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过的作文

2024-04-12

我来过的作文(共12篇)

篇1:我来过的作文

人生如逆旅,人潮汹涌,世事无常,每个人都只是漫长时光中的过客,在这世上经历,体验,最终带着自己一生的记忆,回到起点。

一生有无数的机遇,每一个选择不能决定,但是都能改变未来。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最终还是活成了普普通通的样子。或许曾经我们也有过壮志凌云,或许我们也有过奇思妙想,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

但是,那又如何,人生一世本来就是一个经历,一次体验,拥有这人生的时候就尽情地去丰富人生。出生之时人生也不过是一张白纸,浓墨重彩亦或清新淡雅,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我们手握画笔,尽一生之力,描绘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

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活的多么轰轰烈烈,名垂青史,而在于活成了自己曾经希望的模样。时光流逝白驹过隙,这世界最终会把我们存在过的痕迹消除的干干净净,但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鸟飞过的痕迹,但是我来过。

或许有人一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或许有人万众瞩目被鲜花和掌声簇拥,或许有人隐匿远离尘世,或许有人投身俗世不能自拔。每个人都有他自己选择的生活,都要亲身经历属于自己的人生,这个过程无法替代。

我们无须为自己的境遇感慨不已,每个人都有他的轨迹,我们就像一个个小星球,在浩淼的宇宙中运行,彼此靠近时感慨对方的经历。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的一个个体,力量微不足道。

但那又怎样,时光再漫长,我们拥有专属我们的回忆,我们曾经有过梦想,有过努力,有过感情,我们就可以在这个世界宣告,我来过。

篇2:我来过的作文

没有你。

我的生活注定流离失所,溃烂成殇。

习惯了枕着你的温柔入睡,淡淡的,静静的,安逸平静,温暖如花。躺在你的怀里,听着那首淡雅的音乐,回望过往,遐想明天,一切仿若停止了转动,美丽定格在属于我们的世界里。

三月,花都开了。属于春天的季节。如果此时,与你相携,穿越花开花落之间,感受生命的开始和结束,享受生命里点点滴滴缓缓的流淌,倾听大自然里天籁触动心灵的乐弦。用爱包容落日成殇的`美丽,用心感悟与我们擦肩而过和遗憾落幕的心痕。其实,我懂,你永远不属于我,就如这个三月,在我的世界一笔带过,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寻的痕迹!

我喜欢三月,喜欢春天这个季节,百花齐放,万物复苏,淡淡的花香充溢着我的心房,甘甜如雨露。这个季节适合我酿酒,没有过多的伤痕,没有秋的悲凉落寂,没有冬的萧索,只需要你的一个回眸或者一个微笑,我就能酿出最美的佳肴。如你当初摸着我柔柔的头发说道,你真好。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的心包括我的身体都属于你。

此刻,我站在三月里,风很大,紫外线很强烈,人们都相互奔跑,寻求一方属于自己的归宿。其实,此刻我很想你。没有任何理由。

说真的,我心里空落落的,我分辨不出东南西北,也写不出绝世好文,也闯不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更办不到丰衣足食,家财万贯。但是,在这个不合时宜的季节里,我依然想你。我知道,我什么都可以没有,都可以忘记,都可以重新来过,唯独你,是我无法丢弃的行囊!

行囊?我突然觉得我很猥琐。一种占有欲极强的心态。因为有你,我已经忘记了原本的自己。

行囊放在肩上有的时候真的很累,很重。总想放下,却有千般万般的不舍,所以我一直心存感激,感激你给予了我那么多,所以你一直都在我的心里和肩上。无论千山万水。

篇3:我来过,我很乖

我自愿放弃治疗

她一出生就不知亲生父母是谁,她只有收养她的“爸爸”。

1996年11月30日,佘仕友在一座小桥旁的草丛中发现了被冻得奄奄一息的这个新生婴儿时,看到她的胸口处插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10月20日晚上12点。”

家住四川省双流县三星镇云崖村二组的佘仕友当时30岁,因为家里穷一直找不到对象,如果要收养这个孩子,恐怕就更没有人愿意嫁进家门了。看着怀中小猫一样嘤嘤哭泣的婴儿,佘仕友几次放下又抱起,转身走了又回头,这个小生命已经浑身冰冷哭声微弱,再没人管只怕随时就没命了!咬咬牙,他再次抱起婴儿,叹了一口气:“我吃什么,你就跟我吃什么吧。”

佘仕友给孩子取名叫佘艳,因为她是秋天丰收季节出生的孩子。单身汉当起了爸爸,没有母乳,也买不起奶粉,就只好喂米汤,所以佘艳从小体弱多病,但是非常乖巧懂事。

春去春又回,如同苦藤上的一朵小花,佘艳一天天長大了,出奇的聪明乖巧,乡邻都说捡来的娃娃智商高,都喜欢她。尽管从小就多病,在爸爸的担惊受怕中,佘艳慢慢地长大了。

命苦的孩子的确不一般,从5岁起,她就懂得帮爸爸分担家务,洗衣、煮饭、割草她样样做得好,她知道自己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有妈妈,自己的家里只有她和爸爸,这个家得靠她和爸爸一起来支撑,她要很乖很乖,不让爸爸多一点点忧心生一点点气。

上小学了,佘艳知道自己要好学上进要考第一名,不识字的爸爸在村里也会脸上有光,她从没让爸爸失望过。她给爸爸唱歌,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一样一样地讲给爸爸听,把获得的每一朵小红花仔仔细细贴在墙上,偶尔还会调皮地出道题目考倒爸爸……每当看到爸爸脸上的笑容,她会暗自满足:“虽然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也有妈妈,但是能跟爸爸这样快乐地生活下去,也很幸福了。”

从2005年5月开始,她经常流鼻血。有一天早晨,佘艳正欲洗脸,突然发现一盆清水变得红红的,一看,是鼻子里的血正向下滴,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止不住。实在没办法,佘仕友带着她去乡卫生院打针,可小小的针眼也出血不止,她的腿上还出现了大量的“红点点”。医生说:“赶快到大医院去看!”来到成都的一家医院,正值会诊高峰,坐在长椅上排队时,她按住鼻子,鼻血像两条线直往下掉,染红了地板。他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端起一个便盆接血,不到10分钟,盆里的血就盛了一半。医生见状,连忙带孩子去检查。检查后,医生马上开了病危通知单。她得了“急性白血病”!

这种病的医疗费是非常昂贵的,费用一般需要30万元!佘仕友蒙了。看着病床上的女儿,他没法想太多,他只有一个念头:救女儿!借遍了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钱不过杯水车薪,距离30万实在太远,他决定卖掉家里唯一还能换钱的土坯房。可是因为房子太过破旧,一时找不到买主。

看着父亲那双忧郁的眼睛和日渐消瘦的脸,佘艳总有一种酸楚的感觉。一次,佘艳拉着爸爸的手,话还未出口眼泪却冒了出来:“爸爸,我想死……”

父亲一双惊愕的眼睛看着她:“你才8岁,为啥要死?”

“我是捡来的娃娃,大家都说我命贱,害不起这病,让我出院吧……”

6月18日,8岁的佘艳代替不识字的爸爸在自己的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签字:“自愿放弃对佘艳的治疗。”

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

回家后,从小到大没有跟爸爸提过任何要求的佘艳向爸爸提出两个要求:她想穿一件新衣服,再照一张相片,她对爸爸解释说:“以后我不在了,如果你想我了,就可以看看照片上的我。”

第二天,爸爸叫上姑姑陪着佘艳来到镇上,花30元给佘艳买了两套新衣服,佘艳自己选了一套粉红色的衣裤,姑姑给她选了一套白色红点的裙子,她试穿上身就舍不得脱下来。来到照相馆,佘艳穿着粉红色的新衣服,双手比着V字手势,努力地微笑,最后还是忍不住掉下泪来。

她已经不能上学了。她背着书包站在村前的小路上,目光总是湿漉漉的。

如果不是成都一家报社的记者傅艳发现了佘艳,她将像一片悄然滑落的树叶一样静静地从风中飘下来。记者从医院方面得知情况后写了一篇报道,叙说了她的故事。故事在蓉城传开了,成都被感动了,互联网也被感动了,无数市民为这位可怜的女孩心痛不已,从成都到全国乃至世界,爱心人士开始为这个弱小的生命捐款。短短10天时间,来自全球华人捐助的善款超过56万元,小佘艳的生命之火被大家的爱心再次点燃!宣布募捐活动结束之后,仍然源源不断收到全球各地的捐款。6月21日,放弃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佘艳被接到成都,住进了市儿童医院。弱小的生命有了延续下去的希望。医院尽了最大的努力,一个接一个的治疗难关如愿地一一闯过。大家微笑着等待成功的那一天。有网友写道:“佘艳,我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能健康地离开医院;我祈祷你能顺利地回到学校;我盼望你能平安地长大成人;我幻想我能高兴地陪你出嫁。我亲爱的孩子……”

佘艳接受了难以忍受的化疗。玻璃门内,佘艳躺在病床上输液,床头旁边放着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个塑料盆,她不时侧身呕吐。小女孩的坚强令所有人吃惊。她的主治医生徐鸣介绍,化疗阶段胃肠道反应强烈,佘艳刚开始时经常一吐就是大半盆,可她“连吭都没吭一声”。刚入院时做骨髓穿刺检查,针头从胸骨刺入,她“没哭,没叫,眼泪都没流,动都不动一下”。

佘艳从出生到死亡,没有得到过一丝的母爱。当徐鸣医生提出“佘艳,给我当女儿吧!”时,佘艳的眼睛一闪,泪珠儿一下就涌了出来。第二天,当徐鸣医生来到她床前的时候,佘艳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徐妈妈。”徐鸣开始一愣,继而笑逐颜开,甜甜地回了一声:“女儿乖。”

所有的人都期待着奇迹的发生,所有的人都在盼望佘艳重生的那一刻。很多市民来到医院看望佘艳,网上许多网民都在问候这个可怜的孩子,她的生命让陌生的世界洒满了光明。那段时间,病房里堆满了鲜花和水果,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芬芳。

两个月的化疗,佘艳陆续闯过了9次“鬼门关”,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溶血、消化道大出血……每次都逢凶化吉。由省内甚至国内权威儿童血液病专家共同会诊确定的化疗方案效果很好,“白血病”被控制住了,所有的人都在企盼着佘艳康复的好消息。

化疗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非常可怕。与别的很多白血病孩子比较,佘艳的体质差很多。经此手术后她的体质更差了。

8月20日清晨,她问傅艳:“阿姨,你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要给我捐款?”

“因为,他们都是善良的人。”

“阿姨,我也做善良的人。”

“你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要相互帮助,就会变得更加善良。”

佘艳从枕头下摸出一个数学作业本,递给傅艳:“阿姨,这是我的遗书……”

傅艳大惊,连忙打开一看,果然是小佘艳安排的后事。这是一个年仅8岁的生命垂危孩子趴在病床上用铅笔写了3页纸的遗书。由于孩子太小,有些字还不会写,且有个别错别字。看得出整篇文章并不是一气呵成写完的,分成了6段。开头是“傅艳阿姨”,结尾是“傅艳阿姨再见”,整篇文章“傅艳阿姨”或“傅阿姨”共出现7次,还有9次简称记者为“阿姨”。这16个称呼的后面全部是关于她离世后的“拜托”以及她想通过记者向全社会关心她的人表达“感谢”与“再见”。

“阿姨再见,我们在梦中见。傅艳阿姨,我爸爸的房子要垮了。爸爸不要生气,不要跳楼。傅阿姨你要看好我爸爸。阿姨,医我的钱给我们学校一点点,多谢阿姨给红十字会会长说。我死后,把剩下的钱给那些和我一样病的人,让他们的病好起来……”

这封遗书让傅艳看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8月22日,由于消化道出血,几乎一个月不能吃东西而靠输液支撑的佘艳第一次“偷吃东西”,她掰了一块方便面塞进嘴里。很快消化道出血加重,医生护士紧急给她输血、输液……看着佘艳腹痛难忍、痛苦不堪的样子,医生护士都哭了,大家都愿意帮她分担痛苦,可是,想尽各种办法还是无济于事。

8岁的小佘艳终于远离病魔的摧残,安详离去。

所有的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那个美丽如诗、纯净如水的“小仙女”真的去了另一个世界吗?傅艳抚摸着佘艳渐渐冰冷的小脸,泣不成声,再也不能叫她阿姨了,再也不能笑出声来了……

四川在线、网易等网站沉浸在泪海里,互联网被泪水打湿了,“心痛到不能呼吸”。每个网站的消息帖子下面都有上万条跟帖:“孩子,你本来就是天上的小天使,张开小翅膀,乖乖地飞吧……”

8月26日,她的葬礼在小雨中举行,成都市东郊殡仪馆火化大厅内外站满了热泪盈眶的市民。他们都是8岁女孩佘艳素不相识的“爸爸妈妈”。为了让这个一出生就被遗弃、患白血病的女孩最后离去时不至于太孤单,来自四面八方的“爸爸妈妈”们冒雨前来送行。

她的墓碑上有一张她笑吟吟的照片,碑文上写着:“我来过,我很乖(1996.11.30——2005.8.22)”,后面刻着佘艳身世的简单介绍,最后两句是:“在她有生之年,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暖。小姑娘请安息,天堂有你更美丽。”

遵照小佘艳的遗愿,剩下的54万元医疗费被当成生命的馈赠送给了患白血病的孩子。这7个孩子分别是杨心琳、徐黎、黄志强、刘灵璐、张雨婕、高健、王杰。这7个孩子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2岁,都是家境非常困难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弱小生命。

篇4:我来过作文

我从不相信世上会有没有保质期的情感,也从不相信两个素不相识、或者天差地别的人能一蹴而就般有了亲人似的感情。

都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若能相识相知,那得有多少次的相遇。可与她的缘分,让这个看似不可能打破的现实在几句话中归于尘埃。

那是几年前秋天的清晨,一场秋雨一场凉,我披着有些别扭的大围巾,倚在妈妈的怀里,一脸稚气地道:“这是要去哪呀?”

“我们去看奶奶。”妈妈一边说一边弹了弹我的小脸。

虽说应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可太阳却比春日里更红,我攥着妈妈的手,步入这个陌生的地方。小声问妈妈:“这是哪里呀?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妈妈说:“这是养老院,给老人养老的地方。”我好奇地四周张望,突然发现奶奶坐在草坪边的长椅上,我蹦蹦跳跳扑入她怀里。

腻在奶奶怀里聊了一会儿,突然看见一位坐在摇椅上、懒散地晒着阳光的老婆婆。奶奶说,那是自己的好朋友,在这里一起生活的人。我看着她,发现她也在看着我,我害羞地躲到了妈妈的身后,她笑着向我挥了挥手,我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过去,这时,妈妈推了我一下,我只好扭扭捏捏地走了过去。

“小朋友,你叫什么?”“我…我叫天天。”我有些不好意思,她笑着摸了摸我的头。

从此,每个星期去看一次奶奶,似乎已经不再是去看一个人;去养老院,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的一部分。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五个月。我了解这个老婆婆记忆力有点不好,很多事已经忘记了,我不禁为她有些惋惜,可她却仍记得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伙伴,跟我说起时,眼眶中充满泪水,似是想起那个贫苦年代的生活。

又是一个星期,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来到养老院,刚进门,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找老婆婆。正当她和我诉说往事时,“咚咚咚”,一阵仓促的敲门声,一位穿着白衬衫的中年人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妈,我来看你了,前阵子我有点忙。”

婆婆有迷茫的眼神看了他一会儿:“你是……”

中年人沉默了良久,缓步走出了房间,我的心猛地一颤,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奶奶被妈妈接回来后,我已经多年没去养老院了,可我仍不时想起那个熟悉的身影,不知每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是否有人陪着她。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这个陪我度过一段岁月的地方,站在那熟悉的门口,我又一次犹豫了,婆婆还在吗?她还记得我吗?

想起那一幕幕的往事,又想起了那位中年人,最后,还是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压抑和激动,悄悄推开了门,房间里只剩下单薄的一张床了。

“婆婆……”我哭着扑向她。

“你来了呀。”她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她还记得我,我不禁潸然泪下……

不久后,她离我而去。虽然她走了,但这份刻骨铭心的忘年之情却永远烙印在我的心里。

篇5:这里我来过作文

游赤壁,客感慨曰:“连曹操那样的一世之雄终于都逝去了,况吾与子?”苏子却认为,水逝而未尝往,月盈虚而卒莫消长。自其变者观,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物与我皆无尽。于是我困惑了。

怎样才算是来过,这世界?

有人说,一个人存在了多久,不仅仅取决于他活了多久,更要看他被人们记惦了多久。

不错的,被别人记住,固然是一种存在的方式,一种来过的证明。

然后呢?终于也将被遗忘吧。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就代表不存在?被遗忘是不是意味着没来过?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我又想起一位同学了。曾经,我因一朵小花的盛开而激动不已。轻嗅,无香。曾经,我因发现了某日蓝天白云的美丽而沾沾自喜,与同伴分享仰望的快乐。然后那位同学问我:“你做的这些,有什么意义?”

有什么意义?难道没有意义吗?如果这些都不算是有意义了,那你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

没想到,她却淡淡地说,没有,都没有什么意义。我本以为她会争辩说学习有意义的。她没有,她继续说,宇宙很大,时间很长,在整个存在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整个人类所带来的影响,都可以小量忽略掉,更别说一个人了。存在与不存在,没有区别。

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很绝望?嗯,幸好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一定永恒了才有意义吗?

为什么意义一定要那样惊天动地?

我嗅花香,意义就在于那一刻我的欣喜,在于那“一朵花”变成了“一朵我嗅着快乐的花”,即使此花无香,我仰望蓝天白云,意义就在于那一刻心的明朗,在于那“一朵云”变成了“一朵被我仰望着的幸福的云彩”,即使它并不会因我的仰望而改变飘移的路线。意义小,不代表没有意义。而且,这意义小吗?

没见证过一朵小花的绽放,没仰望过一朵云彩的飘移,没倾听过一场夏雨的演奏,没感受过一个拥抱的温度,这世间,你怎么敢说来过?

是谁,曾让人在自己墓碑上刻下: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活过。

天空中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篇6:这里我来过作文

在母腹中,我曾听过清晨的鸟语,听过街市的谈笑,听过云月的微响。我曾无数次畅想这个世界。想等我长大了,奔跑在山间,在街市间,奔跑在学校到家的路上。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承认我来过。但我真的来过,曾和这个世界,发生过这么亲密的关系。

可是,后来我又走了。

我不愿细思这是意外还是一场策划已久的谋杀,在温柔的母腹中,我受到死亡的威胁。我惊慌,惊恐,惊惧,无计可施。

为什么呢?我不理解。

我听说,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了,要子女们常回家看看,这让我十分心酸。我是多想常回家看看啊,幼年时承欢膝下,中年时孝敬父母,我甚至不想离开家。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那我只要求看一眼妈妈——这几个月来跟我在一起的那个人。就一眼,行不行?我听说,哀哀父母,养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为什么,我和妈妈,就少了这样一段缘分?我相信,妈妈一定不会不要我的。可是,你们为什么要强制引产,或者用“社会抚养费”挤掉我的奶粉钱?你们把我带走,妈妈再也看不到我了,你们用来保护她的,只是一纸“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吗?

我不理解,你们为什么容不下我?中国人太多了吗?

我听说,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空巢期越来越提前,甚至要靠法律条文来保障老年人权益。我听说,每年有7。6万独生子女死亡。全国数百万失独家庭。我听说,南方年年用工荒,西部中部农村凋敝,中小学撤并一半,城市靠放宽落户要求促进城市化,解放军提前招兵和大学抢生源。

明明这么缺人,为什么,容不下我?让我留下来吧。留在这个我曾经来过的,我深爱着的世界,我能做许多事,真的。

我不理解,为什么你们不许人杀人,说人命关天,却要伤害我。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是吗?我是个好孩子,从来没做过错事,从来没有乱动让妈妈难受,为什么伤害我?我听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上天赋予的,这里面就包括生命权。为什么你们不承认我的生命权呢?是因为你们觉得我根本没有来过这个世界吗?可是我来过呀。我每天都可以听到很多很多声音。妈妈还给我讲故事呢,不信你问妈妈。我是妈妈的好孩子。

这里,我来过,真的来过。

其实,我知道,你们也不是故意要伤害我的。是祖宗成法吧?是积习难改吧?不要难受了,我已经原谅你们了,不管怎么样,我都是爱你们的嘛!

但是,你们也要改正呀。以后不要再伤害别的小朋友了。他们回来会告诉我的。我听说,你们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执政的,对不对?

好了,我要走了。一定要照顾好我妈妈,妈妈是好人,一定要照顾好她。

最后一句话,这里,我来过,真的来过。

篇7:我来过这里

世界上那么多咖啡馆,你却偏偏走进了我的

故事可以从上百个地方开始。

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一句台词: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酒馆,而她却走进了我的。在欧洲,酒馆改成咖啡馆似乎更加合适。有学者指出,从啤酒馆到咖啡馆的变迁,正是公共空间文明化的表现。

对巴黎人来说,喝不喝咖啡也许不重要,泡不泡咖啡馆却是一件大事情,就连1895年人类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在咖啡馆里放映的。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和露天咖啡座点缀在大街小巷,空气中飘浮的浪漫肯定有一种是咖啡香。与奢华的右岸相比,巴黎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奶,而且还加了文艺、哲学和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人文关怀。

托马斯来自奥地利的萨尔斯堡,马科斯是德国人,他们俩是暑期学校的负责人。托马斯是个身高一米九的“男神”,开始被好多女生偷拍,时间久了,发现他性格很好,很有耐心,总笑眯眯地配合大家的合影要求。相比之下,马科斯就显得腼腆多了。第一次跟马科斯说话,他的皮肤慢慢从脖子、下巴一直红到脸颊,特别可爱。跟着托马斯和马科斯的一个福利是,无论在僻静的市郊还是繁华的广场,他们永远知道哪里有好咖啡喝,这大概就是欧洲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吧。

巴黎大学的文学课讲到一首诗,教授的朗诵实在是美极了。在托马斯的帮助下,我查到那首诗是奥地利诗人彼得·阿尔腾贝格的《咖啡馆的诗歌》,大意是“你忧心忡忡,这也不顺心,那也不如意,就去咖啡馆!如果她不能履约而来,无论理由多么充分,就去咖啡馆……”

咖啡馆真是个解千愁的好地方。

维也纳小剧场之夜

既来到“世界音乐之都”,怎能不听一场音乐会?

维也纳老城环形大道,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梭着一群身着宫廷服装的男子在推销门票。看见我们这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便热情地搭讪:“你好!”“金色大厅?” “我爱你!”轮番狂轰滥炸眉目传情,友好中带着生意人的狡黠。可惜正值假期,金色大厅只有专门对观光客的非正式演出,一心想体验本土音乐魅力的我们便放弃了凑热闹的想法,向他们打听当地人会去哪里听音乐会。

“当地人?”一名古装男子“恍然大悟”,“你们是不是想从小伙子们中找个男朋友?”

“不,不,不……”我们赶忙更正,“只是音乐,歌剧也行。”

他摇摇头,又开始极力游说:“‘金色大厅’才是最棒的!”

眼见沟通无望,我们只得离开,古装男不屈不挠地跟过来,“怎么了?”他俏皮地噘着嘴,一脸委屈的样子。

“抱歉,我们得走了。”

正当我们打算放弃的时候,托马斯天使般出现了,他答应带我们去欣赏真正的维也纳歌剧,并且可以帮忙订票,条件是他明天要去川菜馆吃饭,希望我们推荐几道好吃正宗的川菜。

同时,托马斯还给我们打了“预防针”,说他要带我们去的地方,没有金色大厅的金碧辉煌,音响效果也比不上。

“没关系。”我们表示百分百理解,“气氛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天下课后,托马斯如约带我们来到 L.E.O.剧场。外表看来毫不起眼,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教室大小的舞台,天花板吊着插了电蜡烛的水晶灯,厚重的红色幕布闭着,充满神秘感。

得知今晚有中国客人,主持人增加了特别的欢迎词。奥地利是德语区,还好有旁边的托马斯不时低声向我解释一下剧情和台词。幕间休息时,托马斯告诉我们,歌剧部分语言比较杂,他也不是很懂,不过内容多为抒怀,所以尽情欣赏美妙的歌喉就好。

除却语言障碍,小剧场的氛围真的好棒!开场的互动环节,主持人指挥大家合唱,观众直接走到台上一起表演滑稽戏;有一幕剧的演员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束胸蓬蓬裙窸窣作响,华丽的女高音百转千回;散场之后,还没卸妆的演员从后台出来跟观众告别,温馨得如同家庭聚会。

后排大妈是个胖而甜的卷发妇人,身上有淡淡的沙丘香水味,茶歇时间她亲昵地拍拍我的胳膊,“你是中国人?知道明星成龙吗?”

“是的,你喜欢他?”

“当然!”她露出美丽的笑容,“我很喜欢中国!”

温柔水城威尼斯

对意大利人来说,美食是肉体,美酒是血液,而艺术,则是灵魂。浪漫的意大利人,恰如威尼斯的流水般潺潺多情。

如果说穿过威尼斯的大运河是大街,四百一十八条蜿蜒而出的河道则是小胡同。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是透明的。三百七十八座玲珑的小桥,哪儿都走得到。

花上半天时间,走过了叹息桥,坐过了贡多拉(一种威尼斯特有的摇橹小船),吃过了墨鱼面,不妨穿过圣马可广场,逃开喧闹的人群,去走走那些宽窄不一的小巷。

小巷里最受欢迎的商品是面具。

相传在18世纪,法律允许威尼斯人戴着面具工作和生活。王公贵族戴上夸张的面具,可以毫无顾忌地狂欢;贫民穿起华丽的装束,看上去就是有钱的权贵;修女可以珠光宝气地去跳舞;富豪可以隐姓埋名地去赌场一掷千金……不论是躲避仇人还是密会情人,任何一个戴面具的人都不比另一个戴面具的人更加高贵。

威尼斯面具有很多种类,比如半脸的“包塔”,只遮盖从额头到鼻子和上脸颊的部分,既可以隐藏身份,又很容易交谈和用餐。

小巷里,一个眼神专注的卷发男子正在橱窗后面绘制面具。见我们进来,他微笑着打招呼,目光却并未离开手上的工作。我一下被他手上那只包塔吸引了——已完成的石膏雏形线条极其优美,底色是纯正的勃艮第酒红,复古而神秘。见我总盯着他手上那只面具,他抱歉地笑笑,说恐怕还得等一会儿。

“没问题,我可以等。”

我坐在他旁边的小板凳上,不敢多说话——害怕打搅他,只静静等待这杰作的完成。

“真美啊!”我屏住呼吸。

他温柔地笑了,轻轻用笔描上金色的眼线,“它很适合你。”

因大学而闻名的城市

很多人喜欢德国,因为这个国家严谨准确的工艺、守信务实的作风和温文尔雅的绅士。一个月行程中,我们在德国辗转的地方最多,去了海德堡、慕尼黑、柏林,最后从杜塞尔多夫机场回北京也是在德国。

然而,慕尼黑啤酒的热情狂欢,新柏林的深沉历史,似乎都敌不上海德堡——歌德笔下那个他遗失了自己心灵的地方。古堡、教堂、老酒馆、小桥流水,这一切让海德堡顺理成章地成为那个时代的浪漫主义神殿、科学和艺术中心。

海德堡拥有德国最古老的大学, 五分之一人口为学生,因此是全德平均年龄最小的城市,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和现代混合体。宽大干净的街道上,你尽可以从容不迫地呼吸,因为整座城市就是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校园。

最美的建筑是图书馆,最常见的居民是背书包骑自行车的学生,最闻名的景点是“哲学家小径”,就连学生监狱,也可以成为大吃大喝大闹的“乐园”……在这里,青春真的可以不朽。

在海德堡的最后一天,我们做了各自的拿手菜邀请托马斯和马科斯共进晚餐。

“干杯!”我们举起手里的酒、可乐或者矿泉水。两个德语区的大男生,虽来自不同的国家,却有着同样的聪敏、细心以及——对中餐的热爱,两个人拿筷子的姿势已经熟练到挑不出毛病。我们聊到了各自国家的教育,聊到了喜欢的电影和音乐,连一向羞涩的马科斯都开始手舞足蹈,最后我们教了他们俩一首李白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我们翻译“月光照进窗户,像雪一样洁白”的时候,托马斯脸上瞬间领会和深深被打动的表情,让已经开始想家的我们感受到诗词之美真的是没有国界的。

海德堡有太多理由值得被人宠爱。雨果说: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而我不能自拔。

发稿/庄眉舒

篇8:这里我来过作文

作为柏拉图的三个问题之一,它已经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它注定是得不到答案的。

几千年后,再反观这个问题,我不禁又想问,从哪里来不重要,到哪里去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而是:“这里,我来过。”

首先,这里,这里是哪里?北京四中?北京?地球?看似脚踏实地,其实又空无一物,不如把“这里”放大,大到无不可以“这里”,便有意思了。

这里是一张教室角落中的桌子,上面伏着一个正奋笔疾书的我;这里是一片阳光下的草地,我正在躺在玉兰树下呼吸;这里是一座将古代与现代连接的城市,我正在其中穿梭;这里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我正在一叶扁舟上遨游……

有意思了。那么,“我来过”又从何说起呢?现在正做的,还是曾经的过往。不如还是把它放大好了。

我从遥远的海边小城塘沽走来,海风和海泥是我的风采;我来过那个那个那个学校,度过了那些那些那些美好如彩虹的日子;我来过一棵树下,躺在它的叶下与它共呼吸共长大;我来过一个美丽女孩的内心,听她讲那些作为男生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的心声……

莎士比亚可闭于桃核中而自认为无疆限之君主,那么他来过那心中的无限原野;苏子在赤壁下“听江上之清风,看山间之明月”而感“物与我皆无尽也”,那么他来过造物主的宝藏。

而我,没有那么大气磅礴,也却懂得发现美,懂的寻找。

还是穿长袖校服的时候,一阵初春的雨浇化了残雪,也唤起了我的心。骑车去了家附近的龙潭湖公园,看到了老人们头发花白却满面笑容,看婴儿在襁褓中熟睡而成长,看半面化冻的湖中一条鱼儿在薄薄的冰下慢慢地游来游去,听那冰层在暖暖的阳光下破碎的交响。若是低下头来,也能细细地发现枯黄中渐现的嫩绿和枯枝上新抽的芽儿呢!

貌似一切都在生长,除了我。

不然。我也在行走。我来过这里。但我同样不能止步于这里。考试终会结束,阳光终将斜照,玉兰早已谢了,女孩也已渐行渐远……惟有我,一直前行,在变化万千中看清方向,将这世界看听触闻,将它记于心中。仿佛又有苏子的风采:世界变化时,我即是永恒,因为这世界我来过;而我变化时,世界即是永恒,同样因为这世界我来过。

明朗了吧?如此看来,这里,这一个不满了我的脚印和气息的世界,我来过呢!

篇9:这里我来过作文

平安大街上一个瘦高的牌坊,进去便是南锣,锣鼓巷作为主体,两边东西向生出许多小胡同。有人说食在南锣,因为里面不管小铺还是餐厅,味道都是极好的。也有人说玩在南锣,因为里面总有些不曾见过的新奇景儿。但南锣让我着迷的,却是它的声音,它的墙壁,它的每一块坑洼的石板。

我曾一个人来过,在午后,找一家咖啡厅,躲开阳光,点一杯拿铁几块甜点,窝在窗边的沙发里,听着爵士乐眯着眼打盹。这是挺矫情的,但刻意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悠闲,还在这顶着灰瓦的古建中,再忙碌也能安静下来,再疲乏也能舒缓下来。

我也曾和好友一起来过,说笑着走过巷子。也曾在平安夜来过,也曾在下雨天来过。古宅墙上的路牌,大门口的石墩,挂花的花架,每次都不是一个样。这样的景象,谁能不爱呢?

初识南锣至今,已有三年了,三年,却发生许多变化。“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三年,并不长,看南锣,人来人往的繁华犹如是,历史名胜的名号犹如是,典雅古宅老北京的景象犹如是。那里还是南锣吗?那里当然还是美丽的南锣。只是平静安宁已不再,淳朴的气息已不再,胡同的根已不再。

从胡同到文化商业街,名称的改变使性质也改变。巷子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车,走进红墙碧瓦发现竟全是星巴克之类。由于建地铁引起的拆迁,拆掉了那瘦高牌坊,许多老店不愿拆迁,摆出花圈棺材以示抗议,面目狰狞。

而我也猛然发现自己也会匆匆走过这条街,不再去留意石雕,花架……南锣,这里,我来过。已经成为过去时。因为纵使我去个上千万遍,原来那个南锣也回不来了。

但这也并不妨碍它仍旧有的历史名胜的称号,时代进步,文化传播的方式注定要更新,南锣依然散发着吸(引)人的魅力。

篇10:至少这个世界我来过作文

那个布满阴霾的星期六下午,姑姑家和我一起长大、年仅10岁的小表弟意外地离开了我们。

表弟是个十分帅气的孩子,白皙的皮肤,英俊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满脸的稚气,很有几分童星的“范儿”。他小时候口齿不清,常把要喝“饮料”说成要喝“羊尿”,逗得我们笑到肚子疼。

他很顽皮,喜欢搞恶作剧,常常让大人头疼不已。然而他又是一个心地十分善良的孩子,善良到经常拿自己的早点去喂流浪狗和猫,善良到在餐馆里想要阻止厨师宰杀鸭子。

那是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来到一家烤鸭店大快朵颐。饭后,大人们还在谈笑风生,我们几个小孩子耐不住寂寞,跑出包间在饭店里玩耍起来。我们来到后厨门口,正遇见厨师宰杀鸭子。厨师的宰杀手段很残忍,确切些说应该是“棒杀”。当呆头呆脑的鸭子从笼子里出来还在为重获自由而兴奋时,一个大木棒扫了过来,“嘎――”一声惨叫,血从鸭头流了出来。这一幕恰好被表弟看到了,他气愤得浑身发抖,脸都扭曲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连哭带喊:“别打了!别打鸭子了!”然面没人会理会一个小孩子的话,他阻止不了这场杀戮。厨师奇怪地看了一眼表弟,继续挥舞着大棒,一下,两下流着血的鸭子挣扎着、躲闪着,终于倒下了。表弟伤心极了,愤怒极了,他攥紧了拳头,一副要冲过去和厨师拼命的样子。我和表姐连拉带拽好不容易才把表弟带回包间,回家的路上他还在怒不可遏地质问我和表姐:“你为什么不买下鸭子?”“你为什么不救它?”那天,他是一路哭着回家的。

从此以后,“小吃货”表弟再也不吃鸭肉、喝鸭汤了。甚至再经过那家餐馆时,他也总要狠狠瞪上几眼,表达他对厨师残杀鸭子的愤愤不平。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善良的孩子,却在一次玩耍中失足意外坠亡。

篇11:我来过我很乖读后感作文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只活了8岁的小女孩余艳的故事。她是一个孤儿,她的“父亲”在草丛边收养了被遗弃的、尚还是襁褓婴儿的.她。从此,父女俩过着艰苦拮据的生活。余艳从小就很懂事,5岁时就会替父亲在田里干活,在家里做家务。待到上学的年龄后,她一直刻苦勤奋地读书,为父亲争光。可就在她8岁那一年,她被突然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医药费对于父女俩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月后,她实在不愿看着父亲为解救自己而日渐消瘦,余艳终是在病历本上写上了“自愿放弃治疗”。可喜的是,她的故事被一名记者报道了出来,全世界的人都为她捐款、为她加油。余艳又重新回到了医院,她靠着顽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成功闯过了道道“鬼门关”,与此同时,她也有了她最渴望的“母亲”――徐鸣医生,此时此刻,她的生命又重获了希望。在得知有那么多善良人为她捐款后,她在自己三页纸的遗书中向全社会关心着她的人表达了感谢与再见,同时她希望父亲不要生气,她想他好好地活着,并且她将捐款得来的剩下54万元全数捐给另外7个同样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孩子。几天后,余艳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她的墓碑上刻着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我来过,我很乖”……

这六个字给予我的震撼我至今都不曾遗忘。

记得八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因为周围的长辈们都说一个孩子在初中时期的成绩究竟如何就在于八年级,所以对于一切科目我都特别上心与卖力。也正因为如此,相较于平常的学习生活,我感到格外的身心劳累。渐渐地,我厌烦了这种紧张状态的生活,厌倦了每天悬着大脑里的一根筋去面对无尽的题海。在坚持了近半个学期之后,我便开始慢慢松懈起来。记得那一个学期的寒假里,有整整两个多星期的时间中,我以放松自己为由,整日毫无目的地消磨时光,就似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一般。有一天,我坐于电脑桌前玩游戏,刚上班回家的母亲看见了,声音略有些疑虑地叫了一声我的名字,我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却再没听见母亲的任何话语,只留下那一个落寞的转身时的背影。就在当晚,我上网期间无意中又再一次看见了这六个字――我来过,我很乖。当时的我眼睛停滞在电脑屏幕前,不禁想起几年前读过的这样一篇文章,母亲下午那欲言又止的神情亦浮现于眼前,一时间竟觉得不知所措。

余艳虽小,但她却太过懂事与能干,能够体会到父亲的艰辛,晓得不让父亲担忧,作为一个大她这么多岁的我来说呢?她更能在艰苦拮据生活中与父亲并肩走过,为他分担;在接受化疗时,就算再疼再痛苦,她也未曾抱怨过,始终咬着牙坚持了过来,可相较之下,我在学习之中所感觉到那些疲惫与劳累简直微不足道,不值一提。还有那句“我来过,我很乖”,她是多么地热爱生活,在她仅有的8年光阴中活出了生命的价值!而我却在一味地消磨时光,让许多宝贵的时间白白地从指缝中流走。

篇12:我来过,我很乖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佘艳,她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她有一颗透亮的童心。她是一个孤儿,她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8年,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话是“我来过我很乖”。她希望死在秋天,纤瘦的身体就像一朵花自然开谢的过程。在遍地黄花堆积,落叶空中旋舞时候,她会看见横空远行雁儿们。她自愿放弃治疗,把全世界华人捐给她的54万元救命钱分成了7份,把生命当成希望的蛋糕分别给了7个正徘徊在生死线的小朋友。

我自愿放弃治疗

她一出生就不知亲生父母,她只有收养她的“爸爸”。

11月30日,那是当年农历10月20日,因为“爸爸”佘仕友在永兴镇沈家冲一座小桥旁的草丛中发现被冻得奄奄一息的这个新生婴儿时,发现她的胸口处插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10月20日晚上12点。”

家住四川省双流县三星镇云崖村二组的佘仕友当时30岁,因为家里穷一直找不到对象,如果要收养这个孩子,恐怕就更没人愿意嫁进家门了。看着怀中小猫一样嘤嘤哭泣的婴儿,佘仕友几次放下又抱起,转身走又回头,这个小生命已经浑身冰冷哭声微弱,再没人管只怕随时就没命了!咬咬牙,他再次抱起婴儿,叹了一口气:“我吃什么,你就跟我吃什么吧。”

佘仕友给孩子取名叫佘艳,因为她是秋天丰收季节出生的孩子。单身汉当起了爸爸,没有母乳,也买不起奶粉,就只好喂米汤,所以佘艳从小体弱多病,但是非常乖巧懂事。春去春又回,如同苦藤上的一朵小花,佘艳一天天长大了,出奇得聪明乖巧,乡邻都说捡来的娃娃智商高,都喜欢她。尽管从小就多病,在爸爸的担惊受怕中,佘艳慢慢地长大了。

命苦的孩子的确不一般,从5岁起,她就懂得帮爸爸分担家务,洗衣、煮饭、割草她样样做得好,她知道自己跟别家的孩子不一样,别家的孩子有爸爸有妈妈,自己的家里只有她和爸爸,这个家得靠她和爸爸一起来支撑,她要很乖很乖,不让爸爸多一点点忧心生一点点气。

上小学了,佘艳知道自己要好学上进要考第一名,不识字的爸爸在村里也会脸上有光,她从没让爸爸失望过。她给爸爸唱歌,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一样一样讲给爸爸听,把获得的每一朵小红花仔仔细细贴在墙上,偶尔还会调皮地出道题目考倒爸爸……每当看到爸爸脸上的笑容,她会暗自满足:“虽然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也有妈妈,但是能跟爸爸这样快乐地生活下去,也很幸福了。”

5月开始,她经常流鼻血。有一天早晨,佘艳正欲洗脸,突然发现一盆清水变得红红的,一看,是鼻子里的血正向下滴,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止不住。实在没办法,佘仕友带她去乡卫生院打针,可小小的针眼也出血不止,她的腿上还出现大量“红点点”,医生说,“赶快到大医院去看!”来到成都大医院,可正值会诊高峰,她排不上轮次。独自坐在长椅上按住鼻子,鼻血像两条线直往下掉,染红了地板。他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端起一个便盆接血,不到10分钟,盆子里的血就盛了一半。

医生见状,连忙带孩子去检查。检查后,医生马上给他开了病危通知单。他得了“急性白血病”!

这种病的医疗费是非常昂贵的,费用一般需要30万元!佘仕友懵了。看着病床上的女儿,他没法想太多,他只有一个念头:救女儿!借遍了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钱不过杯水车薪,距离30万实在太远,他决定卖掉家里唯一还能换钱的土坯房。可是因为房子太过破旧,一时找不到买主。

看着父亲那双忧郁的眼睛和日渐消瘦的脸,佘艳总有一种酸楚的感觉。一次,佘艳拉着爸爸的手,话还未出口眼泪却冒了出来:“爸爸,我想死……”

父亲一双惊愕的眼睛看着她:“你才8岁,为啥要死?”

“我是捡来的娃娃,大家都说我命贱,害不起这病,让我出院吧……”

6月18日,8岁的佘艳代替不识字的爸爸,在自己的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签字:“自愿放弃对佘艳的治疗。”

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

当天回家后,从小到大没有跟爸爸提过任何要求的佘艳,这时向爸爸提出两个要求:她想穿一件新衣服,再照一张相片,她对爸爸解释说:“以后我不在了,如果你想我了,就可以看看照片上的我。”

第二天,爸爸叫上姑姑陪着佘艳来到镇上,花30元给佘艳买了两套新衣服,佘艳自己选了一套粉红色的短袖短裤,姑姑给她选了一套白色红点的裙子,她试穿上身就舍不得脱下来。三人来到照相馆,佘艳穿着粉红色的新衣服,双手比着V字手势,努力地微笑,最后还是忍不住掉下泪来。

她已经不能上学了,她长时间背着书包站在村前的小路上,目光总是湿漉漉的。

如果不是《成都晚报》的一个叫傅艳的记者,佘艳将像一片悄然滑落的树叶一样,静静地从风中飘下来。

记者阿姨从医院方面得知了情况,写了一篇报道,详尽叙说佘艳的故事。旋即,《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的故事在蓉城传开了,成都被感动了,互联网也被感动了,无数市民为这位可怜的女孩心痛不已,从成都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实世界与互联网空间联动,所有爱心人士开始为这个弱小的生命捐款,“和谐社会”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最强音。短短10天时间,来自全球华人捐助的善款就已经超过56万元,手术费用足够了,小佘艳的生命之火被大家的爱心再次点燃!宣布募捐活动结束之后,仍然源源不断收到全球各地的捐款。所有的钱都到位了,医生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一个接一个的治疗难关也如愿地一一闯过!大家沉着地微笑着等待成功的那一天!有网友如是写道:“佘艳,我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能健康的离开医院;我祈祷你能顺利的回到学校;我盼望你能平安的长大成人;我幻想我能高兴的陪你出嫁。佘艳,我亲爱的孩子……”

6月21日,放弃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佘艳被重新接到成都,住进了市儿童医院。钱有了,卑微的生命有了延续下去的希望和理由。

佘艳接受了难以忍受的化疗。玻璃门内,佘艳躺在病床上输液,床头旁边放着一把椅子,椅子上放一个塑料盆,她不时要侧身呕吐。小女孩的坚强令所有人吃惊。她的主治医生徐鸣介绍,化疗阶段胃肠道反应强烈,佘艳刚开始时经常一吐就是大半盆,可她“连吭都没吭一声”。刚入院时做骨髓穿刺检查,针头从胸骨刺入,她“没哭,没叫,眼泪都没流,动都不动一下”。

佘艳从出生到死亡,没有得到一丝母爱的关照。当徐鸣医生提出:“佘艳,给我当女儿吧!”佘艳眼睛一闪,泪珠儿一下就涌了出来。第二天,当徐鸣医生来到她床前的时候,佘艳竟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徐妈妈。”徐鸣开始一愣,继而笑逐颜开,甜甜地回了一声:“女儿乖。”

所有的人都期待奇迹发生,所有的人都在盼望佘艳重生的那一刻。很多市民来到医院看望佘艳,网上很多网民都在问候这位可怜的孩子,她的生命让陌生的世界撒满了光明。

那段时间,病房里堆满了鲜花和水果,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芬芳。

两个月化疗,佘艳陆续闯过了9次“鬼门关”,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溶血、消化道大出血……每次都逢凶化吉。由省内甚至国内权威儿童血液病专家共同会诊确定的化疗方案,效果很好,“白血病”本身已经被完全控制了!所有人都在企盼着佘艳康复的好消息。

但是,化疗药物使用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非常可怕。而与别的很多白血病孩子比较,佘艳的体质差很多。经此手术后她的体质更差了。

8月20日清晨,她问傅艳:“阿姨,你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要给我捐款?”

“因为,他们都是善良人。”

“阿姨,我也做善良人。”

“你自然是善良人。善良的人要相互帮助,就会变得更加善良。”

佘艳从枕头下摸出一个数学作业本,递给傅艳:“阿姨,这是我的遗书……”

傅艳大惊,连忙打开一看,果然是小佘艳安排的后事。这是一个年仅8岁的垂危孩子,趴在病床上用铅笔写了三页纸的《遗书》。由于孩子太小,有些字还不会写,且有个别错别字。看得出整篇文章并不是一气呵成写完的,分成了六段。开头是“傅艳阿姨”,结尾是“傅艳阿姨再见”,整篇文章“傅艳阿姨”或“傅阿姨”共出现7次,还有9次简称记者为“阿姨”。这16个称呼后面,全部是关于她离世后的“拜托”,以及她想通过记者向全社会关心她的人表达“感谢”与“再见”。

“阿姨再见,我们在梦中见。傅艳阿姨,我爸爸房子要垮了。爸爸不要生气,不要跳楼。傅阿姨你要看好我爸爸。阿姨,医我的钱给我们学校一点点,多谢阿姨给红十字会会长说。我死后,把剩下的钱给那些和我一样病的人,让他们的病好起来……”

上一篇:摩尔庄园日记下一篇:结对共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