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儿的家庭容易离婚?

2024-04-24

生女儿的家庭容易离婚?(通用5篇)

篇1:生女儿的家庭容易离婚?

英美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家有女儿的夫妻比家有儿子的夫妻离婚率平均要高出5%,而且女儿越多,夫妻关系的质量就越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和罗切斯特大学的经济学者们发现,家有三个女儿的夫妻比家有三个儿子的夫妻离婚率要高出10%。同时,得知胎儿是男性的未婚伴侣也更有可能结为夫妻。

研究发现,母女关系过于亲密,会使男性感觉自己在家庭中受到排斥和孤立,感觉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被弱化,

他们仿佛永远挤不进她们之间的亲密交谈,无法分享她们的共同爱好,也无法探听她们女人之间的秘密。因此男性会更迫切地希望有个可以和自己一起踢足球或者看比赛的儿子。

家有女儿的夫妻离婚率高,除了父亲的角色被忽视或贬低之外,还因为母亲往往认为父亲对于女儿的作用不像对儿子那么重要。她们认为女孩更独立,更爱说,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离婚,她们受到的心理伤害也会小很多。

而家有儿子的夫妻离婚率低,主要是因为父亲往往更喜欢儿子,因此会更加努力地经营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同时由于男孩会因父母离婚受到更大的心理伤害,因此他们的父母会为了保护儿子而维持现有的婚姻。

但实际上心理专家表示,父亲的角色对于女孩的成长还是很重要的。良好的父女关系能帮助女孩建立自信心。而在只有母女相伴的家庭,做女儿的如果听到“有女儿的支持,我可以放心大胆地离婚”这句话,相信一定也会有很大精神压力的。

王石也离婚了,你还相信婚姻吗?

篇2:生女儿的家庭容易离婚?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是侵权赔偿

我国对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大致有两种主流观点:侵权责任说和违约责任说。

侵权责任说建立在“婚姻制度说”和“配偶权”的理论基础上, 认为婚姻是一种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内在结构性关系的制度, 是一种维系社会伦理功能的社会制度, 婚姻关系中的当事人基于配偶的身份关系享有配偶权, 一方的过错行为侵犯了社会制度也侵犯了另一方的配偶权, 其行为属于侵权行为。而“违约责任说”建立在“婚姻契约说”基础之上, 认为婚姻是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而依法结成的以人身和财产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民事契约, 基于契约双方产生忠实义务, 违反义务的一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对其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二、离婚对家庭权的损害是客观存

在的, 过错人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受到侵害的其它家庭成员有权要求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

家庭权是婚姻家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基于血缘关系、收养关系或其它亲缘关系而在亲属之间形成的一种权利, 家庭完整权是家庭权的核心。

我国宪法第49条和婚姻法2-5和11-48条相关规定均涉及家庭权, 尤其是新婚姻法第4条。从该条规定看来“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是婚姻法调整和保护的对象, 并及于整个家庭成员。

当夫妻一方因其过错行为导致离婚, “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将不复存在, 家庭成员将各奔东西甚至形同路人、反目成仇, 使家庭之完整性受到破坏, 其它家庭权利失去了基础, 必然从根本上损害家庭权。只要过错行为能对婚姻关系产生破坏, 就可以认定为过错方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而家庭成员作为家庭的组成部分, 是家庭权的主体, 在此过程当中将受到巨大的精神痛苦, 因此当然有权向过错方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下, 我国绝大多数家庭是典型的“大家庭”, 三代同堂的情形极为常见, 目前我国离婚率居高不下, 婚外情、一夜情等现象泛滥, 传统伦理家庭观受到极大冲击, 引发了诸多社会法律问题。每一起离婚案件都不仅仅涉及到夫妻两人, 同时会影响到夫妻双方的父母、子女甚至其它亲属, 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加大过错方的过错赔偿责任, 对他人也有警示和预防作用。

从婚姻法46条以及婚姻法解释一有关离婚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来看, 离婚损害赔偿适用的过错情形包括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四种情形, 这四种情形均是严重违反社会伦理道理的行为, 会给包括无过错方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尤其是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情形, 其它家庭成员会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而婚姻法却没有赋予这些受害人要求救济的权利, 那么他们的权益如何能得到保护?

三、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权利主体

从保护老人、儿童的基本原则出发, 同时也避免权利的滥用, 笔者认为应将享有损害赔偿权的主体限制为无过错一方的父母、未成年子女为宜。

未成年子女永远是父母离婚最大的受害者, 无论离婚双方如何小心翼翼保护他们的孩子, 但家庭成员的变化、父母的感情破裂等都会让未成年人子女的心态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未成年子女心智、身体均未成熟, 父母离婚很容易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发生心理障碍, 或是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上述两类主体是与夫妻双方联系最为密切, 最易受到离婚伤害的, 通过实现对过错方的损害赔偿权, 能填补他们的精神损害, 有利于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同时也是对过错方的更大惩戒。

其它家庭成员虽然也会受到离婚的影响, 但相对影响较轻, 不宜一概通过经济赔偿的方式来解决, 同时考虑到实务程序操作的需要, 笔者认为暂时将他们排除在离婚损害赔偿权利主体之外是适宜的。

四、其它相关问题

篇3:生女儿的家庭容易离婚?

1. 自卑

如果中职生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 由于无法正确评价自己和所处的家庭, 因此常常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被父母遗弃了, 很不幸, 别人知道后会歧视、嘲笑自己, 这种认识和心理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 使他们在各方面都会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如果任由这种自卑心理加重, 一方面会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和交往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

2. 自闭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通常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自闭心理, 中职生年龄小, 在面对家庭的破裂时心理备受打击, 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对他们来说是一时无法接受的, 从而不可避免地会无所适从、闷闷不乐, 总怀疑别人在背后对自己父母的离异及家庭的缺失议论纷纷, 总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 因此不愿向别人说自己的心里话, 也不愿参加集体和外出的活动, 自我封闭, 使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在长期的封闭中逐渐丧失。

3. 焦虑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的一个相对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焦虑, 这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家庭变故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心态进行有效的调整, 其潜意识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庭变故的消极影响, 不断对自身的情绪造成困扰, 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变得敏感多疑、性情暴躁等, 这一方面会对良好情绪的保持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还会对其基本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中职生单亲家庭问题生的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

1. 亲子关系在家庭结构的残缺中变得不和谐

一些家长在单亲家庭中职生身上发泄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恨, 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中职生在这种有意无意的影响下极易产生错误观念, 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

2.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一些单亲家庭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既得不到家长的积极支持, 还要承担来自家长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及家庭的经济压力等, 他们应该得到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很多心理问题会在过分的溺爱或伤害下产生。

3. 情感体验不完整

一些家长在离异后会觉得中职生是自己的累赘, 他们严重阻碍了自己未来的生活,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在家长的这种影响下极易对父母和社会产生攻击性心理和行为。在生活及人际交往中, 由于严重缺乏父爱或母爱, 因此常常无法从他们的角度对情感进行有效的体验, 极易走入极端和误区, 如冲动的爱或极端的恨等。

三中职生单亲家庭问题生的心理疏导对策

1. 重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第一课堂并不是学校, 而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是学校的教师, 而是父母。单亲家庭的家长应承担其教育中职生的责任, 给予中职生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始终保持宽容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取改变处境, 给中职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将抚养和教育中职生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 另一方面还应该给予他们学习、思想上的重视, 将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及时找出来, 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同时, 学校的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指导单亲家长, 并聘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指导单亲家长, 让单亲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 建立单亲家庭中职生档案

在单亲家庭的中职生入学时就将其档案建立起来, 然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加大了解和跟踪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的力度, 将结果详细记录下来。给班主任、年级团总支书记等分配单亲家庭的中职生, 使单亲家庭中职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 从而有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学校负责人定期联系单亲中职生家长, 对学生家中的情况进行掌握。同时, 如果一个班级具有较多的单亲家庭中职生, 则对该班级的班主任进行精心的选择, 保证该班主任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 自我控制和忍耐能力、领导能力均较强, 有人格魅力等, 让该班的中职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从而有效消除不良心理。

3. 形成单亲家庭中职生教育网络

家庭、社会周边环境均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单亲家庭中职生的健康人格能否形成, 如果单亲家庭中职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那么其就极有可能变得极为出色。我们应对社区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的倡导和参与, 熟练掌握单亲家庭中职生的情况, 有机结合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形成单亲家庭中职生教育网络, 从而切实有效地落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邀请生物教师和心理教师加强对单亲家庭中职生的青春期知识专题教育, 让中职生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家庭。

篇4:生女儿的家庭容易离婚?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 于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对莆田学院和莆田卫校抽取64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年龄17~25岁, 平均 (21.1±1.42) 岁;男134名, 女515名;中专86名, 大专222名, 本科341名;大一244名, 大二232名, 大三148名, 大四25名;护理学专业208名, 临床医学专业127名, 药学专业146名, 助产专业146名。

1.2 方法

(1) 调查工具: (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3,4]。该量表由18道自我评定问题和5个由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应用、日间功能障碍7个因子组成。每个成分按0~3分等级记分, 各个因子的累积分为PSQI总分, 得分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 并将PSQI得分≤4、4~8、≥8作为评价医学生睡眠质量“好”“中”“差”的依据。国内和国外测试结果均表明PSQI有较好的信度、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4, 成为用来评价睡眠质量的重要工具。 (2) 家庭关怀程度量表[5,6]。该量表共5道题, 用于评价家庭适应度 (Adaptation) 、合作度 (Partnership) 、成长度 (Growth) 、情感度 (Affection) 、亲密度 (Resolve) 5个方面, 因而又简称为家庭APGAR问卷量表。总分是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 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 0~3分表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该作者及国外研究者应用报告, 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0.80~0.83。 (3) 自制的人口学特征量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文化程度和是否单独居住等。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 统一培训调查员告知其填写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者集中并独立完成调查。调查表当场收回。发放问卷700份, 收回649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 (3) 统计分析:全部有效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2个成组设计计量资料样本比较时用两样本独立样本t检验, 3个及3个以上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样本比较时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

(1) 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6 49名医学生PSQI总分为 (5.40±2.26) 分, 15.7%的医学生睡眠质量差。其中男生 (5.04±2.20) 分, 女生 (5.48±2.27) , 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 (F=0.104, P=0.042) 。睡眠质量差者81人, 占12.5%;睡眠质量中等者384人, 占55.5%;睡眠质量良好者188人, 占29.0%。 (2) 649名医学生家庭关怀程度总分为 (8.5 3±2.7 1) 分, 家庭功能良好 (n=1 8 8) 、一般 (n=3 8 5) 和障碍 (n=76) 医学生的PSQI总分分别为 (4.92±2.1 6) 分、 (5.58±2.25) 分、 (5.62±2.38)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91, P=0.03) 。其中男生 (5.31±1.52) 分, 女生 (5.51±1.64) 分, 性别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4) 。 (3) 家庭关怀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1) 不同家庭关怀程度的医学生睡眠得分情况 (表1) , 不同的家庭关怀程度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14, 0.016, 0.003, 0.046) 。 (2) 不同家庭关怀程度医学生睡眠质量频数分布 (表2) , 不同家庭关怀程度医学生睡眠质量分级频数数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 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恢复性的作用, 能促进疾病康复和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旺盛[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15.7%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可能与医学生这个特殊的行业决定的。在校期间功课繁重, 工作时又时刻肩负着病人生命的重要责任。女生睡眠质量低于男生, 而女生家庭关怀程度高于男生。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中国的家庭多数较为传统, 对家庭民主和灵活度要求不高。家庭是与睡眠关系最密切的场所, 家庭关系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间, 家庭矛盾及不良表达处理方式必然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 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女生心思比较细腻, 喜欢向家人倾述自己的感受, 得到一定慰藉。但大学生活比较丰富多彩, 有些事情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 无法得到家人的支持, 更易产生失落感, 增加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其睡眠质量。家庭是个体的支持系统, 家庭成员对其子女的关怀程度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相互交流沟通。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家庭关怀程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和家庭关怀程度量表对64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649名医学生中PSQI总分为 (5.40±2.26) 分, 15.7%的医学生睡眠质量差;家庭关怀程度总分为 (8.53±2.71) 分, 不同家庭关怀程度医学生睡眠质量分级频数数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女生睡眠质量低于男生, 而女生家庭关怀程度高于男生。结论 提高家庭关怀程度对改善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成员之间应做到真正的交流。

关键词:睡眠质量,家庭关怀,医学生

参考文献

[1]冯国双, 陈景武, 杨秀珍.某医学院校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5) :328~331.

[2]戚东桂, 刘荣, 吴晓茜, 等.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5) :875~877.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特刊) :49~52, 59~61, 104~109, 124~125, 131~132.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增刊) :375~377, 194~197, 235~238.

[5]吕繁, 顾湲.家庭APGAR问卷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 1995 (2) :56~59.

[6]吕繁, 曾光.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测脑血管疾病病人家庭功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1999, 15 (11) :987~988.

[7]王克其, 李绍忱, 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0 (1) :58.

篇5:生女儿的家庭容易离婚?

学业行为作为个体在学校环境中的主要行为, 不仅受到学生个体认知风格、思维方式、能力及学习动机等多种内部因素的影响, 也必然受到其所处的关键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个体最初经历的社会化环境, 不仅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还会提供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虽然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 中职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从家庭扩展到教师和同伴, 然而对他们而言, 最有效的支持仍来自家庭。而且个体在学校中形成亲密友谊关系的能力也部分地源于早期形成的家庭关系。而学校的亲密友谊关系又是个体学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人际保障。所以, 家庭对个体后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学业发展会产生潜在且长期的影响。

就中职生现状看, 中职生的家庭状况不容乐观。有调查表明, 中职生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水平均较低,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因丧偶、离异、子女长期交由他人抚养等的非常态家庭。上述家庭状况和由此形成的家庭内部关系无疑会对中职生当前及未来的学校适应及学业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然而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 本研究拟对中职生学业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并探讨家庭因素对中职生学业行为的影响, 以期为中职生更好的学业适应及为家庭、学校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

(一) 被试

本调查于2009年10月在宝鸡市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选取一年级、二年级2个年级, 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做主试在各班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500份, 回收率为100%;扣除有缺失值的问卷及无效问卷, 有效问卷为415份, 有效回收率为83%;其中男生221人, 占53.3%, 女生194人, 占46.7%;一年级学生207人, 占49.9%, 二年级学生208人, 占50.1%;年龄16~19岁, 平均年龄17.21岁。

(二) 测量工具

家庭情况调查问卷自行拟定, 包括被试的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情况、家庭组成结构、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等7个部分。

学业行为问卷采用国外通用的学习行为评定量表 (LBS) 。原问卷为由教师评定的3点量表, 在预测基础上, 本研究将之改为由学生评定, 包括成就动机、学习态度、注意力与坚持性、学习策略/灵活性、学习效能感5个维度共29个项目。采用五点计分,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各维度分数越高, 表示学业适应越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各维度的α系数在0.57~0.76之间。

(三)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研究结果

(一) 中职生学业行为的现状

中职生学业行为各维度得分比较 (见表1) 本研究对中职生学业行为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 发现总体上个体学业行为在5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的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除成就动机与注意力/坚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两两比较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具体表现为:学习态度得分显著高于成就动机和注意力/坚持性, 成就动机和注意力/坚持性得分显著高于学习策略/灵活性, 学习策略/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效能感, 学习效能感得分最低。

注:a、b、c、d、e表示平均数配对比较结果, a为成就动机, b为学习态度, c为注意力/坚持性, d为学习策略/灵活性, e为学习效能感;平均数上标字母表示两者至少在0.05水平上有差异显著

中职生学业行为的性别、年级特征 (见表2) 以学业行为各维度均分为因变量, 性别、年级为自变量做2 (性别) ×2 (年级) 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 性别主效应显著, F=4.315, p<0.001, 年级主效应不显著, 交互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的单变量方差分析发现, 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灵活性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女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在学习策略/灵活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注意力/坚持性的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

(二) 中职生学业行为的家庭差异

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中职生学业行为差异比较 (见表3) 以家庭经济条件为自变量, 学业行为的五个维度均分为因变量做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 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中职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 (P<0.05) , 其余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随后的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 ”的中职生学习态度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 ”的中职生,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家庭月收入1000~3000元) ”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注:*P<0.05, **P<0.01, ***P<0.001, 下同

不同父母关系中职生学业行为差异比较 (见表4) 以父母关系为自变量, 学业行为的五个维度均分为因变量做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 父母关系不同的中职生在成就动机、注意力/坚持性与学习效能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得分差异不显著。随后的Post Hoc事后检验发现, 在学习的注意力/坚持性维度上, “和谐”显著高于“一般”, 其余均无显著差异。

不同亲子关系中职生学业行为差异比较 (见表5) 以亲子关系为自变量, 学业行为的五个维度均分为因变量做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 亲子关系不同的中职生在学业行为五个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至少P<0.05) 。随后的Post Hoc事后检验发现, 在学习的成就动机和学习效能感维度上, 亲子关系“和谐”的中职生显著高于亲子关系“一般”的中职生。在学习态度维度上, “对立”、“一般”、“和谐”三种亲子关系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和谐”显著高于“一般”, “一般”显著高于“对立”, 在学习的注意力/坚持性维度上, “和谐”显著高于“一般”和“对立”, “一般”和“对立”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在学习策略维度上, “和谐”和“一般”均显著高于“对立”, “和谐”和“一般”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s)

分析与讨论

(一) 中职生学业行为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发现, 中职生学业行为各维度中学习态度得分最高, 其他依次为成就动机和注意力/坚持性、学习策略/灵活性, 学习效能感得分最低。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中职生过去曾经屡遭挫折和失败, 在很多方面都缺少对自己的积极感知和自信, 再加上中考失利随之而来的家长的抱怨和指责, 教师的批评和同伴的歧视, 更加重了中职生的自卑感, 所以中职生自我评价过低, 学习效能感较差。正是由于过低的自我评价和学习效能感, 令他们严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很难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也会认为教师和父母对自己持悲观态度, 于是在较复杂的学业任务中很难注意力集中, 也很难坚持努力, 更难以想方设法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业任务, 所以其自我效能感较低, 成就动机一般, 注意力、坚持性较差, 缺乏学习策略。尽管如此, 他们内心仍有学一技之长、改变自身命运的美好愿望, 这也正是他们来中职学校就读的主要目的, 因此从学习态度上来看, 中职生态度比较端正, 有认真学习的意向, 但行动往往不尽如人意。以上结果提示我们, 中职学校教育管理应以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基点, 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提高学生对自己的积极感知和自信,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坚持性, 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促进其学业适应。

(二) 中职生学业行为的性别、年级特点

本研究对学业行为性别差异的考察发现, 女生的学习态度较为积极, 学习策略/灵活性则较差。男女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差异可能与学校生源状况有关。所调查院校男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学业严重不良、问题行为较为突出、无法在普通高中就读的情况下, 才选择中职学校;而女生来自农村或低收入家庭, 因家境贫寒, 为提早就业,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就读中职学校者居多。所以, 女生的学习态度较男生更为积极和主动。而男女生在学习策略/灵活性上的差异可能与其思维方式及个性特点有关。以上结果提示我们, 在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 要加强对中职男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以及对中职女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帮助。

对学业行为年级差异的考察发现,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坚持性更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其一,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职校, 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是沿袭初中艰苦紧张的高强度学习模式, 注意力/坚持性相对较高, 二年级学生在逐渐熟悉和适应中职学校生活后, 发现中职学校远比初中轻松得多, 要达到学业合格很容易, 不需要那么费劲和努力, 于是产生了放松努力和坚持的倾向, 这一惰性情绪给中职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影响, 其具体表现就是学习的注意力/坚持性随之下降。其二, 二年级学生即将面临顶岗实习以及随之而来的择业, 对未来的规划和考虑使其心理压力比一年级学生更大, 焦虑、郁闷等消极情绪使其学业注意力/坚持性下降。所以, 中职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和监管力度, 另一方面要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心理指导, 使学生尽快摆脱心理困扰, 专心于学业。

(三) 中职生学业行为与家庭状况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 ”的中职生学习态度更为积极, 显著好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 ”的中职生, 这与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对子女的社会期待及子女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同有关。高收入家庭对子女挣钱养家基本不持有太多的期望, 而低收入家庭对子女挣钱养家, 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期望值则较高, 由此子女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定位就有所不同, 低收入家庭子女为了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学习, 学习态度更为积极、主动。

父母关系“和谐”家庭的学生在学业上的注意力/坚持性显著高于“一般”家庭, 这是因为父母关系的优劣会影响到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进而影响到父母的教育行为。家庭和谐的中职生受家庭矛盾的影响较少, 关系和谐的父母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情关心孩子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温暖, 其归属感及爱的需要基本可以得到满足, 只需安心学习即可, 所以其在学业上的注意力/坚持性相对较高。而父母关系一般的家庭矛盾相对较多, 父母关系的不和谐致使孩子不仅受到严重的心理困扰, 而且也很难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其在家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受到威胁, 从而影响其专心学习。因此, 家长要注意营造积极、温暖、愉快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 互相关爱, 使中职生个体感受到更多的父母关爱, 从而促进其学业适应。

亲子关系不同的中职生在学业行为五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 亲子关系对学生学业行为的影响更甚于父母关系。家庭中和谐的亲子关系能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的作用, 促进孩子的学习及学业成就, 亲子之间过多的冲突与惩罚会让孩子在学校变得更加退缩或增加孤独感, 这一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本已较低的自我评价更低, 体现在学业上, 就是学习的效能感随之下降, 相应的学习态度, 成就动机、注意力/坚持性和学习策略均会受到影响。所以, 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加强沟通, 建立和谐的亲子情感, 使学生增强积极体验, 树立自信, 专心学业。

参考文献

[1]周正, 李健.谁在念职校——中职生现状调查与反思[J].职教论坛, 2010, (4) :50-53.

[2]Mcdermott P A, Green L F, Francis J M, Stott D H.Learning Behaviors Scale[M].Philadelphia:Edumetric and ClinicalScience, 1999.

[3]林向英, 韦小满, 郑慧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7) :70-75.

上一篇:做面条作文下一篇:自有花开时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