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介绍信

2024-05-06

经济师考试介绍信(通用6篇)

篇1:经济师考试介绍信

介绍信

XX市考试中心:

兹介绍我公司员工XX,从事工作满XX年,本次报考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请予以批准。

公司

日期

篇2:经济师考试介绍信

单选题除了计算一般情况下难度不大,在经济师中级考试中单选题涉及到计算的题目一般情况下会有2~3道,若计算题第一眼看到没有思路的可以直接跳过,继续往后答,单选题在选择过程中有很多技巧。

1,直接挑选法,若是简单题目或者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很好,可以从4个选项中直接挑选正确答案。

2,排除法,在知识点掌握的不是特别好,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具体方法为:

1)有的选项根本没看过,书上没有相关知识点那这个选项就是凑数的,直接排除;

2)在单选题的四个选项中肯定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若4个选项中有2个说的是一个意思,那么立刻排除,正确答案将在剩下的2个选项中产生,我们得分的机会也提高了一倍。

3)若选项中有2个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那一般情况下,正确答案就在其中。

4)不符合常理或者违背规律的要予以排除,

备考资料

3,反推法,主要涉及到计算题。从最后的问题往前推算,找已知条件,最后进行计算。

4,就是针对完全没有思路的题目,在遇到这种题目时,我们不要浪费时间,直接从选项中选择答案,不要空着不选,因为经济师的考试不同于会计师,即使做错题目也不会倒扣分,所以答题卡要全部填涂。

多选题:

多选题一般情况下涉及的面比较广,一道题目下有5个选项。正确答案的个数在2~4个,不会出现5个全部正确的可能性。评分标准是错选,多选均不给分。漏选可以按照相应的分值比例进行给分。例如:一道题目中有4个选项是正确的,你选择了3个,并且这3个全是正确的,那么你可以得1.5分。遵循谨慎性的原则,我们应选择最有把握的,宁可少选也不要选错。另外,在5个选项中如果遇到截然相反的说法首先排除一个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再从剩下4个中选择。注:1,在平时做课后题或者模拟题时有可能出现5个选项全对的情况,但是考试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正确答案的个数在2~4个。2,在看题目的时候要注意问的是什么,在题干中有时问你认为以下那些观点正确,有时问你认为以下那些观点是错误的,所以考生要仔细阅读题干。

案例分析题:

篇3: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介绍

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 于1980年3月15日成立,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省性、学术性群众团体, 由从事农业经济科学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行政领导、企业家和实际工作者及其相关单位组成, 属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 由省科协审批、省民政厅登记注册, 是省科协团体会员。

本学会宗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团结组织全省农业经济工作者, 以发展农业经济科学、繁荣我省农村经济和推动农业现代化。

本学会主要职能和任务:

本学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充分发扬民主, 开展学术讨论。在此方针和思想指导下, 实现以下各项具体任务:

(一) 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科学研究和和学术交流活动, 提高农业经济理论水平。

(二) 编辑出版《山西农经》杂志及各种

农业经济学术著作。

(三) 单独或协同有关单位, 组织农业经济专题研究和科学考察。

(四) 培训农业经济与管理人才。

(五) 开展咨询工作和各种服务事业, 推荐研究成果, 向有关部门反映农业经济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六)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历届组织机构:

第一届学会组织机构 (于1980年3月15日成立)

名誉理事长:王庭栋顾问:阴发祥

理事长:陈国宝

副理事长:石效由、杨联苗、陈家骥、廖少云、夏兴农、张炳星

秘书长:石效由 (兼)

副秘书长:张之愚、史迂臻

理事:王庭栋、阴发祥、陈国宝、武玉铭、石效由、郭忠、杨联苗、陈家骥、廖少云、夏兴农、张炳星、张长年、张毓琮、史迂臻、张之愚、韩文轩、李春芳、马汉林、李英灿、李培寿、张希圣、高才、李希真、王本玉、刘起、贺贵生、高光明、刘蓉芬 (女)

第二届组织机构 (于1986年10月14日换届)

名誉理事长:王庭栋郭裕怀陈国宝

顾问:张炳星阴发祥郭忠

理事长:陈家骥

副理事长:张沁文、杨联苗、夏兴农、张雪、刘蓉芬

秘书长:吕凤祥

副秘书长:蔡惠民、陈克毅、米有录

理事:王玺、王云山、王德贵、白益进、史玉臻、冯铁健、田培顺、刘蓉芬、李仁安、李茂岚、李致祥、李凯明、杨维廉、吕凤祥、宋子勤、陈家骥、陈伯平、杨联苗、张雪、张沁文、张希圣、张昌年、张洪才、张复成、张效良、夏兴农、武玉铭、武惠恩、段忠鸿、侯欣圭、侯保请、高光明、徐日新、韩文轩、韩亚珠、谢加义、葛永

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陈家骥

副主任委员:张沁文

委员:陈家骥、张沁文、张炳星、刘蓉芬、李凯明、蔡慧民、韩亚珠

《山西农经》第二届编辑委员会

主编:陈国宝

编委:陈国宝、陈家骥、张沁文、武玉铭、张雪、夏兴农、刘蓉芬、李凯明、吕凤祥

编辑部主任:吕凤祥

责任编辑:蔡慧民、陈克毅、米有录

第三届组织机构 (于1999年6月9日换届)

名誉会长:王庭栋、郑社奎、范堆相、王文学、霍泛

顾问:陈国宝、陈家骥、张沁文、杨联苗、张雪、夏兴农、刘蓉芬

会长:徐廷柱

副会长:范文芳、王化文、李英灿、卜万锁、李平社、刘光辉

秘书长:陈克毅

副秘书长:景伟、任素萍、任义琴、戴建立、赵德臣、吉晓林、李明江

常务理事:卜万锁、王化文、王世文、令政策、李平社、李克昌、李茂岚、李怡农、李英明、李英灿、李建功、齐玉梅、刘光辉、陈喜旺、陈克毅、张秋明、杜创业、范文芳、胡永祥、徐廷柱、董玉舒、翟通毅、霍转业

理事:卜万锁、卫建强、王化文、王玉琴、王世文、巴庆芝、令政策、冯振祥、卢元隆、李小萍、李平社、李玉萍、李克昌、李茂岚、李英明、李英灿、李怡农、李建功、李国慧、李明江、齐玉梅、刘光辉、刘世全、闫小黑、戎晓峰、吕凤祥、吉晓林、任义琴、任素萍、陈喜旺、陈克毅、陈喜、张华、张广智、张和平、张秋明、张孝荣、张耀安、杜创业、吴世斌、范文芳、岳珠明、武惠恩、罗建军、杨治业、赵建廷、赵涂家、赵常富、赵德臣、胡永祥、郭明栋、禹修德、徐廷柱、高飞、桂小明、景伟、韩国昌、董玉舒、翟通毅、蔡慧民、潘云、薛培荣、霍转业、戴建立

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第三届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陈喜旺

副主任委员:徐廷柱

委员:陈喜旺、张沁文、陈家骥、杜创业、徐廷柱、卜万锁、李平社、范文芳、王化文、李英灿、刘光辉、陈克毅

《山西农经》第三届编辑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王庭栋、郑社奎、范堆相、王文学、霍泛

主任委员:陈喜旺副主任委员:徐廷柱

委员:卜万锁、王化文、王世文、令政策、李平社、李克昌、李茂岚、李怡农、李英明、李英灿、李建功、冯振祥、齐玉梅、刘光辉、刘世全、陈喜、陈喜旺、陈家骥、陈克毅、张秋明、张雪、张广智、张沁文、张孝荣、杜创业、范文芳、岳珠明、武惠恩、赵常富、胡永祥、徐廷柱、郭明栋、韩国昌、董玉舒、翟通毅、薛培荣、霍转业

顾问:张沁文、陈家骥主编:徐廷柱

常务副主编:陈克毅编辑部主任:陈克毅编辑部副主任:蔡慧民

第四届组织机构 (于2008年1月8日换届)

名誉会长:王庭栋、薛延忠、梁滨、胡苏平、刘维佳

顾问:李平社、孙连珠、陈家骥、徐廷柱会长:刘二仁

副会长:牛西午、王亚、潘云、杜天威、冯旭芳、陈克毅

秘书长:陈克毅 (兼)

副秘书长:任素萍、任义琴、田茵、周敏、梁建文、杨波、毛丽萍、王园君

常务理事:牛西午、牛银虎、王亚、王新明、冯旭芳、齐玉梅、刘二仁、刘昆明、杨志伟、杜天威、李霆、李元宏、李晋生、陈克毅、张凤祥、张宝明、胡永祥、赵承彪、段爱民、郭明栋、郝瑞玉、高堂、秦建孝、董玉舒、裴群、韩国昌、潘云、樊展剑、薛荣、薄宝明、霍转业

理事:丁培刚、牛西午、牛银虎、王亚、王玉琴、王进仁、王学苏、王海啸、王新明、王新锁、冯旭芳、白国平、齐玉梅、刘二仁、刘昆明、戎晓峰、吉晓林、任义琴、任永玲、任素萍、杨志伟、杨治业、杜天威、李霆、李元宏、李文科、李玉萍、李廷荣、李光烈、李晋生、吴志宏、吴世斌、陈克毅、张平、张凤祥、张长星、张和平、张建成、张宝明、张崇威、罗建军、苗洪泽、孟繁华、武小惠、宗颖生、胡永祥、赵承彪、赵建廷、赵景荣、段爱民、郭明栋、郝瑞玉、贺福中、柳生元、高飞、高堂、董玉舒、裴群、秦建孝、韩国昌、景世民、谢泽亮、董玉虎、潘云、范展剑、薛荣、薄存楼、薄宝明、霍转业

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刘二仁

委员:牛西午、王亚、潘云、杜天威、冯旭芳、陈克毅

《山西农经》第四届编辑委员会

顾问:王庭栋、薛延忠、梁滨

名誉主任:孙连珠

主任:刘二仁

副主任:陈克毅

主编:陈克毅

社长:陈克毅

编委:牛西午、牛银虎、王亚、王新明、冯旭芳、齐玉梅、刘二仁、刘昆明、李元宏、李晋生、吴志宏、陈克毅、张平、张凤祥、胡永祥、杨志伟、杜天威、段爱民、赵承彪、高堂、张宝明、秦建孝、郭明栋、董玉舒、裴群、潘云、樊展剑、薄存楼、霍转业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府东街101号6号楼

办公电话:0351—3046609 (传真)

邮政编码:030072

现有会员1468人, 专职工作人员2人

主要支持单位:山西省农业厅

二、学会活动情况:

(一) 首届 (1980—1985)

1.1980年3月15日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成立后, 就组织会员紧紧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工作, 深入调研, 大胆探索, 理论联系实际, 批判“左”倾思想, 撰写了一批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 比如陈家骥撰写的《论包产到户》等。其次, 为把全省农业经济方面的知识分子团结在学会周围, 省农经学会帮助全省各地 (市) 开展了农业经济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

2.1981年组织会员对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召开了农业生产责任制讨论会推动了全省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度。1981年9月陈家骥撰写的《论包产到户》在昆明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业生产责任制讨论会上被认为是论述包产到户的代表作, 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3.1982年春天, 省农经学会紧紧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开展工作,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文件精神, 结合我省农村实际, 为帮助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总结经验, 与省电台理论部共同举办了“关于巩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广播讲座”, 共组织13讲, 5万余字, 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其次还组织了12篇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参加了在合肥召开的中国农经学会第2次代表大会暨1982年学术讨论会, 有2位同志在大会发言, 有5篇被我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经济问题》1982年第12期采用。再次组织会员到川、沪、鲁、皖学习考察, 参加省举办的“煤炭基地建设论证会”、“农业投资效果学术讨论会”、“农业区划课题讨论会”等, 为农业经济学科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贡献了力量。

4.1983年3月, 省农经学会召开了以研究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议题的学术讨论会, 会后组织会员围绕中央[83]1号文件精神, 继续研究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新问题, 结合我省实际, 研究户包治理小流域、有机旱作农业经济效益等问题。1983年5月1日和11月20日, 经王庭栋提议、省委宣传部批准, 省农经学会出版了会刊《山西农经》试刊第1期和第2期。

5.1984年1月25日省农经学会召开了理事会, 会议决定了围绕中央1984年1号文件精神, 围绕农民致富、农业翻两番、进行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结合农村实际, 进行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小城镇、改革商业体制、疏理流通渠道、促进农业生产力等问题研究。1984年7月, 省农经学会在五台山召开了工作经验交流会, 贯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绵阳会议精神, 交流各地市县农经学会工作经验, 以及在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 学会活动如何在科研方向上、选题上向一个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的问题。提出要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是学术上尽职尽责, 在理论上作更深的研究和探讨;二是在为实践服务上着手帮助发展农村服务体系。1984年10月22日省农经学会向省委宣传部提交了《关于山西农经正式出版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一、本刊是山西省农经学会的机关刊物。编辑部设在山西省农经学会的挂靠单位山西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联络室) 。二、编委会人员组成:武玉铭 (省委农研室副主任、省农经学会理事) 、陈国宝 (省农研中心顾问、省农经学会理事长) 、张沁文 (省农研中心副主任、省农经学会会员) 、陈家骥 (省社科院副院长、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 、张之愚 (省委农研室办公室主任、省农经学会代秘书长) 、刘蓉芬 (山西农大农经系副教授、省农经学会理事) ;主编:武玉铭、陈国宝;副主编:张之愚;责任编辑:张之愚、史迂臻、吕凤翔、陈克毅。

6.1985年4月22日省委宣传部批准省农经学会《关于山西农经正式出版的请示报告》。7月省农经学会在太原召开了学术工作会议, 总结了1984年五台山会议以来的工作, 着重研究了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安排部署的课题, 交流了全国和本省农经方面的信息。9月, 省农经学会组织, 名誉理事长王庭栋率领中国农村经济考察团, 一行6人, 赴法国进行了为期3周的考察活动, 集中考察了法国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国土整治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以及宏观控制方面的措施;产前、产后服务,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情况和措施;法国落后地区发展农村企业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法国在土地集中、饲料和谷物转化方面的情况和做法。7月1日和12月25日正式出版《山西农经》 (季刊) 1、2两期。

(二) 第二届 (1986—1995)

1. 开展农村调查和学术研究, 积极献计献

策, 做好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1987年初至1993年, 省农经学会组织该会理事和有关会员参加了春耕生产检查、粮食基地检查、城郊农业调查、农村小康调查、农村综合调查等大型农村调查研究活动。有的调查, 省直农经学会会员参加人数占到应抽人数的80%以上。1993年2月至4月, 省委安排农村大调查, 省农经学会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外, 还发动了地、市、县基层农经学会会员参加, 10000余人对30个县、100个乡、1000个村、10000余户进行了大调查, 及时写出调查报告, 省委对此非常重视, 首先以省委文件上报中央、下发各地、市、县委。省委、省政府针对这次调查的情况和问题, 制定了有关文件。例如针对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 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的决定》;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

2. 积极参与国际及国内学术考察, 借鉴发达国家及兄弟省市经验。

(1) 赴俄罗斯考察。1992年8月, 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张沁文参加中国贫困地区物资流通研讨会并赴俄罗斯赤塔等地, 对远东地区物资贸易市场和商品市场进行了考察, 分析了我国我省与俄罗斯进行边境贸易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并提出了开展边境贸易的可行性建议。

(2) 1992年11月, 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张雪参加“全国农村市场经济研讨会”并赴缅甸进行边贸经济考察。1993年2月, 理事李仁安参加了赴美能源考察团。1993年11月, 理事李茂岚参加了以色列农业考察团。1994年2月, 理事刘光辉参加了赴日社会经济考察团。理事韩亚珠参加了赴美贸易考察团。他们结合我省实际, 借鉴发达国家农经方面的有益经验, 分别撰写了体会和建议, 为我省农村改革与开放贡献智慧。

(3) 赴兄弟省市考察。1987年以来, 省农经学会先后组织农经学界的同志赴省外参观考察, 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考察活动涉及东北、华东及广东深圳、珠海等地, 并写出了专题考察报告。

3. 面向社会, 积极参与, 广泛开展学术活动。

(1) 国际学术交流。

A.1986年4月初, 省农经学会与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法国巴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勒鲁瓦教授报告会。报告的题目是《法国和欧洲的农业政策、农村发展和山区开发》。出席报告会的有省直各单位和科研机关、大专院校及吕梁、晋中、忻州地区农经界同志, 共170余人。再比如, 1987年7月中旬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外向型农业研讨会, 省农经学会24人参加了会议。省农经学会理事长陈家骥任大会领导组副组长, 参与了大会的组织领导工作。省农经学会1名顾问、7名理事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外向型农业的定义、概念、措施、模式、问题、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究和探讨。

B.1988年8月和11月, 省农经学会理事、晋中地区农经学会理事长、晋中地委农工部副部长陈伯平先后接待了两次日本客人: (A) 8月中旬接待了以日本国学院三轮昌男等4位农经教授来晋中考察访问, 其间搞了两次讲学活动; (B) 11月上旬, 接待了佐贺县农业观察访中团。该团一行8人, 考察访问了晋中的农村经济, 进行了学术交流。

C.1989年, 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山西农业大学农经系主任、教授刘蓉芬赴英国威尔士大学农学院进行办学交流与合作研究, 并与该校农业经济系建立“农村经济调查方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于1990年接待该系一博士来校讲学及对我省农村参观访问。

D.1991年8月22日至29日, 省农经学会理事长陈家骥应邀参加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组织的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21届国际农业经济会议, 并提交了论文。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 共1548人。会议主题是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国际合作的组织。回来后写出了会议综述。综述的问题是:《绿色革命》得失的评价;有机农业的社会生态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中国食物结构变化和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消除国际农业发展差距的对策及其依据;21世纪将是生物学农业的时代。

E.1994年12月上旬, 省农经学会理事长陈家骥应邀作为中方的正式代表, 赴北京参加了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社会文化交流协会、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主办,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协办的《城乡协调发展与人口区域活动国际学术讨论会》, 并向大会提交了《中国农民的分化和流动》的论文, 作了大会发言。

(2) 国内学术交流。

A.承办并参与了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的一些重要会议与学术活动。

如, 1986年12月10日至16日,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市顺义县召开。蔡子伟致开幕词, 刘志澄作工作报告, 杜润生到会做重要讲话, 卢文致闭幕词。会议选举杜润生为理事长, 卢文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我省代表王庭栋、陈家骥、夏兴农、陈克毅参加了会议。王庭栋当选为副理事长, 陈家骥当选为理事, 陈国宝当选为名誉会员。会议分4组进行了学术讨论。1组讨论的题目是:农村合作经济进一步完善问题, 王庭栋参加了这个小组的讨论, 并做了大会发言;2组讨论的题目是:农村流通体制与商品市场问题, 陈家骥参加了这个小组的讨论, 并是小组讨论召集人;3组讨论的题目是: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问题, 夏兴农、陈克毅参加了这个小组的讨论。4组讨论的题目是: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农业生态经济问题。

如, 1992年5月下旬在我省汾阳县召开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 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庭栋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刘志澄,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顾问刘培植到会做重要讲话,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赵冬缓作了“学会阶段工作报告”。山西省委副书记卢功勋、山西省副省长王文学代表省委、省政府到会讲话并祝贺大会的召开。王文学在会上还作了《生态农业———黄土高原重新崛起的希望与出路》的重要报告。省农经学会名誉理事长、省委常委、副省长郭裕怀会后接见了全体代表。国家有关部委、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领导、知名专家、教授、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 以贯彻邓小平同志南行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农业改革与开放步伐,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为主题, 着重讨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关键性措施。主要有科技政策、结构政策、出口政策、鼓励横向联合政策、实行地区发展的差别政策、农民合理负担政策、产权政策、对成立农民协会的支持政策等10方面。

如, 参加于1992年8月下旬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与台湾农经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的“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峡两岸农经界第一次聚集北京, 共同讨论90年代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参会大陆代表40人, 台湾代表28人, 美国等外国农经界60余人列席了会议。省农经学会理事长陈家骥应邀参会并担任一个大组的召集人。会议分两大组热烈讨论了农业研究与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农产品的需求和消费、农产品价格和价格政策、土地使用和农户经营组织、农业贸易、劳动就业和人口问题、贫困福利和不平等、中国运输研究、投资和金融市场、研究的需要和农业问题、农村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环境与农业发展、农业运输体制、改革与生产和发展等14个问题。

如, 参加于1993年10月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在江苏省宜兴市举办的全国农村市场经济研讨会。省农经学会代表王庭栋、陈家骥应邀参会, 并分别作了题为《吕梁山小流域治理的新发展》和《建立保护型农业金融体系的设想与建议》的大会发言。这次会议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 着重讨论了6个方面的问题, 并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是切勿削弱和忘掉农业这个根本;二是切勿理解市场经济会自然地给农民带来福音, 那种认为市场经济万能, 一切不用管, 让农业自由发展的思想是错误的;三是切勿把当前农民的富裕程度估计过高;四是切勿把加快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停留在口头上;五是切勿忘掉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生产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源泉;六是切勿因“谈合色变”, 忘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这次会议对如何加速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向中央提出了7点建议:一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要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三要建立农民自己的联合自助经济组织;四要增加农业收入, 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体系;五要保护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产权不受侵犯;六要加强和完善农业保险及社会保障体系;七要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步伐。

如, 参加于1994年12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顺义县召开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该会省农经学会正式代表有王庭栋、陈家骥、李仁安。会议全体代表认真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 王庭栋被选为副理事长, 陈家骥被选为常务理事, 李仁安被选为理事, 陈国宝被选为名誉会员。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 主要涉及5方面问题:一是市场经济与农业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三是农村合作经济建设问题;四是农产品价格问题;五是农村发展问题;王庭栋提交了《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论文;陈家骥还以《“还地于农”到“还利于农”》为题作了大会发言。

如, 1999年3月22日至24日,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农业大学召开。会议选举杨雍哲为会长, 卢文为副会长兼秘书长。我省代表王庭栋、杜创业、陈克毅、王玉琴参会, 并向大会提交了论文。王庭栋被聘为顾问, 会议选举杜创业为常务理事、陈克毅、王玉琴为理事。这次大会学术讨论发言踊跃, 讨论热烈, 有16位代表做专题发言, 主要内容涉及粮食流通、农民收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与加入WTO问题等。

B.参加了全国的一些专业性学术研讨会议。如, 1987年11月中旬在山东泰安召开的“全国农机发展战略经济学术研讨会”、1988年5月中旬在西安召开的“北方旱作农业讨论会”、1988年12月中旬在广西柳州召开的“全国科技兴市战略研讨会”、1989年3月初在北京召开的“沿海地区与周边地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协调会、1992年4月中旬在山东菏泽召开的“全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1993年7月下旬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的全国山区经济开发与发展研讨会“等。这些会议对于我省农经学界开阔眼界、走出山西、扩大交往、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研究水平, 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3.省内学术交流。

A.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第二次代表会议暨学术讨论会。该会于1986年10月中旬在太原召开。各地市和部分县的代表、省直有关单位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发来了贺电, 山西省科协和省农学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有4项:一是审议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今后工作意见;二是讨论修改学会章程;三是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四是选举产生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运城、忻州、雁北地区农经学会的负责同志交流了近年来开展学会工作的经验、体会和教训, 互通了信息, 开阔了思想。另外, 有几位同志就当前比较突出的粮食、市场流通、服务、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农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B.山西省深化农村改革研讨会。该会于1988年1月中旬由省农经学会与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受省委、省政府委托联合在太原召开。会议代表约100余人, 有北京、江苏、辽宁等省市的专家、教授, 有各地市农工部负责同志和论文作者。王庭栋、李修仁、郭裕怀、李广耀等领导同志到会讲话。会议共收到论文57篇。全体与会同志一致反映,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起了很大的启迪、鼓舞和推动作用。

C.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研讨会。该会于1991年9月由省农经学会与中国农业经济学会日本研究协会、省供销社、省科委、忻州地区日本农协研究会 (筹) 、定襄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试验区 (筹) 、省社科院经济所等单位在定襄县联合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借鉴“日本农协”经验, 研究、探讨、交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忻州地区“日本农协”研究会:对定襄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试验区进行咨询。

D.山西省农村市场经济研讨会。该会于1993年12月初由省农经学会在太原召开。陈家骥主持, 王庭栋作重要讲话。会议围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 与会代表就我国及我省农村市场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并就各自研究课题及调研成果进行了信息交流。

此外, 还召开了农业经济效益研讨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追踪探讨会、深化经济改革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4. 编书撰史, 总结学术成果;参加和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不断提高农经学术研究水平。

A.编书撰史, 总结学术成果。

12年来, 省农经学会众多人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 著书立说, 成果卓著。据不完全统计, 共编撰书稿180余部, 有的被国家级出版社选中出版, 多次受奖。名誉理事长王庭栋所著《调查研究与解放思想》是他1979年至1994年这段农经领导、科研工作的总结,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刘志澄读了此书后称赞道:“全书内容高度反映了王庭栋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大胆求索’的作风和精神, 是王庭栋同志致力于山西省农村经济改革的切身经验, 同时也是山西省农村经济改革的梗概。对研究农村经济改革的同志们来说是一本很具参考价值的好书, 特向关心这方面的朋友们推荐。”名誉理事长陈国宝从1986年至今, 作为山西合作化史编委副主任坚持12年不懈, 主持日常工作并亲自搞山西农业合作史的编写工作, 共出5卷。第1卷名为《山西农业合作史典型调查问卷》;第2卷名为《山西农业合作史经营管理卷》;第3卷名为《山西省农业合作史大事记、山西省农业互助组》;第4卷名为《山西省农业合作史文件选编》;第5卷名为《山西农业合作史》。理事长陈家骥主编的《新趋势》, 由农村出版社出版, 获山西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读书金钥匙奖;副理事长张沁文出版了《农村调查报告集》, 收集了他80年代以后与合作者撰写的23篇农村典型调查、专题研究和考察报告, 为从事农村调查研究的同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材料;副理事长刘蓉芬与他人合著了《农业投资效果研究》、《技术经济手册 (农业分册) 》、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农业经济分册条目》;理事兼秘书长吕凤祥主编《世界农业经济发展探索》、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约21万字;省农经学会秘书处编辑出版了《农村变革的探索》:米有录主编《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张沁文、尚志斌、许继光合著《论黄土高原农业》;王云山、赵润林合著《切片报告》等书, 编辑出版《山西农经》74期, 约740万字, 所载文章多次多处被文摘、转载、复印、引用, 被评为我省在全国唯一的一份农经核心期刊, 编印《山西农经学会通讯》200期, 有力地配合了学会工作。

B.参加和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不断提高农经学术研究水平。一是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全国性学术活动。省农经学会先后转发中国科协、中国农经学会、中国农学会、省科协、有关学会召开的研讨会征文通知供15件, 组织全省会员积极参加, 认真写稿, 有的大会发言, 有的获奖。据不完全统计, 12年来, 省农经学会会员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共500余人次, 提交论文500余篇, 获奖论文200篇, 其中1等5篇, 2等30篇, 3等165篇。二是参加并组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如1992年, 用半年时间完成了省科协交办的评选优秀论文的初评工作, 共收到论文54篇, 初评出论文49篇, 其中一等3篇, 二等6篇, 三等27篇。送交省科协再进一步组织专家评选终定, 颁发证书及奖品。12年来, 我会共参加省科协83—84、85—86、87—88、89—90、91—92、93—96六个年度六次优秀论文评选工作, 省农经学会所报论文被省科协评为一等17篇, 二等62篇、三等63篇。有力推动和提高了省农经学会农经理论学术活动的开展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1988年4月4日省科协副主席方永臣在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大会讲话中评价说:“省农经学会评选的优秀论文, 着重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十年改革如何在进一步完善方面作了深刻分析, 比如对大户、贫困地区人才、中间地区发展、保护耕地、土地经营商品化等问题进行了翔实论证, 为政府增强农业后劲的决策, 提供了科学可靠依据。”三是省农经学会或联合有关单位组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推动学术活动开展。例如, 为鼓励广大会员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实践, 深入调查研究, 开展理论探索,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1987年度优秀论文举行了评选活动, 这次收到论文115篇, 共评选出53篇, 其中一等3篇, 二等20篇, 三等30篇。再比如, 省农经学会与省政府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对1985—1987年优秀论文举行评选活动, 共评选出优秀论文67篇, 其中一等4篇, 二等23篇, 三等40篇。有力地促进了农经界学术活动的开展、农经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5.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班, 努力提高农经人才和理论水平的专业知识。

A.1992年4月上旬, 由省农经学会理事长陈家骥主持在娄烦县举办了第一期《外国经济管理技术讲习班》, 参加讲习班的有娄烦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有关部门的业务干部、乡镇长, 还有一部分乡镇企业的领导共100余人, 讲习班重点讲授了日本农协的社会化服务的经验;澳大利亚、法国、墨西哥等发达国家社会化服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同时还结合该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重点和项目进行了探讨。省有关部门领导与专家参加了研讨。

B.1987年8月, 为了借鉴国外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经验, 提高我省农经学界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基层农经干部的经营管理素质, 开阔农经干部视野, 省农经学会在太原举办了为期10天的外国农村经济研讨班。参加学习的学员有省直农口各厅局的负责同志、各地、市县农村工作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的同志共90余人, 学习班期间,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庭栋、副省长郭裕怀亲自到班听讲学习, 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学习班聘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周新城,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严瑞珍,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刘振邦、徐更生和省社科院副院长陈家骥等著名专家教授, 分别介绍了苏联、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民主德国、捷克、日本、美国、意大利、西德、法国、印度等12个国家农村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使学员收到了很大的启发, 开阔了视野, 启迪了思路。与会学员普遍反映, 这次研讨班班得及时、办得成功, 希望以后再办, 越办越好。

6. 积极进行学会组织建设。

A.承办民政厅社团组织登记手续。据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社团管理条例的要求, , 省农经学会自1991年3月开始申办省民政厅社团组织管理登记手续, 于1991年10月经省民政厅检验合格, 正式批准予以注册登记。1994年6月, 经过努力, 又办理领取了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团法人代码证书》, 正式归入民政社团管理序列。

B.补选了9名理事。为有利于学会工作, 并适当照顾理事分布的代表性、群众性, 更广泛地团结农经工作者, 1988年经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 增补白剑效、武喜清、刘光辉、蔡慧民、陈克毅五同志为理事;1988年12月, 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决定, 增补运城地委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冯振祥、长治市委农工部部长马汉玲、大同市委农工部部长苏长远、原大同市南郊区区委书记王兴祥为理事。

C.第二届共召开15次理事会。根据形势发展和农经学界的需要及要求, 12年来, 省农经学会共召开15次理事会, 对学会的理事增补、经费筹集、学术委员会成立、杂志编委及编辑部成立及其人员调整, 做了及时的调整和安排。如理事会调整了《山西农经》主编, 陈国宝任顾问, 张沁文任主编, 吕凤祥任常务副主编。加强了学会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工作。

D.开展了会员登记工作。一是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会员登记。根据省科协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的精神和本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决定, 为了壮大学会组织, 促进省农经事业发展, 发展了新会员, 对老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 共分12批, 进行了一年半时间。二是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员登记。根据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93) 农经办字4—014号文件精神和会员条件, 用了半年时间, 积极发动, 严格掌握, 分六批共申报批准登记了111名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员。其中省直51名, 忻州18名, 农大11名, 省社科院7名, 运城地区14名, 长治市6名, 吕梁地区1名, 阳泉市1名, 太原市2名。

总之, 省农经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历时12年, 紧紧围绕我省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开展农村调查, 献计献策, 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 加强组织建设, 在全国农经界受到好评, 1989年被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 1993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一级学会, 1998年被省科协评为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优秀组织者。

(三) 第三届 (1996—2007)

1. 开展农村调查和学术研究, 积极献计

献策, 做好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2000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30余人参与了省政府组织的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大调查, 2001年8月6日至15日参与了省委安排的农业产业化调查, 2003年上半年参与省委安排的农业战略调查, 2004年参与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调查, 2004年用近半年时间参与了省政府委托的财政扶贫调研, 2005年参与了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调研, 2006年参与了省委省政府委托的决策咨询研究, 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咨询和依据。

2. 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学术考察, 借鉴发达国家及兄弟省市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 2000年至2007年, 我会理事参与出国考察和学术交流182人次, 交流论文146篇, 参加国内学术研讨和考察1152人次, 交流论文1028篇。如《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对我们的启示》、《山西新农村建设基础浅析》等, 活跃了农经理论研究空气, 开阔了理论研究视野。

3. 积极开展学术研讨, 为我省农村工作出谋划策。

2000年至2007年, 我会围绕省委省政府当时农村中心工作, 召开了农村结构调整、农村科技体制创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迎接WTO、农村经纪人队伍、沿黄河地区WTO与“四荒”治理开发对策、WTO与农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农村税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对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经发展战略、雁门关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农村乡镇改革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研讨会, 1380人次参加了研讨, 为省领导决策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4. 积极参加培训农民提高素质的活动, 为培养农村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 2001年至2007年, 我会参与培训农村干部农民技术培训活动151人次, 比如2001年副会长、省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刘光辉应邀为忻州市县处级干部讲《农业现代化的形势和任务》, 2003年理事、省委党校教授高飞应邀为临县、介休、祁县、阳曲等县1000余名村干部和农民讲授《农村小康实现问题和对策》、《“三农”在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等创新课题, 从而提高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

5. 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组织的活动, 为科协事业添砖加瓦。

参加了中国科协2003年9月在沈阳举办的2003年学术年会, 2006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中部崛起专家论坛》并代表山西在大会发言, 受到关注, 参与中国科协2007年8月在太原举办的《中部崛起专家论坛》, 有6篇论文入选。参加省科协2001年1月在太原召开的《山西省科技创新研讨会》、2003年10月在太原举办的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体制, 加快发展”专家论坛, 2005年举办的省科协2005年重点工作年年会以及《星期日知识讲座》, 参与省科协第十三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有7篇论文获奖。

6. 积极参加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为全国农经建设建言献策。

2000年至2007年, 派人参加了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当年8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2000年年会暨农民增收学术研讨会、当年8月在吉林长春举办的2001年年会暨增加农民收入研讨会、当年10月在浙江绍兴举办的2002年年会暨全国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讨会、2003年9月在广东珠海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王庭栋继续被聘为顾问、刘二仁被选为常务理事、陈克毅再次被选为理事、潘云、韩国昌、李玉萍被选为理事) 、当年10月在江苏无锡举办的200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当年11月在重庆举办的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当年11月在浙江杭州举办的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2007年8月在吉林长春举办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王庭栋再次被聘为顾问, 刘二仁被选为常务理事, 潘云、韩国昌、陈克毅被选为理事, 宗颖生第一次被选为理事。

7. 编书办刊, 总结学术成果, 推动学术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 9年来编书稿160部, 其中科普图书27部, 论文集5部。比如理事潘云参与编著的《山西省经济社会分析预测》 (每册40-50万字) , 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自2000年以来, 每年一本, 对山西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编辑出版会刊《山西农经》54期, 共540余万字, 2004年11月,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 被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后, 内蒙古、新疆、广东、湖南等地读者求索期刊及文章的日增, 为推动全省、全国农经理论研究起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总之, 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第二届理事会, 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农业综合部门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省农业厅) 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 经过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和各地市农经学会的通力合作, 紧紧围绕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积极广泛地开展了农村调查、献计献策、学术研讨和国际交流, 并在抓好学会组织建设、注入新生力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全国科学技术界受到嘉奖、关注和好评。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省级学会之星”, 2006年同时入选全国“学术交流”五十佳省级学会。

(四) 第四届 (2008—)

1. 召开农经理论学术研讨会, 为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出谋划策。

2008年至2011年, 根据当时全省农村中心工作, 召开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和对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企低碳经济战略、现代农业战略、农经转型跨越、特色农业战略、农村人才战略等学术研讨会, 750多人参加了研讨, 为省领导进行农业决策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2. 积极参加省委省政府安排的农村热点问题调查研究。

比如会长刘二仁、副会长潘云、冯旭芳对省委省政府安排的农村改革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写出调研报告, 为省领导进行农业决策、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3. 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至2011年我会理事参与出国考察和学术交流27人次, 交流论文80篇, 参加国内学术研讨和考察404人次, 交流论文429篇。比如《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思考》、《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等。

4. 积极参加培训农民提高素质活动。

比如副会长牛西午、冯旭芳、理事罗建军、景世民、李廷荣应邀赴大同、晋城、运城、忻州、晋中、临汾等地为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讲授理论和技术, 提高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

5. 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组织的活动。

参与中国科协2008年在合肥举办的《中部崛起专家论坛》, 3篇论文入选, 在太原举办的2010年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论坛, 9篇论文入选;2009年10月赴北京参加了华北、西北十省市区学会研究会第14届研讨会、6月参加了部分省市科技期刊研讨会、参与了省科协组织的优秀学术论文活动, 2篇获一等奖, 1篇获三等奖, 11月参加了省科协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学会改革创新发展研讨会。2010年7月派代表参加了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 9月派人参加省科协组织的低碳经济培训活动以及经常性的星期日知识讲座活动。

6. 积极参加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

派代表参加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8年9月21日至22日在合肥召开的《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8年年会》, 2009年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暨研讨会并在大会发言, 受到好评, 2010年8月21日至22日在济南召开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2011年10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召开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暨“三化同步”吴中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农工委副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主持, 国家有关部委及24个省、市、自治区的农经学界代表及论文作者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82篇, 入选71篇, 我省入选3篇:《析工业重镇义安的三化融合之路》 (山西农业大学李玉萍等) 、《现代农业与未来农业》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陈家骥等) 、《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这次会议选题抓住了当前“三农”理论和实践重大课题, 紧密联系我国工业化、成镇化、农业现代化实践, 进行了深入研讨, 主要取得6方面成果:一是进一步明晰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定量测定方法与实证分析;三是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制;四是进一步总结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五是探索了确实粮食安全情况下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路径;六是提出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政策措施, 初步形成四方面14条政策建议。

7. 编书办刊, 总结学术成果, 推动学术研究。

据不完善统计, 2008年至2011年, 我会理事出版著作8部, 论文集3部。编辑出版会刊《山西农经》30期, 约300多万字, 对培养人才, 总结农经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推动农经理论创新发展, 起了应有作用。

篇4:介绍两个优质经济鱼类品种

[形态特征]

身体较长,前部宽厚,后部侧扁。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头扁平,头顶有皮膜覆盖,吻钝圆,口下位、横裂。前鼻孔呈短管状,与后鼻孔相距甚远。须4对,鼻须1对。背鳍刺强硬,其后缘仅具齿痕;胸鳍硬刺,后缘具锯齿。尾鳍浅凹,上片略长于下片,末端均圆钝。体背、体侧灰黄色,上部深于下部。腹部白色,背鳍、尾鳍末端为黑色。

[生活习性]

1、习性:广泛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水域,洪泽湖、太湖也有分布。乌苏里拟鲿喜欢栖息在缓流中,人工养殖可以生活在静水中。

2、食性:从幼鱼开始,即摄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成鱼食物组成主要为蜉蝣类和毛翅类幼虫,摇蚊幼虫、蚊类等昆虫、小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常年摄食,生殖期及冬季摄食减弱。

3、生长:乌苏里拟鲿是生长较快的鲿科经济鱼类,一般个体重0.5~2公斤,最大个体重5公斤以上。3年达到性成熟。

[渔业利用]

乌苏里拟鲿生长快,食性广(鲜活料和颗粒料均能适应。此鱼贪食,投喂时要控制,以吃饱为好),肉味鲜美,无股间刺,是烧菜和作火锅料的极佳上品。该鱼适宜于池塘和网箱养殖,病虫害少,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优,前景十分看好,是当前水产养殖很有前途的一个新品种。目前,该鱼品种资源已接近枯竭,仅依靠自然增殖和人工繁殖,自然产量较低,市场价格高,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

二、细鳞斜颌鲴

细鳞斜颌鲴又名沙姑子、黄尾刁、黄板鱼等,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它是鲴属鱼类的一种,主要分布和长江流域。鲴类是中小型鱼类。这类鱼病害少,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食物链较短,主要摄食水体中比较丰富的、大多数经济鱼类不能利用的底生藻类和腐屑,与其他主要养殖鱼类没有食物矛盾,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放养量,充分利用水体的天然饵料取得相当高的群体生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形态特征]

体背部及体侧上部灰黑色,腹部白色,鳃盖后边缘有明显的橘黄色斑块,臀鳍淡蓝色,尾鳍橘黄色,其他各鳍浅黄色。体形侧扁,体长而略高,腹部稍圆。头小而尖,呈锥形。吻钝,口小,下位,呈弧形。下颌的角质缘比较发达,常用于刮取食物。鳞片细小,排列紧密。侧线鳞71~84片,咽喉齿3行。背鳍具有不发达的硬刺;腹棱明显,其长度约等于肛门至腹鳍基后端的距离。鳔2室,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3倍,腹腔膜黑色。

[生活习性]

1、习性:细鳞斜颌鲴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较开阔的水体里,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适应流水生活,性格较活跃。有集群摄食和活动的习性,一般冬季群栖于开阔水面的深水处,春季天暖后分散活动、觅食。

2、食性:细鳞斜颌鲴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水底腐殖质、硅藻、丝状藻等藻类及高等植物碎屑为食物,通过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水底刮取而获得。

3、年龄与生长:细鳞斜颌鲴在1~2龄时生长最快,一般1龄鱼体重可达150~200克,2龄鱼体重可接近500克、平均479克,2龄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同龄鱼,雄鱼比雌鱼个体稍小。常见个体体重在300~500克,最大个体可达1~2公斤。

篇5:单位考试介绍信

兹有我单位人员报考三类人员考试,符合报考标准,特此证明。

此致

敬礼!

介绍人:xuexila

篇6:参加考试的介绍信

兹同意我校在籍就读 年级的学生 ( 年 月 日出生)报考你校。该生在我校期间(品行表现) 。

xx

上一篇:广场花絮之一美丽的黄昏作文下一篇:大学主任辞职报告优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