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化

2024-05-23

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化(精选8篇)

篇1: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化

【章节考点】2018年安徽初级会计实务章节详解:交易性金融资产

2018年初级会计资格考试预计在5月份,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初级会计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内容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处置等业务,企业应当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科目。

第四节 存 货

一、存货的内容、成本的确定和计价方法

(一)存货的内容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二)存货成本的确定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存货的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是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人存货的成本。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的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于性质和用途相同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二、原材料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等。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l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三、包装物

(一)包装物的内容

包装物的核算内容包括: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3.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二)包装物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包装物的增减变动及其价值损耗、结存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包装物”科目进行核算。

四、低值易耗品

(一)低值易耗品的内容

作为存货核算和管理的低值易耗品,一般划分为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其他用具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低值易耗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

低值易耗品可采用一次转销法或分次摊销法进行核算。

五、委托加工物资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内容和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是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物资的成本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等,支付的税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资所应负担的消费税(指属于消费税应税范围的加工物资)等。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委托加工物资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委托加工物资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进行核算,其方法与库存商品相似。

六、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的内容

库存商品是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二)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库存商品”科目。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日常核算。

七、存货清查

存货清查是通过对存货的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有数量,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从而确定存货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为了反映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八、存货减值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

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存货的存货跌价准备。

篇2: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化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表述不正确的是()。A.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B.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C.收到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价款中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D.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正确答案】无答案。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答案解析】收到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价款中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投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单选题】【单选题】甲公司2008年7月1日购入乙公司2008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支付价款为2100万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4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5万元。该债券面值为2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每半年付息一次,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甲公司2008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25 B.40 C.65 D.8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投资收益=40(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15(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40(2008年下半年的利息收入)=65 【单选题】A公司于2011年11月5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20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每股支付价款5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2011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5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300万元,A公司2012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万元。A.损失200 B.收益500 C.损失490 D.收益30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300-10500=-200(万元)。

【单选题】某企业购入W上市公司股票180万股,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共支付款项2830万元,其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26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2700 B.2704 C.2830 D.283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购买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计入成本。【单选题】甲公司20×7年10月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860万元,其中包括交易费用4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16元。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7年10月10日购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860 B.840 C.844 D.848

【正确答案】无答案

【答案解析】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860-4=856(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3000万元,出售前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800万元(其中成本2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A.200 B.-200 C.500 D.-5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出售时确认的投资收益=3000-2500=500(万元)。

篇3: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会计处理

[例1]2008年5月13日, A公司支付价款106000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B公司股票100000股, 准备以交易为目的而短期持有, 每股买价10.6元, 其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元, 另支付交易费用1000元。A公司于当年5月23日收到B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6月30日B公司股票价格涨到每股13元, 8月15日, 将持有的B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每股售价15元。按照现行规定, A公司的账务处理应为:

(1) 2008年5月13日, 购入B公司股票

(2) 5月23日, 收到B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3) 6月30日, 确认B公司股票价格变动300000元

(4) 8月15日, 将B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由题意可知, 在不考虑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A公司在该项投资中获得的总收益= (60000+1500000) -1061000=499000 (元) 。上述账务处理中的“投资收益”科目的贷方余额为499000元 (500000-1000) 一致。但如果将交易费用计入A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 其账务处理应变为:

(1) 2008年5月13日, 购入B公司股票

(2) 5月23日, 收到B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的分录同前。

(3) 6月30日, 确认B公司股票价格变动300000元的分录同前。

(4) 8月15日, 将B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由上可知, 变更后的账务处理中, 虽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增加了, 由原来的1000000元上升为1001000元, 但“投资收益”科目的贷方余额仍为499000元, 这与A公司在该项投资中获得的总收益也相等, 说明账务处理正确。

[例2]接上例, 8月15日, 将持有的B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每股售价9.5元, 其他资料同前。按照现行规定, 出售时的账务处理为,

同样, 在不考虑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A公司在该项投资中获得的总收益= (60000+950000) -1061000=-51000 (元) 。而“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余额为51000元 (1000+50000) 一致。如果将交易费用计入A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则:

同样, 变更后的账务处理中, 虽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增加了, 由原来的1000000元上升为1001000元, 但“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余额仍为51000元, 这与A公司在该项投资中发生的总损失也相等, 说明账务处理正确。

综上所述, 将交易费用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成本的做法对企业的总投资损益并没有影响, 而且还保证了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务处理的一致性, 操作起来更为简单、方便。

参考文献

篇4: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化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调整期,企业为应对改革谋取更大的利益,普遍将空闲的资金用于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于在活跃市场上能获取可靠报价的金融资产,主要可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两者在分类后会计处理会大不相同,所以最终对财务报告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交易性经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的区别,主要从持有的意图,初始的确认,重分类处理、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准备处理等四方面做出对比和浅析。

一、 持有目的不同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其持有的目的不是十分明确,且持有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的短期性的金融资产。另外,在2014年修订过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将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及重大影响原归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性投资现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虽然两者都是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金融资产,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没有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明确的持有目的及持有期限。

二、 初始确认不同

由于对相关交易费用的处理存在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入账时的成本组成有较大区别。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成本确认时,准则要求应当按公允价值入账,相关的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以其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的之和入账。另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在权益工具和债权工具两种划分,两种类型的投资入账成本确认也不尽相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其成本就是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的总和。而可供出售债券工具因市场普遍存在折溢价发行,其入账成本即为债券的面值。两种金融资产初始确认会计处理具体差异见以下分录:

三、 重分类处理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只要金融资产的分类被确认后,除开满足规定的条件,不然不能够随意的变更。其中之一就是,若企业在某项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就不能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并且其他金融资产同样不能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不存在相互重分类的可能。而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的金额占出售前总额较大时,将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企业上,企业才可以把剩余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的持有至到期。便对重分类的时候更加具体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四、 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准备处理不同

根据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形成的最终收益和损失,除了外币金融资产交易的这种形式外,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科目中的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时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因交易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避免了减值问题的产生。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有证据表明有可能存在减值,应计提减值损失准备。

对于已经确认减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之后的会计期间里,若减值迹象已经消失,则应以原计提的减值准备为限在该年度内转回。若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则转回至“其他综合收益”,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

若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债券工具,则转回时应当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五、 不同会计处理的影响分析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不小的差异,因此,企业对这两种金融资产的划分会对企业最终的财务报告及所得税会计处理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在财务报告中,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的目的是随时变现,因此其流动性较强,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中列示。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持有时间较长,流动性较弱,因此最终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资产区域中。从财务分析角度考虑,以上在报表中列示的区别会影响流动比率,这样一定程度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即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资产总额会上升,流动比率也相对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得到提升,对债权人的信心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效果相反。其次,虽然两者在终止确认时都会将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但持有期间内的公允价值变动因分别计入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在所得税会计处理环节,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在税法上都不予以确认。所以因账面大于计税基础,两者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都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转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要转入其他综合收益。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阎磊,马广奇.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1(8中):63-64

[2] 杜薇,卜华.浅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11(8上):64-66

[3] 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15年版[M].立信出版社,2015

篇5: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三个会计处理

①12月5日购入股票100万元,发生相关手续费、税金0.2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投资收益 0.2

贷:银行存款 100.2

这里要将发生的发生相关手续费、税金0.2万元计入投资收益借方。

2、持有期间:

②20末,该股票收盘价为108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

期间要将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8万元(或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还不是投资收益)。

3、处置(出售)时:

③1月15日出售收到11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1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公允价值变动 8

投资收益 2

这里要将实际收到的存款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包括二级科目)的账面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④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

贷:投资收益 8

同时,要将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万元确认为投资损益。

所以,第一个是确认出售时的账面投资收益;第二个是将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原到投资收益;最终,该笔投资收益(累计损益)=8+2-0.2=9.8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三个会计处理]

篇6: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化

一、甲公司于2011年9月26日,从二级市场上买进B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现金股利的股票300000股,进行短期股票投资,每股成交价格为7元,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6000元。B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1元。

二、甲公司于2011年7月5日从市场上购入C公司2011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100张,进行短期投资,每张面值为1000元,年利率为5%,而规定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各付息一次,至7月5日时,C公司尚未支付上半年利息。购买时支付的相关手续费1000元。

三、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9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10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四、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9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9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五、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9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8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六、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9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7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七、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下跌至7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6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八、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下跌至7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7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九、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下跌至7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8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篇7: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化

[提要] 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取代了以往的旧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取代了以往的短期投资。本文简单概述新旧会计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各个期间会计处理上的不同。

关键词:新旧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投资;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7日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在购买时便将其定性为出售获利,主要有交易性股票投资、交易性债券投资、交易性基金投资和交易性权证投资等。比如,在二级市场购买的为了赢得收益的股票、债券、基金和权证等。2007年为了和新准则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新增加了一个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代了原来的短期投资,二者在会计核算中既有相同又有相异。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

1、企业在购买该资产时便将其定性为出售获利,且是短期就将其出售,应该是不超过1年的。

2、这项资产在取得时就有能够获取公允价值的活跃市场。

3、该资产因为是短期内就将其出售,所以在其持有期间是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满足条件

1、在购买时便将其定性为短期出售。

2、有客观证据显示企业是采取短期收益方法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和集中管理。

3、是财务担保公司金融衍生工具的一部分,在其中被划分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不能获取公允价值的权益工具相关,但是不包括需要通过交付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

四、准则介绍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和23号》分别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上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取代了以往的短期投资,并对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规定如下:金融资产的划分要适应企业经济业务的要求和特点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1)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外,根据准则要求,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如果已经把某项资产划分到交易性金融资产,则该项资产便不能再划分到其他类资产,同时其他类已经被划分好的资产也不能再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具体解析各个会计核算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短期投资会计分录的编制

1、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在旧准则情况下,资产的买进按获取时的实际成本计入短期投资账户,包括购入时的买价、税金、经纪人的佣金和其他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被投资单位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计入应收项目核算,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新准则情况下,公允价值为其初始确认金额按公允价值借记该科目,根据重要性原则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而不是直接计入成本,对买价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增加“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按所支付的货款,贷记货币资金的三个子科目等。

2、在持有该金融资产期间,旧准则情况下,对于被投资单位所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所支付的利息,不确认投资收益直接冲减“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或者直接冲减投资成本(此种情况主要适用于资产出售时)。新准则情况下,对于被投资单位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被投资单位一次付息、分次付息的债券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确认为投资收益。

3、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旧准则情况下,在成本法、市价法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采用了第三种对其进行期末计价,即公允价低于购入价时(减值)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而当高于购入价时则不作会计处理。在新准则情况下,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价,当市价高于其购入价时,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当市价低于购入价时,则作相对的账务处理。

4、处置该资产时,旧准则情况下,短期投资卖出价格与买入价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当卖出价格高于买入价则贷记“投资收益”,反之则借记“投资收益”。在新准则情况下,按卖出价格,增加货币资金的三个子科目,按该资产的买入价格,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同时将刚开始计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结转出来,增加或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或减少“投资收益”科目。(表1)

五、例题分析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甲公司于2004年5月20日购入乙公司股票500万股,每股1元,其中0.01元为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用银行存款支付的各种交易费用为6万元。

旧准则:

借:短期投资 501万

应收股利 5万

贷:银行存款 506万

新准则: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万

投资收益 6万

贷:银行存款 506万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益的确认 1、2004年6月20日,乙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甲公司收到上述已宣告的股利5万元。

旧准则:

借:银行存款 5万

贷:应收股利 5万

新准则:

借:银行存款 5万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万 2、2004年7月15日,乙公司分配现金股利2万元,7月31日甲公司收到分配的现金股利。

旧准则:

借:银行存款 2万

贷:短期投资 2万

新准则:

借:银行存款 2万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万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计价

1、股票跌价:200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488万元。

旧准则:在旧准则情况下,短期投资账面成本为501万元,而该资产此时的公允价值为488万元,下跌了13万元,固提取减值准备13万元,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 13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3万

新准则:在新准则情况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成本为500-5=495万元,而该资产此时的公允价值为488万元,下跌了7万元,故提取减值准备7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万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7万

2、股票涨价:200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522万元。

旧准则:不做会计分录

新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成本为500-5=495万元,而该资产此时的公允价值为522万元,上升了27万元,即为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7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7万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1、部分出售:接上述例题,股票跌价情况下,2005年5月20日,企业将该股票300万股出售,所得价款为320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旧准则:在旧准则情况下,300万股资产的成本为300.6万,因为提取了7.8万元的减值准备,所出售的收益为320-(300.6-7.8)=27.2万元,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20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7.8万(13/500×300)

贷:短期投资 300.6万(501/500×300)

投资收益 27.2万

新准则:在新准则情况下,300万资产的成本为495/500×300=297万,因为提取了7.2万的减值准备,所出售的收益为320-(297-4.2)=27.2万,同时还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到投资收益里面去,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20万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2万(7/500×3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97万

投资收益 27.2万

同时:

借:投资收益 4.2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2万

2、全部出售:接上述例题,股票跌价情况下,2005年5月20日,企业将该股票500万股全部出售,所得价款为520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旧准则:在旧准则情况下,500万股的成本为501万元,因为提取了13万元的减值准备,所出售的收益为520-(501-13)=32万元。

借:银行存款 520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3万

贷:短期投资 501万

投资收益 32万

新准则:在新准则情况下,500万股的成本为495万元,因为提取了7万元的减值准备,所出售的收益为520-(495-7)=32万元,同时还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到投资收益里面去,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20万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7万

贷:交易性金融资――成本 495万

投资收益 32万

同时:

借:投资收益 7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万

(五)部分出售股票以后,继续分配现金股利

1、若股票的公允价值低于成本。接上述试题,部分出售300万股票,2005年12月31日,乙公司继续分派现金股利,每股0.9元。

旧准则:在旧准则情况下,短期投资成本为501-2-300.6=198.4万元,剩余股票的市场价值为200万×0.9=180万元,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3万-7.8万=5.2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 13.2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3.2万

新准则:在新准则情况下,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的账面价值为500-5-297=198万元,而此时剩余股票的市场价值为18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账户的借方余额为-2-7+4.2=-4.8万元,则需要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成本为180-(198-4.8)=-13.2万元,即减少13.2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2万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3.2万

2、若股票的公允价值高于成本。接上述试题,部分出售300万股票,2005年12月31日,乙公司继续分派现金股利,每股1.2元。

旧准则:市价高于成本价值,仍然按照成本价值198.4万元作为入账价值,故不需要调整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5.2万

贷:投资收益 5.2万

新准则:新准则情况下是需要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需要变动的账面成本为1.2×200-(198-4.8)=46.8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6.8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46.8万

六、结论

从上面的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做出了改变,二者各有其利弊,旧准则情况下资产的成本一直处于变动的情况,不利于企业查看其历史成本,但却体现了它与时俱进随时间变化。在资产取得时不易体现出投资获得的利润,但是从侧面却反映出这种做账的方式不利于企业篡改利润,有利于体现真实性。在期末计价时,旧准则短期投资发生增值时不作会计处理,不利于反映企业资产价值,但却不会像新准则那样使企业利润增加,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在资产进行处置时,旧准则在股票公允价值高于成本时,仍然按照成本价值入账,不利于反映企业真正的收益,而且在各个期间收益还是亏损,也没有考虑时间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篇8: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析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 交易费用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而新增的外部费用, 即不购买不会发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被计入到“投资收益”而不被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中, 原因有二;一是笔者认为该处理符合“可理解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因为如果将交易费用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 从字面上无法让人理解, 因为交易费用不是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二是笔者认为这种会计处理更符合“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果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中, 期末在对公允价值进行比较的时候, 该交易费用最终也会被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也就是说, 将交易费用计入到上述两个账户中, 对购买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可见, 对交易费用的假设处理不符合“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虚增“投资收益”, 虚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投资者来说,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风险是大不相同的。如果两个项目均为正值, 前者是已实现的收益, 而后者并没有被真正地实现。因此, 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到“投资收益”中比较谨慎。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 与其对应的、累积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被结转到“投资收益”账户中。其实, 这种账务处理不会对当期的税前利润产生任何影响, 却恰恰符合“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更重要的是它能真实地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最终实现情况。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期间,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发生额已在期末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 处置时再将其累计发生额结转到“投资收益”中并不影响到当期的利润总额, 因为“投资收益”也属于损益类账户, 它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样期末都被结转到“本年利润”中。这样处理的目的只是让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此增彼减。实际上, 这样做也是向报表的使用者声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或发生的亏损已变成了现实。此前一系列的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账务处理完全符合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得税处理

会计准则规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税法规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税法和会计规定之所以出现差异, 主要还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是真正实现的损益, 它和“资产减值损失”有相似之处, 都是对历史成本的一种挑战。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无论上升还是下降, 会计上都要予以反映, 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所得税处理问题相对比较复杂。

[例]2007年11月28日, 甲公司以800万元取得一项权益性投资, 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07、2008和2009年年末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分别为880万元、780万元和900万元;2010年1月8日公司以950万元将其售出;另假定企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每年实现的税前净利均为1000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每年因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以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与所得税相关的账务处理以及各期留存收益净增加额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2008年, 甲公司因该交易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确认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将2007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予以转回。为了方便理解, 可以将2007、2008两年间的公允价值变动看成三个过程:先由800万元上升到880万元, 再由880万元降到800万元, 最后由800万元降到780万元。第一个过程发生在2007年, 后两个过程发生在2008年。那么, 2007年形成的8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在2008年转回来, 同时2008年形成了2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此外, 2008年确认了1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由于该部分损失税法不承认, 因此计算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时必须在税前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加上。2009年的所得税核算原理与2008年相同。2010年处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了950万元的收入, 按税法规定应抵扣800万元的成本, 而按会计准则规定需抵扣900万元的成本, 则2010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 (900-800) =1100 (万元) 。从表1还可以看出, 在不存在永久性差异的情况下, 2007年到2010年四年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相等, 均为4000万元。也就是说, 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确实是“暂时性”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货代考试辅导下一篇:年度文明实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