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公开课教案

2024-05-08

师恩难忘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

篇1:师恩难忘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走近人物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刘绍棠在这篇回忆录中,偶遇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形,并引发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刘绍棠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刘绍棠的内心世界……

2.齐读课题。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直奔重点,对比理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文中的“我”最难忘田老师的是什么?(故事教学法)

(2)想想你们一年级时老师是怎么教学这一课的?对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教学方法?为什么?

(3)品读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引人入胜”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你也能娓娓动听的来讲述这个故事么?

(二)“春雨点点”——悟“教诲”之质

1.田老师的故事启蒙让年幼的“我”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读故事教学法这一部分,讨论交流。(学生联系故事,明白可以学到知识,体会到快乐,明白做人的道理,爱美护美懂得保护环境等等)

2.品读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从“上千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2)为什么这里要用“春雨点点”作比喻?滋润着我的到底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教师教学之道背后的深刻内涵——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三)“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

1.品读重点句: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回读全文,搜索田老师对“我”的文学上的启蒙是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2.联系课文体会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像田老师那样有丰厚的文化积累。

(2)编写故事中体现出来的想象力、遣词造句、做人到里的渗透等诸多功能——像田老师那样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表达水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像“我”那样用心、专心,才能学有所成。

3.体会“恭恭敬敬、行礼”以及文章题目《师恩难忘》《教师引进门》等表达出来的对田老师的敬意。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共同的这份难忘师恩。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2.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刘绍棠难忘的是“插柳之恩”,是田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在学习的四年里,有很多课,很多事,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作者唯独选择了“小诗故事教学”这一课。小诗是一种古典文学的熏陶,故事是现代文学的影响,更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文学想象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事例与中心的一致性。

作业设置

1.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2.推荐阅读

魏巍《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概述口才好文笔好

举例故事教学法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总结教诲之恩感激难忘

篇2:师恩难忘公开课教案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意识。在教学中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师恩;二是难忘。激励学生思考:儿时的一位乡村教师为什么令作者这样难忘?激励学生对自己教过的老师,对本校的老师,对所有的老师尊敬之情。感受作者对自己的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4.请根据课文题目,推测文章可能写哪些内容。(1)老师是谁?(2)为什么难忘?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小黑板出示)

①自由读。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拄、杖、纸、炊是翘舌音;恍、捅是后鼻音;姥的声母是“L”)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师生进行交流,加深感知。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感知字的写法。

娓„„这个字的左边的“女”就偏在上面,与“尸”相配合好。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些,同时注意字的读音。

篇3:《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 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 文题中“绿”指什么? (常春藤) 2. 题目为“囚绿记”,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请用两个字概括。 (寻绿 (1—4) 观绿 (5—7) 囚绿 (8—12) 放绿 (13) 怀绿 (14) ) 3. 作者囚绿后放绿, 放绿后又怀绿, 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 (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 学习囚绿 (8—12段) , 齐读, 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 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 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 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 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 (装饰, 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 这里移用, 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 依旧攀缘, 依旧舒放, 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 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 变得柔绿, 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 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 (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 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向往光明, 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 体味作者的用意。 (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 学习 (1—6段) , 自由诵读, 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 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 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 是什么原因呢? 2. 为什么如此爱绿呢? 3. 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 4. 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 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注意重音, 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 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暗示作者境遇不佳, 他的生活缺乏绿色, 缺乏希望, 缺乏慰安, 缺乏快乐, 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 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 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齐读5—6段。

(三) 学习 (13—14段) , 老师范读, 完成下面问题

1. 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 (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 2.在绿枝条上, 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 (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3. 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 (自强不息向往自由向往光明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 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 作者怀念绿, 还怀念了什么? (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 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圣贤可以当之无愧。”1942年4月, 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 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 查封了书店, 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 亲自去巡捕房交涉, 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 敌宪问 :“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 “不赞成 !”敌人又问 :“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 年仅34岁。“文如其人, 人如其文”。陆蠡, 一介书生, 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 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 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 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 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 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 (托物言志) 。

(五) 课堂迁移

篇4:一堂难忘的公开课

上课前,汪老师随口调侃一句:“这堂课上,紧张的同学请举手,不紧张的同学请举脚……”气氛活跃起来,接着迎来第一个高潮——汪老师让我们编故事,这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环节。按理说,在那么多听课老师面前,同学们会比较拘谨,事实却恰恰相反!后排那些身处老师堆中的男生,发言一个赛一个精彩,仿佛身体里的幽默细胞一下子全爆发出来,惹得大家笑开了花。

“哎唷——”忽然,汪老师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她站在讲台边上,摸摸微微隆起的肚子,是的,那里正孕育着一个小生命。也不知是对谁说,这位准母亲轻声道:“唉,有些累了。”

我的心“咯噔”一下,担忧起来——怎么办,汪老师的身体还撑得住吗?我怔怔地望着重新打起精神讲课的汪老师,瞬间觉得她是那么高大!我明显看出,汪老师的脸色苍白了些,黑板上的粉笔字也少了些劲道……某一瞬间,我甚至想要冲上讲台,把自己装满热水的保温瓶送给汪老师,可我没有那份勇气。

这时,汪老师走到我面前来,停下脚步,还摸了摸我的肩膀。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小宝贝啊,拜托安分点儿吧!你还没到出来上课的时候呢,你看你,把你老妈折腾得够呛,你就安分待着,等妈妈讲完课,再活动筋骨也不迟呀……

篇5:师恩难忘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方法与过程: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名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名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的每一次感受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已经读到五年级了,有哪一节课使你难忘吗?说一说它为什么使你难忘。

2.是呀,这些课使你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使作者难忘?会不会也使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出示拓展性材料,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

(三)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读了整篇课文,文中哪句话使你难忘?它总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1.第一次出现是台湾老师用粉笔写的,他是怎样写的?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的写,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2.第二次出现是台湾老师教读这句话,他们是怎样读的?画出这些词,从这些词语可以体现什么?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从这些词语体现台湾人民强烈、深厚的爱国之情。)

3.第三次出现这句话时,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的?表达了什么?

(激动,表达了“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意。)

(四)总结升华,增强爱国情感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写 被吸引)

篇6:《师恩难忘》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依循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造句。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姥姥炊烟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使我听的入了迷,而且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3)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2.细读第一段(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①师:第2小节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是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17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

3.细读第二段(3-7)

②师: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生: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给一年级上。

③师: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样讲这个故事的? 生:他把《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出来。

“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形容田老师讲的生动,使人爱听)

④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

(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联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爱护花草)

⑸从哪看出我听的入了迷?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

生: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联系上下文“身临其境“的意思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⑥师(指图):看,一位年轻的老师在娓娓动听的讲故事,孩子们听着他的故事甜甜的笑了。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得到(学会)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分组讨论,教师下去巡查交流)生交流:

“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乱折花草树木,美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我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那首小诗。” 田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听田老师的课,我感到很快乐。”(板书:快乐知识道理)

⑦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感到快乐,学到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千(生:上千份知识)师:谁能也这样来说说。

生1: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个道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千个道理。

生2: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次快乐,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千次快乐。

生3: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滴春雨,那么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师:读读文中这句话。(生读)

师:老师的故事是春雨。老师的教育像春雨一样,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生再读读,找到春雨的感觉)

师:在密密春雨中,知识的种子在发芽,在长叶,感受到了吗?一起读。(生齐读)

⑧师:在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慢慢地长大,可田老师给我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有刘绍棠的简介给大家看一看。出示: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才,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文出版。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生对刘绍棠取得的成就不断发出赞叹)

⑨师:你还想说什么吗?

生:刘绍棠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许和田老师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田老师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才使他对文学这么感兴趣。生:是田老师为我的成功铺平了道路。生:是田老师带我进入了文学的殿堂。

师:所以,想起田老师和他的故事,那是感激,是幸福,更是四十年来不能忘记的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你能在读读这句话吗? 生齐读。

⑩师:这就是田老师,一个把自己的一片心血化成个个故事,点点春雨的老师,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老师。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老师,望着白发苍苍,恩重如山的老师,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的八、九自然段。师:此时的我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且是个大作家,为什么还行小学生一样的礼? 生:在我心目中,老师的教诲之恩是永远也忘不了的。见到老师,非常感激,所以恭恭敬敬的行礼。

生:在我心中,小时候田老师是我的老师,长大了田老师还是我的老师。

师:对,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我永远记在心中,我永远尊敬老师。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小节,感受我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三、小结

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我永远记在心中,我永远尊敬老师。

四、板书 田老师(感到快乐,学到知识,懂得了道理)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读课文

篇7:师恩难忘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田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感悟田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

2、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炊烟

歇脚

念叨

恍如

惊醒

滋润

拐杖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1、感悟人物形象。引导深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有关描写田老师讲故事和我当时表现的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你们读懂了什么。(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A、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B、给“娓娓动听”换个词语。(绘声绘色、有声有色、眉飞色舞……)C、从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2)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A、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怎样的故事就叫“引人入胜”。B、如果你听了这样“引人如胜”的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引导学生抓住“入了迷、身临其境、仍在发呆、捅、惊醒”体会。(4)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5)用上“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词语来说一说田老师讲课的情景。总结写法:作者为了写清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不但用了“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语直接写出,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衬托出来了。这个方法值得学习、运用。指导朗读。在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读?2、体会感恩情怀。过渡: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作者难忘的仅仅是这些吗?还有什么?

交流:

(1)哪些语句写出“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教诲之恩”指的什么?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刘绍棠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总结、过渡:正是因为有了田老师那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的引领,作者才一步步迈进文学的殿堂,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因此,40年后的再相遇,作者――(引读第八节)也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第九节)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节,你是怎样理解的。三、读写结合想象40年后“我”在村边遇到老师的情景,并写下来。

板书:师恩难忘

师: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生:

听故事身临其境

篇8:饮水思源难忘师恩

一、走进文本,感受教诲之恩

仔细阅读《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课文语言很质朴,既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装腔作势的哗众取宠;行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就像是一位长者站在你面前,向你徐徐道来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当然,故事的主角是田老师。

阅读文本,我们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感恩”。这种感恩体现在哪里呢?就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仔细研读课题,“师恩难忘”,因为师恩,所以难忘。师恩是原因,难忘是结果。这种教诲之恩体现在何处呢?文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通过对田老师授课的回忆来体现。也正因为有田老师的教诲之恩,才有了后面的难忘师恩。读完令人感慨不已,眼前会再现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师恩难忘,难忘师恩。

二、走近作者,体会难忘师恩

作为一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在一生中写过许多作品。40年以后,他为什么还会像上学时那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呢?文章的结尾部分做了最好的解释:“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田老师的爱讲故事、善讲故事分不开的。因为田老师喜欢讲故事,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已经在作者幼小的心里扎了根,所以一想到田老师,他就会想起这些故事,或者说一想起这些故事,他就想到了田老师。此时,在作者的心里,田老师与故事已经糅和在一起,是不可分割的。另外,田老师不但喜欢讲故事,而且还善讲故事。“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发呆”等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田老师的善讲故事,以至后来作者在文学道路上取得成就时,这种师恩更使其难忘。

三、走进原作,明晰“无心插柳”

《师恩难忘》 这篇课文原名为《老师领进门》,在选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时,由于原作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较远,根据学生的需要做了适当的改动。如 ,将“ 红摹纸 ”改为“ 描红纸”;将“又串讲了一遍”改为“又连起来讲一遍”;将“受业四年”改为“学习了四年”……这些都是基于学生认知方面的改动。

还有一些改动较大的地方,如删去了原文中田老师说的话:“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阅读原作,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刘绍棠念念不忘的师恩在田老师的眼里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田老师并没有居功自傲,觉得高人一等,只是觉得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因此,在面对四十多人的教学中,不管自己的文学思想在学生那里有多少可以开花结果,但是田老师始终如一地贯彻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这才是田老师最为了不起的地方。

篇9:一节难忘的公开课

今天主要学习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我先在黑板上列出了一组数式。首先是20—8=( ),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先数出20根小棒,每10根一捆,分成两捆,然后在一捆小棒里拿出8根,得到结果是12根小棒。接下来,我布置讨论问题“竖式0不能减8怎么办”。学生们畅所欲言,讨论非常热烈。讨论完后,我请代表上讲台模拟老师讲课,回答问题。孩子们乐了,都争着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后面听课的教师也微笑着看着我们班这帮活泼的孩子。

忽然,我扫视一下教室,眼睛一亮,发现二组二排学生张喜明低着头不知道在干嘛。我本想用粉笔“提醒”他一下,但转念一想,今天是公开课,有领导和同事在听课,不能让他们看笑话,我还是先忍一忍吧。于是,我微笑着请他到讲台上当小老师。他搔了搔头,撇嘴说:“……老师,请允许我把美术作业做完再上数学课,好吗?”

我顿时愣住了,感觉心头火直冒。都上课多长时间了,他居然还在做其他科的作业。那我之前的讲课,他一定都没有听!后面听课的领导和同事也一定看到他了……现在,他还理直气壮地拒绝我的要求!

我深呼吸了一口气,认真看着他的眼神,微笑着说:“先上数学课吧!你看大家学得多开心!”他低着头,想了想,执拗地说:“饶老师,再等一等吧,我把美术作业做完,再上数学课好吗?不然,美术老师说我作业没有完成,下节课我就要受批评啦。我喜欢上美术课,也爱上数学课。求您啦!”听完他的话,我若有所思,违心地点了点头。心想,这个时候发脾气也没用,下课有时间得找他好好谈谈,他数学不懂的问题,我再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上吧!

他看到我点头,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谢谢你啦!饶老师!”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此刻,他仿佛得到了“大赦”一般,像我是他的救命恩人,高兴地看着我,满眼都是感激。

我继续上我的数学课。他的美术作业做完后,其他学生在讨论我布置的另外的问题。我指导他学习退位减法,他学得非常认真。当小组再次讨论0不够减怎么办时,他在小组里分析得很有条理,思路清晰,学习劲头十足,脸上写满了高兴和得意。当再次举手发言时,他很自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赢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

下课后,我思绪万千,想到了很多很多。我想,如果我当时批评了他,勒令他上什么课做什么事,也许他会听我的话,但一定会不情愿,也许以后不喜欢我这个数学老师,也许不爱上数学课,也许……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上小学的孩子,不懂事,又正是长知识,长个性,长生活习性的年龄,怎么会没有自己的想法呢?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多和学生沟通,不能粗暴对待学生。同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节公开课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却一直难以忘记。但愿这节难忘的数学课,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鞭策我教好每一位学生。

(作者单位:武穴市四望镇仓下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篇10:师恩难忘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师恩难忘-教案教学设计不错

课文的第二段。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一段,感知田老师令“我”难忘之处。

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拟订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练习分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不知渗透了老师的多少心血,不少同学曾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2、师恩难忘

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过渡:到底是一件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默写生字:

娓 炊 歇

叨 诲 姥

(1)指名到黑板上默词,评议。

(2)互评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4、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解。

三、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指名回答)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篇11:《师恩难忘》教案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第三课时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篇12:师恩难忘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篇13:师恩如山永难忘

是啊!回首走过的里程,三十多年的习武生涯如梦如幻。确切点儿说,有苦有酸。金牌是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铸就的;是毅力、恒心、执着的象征;也是恩师心血的结晶。

那是1983年左右,我慕名到济南先生开设的山东第一家武术馆——“济南武术馆”深造武术。当时,先生主要传授各种内外拳法和散手、太极推手等。当时,恩师还经常接待国外武术界友人的来访并与其交流。同时,许多影视、电台的老总和领导也纷至沓来,纷纷找先生签约担任武打设计与演员,然而先生都无暇顾及。先生总是说:我家里有几百名学生,没有时间搞这些,最后只好都一一推辞。现在回忆起当时有很多优秀的、但家境困难的学员,都被先生免收了学宿费等一切费用,其中就包括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特别是在先生创业时期,以此足见先生不为名利的高贵人品。

记得一天课后,先生单独对我说:国玺,我教你一套枪术练一练。我当时凉喜得不得了,早就听说先生的枪术了得,他在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夺得子龙大枪冠军,只是没敢在先生跟前提出,我立马把早已准备好的白腊杆枪拿出跟先生练起来。然而,就在第二天,我这支还没有摸够的新白腊枪杆,让先生在一个示范点枪动作中给生生地点断了。当时我很惊奇,这么柔韧、坚硬的白腊杆怎么这样不经一点,可能是太不结实了吧。我心痛地从先生手中接过折断的新枪杆,试着用力去折,但半截的白腊杆任我如何用力都折不断,当时我真奇怪先生怎么有这么大的劲。

一次我对师兄黄康辉(现任北京体育大学太极推手主教练)说:抽时间你领我上李老师家去一趟,我想拜见一下师母。小黄不假思索地说:师父说了,不经过他的同意任何学生不准去,我怎能随便带你去呢?我委屈地问:为什么呢,我也不行吗?(因为我当时是武术班的班长,黄康辉人师门比我早,当时兼武馆教练)小黄说:“老师主要怕学生给他送礼,如果拿礼物的话,先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你去的。先生说:学生在外求学都很不容易,也特苦,做老师的应处处为人师表。”在我再三恳求和保证下,才在黄康辉的引导下,来到位于市中心的先生的住所,先生家是个较古老的小三合院,院子较宽敞。使我最难忘的是在房子的屋檐下,吊放着大约有五米多长的大木杆子,杆头上钉着十几斤重、带铁箍的圆铁球。黄说,先生天天用它练枪,我暗暗地敬佩先生的武功高深。这个我用腿垫着都挑不起来的大枪,先生是如何用来练拦、拿、扎的呢?

有一回,先生在教外国籍的学员练太极推手,我在旁边看着很觉有趣。最后,我孩子气地问先生:老师,你说太极推手如果与散打较量孰优孰劣?说实在的,当时我对太极了解甚少,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的活,锻炼锻炼身体而已,没有什么实战价值。先生只是微笑着说:那你就试试呗。我暗喜,心里话,我早就想试试了。但我清楚,不管我怎么施展,先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伤我的。所以我就毫无顾忌地放开胆,憋足劲,一个黑虎掏心奔先生胸部打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冲出去的拳进不去也收不回来了,只见先生还是微微地笑着,小臂贴着我的胳膊,任凭我怎样用力也拉不回来,我心想,这可能就是太极拳的沾粘功夫吧。但我还是不服气,问先生:如果我用擒拿对付您呢?只见先生笑着伸出了右臂说:你试试看。我上前抓住先生的胳膊,往外用足力就反拧过去,当时我心想:看您这回怎么解脱。然而,离奇的事发生了,先生的胳膊像一条绳子似的,拧了三四圈还是老样子,看先生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暗叹:中华武术真是高深莫测。

而今,二十几年过去了,先生依旧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而奋斗着。我那些师足、师弟、师姐、师妹们,也不曾辜负先生的厚望与先生付出的心血,在全国及国际的武术大赛上,夺金累累,北京体育大学(黄康辉太极拳主教练)、上海体院(谢业雷太极拳主教练)及全国各地,以及亚、欧、美各大洲皆有我师兄弟在传功授艺。而先生呢,比以前也更加忙碌,不仅在济南开设太极拳俱乐部,而且多次举行国际性的太极拳研讨会,也经常飞往欧美等各国为其培训教练员和运动员,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巨大的贡献。当年还是毛头小伙子的我,今天也已至中年,捧着一枚枚金牌,是远离千里的学生向恩师的献礼,是学生对先生的授艺的回报和肯定。先生的教导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旁:“你现在虽然取得了点成绩,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你在技术上能精益求精,但更要注重武德。”这是多么语重心长的话语啊!

是的,在技艺上,不仅要多学、学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做人,特别是对于一个习武者来说,武德尤其重要而珍贵,“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这旬名言,应是我们每一位习武者的座右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到大海就不知海洋之浩瀚,不会明师就不懂武学之深奥。恩师李恩久先生,不仅仅是技艺精湛,而且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武术教练员,并具有着一代宗师的风范,宽广的胸襟如无际的大海纳百川小溪,他那种谦逊的态度,不愧是陈式太极实用拳法的承传人、洪派太极拳的代表,他老人家不仅承传了洪均生先生的高超拳技,更继承了洪均生先生的为人处事谦逊的态度和对武术事业的执着精神。

从恩师李恩久先生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位武术大师为武术事业献身的那种可贵而执着的精神,恩师李恩久先生,不仅忙于教学,同时也忙于整理很多鲜为人知的武术套路。2003年,美国陈式太极拳协会会长燕高飞先生来济南向李恩久先生请教枪术及拳法,我有幸在济南与燕先生相处了数日,燕先生对李老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希望李老师把那些优秀的武术套路能整理成册早日出版,使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能得以习练,不使其失传。同时,相会的有早已名扬全国武坛的杜林功(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6连冠)、王洪平(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3连冠)、李璐(全国推手冠军)、赵为民、孙永全、赵民、李宁等我那些师兄师弟,不见不知道,相见令我羞愧难当,他们个个身手不凡,技艺高超。

武术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它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由此,作为陈式洪派太极拳的掌门——李恩久先生倍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他老人家正设想着下一步如何能使陈式洪派太极拳法,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和推广,能使传统的中华武术不失韵色,适应现代散打,使武术之花遍开世界各地。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亦不休。”恩师数十年在苦心研习、推广陈式太极实用拳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我不由想到了一位名人说过的话:“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我的恩师不正是这种高尚的人吗?

然而,武术的前途令人担忧,未来的中华武术能否走进奥运,这不仅仅是一两位武术大师所能左右的,它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努力。我希望“天下武林是一家”这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应摒弃门户之见。武术门派各有所长,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团结起来,把中华武术早日推向奥运,那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一位习武者的荣耀。

上一篇:个人总结企业的管理需求——献给中高层管理者下一篇:清华会计学系列英文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