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说课稿

2024-05-04

家说课稿(共7篇)

篇1:家说课稿

诗歌《家》

--蓓蕾一年级语言训练教学设计说明

一、学生现状概况分析

本班学生是一年级新生,共10人。其中一名学生患有唐氏综合症,三名脑瘫学生,两名自闭症学生,其余四名为单纯性弱智。根据他们学习语言的不同能力,我将他们分为A、B、C、D四个组别,在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A组学生: 王佳杰(在本校幼儿园就读一年后升入本班)、金一帆(脑瘫,本学期刚进校)、骆敏敏(本学期刚进校,外地借读生,带有方言口音),三人对儿歌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三个月的学习,能较流利地朗诵所教儿歌。

B组学生(自闭症):徐晓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比较多。集体朗读总是心不在焉,对老师的单独提问能很好地回应。具有认字能力,能较快地学会儿歌)、周迪(上课时总是一副懒散的样子,随时会莫明奇妙傻笑。气虚、声音轻、发音不准。老师需将指令重复几遍,才有反应)。

C组学生:谈志炎炎(唐氏综合症,未进过校门,多动,声音轻,口齿不清,能跟读)、严佳琳(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声音轻,能跟读)、姜又榕(在本校幼儿园就读一年后升入本班,思想很难集中,口齿不清)。

D组学生(脑瘫):唐骏翔(口齿含混、语言表达不清)、刘俊呈(未进过校门,没有学习意识,不听指令,不会说话)。

二、教学目标制定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二期课改的有关精神,以及弱智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三个月的儿歌学习,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朗读诗歌的经验;虽然诗歌背诵尚且流利,但背诵起来总是像小和尚念经,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缺乏感情投入。因此,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学生参与情景游戏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儿歌,感受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知道学校是个大家庭,每个学生要关心爱护学校。

分类目标:A、1、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能够边念儿歌边表演。

2、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引导学生尝试诗歌仿编。

B、引导参与教学活动,能背诵儿歌。

C、在老师的指导下看懂画面,能跟着大家一起念儿歌,能够较配合地参与教学活动。

D、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自然习得儿歌。“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学生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学生“想说、敢说”等观点的提出,促使我创设了一个游戏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教学难点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引导学生尝试诗歌仿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学生有时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

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弱智学生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1、游戏法。由于弱智儿童智龄较低,能够吸引他们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游戏法。学生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起了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挂图。首先,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好朋友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将小鸟、小羊等事物或与之相关的地方同“家”建立联系,理解家的意义。在复习巩固诗歌时运用了小游戏“模仿动作”,学生们带着头饰模仿“好朋友”的动作,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表演游戏“找家”。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弱智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学生语言发展较缓慢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学生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可是,这几位朋友今天找不到它们的家了,这可怎么办呀?”、为什么“快乐的学校是我们的家”?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学生的讲述。学生通过在游戏中自由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目视其景,耳闻其诗,讲其所感。将景物与语言结合,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家的美丽,家的可爱,感受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3、分段跟诵法。在学生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弱智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学生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学生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三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四、期望值分析

由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弱智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没能很好地养成,又由于他们自身智力的缺陷,课堂内容易出现师生的冷场。我希望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掌握所教内容。

弱智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为融入社会作准备。为此,通过运用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而且浅显易懂的诗歌内容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弱智学生对学习语言产生兴趣,培养粗浅的理解能力、良好的朗读习惯,现在的读为以后的说作准备。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A组学生能达到

1、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能够边念儿歌边表演。

2、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引导学生尝试诗歌仿编。B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活动,能背诵儿歌。C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看懂画面,能跟着大家一起念儿歌,能够较配合地参与教学活动。D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篇2:家说课稿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第1课 温暖的家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京市思想品德实验教材首都师范大学版第三册(初二年级)第一单元第1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素描”和“我爱我家”两个框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有了正确的家庭观,还要落实到行动上,教材帮助学生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惯,又指导学生怎样爱家人——尊老爱幼,又为下一课“感悟亲情”埋下伏笔。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家对自己生活与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棉对自己家中的人和事。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为家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运用有效爱家方法,逐步形成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学会爱家。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家及家庭关系;了解家对个人生活与成长的作用;掌握爱家的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家庭类型,初步形成爱家意识;运用有效爱家方法,逐步形成承担家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家对自己生活与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庭,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家中的人和事;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持、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为家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的作用,体会家的温暖。

重点的依据:我们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渐渐对家庭的认识出现错误,对于家长产生误解。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扭转这种错误的认识,并初步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

教学难点:学会以实际行动爱家。

难点的依据: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我个人认为“我爱我家”不仅是情感上的热爱,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各自家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由歌曲欣赏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引出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想品德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思想品德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第一框 家庭素描

1.家庭及家庭关系 2.体会家的温暖 3.家中也有矛盾

第二框 我爱我家

1.理解家中的人和事 2.自立自强 3.勤俭节约

4.尊老爱幼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结束:

篇3: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4:可爱的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欣赏曲《可爱的家》是首让人感到亲切、温暖的歌曲,朴实无华的旋律中洋溢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对故乡无尽的忧思,是人眷念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

二、说学情:

新课标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人得情感世界,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设计教学时,我充分挖掘歌曲中透露的浓浓情意,以培养学生音乐听觉为目标,运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类似乐句中的异同;音乐符号附点的给歌曲带来的情绪变化;以及不同歌曲版本的欣赏感受。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唱歌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从而建立起对亲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向往和追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赏、学唱、探究、合作、综合等方法,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家的温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弱起小节歌曲的起拍,带有附点音乐节奏的演唱方法。引导学生起好拍并有感情的演唱(视学生能力可加入竖笛的演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并能够用不同力度处理、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

2、教学难点:准确的处理换气记号处的节奏

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

唱准附点音符、弱起旋律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变的主动快乐。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便设计了在《可爱的家》的纯音乐中欣赏几组家庭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说说图片上每个人的表情是怎样的?而后启发学生由图片带来的感受说一说“家给你怎样的感觉?”以“情”与“境”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

(2)、 观察欣赏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鉴别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用“比较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课中为了能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我设计了“小小配乐师”这一环节,通过对比相似乐句,对比无附点和加上附点后的旋律,对比不同版本的歌曲等手段将歌曲的难点在观察、对比、感受中解决。

2、说学法

学法指导是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特点,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而进行的指导。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1)、在设计本课时利用渗透式指导法将歌曲中的难点在观察比较重解决。

(2)、本着让学生在音乐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歌曲教学采用整体视唱法,在完成难点教学后通过歌曲的整体视唱(旋律、歌词),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视唱能力。

(3)、律动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又称达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其基本原则是要培训学生感知音乐和反应音乐的能力,发展期内在的音乐感觉,以及身体各部分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觉意向的能力。在教学歌曲二声部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歌曲中长音带来的连贯、温柔感,我便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轻摇身体来感知音乐形象。

六、说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展示家庭温馨的图片 歌曲《可爱的家》的纯音乐版本、童声合唱版本、小提琴版本、歌曲伴奏。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听赏纯音乐版《可爱的家》的背景音乐中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并说一说感受引发学生说自己家庭中的感人小故事。

2、观察,尝试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教师出示谱例(不带有任何音乐记号)让学生初步学会演唱。然后通过观察类似乐句中的不同点;比较没有附点与加上附点的旋律带来的不同感受,比较、体验、尝试后了解歌曲的难点以及音乐符号的作用。

3、 欣赏童声合唱版本

在欣赏合唱版本的同时,教师简介歌曲,既让学生初步感受了童声合唱的美感,也在欣赏听创作中的小故事,为学生对歌曲情绪处理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4、 学唱歌曲

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常规教学中那样采用分句学唱,而是在学生学唱歌曲的时候让他们自由的采用唱或奏的方法学习,并在学唱二声部的时候用身体律动感受歌曲的柔美感。

5、 拓展

配乐读诗,目的是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不仅仅能有感情的唱,同时更能有感情的颂。

欣赏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提升学生的音乐视角,旨在让学生感受更多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6、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全体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演唱《可爱的家》这首歌结束本课。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全部阐述,如有不足,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与批评。我将继续更正、完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5:小鸟的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鸟的家》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粉画颜料、吹塑纸等多种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让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粉印版画是用不透明的粉质颜料来套印版画,颜色厚重,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因此在印刷时可以先印重色,后印浅色。在讲到画面色彩搭配时,提醒学生回忆讲到的“色彩的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根据《课标》提出的目标,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特点,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关注小鸟和它的家,并能学会用粉印版画的方法表现他们。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透过开放式的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小鸟的录象,感受母爱的伟大,感受祖国大自然的美,从而唤起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粉印版画的制作,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及与生活美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小鸟的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各种材料把小鸟的结构形态及鸟窝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则只在关键之处作出精要的点拨或总结。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2.引导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3.赏析教学法:

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

1.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2.自学尝试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他将再也无法生存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粉印版画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我按照审美激趣、赏析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提高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还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组6—7人,设有一个小组长。组长负责做好小组记录和记分工作。下课前,将小组的分数统计,得分高的组会得到大家的表扬。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审美激趣

1、创设情境:在轻音乐声中,我让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接着把音乐换成森林里鸟鸣的乐曲。“让我们用心来感觉,用耳朵去“看”,呆会儿,请大家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2、在音乐渐渐的由小变大时,我也让学生漫漫的睁开眼睛。这时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看到了小鸟、森林、天空等。板书课题:小鸟的家

3、教师引导提问:播放有关小鸟生活记录的课件,适时的放一些特写镜头让学生观察,并不时的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这小鸟的嘴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小组长作好记录。(引导学生从外形、羽毛、色彩、鸟窝等去观察、讨论)

4、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科知识,分析小鸟与森林的关系(食物链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赏析探究

1、欣赏几幅有关小鸟的家的美术作品(课件演示),让学生分辨作品的种类(国画、油画、剪纸、粉印版画)及不同的构图所带来的形式美感,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画这幅作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幅,便于学生观察)问学生: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引导学生在纸上试一试,找出正确的制作步骤。

3、小组内试着合作一张粉印版画,注意表现出小鸟的神态特征、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鸟窝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练习感悟:每人制作一张粉印版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鸟窝的机理效果。不断的运用一些鼓励性及强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此时,教师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

(四)评价提高

将学生作业全部在黑板上展贴,学生之间互评,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小鸟形

态、等方面去评价。

(五)评选出本课优秀小组及先进个人

(1)在音乐声中,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引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反响和共鸣。学生愉快的心情马上高涨起来。

(2)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持续长久。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鼓励独到性和多样性,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结论。

(4)综合自然科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

(5)初步感知作品艺术美与生活美,激起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感知阶段,强调感悟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在感悟中爱美、审美的情趣。

(8)使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品、审,发现自己与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9)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要突出 “美”的原则,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形象,并充分体现课文重点。小 鸟的 家

粉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1、制模版

2、将模版与印纸重 叠,固定

篇6:小水珠找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第**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语言活动《小水珠找家》

下面我将对本节课的初步想法向各位老师汇报如下:

在本节课中,我将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本原则,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过:“教师是观察者,课程应建立在对儿童兴趣的观察的基础上。”在幼儿教学中,我推行一种趣味、快乐的课堂。因此,我会将这一理念贯彻始终。首先说一说教材

《小水珠找家》这个故事讲述了小水珠从天上飞下来,想给自己找个家,在找家的过程中,它发现池塘的水很黑,大海的水很油腻,最后小水珠来到了幼儿园,发现水是清的,于是在这里安家了。这个故事通俗易懂,情节比较简单,符合中班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并且极具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幼儿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纲要中语言领域的要求,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看图讲述故事

2、了解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简单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3、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依据幼儿在认知及情感方面的特点及理解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看图讲述故事 难点: 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目标服务的,为了能够完成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小水珠找家》故事挂图、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头饰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课件演示法、启发引导法、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传授学法,让幼儿主动学习。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老师就不要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幼儿园教育之父福禄倍尔曾说过:“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使这种内在的力量得到发展。”因此,本次活动我预设的学法有:交流讨论法、体验法、游戏法等。

五、说活动过程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复述表演故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猜谜语,导入新课

我会出这样一个谜语:流淌在小溪,睡觉在池塘,奔跑在江河,咆哮在海洋,你们猜是什么呢?——水 中班的小朋友会很容易的猜出这便是水。

这时我会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什么地方需要用到水?请小朋友们自由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这一环节的通过猜谜语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引导幼儿讲述水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

我会播放《小水珠找家》的录音,听完故事我会提出问题: A、小水珠找家都遇到了谁?

B、大海和池塘为什么不是小水珠的家? C、小水珠最后找到家了吗?

D、为什么幼儿园的荷花池是小水珠的家呢?(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一步步的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2、结合课件,再次讲述故事

(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理解水平较低,需要直观事物、图片等帮助感知。因此,我哦先讲一遍故事,让幼儿整体上对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借助课件,再现故事情节,化枯燥为乐趣,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

3、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师:小水珠为什么不愿意到大海、池塘里安家?

幼儿之间进行讨论,并且请小朋友们回答。

蓝色的大海变了,变得油腻了,大鱼小鱼都病倒了,小乌龟也逃走了、、、、、、、最后我将进行总结:水被污染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们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在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

三、表演故事

1、游戏

让小朋友们带上小水珠、池塘、大海以及荷花池的头饰,来表演小水珠找家。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形式,通过这个表演,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说、喜欢说的环境,加深了对本故事的理解。

2、活动延伸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说明,谢谢各位老师!

小船悠悠说课稿——语言领域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第**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小船悠悠》

下面我将对本节课的初步想法向各位老师汇报如下:

在本节课中我将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原则,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过:“教师是一个观察者,课程应该建立在对儿童兴趣的观察的基础上”在幼儿教学中我推行一种快乐、趣味的课堂,所以我会将这一理念穿始终。首先说一说教材

《小船悠悠》讲述了海龟爷爷过生日,小动物们用自己做的船去看给海龟爷爷过生日的情景。本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并且通过小动物们做的船可以让小朋友们明白沉浮的道理,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观察图片,大胆想象讲述图片内容。

2、能用简短形象的语言描述出小动物们的形象和它们的小船。依据幼儿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特点和理解水平,我确定重难点如下: 重点:能够用简短形象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形象和他们的小船 难点:通过观察图片,大胆想象讲述图片的内容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目标而服务的,为了能够完成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盆水,水果皮、小木板、草垫等实验材料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演示法、提问法、启发引导法、故事讲述法,等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传授学法,让幼儿主动学习。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老师就不要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教育之父福禄倍尔曾说过:“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使这种内在的力量得到发展。”因此,本次活动我预设的学法有:观察法、交流讨论法、操作法等。

五、说活动过程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活动中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海龟爷爷要过生日了,邀请了小朋友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我们怎么去呢?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海龟爷爷不光请了小朋友们,它还请了很多陆地上的小动物,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么去的嘛?

原来小动物们都是坐着各式各样的小船去的。到底它们会坐着什么特别的船去呢?请听故事《小船悠悠》。

二、播放课件,讲述故事

分段进行讲述,结合课件,让小朋友们说一说,小动物们是怎么去的?他们的船都有什么特点?并且结合事先准备好的水以及小木板,水果皮等材料进行现场演示,帮助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船才是合适的船。(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理解水平较低,需要直观事物、图片等帮助感知。借助课件以及实物演示,化枯燥为乐趣,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

三、复述故事,进行创编

首先,看着图片,讲述故事,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说说小动物船的特点 其次,把自己做的船加入到故事中,陪乌龟爷爷过生日 此环节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回家把自己的小船在父母的指导下做出来,试验一下是否能在水上漂浮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设计,谢谢各位老师!

游子吟说课稿

语言领域

大班下1 p14。。。。。。。。。。。。。。。。。。。

一、说教材

《游子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全诗共六行三句,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爱和牵挂,诗的画面描写的是儿子临行前,母亲在灯光下一针一针地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诗中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从而教育幼儿从小要体贴、孝敬父母,长大后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说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的进行朗诵。

3、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说活动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

五、说活动过程

。。。。。。。。。。。。。。。。

1、歌曲导入

老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入主题谈话。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时孩子们也会跟着唱,把幼儿带进了家庭这个小天地,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我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对幼儿说:“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能说说妈妈为你都做了些什么吗? ” 这时让孩子们自由讨论,说出妈妈为他所做的一切。然后接着问:“妈妈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你们想怎样回报自己的妈妈呢?”鼓励幼儿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出课题。

2、揭示主题《游子吟》。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无比热爱之情来学习一首古诗《游子吟》。

(1)首先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及古诗的含义

(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下面就请孩子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

3、《游子吟》故事简介。

老师讲解诗的故事情节,幼儿结合图片理解古诗内容。

4、学习古诗《游子吟》

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是反复吟读,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幼儿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在本课设计时,“吟读古诗”是贯穿全课的主线,首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幼儿多次试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达到初步感知诗意的目的;

接着让幼儿根据诗句想画面,因势利导使幼儿逐句品读古诗,准确把握诗意;在幼儿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再次有感情地吟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采用(1)教师范读(2)幼儿练读(3)同桌互读(4)教师指导朗读(5)全班汇报比赛。

5、理解诗意,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对这首诗的理解。结合画面让孩子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教师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补充。

6、感情升华,再欣赏一遍《游子吟》。(1)播放《游子吟》课件

(2)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达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并且尝试朗诵。表达对母亲的爱。延伸活动 回家把这首诗朗诵给妈妈听,并且帮妈妈做一件小事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设计,谢谢各位老师!

母与子说课稿

美术欣赏活动

大班下1

p16-17。。。。。。。。。。。。。。。。。。。。。

一、说教材

纲要中要求幼儿教学活动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母与子》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妈妈是幼儿接触最早、也是接触时间最久的人,每个幼儿对母亲都有极大的依恋,每当幼儿哭的时候,嘴里也总是叫着妈妈,因此,通过欣赏《母与子》的画面,使幼儿尝试将画面变成故事,充分理解画面所表达的生活情趣及妈妈和孩子之间温暖的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内容,感受画面的纯朴、真实、感知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和温暖的亲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性的表达对妈妈的浓浓的爱。。。。。。。。。。

重点:理解画面内容,感受画面的纯朴、真实、感知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和温暖的亲情。难点: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性的表达对妈妈的浓浓的爱。

三、说活动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

五、说活动过程

。。。。。。。。。。。。。。。。。。。。。。。。

1、歌曲导入

老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入主题谈话。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时孩子们也会跟着唱,把幼儿带进了家庭这个小天地,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我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对幼儿说:“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能说说妈妈为你都做了些什么吗? ”

2、出示挂图《母与子》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说一说画面的内容以及包含的情感。

(1)鼓励幼儿说一说画面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在干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激发幼儿继续欣赏的兴趣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欣赏画面的感受,尝试把画面创编成故事,充分理解画面所包含的妈妈和孩子直接温暖的亲情。在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进行情感的升华。

3、交流讨论

(1)引导幼儿讨论,作品的名称为什么叫《母与子》?你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和妈妈的故事。

并问幼儿:妈妈平时是怎么喂你吃饭的?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妈妈平时还为你做过什么事呢?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认为画面的这为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你又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能够引起幼儿思考,调动生活经验,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拓展延伸

将自己与妈妈爱的故事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尖嘴巴和短尾巴

语言

大下1 p20-21。。。。。。。。。。。。。。。。。

一、说教材

《尖嘴巴和短尾巴》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可爱的小田鼠尖嘴巴和短尾巴整天吵架,于是各自出去安家,后来又和好的故事,这个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认知特点,并且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应该如何和别的小朋友好好相处,通过对本节故事的学习就能够使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道理。

二、说活动目标

。。。。。。。。。。。

1、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3.明白好朋友要互相理解宽容相亲相爱。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三、说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短尾巴和尖嘴巴的头饰和手偶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活动过程

。。。。。。。。。。

(一)利用手偶,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神秘的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出示尖嘴巴和短尾巴的手偶)

这个长着尖尖嘴巴的是尖嘴巴,这是短尾巴。可是现在他们谁也不理谁了?这是怎么了?

小朋友们,老师来给你们讲一讲尖嘴巴和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们要 仔细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通过此环节,生动有趣的导入本课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二)伴随音乐讲故事

伴随着轻音乐,我用生动幽默的语气讲一遍故事。小朋友们,尖嘴巴和短尾巴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尖嘴巴不叫粗嘴巴?短尾巴不叫长尾巴?

(通过此环节,使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区分嘴巴、尾巴、长短尖,这几个特色词汇,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同时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分段讲故事

配合着精美的多媒体画面,在轻音乐的伴随下,我一段一段的讲述故事,边讲边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为什么田鼠妈妈让尖嘴巴和短尾巴出去住?他们住在哪?当他们又碰到一起说了些什么?最后,他们是怎么和好的?

(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并让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亲相爱的道理。从而完成我对目标三的设定。)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由我来扮演鼠妈妈,请两位幼儿,带上头饰分别扮演尖嘴巴和短尾巴,一起来表演故事。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通过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五)联系生活实际,升华主题

小朋友,你们今天有没有和小伙伴,或者是爸爸妈妈吵架? 吵架生气是不对的,小伙伴简要相互宽容一起玩,现在小朋友们拉着和你坐在一起的小伙伴说: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要相互宽容。)

延伸活动。。。。。。。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谢谢各位老师!

拉手小人说课稿

艺术领域的手工

大下1 p22-23。。。。。。。。。。。。。。。。。。。。。。

一、说教材

篇7:《台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介。《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 是小说, 但也是叙事类作品, 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 而且有敢于拼搏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简介及重点、难点确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结合本单元特点,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把握父亲形象及意蕴。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 安排详略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 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父亲形象及作品思想。难点:父亲形象及材料的详略安排。

二、说学生

(1) 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立意新鲜, 情节朴素感人,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 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 能力分析。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 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 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 因此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 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 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先初读, 再细读,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 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 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 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思想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4) 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即在学生的学习中,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 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 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 激情导入:以歌曲《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震撼学生, 理解他坚忍不拔的毅力, 引出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创设情境如下: (1) 一直喜欢一首歌曲《愚公移山》, 今天我想介绍给大家, 一同欣赏。播放影碟《愚公移山》。 (2)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感受) …… (3) 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让我们震撼, 他坚忍不拔的毅力让我们钦佩, 让我们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 去体会困顿前行中的父辈在现实生活中演绎《愚公移山》。

(2) 整体感知。 (1) 阅读课文, 简述故事情节。 (2) 浏览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通过阅读, 你有什么认识和发现, 还有什么不解, 请说一说。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交流感悟)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 特别是在复述过程中抓住重点, 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5分钟。默读课文, 探究投影上的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4) 品味赏析。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同时课件演示父亲重修台阶的情景, 形象地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理解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 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 (因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 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 (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更形象、更直观。)

(5) 拓展迁移。和小说相比, 我们的父辈在生产力有所发展的今天, 似乎没有了小说中父亲的凄楚和辛酸, 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累积家庭大厦的基石。在交谈与观察中, 你知道父亲 (母亲) 的追求吗?你看到父亲 (或母亲) 是如何奋斗的吗?想一想, 说出来。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 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 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有人说过,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师生小结。2分钟。首先学生自发地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家说课稿】相关文章:

上一篇:多重耐药菌的护理下一篇:蚂蝗沟小学2011学年学校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