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讲稿无私奉献

2024-05-01

教师演讲稿无私奉献(精选8篇)

篇1:教师演讲稿无私奉献

有这样一位老教师

——他就是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李海文老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蒋佳,是枫树山大桥小学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这样一位老教师》。

在我生活的校园内,总有这样的一道风景:有一个老教师时常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一切都被我慢慢记录着。不论天气是风雨交加,还是酷暑炎炎,总能目睹他在学校食堂前忙碌的背影;不论是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还是对学生成长的呵护,都凝聚成一个字---“爱”;不论是早晨拂晓,还是静校时分,他匆忙的脚步诠释着什么叫奉献;不论是细微的,一张地上的餐巾纸,还是关乎学校的发展,给学校献言献策等等,他总是身先士卒,勇于担当,这不都是源于责任吗?几十年如一日,关于这道独特的风景,还有很多很多故事„„

我刚进学校不久,就对他产生了敬意,很快他就走进了我的身边——他就是一位即将退休,却依然在学校后勤食堂工作的李海文老师。

共产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在部队入党的李老师,更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这个信念。食堂工作是极其重要和繁杂的。选菜、运菜,为师生精心准备放心、营养的饭菜是他每天的工作。李老师有一辆私车,下班后我总看到他在小心的拭擦着。他很爱惜自己的车子,但是当学校车子不够用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将私车公用,无怨无悔。学校食堂的每一件事他都打理的紧紧有条,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他说:“这只是我份内的事情”。而事实上,当校园里垃圾桶满了的时候,他会主动去清理;当电器老化时,他会第一时间去抢修;当绿化受损时,他会精心去修剪维护,为学校他尽职尽责,为师生他热心到位,难道都是他份内的事吗?炎热的校运会上,给师生们备用的光泉水不够,又去,就这样往返于学校和超市之间,把一瓶瓶写着爱心的矿泉水递到了每一个人的手中。你能说,他不是我们身边一位优秀共产党员?

没有了爱,教育便无从谈起。李老师对工作的无私奉献源于他对学生的爱。二十几年前,大桥小学的校舍还是祠堂,而操场却是用黄泥巴铺成的,整个校园地势低洼,办学条件十分简陋。一天,学校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瞬间肆虐的暴

风雨淹没了学校的草坪和路面,积水足以淹没学生的膝盖。更让人揪心的是,积水把所有低年级学生拒之于门外,而此时暴风雨丝毫没有收敛它的野蛮,就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有一个身影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画面中,一位打着赤脚、光着膀子、体形瘦小的体育教师冲到了水中,就这样顶着严寒,冒着风雨,把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背回了教室,老师们被彻底感动了,纷纷效仿。雨停后,他却没有闲着,而是及时疏通管道,清除淤泥,拯救了将要坍塌的围墙,最后他笑了。他就是我们身边优秀的共产党员——李老师

李老师的一生从没有离开过学习,他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理论修养,用实践来开拓创新.在李老师一叠叠获奖证书和那些发了黄、打上时代烙印的手写材料纸上,记载了他从教几十年来的点滴成长和工作历程,其中有一则获奖资料----<<论体育课的情景教学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阐述体育情景教学效果中,他这样写道:”教学投掷时,创设出解放军在战场上和敌人作战的意境,把投掷线划成一条战壕, 投掷场内,在几个不同的距离安放几个投掷点表示敌人,配上枪炮声,喊杀声的音响,每个学生都是解放军战士,都是英雄,这样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他将自己的军人风格和对体育的理解融入实际教学中,既突出了李老师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也从侧面体现了他的认真和可爱之处。

一有时间我就会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在这里,他教我学习的方法,教我做人的道理,给我精神上莫大的鼓励。我常想:”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他五年的部队生活,十八年的体育教育,20年的校长管理生涯,他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把理论、专业学习当成自己的第一要务。他对学习的执着和对工作的热情,值得我们在坐每一个党员教师学习。

2003年他毅然辞去校长职务。他说:“我该下来了,应该把更多机会让给年轻人,他们才是教育的希望,”这就是先前我们看到的那一幕,一个身材瘦小、目光清澈的老教师奔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位,在桃李园中辛勤耕耘了34个春秋,将全部身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党员教师。将自己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之情尽洒教坛。

他永远是我们枫树山大桥小学师生心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蒋佳2010-11-20

篇2:教师演讲稿无私奉献

蓦然回首,我已走过了19个春秋,回望那路途中的点点滴滴,有喜有悲,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毅然撑起理想的航帆,勇往直前,可是在我背后始终有为我扬帆、点灯的人,那就中我的老师,我的父母。你们在为我默默地付出着,在我失去信心想放弃时,是你们用汗水滋润我干涸的灵魂,使我战胜心灵的恶魔,重新踏上征途。在这里我对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在此承诺,我不会让你们失望,我会以一份大学通知书来报答你们的恩情。

可作为今天,我们可以坐在这里学习,可以为了实现明天的梦想而努力时。这一切,是父母、是老师给我们的机会,妈妈,不但给了我生命,而且给了我无私的爱。母亲的爱彼此相通,如同山峦起伏相连。世上的山峰纵有万千,比不上母亲的宽广胸怀。老师,你是我们生命中除亲人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可很多时候你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束渴望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是课堂上一句亲切的话语,或者是台灯下批改作业的一个身影。这些都让我们更多地感受了老师的平凡,而正是老师的这种平凡造就了我们的未来。作我明天的主人,我们一定谨记你们的嘱托和希望,我们一定选择走完你们未完成的道路。

当我们选择了学习这条道路时,就注定与辛苦、艰难为伴,求学道路上会遇到我们所期望的和风丽日,更少不了我们所不愿面对的风雨坎坷,但我们都不能选择去逃、避去退缩,要记住温室中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我们仿佛一颗颗的幼苗,没有风雨的磨练我们可以茁壮成长吗?显然,经历风雨才能得到彩虹挂天的美丽。

篇3:耐心+等待是教师无私的爱

一、教师的耐心就是对学生的爱

什么是耐心?薛丽老师曾在《教师要有耐心》一文中写到:耐心就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忽冷忽热,有持久性,并且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重视调查研究,辨明是非,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坚持原则,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

当我读到这段话后,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学生,他叫亮亮(化名)。有次上课了,我发现亮亮趴在课桌上。当老师看到有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趴在课桌上,首先会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然后询问是什么原因。但是无论我怎么询问,亮亮就是一声不吭,且看他的表情是白着双眼斜视着你,若老师再问一句,依然是那样的表情,双手握拳同时往后转身,若是你想伸手拉他,他就会向着你挥拳头。

亮亮这学生做事完全根据他自己的心情来,心情不好了,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任何的活动都不参加。无论老师用言语激励、榜样引导等等办法,他就是不吃你这一套。就如一次运动会吧,那天同学们都很开心地到操场排队待发,他就是躲在教室里不肯出来,后来通过多人请他终于到了操场,但一个人蹲在那里不动,要是有老师跟他说话,他就用双手捂住耳朵不听,要是他看见有老师走近,他就逃跑,我们的校长和校办公室主任也参与了这次“追逃事件”,还是没有办法让他归队。最后为了他的安全决定通知他的家长,让其家人接回家。

遇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作为老师的我,的确有点想不通: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表现这样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变态?

就着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能,我想每个学生的怪现象,在他的背后总是有他的原因吧。得管这个学生,我决定耐心观察他一段时间。所谓观就是双目看,察,就是通过观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因此,我选择观察亮亮一段时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亮亮这个人在校的表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耐心观察,我发现亮亮只要有如下情况之一的,他就会表现出趴在课桌上:

1. 每周星期一的上午;

2. 每当语文课,特别是让其做作业时;

3. 数学作业不能自己独立完成时;

4. 当作业没有完成,老师催交作业时;

5. 头天晚上休息不好时;

6. 爸爸出远门时;

7. 心情不好的时候;

8. 组织集体活动时;

9. 受到他人批评时。

如果发现亮亮出现以上情况之一,任何人都奈何不得他,要是你想去关心或是什么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自讨没趣,严重的还会受到他的攻击。

除了以上症状外,也就是我们认为的正常状态,这时候亮亮表现出来的行为判若两人,主要表现如下:

1.作业急速完成上交;

2.发现批改后作业本还有错题自觉纠正;

3.看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

4.有事情需要离开教室也会跟老师请假;

5.休息时间跟同学玩在一起;

6.只要亮亮表现好了,老师表扬他,他会腼腆地低头笑。

观察得知的亮亮表现出正常状态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当遇到亮亮出现不正常的时候,身为教师的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事情老师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学会等待。

二、等待更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等待,我认为在特定的时间更是一种爱。我曾看到一则这样的广告: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先是母亲在等待孩子追赶的脚步,再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老了,轮到孩子等待母亲的步伐。

看到这则广告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不禁想起我的学生。多年来我们面对的都是低龄儿童,教学过程中,一个班集体的孩子不可能同时同步地掌握、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就需要老师有一个等待的时间,等待接受能力稍差的孩子有时间赶上学习的脚步,这情景不就是电视广告里的母亲等待孩子吗?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是无私奉献。针对以上亮亮的情况,我只能选择等待,等待他生气的时间过了,然后趁他心情好了的那么一点时间,抓紧跟他说当天什么课程所学的任务,跟他说你该掌握什么知识,跟他说你该完成什么作业……针对以上亮亮的情况,我等待,等待他表现有一丁点进步就表扬,等待他稍有好转的表现就给他足够的鼓励语言,等待他连续时间好的表现就帮他树立榜样……只有教师的无私奉献爱,才会更全心地给予学生更多的爱!

三、反反复复更显老师的爱

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成型。首先老师要给亮亮认识和了解自我的机会,使他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再次想要改变亮亮争取多方面的相互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环境,老师、学生、家长及路人甲乙等等,这些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老师的负责面是在学校。例如,上课时发现他表现好,就立即表扬他,让他明白上课时自己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发现他表现不好时,也及时提醒他,让他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那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亮亮总是在好与不好之间交替。这时候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我们应在学校里耐心地给予学生发展的最大空间。

篇4:教师演讲稿无私奉献

自设立之初,教师节已经走过31个春秋,而立之年的她,相对于呱呱落地时的兴奋、稚嫩,在岁月积淀和人文内化之下,已日渐理性、成熟和内涵。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也早已由最初尊师重教舆论氛围的营造,教师人才队伍的稳定拓展到教师待遇的切实改善、教师专业素质的大力提高、教师社会认同感的不断加强、教师生活幸福感的确实提升。师者,在当下的南粤大地,已成为知识、德行、幸福的代名词。

我们从今年评选的广东省师德标兵中选取了四位教师的事迹进行报道,就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有了对教育理想的坚守与追求,普通的岗位同样可以孕育出伟大;只要有了对学生最朴素的爱和对教育不忘初心的感悟,师者的人生同样精彩。希望全省的教育工作者能以这些老师的高尚师德为标杆,在课堂上传递快乐、健康、自信,在校园里放飞善良、智慧、美好,为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释放正能量,争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细细品味,伟大并不遥远;用心感悟,美丽就在身边。

邓诣群:赤诚游子的教育情结

博士生导师,优秀海归,“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众多头衔与光环之下的邓诣群却始终不改师者本色,不改炎黄赤子之心,用爱与智慧诠释着自我对教育的追求。

“出国是为了回国,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

邓诣群是2007年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的引进人才。彼时,不少中国人出国后都以拿绿卡和在国外定居为终极目标;而邓诣群教授向学生谈起归国缘由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出国是为了回国,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2002年,邓诣群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博士课题后,出于对学术的追求,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在康奈尔大学工作期间,因他的出色表现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获聘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生化系讲师的全职教师职位。2007年12月31日,虽然当时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不高、生活条件不够理想,但心系祖国的浓浓赤子情,使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选择以“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身份全职受聘于华南农业大学,成为生命科学学院一名教授,工作和生活一切重新开始。归国七年,他始终践行着“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的信念,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诸多归国新侨中的一颗闪亮新星,为海归新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标杆。

“我喜欢学生称呼我老师,而不是院长”

邓诣群不仅学术水平高,思想有境界,而且人格魅力强。2011年经过全院教职员工民主推荐,他成为了华南农业大学最年轻的院长。作为院长,他心里想着的是教学、装着的是学生,虽然除院长外还有多个头衔,但他坦言更喜欢学生称呼他为老师。他身体力行,时时刻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严格要求自己。

以生为本行师道。他工作繁忙,但摆在首位的却始终是学生。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他主动要求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班主任,通过走访学生宿舍、谈心交流等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曾经在得知有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无法缴纳学费时,他立刻主动帮学生垫付了学费,使学生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春风化雨细无声。他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着学生。他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回国初期,由于学校生物化学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少科研平台,急需建立高水平实验室。面对资金紧缺、人手有限等诸多困难,他与同事们一起努力,从一尺一寸的清理到一水一电的规划,从一桌一椅的摆放到一纸一笔的添置,短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实验室,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虽然谈及此事时,邓诣群总是将其归功于校院领导的关怀、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但大家早已将他一点一滴为实验室筹建倾注的心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他注重细节,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们对于他这种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常常感慨,没有长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很难在科研工作的一举手一投足里表现出专业水准。也正是这样的一些细微之处,真正体现了邓诣群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素养。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优秀才是真优秀”

作为教师,邓诣群认为应该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优秀。

不少人认为自己的实验室是个人搞科研的专用场所,不乐意共享。邓诣群认为,“大学大学,有学生才叫大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他的实验室经常为有需要的学生开放,不仅对本院学生,有时是对外院或外校学生开放共享。在组织策划广东省大学生生化技能大赛期间,他的实验室为多支参赛队伍开放,为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诣群非常注重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教学上,他主讲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生物化学”,主持申报“生物化学”广东省教学团队;实践培养上,他参与指导的SCAU-China参赛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基因工程大赛2014(iGEM2014)中荣获全球金奖;他指导的研究生中有多名获国家奖学金、“南粤优秀研究生”及广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本科生钱俊杰等获第三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及最佳设计奖;指导硕士研究生徐铭、徐慰盈、杨琦等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唐先青、蔡华等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优秀毕业硕士生称号……

学生收获成绩的同时,常常感慨得益于邓老师认真备好每一章节,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耐心指导学生每一次实验;他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他的言行举止真正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注重团队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校教师,做好科学研究同样是邓诣群教授的永恒追求。他始终认为教师自身学术强,教授学生时才能有底气,才能真正做到传道解惑。他努力在科研道路迈进的同时,也用心为学院的发展、为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付出心血和努力。在担任院长期间,他协同领导班子,准确把握学院整体发展方向,在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学术实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而他本人近年来累计在Cell、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顶级期刊共发表36篇SCI论文,累积影响因子达到195,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2篇, 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成果丰硕,邓诣群先后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第十一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及第十三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和奖励。

邓诣群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多项社会服务工作。如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等,兼任广东省侨联常委、广东省青联委员等。

作为一线教师,邓诣群言传身教,时时处处作表率,他的谦逊、坚毅、执着的优秀品质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和同事。他不仅是一位“执着敬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典范,也是一位名副其实 “厚德载物” 的师德标兵。

郑 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园长妈妈”

郑 莹,中学德育高级教师,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现任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潮州市绵德幼儿园园长。

无怨无悔,执着追求

她从事幼教工作38年,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地献给天真活泼的孩子,把全部的精力无私地献给了她挚爱着的幼教事业。她聚“师表、师能、师品”于一身,一心为公,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宽容大度、处事公道,言传身教,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赢得幼儿爱戴,家长敬佩。

她时刻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健康活泼、快乐成长。在教职工面前,她有时是师长,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家长,在关键时刻更是大家的主心骨,勇于担当。

那是2001年5月,绵德幼儿园原园舍被监测为危房,需立马迁出。园舍的险情牵挂在着郑莹的心,她奔波走遍了全市区都找不到合适的园舍,最后,市领导决定用某部门闲置的老建筑办公楼改造装修作为绵德幼儿园的新址。三个月需完成改造工程,确保9月1日正常开学。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对于一个全是女工单位的负责人来说是何等艰辛呀!面对重重困难,郑莹带领几位骨干教师,顶着夏日酷暑,日夜奋战在工地上,设计策划改造方案,现场指挥装修,时而忙着各活动室布局的设置,时而忙于设计环境的美化、绿化,时而与承包商砍低装修价。三个月下来,郑莹整个人变得又瘦又黑,家长心疼地说:“你为公家的事这么卖命拼搏,我们都快认不出是你了,你要多保重啊!”在她带领下的女将们努力拼搏,终于把原来阴湿无人烟的老办公用房改造成一座童趣盎然、绿化成荫、凸显潮州民俗特色的花园式幼儿园。家长群众对该园舍的改造成果,赞不绝口,感叹地说:“这里像童话世界,是孩子们理想的学习乐园”。

以德立园,以爱育人

郑莹坚持以德立园,以爱育人的办园理念。她提出:孩子需要呵护,性格需要引导,这是关系到人一生成长的大问题。38年来,在幼儿园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她爱园如家,爱幼如子,用一颗真诚于幼教事业的心,引领孩子和教师成长。她对幼儿特别关爱。幼儿小涵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在外面不小心摔伤了脑颅骨,昏迷不醒,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父母在广州工作,未能及时赶回来处理照料。她得知这一情况,连忙叫上孩子的班主任,一起赶到医院,帮助小涵的爷爷、奶奶办好住院手续,联系主治医师,安慰老人,一直忙到深夜12点多钟才回家休息。第二天一早,又急急忙忙赶到医院了解孩子病情,进重症监护室看望孩子,并向家属送上慰问金。由于处理及时,措施得力,孩子终于顺利醒过来,度过了危险期,最后治愈出院,回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玩乐。

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不断创新办学新经验,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新思路,多次承担对周边市和本市县区幼教同行的观摩教学,为新教师上示范课,使新教师较快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如组织语言活动《小熊过桥》、社会活动《信的旅行》、《生活中的声音》和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等10多个教学观摩活动,课例生动活泼、富有新意,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深受领导和幼教同行的好评。2008年音乐本科毕业的新教师卢老师刚分配到幼儿园任教,开始专业较生疏,郑莹充分发挥卢老师的特长,细心指导,使她很快进入角色,参加工作仅几个月就在全市幼师说课比赛中夺得全市第一名,这使卢老师对工作充满信心,专业快速成长。在培养学科带头人方面,通过压担子,让其承担科研课题,指导发表论文,举行公开课,使其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不断拓展创新,成为教坛新秀。

她以“不泯的童心,眷眷的爱心”为座右铭,以个人良好的师德师风感召和陶冶孩子,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耐心培育每一位幼儿,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单亲家庭孩子吴涵,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不合群,班里集体活动总是不乐意参加。郑莹每天关心她,与她交谈,引导她参加集体活动,给她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她大胆学讲故事,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让她感受到与大家一起玩、一起活动很开心很快乐,使她渐渐变得爱与同伴一起玩,快乐活泼起来。在园里,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园长妈妈”。

科研兴园 枝茂果硕

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创新求实,坚持科研兴园,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不断创新办园特色。她带领全园教师开展教科研实验,构建了环保教育、艺术教育和幼儿信息游戏化等综合课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行之有效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潮州市幼儿德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绵德幼儿园召开,她主编出版具有指导性的《幼儿品德与社会性发展要求》的教育用书,为潮州市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提供范例和指导。她总结的《以德立园创特色 阳光德育显成效》幼儿阳光德育工作创新实例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阳光德育论坛上进行交流,为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提供优秀典范。

钟泉钦:志在山村乐奉献

1996 年,一纸录取通知书把钟泉钦带出了贫困的家乡——五华县的一个小乡村,17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离开乡村进入都市,入读中山市师范学校。三年后,一纸分配单把他送到了工作单位——陆丰市陂洋镇陂沟小学,钟钦泉迎来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由都市又回到了农村,并且比他的家乡更加偏远。

陂洋镇是陆丰市的偏远山区,钟钦泉1999年9月到陂洋任教时,那里的交通还相当闭塞,环境恶劣。当时学校条件简陋,水电不通,很多外地教师都不愿意到那里任教。他当时蜗居在学校一间狭小的破旧瓦房里,拿着微薄的薪水,每天上课后走几十分钟的泥泞山路去集市买菜回来做饭。最让他头痛的就是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为了能更好地给山里的孩子传授知识,他每天还得努力学习当地的方言。一个月后,拿到了第一个月三百多元的薪水。面对这一切,他也失落过,但他没有失志;他也困惑过,但他没有迷失……

16年过去了,他虽然调到陂洋镇中心小学任教,但他依然站在当初的讲台,只是当初的青涩已渐褪去,敦厚淳朴中更多的是岁月积淀的成熟,对教育的理解在他的践行中更加丰富和深刻。

陂洋特殊的自然环境,贫穷落后的村民们很多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很多在家的孩子要么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要么就自己照顾自己。因此,他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在学校,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补习;在生活中,哪个孩子感冒发烧,他便急着带孩子去看医生抓药。只要听到哪个孩子想要辍学,他就急着找家长谈心,希望家长能让孩子继续念书;见到哪个单亲家庭学生有困难,他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扶孩子们一把。学生小付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改嫁,这孩子在学校顽皮捣蛋,爱打架,目无师长。但在钟老师的细心教育下,他变成了一个尊师守纪,团结同学,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如今还是名少先队骨干。

在他任教的班里有个小男孩,他常常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在僻静处发呆,小小年纪失去童真,没有了笑声,不想学习,不爱交友,给人的印象就是孤独和无奈。钟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着疑问走进了这个小男孩的家,家里的一切让他愣住了。残破不堪的房子里一个70多岁的老人正在做饭,小男孩帮着生火。他从老人那里了解到:孩子的父亲沉迷赌博,整天在外烂赌,时常不归家,母亲也出去打工了。钟老师听了,心里难过极了,他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孩子作为帮扶对象,给他爱心、关心。于是他经常找小男孩谈心,给他买学习文具,一步一步打开了他的心扉,拯救了一个孩子的灵魂。

为了山村的教育,他几次放弃了去城里发展的大好机会;为了山里的孩子们,他难得回家乡陪伴年迈的双亲。他16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艰苦的边远山区,关爱着每一个留守儿童,他无怨无悔,拥有一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及全心全意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心。

他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他一直担任着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教学能力过硬,经常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语基比赛和诗歌朗诵等活动,学生获镇、市级奖40多人次。如2010年他任教的学生林佳美还获得了教育部第九届“宋庆龄基金会提名奖”。

在长期的深入教育工作中,钟泉钦成了陂沟村村民心目中的“名人”。很多赞赏他的朋友多次许诺高职厚薪说服他放弃山区艰苦清贫的工作,邀请他外出发展,钟泉钦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他总是说:“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大家都对我很好,我感到很幸福。”他指着门外一株柚子树说:“我很喜欢我的宿舍,恰好对着这棵柚子树,家乡梅州五华有很多柚子树,我每个晚上枕着柚香入睡觉得自己很幸福。”这样说着的时候,钟泉钦脸上的笑跟山里的孩子一样淳朴、爽朗。

盘四妹一:扎根瑶寨,为梦导航

当时间回到1984年的那个初秋,当时年仅19岁的瑶族青年盘四妹一刚刚参加工作,到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马头冲新村教学点当一名小学教师。当时对工作满腔激情,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盘四妹一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在马头冲这个地方,在那简陋的三尺讲台,他会一待就是31年。31年,岁月的风霜,时间的变迁,盘四妹一一如当年的平凡,但就是在这偏僻的山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中,他用爱与智慧诠释着一位普通农村教师对教育的坚守,原本的平凡便开始日渐变得高山仰止。

热爱教育,无私奉献。1984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安排在马头冲新村教学点任教,该教学点地处偏僻,在海拔近1000米的高山上,村道崎岖弯陡,学校条件非常艰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他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从山上找来藤子给学生做跳绳;借来工具,给学生们制作玩具。1985至1987年,他在马头冲大布昂教学点任复式班教学。他经常利用放学时间辅导学生,班上一位同学因病两周不能到校上课,他怕她落下功课,利用休息时间走好远的山路到她家里辅导。

悉心学习,教艺精湛。马头冲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教师们外出交流的机会少,但这并没有降低盘四妹一追求专业成长的热情。为了能上好课,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他或买或借,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渐渐的,他的课越来越受学生们欢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他不但在涡水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连南县也开始小有名气。

爱生如子,以校为家。31年来,他爱生如子,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面前就好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有一次,三年级的秋明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他背着秋明到卫生站看完病后再送回家。在工作上,盘四妹作为一名教师有着较强的教学艺术;在生活上,盘四妹一同样是一个有心人,并且多才多艺。学校的学生除了喜欢上他的课之外,还喜欢盘四妹一的两样工作。一是理发,每个月盘四妹一都会定时给全校的学生免费理发,别说,手艺还真不赖,每到理发那一天,学生们就像过节一样高兴;还有一样就是煮菜,因为学校孩子大都是在学校吃午餐,为了节约人手,盘四妹一几乎上课的每一天11点钟就会下到厨房,为学生煮菜、分饭、分菜。

虽然是马头冲小学的校长,但学校并不大,只设一到三年级,不到60名学生,为了尽量减少开支,让有限的经费效益最大化,盘四妹一常常与教师们自己动手修缮校园,安装设配,油漆篮球架、修剪花草这些都是家常便饭。2004年至今,他通过各种渠道为学校共筹集物资折款约150多万元,改善了学校的环境,使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

盘四妹一常说:他只是学校的普通一员,每每看到学生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每每听到学生一声声“老师,您好”时,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更加珍惜教学的时光,会想着更好地为瑶区的教育教学服务,造就瑶山美好的未来。

盘四妹一生于瑶寨,长于瑶寨,服务于瑶寨。他就像马头冲瑶寨山间的一棵树,为了那些乡村孩子们成长未知的梦,不计名利,远离喧嚣,就那样深深的扎根,默默地拔节,静静的开花,满满的结果,生长出一片动人的风景。

(本文图片由各位教师本人提供)

篇5:教师无私奉献演讲稿

1994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之后,作为一名教师留在了母校。面对熟悉的环境,自己扮演的角色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久前,我还是一个对老师充满挑剔的学生,今天却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听到学生们带着尊敬、信任,亲切地喊一声“老师”,我的心里别有一番滋味。这一声称呼,包含了多么神圣而复杂的感情。她意味着自己不可以再是一个经常做错事情却还总能够被原谅的孩子,意味着在自己的双肩上不再仅仅是对自己担负着责任,更意味着从此以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是学生的典范和榜样!

7月份报到之后,我的教师生涯开始了。根据系里的安排,第一年的见习阶段我的任务是听课学习,同时兼任系辅导员。作为班主任,我接管了94级全体新生。第一次面对100多名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十七八岁的孩子,我不禁想起了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的一句话:作为老师,你可以有坏学生;但是作为学生,你最好不要有坏老师。我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这些孩子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努力,终于跨进了这神圣的殿堂,我如何给他们展示这个殿堂里的第一幕景观,如何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在这个象牙塔的世界里同样充满了竞争,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注视着每一个学生,我真切地感到自己即将与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们信任的目光,家长们殷切的嘱托,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一位宁夏来的老大爷,千里迢迢地送儿子来上学,报到的那天没能见到我,就在第二天一大早找到我的宿舍,又怕吵醒我,竟然在门口蹲了将近两个小时,直到我开门时才发现他。他黑黝黝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饱经沧桑的手颤巍巍地

拿着烟斗。见我惊讶地望着他,他连忙磕磕烟斗,憨憨地一笑,用地道的陕北话告诉我:他今天就要回去了,临走之前想见上老师

一面,孩子交给学校,让老师像带自个儿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的儿子。尽管当时我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成家,尽管我是如此的年轻,却没有觉得丝毫的不敬,在老人的眼里,我是孩子的老师,是学校的化身,更是孩子未来的希望。我握着老人的手,一再地安慰着他,我说:’’您放心,我一定会尽职尽责的。”这不仅是我对老人的承诺,更是我对自己的承诺。记得萧楚女曾经说: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我愿意将我这只蜡烛从那一刻起开始燃烧,一直到生命终止,去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前途。

接下来的日子平淡无奇,但我始终都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因为每一天我都与充满青春活力和浪漫情怀的学生们生活在一起,因为在人生的季节中,这个闲静的秋日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的富有,更因为在学生们期待的目光中,我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她的确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而灿烂的职

业,是完美地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生命意义的乐园。我发现自己真正地爱上了这一崇高的职业。

现在我己是一名专业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们传授的是专业理论知识。但课余,我仍然经常同他们聊天,既讲述自己的人生体验,也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在彼此的心灵沟通中,体味着浓浓的师生情意。今年5月份,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不幸出了车祸,全班40名学生有20多名受了伤,重伤住院的近10名。猛

然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头“嗡”的一声,我不能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也无法想像事故的结果,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紧紧地抓着我的心。我当即赶到医院,一瞬间,我的双手颤抖了,心痛得厉害。这原本是一群多么活泼开朗、朝气蓬勃的大孩子,可现在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血迹斑斑的伤口、‘惊恐未定的眼神、手足无措的茫然和无奈。我急切地询问着情况,查对着每一个熟悉的面孔,安慰着每一个受伤的学生,也鼓励他们勇敢地去同伤痛做斗争。尽管我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但是在医生向我交待病情时,在学生眼里涌出泪水时,我知道自己应该坚强,因为我是老师,是学生心中可以依赖的支柱。此时此刻,不需要我的眼泪,需要的是我的镇定、我的理智,需要我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还好,一切不幸总算过去了,学生们大都恢复了健康。望着他们的身影,我觉得自己是如此地热爱他们。在我的生命里,他们永远是一幕常青不败的风景,永远是一道深深的抹不去的印迹!

我愿意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中倾注我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爱。希望有一天,我的学生成长为品质高尚、学有所长的优秀人才,领悟到大海波涛般的志士情怀时,能够记起有我这样一位老师。就像苏联电影《山村女教师》当中的瓦西列夫娜一样,能有那么多卓有成就的学生簇拥着她,向她祝福。

篇6:教师无私奉献演讲稿

当我手捧书本,开始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身上的担子是多么的重。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育从终极意义上说,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与塑造,而不仅仅是理性知识的灌输。只“灌”书不育人,又怎么能很好地传道授业?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而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无私的奉献。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也许有人会问:你把青春奉都献给了别人,那你自己得到了什么?也许会有人嘲弄:你那微不足道的奉献,能顶啥用?是的,我奉献的很少,有更多的人奉献的远比我多,何止是青春,甚至是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粒粒颗颗,汇聚起来,灌溉的是良田万顷,照亮的是锦绣中华,哺育的是新的生命。我们不要轻看了自己这一点、一丝、一粒,我们应该从一点、一丝、一粒的奉献做起。

篇7:教师演讲稿无私奉献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献身教育,无私奉献。

朋友,你喜欢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吗?我就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这首歌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了几十年,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的情怀。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大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马沟小学。学校里没有食堂,没有宿舍,作为一个外乡人,我只好每天骑60分钟的车早出晚归,中午就吃两块方便面。生活虽然艰苦,但我心中充满了快乐,我将成为五十多个孩子的 “王”了!

当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真实面对那一张张鲜活的笑脸,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的时候,我才知道,想让所有的难题成为乐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我处理完学生纠纷的时候,当我批改完当天的最后一本作业的时候,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最后一个走出校园的时候,当我披星星戴月亮从学校骑车回到20里外的家的时候,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教师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好的教师。

为了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了五十多个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那一年,我起早贪黑,中午也只是休息片刻,视力下降了,人也消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我写的班务工作札记《玻璃窗被打碎之后》被刊登在《马沟教育》班主任专栏,所教班级的语文在期末会考中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2001年我被学校推荐为“盐都县优秀共青团员”。

回首来时的路,我深深地明白:生命在于奋斗,教育在于奉献。生命因奉献而变得美丽,那奉献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那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那奉献像一泓清泉,是常年的流淌,是不计名利的付出。

现在,我是潘中的一员。在潘中这所精英荟萃的学校里,我只是一个无名小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娴熟的教学技术,没有引以为荣的教学实绩,但我相信:黑夜再长,白天总会到来;寒冬再长,春天总会到来。成功是一种忍耐,失败是一种痛楚,更是一重磨练,一种财富。在这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向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学习,学习你们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乐观的志趣投入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

我自豪,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追求,因为我的事业是教育。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朋友们,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朋友们,凭着岁月赐给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伸出你年轻的双手吧!让我们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

篇8:浅谈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关怀之心

每当提起我的职业, 总有人说:“幼儿教师可是良心活。”我想这句话正一针见血的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何为师德呢?师德是孔圣人:“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伟大修养;师德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师德是徐特立“忠贞为教, 严谨治学”的优秀品德。教育的大厦要靠高尚的师德来支撑, 用爱心呵护孩子则更是对他们最生动、最具体, 最深远的教育。每一个成才的人都无不是用爱点化而成的。高尚的师德是爱的源泉。

教师的爱是普天之下最特殊的爱。它不仅是母爱的替身, 更是道德的化身。作为一名老师:您所提倡的就会形成班风;您所要求的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您常说的话就是这个班的座佑铭;您的价值观就是孩子的人生观;您的爱与憎就是孩子的评价标准。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语言上尽量做到化否定语为肯定语;化蔑视语为平等语;化普通话为礼貌语;化命令语为商量语。行为上更要具有“其身正, 不令而行”的无声影响。用爱心呵护孩子不仅是呵护他们稚嫩的童真幼小的心灵,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 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究竟品德与知识谁更重要, 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优秀品德的、有知识的人。

教师的爱不仅需要道德的雨露来滋润, 更要靠宽容的土壤来栽培。

一个常常发火的老师, 幼儿园的孩子会认为你是可怕的, 进入小学会认为您是可笑的, 走进初中再回忆会认为您是可恨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宽容。一首小诗写的很好:“学会了宽容也就学会了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 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如果我们都能够用无私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孩子的心门, 你就会发现:每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 每扇门的开启, 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上一篇:复训心得体会下一篇:聚苯颗粒胶粉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