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

2024-05-26

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通用8篇)

篇1: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

攻坚战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十三五规划】将为国家勾勒怎样的发展图景?

波澜壮阔的“十二五”已经收官,中国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居首位、跃升为第一大贸易国……

“十二五”期间中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十三五”中国将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今年两会将审查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未来五年有

哪些大战略、大布局、大手笔?令人期待。

“‘十三五’也是消除绝对贫困、向环境污染宣战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攻坚阶段,关系着亿万老百姓的福祉。”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表示,相信这份规划纲要草案将绘就出充满希望的中国发展“路线图”。

【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如何开创发展新境界?

发展是第一要务,国之首要、民之关切。

5年前,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着平均两位数增速,现在则步入个位数增长阶段,2015年经济增速以%收官TOP100范文排行。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之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药方”。如今,作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去产能”已经率先发力,煤炭、钢铁行业的化解产能过剩已作出具体部署,各界对此十分关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可以预见,供给侧改革将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第一动力”如何发力?

受环境资源瓶颈制约,加上劳动力、资金等成本大幅上涨,我国固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大大削弱,必须从要素驱动、资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放眼神州,创新的大潮涌动,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去年新登记企业平均每天超过万户。

如何通过创新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怎样更好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如何让每个人创新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两会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

【扶贫攻坚】如何确保实现扶贫攻坚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热门思想汇报到2020年全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在5年时间,每年要减贫1170余万人,平均每月减贫近100万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当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下一步扶贫工作如何开展?怎样保证精准扶贫?如何确保扶贫攻坚如期完成?这些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也是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建言献策的重点。

【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如何推进?

过去5年,“生态”“环保”“绿色”等主题越来越多出现在国家工作部署中。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美丽中国”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

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环境保护合力不断集聚形成。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与发展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在2016年这个春天,会内会外将释放哪些绿色发展的新政策?建设“美丽中国”将有哪些新举措新部署?

【改革攻坚】“硬骨头”将怎么啃?

公车改革、简政放权、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15大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铺展开来,让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奋斗未有穷期。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每一项深水区的改革措施都是在“动奶酪”“破藩篱”,都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2016年,改革的“硬骨头”怎么啃?如何让百姓更多受益?“我们必须抓住机

遇,坚定改革信念,同时把握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特点,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责任担当。”迟福林委员表示。

【“一老一小”】养老社保体系如何构建?

一面是伴随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范文写作,另一面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这“一老一小”领域,有不少难题待解。

“一床难求”“未富先老”等一系列养老问题开始出现,“二孩”想生不敢生的纠结也开始显现,未来养老社保等体系建设尚需推进。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等学者表示,对缓解养老压力要进一步完善养老金的制度设计,优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制度上的安排。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社保体系构建。此外,要为”二孩”生育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食品安全】怎样为“舌尖上的安全”把好关?

从2012年至2015年,在历年两会

热词排行榜上,“食品安全”一直是关键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食品行业企业“小散乱”、违法犯罪成本低等问题仍很突出,“舌尖上的安全”仍是百姓心头的一件大事。

食品安全整治任务仍很艰巨。2016年,国家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将有何动作?人们充满期待。

【反腐倡廉】反腐倡廉如何进一步推进?

随着一大批“大老虎”落马,“反腐一阵风”等论调不攻自破。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一直是国家工作要点和社会的关注点。

近年来,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蝇贪”之害,感受甚为真切。“反腐力度不减,不仅体现在‘打老虎’,更要向基层延伸。”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要制定更细措施,加大对百姓身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

扶贫攻坚战》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改革、发展、如何、中国、创新、经济、攻坚、扶贫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篇2: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

话题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精准扶贫热点提案话题》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在昨天的山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作了发言,向李克强总理汇报了菏泽市通过一户一案、一村一品等举措实施脱贫工作的情况,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孙爱军说:“我们对所有的贫困户进行了地毯式的精准识别,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量身定做的脱贫方案。产业扶贫是根本,我们在全

市去年以来打造了43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在精准识别当中我们发现,有55%以上的贫困群众具备劳动能力或者部分劳动能力,那么我们就采取了送岗上门这种方式。”

菏泽市是山东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市,现有省定贫困线以下人口93万。同时,菏泽市又是山东第一个全光网城市,淘宝村数量也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七位,电商成了脱贫的重要途径。

全国人大代表黄秀玲认为,譬如说网络的问题要建一批光纤城市,5万个行政村要通光纤,完善物流,包括快递的健康发展,总之,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就会实现让农民放下镰刀、拿起鼠标,农村电商让梦启航。

临沂市的贫困人口居山东第二位,因地制宜量身定做脱贫举措是临沂市扶贫工作的一大特点。

全国人大代表张术平说,从最基础的种植、养殖和加工入手,来开辟一些

丰收的门路,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作用,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和金融资金结合起来,起到一种杠杆的作用,放大的作用,建好村级班子,帮助扶贫对象研究制定扶贫计划,帮助他们实施这个计划,以便加快扶贫的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说,建设了农村这个班子,要跟踪培训、培养、监督管理,让他提高能力。

代表们还就扶贫的可持续性,心理扶贫等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表示,政府还要帮助建立可持续的发展的项目,能够有可持续收益的项目,比方说政府帮助安置一些公益性的岗位。

全国人大代表陈颖表示,“使我们的贫困人口能自立自生,能够从心理上脱贫,我想这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能够使他能够自立、自强、自信的去发展起来才是真正的脱贫。”

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拔”穷根”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

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

3月5日,听到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扶贫工作的一揽子部署,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报以热烈的掌声。

河北还有310万贫困人口,不少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任务艰巨。我省明确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思路,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个人简历彻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认为,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位贫困群众。

选好“领路人”,万余名驻村干部奔赴脱贫一线

2月24日,我省1800余名省直机关工作人员背起行囊出发了。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精准脱贫驻村干部;有一个共同的方向——贫困村;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宣化区东望山乡常峪口联合党总支书记郭建仁逐一走访了当地7个贫困村的驻村干部们。

“他们都抱定了大干一场的决心。”郭建仁代表深有感触地说,“驻村干部们的信心正在传递给乡亲们。”

“十三五”时期,我省面对这样的减贫局面——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山区,那里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较差,社会事业滞后,脱贫难度很大,因病因灾返贫的几率较高。

省委、省政府把精准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全省共

选派万余名驻村干部。在省直机关选派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中,厅级后备干部占了%。

“必须让乡亲们信任你,不然啥都不好使。”全国人大代表、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肖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金春梅建议驻村干部们“坐上炕头好好唠”,真正“搞清楚到底为啥穷”。

“找‘穷根’就像看病一样热门思想汇报,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在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看来,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驻村干部必须因人因户施策。

也有代表委员提到,扶贫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农村情况又纷繁复杂,这对来自机关的驻村干部是极大的考验。

“要学会‘借力’,首先要与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全国人大代表、献县淮镇中街村党支部书记哈明江建议,驻村干部要善于发现本村人才,借助好他们的力量。

在全国人大代表、枣强县大营镇芍

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看来,驻村工作队还需进一步充实。他建议由扶贫办、农开办、农林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驻村服务队,把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

明确“路线图”,“三大片区”开展“八大行动”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长期的扶贫工作实践让郭建仁代表颇有体会,他说:“现在的扶贫重在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必须扶出发展能力。”

4个贫困村抱团建设一个主打长城文化的旅游观光带,这是郭建仁代表今年的一项主要工作。

“张家口旅游资源丰富,又赶上冬奥会的历史机遇,发展区域性旅游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郭建仁代表信心十足地说。他同时建议,产业开发要做大做强,必须跳出一村一户的局限,走联合致富的路子。

只有扶出产业,才算扶贫扶到家。

目前,我省已在扶贫攻坚“三大片区”分别明确了产业布局:

在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结合山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核桃、苹果、红枣等特色林果经济,培育一批加工企业,丰富和拓展林果业休闲观光功能和生态文化内涵;

在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范文内容地图,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种养业和设施蔬菜;

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积极打造环京津蔬菜基地、奶源生产和肉类供应基地,主动承接京津高新成果孵化转化,加快发展有机农业、休闲旅游、冰雪体育等绿色低碳产业。

从被动伸手要钱到主动干事创业。我省提出,今年要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股份合作制实体,让多数贫困户成为股东。

“精准脱贫必须搞股份合作制,走联合体的路子。”哈明江代表认为,股份制能充分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省还有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深山区、偏远地区、坝上高寒地区、水库移民区等“角落地带”,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必须靠易地搬迁实现脱贫。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

来自承德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萧玉田对易地搬迁格外关注,因为承德大部分贫困人口都分布在偏远的深山区。

“调动地方政府和贫困户易地搬迁的积极性,国家应进一步做好政策保障。”他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加大专项建设证券、政策性金融债等对贫困地区的支持。

为多措并举促脱贫,我省以“三大片区”为主战场,正在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并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八大行动”——产业和就业脱贫行动、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脱贫行动、生态保护脱贫行动、教育脱贫行动、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行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行动、基础设施脱贫行动、“互联网+”扶贫行动。

如何创新扶贫方式,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针对农村融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建议,可以借助“互联网+”融资渠道,帮助贫困户和龙头企业通过扶贫办或供销社发起互联网合作金融;另一方面,鼓励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发起设立互助合作资金,政府提供担保资金并撬动社会资本加入。

金融扶贫、心得体会股份制扶贫、劳务合作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建立一项项脱贫攻坚新机制,为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提供了丰富的路径。

装上“发动机”,制度创新加强,政策激励作用显现

“在全省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这

是张家口的决心与承诺。

据了解,张家口现有17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占全省贫困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委书记侯亮认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据了解,从今年起,张家口实行“市领导包乡驻村联户、县领导包村、乡干部包户”帮扶机制。市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和1个村,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和1个村,县区委书记、县区长每人带头抓一个村,建立台账,严格考核。

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这是约束也是扶贫攻坚的动力。

“对62个贫困县单独进行考核,突出扶贫实绩导向,提高扶贫开发权重,真正把扶贫工作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及奖惩精准挂钩。”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释放出考核改革的信号。

作为冀中南地区扶贫任务较重的

设区市,邢台在扶贫资金、建设土地和责任考核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今年,邢台市本级安排扶贫资金比上年增长140%,单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专项用于扶贫项目建设;对贫困县的考核也大幅度地提高了减贫成效的权重,6个国家级贫困县减贫成效考核权重占到70%,4个省级贫困县减贫成效考核权重占到50%。

篇3: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

本文作者(前排中)调研中

一、现状与特点

(一)贫困人口多,致贫因素不一而足。芦溪县严格按照“七步法”,经过深入排查,精准识别,确定全县贫困人口3906 户、10485 人,也就是说全县每28个人中就有一个贫困人口。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2107 户、6751 人;无劳动能力1799 户、3734 人,占贫困人口的35.6%;低保户2736 户、7748 人; 五保户472 户、585 人, 低保五保占贫困人口的79.5%。其中65%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偏远山区,虽然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多数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致贫原因多样化,因病因残致贫最为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的分别为52.87%、16.22 %、8.07% 和0.51%;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致贫的分别为1.31%、14.85%、5.22%。目前贫困户中患长期慢性病3118 人,患大病1015 人,残疾人862 人,虽然这4995病残人员只占贫困人口的47.63%,但这4995 人分布在3435 户家庭中,造成占全部贫困户88.28% 的家庭致贫。因病、因残致贫又往往与其它致贫原因交织叠加,呈现致贫原因多维化现象。

(二)贫困程度深,整体环境先天不足。“七分山岭分半田,分半水面和庄园”是芦溪地貌轮廓的概括,全县地处罗霄山脉北段,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特别是14 个重点贫困村大多数分布在山区,地处偏远、资源缺乏、交通不畅、自然条件极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很多山区村点甚至移动通讯信号都难以覆盖,山区基础设施的脆弱,严重制约着芦溪经济的发展。而芦溪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就居住在这些地方,还有些地方根本就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山陡坡大,田块小,用工多,收益小,一个自然村就几户人家,而且东一家、西一家,如果要通路、架电则投资巨大,政府想扶而成本太高,财力难以承受。虽然近年来芦溪农村公路、灌溉渠道、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等设施建成规模均走在全市前列,却仍有部分贫困户没有通路,或没有通自来水,或没有通电视信号。与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相伴而来的就是产业发展不均、劳力就业不足,多年来,芦溪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调整产业布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总体上看,经济效益好、用工需求大的电瓷、花炮、服装、建材、机械等产业主要集中在芦溪镇、上埠镇、宣风镇、银河镇、南坑镇等平原乡镇,张佳坊、新泉、长丰等山区乡几乎没有工业,这对很多山区贫困居民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脱贫难度大,客观条件难以满足。一是贫困群众处境艰难。即耕作难,许多山区群众仅有的一点挂壁土都在60 度以上的山坡上,土质非常贫瘠,在这上面种点红薯维持生活,一年到头所收无几;行路难,由于不通公路,山里村民的生产生活资料运进运出,靠的是一双脚板,人挑马驮;就学难,居住过于分散,教学网点少,读个小学都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干脆辍学在家;就医难,由于离医院较远,加上经济困难,多数农民得了病,舍不得就医治疗,能扛就扛,实在顶不住才看医生;增收难,主要靠种点稻谷、红薯,养几头猪,砍点毛竹,勉强维持生计。过去有些村民靠砍树卖柴增加收入,现在实行了封山育林,多数村民感到就业无门、增收无望。二是致贫症结难以根除。精准扶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脱贫方案的制订必须考虑各方各面的因素。除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外部因素,信心不足、观念落后、技能缺乏、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购销渠道不完善等内部因素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简单的送资金、送技术、送生产资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上种养业疫病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和债务风险等各方面的风险叠加,脱贫人口返贫风险也难以估计。三是扶贫力量比较薄弱。县扶贫办现有工作人员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处于“小牛拉大车”现状。部分乡镇对扶贫开发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虽然已挂牌成立扶贫工作站,但没有真正落实扶贫专干,没有做到专职,没能做到有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工作经费。加上部分乡镇扶贫干事更换频繁,影响了精准扶贫实施。

产业扶贫花卉苗木示范基地

二、做法与成效

(一)创新“两大机制”,让扶贫力量强起来,破解了“谁去扶”的难题

按照“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要求,芦溪县结合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通过创新单位挂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两大机制,进一步破解了扶贫力量较弱、帮扶人手不足等难题,确保了全县14 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创新单位挂点帮扶“1+2+3”机制,让贫困村有“靠山”。 2015 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点贫困村脱贫的关键之年。为继续抓好14 个“十二五”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芦溪县成立了14 个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采取“1+2+3”的机制进行帮扶,由1 名县级领导(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政府分管扶贫工作副县长),2 名科级后备干部(1 名正科级后备干部,1 名副科级后备干部),3 个帮扶单位组成工作组,对1 个贫困村进行帮扶,其中2 名科级后备干部作为长期驻村蹲点的工作人员。工作组每个成员单位每年帮助贫困村筹集扶持资金不少于5 万元,县政府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拨给每个省定贫困村5 万元,与贫困村原有的20 万元村庄整治资金统筹使用。根据“一村一策”的原则,结合实际,帮扶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帮扶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贫困村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后劲,确保贫困村“摘帽”脱贫。工作组每月不得少于1 次到重点贫困村进行扶贫工作,指导各重点贫困村开展2015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蹲点工作人员一年一轮换;干部变动后,新晋干部自然接替。2016 年将省市县各级扶贫工作组安排到14 个“十三五”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落实帮扶任务和责任。形成了“一个贫困村、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笔资金、一包到底”的“六个一”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创新干部结对帮扶“1+1+1”机制,让贫困户有“帮手”。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为帮助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芦溪县坚持重点帮扶与联系帮扶相结合,除无劳动能力的联系帮扶对象外,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做到责任到人。采取“1+1+1”(即1 名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1 名乡镇驻村干部、1 名村干部)机制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其中县级干部重点帮扶2 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 户扶贫低保户;科级(含科级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1 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 户扶贫低保户。全县扶贫开发户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要不少于1 次上户帮扶,要根据所结对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脱贫路子(即“一户一法”),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教育、医疗、就业,力争帮助每户贫困户推荐1 名以上劳动力就业。除扶贫开发户以外的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由村支两委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推荐上报,由乡镇政府审核后安排结对帮扶。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结对帮扶仅对扶贫开发户筹集配套产业帮扶资金。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扶贫开发户按照每年每户帮扶2000 元的标准筹措产业帮扶资金,其中1000 元由县政府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支出,另外1000 元由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帮助扶贫开发户发展生产,帮扶资金不得用于生活开支。市县科级以上干部(含后备干部)帮扶以外的贫困户,由各乡镇组织乡镇干部、村支两委班子、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进行重点帮扶和联系帮扶,做到帮扶全覆盖。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确保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工作不脱钩,形成了“精兵强将下基层,好人好马上一线”的正确导向。结对帮扶机制的推行,在机关与基层之间架起了党群同心谋发展、干群协力促跨越的“连心桥”,让贫困对象脱贫有了信心、致富有了底气。

(二)构筑“三大体系”,让扶贫工作实起来,破解了“扶得好”的难题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能不能取得实效,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芦溪县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督查问效、考核奖惩三大保障体系,确保扶贫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可持续,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确保三级联动。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的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并在全县范围内抽调3 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力量。各部门各乡镇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同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尤其是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还结合驻村定点扶贫,从省、市、县、乡驻村工作队中选派36 名干部到全县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促进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全县9 个乡镇成立扶贫工作站,由分管副乡镇长任站长。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社会扶贫、结对帮扶、金融扶贫、行业扶贫、科技扶贫等十个扶贫方案,形成了精准扶贫“1+10”政策体系。印制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手册》2000册,全县所有结对帮扶干部人手一本。不定期编发《精准扶贫工作简报》,借力县“微平台、微信群、微博客、微报纸、政务网”的“四微一网”,及时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引导全县上下共唱“一首歌”,形成党政重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本文作者在张佳坊乡调研

二是强化督查问效体系建设,确保强力推动。大力推行“账单式工作法”,以科学建账、定期报账、动态查账、考核结账为工作机制,将精准扶贫纳入各部门各乡镇各单位的重点工作年账单、季账单、月账单和周账单,把精准扶贫的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联系单位和联系责任人身上。从县到乡镇、再到村自上而下按照军事原则制定计划,挂图作战指挥,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签定《减贫责任书》,实施精准扶贫,落实“限期脱贫”责任。同时,建立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六个一”工作制度,即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困;建立一本工作台账,对村级情况分门别类,制定计划、倒排日期、加速推进;每季度给村级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篇调研报告,调查民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意见措施;承诺办好一批实事,作出承诺,调动资源,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每季度书面向乡镇党委和选派单位汇报一次工作。县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结对帮扶等工作进行严督实导,通过查看会议记录、图片影像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进行抽查,实行“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督查问效制度,以高频率督查、高密度通报、高实效反馈,确保精准扶贫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动态督查有力地改变了不作为、乱作为、软作为、慢作为的庸政懒政现象,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让能干事的人登上了台面,让不干事的人浮出了水面。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体系建设,确保全面驱动。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为加快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着力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实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机制,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科级班子、科级干部年度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评价体系。重点考核贫困人口减贫数量、贫困人口收入增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等情况,尤其是对各乡镇年度贫困人口减贫数量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将扶贫工作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使用相结合,每年由县委、县政府表彰3 个先进乡镇、10个先进单位、10名先进个人,对在扶贫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当年扶贫工作落实不力、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和部门由县委领导约谈,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目前,全县已召开一次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一次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议、两次扶贫调度会,开展了三次扶贫督查和帮扶民意满意度调查。让大家感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动力。

(三)推出“十大措施”,让扶贫对象富起来,破解了“怎么扶”的难题

打枪要瞄靶子,扶贫要看对象。芦溪县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和“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干部提供啥服务,群众就接受啥服务”为“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干部就送什么服务”,把具体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身上,做到按需帮扶、缺什么补什么,探索推出精准帮扶“十大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把好“造血”关。针对全县1166 名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缺技术、缺资金、缺项目而致贫的贫困人口,制定财政奖补措施,扶持发展“一粒米、一蔸菜、一片茶、一朵花、一棵树、一个果、一头猪、一条鱼、一只羊、一羽鹅”的“十个一”特色产业。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 贫困户”“菜单式”等扶持模式,统一种苗供应、统一肥(饲)料供应、统一预防免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买销售,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目前该县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拥有农业龙头企业86 家、专业合作社达337 家,为产业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点燃了贫困户的希望之火。

二是大力实施搬迁扶贫,把好“安居”关。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形成“土地流转建园区,移民搬迁进社区, 农民就地当工人” 的模式。2015 年完成省办批复的1026 人移民搬迁,2016—2020 年每年计划向上级申报搬迁移民1000 人,5 年共计划搬迁5000 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000 人,确保贫困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三是大力实施教育扶贫,把好“智力”关。针对全县1017 名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确保不因贫辍学、不因学致贫。

四是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把好“增收”关。针对全县3044 名有劳动能力但无就业门路的贫困群众,通过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使其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对县内企业的用工情况和岗位数量进行梳理,指导帮助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对年纪偏大的贫困户,尽可能提供公益性岗位,今年全县帮扶转移就业2188 人,其中172户贫困户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五是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把好“兜底”关。针对全县7183 人无劳动能力的纯低保户、五保户、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遭遇突发灾害事故返贫等贫困群众,通过完善民政低保救助、新农合、城乡居民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政策兜底保障,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到2017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六是大力实施社会扶贫,把好“引导”关。对全县10485 名贫困人口,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等解决实际困难。设立扶贫基金,帮扶贫困人口中的优抚对象和面对重大疾病、灾情等凭个体力量无法度过难关的贫困户。引导非公企业主动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七是大力实施结对扶贫,把好“帮扶”关。结合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创新单位挂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两种机制,针对14 个重点贫困村和3906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到2016 年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成立帮扶工作组,帮助贫困村“摘帽”脱贫。实行县科级领导干部(含后备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八是大力实施金融扶贫,把好“投资”关。针对全县有发展能力但缺资金的贫困群众,通过政策性扶贫资金和金融信贷的联动,解决贫困农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提升帮扶对象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利用原中央苏区产业扶贫资金,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建立“产业扶贫信贷通”,吸纳金融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扶持,打造扶贫产业发展信贷新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健全“企业+ 农民合作社+ 农户”“企业+ 家庭农场”“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已为467 名贫困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460 万元。

九是大力实施行业扶贫,把好“合力”关。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以及文广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工程。2015 年完成全县25 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发挥驻县的银行、保险、电力等部门优势,整合资源,实行对口帮扶,做到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十是大力实施科技扶贫,把好“提升”关。针对全县836 名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缺技术的贫困群众,组织贫困家庭参与“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金蓝领工程”“订单式技能”等各类培训,通过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重点推广种植、养殖、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5 个方面,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温室栽培养殖等5 类技术。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十大措施”,2015 年芦溪县扶贫口直接投入资金将达2500万元,间接资金可达2 亿元。以“两大机制、三大体系、十大措施”为抓手,芦溪县全面打响了扶贫攻坚“两年大决战”,决心今年稳定脱贫5000 人以上,2017年率先实现脱贫目标,并在全县达到“七个确保”目标:即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三、感受与启示

一是密切联系,结好对子。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在直接联系。群众越穷越难,越需要干部关心服务。干部上门嘘寒问暖帮忙出力,就能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帮扶干部积极帮助群众理思路、定计划、兴产业、解难题,向困难群众伸伸手、拉一把、扶一下,让广大群众充实“脑瓜子”、鼓起“钱袋子”,深受群众欢迎和认可。结对帮扶干部要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真正深入到农户家庭调查情况,不能走过场、做样子。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农民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心交心。

二是瞄准问题,摸清底子。只有瞄准贫困户,找准扶贫需求,扶贫才能下工夫、见实效。精准分析原因,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五清,即“底数清”,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问题清”,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对策清”,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责任清”,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任务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

三是实事求是,找对路子。思路决定出路,牵牛要牵住牛鼻子。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帮扶就要因人而异、分类施策,灵活运用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社会扶贫、结对帮扶、金融扶贫、行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不同方式,把具体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身上,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哪里有难就往那里集中发力。 要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明确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一个帮扶措施,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问题与不足

(一)精准识别难。一是受建档立卡对贫困对象总数控制的要求,贫困对象统计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芦溪县的实际情况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灾因病返贫对象较多,出现“僧多粥少”现象。二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三是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部分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由几个村干部决定,闭门造车、敷衍了事等现象或多或少存在。

(二)精准实施难。一是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很多政策试运行,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扶贫干部、乡村干部思维定势,习惯于“大水漫灌”,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思想上有畏难情绪。二是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认识还把握不清,在政策宣传层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贫政策讲得不详不透、宣传也不到位,在组织实施上也欠周密严谨,在处理矛盾纠纷上也欠稳妥。三是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扶贫资金不能满足整村推进、生态扶贫搬迁、金融扶贫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部门认为整村推进是扶贫部门的事,在项目规划时没有把行业扶贫摆到议事日程。

(三)精准到户难。一是“一户一法”实施难。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帮扶工作队给每户贫困户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三是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有些贫困户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系列扶持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

本文作者(右三)下乡调研中

五、对策与建议

一要精准扶贫理念,做到真扶贫。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父老乡亲”的扶贫理念,带着真实感情“真扶贫”。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切实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人力调配、检查指导等工作。要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配强配优县扶贫办工作队伍,增加人员编制,乡镇扶贫工作站要挑选工作能力强、熟悉基层工作的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保证扶贫干事能够专职专干。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因村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要瞄准贫困对象,做到扶真贫。及时更新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更换,应该纳入建档立卡数据库而没有纳入的要及时加进来。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对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因户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让其早日脱贫。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要将五保户、无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交一批给民政部门,要动员能人大户和享受惠农政策的企业老板帮扶一批,分批次先易后难分解一批,确保每个脱贫对象都有帮扶责任人,帮扶都要有成效。

篇4: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衔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确保到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象范围

—按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2014年不变价)的标准,认定全省农村70.8万户176.5万人为相对贫困人口。

—按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8000元(2014年不变价)、相对贫困人口占全村户籍人口5%的标准,认定全省2277条村为相对贫困村。

目标任务

到2018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我省“十三五”规划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7%)的目标相衔接,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5%(7365元),符合政策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确保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9820元),确保全部出列。

按年度分三步走:到2016年底,5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7年底,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8年底,66.5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部相对贫困村出列。

基本原则

—党委领导,政治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市、区)乡(镇)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新时期扶贫开发基本方略,把精准的要求贯穿扶贫开发各领域各环节,准确甄别,建档立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贫困人口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实行精准化帮扶,确保脱贫攻坚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立足发展,社保兜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扶贫开发的立足点放在推动发展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底线思维,把处于我省低保线下的贫困人口、符合政策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点面结合,全员覆盖。坚持共享发展、包容性发展,对所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一视同仁,既集中点上突破,着力帮扶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又注重面上推进,同步帮扶贫困村外分散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使帮扶资源、帮扶举措、帮扶责任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做到全员受益、全员脱贫,不落一人。

—群众主体,自力更生。坚持扶贫先扶志,突出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树立战胜贫穷的信心和斗志,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依靠自己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多方共济,凝聚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配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重点支持原中央苏区、欠发达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对接和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帮扶三类地区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帮扶措施。落实省级财政对三类地区的转移支付政策,中央和省对三类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给予支持。省“十三五”产业项目优先向三类地区倾斜布局。积极有序开发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生态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红色旅游、民族生态旅游、特色农业、林业、特色文化等产业。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三类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化解部分镇、村公益性债务。加快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足额落实“五老”人员(老堡垒户、老游击队员、老苏区干部、老交通员、老党员)的定期补助,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广泛动员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积极支持三类地区建设。

篇5: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八章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用208字的篇幅再次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安排,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精准扶贫”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扶贫思想。经过四年多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精准扶贫”思想不仅是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实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政策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振奋人心。过去5年,中国共产党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让全世界为之惊叹。五年来,在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扶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使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也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现在,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我认为脱贫攻坚可从五个方面下真功:

一是在攻坚思路上下真功夫。要完成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既定目标,可用的时间不多了;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越往后难度越大。现在亟需脱贫的对象,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都是需要下大力解决的“硬骨头”。做好攻坚思路,既需要广大扶贫干部扎扎实实走村入户,又需要开拓创新,探索科学工作方法。依据入村入户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扶贫资料。坚持开展信息公示、民主评议等,让群众来评判脱贫对象真不真。每年进行一次精准识别“回头看”,既认真识别贫困户,又跟踪识别脱贫户,清理不达标的对象,及时重新纳入返贫对象。

二是在政策落地上下真功夫。决策贵在执行,政策贵在落实。要学深悟透政策,逐级开展培训,加强政策解读,确保各级干部特别是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成为政策的“明白人”,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因此,要创新完善政策,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对政策托底、资金投向和项目进展等情况跟踪问效,严格问责,严防违规违纪,确保政策落地。

三是在激发内力上下真功夫。打好扶贫攻坚战,在借助外力的同时,更须激发内生动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主要针对贫困户“等、靠、要”“脱贫又返贫”,以及贫困户“有体力、无能力”“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贫困代际传递”等现象。要用好政策激励,让先干的贫困群众先得实惠,增强其脱贫致富信心,调动更多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脱贫致富的榜样,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提高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标准,大力推进“改薄”工程,强化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四是在产业扶贫上下真功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要精准,脱贫也要精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是短板。脱贫攻坚,“三农”是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新提法。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和农业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现代化农业发展起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其中有三点尤其值得关注:第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第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第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五是在队伍建设上下真功夫。要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 “精准”人才队伍,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要充实扶贫干部队伍,坚持把优秀干部选派到贫困地区,增强扶贫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发挥驻村干部作用,科学配备贫困村“第一书记”,明确其职责定位,真正体现“第一书记”的要义,使其工作更接地气,更加务实;驻村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成效,真正成为一支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篇6: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4年四川公务员申论两会热点解读

(八):精准扶贫(2)

[措施]

第一,要“扶真贫”,“真扶贫”,提高扶贫精准性,建立扶贫退出机制,实行扶贫的动态管理,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首先,精准扶贫要精准识别,瞄准扶贫对象,实现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其次,精确扶贫应做到扶贫“到人到户”?熏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最后,要将扶贫工作纳入地方官员考核范围。

第二,要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将金融服务和职业培训拓展到贫困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第三,要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重点帮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重视贫困地区的“硬件”开发的同时,更加重视贫困地区等“软环境”建设和人才开发,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

第四,要改变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碎片化现象,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整合扶贫资金,尽可能“打捆”统筹使用,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要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治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问题。

第五,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低保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贫困地区将低保和扶贫政策相衔接,着眼于消除和预防贫困,使极端贫困、一般贫困和贫困边缘群体,都能享受低保和各类公共支持项目的阳光。

第六,要完善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发展小城镇,对不具生存条件的地方进行整体搬迁,使搬迁的群众享受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

篇7: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

【时政热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改进考核监督方式。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时指出,1 / 6

【知识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党和政府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属于国家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国家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体现了这一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今年全国两会上,广大代表委员围绕扶贫脱贫积极建言献策,不断为推进脱贫攻坚凝聚智慧和力量,有利于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物质保障。

2.我国政府的职能。目前,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川省藏区和甘肃临夏、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等地正在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其他的政策措施也正在研究。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职能的体现。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国家全面开展医疗健康扶贫,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助“三重医疗保障”网,大力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看病贵、费用高的问题。这是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体现。

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党中央重视扶贫,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和保障措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扶贫开发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搞好扶贫开发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对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重点,以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为抓手,以提高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努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2.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 6

3.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促使经济健康发展。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C

2.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井冈山脱贫,正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忘初心的生动注脚。和井冈山一样,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活跃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命题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精品脱贫攻坚中,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严肃查处假脱贫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②政府应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实施严格的评估考核应成为提高行政效率的常态

④政府在扶贫中发挥着组织和监督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④注重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宗旨及其相关知识。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表明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3.面对中国取得的非凡的减贫成就,西方学者经常感到困惑:中国如何能用那么短的时间,就完成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如此卓越的减贫能力来自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②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③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 ④中国共产党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 6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答案】B

D.③④ 问题专项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明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有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的工作原则 A.①②③ 【答案】D

6.近年来,为了促进农村更对贫困户脱贫,党中央严控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用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来稳定市场物价。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党

A.行使立法权

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执政方式及其相关知识。党中央严控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用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来稳定市场物价,是以市场作用为基础的,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的体现,说明党坚持了科学执政,C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排除。BD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C。

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

D.依法执政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等知识。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除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外,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①③ 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4.目前,有些地区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加重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不利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政府可大力扶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同时,完善宏观调控,健全价格监管法规,打击恶意囤积。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政府的做法

①实施了经济调节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提供产品服务

④协调了人民利益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政府大力扶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说明政府在对经济发展进行调节,①符合题意。健全价格监管法规,打击恶意囤积,说明政府在协调人民利益关系,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C。

5.中央决定从2018年至2020年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

/ 6 的重要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五年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建立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党中央的措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通过落实扶贫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扶贫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等方式,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总书记为什么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和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的。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对人民负责是党的宗旨 A.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建立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说明党造福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体现,①②③符合题意。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困难群众是党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③我国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有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扶贫政策,加快

会的必然要求。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总书记为什么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和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

总书记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和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决定的,是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的体现,是贯

/ 6

彻落实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需要。围绕这一思路组织要点即可。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让我们的脱贫攻坚战更有信心和动力,要继续发挥好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模式,继续在全面治贫的道路上迈步前行。

结合材料,分析开展扶贫攻坚战的政治学依据。

【答案】(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开展扶贫攻坚战有利于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物质保障。(2)我国政府的职能。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扶贫攻坚战是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职能的体现。(3)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开展扶贫攻坚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我国政府性质、宗旨和原则的生动体现。(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党中央重视扶贫的措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8: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攻坚战

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按照上级要求,本人深入到挂点乡镇西江镇以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西江镇精准扶贫工作概况

(一)基本情况

西江镇位于会昌县北部,东临瑞金市云石山乡,南连本县庄口镇,西接本县小密乡,北邻瑞金市万田乡,下辖23村(居)委会、383个村小组。面积196.4平方公里,总户数16396户,人口63998人。经筛选识别,目前全镇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3840户12963人。按贫困属性分,低保人口占17.1%,五保人口占2.6%,其他贫困人口占80.3%;按贫困成因分, 因灾、因病、 因残致贫 占45.3%,因学致贫占4.2%,因自然环境差致贫占4.1%,因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占46.4%。

(二)工作措施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从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发展产业帮扶等方面入手,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总体要求,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组建帮扶工作队伍。在县派该镇22个县直帮扶单位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共220名帮扶人员,建立由驻村组长任队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致富能人为成员的22个扶贫工作队,与全镇贫困人口3840户12963人结对帮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西江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必须到村到户一次以上,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二是产业扶贫到村到户。针对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的贫困人口,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支持鼓励发展各类生产加工业,并在资金、技术、用地上给予大力扶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镇种植葡萄超过1000亩、脐橙超 过10000亩、大棚西瓜及蔬菜各1000亩、烤烟900亩、莲子500亩、新植油茶2000亩;年出栏生猪逾3万头 , 实现产值3200余万元;电子、服装、鞋帽等加工企业达到60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

三是教育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好“扶智工程”。加大保学控辍力度,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中职招生重点向贫困家庭倾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平台,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专业技术,增强致富本领。

四是基础设施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投入400余万元,实施了9个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小农水项目;投入500余万元,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牛睡村高陂、南星狮仙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施了红星村豪猪大桥、红星大桥危桥改造等道路交通项目。

五是保障扶贫到村到户。对贫困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助救助。对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帮扶对象,优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仍然住在危旧土坯房且无经济能力改建的特困户,想方设法筹集改建资金,努力实现应改尽改,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六是移民搬迁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自然条件差导致的贫困人口,采取移民搬迁的方式扶贫。由于山区群众居住点多、面广、分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就医、就学、就业等基本需求难以保障,要实现脱贫只能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制定了科学的移民搬迁规划,分步骤稳妥有序推进。同时,引导贫困户在迁入地就业创业,促使移民搬迁群众住得下来、发展得起来,逐步脱贫致富。

(三)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三个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识别难度不小。除绝对贫困人口低保户和五保户易识别外,相对贫困人口因村民的收入难以准确测定,且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扶持对象难以精准识别,存在鉴定难的问题。

二是投入明显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扶贫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办的项目资金和县直帮扶单位的有限扶持资金,与扶贫的投入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三是脱贫难度加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返贫现象突出,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牢,因突然的疾病、灾害、入学等又重新返贫,而且返贫人群容易成为扶贫工作的盲区。

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按照“133”的工作思路,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树立“一种理念”。扶贫工作艰巨繁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不同寻常的耐心和毅力。以往,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往往是“只喊喊、不到村”,“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这些说到底都是思想上缺乏“真扶贫”的意识;有些贫困户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缺少“真致富”的志气。实行精准扶贫、有效减贫脱贫,必须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各级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户的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真心参与扶贫、真正帮扶脱贫,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三个精准”。一是精准识别,解决“要扶谁”的问题。按照统一规范的识别标准和操作流程,严格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同时,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根据贫困户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对稳定脱贫的及时退出,对返贫需扶持的及时纳入,引入第三方识别机制,通过入户正面抽查及侧面辅助分析贫困户银行存款、子女就学、医院就诊、用电量等情况的方式进行逐一核实,确保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二是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做到“三个一”,即为贫困户建立一本扶贫台账、制订一个脱贫计划、定做一套帮扶措施。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项驱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对低保户、五保户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实行政府“兜底”、救济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人口,根据不同的贫困成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政府、市场及社会资源,主要采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模式给予个性化、精准化帮扶。三是精准帮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建立县领导结对乡镇、县直部门结对村、党员结对贫困户的到户到人的帮扶责任制,做到帮扶全覆盖,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正能量。

会昌县西江镇湾星村大棚水果基地

笔者在会昌县西江岚山现代农业示范园调研产业扶贫工作

上一篇:四年级英语学期末总结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复述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