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家乡美

2024-05-09

天蓝水清家乡美(精选4篇)

篇1:天蓝水清家乡美

天蓝水清家乡美

教材分析

《天蓝水清家乡美》选自人音版教材第六册第十课。这是一首曲调轻快的儿童歌曲,方君默词、时白林曲。曲调素材取自黄梅戏《打猪草》旋律,2/4拍,旋律流畅、动听,全曲具有较强的汉族风韵和乡土气息,是一首典型的地方教材。

教学理念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文化古国,有着宝贵的文化遗产。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音乐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瑰宝”,那么乡土音乐则是其中一块朴实无华的“翡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音乐教育也必须继承、弘扬、发展本土文化,这是我设计本课的初衷。

这节课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学唱、创编等形式,让学生真正深切体会家乡的艺术文化,相信乡土音乐定会以它的灵魂在孩子心灵深处养起最浓的乡情并深深扎下根。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天蓝水清家乡美》及创编活动。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音乐的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过程与方法:

通过说戏--听戏――唱戏――编戏几个环节,渗透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歌,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音乐的热爱。知识与技能:

1、感受黄梅戏的旋律特点和乡土韵味。

2、能积极参与演唱有黄梅调风格的歌曲《天蓝水清家乡美》。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初步感受黄梅戏的风格特点。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快板。教学流程

一、说戏――谈话激趣

说到戏曲可以说我国的戏曲艺术真是百花齐放,五彩斑斓,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谁能说说或唱唱我们安徽的地方戏呢? 〈师生讨论、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此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表现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二、听戏――导学铺垫

下面我们来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的一个片断。〈多媒体播放《打猪草》片断〉

听后提问:这段戏曲好听吗?哪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师:“呀子依,依子呀舍”这是《打猪草》中最典型的一句衬腔〉

三、唱戏――学习歌曲 1、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汉族韵味,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近些年由于生活环境的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很大危害,也威胁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少词曲家开始写歌为孩子们呐喊,于是黄梅戏的内容形式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2、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播放录音范唱《天蓝水清家乡美》〉

提问:你能听出这首歌和哪部戏曲的旋律相似吗? 〈刚才欣赏的《打猪草》片断〉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聆听、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3、朗读歌词(1)、出示快板,它是戏曲中常用的一个伴奏乐器。(2)、用一板一眼这个节奏为歌词伴奏,用原汁原味的家乡话来读词。

[设计意图:用地方话念歌词亲切有趣形式活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了歌词并产生了兴趣。] 4、跟录音范唱小声唱词,体会歌曲旋律。5、情感启发(1)、空气的污染,小鸟和小鱼有什么反应,你能用动作把它们这种害怕,恐惧的心情表现出来吗?(2)、空中若没有小鸟,水里没有小鱼,大自然没有生机,我们的健康受到了威胁••••••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唱这首歌? 〈试着用这种心情哼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谈话、表演,让学生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为学生演唱歌曲时能把握歌曲的情绪、风格作铺垫。] 6、学唱歌曲(1)、提示学生唱出风味,掌握速度。(2)、练唱时体会歌曲的强弱拍。(3)、跟琴唱,纠正不足处。(4)、〈启发学生完整演唱这首歌〉 7、情感升华(1)、无辜的小鸟、小鱼受到了伤害,什么原因造成的?(2)、在环境保护方面你将怎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进一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编戏――拓展延伸

(一)、创编歌词(1)、现在因为环境治理,我们家乡的美景随处可见,说说我们的家乡美在何处?〈师生畅谈……多媒体展示家乡风光:皇藏峪、五柳清泉……并配黄梅戏背景音乐〉(2)、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我们刚才唱的这两段歌词能不能体现家乡的美?你能不能根据歌名创编一段歌词?(3)、表演创作成果,唱唱新编的歌。

[设计意图:感受音乐与相关文化,用家乡美妙的风光感染孩子,让他们带着兴奋、新奇融入美丽的家乡风貌,融入创作中。]

(二)、回归自然(1)、家乡有你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们,将来会更美。〈模仿鸟儿快乐鸣叫,鱼儿自在地游〉(2)、听姑娘们又唱起了动听的歌,宁静的地方还能听到回音呢……教师表演唱.(3)、同学们让我们尽情地歌唱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设计意图:音乐来源于生活,回归自然的环节设置,能让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音乐,同时达到一定的技能训练。]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并感受了黄梅戏的风格特点,黄梅戏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它是我们每个安徽人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多唱唱家乡的歌,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听到你们创作的皖北歌谣。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关注家乡音乐,注重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束本课――学生唱着创编的新歌快乐地走出教室。

篇2:天蓝水清家乡美

王府街道生态文明建设显成效

天蓝了,水清了,荒山变绿了,这是现在的王府街道给人最深切的印象。自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王府街道立足辖区实际,大力实施“美丽乡村”行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办事处主任曲荣智介绍,为配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力改善空气质量,街道加快环卫一体化工作步伐,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并配备了垃圾运输车6辆,垃圾压缩车2辆,垃圾统一收集池255个,分类垃圾处理池189个,彻底解决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问题。不仅如此,街道还配合全市积极做好“三八六”环保行动,对南阳河、北阳河上游河道实施综合治理,并全力做好污染企业的整治工作,目前,已关停2家企业,对7家餐饮单位油烟问题进行了治理,关停13台锅炉。另外,还新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农业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使辖区的环境卫生、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家住杨山村的刘大妈高兴的告诉我们:“以前喝水既不方便又浑浊不卫生,现在好了,不仅在家门口就能喝上水,而且天天有水,也特别清”。据介绍,在王府街道像刘大妈这样享受着饮水安全工程带来实惠的居民不在少数。今年以来,王府街道扎实开展了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新建了消毒房及配套消毒设施90套,打井10眼,修井换泵24台,新建水池35个,维修水池29个,配套主管道长度37920米,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90%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彻底改变了山区饮水问题。

要让天更蓝,水更清,离不开林木的支撑保障。前几年,由于荒山盲目开采、过度放牧,山体满目疮痍,草木凋敝,让周边群众吃尽了苦头,更让王府人知道种树的重要性。为此,街道牢固树立生态理念,严格封山禁牧,整治开采秩序,用不到两年时间就绿化荒山3万余亩,植树600多万株,周边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看到可喜的成绩,王府人并没有停住前进的步伐,今年,街道又加大投资力度,着重发展核桃、桃、山楂、柿子、香椿等本土经济树种,新增经济林600亩,新建苗木基地1000亩,绿化主次道路16条,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9%以上,生态环境全面好转。

走进王府街道,空气清新,流水清澈,林木葱郁……放眼望去,一个生态文明、美丽自信、和谐一体王府街道正迎面向我们走来。

篇3:天蓝水清家乡美

应用LNG、CNG——绿色中国的不二选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2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 (PM2.5) 和臭氧 (O3) 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这是我国首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 也是首次由国务院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随后, 环保部公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此前的2012年初始, 温总理过问怎样才能把北京市的PM2.5降下来, 达到绿色北京的目标要求?北京市为此召开多次会议商讨具体办法。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坚定地表示:改用新能源LNG (液化天然气) 、CNG (压缩天然气) 公交车会马上见到效果。蒋洁敏说:一辆公交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50辆小汽车排放量。如果将北京市1.5万辆公交车改为LNG车辆, 相当于改造了75万辆小轿车, 对改善首都大气环境、降低PM2.5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几天后的2012年2月6日, 人们在新闻里看到了这样的消息:北京市政府与中石油集团公司签署联合推广液化天然气 (LNG) 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合作协议。中石油将在今年上半年向北京市捐赠100辆LNG公交车。同时建设相应的LNG撬装加注站, 尽快启动长安街沿线公交线路运营。北京将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LNG清洁能源公交车辆, 指定北京市公交集团等市属单位加快LNG清洁能源公交车辆的推广应用工作。

时至2012年4月, 北京长安街上悄然出现了一批福田欧辉新出产的LNG清洁能源公交车。这条728线运营路线从武夷花园至公主坟东, 途经天安门、西单等11站。外观上来看, 与其他公交车相比唯一的区别在于, 车身尾部和头部印有明显的“LNG”标识。

登上一辆福田欧辉LNG公交车后, 记者发现, 由于车身下方装有LNG气罐装置, 车厢内部比普通公交车少了一排座位。司机师傅说, 由于LNG相比其他能源, 压缩的密度更大, 因此, 能源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 车辆的动力也更充足。LNG公交车随车所带的气罐, 一次加气300~400升, 可以运行500多公里。目前, 每辆LNG公交车每天在线路上跑两个来回, 车辆跑两天半, 也就是5个来回以后, 才需要加一次气。

华北油田华港北京清洁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施龙告诉记者:与燃油车相比, LNG公交车的优势突出表现为能大幅度降低尾气排放量, 污染物接近“零排放”, 有效降低PM2.5。至2012年年底前, 还将有100辆LNG公交车驶上北京街头。在未来的2年~3年内, 北京市还计划新购4000辆左右的LNG汽车。未来北京新采购的公交车基本上都会是LNG客车或新能源客车。

随后几天, 负责冀东片区的华北油田华港集团唐山燃气有限公司经理李海林告诉记者: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唐山市, 十分重视推广使用LNG新能源。唐运集团旗下的2300多辆汽车逐步改成燃气车型。在唐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华北油田在唐山的50个加气站布点工作基本完成, 4个加气站已经投入运营。承德和秦皇岛两地的50个加气站建设工作也在积极运作中。将来, LNG加气站会像现在加油站一样形成网络, 而且更加快捷便宜。华北油田向社会承诺:绝不会出现建站容易加气难的现象。

那么, 华北油田的底气从何而来?华北油田公司总经理黄刚说:“华北油田在新时期走绿色发展、质量发展、内涵发展、文明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新路。在巩固油气开采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把CNG、LNG等绿色新能源业务做为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力, 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抓手。到‘十二五’末, 油气当量规模从500万吨发展为800万吨, 实现油、气各占‘半壁江山’。华北油田实施战略转型, 以自身优势进军新能源产业, 强壮了筋骨, 提升了企业的发展质量。”

2012年6月1日, 记者在华北油田公司华港燃气集团北部门站及LNG调峰储配站采访时看到, 来自陕京二线的天然气在这里加工、储存、调配、转输。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 年产LNG10万吨, 可满足3000台公交或1000台重卡的使用。远期年产能将达到25万吨。

“新能源业务迅猛发展的形势, 使集团发展目标一调再调。2009年, 华港集团刚成立时, 确定‘十二五’末年产值达到50亿元;2010年, 调整‘十二五’末年产值为80亿元;去年再次上调, 确定为120亿元。”华北油田公司总经理助理、华港集团公司经理潘龙庆告诉记者。

潘龙庆说:“华港集团前身是华北油田燃气处, 2005年成立时, 目标是让油田职工用上天然气, 告别排队扛煤气罐的历史。4年后的2009年, 这一目标实现的时候, 又谋定了新的蓝图——把天然气做成油田发展的新产业!于是华港集团应运而生。”短短两年间, 华港集团注册资本由2亿元, 增加到现在的10亿元, 业务已扩张至京、津、冀、苏、赣、豫等省, 已向社会累计销售绿色能源30多亿方。

华北油田公司党委书记袁明生告诉记者, 目前华北油气区共探明56个油田, 探明气藏38个, 这些油气藏圈闭密封性较好, 并且分布相对集中, 具备较好的建库资源基础, 同时华北油田具有地缘、技术和管理等诸多优势。2011年华北油田建成京58储气库群, 这是继大港油田之后全国第二个储气库群。到2015年, 华北油田储气库群总容量将达到249亿方, 工作气达到70亿方。

煤层气, “黑色杀手”的华丽转身

2009年11月16日, 一场特别的庆典仪式在山西省沁水县举行。剪彩仪式启动的瞬间, 标志着我国第一座数字化、规模化整装煤层气田正式竣工投产。

大多数人都知道煤气、天然气, 对煤层气的概念比较陌生。

煤层气, 其实就是很多人称为煤矿“黑色杀手”的瓦斯, 其主要成分是CH4 (甲烷) , 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其燃烧热值与天然气相当, 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 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长期以来, 采煤工业中抽取瓦斯以确保安全, 一直是生产中的重要一环。不能开采利用的煤层气排放到大气中, 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 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上世纪80年代之后,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尖锐, 美国率先实现了对煤层气的工业性开发利用并形成产业规模, 2005年生产煤层气达500亿米以上, 超过我国全部天然气的年产量。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发展也迅速跟上。由于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保障采煤安全, 提供了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为大量下游产品提供丰富的基础原料等等优点,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日渐强大的中国也不例外, 从中央到地方, 纷纷开始着眼于煤层气的决策和开发。1995年, 中国石油在沁水盆地开展了勘探选区和目标评价, 发现和探明了中国第一个大型、整装、高丰度煤层气田——沁水煤层气田, 并由华北油田公司全面负责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2006年5月29日,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正式成立, 由此拉开了煤层气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像当年石油会战一样, 华北油田抽调精锐部队正式进入山西开发煤层气这一绿色能源。

一系列艰苦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09年11月16日,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的一期工程——煤层气田示范工程竣工投产, 沁水煤层气处理中心的外输气量达到了每天53万立方米。2012年6月10日, 记者在山西晋城实地采访时了解到, 该煤层气田高度自动化, 操作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 利用“远程自动化数字监控系统”就可以进行煤层气井的启、停, 及相关资料数据的采集、监测等。生产过程控制上达到了“高峰调控、低峰补调”全自动无人控制;安全生产上具备独立多元化预警、自动处理等。

为开发新型绿色能源, 2006年以来, 华北油田在山西泌水盆地探明了国内第一个超千亿方规模的整装煤层气田, 建成了年处理能力10亿方的煤层气处理中心。华北油田公司总经理黄刚说:今年后5年, 华北油田将按照建设综合效益一流的现代化煤层气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定位, 架构启动新体系, 全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全面加强生产建设管理, 加快下游业务拓展步伐, 着力提升经营管控能力, 努力实现探明地质储量2000亿立方米、商品气量40亿立方米, 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处理、集输基地。

地热, 绿了大地蓝了天空

地热开发是华北油田人难以割舍的情结。

发展替代能源、绿色能源既是一种责任和趋势, 也是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中石油”的内在要求。正是这样一种远见卓识, 华北油田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能源领域。其中, 开发利用地热能, 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是一项重要举措。

1970年,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看到地热的潜在价值, 提出要像开发石油、煤炭一样开发地热资源。从那时起石油系统就开始参与全国地热资源勘察等地热开发活动。但由于找油找气任务更紧迫, 以至地热开发工作未能继续进行下去, 地热开发成了石油人的一段未了情。

20世纪80年代, 华北石油会战频繁打出了温度在100℃~130℃的高产、高温油水井, 但高质量的热泉最多用于洗浴等民用。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 华北油田终于能腾出手来关注地热了。1995年,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京津冀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经理部”, 开展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调查, 对地热开发技术、效益进行系统研究。正因为这一项目, 让本应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中被核销的大量探井、油井、注水井被保留下来。今天, 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废井”, 一半成了极具经济价值的地热井。2000年前后, 华北油田地热资源得到较大规模的利用, 输油伴热、社区采暖等地热利用逐步展开。2006年, 华北油田启动了地热综合利用系统研究。数据显示, 华北油田地热水资源所含地热能相当于400多亿吨标煤。2009年, 华北油田启动地热发电试验项目, 现已并网发电。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克文告诉记者:高额的勘察、钻井费用占到地热发电成本的60%左右, 这让许多想涉足地热者望而却步。但这一部分高额费用对于油田来说基本上可以省下来。油田内许多不具备油气开发价值的废弃井, 经过改造就能成为地热井。同时, 开发地热资源需要的公路、输电线路、管线输送、水质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 油田企业也是一应俱全, 无须新建, 石油行业开发地热资源的成本优势明显, 潜在效益巨大。比如华北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 综合含水率高达95%以上, 许多油田通过增加提液量, 来实现油田的稳产增产。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附带”的地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既增产量, 又获取热能, 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据了解, 华北油田留北工区的地热发电机组目前发电量虽然不大, 但前景不可限量。除了发电外, 华北油田开发的地热主要用于输油伴热和取暖。采油五厂利用一口井的地热水维温伴热, 替代加热炉, 每年可节约燃气100万立方米, 增产原油730吨至2100吨;华苑服务处利用一口地热井为东区居民家庭取暖, 出水温度108℃, 每年节约燃煤2000吨。截止到2012年6月底, 采油一厂地热利用节油7896吨, 节约天然气38.56万方, 减排二氧化碳77.5万吨。采油三厂地热利用增油2.791万吨, 节约天然气600万方, 减排二氧化碳7299吨, 发电32.1485万度。

篇4:上海世博是否会天蓝水清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进入百天倒计时。明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整整半年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约7000万参观者会对上海的整体环境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绿色世博、低碳世博要达成的目标,上海准备好了吗?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了承担绿色世博任务的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

今年45岁的张全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2007年起担任上海市环保局局长,之前曾任上海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上海市城投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扬尘污染是暂时的

《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中说,空气质量优良率2004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到了2008年,增长势头下滑,比2007年下降0.3%个百分点,这是不是跟世博前大量的工程建设有关?

张全:近10年来,上海的环境空气质量逐步好转,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1999年的72.05%,增长到2008年的89.6%,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某一年有一点下滑,不太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是要看长期趋势。

基础设施建设会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它主要是近地扬尘污染。而环境空气质量的检测在高空,数据上可能没有什么影响。

需要指出,我们所说的环境空气质量的优良率,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是比较低的。

《瞭望东方周刊》:上海市民,包括今年到过上海的很多人都感觉到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比较厉害,这是否会影响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的实现?

张全:今年以来世博建设力度很大,世博园区以及一些基础设施为了赶工期,扬尘污染增加,居民交通出行都受到影响。今年4月以来,环保局要求对全市110个重大工程工地进行扬尘监测及扬尘污染控制,专项执法检查。不过,工程正在进展中,很难彻底根除。但这个问题是暂时的。到今年年底,中心城区跟世博有关的工程都会竣工,还有一些在郊区的工程,明年4月前都会收工。

高污染企业“没有临时性的关”,是“永久性的关”

《瞭望东方周刊》: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上海还做了哪些工作?

张全:上海是个传统的工业城市,第二产业比例占46%左右(2007年数字),耗能比较高。为改善空气质量,我们想尽办法,北京奥运会期间环境改善的办法,我们几乎都用了,而且更多更强。

比如电厂全部脱硫。燃煤电厂会产生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上海目前已经在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设施;上海在全国唯一实施私家车牌拍卖制度,控制私家车的保有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8月份的报告也称赞上海这一做法,实质上我们是顶着很大压力的。今年11月1日开始,上海机动车辆提前实施欧Ⅳ标准。

另外,我们还对上海所有加油站的加油枪和加油机进行改装,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减排,减少油气挥发;二,节能,每年能回收油气3万吨,三,因为油气挥发减少,安全性提高。这项工作世博前就能做完,现正以每月改造30~40所的速度进行,已经完成了1/3。

《瞭望东方周刊》:世博会期间会不会采取一些临时措施,譬如关停一些有污染的工厂?

张全:当前一段时间,上海的最大目标任务就是产业结构的转型。世博之后,后金融危机时代,上海更是如此。实质上我们差不多每年对600~700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关停并转。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就提出,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发展转型,这对环保是很有好处的,这是从源头上解决环保的问题,摆脱原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所以说,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关停并转,不仅仅是应对世博会,是整个上海未来发展的需要。世博会时间长达半年,这时候,上海仍然面临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工厂关停上面,没有临时性的关,主要是淘汰高能耗、高消耗的企业,是永久性的关。

在2006~2010年间,近3000家老厂和污染严重的企业面临调整或者关停,节约了300万吨标煤。

《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上海环境状况公报还提到一个数字:近5年(2004~2008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上海酸雨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世博会在5月~10月召开,是雨水比较多的季节,这方面有没有应对的策略?

张全:这几年,我们在二氧化硫减排上花了很大力气。“十一五”期间,上海二氧化硫减排率在全国最高,从年排放51万吨减到目前的38万吨。针对量大面广的小锅炉,进行了调整或清洁能源替代;柴油汽油车辆率先实施欧四排放;电厂全部脱硫,同时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

酸雨污染是个区域性问题。上海检测数据还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这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当然,不可否认,上海在二氧化硫的减排上,仍面临挑战。

除二氧化硫之外,氮氧化物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上海已将电厂脱硝等氮氧化物控制措施摆上议事日程。

上海在五个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8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筹备上海世博会过程中开展的环保工作做了评估,认为上海在环境整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除了刚刚提到的清新空气、洁净水体,可持续资源、高效交通、废物减量和处理等方面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应对?

张全:这些年我们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人均绿化面积大幅增加,绿化覆盖率达到38%,消除苏州河的黑臭,空气优良率从10年前的72.05%增加到逼近90%等。这些都是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可的。

但是,上海在五个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这不单是针对世博会。上海交通压力还很大;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很大;没有什么资源;整个上海一天要产生2万吨垃圾,这都是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评估,这几个方面看的都是很准的。

河道虽然已经解决了黑臭,但上海处在太湖流域的下游,水系都面临富营养化问题。上海正投资160亿建设青草沙水库,从长江江取水。世博会前要通水。这个水库能解决70%上海市民的饮水问题,而且能解决多年来长江咸潮或自然灾害对城市供水安全带来的困扰。水质也优于黄埔江水源。

上海已经做到镇镇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670万吨/天,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85%,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但是上海天然条件不好,所以我们要比别人做得更多。

交通方面,上海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非常正确的。到世博会举办,上海地铣总长达到400多公里,超过伦敦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长地铁线路的城市。但是上海人口总量和密度很大,还是不够。规划中,2020年上海轨道交通总长要达到800公里以上。

环境治理要从源头控制,这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另外,还要继续深入推广节能减排。

长三角联动机制已经建立

《瞭望东方周刊》:从大气质量、酸雨污染、河流整治等方面来看,要保证世博会期间的环境质量,与长三角地区联动显得非常必要。

张全:的确如此,世博会是很好的机会,长三角联动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水方面,太湖流域的整治,国家投入几千亿,有个很大的整治规划,已经取得效果了。

大气方面,我们互相交换数据,信息共享。2008年12月,三地还签署了《2009~2010年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明确了严格企业环境准入标准,实施相同的排放标准,要求所有燃煤电厂在2010年前实现烟气脱硫,区内不再新增燃煤电厂,机动车普遍实施欧Ⅲ排放标准。

高污染车辆,世博会期间江苏、浙江会做些控制。江苏浙江农田多,世博会期间要实施秸秆禁烧。这个协同机制非常好,所以说世博会对上海的推动是多方面的。

《瞭望东方周刊》:世博会后,能不能让2000万上海市民感受到实在的整体环境改善?

张全:世博之后,上海的环境不是保持的问题,还会继续改善下去。这一点我很有信心。

我们有充分理由:第一,大部分措施是长期措施;第二,这些措施即便是过了世博会也不会减弱。比如,上海有个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是有品牌的。目前已经启动四轮,总共投入了2250亿。从2000年至今,连续9年,上海对环境方面的投入占了同期GDP的3%。

第四轮有260个项目,虽然碰到金融危机,上海市政府的财政预算还是丝毫没减,投了820个亿。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后还会有第五轮、第六轮。

上一篇:我喜欢春天小学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核心问题与突破口

本站热搜