发布时间限制在5分钟之内。要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举例恰当,生动有趣。形式和方式不限,实物及视频展示也可穿插。不得超时发布。每周课程的第三小节进行发布,每节课8—9位同学发布.二、研究性课题名称及说明

三、研究性课题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1.90分以上:准时出勤,积极参与。根据研究性课题的内容能发表

独到的看法。能根据作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谈论相关问题,观点新颖,论点突出,文笔流畅。

2.80~89分:按时出勤并参与。根据研究性课题的要求能发表一定的见解。能根据作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谈论相关问题,观点有力,论述清晰,表达到位。

3.70~79分:无迟到无早退。根据研究性课题的要求能有效表达所

见所感。能根据作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谈论相关问题,大众观点,文字表达一般。

4.60~69分:有迟到早退现象。只能根据研究性课题的要求记录性的复述,无任何出彩点。

5.60分以下:缺席并无请假说明,未提交论文。

篇2:毕业设计课题介绍

题:第五章 介 绍 礼 仪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在称谓中敬语、谦语的正确运用。

2、掌握名片礼仪规范并正确运用。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递接名片礼仪、称谓礼仪。

2、难点:体现礼仪人员待人接物的优雅风度。教

具:教材、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阐述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悉心介绍,注重称道:

(一)所谓介绍,就是自己主动沟通或通过第三者从中沟通,使双方建立关系的社交形式。

一个人进入社交场合之中,总有一些不认识的人,在某一社交活动中,你的交往对象往往也是不认识的人,这就需要进行介绍——或者自我介绍,或者由他人介绍,通过介绍认识人、熟悉人、了解人,同时也让人认识、熟悉和了解自己。这是经常使用的社交形式。

(二)作用:

1、介绍是进入社交大门的一把钥匙。

到一个陌生的单位去联系工作,你要带着介绍信,找到要找的部门,你还得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才会被接待。参加一个你不熟悉的人的聚会,或进入某个“沙龙”,要有熟人的介绍才会被接纳。总之,只有通过介绍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各种社交场所的大门。

2、介绍能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

陌生人之间难免总会有一种隔阂感,这种隔阂感只有通过介绍,互相认识之后,才会逐渐消失。比如一位老师第一次走进一个新生班的教室上课。如果这位老师一开始就用亲切而又风趣的语言作一番自我介绍,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就会一扫而光,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3、介绍能帮助人们扩大社交的圈子,加快彼此之间的了解。

当你进入一个陌生的社交场合,许多人你都不认识,看着别人谈笑风生,你却无从插嘴,这时你会感到局促不安。但如果通过别人介绍,你认识了其中的许多人,情况就完全不同人。这时你的社交圈子无形中就扩大了,你对那些本来陌生的人也开始有所了解,为今后建立联系和进一步的了解打下了基础。

4、介绍还可以及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保尔深深地爱着安娜,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有一天保尔发现安娜房里来了一位陌生的男子,而且两人表现非常亲昵,于是保尔对安娜产生了误会,断绝了与她的来往,爱情也由此夭折了。其实这位男子是安娜的哥哥。如果安娜一开始就向保尔作了介绍,保尔也就不会产生误会了。

(三)介绍的方法不外乎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集体介绍三种。

1、自我介绍比较简单。

一般说来,只要报清自己的姓名和身份以及与正在进行的活动是什么关系就可以了。但是,自我介绍也不应忘记一些细小的礼仪礼节。

比如,某甲或某乙正在交谈,你想加入,而你们彼此又不认识,你就应选择甲乙谈话出现停顿的时候再去自我介绍,并说一些:“对不起,打扰一下,我是„„”。“很抱歉,可以打扰一下吗?我是„„”。“两位好,请允许我自己介绍一下,„„”之类的话。如果你参加一个集体性质的活动迟到了,你又想让大家对你有所了解,你就应当说:“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对不起,我来晚了,我是„„,是„„公司销售部经理,很高兴和大家在此见面。请多关照!”等等。

2、把握自我介绍的时机:

(1)与不相识者处一室时。(2)不相识者对自己很有兴趣。(3)他人请求自己作自我介绍。(4)在聚会上与身边的陌生人共处。(5)打算介入陌生人组成的交际圈。

(6)求助的对象对自己不甚了解,或一无所知。(7)前往陌生单位,进行业务联系时。

(8)在旅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而又有必要与之接触。(9)初次登门拜访不相识的人。

(10)遇到秘书挡驾,或是请不相识者转告。

(11)初次利用大众传媒,向社会公众进行自我推荐、自我宣传时。(12)利用社交媒介与其他不相识者进行联络时。

3、如果是为他人介绍,首先,关于介绍的顺序。

目前,国际公认的介绍顺序是: 第一,将男性介绍给女性; 第二,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第三,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第四,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第五,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为他人介绍时,最好先说一些:“请让我来介绍一下,„„”,“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之类的介绍词。

其次,关于称呼问题。

目前在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 第一,一般称。

这是最简单,最普遍,特别是面对陌生公众时最常用的称呼方式,如“小姐”,“先生”,“夫人”,“同志”等等。

第二,职务称。如,“王经理”,“刘总经理”,“吴董事长”,“卢局长”等等。第三,职业称。如,“老师”,“空姐”,“解放军同志“等等。第四,姓名称。

使用单纯的姓名称一般来说是在年龄,职务等相仿的时候,或者是好朋友之间,否则,就要将姓名,职务或职业等并称才合适。如,“肯尼迪先生”,“索尼小姐”,“王刚老师”,“李强处长”等等。

第五,亲属称。如,“乔叔叔”,“饶阿姨”,“何爷爷”等等。

汉族人的姓名比较简单:姓在前,名在后,除少数复姓外,绝大多数的姓都是单姓。公关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掌握一些常见的复姓“欧阳”,“司马”,“诸葛”,“西门”等等。如果把复姓称作单姓是很不礼貌的。

在港澳台地区,女性结婚后,其姓往往是双份的,如华国岚小姐嫁给钱钟海先生后,她的姓名即为钱华国岚,这时,一般人应当称她为钱太太。

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三个字组成。如,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其中,列宁是姓,伊里奇是父名,弗拉基米尔是本人的名。

日本人的姓名排序是姓在前,名在后;但日本人的姓的字数却普遍比我国汉族人的姓的字数要多,如,岗村,田中,山口等等,对男士为表示尊重,文雅,可在姓后加上“君”。

英美人的姓名的排序方式是名在前,姓在后。如,威廉·肯尼迪中,威廉是名,肯尼迪是姓。口头称呼英美人的姓名时,除正式场合外,一般只称姓。

介绍,并不只是一种客套。

当有人把你介绍给别人的时候,无疑,你会很希望别人记住你的名字。如果他们下次再见到你时,仍把你当陌生人,你一定会满脸不高兴。

美国交际语言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姓名是他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一种声音”。记住别人姓名有时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

首先,当我们需要记住对方的姓名时,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不要受当时环境因素和内心其他情绪的干扰;有时为了增强记忆,可以请对方本人或介绍人重复一遍。

其次,采用“脸谱,形象记忆法”。

比如,一个高个子青年名叫张德高,我们不妨把他记作“长得高”;一位秃头经理叫吴华,我们把他记作“无发”;我们还可以把来自四川的吴江记作“乌江”;把一位叫“雷申”的记作“雷神”等等。

4、集体介绍:

集体介绍是他人介绍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介绍者在为他人介绍时,被介绍者其中一方或者双方不止一人,甚至是许多人。

集体介绍时的顺序:

A、将一人介绍给大家;在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应使一人礼让多数人,人数较少的一方礼让人数较多的一方。

B、将大家介绍给一人;若被介绍者在地位、身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当这些差异表现为年龄、性别、婚否、师生以及职务有别时,地位、身份明显高者即使人数较少,甚至仅为一人,仍然应被置于尊贵的位置,先向其介绍人数多的一方,再介绍地位、身份高的一方。

C、人数较多的双方介绍;若需要介绍的一方人数不止一人,可采取笼统的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说:“这是我的家人”,“她们都是我的同事”等等。

D、人数较多的多方介绍;当被介绍者不止两方,而是多方时,应根据合乎礼仪的顺序,确定各方的尊卑,由尊至卑,按顺序介绍各方。

二、递接名片,严谨认真:

名片,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个人尊严,价值的一种外显方式;也是使用者要求社会认同,获得社会理解与尊重的一种方式。

正是名片自身的重要价值,公关人员在递送,接收,保管名片的时候就应格外重视其礼仪效应,不可随便。

第一,随身携带的名片应使用有较精致的名片夹,在着西装时,名片夹只能放在左胸内侧的口袋里。靠近胸口,以示礼貌。不穿西装时,名片夹可放于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手提包里。

第二,名片的递送先后没有太严格的礼仪讲究。

第三,向对方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将名片正对着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可以说一些:“我叫„„,这是我的名片,请笑纳。”“我的名片,请你收下。” 第四,接收他人递过来的名片时,应尽快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接住名片的下方两角,并视情况说:“谢谢”,“能得到您的名片,真是十分荣幸”等等。如果是初次见面,最好是将名片上的重要内容读出声来,需要重读的主要是对方的职务,学衔,职称等。

第五,当对方递给你名片之后,如果自己没有名片或没带名片,应当首先对对方表示歉意,再如实说明理由。如,“很抱歉,我没有名片”,“对不起,今天我带的名片用完了,过几天我会亲自寄一张给您的”。

三、轻鞠一躬,礼雅意重:

鞠躬礼源于中国先秦时代。两人相见,弯腰曲身待之,是为鞠躬礼。中国人的传统礼仪中还有跪拜。它的原始含义是与鞠躬相同的,只是跪拜比鞠躬表现的意义更加强烈。

鞠躬一般用在以下几种场合:(1)演员谢幕;(2)讲演和领奖;(3)举行婚礼;(4)悼念活动;(5)接待外宾。

四、课堂讨论:

综合案例。书71页。

五、本章小记:

本章主要讲述在正式的礼仪交往中,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和集体介绍的礼仪。在介绍礼仪中应注意把握介绍的原则、顺序、方法、时机、措辞、称谓等。

六、作业:

篇3:毕业设计课题介绍

一、“设计课题”式教学方式介绍

“设计课题”式教学基础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 针对专业课程内容收集“设计课题”并从中选项。 (2) 教师对“设计课题”提出设计方案或设计引导思想。 (3) 将学生推向实习地, 熟悉专业课中理论概念等知识。 (4) 要求学生收集信息并摸索创新设计方案中的思路。 (5) 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分析设计方案、探讨新的思路, 并确定设计最终方案。 (6) 校验设计方案。 (7) 总结成图文。具体地说, 教师收集工厂企业中一些简易设计或设计思路, 总结为方案交到学生手中, 划定一些在实习地重点掌握的材料知识, 机械零件理论特性、机械电器基本原理知识, 以及课程实习中的要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实践的培育, 加以教师的理论点拨,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最后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摸索创新设计方案。教师指导, 实中评比总结。像这样, 学生由原来接受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教法和被动地位转变为自己发现印证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和主体地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习能力, 独立处理事务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设计课题”式教法实例——“起重设备制动下滑量测试装置”设计过程

根据学生素质情况, 本学期, 在《电工学》课中。我设计了“起重设备下滑量测试装置”课题。该课题能使学生对交流电、接触器、按钮、光电元件、基础设备结构及原理知识, 还有基本加工工艺知识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往往发现、发明、设计就在自己身边, 只要肯动脑筋, 只要有创新意识, 只要认真钻研, 就能成功。“起重设备下滑量测试”课题实施步骤:

1. 选定“起重设备制动下滑量”课题, 并将设计原理设计思路设计方向交给学生。

(1) 概念与要求 (由教师提出) 。制动下滑量是手拉葫芦、电动葫芦、塔吊、汽车吊起重产品的一个重要安全质量指标。过去测试方式仅靠手工目测, 误差较大, 要求新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试精确, 并下降制动后可以立即读出下滑量, 从而校验出机械制动下滑量大小值。 (2) “起重设备制动下测量”示意图 (由教师提供)

(3) 结构原理与设计思路。图1是这种测试装置的示意图。由一把两米的钢卷尺3和光电继电器组成测试头, 使用时将测试头夹在支架1上, 小磁铁9吸在吊起的砝码上, 操纵电动葫芦使砝码下降, 钢卷尺被垂直向下拉出, 当卷尺上设定的缝隙通过光电继电器的发光器11和光敏管4之间时, 光电继电器的灵敏继电器动作, 其常闭触点通过中间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切断电源, 葫芦停止下降并制动。从测试头的标尺8上, 可以直接读出制动下滑距离, 即卷尺在断后继续被拉出的距离。

2. 学生进厂实习和调研。

选定概念因素讲解, 要求学生在实习课中理解。并针对和围绕“起重设备制动下滑量”装置示意图结构与原理相关知识进行有目的学习和调研。

3. 要求学生收集信息, 研究相关资料, 教师有目的引导, 教师共同研究, 提出创新设计方案, 布置如下任务并按步骤完成。

A.设计并画出“起重设备制动下滑量”装置电气原理图。

学生要想完成装置电气原理图, 就必须多层次、多环节、多方位地在书本和实践中弄懂一些概念和课程设置中的有关专业基础知识。迫使学生在实践中多问、多看、多思索。要知道“解题的过程伴随求知过程”,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解题欲望, 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即使无人督促, 也能自学不辍。

下图 (2) 由2009级电机与电器专业同学完成的电器控制设计图。

B.设计出测试工艺步骤和注意点, 并要求修改电气原理图或者提出若干意见, 然后教师评价再师生共同研究, 这样由教师“独唱”变成师生“合唱”, 多次循环, 一直把学生置于亢奋的学习情绪中, 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 激发创作灵感。 (1) 图2是该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修改后最终方案设计。测试时, 主令开关LK置于“测试”位置, 启动按钮Q A, 中间继电器ZJ吸合并自保, 另一对常开触点接通主接触器C, C的主触点接在被测电动葫芦或单梁桥式起重机的电源回路或控制回路中。 (2) 操作电动葫芦使吊钩下降, 钢卷尺被逐渐拉出, 当卷尺上的缝隙经过发光管G L和光敏管BG 1之间时, 光敏管受光照而导通, 使三极管BG 2基极电位升高而截止。BG 2和BG 3组成射极偶合单稳态触发电路, BG 2的截止导致BG 3导通, 灵敏继电器J的线圈因此通电, 继电器吸合, 其常闭触点切断中间继电器ZJ的线圈回路, 从而使其中间断电器ZJ以及主接触器C断电, 电动葫芦自动停止下降并制动。 (3) 由于惯性, 钢卷尺于断电后继续被拉出一段距离, 在测试头的标尺线上读取这段距离的数据 (即下滑量) 后, 将主令开关LK板到“返回”位置, 主接触器吸合, 可以操作电动葫芦起升。随着砝码上升, 卷尺也慢慢返回原位。此时, 将主令开关LK再板到“测试”位置, 可以作第二次测试。取三次测试的评均值为该电动葫芦的制动下滑量。

C.编制起重设备下滑量测试装置安装与使用说明。重点培养同学们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运用技巧能力。特别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编制安装与使用说明时要体现实效性、经济性、简易性的内涵。下面安装使用说明就是由2009级机电 (一) 、 (二) 班同学共同完成。 (1) 钢卷尺上的缝隙位置由卷尺、发光管、光敏管及标尺安装的相对位置确定。若以卷尺1米的刻度作为下滑量测试零点, 如图3位置所示, 则大约在卷尺1020毫米的刻度处加工一条横向缝隙, 缝长6~8毫米, 宽0.6毫米, 可以在电火花机床上加工。标尺线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即装配后将卷尺拉出, 当缝隙移到发光管和光敏管之间, 灵敏继电器J动作时, 对准卷尺上1米刻度的位置, 在标尺上刻一条标尺线, 如图3所示。测试时, 电动葫芦制动后, 假如标尺线对准钢卷尺上的刻度为1058毫米, 则所测制动滑下量为58毫米。 (2) 下滑量是对电动葫芦发出停止指令到葫芦制动停止期间吊钩下降距离。本测试装置中, 由于使用了灵敏继电器J, 中间继电器ZJ和交流接触器C, 它们的断开时间虽然只有几毫秒到几十毫秒, 但在所测得的下滑量中, 仍包括卷尺缝隙移动到发光管与光敏管之间至接触器C断开这一段时间内, 吊钩下降的距离。该距离的大小与继电器、接触器的断开时间之和及吊钩的下降速度有关。我们对一台2吨电动葫芦进行试验, 实测该装置中所用继电器、接触器的断开时间造成吊钩的下滑距离为5毫米。钢丝绳电动葫芦标准中规定的制动下滑量≤V/100, 其中V为实测的吊钩稳定上升速度。对于CD 1型电动葫芦V=8米/分, 即制动下滑量≤80毫米。所以虽然继电器、接触器的断开时间使测量有几毫米的误差, 但不影响实际使用。如在检测单梁起重机时, 将标尺线向下移动了5毫米。

(3) 对于不同额定起升速度的起重机会产生不同的误差, 均可以通过计算求得。使用时可用继电器、接触器的断开时间t乘以被测起重机的稳定下降速度V, 求出误差值△H, 再在所测得的下滑量中减去这个误差值△H。设:标尺线对准钢卷尺的刻度为X m m, 则实际下滑量为HH=X-1000-A H=X-1000-tv其中t用秒, v毫米/秒 (4) 在葫芦或起重机试验台上使用本装置时, 由于砝码一般设置在地坑内, 测量时可以不用图1中的支架, 而将测试头直接夹在吊钩上方的定滑轮一侧的钢丝绳上, 再将小磁铁吸附在吊钩组上某一位置, 只要保持卷尺拉出时基本垂直即可。

4. 校验设计方案并总结成图文。

指导原则: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以可用性、准确性、经济性为校验标准。凡符合实用原则者课程考核皆为优。

以上是“设计课题”式教学中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可能存在一些粗浅认识和教学体会, 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不断丰富和提高。也欢迎志同道合的同仁加入我这种教学试验和研究, 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创造出更新、更完美、更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方案。

摘要:创新能力培养是中职校创新教育的核心, “设计课题”式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务实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篇4:毕业设计课题介绍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方法及基本原则做出了规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条件保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2002年8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及组织实施等都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如果从1999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算起,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开展了10年。在这期间,许多地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行政推动不够,科研指导力度缺乏,机制不健全,心理专兼职教师无职称系列可走,心理老师师资队伍出现了这边培训那边流失的严重问题等。但行政推动不够到什么程度,科研指导缺乏在哪些方面,师资队伍如何稳定发展与提高等,都是需要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和了解,才能分析和掌握的问题。

为此,需要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使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于2008年12月正式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课题编号:2008A02),并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就该课题进行研究(教基司函[2008]91号)。这次调研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旨在摸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杂志社的研究条件

1. 杂志社已有工作基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是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的刊物,是教育部1999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意见》发布之后,200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直接服务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刊物。2005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出版奖“第三届中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创办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解读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办刊宗旨,紧密配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政策和精神,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实事。

2. 调研工作基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服务于文化教育事业,始终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杂志社在2003年8月~2005年6月的第一轮调研工作期间,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走访观察和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单位和非实验单位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所调研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福建、陕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在2006年8月~2008年6月第二轮调研期间,以同样的方式调研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山东、陕西、河北、河南、内蒙古自治区。第三轮调研已于2008年9月启动,预计结束时间为2010年6月,除将对第一轮、第二轮省级行政区划进行再次深入走访外,还将重点对安徽和四川进行调研。

3.专家学者队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而且还得到了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扶持和指导。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中除两位委员没有发表过指导性文章外,其余均发表过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或指导性文章。有的专家还主持了为期一年的专栏,部分专家还发表过不少于三篇的学术指导性文章,充分发挥了教育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指导作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文章正在连续发表中。

此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进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得到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大力支持,由林崇德教授亲自担任课题顾问。课题专家组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三、课题负责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课题负责人:陈虹(组长)

联系人:舒娟(副组长)

联系电话:010-88817526

联系电邮:roseshu117@yahoo.com.cn

投诉电话:13911131061

投诉电邮:chen.rianbow.hong@gmail.com

篇5:毕业设计课题介绍

自课题申请之前很久的2000年起,英语组教师即已开始自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阅读报纸活动,开始在“早期智力开发实验班”高年级、高中英语选修课中采用《21世纪报》中学版和《21世纪报》大学版进行辅助报刊英语教学。2004年12月英语组在组长的领导和努力下,申请本科研课题,进一步进行正式的报刊辅助教学研究。

本课题研究对中学英语教学有这较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对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英文报刊资源,结合网络资源,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既是常规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扩展了学生视野,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时代景象,利于培养学生的结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有助于整体素质的提升。报纸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教学素材,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对教师来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都有帮助。为广大中学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和教学开发的平台。教师通过一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并通过课题的带动将经验深化拓展,结合理论研究,从而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使学生受益,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由原来的单一结构的教书匠发展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至今已取得主要阶段性成果。

一.初步的英语报阅读教学方法:

1)立体化报刊阅读教学:报纸媒体、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结合,对时事新闻相关主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来学习,得到的信息更充分,学习视野更宽。《21世纪报》报纸、《21世纪报》网站、《中国日报》网站、VOA和BBC电台新闻报道以及《21世纪报》教师版、《英语教学周刊》教学刊物。

2)报刊阅读、信息技术与生活整合学习

耀华中学早期智力开发实验班2003级IT班,师生开发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读报和利用报纸的教学尝试。

3)英语活动课、英语选修课利用报纸拓展题材

教师利用报纸新闻进行讲解。利用网络新闻素材进行听力训练。再有,充分发挥报纸的新、快的优势,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利用新闻编写英语词汇练习。

2005年5月,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准备,英语组老师在组长邱老师的领导和指导下下开展了《21世纪报》读报比赛系列活动,经过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初赛,于26日举办校级读报演讲比赛,同时开展报刊英语阅读教学展示课活动,向全市展示英语报阅读教学的初步成果。并由《21世纪报》报社派员出席,颁发奖品,鼓励学生读报求知,拓展学习。

篇6:毕业设计课题介绍

1.高性能热镀合金技术及工程化

在热镀锌领域,以高性能热镀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节能、环保、减排、高效生产的先进技术与工程化问题,最终实现提高热镀锌制品的性能,改变传统行业的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落后面貌的总目标。具体的研究内容涉及热镀合金的性能、工艺性研究,各种金属制品的热镀合金的工艺技术、原理及设备的研究以及工程应用中涉及的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新技术的工业化实施。

成员:廖波 曹晓明 马瑞娜 温鸣 武建军 范永哲

在研项目:

1).Fe-B共晶合金在液态锌中的腐蚀规律与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2011

2).α-Fe2B共晶合金在液锌中的腐蚀机理研究 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 2008-2011

3).镁合金超声波纳米化学复和镀机理研究 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 2009-2011

4).高效环保热镀钢丝工艺和设备的研究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2009-2011 地址:动力楼204,206, 材料科学楼

2.金属复合材料

在结构金属复合材料研究方面,通过对非晶纳米晶细化孕育剂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研制用于铝、钛和钢铁材料的非晶纳米晶孕育细化剂,研发性能优异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高强金属复合材料产品。在功能金属复合材料方面,研究生物性能优异的系列钛合金复合材料,构建新型钛合金生物医用复合材料体系,开发出高耐蚀、高生物活性钛合金生物医用零部件。开展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界面微结构和磁性性能的基础研究工作。

成员:崔春翔 孙继兵 步绍静 王清周 戚玉敏 杨薇 刘双进 丁贺伟 王铁宝

在研项目:

1).原位纳米TiB2、AlN颗粒增强Al-Cu-Mg-Mn-Ag高强度复合材料的研究 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0.01-2013.12

2).自生陶瓷颗粒增强钛合金复合材料民航发动机紧固螺栓 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 2009.4-2012.3 3).模版沉积高性能双相纳米磁性复合材料 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 2010.1-2012.12

4).高性能离心铸造梯度复合高速钢轧辊材料的基础研究 河北省钢铁联合基金 2009.1-2011.12,5).1200MPa超高强汽车用弹簧钢关键制备技术 河北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09.1-2011.12

6).新型碳纳米管调控Sm(Co,M)7高矫顽力薄带磁体的制备 天津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2009.1-2011.12 7).新型高阻尼材料多孔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天津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2009.1-2011.12

8).非晶孕育细化增强多元多相铝基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2008-2011 9).新型高阻尼多孔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9-2011 10).钛酸钾一维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机制及生物特性 河北省教育厅项目 2010-2012

地址:南院悬浮炉室、甩带炉室,复合材料室,复合材料室 动力搂203,205 院部试验 3.先进电池与节能材料

针对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研究固态离子跃迁动力学、远红外发射材料学基础问题,研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合成和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重点研究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性能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关键技术,以及远红外材料在多个节能领域的应用,为未来新能源技术提供关键基础材料支撑。建立1-2个大型示范工程,培养和锻炼先进电池和节能材料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开发骨干队伍。

成员:梁广川 欧秀芹 丁燕 薛刚 王丽

在研项目:

1.大于148mAh/g磷酸铁锂材料开发与产业化 河北省重大自主创新项目2011.01-2012.12

2.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阻燃添加剂开发及安全机理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009.04-2012.03

3.非化学计量比磷酸铁锂的水热合成及其锂离子传导动力学机理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01-2012.12

地址:北院实验楼610-613, 502A, 502B 4.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及应用 重点研究海泡石族矿物材料纤维束界面相互作用、纤维束解离及低成本制备技术;电气石矿物材料强化辐射远红外线、稀土活化与强化材料的制备;矿物粉体与环保制品基材之间表面与界面行为与调控;高性能矿物材料在环保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技术,如高品质功能化日用陶瓷、工业环保活化床、催化等系列新技术。

成员:梁金生 汤庆国 王丽娟 孟军平王 菲 李兰兰

在研项目:

1).理疗器械关键材料研究 河北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2010-2013

2).动物饮用水活化床研究 天津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2010-2013

3).矿物纳米纤维的功能化及在轮胎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0-2012 4).矿物材料强化木材胶粘剂材料的研制及机理研究 河北省自然基金2009-2011

地址:院部实验楼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4楼, 实验楼6楼601-609, 507, 实验楼2楼环境实验室

5.功能晶体材料中缺陷调控及其性能应用的研究 本课题将对新能源领域及信息产业中使用的晶体材料的生长及缺陷工程展开应用基础研究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重点研究:

1).氮化镓厚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新型掺杂光折变晶体和新型光折变聚合物材料中各类新效应和新机制的研究;

3).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材料的研究;

4).大直径、高性能半导体晶体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成员:梁骏吾 陈贵锋 阎文博 刘彩池 郝秋艳 张雯 解新建 张维连

在研项目:

1).电子辐照硅材料中亚稳态缺陷的形成与转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1-2011.12

2).电子辐照单晶硅亚稳态缺陷的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2009.4-2011.4

3).八英吋直拉硅单晶氧碳含量控制的研究 横向2010.4-2011.12

4).GaN外延层缺陷控制及其对光电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2010-2013 5).掺铪系列晶体的紫外光折变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1-2011.12

6).铁铪双掺铌酸锂晶体的光散射起源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1-2011.12

7).本征缺陷的空间分布对铌酸锂畴反转电场的影响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 2008.1-2010.12

地址:2楼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 小白楼&单晶车间

6.生物材料

1.开发具有生物功能,并且能够与动、植物及环境,沟通交流的智能生物材料;研究与制备生物医用金属植入修复材料、组织工程修复与替换材料、生物玻璃与陶瓷材料、有益人体健康的生物复合材料并探索产业化生产。

2.通过微小工学与纳米制备技术的结合,研究药物载体的生物材料以及药物的控制释放;通过材料的设计和表面修饰来调控细胞的行为并研究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机理,探讨在生物芯片、人工细胞、药物洗脱支架等领域的应用。

成员:殷福星 梁春永 彭会芬 王洪水 李海鹏 陈翠欣 在研项目:

飞秒激光诱导Ti合金表面仿生图案及原位胶原矿化类骨活性层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1-2012.12

地址:铸工楼106, 实验楼503

7.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设计、开发与物性研究

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开发新的自旋电子学材料、智能材料、新型磁弹性材料及综合利用这些特性的功能材料复合体,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新型一维、二维磁性功能薄膜。着重研究材料的合成、应用功能及其它相关物性,开发并提高材料的功能特性,推动材料在诸如磁记录、磁存储、磁机电、磁光和磁制冷等高新技术方面的应用

成员:刘国栋 刘何燕 罗鸿志 代学芳 李英

在研项目:

1).界面粗糙度对交换偏置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010.1-2012.12

2).具有低磁矩的CuHg2Ti型高自旋极化材料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2010.1-2012.12 3).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河北省教育厅 2010.1-2012.1

4).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优秀类)河北省人事厅 2010.1-2012.1

5).空位掺杂对Heusler合金电子结构与磁性的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1-2012.12

地址:北院中心实验楼506, 508, 北院小白楼 北院中心实验楼315

8.先进合金材料液态成形过程控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先进合金材料液态成形过程及产业化中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成分优化、多元多相合金凝固过程仿真、纳米晶粒细化、改性工艺优化等基础理论研究。

1)重点进行耐磨、高效、节能环保CADI耐磨件的组织设计、凝固与工艺、耐磨机理研究;

2)研究超低碳(1.0-2.0%C)ADI的组织设计、凝固过程、碳化物球化及耐磨强化机制;

3)在微观、介观和宏观多层次上研究多元多相合金的凝固过程,形成新的凝固理论,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成员:刘金海 李国禄 李 日 张建军 董天顺 赵雪勃

在研项目

1).“短流程”碳化物奥铁体球墨铸铁磨球等耐磨件开发及产业化 国家科技部2009GJA20032 2009-2011,2).含微缺陷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层的接触疲劳损伤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2011

3).多元合金及其结构件铸造过程的基础研究子课题项目:多元多相合金凝固过程的多层次表征及其跨层次耦合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2015

4).面向大型薄壁铸件的数值模拟前处理技术及相应的温度场模拟研究 国家凝固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10-2011

5).压缩机滑片(Vane)、曲轴新材质的开发 横向课题 2010-2011

地址:南院材料加工楼,北院实验楼3楼, 南院材料楼2楼

9.磁性纳米体系的磁结构及各种相关效应研究

本课题组研究集中于磁性纳米体系的表面、界面、超薄膜、各种磁性隧道结和巨磁电阻纳米多层膜、纳米多层膜异质结、纳米线、纳米管、原子链以及纳米颗粒等。关注这些材料体系中的自旋结构、及异质背景材料(铁磁性/反铁磁性、铁电性/反铁电性)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效应,以及纳米线(管)、准原子链磁矩、磁畴的检测及操纵。

成员:孟凡斌 张健 张炜 张兴华 郑振泰 张 晓

在研项目:

1).新型磁相变材料Fe2MnGa基本物性和应用功能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2012

2).新型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n2Ni1-xFexGa马氏体相变的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0

3).用于磁性微机电系统高性能Sm-Co基永磁薄膜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 地址:实验楼515 10.光电关键材料 1).纳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其在纳米电子学和催化剂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2).纳米复合材料在新型电子封装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3).用于白光LED器件新型荧光材料的研发;

4).用于太阳能光电转换和存贮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研究。

成员:唐成春 王西新 赵建玲 范英 卢遵铭 徐学文

在研项目:

1).BN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物理性质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2010.01-2012.12

2).氧化锆纳米管载体的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2010.01-2012.12

3).白光LED照明系统用荧光粉的研究 河北省自然基金 2010.01-2012.12

4).硼酸铝纳米线的复合材料研究 2010.01-2012.12 5).光催化剂NaTaO3掺杂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011.01-2013.12

6).磁控制形状记忆合金NiFeGa的超弹性研究 天津市自然基金 2008.04-2011.03 7).硼酸铝纳米线表面修饰研究 教育部科研重点 2009.01-2011.12 地址:南院动力楼3楼

11.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能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课题主要进行纳米及纳米复合陶瓷涂层材料及耐蚀性能的研究。借助SHS的原理,用反应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在材料表面制备出n-[FeAl2O4]ss/n-Al2O3P/ n-FeP/X(X-金属或非金属)、TiCN/M(M-金属)等纳米复合涂层;对不同反应物在等离子焰流内的SHS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及反应产物的凝固理论以及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与涂层的理化性能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现纳米复合陶瓷涂层组织性能的可控。

成员:阎殿然 董艳春 何继宁 张建新 杨 勇 陈学广

在研项目:

1).高抗锌蚀多级结构复合涂层组织结构设计及耐锌蚀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1-2013

2).等离子反应合成Mep/FeAl2O4纳米晶陶瓷基复合涂层制备及组织调控 河北省自然基金 2009-2011 3).反应喷涂TiN电催化载体涂层及其电化学特性的研究 省重点基础研究 2010-2012 地址:材料科学系205,动力楼201, 207 材料科学系车

12.先进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与产业化

主要从事镁、铝等轻合金材料的加工方法及应用:

1).非晶、准晶材料:研制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与准晶增强的高强韧、高耐腐蚀的镁合金;开发新型的可降解的镁基非晶合金的生物医学材料。

2).多孔材料:多功能泡沫铝、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满足建筑装饰、减震吸音、抗冲击、骨骼替代材料等用途;开发新型的微孔∕纳米孔的非晶或金属材料,可作为新型的催化剂及环保能源材料等。

3).产业化:致力于自主开发的先进金属材料的性能改善及应用研究,解决国内汽车、高铁、核能、风电等新兴行业的重大需求。

成员:赵维民 秦春玲 丁俭 李永艳 薛海涛 曹文杰 夏兴川

在研项目:

1).多功能泡沫铝生产关键技术的合作及产业化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5-2012.12 2).高硬度Mg-Zn-Y系准晶的制备及其增强阻燃镁合金的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0.4-2013.12 3).阻燃镁合金表面氧化膜结构模型与阻燃性能定量关系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8.4-2010.12

4).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和阻燃关系的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0.1~2013.12

5).铝合金熔体处理新方法 企业合作课题2009.1-2012.12

6).大型风电铸件的产业化 企业合作课题2009.1-2013.12

7).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型铸钢件工艺优化与生产 企业合作课题 2010.1-2013.12

篇7:毕业设计课题

设计课题一:《来电显示数字答录机软、硬件设计》

一、设计内容:本课题包含下列分课题。

(1)电路原理设计和电路板(PCB)布线(硬件)

(2)双音多频(DTMF)信号发生与检测算法设计(软件)

(3)主叫身份(Caller ID)识别算法设计(软件)

(4)音频差分预测压缩编解码器(DPCODEC)设计(软件)

二、设计工具和材料:

(1)开发工具软件可免费下载;开发器硬件可自行设计。

(2)采用Freescale MC56F8322 DSP,可免费申请样片。其它

元件和材料单件总费用低于20元。电路板制作费用约400元。

(3)PC机最好每人一台。示波器若干(可与其它组共用)。

三、设计时间为三个月。

四、课题适合对象:适合于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本科及大专各

类专业(软件和硬件)毕业班优秀学生。

设计课题二: 《电力线载波网络通信系统软、硬件设计》

一、设计内容:本课题包含下列分课题。

(1)电路原理设计和电路板(PCB)布线(硬件)

(2)物理层发送信号编码、接收信号解码及碰撞检测算法程序

设计(软件)

(3)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程序设计(软件)

(4)PC机用户操作和管理平台软件设计(VC++软件)

二、设计工具和材料:

(1)开发工具软件可免费下载;开发器硬件可自行设计。

(2)采用Freescale MC56F8312 DSP,可免费申请样片。其它

元件和材料单件总费用低于20元。电路板制作费用约400元。

(3)PC机最好每人一台。示波器若干(可与其它组共用)。

三、设计时间为三个月。

四、课题适合对象:适合于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本科及大专各

类专业(软件和硬件)毕业班优秀学生。

设计课题三:《基于DSP的以太网卡软、硬件设计》

一、设计内容:本课题包含下列分课题。

(1)电路原理设计和电路板(PCB)布线(硬件)

(2)MAC层驱动程序设计(DSP汇编软件)

(3)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程序设计(C软件)

二、设计工具和材料:

(1)开发工具软件和开发器硬件约2000元(若学院实验室可提供使用,则这部分费用可不计)。

(2)采用Ti TMS320DM6431 DSP,约10美金/片。其它元件

和材料单件总费用低于20元。电路板制作费用约600元。

(3)PC机最好每人一台。示波器若干(可与其它组共用)。

三、设计时间为三个月。

四、课题适合对象:适合于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本科及大专各

类专业(软件和硬件)毕业班优秀学生。

设计课题四:《基于单片机的多主互连通信系统》

一、设计内容:本课题是楼宇可视对讲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包含下列分课题。

(1)电路原理设计和电路板(PCB)布线(硬件)

(2)发送信号编码、接收信号解码及碰撞检测算法程序设计(51

系列汇编软件)

二、设计工具和材料:

(1)开发工具软件和开发器硬件学院实验室可提供。

(2)采用 Atmel 8051 MCU,加上其它元件和材料单件总费用

低于20元。电路板制作费用约400元。

(3)PC机最好每人一台。示波器若干(可与其它组共用)。

三、设计时间为三个月。

四、课题适合对象:适合于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本科及大专各

篇8:开放式建筑机电设备网络课题介绍

一元化管理水平低、系统间难以实现协同控制——这是我国智能建筑中机电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智能建筑行业目前亟需破解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1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日本松下电工株式会社、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共同申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机电设备开放式通信协议研究》课题(06-k5-42),该课题针对适合我国的开放式设备网络以及如何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开放式通信协议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iopeNet—开放式建筑机电设备网络”这一新概念。课题负责人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院长助理欧阳东教授级高工、松下电工中国系统技术中心所长黄吉文博士和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秘书长吕丽研究员担任。

2007年9月27日,在中国发改委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修龙先生和日本松下电工株式会社常务取缔役横山洋一先生共同签署了《关于“针对节能环保事业开展的设备网络研发及其应用实验”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发改委的中日节能环保示范项目。

该研究项目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历经两年半的时间,其阶段性研究成果“iopeNet建筑机电设备开放式通信协议”于2008年6月顺利通过中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的评审并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8年12月12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军先生和日本松下电工株式会社副社长野村淳二先生在北京签署了《进一步加强iopeNet开放式通信协议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将致力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商业模式。

2 研究开发工作

由于通信协议的不统一,造成目前系统集成存在许多困难,如应用软件的开发量大、开发周期长,系统集成的费用相对较高,难以实现系统间的协同控制,综合节能效率比较低等。而业主在进行系统改造时也由于系统集成存在上述问题,难以更换其他厂家的设备。以上这些问题无疑给系统管理、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日本松下电工株式会社、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对我国智能建筑中存在的多种通信协议的背景、内容、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实际应用状况等进行了综合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适合我国的开放式设备网络,制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开放式通信协议,同时设计了标准的系统框架,开发了相应模块,并以“iopeNet”的名称注册了商标。

iopeNet是在办公大厦等大型建筑物、公园以及其他特定区域内,用于照明、空调、安全等环境控制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网络。如图1所示,它将各个控制系统视为子系统,即为设备层。通过iopeNet应用接口与设备层控制设备相连接,构成iopeNet网络层,从而提供一元化管理平台,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操作。同时。iopeNet可以同时支持BACnet、LonWorks、CANopen等多种通信协议,可将其统一转化为iopeNet通信协议。iopeNet提供Web连接接口,支持IPv4/IPv6双协议,可以实现远程管理,满足未来日益增加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网络的连接需求。

为验证iopeNet通信协议的可行性,课题组先后制作了两代模型演示系统,与第一代模型相比,第二代模型在原有七种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通信协议,丰富了系统功能、性能也更加稳定。

该仿真模型系统包含了现在智能建筑中的大部分系统,包括:电梯、空调、给排水、自动门、门禁、照明、广播、电力计量在内的共九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采用了不同的通信协议,包括BACnet、LonWorks、Modbus、CC-Link、CAN、NMAST、emNet、RS232、专用通信协议九种协议。将这些子系统设备与此次研发的iopeNet核心模块相连接,就构成了iopeNet设备网络。通过iopeNet核心模块的处理,将各个子系统的通信协议统一转化为iopeNet通信协议,从而使各个子系统能够进行端到端通信,实现互联互操作。系统示意图见图2。

2008年6月,该项目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的验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担任主任委员、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维迅担任副主任委员、同时汇聚了国内众多行业知名专家共同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协议既符合智能建筑中开放式设备网络的发展要求,又符合国际标准有关网络协议规定,可以适用于各类建筑机电设备管理系统,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课题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建筑机电设备开放式通信协议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在建筑机电设备开放式通信协议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技术应用实例

iopeNet技术可应用于大规模区域的照明监控、动态能耗监测系统以及系统集成平台。其中iopeNet的β版协议已经成功应用在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照明监视控制系统中。奥运公园中心大道的照明控制部分南北长2.4km,东西宽1.4km,灯具数量多、分布广,这使得系统对延时很敏感。同时整个系统控制复杂,维护困难,对节能的要求相对也要高。针对这些情况,UAMS系统把整个大区域分成了多个小区域,再在每个区域下划分照明控制系统和计量管理系统。系统的主干网采用iopeNet网络,连接各个区域和中心服务器,可以方便地进行区域扩展。通过这种统一的广域管理体制,可以满足管理者所追求的大规模一元化管理以及多样化的控制需求。控制系统图见图3。

UAMS系统通过约500台系统模块的相互连接,对大约1.8万盏照明灯具实施分布控制、集中管理,结合照明控制,对系统用电量进行监视分析,从而在轻松展现独具魅力的各种照明场景的同时,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根据概算,照明节能效果能够达到22.95%。

4 宣传推广

为进一步推进iopeNet的普及,课题组先后举办了多次推广活动。先后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院长助理、全国智能建筑技术网常务副理事长欧阳东主持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智能建筑技术网年会》专题研讨会(2007年于桂林)、《第四届中国建筑电气沙龙》(2008年于北京)、《第八届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年会》专题研讨会(2008年于牡丹江)、《iopeNet开放式设备网络技术研讨会》(2008年于上海)、《国际建筑电气发展高峰论坛—“引领智能建筑新时代”论坛》(2009年于广州)等五次会议上,向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厂商等业内人士介绍iopeNet技术,并在现场演示模型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第四届中国电气沙龙》上,专家们一致认为,iopeNet通信协议研究是当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工作中一项非常紧要迫切的工作,是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投资功能和运行要求等,通过采用开放式通信协议,实现智能系统的集成。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争取政府支持,成立协会,吸收国内外厂商共同开发,在工程中促进协议成熟,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宝贵建议。

除此之外,《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中国建设报》、"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国资委网站和国企新闻网站等媒体也对iopeNet进行了多方面宣传报道,使iopeNet在相关领域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5 未来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动iopeNet的发展,目前课题组正在联合业界知名单位筹备成立iopeNet技术应用中心,中心将以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为主体,由设备厂商、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共同参与,工作包括共同制定iopeNet通信规格书,开发iopeNet模块、设备、软件等不同层次的产品,设计iopeNet标准图集,开展产品认证服务等,其知识产权由中心成员共享。

2009年6月20日,iopeNet技术应用中心第一次筹备会议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松下电工中国系统技术中心的共同主持下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行业知名的三家大型设计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三所知名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家系统集成公司(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信世创智能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航天海鹰安全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公司)等单位参加,会议确定了iopeNet技术应用中心核心成员单位及相关负责人,讨论通过了iopeNet技术应用中心的章程草案,制定了今后的运营方式及主要工作计划。中心拟建iopeNet专业实验室,推动iopeNet系统在中国的产品化进程。同时还将编制标准图集、实施样板工程,以此带动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

6 结束语

上一篇:网络教育培训论文下一篇:时代楷模王红旭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